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差點五步
有好長一段時間不敢看港產片,因為總覺得那些警匪片在炒冷飯,而那些關於佔領運動的電影及紀錄片則太讓人心酸。最近終於鼓起勇氣看了《點五步》。
故事發生在八十年代,香港的黃金時代,但主角們卻不是那些「魚翅撈飯」的有錢人,相反是住政府廉價房屋的「屋村仔」,也是讀排名最低的學校的「band five (註)仔」。這是一個關於香港少年棒球的故事,也是關於一群生活中的失敗者透過棒球得到自信與希望的故事。
劇情是每個人都猜得到的劇情,就是排除萬難成立了一支棒球隊然後經歷了種種失敗後之後取得冠軍這樣的劇情,即使有點老套,但過程輕快的輕快、幽默的幽默、緊張的緊張,節奏自然,也會不自覺的喜歡上這群「壞學生」。
一直不知道「點五步」的意思,原來是有位學生說「X你老母」時被校長聽見,狡辯時候想到「點五步」,因為兩句話的廣東話有點相似。點五步就是再往前踏半步的意思。
電影的開首跟結尾都是在佔領運動期間所拍的,光看那幾個畫面,已經有很多回憶湧上心頭,四年前一群數以萬計的香港人佔領了全港其中一條最繁忙的路段,在商業中心區的正中心,期間那裡有公民講座、補習專區,有店家送飯,有人捐贈各式各樣的物資,有音樂、有笑、有淚,不論結果如何,那是屬於我們這一代的集體回憶,也算是一個奇蹟。
這幾年來很多人把「無力感」掛在嘴邊,無力是因為佔領運動實在消耗了我們太多力氣,無力也是因為強權越來越不留情面的張牙舞爪,但是最近看新聞還是會覺得生氣,比如政府打算用一萬億港幣(約四萬億台幣)建造一個十幾年後才能看得到的人工島,一萬億是一百萬個一百萬,直接分給一百萬個年輕人的話他們可以馬上付得起頭期款,有個屬於自己的家。
真的生氣了,看完《點五步》似乎也得到一點動力,在想或許我們也可以再踏出點五步?我眼睛紅紅的問身邊人:「以後的示威遊行,我們要出席,好嗎?」他答應了我。
最近聽了一首由小幸運改編的罵蔡英文的歌,我想我們面對的實際情況雖然不一樣但厭惡政府的情緒是相通的,不論你們身在何處,如果憤怒的話,請記得你的點五步。
共勉之。
點播Thirteen Senses的Into the fire:https://youtu.be/VFroDCsVCeY
註:香港中學有不同的banding(排位組別),成績的學校會被編進band 1,最差的則是band 5,由2001年開始,排位組別由五個減少至三個。
何東banding 在 孤泣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名校》
這年最後一場講座完結後,來一個總結。
這三年間,我到過三四十間中學舉辦講座,應該是作家之中最多的一位。讓我最深刻的,不是那間學校地方有多大、設備有多完善、BANDING有多高,反而是「學生臉上的笑容」。
老實說,我喜歡去BANDING不高的學校做講座,因為,他們「比較快樂」。也許,他們會比較嘈吵、比較需要多的時間去維持秩序,但他們永遠也是「最投入聽的一班學生」。反而,去過某些「名校」,他們規矩太多,笑容,卻少了。
得罪講句,你們所認知的「名校」,對我來說,有點似「監獄」,反而那些名不經傳的學校,學生比較自由,他們都掛上了笑臉,我很喜歡。走入學校的一刻,是可以分得出來的,那些學生比較快樂,那些學生充滿壓力。其中一次最深刻的,是某間會接收「少數族裔」的學校,無論是學生與老師,都給我很舒服的感覺,老師不會高高在上,而學生也懂得尊重。
一般來說,學校是要迎合香港的「教育制度」,學生為了「考試」,然後長大後找一份「好工」,這都是平常人的「正常」想法。不過,其實學校的存在,除了是為了「成績」,還有很多東西可以學習,比如課本中從來沒有教的一課...「如何快樂?」
你要他「跑得快」嗎?
不是每個學生都是「馬」,不是只有「一個方法」去教育,不是只為了考試考試考試考試,當他是一頭「牛」時,卻要你跑得很快很快,這樣根本沒可能。大家永遠不明白,其實「牛」也可以有很多用處,比如耕田或製造牛奶,這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希望,學校的老師與家長,都明白這一點。
分Grade、分Banding某程度已經是一種「歧視」,雖然我們已經不能改變這個世界潛在既定的規則,不過,我想跟被定為「低級」的學生說...
「別少看自己,你們不是垃圾,你們也有值得人欣賞的地方,請努力屬於你的人生。」
至少,我也不是出於一間「名校」。
「走屬於你自己的路,而不是別人要你走的路。」
孤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