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發現自我,不如創造自我】
你是不是經常有個口頭禪,就是「我的個性就是這樣」、「他天生就是如此」?言下之意就是改不了的,別折騰了。但是一直以來,我就不認同這個想法,因為假使一生下來如此,一輩子就是如此,到死了那一天還是如此,不就是說這一生白活了,毫無長進嗎?所以我一直堅信,個性是可以改變的。
今天早晨我打電話給獨居的父親,他問我今年幾歲,聽到答案之後,沈吟了一會兒,可能是很意外吧,沒想到他的女兒也到了這麼大的年歲……但是他們那一代的人講話比較婉轉,反過來用關心的話提醒我:「這個年紀要注意退化的問題。」我想這是他近90歲人的心理投射,我提高聲調回答他:
「喔,不會,我從來不想『退化』的問題,我想的都是怎麼『進化』。」
父親被逗笑了,不過這可是我的心聲。因為人生活這麼長,如果是來退化,那麼何必來投胎?人生就是來進化,才需要各種學習、各種挑戰、各種突破,即使身體也是,得想辦法讓它進化才能維持健康,這就是我們要天天運動的原因。也就是這樣的理念,當我在教上班族做斜槓時,第一件事就是教他們—
cosplay下班後的第二種身分!
也就是創造上班族以外的「第二個我」。
企業人資在衡量一個人能不能適用,有三個關鍵的考量,所以求職者要找到合適的工作,也要考慮這三個面向:
💚1.興趣
💚2.技能
💚3.性格
我也是這麼用來教導學生找到自己的斜槓項目,這三個重疊的地方便是人資界說的「職涯的甜蜜點」,不論是求職或斜槓都一樣的道理。可是講到性格時,我都會再三強調:
「每個人都能夠有『多個我』,不會只有『一個我』。」
因為上班族的天生我,多半不具有創業者的人格特質,比較性格保守,不願意冒險或勇於任事,偏向於聽令行事、消極被動,這就不利於做斜槓。斜槓是一個人的微創業,必須具備小小老闆的思維與心態,如果卡在天生的我,就沒法邁開一步。唯有打破這個固有的我,創造全新的我,才能把斜槓做出名堂。
就拿我來說,當了30年上班族,骨子裡是個「偏安」的人,喜歡待在舒適區裡不動,所以每份工作平均做10年。可是等到我離開組織,一個人打天下,不要說市場的瞬息萬變再也無法讓我像個植物人般一動也不動,時代的巨輪也會自動把我推向前,我現在改成3年一動,也就是10年裡會有3個我被創造出來,比如說:
💚第一個3年,我是個斜槓教練。
💚第二個3年,我在教斜槓之餘,也扮演職涯導師,教導上班族邁向高薪職涯。而且同時,我自己架網站,賣自己的課程,成了名符其實的創業者。
💚至於第三個3年,會是哪個「我」冒出來?我不知道,到時再說。
在3年一變的過程中,我感受到自己的成長,跟3年前的我判若兩人。比如過去我不擅表達,經常會隱忍不說,受到委屈;現在我會說出來,但是學會使用更有技巧的方式表達,像是挑對的時間、說對的話,或是幽默一點,通常也能夠得到想要的結果,心裡便會感到平衡,覺得自己是有能力主導方向的人。
在自己和很多人身上發現,人不會只有一個我,而是多個我同時存在;隨著時間遞移,這些我會不斷演化迭代演化,推出升級版。可是看到的心理學都說,個性是穩定的、一致的,比較不會變動,而且最終有可能影響到一生的走向與命運。這時候,我就會對自己的觀察有些搖擺起來。
直到最近讀了這本新書「個性」,才知道我是對的。這是德國作家克莉絲蒂娜·伯恩特(Christina Berndt) 在「靱性」與「滿足」二書之後的新作,她是記者出身,做專題報導,曾得過調查獎,也獲選為年度三大科普寫作記者。在這本書裡,她從最早的心理學理論一直談到最新的各種科學研究,指出三個事實:
💚1.自我並非固定
💚2.個性會隨著成長而改變
💚3.每個人都有機會重新塑造自己,而且行動起大,改變越大
哇,這三個發現簡直可以用新知卓見來形容,完全顛覆我們對「自我」與「個性」既有的認知,而且發現命運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在封面上的這三句話,它們直接寫出我們該做的三件事:
「與其發現自我,不如創造自我。」
「不只成為自己,更要超越自己。」
「人無法用相同的自己,得到不同的未來。願意改變,才能成就『最好的我』。」
像佛洛伊德其中一個重要理論,指出童年對一個人具有決定性的終身影響,書裡也列出後來一些研究都發現並非如此,有影響但是沒那麼大,而且也不是不能改變。
這真的是一個好消息!這幾年很多暢銷書都在談童年的傷,突然之間,好像天下盡是「不是的父母」,把自己後來過得不好全推給成長過程。但是人格心理學家茱莉·史派特西說:
「對於一個50歲的人來說,過去2年發生的事,比起幾十年前小時候的事,對於性格更具影響。」
看來童年悲慘,不必然一生都慘,反而是現在過得好,未來比較能過得好。尤其是負面的事會發揮「時近效應」,時間越近越深刻;至於快樂的記憶,則常出現在年輕階段。
所以不管你出生的那一刻是個什麼樣的我,這輩子你都能夠不斷演出不同的我,而選擇退化版的我,或是進化版的我,主導權全握在自己的手裡!與其不斷探索,去尋找一個不復存在的自我,還不如創造一個滿意的自我。
讀了本文有受益,請留言+1。
***
歡迎大家加入我的fb社團:「洪雪珍寫作變現」,有三個好處:
1、你投稿,我點評
2、你會看到「從不會寫作到會寫作」的成功案例
3、我會教你寫作招術
至於想要詢問我的課程,包括求職、轉職、加薪、高薪,以及斜槓、寫作,⋯⋯都歡迎加入我的Line@ ID:@ca141719,助教協助你。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Sowilo 太陽塔羅x雷諾曼,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的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regeneration0730/ 🐬我的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SowiloTarot 🐬我的twitter🐬https://twitter.com/SowiloTar...
佛洛伊德投射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以前我覺得嫉妒是熱的。
那是一種顯而易見的情緒,見不得別人好,或是一種慾望的投射。
但現在我發現嫉妒是極冷的。
嚴重的話會成為對自己的侵略,譬如全面的否定自我以成全某種和諧感。∡
(朱突然問起好幾年前的一件事,當時一位我很喜歡的朋友突然再也不回我訊息了)
∆:聽起來他是把對妳的嫉妒,轉為judge。嫉妒是很普遍的一種競爭心態。這件事妳真的要過的話,是要過自己。承認自己看錯了很難,因為誰都不想要否認已經發生過的美好的事。
∇:我最近都在思考自己的嫉妒心。身為演員的我們被比較,然後又自我比較,這真的需要克服。每次在整理觀看的時候,才會有一點警覺心,但我也不喜歡那種自我安慰感。雞湯不用喝太多,太油膩。
∆:我是有時會犯上那種「別人有什麼我也要的」毛病。就會很煩躁,也會有嫉妒的心理出現。
∇:女演員真的好易碎喔天啊。
∆:有時也覺得真的交情要到某種程度,或是真的能夠理解對方,才能克服這種比較與嫉妒。我們某種程度是一起長大的,畢竟一起演了林奕華導演的三部戲。
∇:我需要自行合成嫉妒的抗體,因為沒有疫苗。
⟐ 嫉妒有時也跟背叛有關。河合凖雄在《大人的友情》說榮格和佛洛伊德是藉由背叛友情才得以保全各自的獨立性。這種現象在任何創作合作中,很常見。譬如行為藝術家烏雷與瑪莉娜。嫉妒還是一種立體的多角錐體,來自各種經驗堆疊、想像與個人邏輯等。拿在手上會很扎手,但丟不掉,像有磁力一樣。但它是有功能的,首先要學會閱讀它。 ⟐
全文請進:https://reurl.cc/ZjQnGa
朱宥琳 You Lin Zhu
