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3 黃偉民易經講堂
黃耀明被ICAC拘捕了。
因為他在2018年立法會補選時,為候選人區諾軒唱歌。
何韻詩安好嗎?
憑欄一片風雲氣!
郁明哥前,已經下重手,對付教協。
下一步,應該輪到記者協會!
他們痛恨老師,也痛恨記者,各網媒人事都盤算、變動!
文明發展,都是先後有序的。看中國的廿四史,他們記述的歷史發展,都是這樣排列的。
最先是食貨,然後是選舉,也即是教育。
選拔人才,目的是職官,選賢與能。
政府成立後,第一要務,是禮樂。
建立社會的文化價值。
然後才是刑兵、地方、邊防。
這個先後次序,也是中國歷史的發展。
香港之所以是香港,不是大陸任何一個城市能夠取代,就是禮樂這部份。
香港人追求的價值。
每個人,自然而然的,緊守自己的崗位,做好自己的本份。
專制政權,都憎恨菁英,也就是因為他們緊守崗位,做好本份。
不是今次奧運,很多人都意識到,香港的運動員,是多麼的專業!
他們在社會撕裂,制度崩壞,黑白顛倒的亂世;加上疫症的種種不測……他們沒有放鬆,默默努力,為香港爭取最佳成績。
相反,老鼠甲甴就在搞破壞。一個忠誠廢物,為了鬥左搶鋒頭,在奧運時刻,批評我們的運動員的衣服顏色。
不是為代表香港的運動員打氣,而是騷擾他們的比賽情緒;社會嘩然,才暴露出那些所謂運動組織的官僚腐化,他們看不起香港的運動員,根本沒有為他人們找贊助球衣和制服。因為睇死他們不會在奧運拿獎牌。
運動員穿自己的球衣,竟招來批評。
另一些從不運動的老鼠甲甴,卻說,專業運動員不應受外在環境影響,才算專業!
所以,廢柴的指摘合理,反而受影響的運動反而不專業了。
原告又變被告,受害苦主反成壞人了。
此所以我們說,這是黑白顛倒的時代。
專業,都招來不專業的攻訐。
他們痛恨香港的菁英,因為菁英都有獨立思想,專業堅持。
劍橋畢業,任職大律師的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被控「煽惑他人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的集結」,仍在還押。
她說:我無法看著錯誤一言不發!
這就是香港人的堅持!
政權只能痛恨這些香港人,醫生、護士、老師、記者、律師、大律師、運動員、文化工作者,堅持黑白的所有香港人……
廢柴建制的人愛說,他們不談政治,只做實事。其實,他們只能將所有專業政治化,因為他們是不專業,沒原則,一個個等候指揮的廢柴。
政治,是管理眾人的事。
不只做特首,做立法會議員,做問責局長才是政治。在公司做一個主管,背負一個家庭,搞一次舊同學食飯,都是政治。
一個人,一個家,一間公司,一個組織,一個城市,一個社會,事事都是政治。
《論語》二十篇,第一篇,學而篇,講做學問的修養;第二篇,為政篇,就是為政的學問,一個政治領袖的道德和修養的要求。是中華文化的領袖之道。
為政篇中,一連收錄了四章「問孝」的內容,孔子回應的,又因各人的背境不同,又應對不一樣。
《論語》的編輯,為什麼認為,孝道,與為政有關?
甚至認為,孝,是為政的根本?
《論語》的為政篇,第五章開始,連續四章問孝。
第五章: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樊遲御,子告之曰:
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
樊遲曰:何謂也?
子曰:生,事之以禮。
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孟懿子是魯國大夫,是魯國權臣三家之一。
當時魯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權力,被這三家分了,魯君權力被架空。
這樣的當代權臣,向孔子問孝,孔子只告訴他,無違,不要違背。
但不要違背是什麼呢?
孔子又沒有引伸說明。
跟著孔子離開出門,由一位學生樊遲駕車。
孔子在後座,自言自語:
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
這時,車中只有孔子和學生兩人,所以,樊遲很自然的,以為孔子和他說話。
所以,他聽到孔子說無違,就回頭問:
咁即係點呀?無違,不要違背,何謂也?什麼意思呀?
