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仲買房初體驗(上):從找房到買房,像極了愛情@文/陳泰源
【前言】
一直以來,我都是以房仲身份教民眾怎麼買房,但想想自己若沒有實際的買房經驗且名下沒有不動產,從業多年仍只是個租屋族,對客戶而言似乎少了一點說服力。
而歷經十年奮鬥後,還清負債也存到錢的我終於輪到自己要買房子啦!只是身為「房仲買家」與「一般民眾」在購屋時究竟有何差別?接下來,與大家分享我的購屋初體驗。......↓
【房仲買房,最直接的好處是?】
一般來說,如果有買家透過我(美商ERA)去買同行(住商、中信、台屋、21世紀……等等加盟體系)的物件時,業績算法是將買賣雙方所支付的「總服務費」對拆,再由各自店頭按照公司的獎金制度撥款下來給業務員。
舉例:A買家透過B房仲找房,後來買到C房仲刊登D委賣的物件時,A買家支付的2%加上D賣家支付的4%等於總共6%的服務費,再由B與C房仲對拆業績各3%。
而號稱「省錢達人」的我,當然要去尋找看看有哪家房仲店頭願意將「一個我」切割成「房仲」與「買家」來看待的囉!換句話說就是「房仲陳泰源」帶著「買家陳泰源」去看房子,倘若這樣的模式可行(簡稱「店配」),「買家陳泰源」所支付的服務費,還能回流部分到「房仲陳泰源」身上。
這樣做不僅能替自己省下一半的服務費,也能將業績心安理得報回公司賀成交,所以,我在看房子之前,一定只鎖定願意採「店配模式」合作的房仲公司。
【買房也要看緣分】
之前談到我原本預計在2020年07月28日要買到房子,目標當天就是簽約日,因為那是我從事房仲滿10週年的日子。
一開始,我是直接找屋主談,物件位在中山區的《雷OOO大廈》,因為我就住在這,想說若能買到便能就近管理超方便der!可惜,目前釋出的物件不是格局怪到不知如何規劃?就是陽台加蓋導致與對面大樓超緊鄰(手一伸就摸得到對面住戶的窗戶),整天光線進不來毫無日照可言,雖然還是有出價談,不過屋主一副嫌我出價低的態度還一直強調「快賣掉了!」看我是否會追價?想想算了,沒想到幾個月過去,我都已經買到房子了,他還沒賣掉。
後來,我透過ERA同事出價談文山區景興路的《台大新生活廣場》高樓邊間戶,坦白說,這間是我心目中接近90分滿意的物件,可我出價已是近年來實價登錄第二高,卻只到屋主的實拿價而已(完全沒有服務費),我深信「有錢不怕買不到」於是作罷,事後冷靜思考,我在景美看二輪電影也快二十年了,文山區的市容基本上沒什麼變化,毫無建設題材可言,買在那兒頂多只是置產當存錢,根本不用期待增值,嗯……沒買到也好。
之後,我請21世紀的同行幫我出價談萬華區開封街二段的《開封龍邸》高樓邊間戶,這間房子各方面條件都讓我覺得勉強接受,像是電熱無瓦斯,屋況頗糟,買了一定要花幾十萬整修一番(我非常不喜歡一邊繳房貸還要一邊花錢整修房子,時間很珍貴的!),加上屋主心態接近實價登錄史的最高區間(精裝價),最終因不想被當「盤子」而三度作罷。
接著,我跟台屋下斡旋談中山區民生東路一段的《金山惠安》,屋齡縱然40年但公設比低室內使用空間大(現況為1大房2廳)覺得很划算,樓下雖然是酒店看似龍蛇雜處,入口處卻有住商分流之前棟與後棟的動線規劃,陽台看出去的景觀又是公園第一排,尤其一層共用3部電梯,每部都跟貨梯一樣大(放一台大鋼琴都綽綽有餘),公設區域含走道間也都格外乾淨,顯然住戶們在維持社區的單純與整潔有高度共識!可惜屋主想賣天價,遠遠超出實價登錄史上第一高,屋況也是需要重新整修過,於四作罷。