佛洛伊德投射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中午看完丹尼維勒納夫的《#沙丘》,在漆黑盒子中與角色們共同歷經 2 小時 35 分鐘的異世界旅程之後,很難不認同這部片的宣傳口號——《沙丘》是「為大銀幕而生的史詩鉅片」。而我認為,丹尼維勒納夫的《沙丘》也的確優於 1984 年大衛林區的《沙丘魔堡》。
隨著時代推移、科技日新月異,視覺效果在影像生成的應用上不可同日而語,從當代眺望,《沙丘》的科幻未來感相較於《沙丘魔堡》顯然更具說服力。不過,這並非大衛林區的問題,或許可以誇大點說,大衛林區的眼界在技術未能跟上的時代,太早出手改編拍攝《沙丘魔堡》。
然而,我前述所指的「更優於」,並非為服裝、場景、視效等非戰之罪,反倒是兩名導演在這則史詩故事當中所選擇的「說故事方式」。《沙丘》的文本類似於《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在科幻、非現實的架構之中,實則聚焦於宗氏家族的利益結構以及個人自我的徬徨與醒覺。其中,又以亞崔迪家族、哈肯能家族間的對抗作為敘事張力的源頭。
大衛林區開場讓觀眾進入故事的鋪陳,顯然欲先將兩大家族的人物、能力以及面臨的威脅/野心全數勾勒而出,但在多線敘事並行之下,大衛林區並未找到一個平衡,讓角色、世界觀、各方勢力雜揉於一團之際,就導致點、線、面模糊不清,失焦之外也丟了底氣,反倒將觀眾推向離故事更遠的距離。
丹尼維勒納夫則只做一件事,僅將視角單一放置於亞崔迪家族,敘事幾乎完全圍繞亞崔迪家族展延,亞崔迪家族每個重點人物雖並非鉅細彌遺,但皆有稜有角,致使觀眾輕易投射情緒,而哈肯能家族、姊妹會、弗瑞曼人、厄拉科斯香料等元素,皆透過亞崔迪家族的視角詮釋,在文本複雜且有限的篇幅之中,迅速建立起故事輪廓,便有效讓觀者理解各方立場與暗湧,進而輕易漫步於這場詭譎史詩。
丹尼維勒納夫好似底蘊深厚的內斂庖丁,有條不紊地肢解繁雜的故事肌理,再將家族、種族、角色等多樣素材整合成一席容易入口的滿漢全餐。
至於主角保羅亞崔迪就是絕對的故事核心,而推動此角色前進的是「夢」與「命運」,《沙丘》第一幀畫面就開宗明義地揭示全片題旨——「夢是來自深層的訊息」,由此進而預示後續的故事本質。
在我看來,全片宗旨內裡便是不斷進行「夢」與「現實」的「存在」辯證,尤其劍術大師鄧肯艾德侯的這句台詞:「夢創造好故事,但所有重要的事只在清醒時發生。」就大膽地與開場宣言相互刺激,拓展另一層曖昧格局。筆走至此,佛洛伊德等流派對夢的討論就有助於《沙丘》的理解判讀。
而在夢與現實的衝突、疊合之下,《沙丘》進一步展延出「恐懼」、「權力」、「慾望」等人性樣貌,更透過「沙蟲」埋進人類對未知事物的癡迷、敬畏與崇拜。丹尼維勒納夫透過科幻包裝的史詩鉅作,在浩瀚銀河、滾滾黃沙等斑斕奪目的天文地景之中,至始至終關注的,仍是渺小的人類,與其複雜質地。
《沙丘》能談的很多,有空再撰文深聊,且今年的《沙丘》僅是第一部分(Part One),此後發展要等到《沙丘》系列續集才能逐步揭曉,但不難想像,這會是保羅亞崔迪一場尋回自我的生命壯遊——科幻變奏版的「哈姆雷特」。
而本篇貼文真正想分享的,是導演丹尼維勒納夫 2020 年底的宣言,當時因肺炎疫情影響,華納兄弟對好萊塢業界投下震撼彈,宣佈將 2021 年的 17 部電影都採取「院線」、「串流」同步的方式,其中當然包含《沙丘》。
此舉引起強烈反彈,擁護電影院的導演們罵聲四起,丹尼維勒納夫也親筆寫一封長文公開刊登於《綜藝報》,丹尼維勒納夫信中將砲火對準華納,但最令人動容的,仍然是丹尼維勒納夫捍衛傳統電影院的聲明。在串流迅速崛起的當代,丹尼維勒納夫的這封信,可能更顯得重要。
以下為簡單翻譯節錄:
丹尼維勒納夫:「《沙丘》是至今為止我拍過最好的電影。我和我的團隊投入超過三年的生命創造獨特的大銀幕體驗。我們在影像和聲音上精心雕琢,這是為大銀幕而生的設計。
我代表自己發言,我也與其他 16 名現在面臨相同命運的電影人站在一起。請知道我和你們在一起,我們在一起很堅強。藝術家是創作電影的人。
