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洲》選在這個檔期上映,剛好跟金馬影展的觀眾群強碰,使得電影票房有些慘澹。趕在電影下片前來篇長文推薦,沒看過《綠洲》又剛好有空的朋友,別錯過在大銀幕看片的機會啊。
.
《綠洲》:我們相愛的方式。
.
圖文好讀版:http://mypaper.pchome.com.tw/hatsocks75/post/1380469600
.
「如果我是個詩人」
我將為你歌唱
像被母親擁在懷中的孩子一樣...」
.
宗道因為一起車禍肇事逃逸事件而入獄兩年,出獄後,家人覺得宗道是個麻煩份子,沒給他好臉色看。一天,宗道特地去拜訪當年的車禍受害家屬,受害人的女兒恭洙是重度腦性麻痺患者,行動不便的恭洙沒有跟家人住在一起,每天會有鄰居到她家準備餐食。兩個不受家人與社會眷顧的單身男女,因為寂寞與需求,越走越近,在彼此身上找到幸福的「綠洲」......
.
金馬影展期間還抽空觀賞李滄東導演的《綠洲》,是因為山羊鬍的關係,多年前他看完電影後狂推,此次重映消息一出,立刻邀我一起去看。散場後,山羊鬍一臉哀傷,淡淡地說:「看完心好累,好想幫劇中人物講話...」我認識山羊鬍超過30年時間,跟他看過無數次電影,只有少數幾次看到他在戲院裡落淚,《綠洲》即是其一,而且哭了不只一回。
.
相反的,我反而是有點冷靜地看完《綠洲》(忽然覺得自己好冷血)。《綠洲》很沉重很無奈很傷感。沉重的是《綠洲》開場,窗外樹影搖曳,倒映在牆上掛著的綠洲掛毯,猶如鬼魅。鏡頭停駐在牆面上,只見外頭天色由暗逐漸轉亮。我們直到電影中段才明白《綠洲》的開場是恭洙的視角,行動不便的她,大半時間只能躺在床上,看著令她害怕的樹影發顫,卻又無力改善狀況。沉重的是人的自顧不暇與自私。恭洙的兄長之所以沒有跟妹妹住在一起,大概是不想天天見到妹妹,不想擔負起照顧妹妹生活起居的壓力。兄長每個月花20萬韓元請鄰居幫妹妹煮食,偶爾來拜訪妹妹,就算是盡到家人的責任(會讓我想起《親愛的房客》的是元介角色)。
.
沉重的是恭洙兄長的新住所,其實是依靠妹妹的身份才申請到的殘障公寓,他們只有在調查員拜訪時才會把妹妹接來待上一小段時間(利用妹妹的身份來獲取利益,恭洙看在眼裡應該有很多感觸,卻又無法將這樣的心情給傳達出去)。沉重的是恭洙的鄰居偶爾會在她家偷情,甚至發現恭洙正在看著他們做愛時也不避諱,彷彿恭洙並不是個人,而只當是個沒有靈魂的物體?沉重的是恭洙有著豐富的想像力,搖曳的樹影、閃閃發光的鴿子和飛舞蝴蝶等,都說明恭洙有著豐沛的情感,只是沒人聽得見她的聲音,也沒有人願意花時間傾聽她的聲音,恭洙只能獨自承受著有口難言的困境(像地獄一樣)。
.
宗道也是如此。宗道入獄三次,被社會被家人視為麻煩人物。後來的車禍肇事者並不是宗道所為,他只是頂替兄長入獄,宗道覺得兄長得要照顧家庭,自己一事無成,入獄對家人影響比較小。出獄後,宗道特地拜訪受害者家庭,說明他性格誠實(善良)的一面,不會覺得入獄服刑就算清還罪孽,而要確認受害家屬過得好不好。可惜外人看不到這一點,他們只覺得宗道的行徑瘋狂、不體貼、不符合社會對「正常人該有的反應」的想像。
.