然後,我又看到一間位在內湖區成功路四段的《力霸成功大廈》高樓邊間戶,A仲介開發後告訴我「屋主說他根本沒有想賣」,純粹是因為B房仲有進案壓力,所以才簽委託讓B對店長有交代,後來我又委託C房仲再去試探一次,沒想到C直接跟我說那間出行情價是絕對買不到的,想想後便五度作罷。
由於實在是找不到心儀的物件,有出價談的,卻因為屋主的價格心態過高而放棄,最終沒能如願在7月28號買到房子,雖然覺得有些遺憾卻也不再「糾結」這個紀念日,讓我在之後的找房反而理性許多。
【在妥協中讓房子找到你】
我知道,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房子,假如有,唯一不完美的就是價格,我開始檢討我的購屋需求,之前提過我的買房10要件:
1.要有電梯
2.垃圾處理
3.天然瓦斯
4.不要夾層
5.有管理員
6.兩面採光、廁所開窗
7.至捷運站google顯示步行8分鐘內
8.要有能放洗衣機且能洗衣與曬衣的陽台
9.預算1000萬內全含,包括服務費、契稅、代書規費、屋況整理費等
10.不要五木門牌(林森北路),若是新生北,景觀也不能是高架橋第一排
後來,我捨棄了條件3、7、10,理由是:
1.小坪數用明火的確蠻危險的,洗澡容易冷的話就買台好一點的電熱水器吧!
2.只要在台北市區,縱然至最近的捷運站步行超過8分鐘,生活機能也不會差。
3.我承認明水路聽起來就是比較高級,但門牌不過就是名稱而已又何必太在意?
當我將購屋需求重新調整與放寬後,又接續在市場上重新找了一輪,終於找到了一間「林森北路」門牌,社區名叫《千OO》的房子,於是與刊登廣告的房仲聯繫並預約看屋接著展開後續的洽談,最終讓我買到我人生的第一間房子!
只是,關於這間房子的各方面條件與我當時設定的有何不同?我又做了哪些妥協呢?
【一體兩面,缺點的背後是優點】
坦白說,一開始這間房子我並不喜歡,一來是我對「林森北路」門牌有既定的負面印象,二來是管理費1坪150元頗貴,三是公設比36%不太能接受(我希望低於33%),第四個最讓我抗拒的是三角梯形格局。
於是,我試著逆向思考說服自己……↓
門牌:不過是個名稱,何況地點並非處在燈紅酒綠的條通內,縱然至捷運中山及雙連站google說走路要10~12分鐘(比我當初設定的8分鐘內多了2~4分鐘),但生活機能仍相當成熟,走到最近的大公園及全聯福利中心皆不用2分鐘,環境熱鬧卻不複雜。
管理費與高公設比:這一切皆因社區戶數少,通常,十個小套房社區中有八個單層戶數超過10戶以上(有些甚至超過20戶!),因此,小坪數還能規劃單層僅6戶相對單純許多,而建商當初規劃時也是為了要符合消防法規(八樓以上雙梯,十一樓以上需設置排煙室)才導致公設比被拉高,這都是為了讓大家住得更安心,反而是優勢啊!
格局:主要是因為《千OO》的建物結構採「SC」的關係才導致邊間戶呈現三角梯型,要知道,SC除了比較耐震,在眾多小套房社區中採鋼骨結構的,極少!而先天格局的缺陷還是可以透過後天的裝修解決,或是利用家具/電的擺設讓室內動線看起來依舊順暢。
更重要的是「廁所開窗」,一般小套房社區只有邊間戶才有機會,《千OO》也是,雖然夾在中間的戶型格局方正但卻只有單面採光(空氣不流通)且廁所無窗(容易發霉),因此拿格局換通風及採光,絕對是划算的取捨啊!