無論華爾街那群人怎麼說,我堅信電影的未來是在大銀幕。自從黎明升起,人們就非常需要公共的說故事體驗。電影在大銀幕放映不僅是一項事業,它更是一種藝術形式,將人們聚在一起,慶祝人性,同時增進彼此的同理心,這是我們少數僅存的藝術。
疫情結束之後,熱愛電影的影迷們將再次擠滿電影院。那是我的堅定信念。不是因為電影產業需要它,而是身為人類的我們需要電影帶來的集體經驗。
看電影的經歷與眾不同。在黑暗的空間中,電影捕捉我們的歷史,教育我們,激發我們的想像力和集體精神。這是我們的歷史資產。
電影院長存!」
📝原文連結:https://bit.ly/33ZrAp6
佛洛伊德投射 在 Sowilo 太陽塔羅x雷諾曼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我的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regeneration0730/
🐬我的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SowiloTarot
🐬我的twitter🐬https://twitter.com/SowiloTarot
🦄我的其他頻道🦄
🦄 Sowilo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H9Dwdvxr4WitxfKXugAxQ
🦄邱哈LIV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19tsHKcGhztYRbo28v-q0Q
Hi 我是Sowilo
訊息的部分目前是只看不回喔
因為留言分享真的太多
而我的休假一個月不到一天
所以只能把你們的心意跟故事
默默的收在心裡了💗💗💗
如果您
【真的真的很想要Sowilo親自回覆】
請寫信郵寄至以下信箱:
📮中文:
22099
板橋莒光郵局第58號信箱
【只能寫陳宥尹收】
📮英文:
P.O.BOX 58 Banqiao
Juguang
New Taipei City 22099 Taiwan(R.O.C)
【只能寫陳宥尹收】
📣貼心提醒
老師回覆信件是用【直播】方式回覆喔 所以建議分享故事盡量使用暱稱比較可以保護您喔✅✅✅
🔮🔮🔮由於行程實在太滿,所以個人占卜常常暫停,不一定會開放預約,目前是採取不定時開放預約制度,開放預約訊息會在我的IG/FB公佈🔮🔮🔮
☆☆☆☆占卜諮詢價格☆☆☆☆
60分鐘/NT$1200(只收新臺幣)
(1)請於預約成功【三天內】全額匯款/若三天內未收到匯款 則視同取消不另行通知
(2)只接受臨時更改時間一次 /且須於預約日【二天前】提出 (ex:預約7月30日 須於7月27日結束前提出) 超過更改時間提出恕不受理且不退費
(3)當天如因預約人遲到而造成占卜時間短少/還是會在下一組客人到達時結束占卜諮詢/不會另外補時間且不退費
(4)當天預約未到不另行通知且不退費
(5)請務必詳讀以上四點/真的真的真的不退費/請務必確定時間可以再來預約
☆☆個人占卜諮詢唯一預約管道☆☆
☆line:@sowilo(記得要加@)
佛洛伊德投射 在 就稱為神經質焦慮,也就是害怕本我會失去控制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本周就由我芒編來為大家介紹心理分析取向->裡頭的精神分析學派->更裏頭的佛洛伊德->再裡頭的他的一些理論。 提到佛洛依德,我們能輕易地想到他的人格結構理論,也就是本我 ... ... <看更多>
佛洛伊德投射 在 高師大普通心理學自我防衛機制合理化+投射-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我只是犯了全天下的男人都會犯的錯』這句話影片裡到處是彩蛋,可以找找哦!希望這部影片能讓你/妳更認識 佛洛伊德 提出的自我防衛 ... ... <看更多>