宗道少一根筋的性格為他帶來許多麻煩,應該說,宗道不太懂得如何「做人」,他依賴直覺做事,很單純地去做他想做的事(沒有理解到自己行動可能會帶來的後果)。電影有兩場戲看得人心驚與不舒服,一幕是宗道強暴恭洙未遂,一幕是宗道強擄一名女性路人想要借用對方手機。我相信宗道兇狠的行徑,肯定讓受害女子內心烙下恐懼的陰影。我們無法怪罪他人畏懼宗道,因為我們也很可能會懼怕他。《綠洲》無意替宗道脫罪,應該說它提供了另個視角,呈現宗道的另一面,這個面向鮮少在社會新聞中被提及,人們常常會停留在惡的表層,未能深究惡的內裡,也就永遠不會理解如宗道或恭洙這些弱勢者的心情。
.
《綠洲》的沉重在於影片精準描繪出道貌岸然者的偽善。恭洙和宗道的兄長披著得體的行徑、良好的社會地位與照顧者的外衣,受到大眾的肯定、表揚與接納。電影最讓人感到無奈的是片中每一個人(包括雙方的家人與朋友)都認可恭洙和宗道兄長的決定,刻意與恭洙和宗道保持距離,眼睜睜看著這兩人被推到孤寂的懸崖邊緣。
.
《綠洲》的沉重也在於宗道第一次潛入恭洙的住所,意圖強暴對方未遂,最後落荒而逃。恭洙內心感到驚駭,隨後卻又主動跟宗道聯繫。為何恭洙要聯絡宗道?因為宗道送了一束花給她?或是宗道稱讚恭洙很漂亮?我以為恭洙會主動與宗道聯繫的主因是:宗道把她當成女性看待。恭洙在她成長過程中,因為腦性麻痺的關係,受到家人的呵護與小心對待(或冷處理),從來沒有人用女性的方式去看待她。恭洙有著豐沛的情感與女性的情慾,但沒有人注意到她的需求,直到宗道的出現,一個差點強暴她的男人,意外喚醒了恭洙的「生、情、慾」。
.
當宗道開始與恭洙固定見面,電影的情調才稍稍「輕盈」了起來。宗道和恭洙是彼此的綠洲,她不將宗道視為麻煩人物,宗道也不把恭洙看作是病人。他們只是相愛的兩個人。漫漫長夜,宗道在電話裡施下的魔咒,撫慰了恭洙內心的恐懼。恭洙敞開心胸地與宗道相處,讓對方感受到愛與接納。
.
#底下會提到結局請斟酌閱讀
.
.
.
.
《綠洲》片末,宗道被控性侵恭洙入獄,他趁警方不注意時逃出警局,並趁夜跑到恭洙住家外,爬到大樹上,替恭洙砍掉令她惡夢連連的路樹樹枝,那是宗道的愛的表現。恭洙無法用言語表達她的感激之情,扭開收音機,讓廣播的音樂代替她的心聲,響徹整個社區。
.
諷刺的是,戲院裡的觀眾覺得宗道與恭洙的愛非常顯而易見(編導透過影像讓我們理解角色的行動與想法),但宗道對恭洙的體貼(砍樹)卻被警方看作是瘋子,恭洙的心聲則被鄰居抱怨擾人清夢。《綠洲》有讓我想起柯貞年導演的《無聲》,關於弱勢者的聲音如何被忽視(《綠洲》的宗道與恭洙和《無聲》的貝貝的狀況很相似),不只是宗道和恭洙不知道該如何替自己辯護,也是他人不肯花費心思去多瞭解宗道與恭洙的困境。
.
《綠洲》有一場戲,宗道和恭洙的兄長起了爭執,恭洙的兄長不滿地說:「這種人(宗道)就該與社會隔離...」想來,這難道不是普羅大眾對於「麻煩者」的一貫態度嗎?反正這些人只是少數族群,把他們隔離開來,眼不見為淨,不就沒事了?《綠洲》的沉重在於宗道稱呼恭洙是公主殿下,恭洙則稱呼宗道為將軍。公主與將軍是宗道和恭洙眼中的彼此,高貴又美好,童話故事一般。只是童話故事只存在故事書中,午夜十二點鐘聲敲響,華麗的馬車又將變回南瓜......