孔子答:生,事以之禮;
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孔子在這裡,帶出了一個關鍵字:禮!
禮,一個社會的建立,是運作於「禮」的。
禮,是價值的追求。個人來說,是價值觀;整個社會來說,是核心價值。放之於具體生活,是當時社會,人人認可的規矩。
所以,禮樂,便是一個社會,都有一套人人認可的核心價值。
從孝的角度而言,不能違背這套價值。
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這位問孝者為魯國季氏,他們架空了魯君,是從基本上僭越了當時社會的價值標準。
跟著,到孟懿子的兒子,孟武伯又問另一個問題。孔子說的,又是另一個答案。
第六章:
孟武伯問孝,子曰:
父母唯其疾之憂。
孟武伯,因其父的關係,屬於世家公子。
所謂世家,長子有承繼官位的權力。
孔子說:
父母看到自己兒女生病,那種憂慮心情,你要體會。
用對自己兒女生病時那種關切對待父尊,便是孝道了。
父子兩人問孝,父親是權臣,有當世權力,所以只用「無違」兩字。
這種身份權力的人,個人做到無違,在家,是了不起的孝子;對國家,是了不起的大臣。作為魯國三家的權臣,對天下,要負責任,如能視天下人民為父母,便是孝。即《孝經》說的大孝。
無違,對權臣而言,就是不可以違背人心,民眾的心。
他的兒子,孟武伯,是世家公子,不懂民間疾苦,但將來,會繼承父業,掌握權力。
他要掌握人民疾苦,但他不會有任何基層的經歷,所以,告訴他,如父母了解子女疾病一樣,因這位公子也有子女,子女也會有病,這個經驗他有。所以,記住這個感受。他日掌權,要視人民如子女。此所以,中華文化傳統,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
掌權的,要懂得民間疾苦,知道基層的苦惱,如父母瞭解子女患病時一樣。
目前掌權的,視人民如父母;未來掌權的,視人民如子女。
忠臣必出孝子之門,因為孝,便懂得感恩。
最大的恩惠,必來自父母。懂得孝,便懂得有恩必報。
天下有恩於你,你必須傾力以報天下。這樣才會明白,為政,權力只是工具,身為政治領袖,對天下如對父母,要負起公道責任。
有權力的人問家孝之後,到一般人,孔子的兩名高弟問孝。
第七章:
子游問孝,子曰: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
至於犬馬,皆能有養,
不敬,何以別乎?
這章孔子點出,光是養,沒有愛,不能算孝。
孝不是形式,不等同養狗養馬,重點在於敬,是內心的。
跟著,另一位學生子夏,也問孝。
第八章:
子夏問孝,子曰:
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孔子說,孝順父母,最難的,是態度。
遇事,代父母操勞;有酒食,先供父母吃。這就算是孝了嗎?色難,態度,才是最難的啊!
第七章說的是敬,屬內心的;第八章說的,是態度,屬外在表現。
在領袖學的為政篇,刻意放進四章說孝,來引伸為政領袖的學問。
前兩章,針對擁有權力的人,在上位的,領導群眾的精神原則。後兩章,說的是一般人,即百姓,在社會配合的態度。
一是施政時,官僚的角色;另一方面,是在社會生活民眾的態度。
一邊是從上對下施政時,應如對父母,子女般的思考模式;一邊是社會上民眾,生活時,對社會規範的內心和態度。
表面上,為政與孝,好像不相關,但一個社會,孝的推行,風氣所及,老有所養,一個社會的老人,無論精神,物質上,能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這與政府為政的信念,息息相關。
四章說孝,兩章焦點在上位,做官僚和領導的;兩章焦點在下,做部下,做員工配合別人的。四章放在為政篇,政治領袖的修養學問內,別具深意。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3的網紅聽老小姐的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雖說「人帥真好,人醜性騷擾」 但最好還是不要被騷擾 到底,何謂「性騷擾」呢? 妳該如何防範?如何面對?如何大聲說出來? 本集必聽「聽老小姐的話」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SoundOn / KKBOX / YouTube Facebook: 聽老小姐的話 Inst...
