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當好人——無法逃離同儕壓力,被監視與束縛。
有小惡精神——從痛苦人際中脫離,重建生活。
取自《可以善良,但你要有底線不當好人》
*********************
有時候我們被卡在人際網絡裡,我們以為自己別無選擇,因此不斷地忍受。忍到最後,消磨自己的能量到一個程度,連逃離的可能都幾乎被斷送。
「別以為忍辱負重,你就能苦盡甘來。」
我特別喜歡這個標題,因為有不少文化裡的論述,是想告訴我們,撐過痛苦的當下,就會有美好的未來。我只能說,所謂美好的未來,只是想像,發生的機率相對少;而痛苦的當下,已經是現實,已經是百分之百發生了。
尤其講到人際關係,現在已經是痛苦的狀態,未來要轉變為跟對方能幸福快樂過生活,難度真的很高。通常是繼續痛苦,或者更痛苦,依然活在互相傷害中。我認為已經很不錯的狀態,就是有個表面和平,勉強能相處就不錯了。
這個社會制度鼓勵競爭,特別容易引發人性的黑暗面,從助人工作的角度去看,還蠻清晰的。做自己,不想跟他人有過多牽扯,不會讓我們變成洪水猛獸。
一些人際關係斷不開,就是自己難受。如果因為想自由而孤獨,這我甘願承受。
*********************
別以為忍辱負重,你就能苦盡甘來
【午堂登紀雄】
「並非所有人都是你幸福和成功的助力,對你好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只會嫉妒、扯後腿。」
我們都希望朋友圈是由志同道合的夥伴自然而然聚集組成的,這種價值觀契合的團體,總是讓人感到舒服自在。
然而現實卻往往是,大家只是偶然地碰在一起,以個性或價值觀自然形成的團體並不常見。
即便是學校裡的同班同學,也是因為剛好出生在同一時期、同一地區,所以集中到同一個班上。職場同事也不是由我們挑選,而是由上司或人事部,為追求企業利益聚集過來的。
以上這些都不是我們所選擇的關係,而是他人架構給我們的人際網路。當然,我們還是有可能在其中遇到很棒的夥伴,只是也同樣有機率碰到看不對眼的人。
在這種偶然相聚的團體裡,常會產生互相監督、彼此束縛的氣氛,也就是所謂的「不成文規定」。有時候只要有人稍微沒遵守,眾人就可能會一起攻擊他,逼他就範,或者將他排除在外。
不管在任何年代,什麼集團、組織中,都可能發生這個問題。就連企業裡爆發的醜聞,大多也都是由組織內不容拒絕的氛圍,以及那些大家以為的理所當然釀成的。
像在前述的日本媽媽友團中,同儕壓力就很嚴重。根據我所調查的媽媽友階級相關資料來看,從嬰兒車或嬰兒服的品牌;黃金週、盂蘭盆節、過年返鄉期間的旅遊地點;到茶會的出缺席狀況等等,這些全都會受到監視。甚至有些主婦團還會依據老公的職業、地位來排定階級,更嚴重的還有人因為受到這些團體的束縛想要自殺……。
★有些人,你得當斷則斷
選擇來往的人,相當於選擇自己人生,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因為我們的人生都很有可能被來往的人糟蹋。
一樣米養百樣人,不可能人人都是善類。也並非所有人都會為你的幸福與成功助上一臂之力,尤其在「成功」這件事情上,對你好的人恐怕少之又少,大部分的人都會因嫉妒而扯你後腿。
除此之外,還有「說謊」、「欺騙」、「違背承諾」、「強迫他人」的人,要是連這些人都要討好、勉強維持關係,那也只是讓自己的努力全化為烏有,浪費了僅只一次的寶貴人生而已。
所以,我們必須界定出哪些人不能帶來幸福,哪些人是「不想來往的」,一旦遇到這樣的人,最好立刻腳底抹油、逃之夭夭。大人和孩子不同,孩子們被迫只能待在家庭或學校裡,但身為大人,我們可以從很多團體中挑選自己喜歡的。
正如我前面說,即使稍微被人討厭,大家也一樣能照常生活。就算是那些被女性觀眾厭惡、老是遭受攻擊的女藝人,也一樣擁有自己的粉絲團,而且看起來過得頗開心。
★改變人際關係的勇氣
孩提時代的你是否曾經想過要搬家呢?
可惜小時候的我們並沒有能力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然而成為大人以後,不但變得能自由挑選住處,也可以透過換工作來改變所處的生活環境,這些都是大人的特權。
既然如此,何不善用這項特權呢?不論是相處的對象或居住的世界,只要你不滿意,都可以換掉它。
若你還是老想著「換工作薪水會降低、搬家要花錢、脫離媽媽友團會害孩子被排擠」所以認為自己辦不到,那就表示你只是在逃避抉擇,雖然對眼前現況不滿,但又覺得維持現狀還是比較輕鬆。
然而,若現在糾纏著你的人際網已經幾乎要讓人窒息了呢?倘若你已經無法再肯定繼續扮演著好人的自己了呢?