.
最後,《綠洲》的演員表現突出,飾演宗道的薛耿求和飾演恭洙的文素利,演技精湛,各種小動作都很自然,兩人的對戲火花也極好,只是看電影時,覺得薛耿求會讓我想起年輕時期的張藝謀,而文素利則會讓我想起劉若英,害我看電影時有一點點點點點出戲。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
「使女的故事書結局」的推薦目錄:
- 關於使女的故事書結局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使女的故事書結局 在 講劇時辰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使女的故事書結局 在 講劇時辰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使女的故事書結局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使女的故事書結局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使女的故事書結局 在 [心得] The Handmaid's Tale 使女的故事S1(今年必看推薦) 的評價
- 關於使女的故事書結局 在 [新聞] 《使女的故事》原著推出續集!《The Testaments》故事 ... 的評價
- 關於使女的故事書結局 在 「使女的故事ptt」情報資訊整理 - 愛呷宜花東 的評價
- 關於使女的故事書結局 在 瑪格麗特.愛特伍終於寫下續集《#證詞》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使女的故事書結局 在 除了一再重申女性悲慘,文學還能夠做些什麽? | PTT新聞 的評價
- 關於使女的故事書結局 在 使女的故事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DCARD 的評價
- 關於使女的故事書結局 在 使女的故事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DCARD 的評價
使女的故事書結局 在 講劇時辰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ViuTV《黑市》十二集「全家覆」意念唔錯,表達得唔好。
這麼遲才寫這集,因為唔多鍾意,所以hea住唔動筆,故事意念主要想表達生死關頭面前,人性如何自私醜惡,即使親如一家人,也是一丘之貉。這個意念唔算新,大台的爭產劇成日拍為爭產可以幾冇人性,今次不同在這家人被放在一個恐懼鬥室的處境中,要鬥死他人才能活命,這個意念幾好,覺得處理唔好的地方不在個景太簡陋,或者隻「熊」或者怪物太流,這些同預算有關的問題,個人較少批評,尤其製作費向來以緊絀聞名的ViuTV。
主要唔滿意是故事似個「折子戲」,無頭無尾,只是其中一段戲,好似睇緊「帝女花-香夭」一幕,淨係見到公主駙馬飲酒殉情,他們的愛情及殉情原因都沒有明確交代一樣,看完滿頭黑人問號,發生什麼事?發生地點在日本嗎?為何主持講廣東話?為什麼只是針對這家人和有關的補習老師?他們是空難倖存者?但又有說已經坐緊旅遊巴?主持有提過會解釋這是甚麼鬼地方,但最後又無左件事。本來期待有個最後倖存者,令大家知道發生乜事,但結局又無,而割肉俾人食的女角,就算無俾怪物殺死,睇怕都係失血過多而死,可能因為無生還者所以不用交代了。那本故事書教遇到熊襲擊時如何反應,以為是結局逃生關鍵,點知又係唔關事,而且隻熊/怪物仲會變成細路女,孫悟空來的嗎?想點?電影《移動迷宮》第一集也沒有詳細交代why,淨係集中講how,走出迷宮,然後用後面兩集去補圓故事,這集卻是單元劇,大家只能永遠見到個沒有答案的謎。
有網友留言說是殘酷版《溏心風暴》,這集戲在集中揭露這家人陰暗一面,是有些不錯的地方,阿媽私心,長子Winson花心,次了威自私到令人嘔心,Winson之子志的激心,細女冰冰無乜童心,得女主角Zoe似個正常人,這家人的暗黑關係揭露還有可取處,但很多事情只能靠一兩句對白交代,有時令人頗難入戲,《溏心風暴》也要花不少時間,介紹建立角色,然後終極大吵一場,大家知道來龍去脈,才會覺得好睇,而今個單元劇做不到這種效果。