何謂 騷擾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先前貼了兩次「又美又聰明又用功」的新聞截圖,屢次被臉書自動下架,聲稱這貼文已經違反有關霸凌與騷擾的規定。本人出於無奈,我跟大家說,你們每一個有買的朋友個個真是「又美又聰明又用功」的大好人。
・
好啦,這下大家就十分明瞭何謂中國傳統的指鹿為馬了。
・
圖說:UG is HOT 穿著白色款的又美又聰明又用功Tee。
・
白Tee賣不完之我真的很想哭
https://shopee.tw/product/50662817/8973014054/
何謂 騷擾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為什麼男孩喜歡冒險犯難,就算吃過苦頭也樂此不疲?】
很多頭胎是女孩、第二胎是男孩的媽媽曾經告訴我,帶孩子一直是周而復始的餵奶哄睡、牽牽小手、唱唱兒歌,規律而安穩,於是就繼續勇敢的製造第二胎,
沒想到,兒子出生後才真正體會到何謂心力交瘁,尤其打從男孩學爬、學走開始,驚悚劇情就開始輪番上演,翻箱倒櫃,挖插座、拔插頭、玩剪刀、玩電扇…,愈是禁區,他們愈有興趣。
媽媽們的視線絲毫不敢遠離,神經分秒都得緊繃,這才領教到帶孩子太傷神。
的確,生養三個男孩讓我確信,冒險的特質確實是深深烙印在典型男孩的基因裡,似乎生來就是他們的印記。
.
(((冒險傾向,是典型男性與典型女性的區別特徵)))
咱家三男孩一路以來的肢體發展模式如出一轍:
才學會走路,不穩的腳步就開始一路衝,顯示他們內心「跑比走更過癮」的強烈慾念;
真的會跑了,上下樓梯就不再一階一階乖乖走,「三階併兩階的彈跳」才是基本步伐;
一旦到遊樂場玩耍,溜滑梯上不多時就會看到千奇百怪的實驗姿勢---躺、俯、側、衝,三小子總是大膽展現驚人特技,非得找出世界上最新奇刺激的溜滑梯玩法不可。
這一路走來,我心知肚明,典型男孩天生對開發自己的身體潛能躍躍欲試,挑戰極限的細胞如千軍萬馬,難以阻擋!
我在一次又一次飽嚐驚嚇之後,確實已練就一顆比一般父母更強勁的心臟,對咱家三個男孩成長中的諸多行徑,早已見怪不怪,尺度不由得愈放愈寬。
.
我記得小子之一六歲時在中庭嬉戲,突然發覺從花圃的磚頭圍欄上跳下來非常刺激,於是就開始在社區裡大力搜尋各種高度的磚頭圍欄,
他愈爬愈高,愈挑戰愈過癮,一位媽媽路過,還沒看到我,就急得上前去阻止,沒想到一轉身就瞥見我,對於我的神態自若大表不可思議!
我記得我回答道:「你擋不了他的啦,他每次跳,每次就會想一想他自己的極限!而且真的要跳到摔痛了,他才會停手的!」
果真,到了一個令我不可思議的高度時,小子一跳下去就哀哀叫,然後,終於服輸,自動收手!
我判斷這等嘗試尚不具有嚴重的安全威脅,於是就任由小子自行接受苦果而學著自我收斂。
.
研究兩性差異的英國心理學家傑夫.特雷齊曾提出:「冒險傾向可以稱得上是典型男性與典型女性的區別特徵。」
他提出,在人類遠古的生活中,男人要負責打獵、覓食,往往需要勇敢無懼、主動出擊,長期演化的結果,「手腳快於大腦、敏捷動作先於審慎思考」的冒險本能,已深深烙印在男性的基因深處。
.
(((典型男孩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環境的風險)))
除了源自演化的結果,典型男性天性中有一股假想自己是英雄的趨向,因此很容易在自我幻象中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環境的風險,與典型女性趨向保守觀察、被動等待的天性大異其趣。
這使得典型男孩往往是自己莽撞行事的受害者。
咱家三小子自學步以來,大小災難頻仍,真是防不勝防:牙齒撞斷,額頭撞成大腫包,玩玻璃用品掛急診縫針,被生鏽鐵片劃破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
然而這些意外只是讓我血壓陡升的小插曲,三個蠻小子的膽大包天與衝動行事,還曾把我嚇到心跳快停止。
.