佛洛伊德投射 在 [討論] 從精神分析看<全面啟動>(雷) - 精華區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有雷喔~~~~~~~~~~~~~~~~~~~~~~~~~~~~~~~~~~~~~~~
精神分析學派創始於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
同時他也是近代最著名
影響也最大的心理學家
最傳統的第一精神分析學派
強調以潛意識/性驅力
以及本能等要素對人類行為提出解釋
1899年出版的夢的解析描述了潛意識與夢境的關係
而<全面啟動>裡面不少概念幾乎都與佛洛伊德所說的有關
以下就幾個地方略為討論
有錯請鞭小力點= =
1.潛意識與夢
根據佛氏的人格結構
我們平常顯露的意識僅佔冰山一角
更大的部份都潛藏在水面下
也就是所謂潛意識
而水面下部分才是影響我們日常行為的主因
因此影片中Cobb才說在夢裡我們大腦功用會放大好幾倍
潛意識平常無法知覺
只會以以下四種形式表現出來:
說溜嘴
夢境
自由聯想
精神疾病
而電影中當然採用的就是以進入夢的方式竊取潛意識
不過電影設定裡潛意識(夢境)似乎能被現實的人輕易知覺到
這裡跟佛洛伊德所說略有不同
2.潛意識內容
現實經驗如何進入潛意識?
通常是來自壓抑過後的(童年)創傷經驗
同時越痛苦的會壓抑到越深層
所以Cobb最痛苦的記憶就是關於茱兒的自殺
因此在他所架構的夢境裡
電梯最下層通往的是當時茱兒自殺的場景
至於費雪
在佛洛伊德的說法中
男孩小時候會有戀母情結
因而對父親懷有敵意
但因怕會遭受處罰以及現實不允許而潛抑到潛意識
或許這也多少可以說明電影中的設定
費雪是跟父親而非母親關係緊張有關
此外在費雪的第三層夢裡
保險櫃裡藏的也是跟父親有關的童年回憶(紙風車)
也跟佛洛伊德說的童年經驗有所吻合
3.防衛機制(Defensive Machanism)
在精神分析學派的治療中
以自由聯想,晤談或投射測驗發掘個案潛意識時
假使碰觸到的是個案最深層也最焦慮的部份
則防衛機制就會啟動
防衛機制有許多種
電影裡最明顯的就是投射與抗拒
投射指的是對某人的看法因為焦慮或罪惡感等因素
轉成某人對自己的看法來解釋
電影夢境裡出現的諸多投射人物就是一個例子
這些投射人物都只是夢的主人自己對他人的想像
所以Ellen Page說他的投射人物都看起來很和善
其實是他自己覺得自己和善
此外驅逐外來者都是由這些投射人物執行
可看成是抗拒的執行
而且只發生在侵入者被辨認出來有害之時
例如第二層夢裡Cobb對費雪說他是來幫他的
四周人就不再那麼注意Cobb
不過這裡我覺得有個小Bug
因為電影裡第一次抗拒發生時(Page被驅逐)
Cobb說他無法控制潛意識
但明顯的第二層夢裡費雪是可以的
(可能跟受過訓練有關?)
此外罪惡感最深的內容所產生的抗拒會最大
所以每次茱兒一出場就是非死即傷XDDDDD
電影裡把防衛機制具體化
受過訓練的還可進化成精銳部隊
這裡我覺得蠻有意思的
4.宣洩(Catharsis)
發現了潛意識裡造成問題的部份
便可進行治療
其中一個療法
就是19世紀維也納醫師Breuer用來治療歇斯底里患者的宣洩
電影裡翻成"心靈洗滌"
所謂宣洩就是引導個案在放空之時自由表達所有想法
直接面對潛意識並將以表達出來
以獲得紓解
電影裡Cobb的計畫就是讓費雪去直接面對他父親
藉此過程引導出秘密以盜取之
不過電影這裡似乎著墨不多
以上是小弟第一天衝去看所聯想到的一些內容
歡迎各位討論
有錯也請大家不吝指教
最後還是尖叫一下:
<全面啟動>太屌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5.177.17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