這時,你就應該狠下心來捨棄現在的環境,投入新的世界。
即便是沉默寡言的學生,在進入完全沒有人認識的高中之後,也有可能變得健談、不再受人欺負。過去的障礙將會被重置,你可以挑戰在全新的人際關係中活出真實的自我。
如果「換了環境還是行不通,那就再搬家、再換工作」,你必須像這樣毫不猶豫地下定決心。
擔心做不到嗎?如果你是會這樣想這樣的人,那就代表比起其他選項,你更喜歡在現在的環境下忍耐。
假如「在這裡忍辱負重,就會苦盡甘來」,那的確有忍耐的價值。但若事情不會好轉,也不會為你帶來光明的前程,這樣的忍耐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人生只有一次,為了他人而自我壓抑,根本只是在虛度人生,而且這也相當於辜負了父母「希望你幸福快樂」的期盼。
如果變動了,擔心年收會下降?與每天過得幸福快樂相比,年收下降根本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錢努力再賺就有了,而為此,你更應該先將自己置身在能提起幹勁「努力賺錢」的環境下。
人生可以長達八十年,甚至九十年,眼前這幾年的年收,充其量也只不過是誤差範圍而已。你大可不必為了這些蠅頭小利忙得心力交瘁,真正應該選擇的,是讓剩下的人生過得更快樂、自在的生活方式。
因此,我會選擇即便眼前收入降低,也能讓我在星期一早晨從床上跳起來的工作——這樣才算活得有價值。
這些道理,我常說給我的孩子聽。對孩子來說,往往只有學校與家庭兩個世界,他們沒有能力靠自己去改變或逃離那裡。因此當霸凌發生時,他們很容易鑽牛角尖。
這時如果父母能告訴孩子:「學校不是一切。」「如果真的不行,我們轉學就好。」讓他們知道人生還有其他退路,自己也還有改變環境的力量,勢必能讓孩子更有勇氣活出真實的自我。
.
以上文字取自
可以善良,但你要有底線不當好人:人際關係斷‧捨‧離,勉強自己和別人好,不如找人真心對你好
博客來:http://t.cn/RmMuDBW
.
--------------------------------------------
短期心靈寫作成長班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64392501064514/
.
現正上市中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每天回到你心裡,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
博客來 https://goo.gl/rHgxZV
金石堂 https://goo.gl/R871Aq
誠品 https://goo.gl/iwdvtb
→誠品年曆小卡(尺寸5.5*6.5cm,可放入皮夾或票卡套隨身攜帶)
讀冊 https://goo.gl/vZ1X3i
海外大眾 https://goo.gl/QEXBcX
→親簽版
.
洪仲清線上讀書會社團
https://goo.gl/yjssfM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小天后Selena Gomez傳出或將退出樂壇,讓不少歌迷感到愕然,她在《Vogue》雜誌訪問中說:「當人們並沒有認真看待自己時,要繼續做音樂是一件很難的事。我經歷了很多『這到底為了甚麼?我為甚麼要繼續做這件事?』的時期。」Selena說道:「我認為《Lose You To Love Me》是我一直...
「你真的不必討好所有人版次」的推薦目錄:
- 關於你真的不必討好所有人版次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你真的不必討好所有人版次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你真的不必討好所有人版次 在 M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你真的不必討好所有人版次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你真的不必討好所有人版次 在 [情報] 蝦皮書城2021年度暢銷排行-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你真的不必討好所有人版次 在 你不能不知道的厚臉皮學之你真的不必討好所有人【十元聊天室】 的評價
- 關於你真的不必討好所有人版次 在 皇冠文化集團- #你真的不必討好所有人#獻給容易受傷的你的厚 ... 的評價
- 關於你真的不必討好所有人版次 在 你真的不必討好所有人佳句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你真的不必討好所有人版次 在 你真的不必討好所有人佳句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你真的不必討好所有人版次 在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 讀書心得分享網站 的評價
- 關於你真的不必討好所有人版次 在 好書推薦‼️ 你真的不必討好所有人- 個人看板板 - Dcard 的評價
你真的不必討好所有人版次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繼續當好人——無法逃離同儕壓力,被監視與束縛。
有小惡精神——從痛苦人際中脫離,重建生活。
取自《可以善良,但你要有底線不當好人》
*********************
有時候我們被卡在人際網絡裡,我們以為自己別無選擇,因此不斷地忍受。忍到最後,消磨自己的能量到一個程度,連逃離的可能都幾乎被斷送。
「別以為忍辱負重,你就能苦盡甘來。」