有一年寒假,娘家辦了一次旅遊,一行二十多人一下火車,才走進渡假村,就看見一小子頭殼鮮血直噴,我立即被嚇得六神無主。
在人生地不熟的台東,一陣兵荒馬亂,立即飛車送小子至數十公里外的慈濟醫院急救,止血、縫針、照X光,我緊緊抱著小子,全身不自主地顫抖,眼淚奪眶而出。
才短短幾分鐘,小子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原來,走在我後頭的這一小子,一進渡假村,望見廣場上不遠處立著一座金光閃閃的戰車模型,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爬了上去。
萬萬沒想到戰車的粗大砲管是可以活動的,才爬上去,鋼製的大砲管就往前旋轉,朝小子的後腦勺重種打下來,等我們發現時,小子已嚎啕大哭,被自己的噴血嚇得臉色發白。
頓時全家人臉一陣青一陣白,所有的玩興都消失殆盡。
真是皮啊,這個模型擺在那裡好幾年,從來沒人想過要爬上去,也不會有客人連check in的手續都還沒辦妥,就開始四處探險啊!
我這個媽媽萬萬沒想到,一個已經能走能爬、能自己過馬路的八歲孩子,還需要我隨侍在側的緊迫盯人?
那場可怕的意外真正讓我感受到,男孩真是難以預測的不定時炸彈,總是想要劃破寧靜,在無風無浪之中衝撞出驚濤駭浪。
.
(((男孩遭受意外傷害的機率遠高於女孩)))
環境本身並不可怕,然而一旦結合男孩的冒險衝動,就變得危機重重。
由於典型的男孩普遍容易高估自己的實力,因此我的母親生涯始終沒辦法輕鬆平靜。
到了青春年少,男孩的理智也不會隨著日漸成熟的身軀而大幅進步。
每當看到驚悚的山難、水難事件,我就在心裡警覺起來,該如何面對三小子不斷向我苦苦逼求,准予放行他們參加各類暗藏危機的活動呢?
而無奈的放行之後,又該如何安撫自己揪結的腦神經細胞呢?
或許直到三小子長大成人,我都還得叨叨絮絮,要他們不要開快車,要他們不要喝酒上路,要他們不要熬夜放縱?
.
典型的男孩們不但容易假想自己是英雄,對勇於冒險的人物也莫名崇拜,重點不在於這些人物做的事情到底對或錯,而在於他們敢為人所不敢為!
因此典型的男孩們還有一個潛在的大危機,也就是當一堆男孩聚在一起時,稍稍受到帶頭英雄的鼓譟,很可能就集體做出更為驚悚大膽的蠢事,如:打群架、集體飆車、貿然闖禁區等。
以上原因造成男孩遭受意外傷害的機率遠高於女孩。
然而無論急診、外科手術、抑或造成終生遺憾等案例屢見不鮮,也不論統計數據有多嚇人,都很難遏止男孩大膽冒險。
.
家有冒險小子,採取全面圍堵的方法,絕對是下策,父母除了要有超強的心臟,還要適度相信他們對自己身體之控制能耐,且必須從小建立嚴明的規定,更要把握住各種機會教育,讓他們認識危險。
.
(((在安全合格的場地裡,讓男孩正確地冒險)))
全然禁止男孩嘗試有創意的冒險行為,顯然會造就一個無法滿足搞怪欲望、處處搧風點火、騷擾他人的皮蛋。
最好的方法就是帶他們到真正安全的場地、在合格教練的監督與教導下,帶領他們正確地冒險。
愛在地上玩滑水,不如讓孩子去上溜冰課,戴好護具、向教練學習正確的動作與防衛方式;
愛從高處往下跳,就帶孩子到有著各種安全體育器材的運動公園,讓他們盡情發洩、探索體能極限;
喜歡到溪邊玩跳水,就讓孩子到合格的游泳池,在大人監督下安心嘗試。
安全的場所、適當的器材、正確的技術訓練和妥善的防護,是從事危險活動時的必備條件。
.