飾演女主角Zoe是余香凝的妹妹余潔瀅,難怪咁似樣,也是模特兒出身,上個大台做過《美女廚房》學徒,以第一次做女主角來說表現已經很好,有潛質呀!飾演Winson之子志的少年演員歐陽英男看來受個戲劇訓練,但下下萬子上身,有點over,放輕點演會更好。不過,今集捉鬼一段,又突然很貼近時事,相信又令唔少人驚喜,可能你很喜歡今集,我就麻麻地嘞,期待今晚新一集。
#黑市 #ViuTV #全家覆
#監製 #柳瑩
#導演 #編劇 #劉翁 #王貽興
#余潔瀅 #黎學勤 #梁家進 #王宜華 #歐陽英男 #吳渙禧
使女的故事書結局 在 講劇時辰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ViuTV《黑市》十二集「全家覆」意念唔錯,表達得唔好。
這麼遲才寫這集,因為唔多鍾意,所以hea住唔動筆,故事意念主要想表達生死關頭面前,人性如何自私醜惡,即使親如一家人,也是一丘之貉。這個意念唔算新,大台的爭產劇成日拍為爭產可以幾冇人性,今次不同在這家人被放在一個恐懼鬥室的處境中,要鬥死他人才能活命,這個意念幾好,覺得處理唔好的地方不在個景太簡陋,或者隻「熊」或者怪物太流,這些同預算有關的問題,個人較少批評,尤其製作費向來以緊絀聞名的ViuTV。
主要唔滿意是故事似個「折子戲」,無頭無尾,只是其中一段戲,好似睇緊「帝女花-香夭」一幕,淨係見到公主駙馬飲酒殉情,他們的愛情及殉情原因都沒有明確交代一樣,看完滿頭黑人問號,發生什麼事?發生地點在日本嗎?為何主持講廣東話?為什麼只是針對這家人和有關的補習老師?他們是空難倖存者?但又有說已經坐緊旅遊巴?主持有提過會解釋這是甚麼鬼地方,但最後又無左件事。本來期待有個最後倖存者,令大家知道發生乜事,但結局又無,而割肉俾人食的女角,就算無俾怪物殺死,睇怕都係失血過多而死,可能因為無生還者所以不用交代了。那本故事書教遇到熊襲擊時如何反應,以為是結局逃生關鍵,點知又係唔關事,而且隻熊/怪物仲會變成細路女,孫悟空來的嗎?想點?電影《移動迷宮》第一集也沒有詳細交代why,淨係集中講how,走出迷宮,然後用後面兩集去補圓故事,這集卻是單元劇,大家只能永遠見到個沒有答案的謎。
有網友留言說是殘酷版《溏心風暴》,這集戲在集中揭露這家人陰暗一面,是有些不錯的地方,阿媽私心,長子Winson花心,次了威自私到令人嘔心,Winson之子志的激心,細女冰冰無乜童心,得女主角Zoe似個正常人,這家人的暗黑關係揭露還有可取處,但很多事情只能靠一兩句對白交代,有時令人頗難入戲,《溏心風暴》也要花不少時間,介紹建立角色,然後終極大吵一場,大家知道來龍去脈,才會覺得好睇,而今個單元劇做不到這種效果。
飾演女主角Zoe是余香凝的妹妹余潔瀅,難怪咁似樣,也是模特兒出身,上個大台做過《美女廚房》學徒,以第一次做女主角來說表現已經很好,有潛質呀!飾演Winson之子志的少年演員歐陽英男看來受個戲劇訓練,但下下萬子上身,有點over,放輕點演會更好。不過,今集捉鬼一段,又突然很貼近時事,相信又令唔少人驚喜,可能你很喜歡今集,我就麻麻地嘞,期待今晚新一集。
#黑市 #ViuTV #全家覆
#監製 #柳瑩
#導演 #編劇 #劉翁 #王貽興
#余潔瀅 #黎學勤 #梁家進 #王宜華 #歐陽英男 #吳渙禧
使女的故事書結局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天能 #影評 #深度解析 #信条 #諾蘭
─────
本系列前四集裡,藉由《天能》中情節與對話的蛛絲馬跡,我們論證了幾個作者諾蘭暗示的觀點,包括**(線性)時間並不存在**、**因果律的崩毀**;並且比較了大魔王薩托的虛無以及《黑暗騎士》中小丑的兩種虛無。
接著我們又提到,天能組織(TENET)的信條(tenet),其實就是科幻大師海萊因(Robert Heinlein)曾提到的「鞋帶悖論」(Bootstrap Paradox)。
但伊格言說,此處有個劇情重點值得我們注意──相較於Neil的坦然(「發生的事就是發生了」,但雖然如此,「已知的結局並不構成袖手旁觀的藉口」),從頭到尾沒有名字的「主角」其實是和Neil有著某種程度的價值衝突的。
這體現在主角對女主角凱特的曖昧情愫中。同樣是在自塔林逆行返回奧斯陸自由港的貨櫃旅途中(為了主角與長腿凱特間似有若無的彼此傾慕──好吧,顯然沒時間讓演員發揮,情報員實在太忙太累了,哪裡有時間談戀愛呢),主角突然向Neil提出質疑:
但我們現在在這裡了。這豈不代表此事從未發生?