我特別喜歡這個標題,因為有不少文化裡的論述,是想告訴我們,撐過痛苦的當下,就會有美好的未來。我只能說,所謂美好的未來,只是想像,發生的機率相對少;而痛苦的當下,已經是現實,已經是百分之百發生了。
尤其講到人際關係,現在已經是痛苦的狀態,未來要轉變為跟對方能幸福快樂過生活,難度真的很高。通常是繼續痛苦,或者更痛苦,依然活在互相傷害中。我認為已經很不錯的狀態,就是有個表面和平,勉強能相處就不錯了。
這個社會制度鼓勵競爭,特別容易引發人性的黑暗面,從助人工作的角度去看,還蠻清晰的。做自己,不想跟他人有過多牽扯,不會讓我們變成洪水猛獸。
一些人際關係斷不開,就是自己難受。如果因為想自由而孤獨,這我甘願承受。
*********************
別以為忍辱負重,你就能苦盡甘來
【午堂登紀雄】
「並非所有人都是你幸福和成功的助力,對你好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只會嫉妒、扯後腿。」
我們都希望朋友圈是由志同道合的夥伴自然而然聚集組成的,這種價值觀契合的團體,總是讓人感到舒服自在。
然而現實卻往往是,大家只是偶然地碰在一起,以個性或價值觀自然形成的團體並不常見。
即便是學校裡的同班同學,也是因為剛好出生在同一時期、同一地區,所以集中到同一個班上。職場同事也不是由我們挑選,而是由上司或人事部,為追求企業利益聚集過來的。
以上這些都不是我們所選擇的關係,而是他人架構給我們的人際網路。當然,我們還是有可能在其中遇到很棒的夥伴,只是也同樣有機率碰到看不對眼的人。
在這種偶然相聚的團體裡,常會產生互相監督、彼此束縛的氣氛,也就是所謂的「不成文規定」。有時候只要有人稍微沒遵守,眾人就可能會一起攻擊他,逼他就範,或者將他排除在外。
不管在任何年代,什麼集團、組織中,都可能發生這個問題。就連企業裡爆發的醜聞,大多也都是由組織內不容拒絕的氛圍,以及那些大家以為的理所當然釀成的。
像在前述的日本媽媽友團中,同儕壓力就很嚴重。根據我所調查的媽媽友階級相關資料來看,從嬰兒車或嬰兒服的品牌;黃金週、盂蘭盆節、過年返鄉期間的旅遊地點;到茶會的出缺席狀況等等,這些全都會受到監視。甚至有些主婦團還會依據老公的職業、地位來排定階級,更嚴重的還有人因為受到這些團體的束縛想要自殺……。
★有些人,你得當斷則斷
選擇來往的人,相當於選擇自己人生,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因為我們的人生都很有可能被來往的人糟蹋。
一樣米養百樣人,不可能人人都是善類。也並非所有人都會為你的幸福與成功助上一臂之力,尤其在「成功」這件事情上,對你好的人恐怕少之又少,大部分的人都會因嫉妒而扯你後腿。
除此之外,還有「說謊」、「欺騙」、「違背承諾」、「強迫他人」的人,要是連這些人都要討好、勉強維持關係,那也只是讓自己的努力全化為烏有,浪費了僅只一次的寶貴人生而已。
所以,我們必須界定出哪些人不能帶來幸福,哪些人是「不想來往的」,一旦遇到這樣的人,最好立刻腳底抹油、逃之夭夭。大人和孩子不同,孩子們被迫只能待在家庭或學校裡,但身為大人,我們可以從很多團體中挑選自己喜歡的。
正如我前面說,即使稍微被人討厭,大家也一樣能照常生活。就算是那些被女性觀眾厭惡、老是遭受攻擊的女藝人,也一樣擁有自己的粉絲團,而且看起來過得頗開心。
★改變人際關係的勇氣
孩提時代的你是否曾經想過要搬家呢?
可惜小時候的我們並沒有能力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然而成為大人以後,不但變得能自由挑選住處,也可以透過換工作來改變所處的生活環境,這些都是大人的特權。
既然如此,何不善用這項特權呢?不論是相處的對象或居住的世界,只要你不滿意,都可以換掉它。
若你還是老想著「換工作薪水會降低、搬家要花錢、脫離媽媽友團會害孩子被排擠」所以認為自己辦不到,那就表示你只是在逃避抉擇,雖然對眼前現況不滿,但又覺得維持現狀還是比較輕鬆。
然而,若現在糾纏著你的人際網已經幾乎要讓人窒息了呢?倘若你已經無法再肯定繼續扮演著好人的自己了呢?
這時,你就應該狠下心來捨棄現在的環境,投入新的世界。
即便是沉默寡言的學生,在進入完全沒有人認識的高中之後,也有可能變得健談、不再受人欺負。過去的障礙將會被重置,你可以挑戰在全新的人際關係中活出真實的自我。
如果「換了環境還是行不通,那就再搬家、再換工作」,你必須像這樣毫不猶豫地下定決心。
擔心做不到嗎?如果你是會這樣想這樣的人,那就代表比起其他選項,你更喜歡在現在的環境下忍耐。
假如「在這裡忍辱負重,就會苦盡甘來」,那的確有忍耐的價值。但若事情不會好轉,也不會為你帶來光明的前程,這樣的忍耐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人生只有一次,為了他人而自我壓抑,根本只是在虛度人生,而且這也相當於辜負了父母「希望你幸福快樂」的期盼。
如果變動了,擔心年收會下降?與每天過得幸福快樂相比,年收下降根本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錢努力再賺就有了,而為此,你更應該先將自己置身在能提起幹勁「努力賺錢」的環境下。
人生可以長達八十年,甚至九十年,眼前這幾年的年收,充其量也只不過是誤差範圍而已。你大可不必為了這些蠅頭小利忙得心力交瘁,真正應該選擇的,是讓剩下的人生過得更快樂、自在的生活方式。
因此,我會選擇即便眼前收入降低,也能讓我在星期一早晨從床上跳起來的工作——這樣才算活得有價值。
這些道理,我常說給我的孩子聽。對孩子來說,往往只有學校與家庭兩個世界,他們沒有能力靠自己去改變或逃離那裡。因此當霸凌發生時,他們很容易鑽牛角尖。
這時如果父母能告訴孩子:「學校不是一切。」「如果真的不行,我們轉學就好。」讓他們知道人生還有其他退路,自己也還有改變環境的力量,勢必能讓孩子更有勇氣活出真實的自我。
.
以上文字取自
可以善良,但你要有底線不當好人:人際關係斷‧捨‧離,勉強自己和別人好,不如找人真心對你好
博客來:http://t.cn/RmMuDBW
.
