我想,是有必要請《 臺北設計獎 TIDA 》背後的承辦單位—— #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 出來說個明白。
.
一個設計獎究竟應該要有怎樣的定位?端看主辦與承辦單位的格局與視野,綜觀之前的《臺北設計獎》主視覺,每年都會有些許改變,可以發現該獎項並沒有一個統一的視覺規範,每年都會生出一張主視覺海報,再將此主視覺延伸成各種視覺應用。
.
在我的認知當中,大部分的設計獎都是固定一個主要LOGO,除非遇到獎項定位重整,或是經過一定年份,才會有重新設計獎項LOGO的狀況出現。而國內的三金典禮獎項可說特例,每年都會有一張所謂的主視覺出現,再從該主視覺延伸出當屆的VI計畫,不過這種狀況也漸漸也改變中,金曲獎前幾屆開始,由顏伯駿設計好的「GMA」三字成為金曲獎的標準字,目前每一年都會沿用來搭配當屆的主視覺,金鐘獎也有跟進的現象。
.
每一年都會有不同的VI計畫,是因應每一年的獎項可能會有不同的主題,或者想溝通的議題,我覺得設計獎如果每年都有一張不一樣的主視覺來延伸,也是一種很有趣的做法,事實上《臺北設計獎》在2012年從《臺北工業設計獎》轉變為《臺北設計獎》後,每年也都會有些許改變,2018年增設共融設計獎、2020年增設循環設計獎等,都看得出來主辦單位希冀求新求變的精神。
.
台灣有許多能見度高的獎項、典禮都能給予平面設計師、動態設計師舞台,設計出非常挑戰大眾美感的視覺設計,但工業設計界在這幾年相對非常沈默,以往活躍於媒體的產品設計師幾乎都默不吭聲地埋頭做自己的設計(我明白大家辛苦),再者我知道有更多人在接中國設計案,為免在敏感時刻不小心講錯話,不如就低調過活,跟產品設計有關讓人振奮的新聞已經越來越少。
.
《臺北設計獎》過去以工業設計為主,幾年前開始把視覺傳達、社會設計等分類都慢慢納入評分範圍,但仍不脫以工業設計獎項為基礎的事實。從過去主視覺設計的演變你也看得出來,2012年之後的設計明顯變得活潑,每年都有讓人眼睛一亮的風格轉變,我想大家都有目共睹這樣的視覺呈現,其實鮮少出現在工業設計掛帥的獎項中。
.
也因此看到今年2021年的主視覺,不管網友怎麼說,坦白說我是興奮的。#很明顯在挑戰大眾對美學的認知水準,目的性明確,勢必會造成討論話題(實際上也真的造成),更多人開始注意「居然有個《臺北設計獎》?獎金還這麼高?」這不正是這個視覺設計成功的地方?(一開始3.8億的低級英文失誤就不提,那是內部設計師自己做錯,並非主視覺設計師所為)
.
然後我就看到主辦單位「中國生產力中心」在今天中午,於《臺北設計獎》粉絲頁出了一篇文,說要「#對今年的主視覺再度進行調整」,我就問,是有什麼好調整?調整成一個無聊至極的視覺讓大家過目即忘嗎?我就拿你們自己放在《臺北設計獎》網頁的文字來提問:
.
————————————————————————
臺北市政府致力於將臺北市打造成為一座具有設計遠見的城市,更鼓勵設計師們反思設計的意義,把設計當成解決問題的工具,透過設計思維,解決社會大眾以及社會或城市必須面對的問題,進一步展現臺北設計獎「為不斷提升的城市而設計」之精神。
————————————————————————
.
請「中國生產力中心」捫心自問,因為網友的不喜愛就如此乾脆地把經過正式評選會議選出的主視覺設計撤下來、甚至要求設計師修改,請問貴單位的「設計遠見」在哪裏?是否有鼓勵到設計師們「反思設計的意義」?你們這樣的行為,是否能展現「臺北設計獎為不斷提升的城市而設計之精神」?我認為,身為一個行之有年的設計獎執行單位,貴單位的做法已然失格。
.
設計師 #葉忠宜 對此事在自己的FB也提出質疑:「臺北設計獎這樣讓此惡例一開,也讓設計師從此更輕易地陷入被民粹意見與高層霸道給綁架的危機,設計人不僅再也無法好好做事,尊嚴更是被踐踏一地。這已經無關設計好壞問題,更多的是程序的正義。」原本看見本屆走出新意的主視覺,已經報名參加的葉忠宜,看見主辦單位如此不尊重設計後大感失望,#並揚言要抵制該獎項,將繳交空白的設計作品。
.