就這樣,想著想著,也就接受了。
【人在找房子,房子也在找人】
的確,無謂的「728從業十週年紀念日」無須過份堅持,找到好房也必須搭配心態好的賣家。
看了一輪房子之後,突然覺得買房跟談戀愛有點像,在找房(心上人)的過程中,有時自己看不上眼(不是我的菜),有時看上了卻買不起(覺得對方高不可攀),有時單看「照騙」會錯意(誤以為適合自己),看了現場(約會碰面)才發現浪費時間,有時你喜歡這間房子(認定交往對象),偏偏屋主(愛人的父母)看不上你(嫌棄嫁妝太少)或惜售(覺得你是癩蝦蟆想吃天鵝肉怕你糟蹋他的孩子)而反對這樁喜事。最終,買到並長久居住的房子(與你結婚並白頭偕老的另一伴),往往不是你最愛的,卻是你越看越順眼的。
或許,對首購族來說「先求有,再求好」才是上策,如同初戀者先試著跨出交往的第一步,相處過後覺得適合彼此再論及終身。只是萬萬沒想到,我人生的第一間房子竟然是一開始相當排斥的「林森北路」門牌,只能說一切都是緣分啊!
買到房子固然是喜事一樁,接踵而來的問題都是新的學習。在之後的簽約到交屋,以及申請房屋貸款的部分我是如何與銀行交手?銀行最終提供了我哪些方案?這又是另一則故事了……。
部落格→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20/10/blog-post.html
住商不動產制度 在 時代力量 New Power Par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無殼蝸牛運動30年 全台時力齊發聲
昨天是無殼蝸牛運動30週年,時代力量各地的立法委員、議員及候選人們都為此發聲,希望居住正義議題更獲重視,一同找出解方,讓年輕世代不再受困於居住困境。
立法委員 黃國昌:居住正義法案是下會期的重點
房價持續飆漲、房價所得比全球名列前茅、年輕人越來越痛苦、居住依然沒有正義!下會期將重點推動「實價登錄2.0」及「囤房稅特別條例」。
張衞航律師:房價恨天高、空屋更嚴重,新北市卻降囤房稅
相較於去年同期,今年上半年的平均月薪,扣掉物價漲幅只多了697元,面對超高房價依舊只能望屋興嘆。新北空屋問題嚴重,今年初卻調降了囤房稅,反而離居住正義越來越遠。
林佳瑋 中壢區立委參選人:中壢的工業區土地炒作,造成企業經營困難,排擠勞工收入
因為囤地的成本低,中壢的工業區土地價格被炒高及閒置的現象隨處可見,不僅增加企業經營難度而排擠勞工收入,業者另覓土地設廠,也使得土地違規使用及污染問題更加惡化。
高鈺婷 新竹市立委參選人、 林彥甫 新竹市議員:竹科讓房價飛漲,新竹社宅進度仍是「零」
竹科帶動了新竹市的房價飛漲,每人平均要背25年的房貸,不是科技新貴的新竹居民,買房更加遙遠。然而,當初林智堅市長承諾的1,500間社會住宅,進度仍然是「零」。
陳惠敏 高雄鳳山立委參選人:高雄年輕勞工起薪不高,社宅量能遠遠趕不上需求
目前高雄規劃中的社會住宅有三處共321戶,包租代管則媒合成功78戶。高雄年輕勞工平均起薪不高,面對高雄高房價,目前社宅提供的量能,遠遠趕不上需求。
林于凱:店租過高不是台北專利,高雄商圈的空店問題日益嚴重
日前許多報導指出台北東區因店租過高,造成空店隨處可見,其實同樣的問題在高雄的商圈也非常嚴重。租金居高不下及空店不斷增加,造成高雄的實體經濟萎縮。
板橋新時代 彭盛韶-彭彭:居住正義靠改革,「租賃專法」及「囤房稅」是重點
參加公視有話好說節目,與學者張金鶚、OURs秘書長彭揚凱、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經理徐佳馨一同討論「租賃專法」及「囤房稅」改革方向。
居住正義真的是全台面對的全面性問題,需要更多人共同關心,讓改革的能量能夠凝聚,才能促使真正的制度改革,降低居住負擔及物價上漲壓力。一起為年輕世代找回希望,為實體經濟找回活力,台灣才能更確實地被守護。
#居住正義
住商不動產制度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輩子工作薪資收入幾千萬,很重要啊!