-\-\-\-\-\-\-\-\-\-\-\-\-\-\-\-\-\-\-\-\-\-\-\-\-\-\-\-\-\-\-\-\-\-\-\-\-\-\-\-\-\-\-\-\
短期心靈寫作成長班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64392501064514/
.
現正上市中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每天回到你心裡,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
博客來 https://goo.gl/rHgxZV
金石堂 https://goo.gl/R871Aq
誠品 https://goo.gl/iwdvtb
→誠品年曆小卡(尺寸5.5*6.5cm,可放入皮夾或票卡套隨身攜帶)
讀冊 https://goo.gl/vZ1X3i
海外大眾 https://goo.gl/QEXBcX
→親簽版
.
洪仲清線上讀書會社團
https://goo.gl/yjssfM
你真的不必討好所有人版次 在 M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媒體的概念,在這年代已經變得非常複雜
會有衝撞,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這篇文章很值得一讀
【會不會,我們都搞錯重點了?】(完整版)#文末補記更新
可能因為在「傳統媒體」工作,可是這兩年多來做的好像又是「新媒體」的事情,同時幾乎每天都在跟「自媒體」朋友們打交道,最近不少朋友紛紛詢問我對「這件事情」的看法。也跟幾位我相當崇拜的大大們,私下討論了一陣子。
想一想,有些事情不乾脆點講清楚,搞得自己心情反而越來越差,也不是辦法。所以還是試著整理一下近期的一些想法,也方便檢視一下(當然也很歡迎認識不認識的朋友幫忙批判指教),自己的思考是否有盲點:
「會不會,我們都搞錯重點了?」的意思,是包括這一次的所謂「世代和解」與其衍生出的許多討論,不論爭議的「焦點」、「風向」怎麼轉,好像都變得跟主題越來越沒關係;此外,它當然也只是一個「個案」——背後更重要的問題是,為什麼如今關於公共議題的討論(公共議題的意思是,它通常會直接影響你我過著什麼樣的日子),到最後總是各說各話、彼此打臉來打臉去,但之後一切繼續「沒共識」,甚至討論核心直接飄到九霄雲外去?
一、關於「世代對立」與「世代和解」
首先,這次爭議的起源,是一個以「世代和解」為名的專案,結果事情發展至今,反而儼然演變成世代間的另一次對立,包括「老派」媒體人跟「新派」媒體人對「新聞價值」的定義戰爭;當然也包括陳年的,雙方動輒互貼「世代標籤」,以及「這個社會到底公不公平」的爭論⋯⋯
我想,既然說要「世代和解」,那麼其前提很明顯地,已經預設了「(台灣)目前的世代之間是存有衝突的」,所以釐清「那麼衝突的點到底在哪裡」,便顯得格外重要。
就不談現在討論的重點已經偏離到哪裡去了。光就討論「衝突的點在哪裡」來講:在此之前,恐怕還必須先釐清的,是「指的是哪個世代和哪個世代間的衝突」(比方說, 20 歲 30 歲的差異常常也極大,這算是泛稱「年輕人」的世代嗎?40 歲上下和 60 歲以上的「戰後嬰兒潮」世代,很多狀況更是天淵之別,他們都是泛稱「長輩」的世代嗎?)
沒有這一層釐清,並且聚焦在特定的議題上討論,那麼其實也就是各說各話,各路網紅名人公知大老紛紛表態,有仇報仇沒仇練拳頭的熱鬧大亂鬥而已。
接著,「世代之間的對立衝突」,其面向(或原因)是「社會福利制度傾斜」?是「資本流入創新不足」?(也就是某網紅說的所謂:「老年人都在炒房炒股」)是「刻板印象造成彼此誤解」?還是討論「青年就業」、「青年低薪」等議題?要討論其中之一或全部當然都可以。
但這一塊真的必須非常仔細地先透過事前準備,研究判讀統計數據,才能框住「討論範疇」,才能避免前述討論過度發散的問題。
以這次的專題來說,感覺都有嘗試觸及上述的議題,也看得出整理上的用心,但很可惜到最後沒辦法變成更有意義的公眾討論,其原因很有可能部分出在「議題設定」時,便已經相對不夠周延仔細。
但如果媒體的主要考量只是要「先吸引大家眼光關注」、「重視這個議題」哪怕就是很直白的「拼流量」,那就沒有上述這個問題了,但這就帶出下一個問題:「該找誰來進行公共討論」?
二、誰能代表「年輕人」、「長輩們」?
很明顯地,這次專題中找來「參與討論」(AKA參戰)的人,彼此之間最大的共通點,就是他們都是「名人」。
這在任何媒體的操作上,都是非常簡單明瞭也合乎邏輯的策略:自古至今「名人」(不管叫網紅、公知、戰神、大企業家、大老闆、嘴砲王、刷存在感之王都可以)就是四個字「自帶流量」——這是媒體吸引觀眾注目,最快最簡單的方式。這也當然沒有什麼不對,畢竟如果連看都根本沒有人看,後面想達到的「討論」、「影響力」之類的效果,也自然都不用提了。
但是,就舉討論的例子來說,找「誰」來談上述的「世代和解」議題時,其實就將近 80% 以上(完全主觀無科學根據)地,決定了相關討論的結果了。
隨便舉例,會有人找陳偉殷先生來談足球,找林志玲小姐來談量子力學嗎?得到的效(笑)果會是什麼?