#我支持設計師葉忠宜的行動,希望「中國生產力中心」提出一個合理的解釋,並對今年的主視覺設計師 Peter Chang 提出正式的道歉。
「中國生產力中心」如何看待臺北設計獎的品牌價值,端看接下來貴單位對公眾的回覆與作法。請三思。
低級失誤英文 在 陳思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蔡英文直播兩場六分鐘就是沒有講人命
#好歹為同胞默哀
#好歹說聲抱歉
今天,蔡英文總統針對日本的疫苗捐贈、和台灣的防疫現況發表了談話,蔡總統感謝了所有疫苗捐贈者與表達要捐贈疫苗者、未來的疫苗政策等等。
👉坦白講,這樣的談話看了只有失望。
台北市北投區今天下午發生一家4口3人死亡命案,3名死者分別是一對夫妻及他們的大兒子,警方破門進入屋內發現女兒仍存活,但有發燒跡象,消防局將她送醫快篩,傍晚結果出爐呈陽性。
⛔️台灣疫情爆發以來,從爆發的開端、爆發後的失敗處置、前後不一的說法、為了粉飾太平說謊,這些民進黨的惡劣操作和無能的政策傷害了多少民眾,#為此失去生命的民眾甚至超過了Sars時期,而作為帶領這個失能政府的總統,蔡英文從頭到尾沒有道歉、沒有解釋、更沒有承諾未來不會再出現低級失誤,身為一個總統該負什麼責任,蔡英文難道還不清楚嗎?
⛔️排除掉實務政策的解釋和道歉,更讓人失望的是蔡總統事不關己的態度,蔡總統沒有任何一句話為台灣的同胞們默哀、沒有任何一點哀悼的意思,似乎沒有搞清楚為了疫情付出代價的不是白紙上的數字,而是活生生的人命。
沒有為了民進黨的失敗政策與決策道歉,沒有為了台灣民眾受到的傷害哀悼,來自總統重要的談話失能至此,實在讓人痛心。
#難道他們不值得嗎
傳送門👉
👉北投一家四口三人身亡!發燒女兒快篩呈陽性
https://udn.com/news/story/7315/5509213
低級失誤英文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蔡英文說非核家園讓民眾有更健康的環境,但都不提火電增加、民眾「用肺發電」更不健康的痛楚,再如說要2050年零碳排但不談火電持續增加,占比8-9成,要減碳根本無望;說推綠電為環保,卻到處砍樹、破壞生態,還有不漲電價的承諾等等,還有國際上主流早已是減碳、廢核早已無市場,蔡政府則說成做為各國都以廢核為志業,與能源有關的謊言與錯誤算是「族繁不及備載」。說蔡政府這條「能源轉型」之路,就是由謊言鋪成的亦不為過吧!>
本周國內在2周內第2次停電、分區供電,網路上有不少人哀嚎不已、紛紛轉傳台灣「缺水缺電缺疫苗」、到處罵聲四起。雖然部份責任未必該歸因於蔡政府,但此說法確實不無道理。但在「缺水缺電缺疫苗」之餘,台灣最不缺的就是謊言,就該是百分之百歸因於蔡政府。
蔡英文的承諾:絕對不會遇到缺電危機
蔡政府堪稱「梗圖治國平天下」之表率與典範,但這次「缺水缺電缺疫苗」是有點過頭了,網路上出現不少缺少「政」字標記、「非1450」製作的梗圖、影片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對比:一個是2014年馬政府時期的經濟部長杜紫軍說2021年「絕對會發生分區限電」的新聞與影片。
另一個是2015年總統蔡英文在總統大選時,在一個造勢場合說的話,這番話確實經典、值得逐字紀錄:「我們要擺脫核電…..我們已經有一套完整的作法,而且已經計算過,在用電需求持續增加的前提下,台灣的未來絕對不會遇到缺電危機。」
對照今日的1周2限電,甚至台電已協調未來數日用電大戶「少用電」,到底是某些人「用缺電來恐嚇民眾」、還是確實有缺電風險,顯然,那方說謊、誰是「王祿仙」,應該相當清楚了。
蔡政府的能源政策最讓外界與企業界質疑的就是:廢核會造成缺電問題,因此缺電兩字一直是蔡政府討論供電問題的「禁忌」。上周大停電後,綠營快速定調「是電網問題與缺電無關」,情況與2017年的815大停電類似。但有點常識就知道,出現機組供電故障,正常情況就是備載電力上陣因應,電網重歸平衡;備載容量率存在的意義與重要性即在此,希望保有較高備載容量率也是電網永遠都有意外發生。
更噁心的是之後,蔡政府「上下齊心」找出元凶,原來又是一個台電員工操作失誤,才造成大停電,情況與815大停電是包商操作失誤雷同。這是另外一個惡劣的謊言:且不談是否真有此員工誤操作之事,即使有,又豈能歸因於此?所有系統必然有所謂的「容錯空間與機制」,如果台灣電網只因一個台電員工犯的一個「低級錯誤」,就要全國大停電、分區供電,這是什麼樣的電網、脆弱至斯?
呂紹煒專欄:缺水缺電缺疫苗,就是不缺謊言!
https://www.storm.mg/new7/article/3686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