這對話於片中一閃而逝──在約略等同整部影集資訊量強制壓縮至一部二小時半電影長度的《天能》中,必然顯得沒頭沒腦又高深莫測(對,諾蘭顯然因為材料過多而來不及把事情交代清楚,這是他明顯的技術失敗──但我們也懶得再批評了啦)。
然而伊格言說,這對白所意圖表述的,其實正是更精細的描寫了宿命論與自由意志之間的結合方法。劇情中曾提及,如何使用逆轉機器?
訣竅之一是,當你試圖進入旋轉門,你必須看一下「對面的你」是否也正要進入旋轉門──如果沒有,那麼代表你並未「成功逆轉出來」;換言之,你死在了逆轉機裡。是以,「若沒能看到對面的自己,就不要進去」。
「若沒能看到對面的自己,就不要進去」──這是突然現身的天能組織成員(Neil在塔林找來的天降幫手們)對新手主角的指點。
此即為**宿命論**──「發生的事就是發生了」。此規則被未來人Neil奉為圭臬,也或許正是天能組織(TENET)的信條(tenet)。
是以截至目前為止,進出旋轉門的TENET成員無不如懸線戲偶般乖乖重複著某些他們做過的事──如若不知便罷(對,「無知即是優勢」);一旦知道了,可就得全部乖乖重複一次。這還真是考驗人的記憶力啊。
打鬥?同套路再打一次。開槍?同位置同彈孔再開一次(但這次是把子彈收回來)。飛車追逐?同路線同角度再追再撞再飛一次。
但同時,諷刺的是,你又必須以自由意志來執行這一切(如女科學家最初給主角的「教程」:你要想著把逆轉子彈放到桌上,才能將它吸回手中;你要對著彈孔開槍,才能把子彈收回來)。
伊格言說,我們或可如此論斷:此處的宿命論是一種**極致的宿命論**;沒有比這樣的宿命論更悲觀更消極更「宿命」的了;因為甚至連你的意志自由都僅僅是為宿命服務而已。
人們自始至終是在重複著必然發生之事。這就是Neil和天能組織將自由意志與宿命論結合的方式──有趣的是,在結合之後,卻非常、非常宿命。
而正是在這樣的狀態(信條)之下,我們的新手主角對Neil的質疑才顯得大逆不道──「但我們現在在這裡了。這豈不代表此事從未發生?」
對的;因為在這裡,為了拯救重傷的凱特,他們已義無反顧地偏離了命運的航道。這是最尖銳的「意料之外」──他們本該同套路再打一次再跑一次再追一次再撞一次,但這回例外;因為就他們所知,歷史上他們並未救過主角偷偷愛著的凱特,他們完全無法臨摹已知模版「再救一次」。
這是真正的、如假包換的未知。對,**愛就是真正的未知**──你想到了嗎?這非常《星際效應》不是嗎?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使女的故事書結局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超過8000字,本系列影片至少會有5集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天能 #影評 #深度解析 #信条 #諾蘭
─────
本系列前四集裡,藉由《天能》中情節與對話的蛛絲馬跡,我們論證了幾個作者諾蘭暗示的觀點,包括**(線性)時間並不存在**、**因果律的崩毀**;並且比較了大魔王薩托的虛無以及《黑暗騎士》中小丑的兩種虛無。接著我們又提到,天能組織(TENET)的信條(tenet),其實就是科幻大師海萊因(Robert Heinlein)曾提到的「鞋帶悖論」(Bootstrap Paradox)。但伊格言說,此處有個劇情重點值得我們注意──相較於Neil的坦然(「發生的事就是發生了」,但雖然如此,「已知的結局並不構成袖手旁觀的藉口」),從頭到尾沒有名字的「主角」其實是和Neil有著某種程度的價值衝突的。這體現在主角對女主角凱特的曖昧情愫中。同樣是在自塔林逆行返回奧斯陸自由港的貨櫃旅途中(為了主角與長腿凱特間似有若無的彼此傾慕──好吧,顯然沒時間讓演員發揮,情報員實在太忙太累了,哪裡有時間談戀愛呢),主角突然向Neil提出質疑:
但我們現在在這裡了。這豈不代表此事從未發生?
這對話於片中一閃而逝──在約略等同整部影集資訊量強制壓縮至一部二小時半電影長度的《天能》中,必然顯得沒頭沒腦又高深莫測(對,諾蘭顯然因為材料過多而來不及把事情交代清楚,這是他明顯的技術失敗──但我們也懶得再批評了啦)。然而伊格言說,這對白所意圖表述的,其實正是更精細的描寫了宿命論與自由意志之間的結合方法。劇情中曾提及,如何使用逆轉機器?訣竅之一是,當你試圖進入旋轉門,你必須看一下「對面的你」是否也正要進入旋轉門──如果沒有,那麼代表你並未「成功逆轉出來」;換言之,你死在了逆轉機裡。是以,「若沒能看到對面的自己,就不要進去」。
「若沒能看到對面的自己,就不要進去」──這是突然現身的天能組織成員(Neil在塔林找來的天降幫手們)對新手主角的指點。此即為**宿命論**──「發生的事就是發生了」。此規則被未來人Neil奉為圭臬,也或許正是天能組織(TENET)的信條(tenet)。是以截至目前為止,進出旋轉門的TENET成員無不如懸線戲偶般乖乖重複著某些他們做過的事──如若不知便罷(對,「無知即是優勢」);一旦知道了,可就得全部乖乖重複一次。這還真是考驗人的記憶力啊。打鬥?同套路再打一次。開槍?同位置同彈孔再開一次(但這次是把子彈收回來)。飛車追逐?同路線同角度再追再撞再飛一次。但同時,諷刺的是,你又必須以自由意志來執行這一切(如女科學家最初給主角的「教程」:你要想著把逆轉子彈放到桌上,才能將它吸回手中;你要對著彈孔開槍,才能把子彈收回來)。伊格言說,我們或可如此論斷:此處的宿命論是一種**極致的宿命論**;沒有比這樣的宿命論更悲觀更消極更「宿命」的了;因為甚至連你的意志自由都僅僅是為宿命服務而已。人們自始至終是在重複著必然發生之事。這就是Neil和天能組織將自由意志與宿命論結合的方式──有趣的是,在結合之後,卻非常、非常宿命。而正是在這樣的狀態(信條)之下,我們的新手主角對Neil的質疑才顯得大逆不道──「但我們現在在這裡了。這豈不代表此事從未發生?」
對的;因為在這裡,為了拯救重傷的凱特,他們已義無反顧地偏離了命運的航道。這是最尖銳的「意料之外」──他們本該同套路再打一次再跑一次再追一次再撞一次,但這回例外;因為就他們所知,歷史上他們並未救過主角偷偷愛著的凱特,他們完全無法臨摹已知模版「再救一次」。這是真正的、如假包換的未知。對,**愛就是真正的未知**──你想到了嗎?這非常《星際效應》不是嗎?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使女的故事書結局 在 [新聞] 《使女的故事》原著推出續集!《The Testaments》故事 ... 的推薦與評價
《使女的故事》原著推出續集!《The Testaments》故事聚焦首本結局15年後金球獎、艾美獎最佳劇情類影集《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原著將推續集! ... <看更多>
使女的故事書結局 在 「使女的故事ptt」情報資訊整理 - 愛呷宜花東 的推薦與評價
愛呷宜花東「使女的故事ptt」相關資訊整理- 經歷過九死一生的June仍舊不願停下腳步,她非常想要加入真正對抗Gilead的反抗勢力, 因此雖然能接受Steve領導的營隊的庇護 ... ... <看更多>
使女的故事書結局 在 [心得] The Handmaid's Tale 使女的故事S1(今年必看推薦) 的推薦與評價
寫心得文之前先說聲抱歉
中午要從電腦筆記本貼心得文時竟然都變成亂碼
所以留下2筆有礙版面的刪除紀錄~ 十分抱歉!