同樣的,如果找插畫家談土地改革議題,找出版人談科技新創環境,找youtuber談薪資結構問題,其得出來的結果,必然也就是那個樣子而已。
偏偏,重點來了,這些人通常還真的很會說、很敢說欸!
這不是在批評或嘲諷當事人(謎之音:根本就是),言論自由當然大家愛講啥就講啥,反正文責自負個人造業個人擔,而如今台灣的(部分、或許多)「名人」們最喜歡也最擅長的,就是所有事情我都要來嘴一下——這不單單是個人選擇的問題,有時候儘管名人們只是想私下聊聊、或是發表發表個人心得,都有媒體會追著他 / 她繼續問,更低級的還有截圖阿、複製啊,然後直接拿出來做一條:「李遠哲說女神卡卡絕對是全美最棒女歌手!」之類的「新聞」。(純粹亂寫比喻的,沒有這條新聞)
幾乎可以很武斷地說,在這樣的循環下,「跨界評論」如今已經是各媒體(不論新舊大小)的常態,而這樣的情況,其實基本上就算靠「媒體開始自我節制」或「網紅開始低調發言」,也已經根本性的無法逆轉了。
為什麼?
因為傳播環境本身,已經出現了本質性的改變。
(這一段要感謝一位臉友在私版上的貼文,重新思考了一下,覺得單從「專業」來決定「能不能討論這個議題」若過度上綱,也會造成「以人廢言」、「無法容納同溫層外不同聲音」的盲點,所以它應該更像是一個「需要抓平衡點」的工作,不是不能「跨界評論」,而是按照評論者(不論是誰)的「影響力」(權力),可能要有相應的檢視標準,而非「紅」人說的都對、「黑掉」的人說的都是錯)
三、當「社交平台」成為「公共評論」的場域
各國情況有所不同,但至少在台灣,很顯然地臉書極大程度地改變、也主宰了所謂「閱聽人」接受資訊、傳遞資訊的習慣。
臉書的特性,包括所謂「同溫層效應」、「去中心化特性」、「高互動性」⋯⋯等等,都有非常多討論了,在此就不多做贅述。但是相對來說比較少人提到的可能是:臉書這個平台,基本上是以「社交平台」為目的而設立的。
「社交平台」和「公共討論」之間,有一個本質性的扞格:用最簡單的方法來說,前者是「我用來相挺、關心、聯絡我的朋友我的麻吉我的閨蜜我的偶像用的」,基本上我最在乎的是我自己和我朋友的「奇檬子」;後者,卻必須要「大家來不分親疏、唯理是問,怎麼樣也要先來分個是非黑白公正曲直。而且還要盡量彼此凝聚出最大共識,」才能有效。
但這兩件事情混在一起之後,會變成怎麼樣?
很顯然地,觀察這幾年台灣網路言論的情況,每遇到公共事務上的爭議,就是各有意識形態的「公知」、「網紅」甚至政治人物政黨側翼出來「帶風向」先!「鐵粉」、「親友團」出來「選邊站」先!開玩笑,我兄弟我馬子我家男神我家老闆出來嗆話了,當然挺到底啊!什麼?我小弟我麻吉我最愛的女王殿下我佛如來被人欺負了,當然出去「討回來」啊!
這是人性,沒有什麼好批評責怪的,但是公私就這樣混在一起,自然也很難做到大家好好平心靜氣地談。也很容易造成「朋友多」、「粉絲多」的人就是正義的情況——哪怕他 / 她 / 帶著面具或根本只是個漫畫圖像的牠 / 它,只要鐵粉夠多,隨隨便便信口說一句:「我覺得XXX都在欺負我,應該要他去死!」⋯⋯然後他就死掉了。
簡單來說,當公私領域的意見或評論再也難以一刀切開,再加上前面所講的所有特性加乘之下,就自然變成了現在的傳播環境:越是情緒性、越是強烈的聲音,越容易被注意、被放大。到後來所有公眾討論就是自然而然地失焦,怎麼救都救不回來。
我短暫擔任過PTT的小站長,PTT也是一個社交性、匿名性極強的平台,但是它在各版有一個非常關鍵的機制——「版主」到「群組組長」到「站長」的「逐級遞選制」(《黃禍》看太多):
版主由選舉方式產生,但是擁有非常高的、近乎算是獨裁的「行政權」,可以「刪人文章」、可以「浸人水桶」。但版主的制衡是「板規站規」(相當於司法權)還有「版友罷免」(相當於部分立法權),這個東西看似好像無足輕重可有可無,其實卻是非常重要的,確保討論「品質」的關鍵。
「品質」好壞是主觀的,但是至少「有管理」的機制,會讓這個版「相對符合該版版友的需求」:要嚴肅公共討論的版有,要純場外嘴砲的版有,要講些臉紅紅男女性事的版當然也有。這也是為什麼,PTT從剛竄紅時總被罵「都是些腦殘鄉民出沒地」,到現在反而會兼顧其開放性,同時還能是許多「超優專業中肯討論」的誕生地。
反過來說——臉書除了那些怪裏怪氣的審核標準,和一夕數變的演算法之外,有任何「管理機制」嗎?