大詩人在十幾年前菜鳥的時候,第一次領到台gg的分紅,就突然發現到,這輩子就是領這幾千萬的薪水嗎?然後就開始懷疑人生了,顆顆
#給兒子的第15堂商業思維課
2018年家中變化最大的就是:我們臨時起意決定搬家,從台北搬到桃園來。為了佈置新家,連續好幾個月每天下課後,帶著哥哥妹妹到處看家具,有一次到單價比較貴的家具店,迎面而來珠光寶氣的業務臉色比較特別,似乎是感覺我們可能買不起...
於是匆匆看完之後,我們就結束這家店的購買慾望。
回到車上後哥哥問:為什麼這麼急著想離開呢,我們不是要買家具嗎?
我回:因為對方的業務比較low(看高不看低,只看表面的衣著),爸爸不想要把業績給她,所以很禮貌地看了一下就離開。
這個業務還好,以前爸爸媽媽買房的時候還有業務跟我們說:我們這裡的房子很貴喔,你們要不要先看看DM就好?
哥哥回:對耶,我常常陪你們買東西,偶爾也會看到這種很奇怪的業務,我心裡也在想,這些業務怎麼知道客戶一定沒什麼錢,為什麼這些業務前輩都這麼短視呢?
我回:因為大家看時間的角度不太一樣。
#初階的業務只想今天或這個禮拜就成交!
#中階業務想的是至少今年要想辦法成交!
#高階業務想的是如果這輩子能和單一客戶成交幾次就很棒了!
因為大家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樣,表現出的銷售技巧也就完全不同。
(機會教育)對了哥哥,以後你在職場上也要記得用長遠的眼光來看自己的一輩子喔。
哥哥說:長遠的眼光來看一輩子?什麼意思?
我回:你想想看,每個人剛出社會的時候薪水都非常低,但如果你不去抱怨:這個鬼島裡面的某某公司怎麼給我的薪水這麼低、而且我剛出社會沒有人教我、公司也沒有完善的制度...,而是用爸爸教你的各種方法不斷去嘗試:抬著頭(不要低頭苦幹而忽略局勢的發展)跟高手學習,然後要求自己試過500次之後才能放棄... 這樣子不出幾年你就會越來越強,年薪100萬應該就不是什麼大問題,你看爸爸的小公司兩岸團隊的平均年薪都超過這個數字。
你覺得如果照著爸爸的方法去做,努力打拼幾年之後,你自己有沒有機會?
哥哥回:應該有。
我回:不是應該有!而是有非常高的機會能拿到這個數字的年薪!不用怕啊!你對自己要有信心一點喔!
你看,假如25歲工作到65歲退休,這段期間總共40年,年薪平均100萬,就代表你在職業生涯裡面你的保底薪水就4000萬。你自己加上你未來的老婆,兩個人相加一輩子就是8000萬的基本財富。接下來你要學習的事,就是聰明的運用這些基本的財富幫你創造更穩健的收入。這樣子你知道了嗎,哥哥?
所以當你相信 #自己至少有4000萬收入的心態來看你工作時,你就會知道你應該要專注在自己的能力提升,以及團隊績效的引導和客戶的終身服務,而不是天天想著何時能加薪一兩千塊。
哥哥回:我知道了。
我追問:那你有沒有發現一般的業務與厲害的業務差異在哪裡?
哥哥回:就是你爸爸剛才說的時間觀念啊
我回:嗯嗯!孺子可教啊!沒錯!
一般的業務因為不曉得方法,所以非常的急促想要拿到訂單,因為心裡非常的著急所以他的應對進退都非常的粗糙、單刀直入沒有禮貌,事實上真正的有錢人都是有潔癖的,不會跟這種人買東西。
哥哥回:是不是爸爸常常說的「沒錢的時候叫龜毛、有錢的時候叫品味」?
我回:😂😂呵呵呵。嗯嗯。
你想想看今年年初我們經過桃園遇到的住商不動產業務Michael哥哥,他就是爸爸口中所說的超級業務。你覺得這位大哥哥怎麼樣?
哥哥回:他穿著得很得體、乾乾淨淨的,話不多,而且開著名車...