(((建立嚴明的行為守則,而且不輕易妥協)))
對不知天高地厚的冒險小子而言,「危險」這兩個字是不存在的!
當他們內心燃起尋求刺激的衝動時,興奮感必定會沖毀所有的理智。
因此,建立「不輕易妥協的規定」、「利用各種方式讓他們認識危險行為的後果」,是保障孩子安全的最重要法則。
兩歲時禁止碰插頭、插座、熱水瓶;
五歲時禁止單獨過馬路、一個人在公園遊玩;
七歲時禁止使用過於尖銳的刀具;
九歲時禁止下課後和同學在街上閒逛;
十二歲禁止和同學私約到溪河或海邊游泳;
十五歲不能沒有理由隨意外宿,或是從事未成年者被禁止的活動…………
這些要求雖然專制無情,但在孩子還不夠成熟,無法正確判斷環境安危的階段,為了保障他們脆弱的肉體、甚至心靈,以免造成不可彌補的遺憾,卻都是必要的規範手段。
典型男孩的心理成熟遠遠趕不上身體成長,明明身體已經強健有力,卻無法相對應的明辨事理,以約束自我,所以當然更需要明確的外力和他律,來幫助他們避開麻煩。
比如,孩子看到濕濕滑滑的地板還是要忍不住滑個幾下,就請他務必回家先戴好護具、頭盔;孩子放學之後隱瞞大人和同學四處遊蕩,就可能必須暫時取消幾天他下課後的自由時間;孩子老愛跑到窗口跳上跳下,就請他先坐在「隔離椅」上安靜休息幾分鐘。
.
(((給予足量的監督陪伴,挪去環境的危險因子)))
孩子的意外多半都是大人不在場時造成的,如果您家兒子每天都忍不住要把創意巧思用在冒險遊戲上,我們就只好認命地付出更多時間陪伴與監督,這也是為什麼教養男孩特別辛勞的緣故。
為了減輕負擔,父母也可以先為孩子盡可能挪去危險因子,像是在尖銳的桌角、椅角處做好防護;堅硬的牆面與地板要鋪上軟墊;用物品擋住或封住插頭、插座;
把刀子、三秒膠、打火機、尖銳錐子等危險物品隔絕在孩子的視線之外;把孩子常會靠近的窗戶鎖緊;把藥品擺在孩子拿不到的高處……等。
父母必須時時檢視環境,預想各種潛在的危險性,這樣就不至於總是要提心吊膽,也能放手讓孩子無憂無慮地探索。
.
(((了解男孩控制肢體的能耐,避免無謂的擔心)))
給予仔細而足量的陪伴、多與孩子互動、投入他們的活動,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
我們可以很熟稔孩子控制自己身體的能耐與限度。
有些家長對於男孩的一舉一動都緊張過度,隨時喊著:「不准跑」、「不准跳下來」、「不准爬高」、「不准追逐」……這可能是因為爸媽對於孩子控制與運用身體的能力不夠熟悉所致。
如果我們常常陪在孩子身邊,觀察他們如何運用自己的身體來行動,比如在公園,他們是如何一點一滴建立起攀爬、跳躍、平衡的能力,
當我們眼見為憑,確信他們有能力控制好自己的肢體,那麼就有限度的成全男孩們吧!
讓身心狂野的他們不再被綁手綁腳,而能享受運用肢體的樂趣。
同時,沒有受過傷的孩子確實不懂得什麼叫做「害怕」,讓孩子親身經歷一些無傷大雅的小跌倒、小挫折,不啻是增強孩子評估安危的最有效方法。
何謂 騷擾 在 聽老小姐的話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雖說「人帥真好,人醜性騷擾」
但最好還是不要被騷擾
到底,何謂「性騷擾」呢?
妳該如何防範?如何面對?如何大聲說出來?