偏偏大家都在用它,因為它自由、它好用方便、我的朋友都在上面——那也就只能承受必然隨之而來的結果:「公私全部混在一起談」、「越辣的言論越多人看」。
以前(一定要強調以前),「傳統媒體」、「主流媒體」為什麼感覺上「好像比較專業、好像討論品質比較好、好像比較能夠影響政策」?原因除了競爭比起現在少了無限多之外(等下第四點馬上講),其實就是因為他相對來說是「封閉體系」,「管理嚴謹」。(也就是「老長官」們最愛說的「守門人」機制——但守門,可能守掉了劣質情緒言論、也可能守掉了創新,這講下去沒完沒了還是先別講了)
「管理嚴謹」是需要很多時間,需要很多成本的。但如今在臉書平台上的訊息傳遞(和發散、失焦)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快速——當好不容易一個嚴謹的有範疇有結構的討論模式建立之後,其實大家早就跑去討論(戰)另一個議題了。
四、當人人都是「媒體」時,也就沒有所謂的「媒體」了
這也帶出另一個傳播環境的本質性改變:隨社群媒體主導言論市場而來,另一個重大的衝擊或改變,是「媒體」角色的重新洗牌——最簡單來說,現在管你是中時聯合天下遠見今周商周關鍵評論網報導者風傳媒或 換日線 Crossing(此處為置入),所有老媒體新媒體,都是「臉書」底下的「個版」。
「版內」你當然還是可以管理得很漂亮,但是對臉書來說,你跟任何一個網紅粉專、電商帳號、甚至個人單一用戶的地位,是完全一樣的——按照最近的臉書演算法來說,甚至地位更低一級。
「喔?你是《紐約時報》要談中美貿易戰?So What?排隊去吧!我這邊(演算法)還有阿苗在帶風向囧星人在哭哭跟館長嗆聲要準備把人打到殘廢哩!」(還是一樣純粹想到啥就亂舉例,鐵粉請勿戰)
意思是,所有的所謂「主流媒體」,儘管還是有著相對更多的資源(人、錢、品牌、或與廣告主的關係)、相對「嚴謹」(或傳統)的訓練,但是你不再是跟「同業」競爭,而是說得極端一點,跟所有的臉書使用者競爭。
今天你花了整整一年,300萬預算,去深入泰緬邊境寫了個30萬字的深度報導。然後呢?有一個不知道哪裡來的人在臉書直播:「來來來!我跟你說為什麼緬甸人都很討厭翁山蘇姬唷!」
然後就是你的專題300個人看,30個人按讚,另一邊直播是即時在線1300人順便直播結束後再賣個緬甸香精油,直接獲利30萬。
這種吃力不討好甚至可能賠本的事情,還有誰要幹?
於是一些「聰明」的主流媒體當然就開始「轉型」,好啊那我陪你玩,你「小小」網紅要錢要名是吧!來我分給你點錢給你名給你「舞台」,我們來策展議題公共討論你有名聲我有流量大家皆大歡喜。
(有「策展」、「公共討論」都還算是好的了,更多時候就是直接:「大大安安!你的臉書貼文可否借轉放在我們平台?」甚至有問也都至少有個基本尊重,前面提到那種直接把「公開貼文」變「新聞」的狀況更是屢見不鮮。)
總之,媒體們藉此維持影響力不墜(得太快),網路紅人們則多個曝光管道外加可能多個傳統媒體的背書更像個「咖」。本來應該是win win的局面。
但主流媒體卻常常完全搞錯了重點——如今你眼中的「小小網紅」,本質上完全是跟你競爭的「同業」。人家給你面子跟你合作,就算不感激涕零,至少也要以禮相待。
偏偏,還在那邊「給你資源、給你舞台」。
這樣上對下的心態,加上前述所有的因素交互影響,就很容易導致合作以失敗收場。
其實,「主流媒體」、「新媒體」和「新銳網紅」都一樣——對於想要塑造真正有意義的討論環境,彼此截長補短地17活下去,如今各位真正的「敵人」早就已經不是彼此,而是那個藍藍的東西,好嗎?
五、所以,魔王難道是「臉書」嗎?
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本質上來說,臉書就是一個工具而已,它既沒有辦法真正決定你我要看什麼不看什麼,也沒辦法真正決定你我要說什麼不說什麼。一個不高興,直接刪掉當然也可以。
而且,它也因去中心化的特性,有著所謂「不讓傳統 / 主流媒體」過度掌握話語權、詮釋權的,所謂「權力的傲慢」的功能。(看看現在各大主流媒體被罵得多慘就知道,別說傲慢了,不跪下來就超不容易了)
說到這裡抱歉必須很直白地說:所謂「第四權」、「無冕王」的名聲,是要靠勇敢對抗「比你更大的霸權」而得來的——新聞界的前輩在對抗言論審查、對抗政府黑箱作業、對抗資訊鴻溝的時候,不要說「不給看稿」了,我直接把你寫死都可以。
但是傳統媒體 / 主流媒體千萬別忘了,你可以這樣做的原因,是因為你的讀者們信任你,賦予你這樣的權力。
如今臉書造就的傳播環境,其實某種程度上來說,非常的「公平」(很公平地虐待所有人)——當傳統媒體的「光環」直接受到演算法一視同仁的對待,跟一個鄉民等級完全一樣,其實你面對的是另一個「霸權」,不管你要叫它市場壓力、社會現實、甚至民粹反智什麼的都可以。
如果傳統媒體自己在這個龐大的壓力下,放棄了本來的所謂專業、所謂堅持、所謂你之所以得到尊敬的關鍵元素,甚至因為一再地妥協終究導致和「其他的網紅」沒有什麼顯著的差異,那麼當然你就算要採訪別人「給他舞台」,別人自然也可以客客氣氣地回你:「不好意思喔!我要先看稿先審稿,不然謝謝再聯絡喔!」
因為在網紅們的眼裡,你不過就是另外一個網紅(而且比他還不紅),要合作啊?要有誠意啊!什麼新聞界的天條我看不懂啦!我有我的粉絲(大約是數十萬人到數百萬人)要跟他們交代欸!你這樣我很難做喔~
非常簡單來說,台灣所謂的「傳統 / 主流媒體」如今面對的雖然不再是「老大哥」的言論審查,但當人人都可以是媒體的時候,你怎麼彰顯自己「與眾不同」的價值活下去,那現實的挑戰一點都沒有比較輕鬆。
這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全新的戰場,光靠說著「我們以前如何如何」、「我們品質多高多上」,是完全沒有用的。
六、所以,罵完之後還能去哪裡?