我回:不是這個啦!外行人看的是熱鬧(表面),高手看的是門道(細節)。
你仔細回想Michael哥哥第一次帶我們看的第一間房子(是我們自己在網路上選擇的物件)的時候,爸爸媽媽一進門就說,這間房子陽台好小,室內坪數也跟我們台北差不多,似乎沒有必要為了這個房子搬到比較鄉間的桃園地區...
還記得Michael哥哥回應什麼嗎?
哥哥回:我不記得耶,我只知道我們跑來跑去的。
我回:他不像一般的業務,見招拆招然後自己一直說一直推薦這個物件。他只是問:你們需要多大的房子?需要什麼的視野?需要怎麼樣的陽台?房間的需要是如何?
我們回答我們的想法之後,他就說:如果是這樣的話,現在這個物件可能不適合你們… 但是我手上有另一個物件很符合你們的需求,你們應該會很喜歡… 除此之外,我也會再幫你找看看是否還有其他物件適合你們,如果有進一步消息會再隨時跟你聯絡。
哥哥你有聽懂嗎?真正的高手做的就是 #供需之間的協調,如果自己的產品真的不符合對方的需求,他會主動自己喊停,協助客戶去找更適合的產品或是推薦他覺得更適合的競爭者產品給客戶。
這個做法就跟爸爸在企業界的時候一樣,有時候我們公司的產品真的非常不OK,爸爸都不好意思推薦給他,然後就轉介給其他更厲害的同業甚至是競爭對手,沒想到隔了幾個月之後客戶就轉單回來給爸爸。因為他覺得爸爸比較靠譜、信得過,案子交到我手上的話,我肯定會使出吃奶的力量幫他排除萬難搞定所有的難題。那個Michael哥哥就是這種超級業務。
哥哥回:嗯嗯,我知道了!難怪我發現他的話很少,他每次開口都是在詢問爸爸媽媽不同的問題,好像是在確認我們的各項需求,他才會提供他的專業建議。
我回:對對對!真正的業務高手10句話裡面會有七八個問題(提問),只會講两三句自己公司或產品的話;而一般比較菜的業務10句話裡面有11句話都是說自己或自己的產品棒棒棒... 當然,你要記住客戶所有的回答,不能重複詢問同樣的問題,讓客人覺得不夠用心不夠專業。
所以,好的業務都會提很多跟客戶需求直接或間接的問題,就是想要深入了解客戶的需求,然後才能端出符合客戶的產品,也因為這樣子他們不太在意當下是否能成交,而是希望幫助這個客戶做出對客戶自己較佳的選擇。越不在乎業績的他們,反而是業績最好的超級業務!
還有你還記得我們搬過來之後才發現學區有問題的事情嗎?事實上已經成交一兩個月後了, Michael哥哥大可以不用理我們,但是他還是幫我們逐一打聽詢問學校總額管制狀況,然後告訴我們他認識的客戶朋友們是如何處理因應這樣的情況... 這樣子的貼心做法深深贏得我們的信任,後來我們也介紹了好幾組朋友給他當客戶。
之後整個區域的後續發展,不管是多開了一家銀行?多開了一家大型商場或咖啡館?政府又投了多少錢在這個區域?最近有什麼大型的藝文活動在舉行,他都一一地私下通知我們...
交屋之後,我們又發現很多小地方有問題需要協助,因為我們還沒有正式搬過來、爸爸又常在國外,好幾次都是Michael哥哥幫我們遞送文件或是主動向社區申請各項手續...
正式搬進來後配合民間風俗要去土地公廟拜拜,沒想到附近有好幾個土地公廟,我們不知道要去那一個,結果也是Michael哥哥幫我們打聽安排相關事宜…
我問哥哥:你有沒有發現Michael哥哥後來做的事都跟買賣房子一點都沒關係?而且我們已經成交好幾個月了?
哥哥回:對啊!好像做過頭了,他太老實了吧。
我回:這樣的做法才是正確的啊!因為銷售過程中最困難的就是「信任」。這些點滴的小事情,就積累出我們對他的信任,所以後來我們才會這麼相信他,然後還介紹了好幾個朋友在這附近看房子...