本集必聽「聽老小姐的話」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SoundOn / KKBOX / YouTube
Facebook: 聽老小姐的話
Instagram: olderwisersexier

何謂 騷擾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心臟病於本港致命疾病位列第三,尤以冠心病相關疾病最為普遍,平均每日有11人死於冠心病相關疾病,包括心肌梗塞。究竟何謂心肌梗塞?又有甚麼治療和預防的方法?《醫家話你知》請來心臟科專科醫生黃志遠,為我們解開謎團。
要防預心肌梗塞,最重要是由改善生活習慣做起。黃醫生提醒,因為心肌梗塞與三高有莫大關係,所以控制三高和肥胖都非常重要。他說:「三高、肥胖、吸煙、缺乏運動,都會加速血管硬化,是造成中風和心肌梗塞等危害性命疾病的最大因素。」飲食方面,要注意糖、鹽和反式脂肪,「盡量不要攝取太多鹽份,因為鹽份中的鈉會令人血壓升高,而血壓高會引發血管硬化和斑塊形成。」生活作息要有規律,避免熬夜,這樣就可以維持心血管系統安定,亦要有規律地運動,從而保持心血管彈性;在情緒方面,要避免生氣、疲累、緊張、壓力大等大幅影響情緒的因素。
果籽 : https://hk.adai.ly/appleseed
相關影片:
【住在工廈】工廈豪宅3000呎連客飯廳、睡房 設計師現身:只係家居feel嘅「工作室」 (果籽 Appledaily) ( https://youtu.be/raFZXWKYEEo )
【大圍小店】$128碗麵被批「等執」 前四季酒店副主廚靠貴價料熬湯留住熟客 (果籽 Appledaily) ( https://youtu.be/gzQz3Yr94hY )
【娛樂經典】18歲選港姐大熱倒灶輸俾謝寧 滿清貴族周海媚滿語名叫馬爾塔塔 20190515(壹週刊 Next) ( https://youtu.be/codVOZ04c7w )
【搣時潘獨家回應】SM事件後首度現身 日日被性騷擾壓力爆煲:我已經承受唔到 20200731(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5dFeQEJT7s0 )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
【無懼打壓】 全城搶《蘋果》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 https://youtu.be/MAIMBRO-gMQ )
【頭條動新聞】 Ep.2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 https://youtu.be/KLRkTiWHrTY )
#果籽 #下巴痛 #心肌梗塞 #心臟病 #三高 #冠心病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何謂 騷擾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速度有限制,改車是個態度,沒有限制。」六年前,Jack開始步入改車世界。在他眼內,世上沒有醜的車,只有沒有改過的車。在貨櫃包圍的車房,是他的工場、玩具倉、實驗場,有幸來到這裏的車,將會被他一改再改。
「改車第一件事就係要load底架車。」這個情意結,源於賽道上的跑車,它們的車身與地面的距離都是盡可能貼近的。貼地,亦看重胎鈴。「鈴就如我們穿的鞋,邊對襯就換邊對。」不一定要貴,但要與車配襯,至於如何才相襯,是個人美感的修養。「我剛做車房時完全不知道何謂靚車,是後來看得多,才開始學會。」有人說美感是天生的,但也有「美學」這說法。「美」也可以是一門能學習得來的感知,把自己浸泡於那個環境,日看夜看。「我會不斷看YouTube,看他人如何改,不同國家怎樣改,慢慢就有了自己一套。」不單流於觀察,又會動手實驗,畢竟想像有時會過於美好。
果籽 :https://hk.adai.ly/appleseed
相關影片:
【住在工廈】工廈豪宅3000呎連客飯廳、睡房 設計師現身:只係家居feel嘅「工作室」 (果籽 Appledaily) (https://youtu.be/raFZXWKYEEo)
【大圍小店】$128碗麵被批「等執」 前四季酒店副主廚靠貴價料熬湯留住熟客 (果籽 Appledaily) (https://youtu.be/gzQz3Yr94hY)
【娛樂經典】18歲選港姐大熱倒灶輸俾謝寧 滿清貴族周海媚滿語名叫馬爾塔塔 20190515(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codVOZ04c7w)
【搣時潘獨家回應】SM事件後首度現身 日日被性騷擾壓力爆煲:我已經承受唔到 20200731(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5dFeQEJT7s0)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無懼打壓】 全城搶《蘋果》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MAIMBRO-gMQ)
【頭條動新聞】 Ep.2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LRkTiWHrTY)
#果籽 #YouTube #改車 #車房' #玩具車 #跑車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