看起來,這篇系列地圖炮,我應該把所有人都得罪光光了。
既然這樣,那也沒在怕的,就繼續來講一下「又愛罵又愛看又不付錢」的廣大鄉民們(包括我自己在內)。
既然當今的傳播環境,已經無限接近將所有街傳巷議和專業人士大儒鉅子的言論放在同一個基準點上估算其「傳播效果」,那麼其實說得直白點,決定公眾討論品質的關鍵因素,只剩下了一個——
所有既是閱聽人也是媒體的,你我每一個人。
不必再去說什麼人家重工阿綠霉阿腦殘妓者智障主播了,拜託先照照鏡子,你看看你自己貼的寫的講的那些,是個什麼東西?
對,既然所謂主流媒體跌下神壇變成跟你我一樣平起平坐,那麼你我也沒什麼好整天批判人家的了——反正老實說吧!人家真正認真在做的東西,你按個讚之後真的有看嗎?你打算付錢支持嗎?你知道那背後要花多少錢多少人多少時間才能產生嗎?
你真的想要進行所謂「有意義的公共討論」,你真的想知道所謂「專業深度的優質資訊」嗎?
是的話,就自己挑一個認同的、喜歡的、還在堅持的主流媒體也好新媒體也好網紅公知名人都很好,真的少打點無意義的嘴砲,就真的花點錢支持人家,讓她 / 他 / 它能繼續產出你喜歡的內容吧!
不是的話,例如「老子 / 老娘爽就好,你管我愛講什麼愛掰什麼愛相挺誰愛打臉誰?」這樣當然也可以,但也就別再怪人家什麼腦殘媒體智障網紅愛帶風向又不專業整天報些五四三了,因為反正世代和不和解、台灣怎麼變得更好、社會公不公平那些,你也不是真正在乎。直到所有討論都只是塑造對立,輿論功能完全失效完全無實際影響力,直到可能一時三刻沒啥影響但最後必然出現的「共業」來臨,拜託你也就別再抱怨東抱怨西。
還有,動輒要求別人「善盡社會責任」的同時,別忘了在臉書這個「滿滿的大平台」上,你我也都分別是一個「個版」、一個「自媒體」——只要任何文章一開了地球,基本上你就變成一個公共媒體,隨時有可能幾千讚湧進來,幾萬人看到你發布的資訊。
我很喜歡一句話,「媒體的本質就是權力。」這也終於帶出了我最後真正最想要講的重點:
當你擁有了(前所未有的)權力,請想想,你要拿它來做什麼?
(全文完)
文末補記:昨晚只是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一路下來莫名寫了五千多字,可能真的太過輕率,也真的太久沒有嘗試自己整理想法寫一篇公開的文章了。如今意外地看到許多朋友的轉發,現在馬上也等於給自己上了一課。
回頭看看,很多語氣可能太過強烈或看似針對特定人士與不周到之處,也請大家海涵。如今再怎麼一一去修改大概也沒用了,就誠懇接受朋友們的指教與批評。
希望透過這短短補記,再強調的幾點如下:
1.這篇文章嘗試透過個案,看自己觀察到的一些傳播環境變化,每一個觀點都只能算是「個人感想」,也沒有要針對個人或特定媒體「開罵」或「各打五十大板」的意思,當中也有很多不成熟不周到之處,如果冒犯到特定人士或企業,先說聲不好意思。但如果能引發更專業更有意義的討論——不論批評或贊同——都很榮幸。
2.自己也是所謂媒體業的小小從業員,在「流量」和「理想」之間苦苦掙扎、多所妥協,所以其實深知理想狀況的達成有多不容易,因此本文絕非想要「自命清高」站在某個高點去批判別人或是「覺得自己很會」——事實上,不論是我自己的私下言行或目前經營的小小頻道,基本上都絕對有非常多的缺失需要不斷改進。也希望同業或朋友們盡量不需要「以人廢言」,很歡迎直接就事論事提出指教與批評。
3.因為整篇文章極為冗長,粗淺地點了一些業界現狀,但現在看起來,若化約成唯一一段希望表達的重點,個人會覺得是:「在臉書平台主宰的傳播環境下,權力與義務(責任、或檢視標準)永遠應該相對應,才能促成更有意義的公眾討論」——這點對主流媒體或個人媒體、老媒體、新媒體、自媒體來說,應該都是一樣的。就像「蜘蛛人」(?)裡面說的一樣:「權力越大,責任越大。」
4.我很喜歡一位大大說過的「相互漏氣求進步」這句話。在「解決問題而非私人恩怨」的前提下,希望我們都能盡量做到「傳說中的」「友直友諒友多聞」,盡可能就事論事地討論與大家都相關的議題,不至親疏有別或被情緒影響。「跨越同溫層」的事情非常不容易,但包括我自己在內,可能每個人都稍稍把自己(在網路上的)ego放低一些,多先試著聽聽別人想表達什麼,會比較能夠避免所有公眾議題的討論,到最後常淪為各說各話和日趨極端的現象。
5.本文尚不夠成熟,我個人希望定義它是一個「公開接受各方指教,但維持不斷思考、調整空間」的「過程」而非「結果」,因此謝絕所有媒體平台的轉載刊登,若不嫌棄,歡迎一起交流討論即可。
張翔一敬上
你真的不必討好所有人版次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小天后Selena Gomez傳出或將退出樂壇,讓不少歌迷感到愕然,她在《Vogue》雜誌訪問中說:「當人們並沒有認真看待自己時,要繼續做音樂是一件很難的事。我經歷了很多『這到底為了甚麼?我為甚麼要繼續做這件事?』的時期。」Selena說道:「我認為《Lose You To Love Me》是我一直以來最好的作品,不過對有些人來說還是不夠。我相信有很多人很喜歡我的音樂,對此我感到很感激,也正是因此我才繼續做音樂,不過我想下一張專輯會很不一樣,在退休之前,我想再試最後一次。」這麼年輕就成功,事業如日中天,但因為作品得不到所有人的認同,就萌生退意,究竟這年頭發生甚麼事?