所以呀,哥哥你在Michael哥哥身上學到超級業務的什麼特質?
哥哥回:應該是以客為尊與用心服務。
我回:很不錯啊!你有看到一些重點,但爸爸看的不太一樣,我看到超級業務身上的幾個特徵:
#用長遠的眼光來經營客戶
業務高手看的是客戶一輩子的價值,而不是單次成交的金額。只有你觀念正確你才會做出合宜得體的銷售行為。
還記得你一輩子至少有4000萬身價的事嗎?那你還會計較一年是否能加薪1000還是2000嗎?先把所有心力放在如何將自己變強大,如果努力做出成果後,老闆還是超級小氣沒給你加薪,你再帶著這個更強大的能力轉到其他公司服務就可以了。
超級業務第二個特質就是
#多問問題了解客戶需求而不是一直強迫說服客戶
好的業務永遠會記住這三個英文單字A-S-K
A代表Ask
S代表Simply Ask
K代表Keep Asking
(哥哥聽了哈哈大笑。)
因為客戶通常不會告訴我們所有需求的細節,所以我們要訓練自己詢問的技巧來幫客戶與公司做出更好的供需專業建議。
哥哥回:那我怎麼知道什麼是好的問題還是壞的問題呢?
我回:你問的問題真好!
我給你的建議就是Ask! Simply Ask and Keep asking!
反正問就對了,然後提醒自己保持禮貌與真誠的訽問即可,除了宗教、政治與個人私密問題不能問之外,什麼問題都可以試著問唷。問了之後,如果客戶給你臉色看或是面有難色,就代表它是個蠢問題,下次就別問了。
等你被客戶修理了100次之後,你就知道什麼是可以問與不可問的問題了,然後列出最合宜的100個問題,你就有可能成為一位優秀的業務人員了唷。
另外,超級業務的第三個特質就是
#珍惜每一組遇到的客人
只要用心去經營,不要強迫銷售,時間一久,你就會有超級多的客戶。
哥哥問:怎麼可能啊?我搞不好還沒有做到業績就被開除了⋯⋯
我說:很有可能啊,但是別忘了:要用長遠的眼光來看銷售這件事。
哥哥你有沒有發現:在你的人生不同階段,如果你都能有一二位好朋友,就代表你已經是一位銷售高手了,因為代表你已經將自己的價值觀或你的人格特質給銷售出去了。
高手銷售的是空氣!賣的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很難取得的「信任」。
你想想看?
假設一個業務在正常情況下一天有五組客人,一年工作200天,代表一年有1000組客人,好好工作10年之後,至少有10,000組客人。
那為什麼之後每個人的成就完全不同呢?
因為初級的業務非常的急躁想要立馬成交,連哄帶騙就是要你簽單,你覺得客戶對他的信任度好嗎?
哥哥回:對啊,我也很討厭這種業務,我覺得信任度可能只有1%
我回:剛才不是提到,工作10年之後至少會有10,000組客人,乘上信任度1%,至少就能成交100次訂單。平均一年只有10次訂單,所以她一直是處於搞不清楚狀況的業務老鳥。
另外一種業務是把時間拉長,用心的經營客戶不強迫銷售,一切的銷售都是水道渠成的過程,這種好的業務,一般客戶對他們的信任度常常高達70%。
10,000組客人,乘上信任度70%,等於700次訂單。有沒有發現你越不在乎業績,你反而得到更多業績,這樣的業績比那些業務老鳥還要高達七倍?
哥哥回:可是那是遇到你們這種好客戶?萬一遇到很爛的客戶一直騙我們業務的資源怎麼辦?
我回:這個很正常啊,一定會有很不好的人出現,你要接受社會就是好壞參半,一種米養百種人,每個人不會運氣都是那麼好,都讓你遇到好人。等遇到幾個很差的客戶之後,你就知道該做些什麼事情:就是快刀斬亂麻!跟對方說謝謝!然後停止服務!因為我們不是藝人,沒有辦法讓每個人都滿意,只能服務值得服務的客人。
#歡迎分享
#給兒子的商業思維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