Selena Gomez的訪問,令我重新思考社交媒體當道,人人可發聲,人人聽得見的年代,怎樣才可以保持心靈強大,不被人言所擊倒,這已經成為現代社會基本生存的法則。今天介紹的書叫《你真的不必討好所有人》,日本Amazon暢銷書第一位,作者是禪宗僧人,曹洞宗德雄山建功寺住持枡野俊明,他同時是多摩美術大學環境設計系教授,從事日本傳統「禪意庭院」創作,在國內外都獲得極高的評價。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319/M4HSOP6MN5A4BNEOW4LAWLUZFM/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樂壇 #日本 #Amazon #Vogue #退休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你真的不必討好所有人版次 在 你不能不知道的厚臉皮學之你真的不必討好所有人【十元聊天室】 的推薦與評價
枡野俊明#你真的不必討好所有人#厚臉皮今天分享的書是枡野俊明的你真的不必討好所有人獻給容易受傷的你的厚臉皮學- 請訂閱按讚追蹤~感謝您YT:看一下 ... ... <看更多>
你真的不必討好所有人版次 在 皇冠文化集團- #你真的不必討好所有人#獻給容易受傷的你的厚 ... 的推薦與評價
你真的不必討好所有人 #獻給容易受傷的你的厚臉皮學臉皮的厚度,決定人生的寬度! 你是不是總是非常在意旁人的眼光,很容易就會被別人的一句話、一個 ... ... <看更多>
你真的不必討好所有人版次 在 [情報] 蝦皮書城2021年度暢銷排行-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shopee.tw/m/best-selling-books
1. 原子習慣 /eslite誠品
2. 致富心態 /eslite誠品
3. 投資最重要的事 /墊腳石
4. 灰階思考
5. 好好生活, 慢慢相遇: 30歲, 想把溫柔留給自己 /eslite誠品
6. 99%的人輸在不會表達 /eslite誠品
7. 零規則 /核心書店
8.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9. 這世界很煩,但你要很可愛
10. 一個人,你也要活得晴空萬里 /墊腳石
11. 所有溫柔都是你的隱喻 /城邦讀書花園
12. 沒有自律,還談什麼夢想
13. 第一人稱單數 /時報文化
14. 你不必活成別人喜歡的模樣
15. 雜訊 /金石堂
16. 為什麼要睡覺? /三民書局
17. 新制多益NEW TOEIC單字大全 /墊腳石
18. 不要再回覆他的短訊,好嗎
19. 天官賜福 (1~4)
20. 你真的不必討好所有人
21. 被討厭的勇氣 /墊腳石
22. 想把餘生的溫柔都給你 /悅知文化
23. 森林100層樓的家 /eslite誠品
24. 魔道祖師(新裝版)1-4完 + 番外集《陳情令》原著小說 + 漫畫版(1)
25. 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 /墊腳石
26. 月亮是夜晚唯一的光芒 /悅知文化
27. 不要在該奮鬥時選擇安逸 /三民書局
28. 看穿內心情緒的行為暗示心理學 /eslite誠品
29. 會開瓦斯就會煮1+2
30. 沙丘六部曲【套書】 /讀書共和國網路書店
31. 你可以生氣,但不要越「想」越氣
32. 莫斯科紳士 /大雁出版基地
33. 老派少女購物路線 /墊腳石
34. 圖解第一次買股票就上手
35. 反智 /eslite誠品
36. 葉有慧 /城邦讀書花園
37. 人生實用商學院:誰偷了你的錢 /核心書店
38.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三民書局
39.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 /墊腳石
40. 給不小心就會太在意的你
41. 真確 /墊腳石
42. 解答之書
43. 不要在最好的年紀,吃得隨便、過得廉價 /墊腳石
44. 反脆弱 /eslite誠品
45. 特殊傳說Ⅲ vol.04
46. 富爸爸窮爸爸 /墊腳石
47. 喜歡你的日子像海 /三民書局
48. 投資金律
49. 你也可以成為股市天才 /eslite誠品
50. 我想把你留在昨天 /城邦讀書花園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28.156.6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40587080.A.0A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