對《使女的故事》的第一次接觸是在讀大學系上課程的指定讀本
所以下面的心得文 除了幾點個人的想法
也加入一些教授上課時討論過的重點~
===心得有雷===
【心得總評】
看過影集版後,我覺得影集版甚至比小說本身更精采深刻
除了有超高度還原小說的劇情、堪比電影等級的拍攝規格外
一群高顏值、演技佳的優秀演員也讓《使女的故事》增色不少!
(讀過小說的劇迷應該會很滿意由Joseph Fiennes飾演的Commander / Fred Waterford
由他演的大主教 我可以~~XDD
由Alexis Bledel扮演的一代Ofglen/Emily 也是一大亮點!)
看過網上 版上的幾篇心得後我覺得以下幾點好像比較少人討論到
所以列出來讓大家看看我的"拙見"啦~
1.拯救行動/Salvaging
這項行動其實充滿了滿滿的諷刺感!
基列國(Gilead)是按照聖經教義而行的政教合一國家
所以按照〈約翰福音〉 第八章:
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
但是,這群使女並不是完美無瑕的(女主還是破壞人家家庭的小三!)
只因為她們具有生育的能力,只須要當個長了兩條腿的子宮就好
所以她們之前的罪過(sin)被暫時赦免
到了拯救活動,上位者卻要求她們站在道德者的角度懲罰別人
實屬荒謬可笑!
2.有強大的戶政系統嗎?
要好好吐槽一下使女制度! 哈哈~
雖然理論上 『使女的貞操』不容質疑
但是影集也說了 有些夫人為求一子/一女
會要求使女偷偷跟司機/護衛借精生子 (比如女主Offred跟Nick)
也有使女會應了醫生的提議,鋌而走險
(因為只有不孕的女人 沒有不孕的男人! 荒謬~)
但如果孩子長大之後要結婚的話,首先得先查清生母甚至是生父到底是誰耶~
因為使女一生下孩子後便換到其他主教家裡,換新的名字(Of???)繼續當個生子機器
所以需要有強大的戶政體系
登載每個使女的生育紀錄,以及安排孩子長大後的結婚規劃
(雖然沒說一個主教家裡是不是只限定生一胎
但這整個制度的"下有對策"很恐怖啊)
p.s.在小說裡,不是每戶主教家都有使女喔!
有些主教的夫人本來就有孩子的話便不會再安排使女了
3.兩種自由
小說中Aunt Lydia曾說自由不只一種
"freedom to / freedom from"
在無政府時代 人們有freedom to
但在基列國 人們只有freedom from
除了大主教那種階層的人以外,所有的自由不是與生俱來的權力
而是政府賜予人的"恩賜"!
所以使女們的姓名全都剝奪 徹底喪失自由,摧毀人格
連耳朵上的釘環也提醒她們只不過是屬於國家的機器,而不是有自由的人
4.時尚與衣著是權力的象徵
這一點 教授上課時有討論過
時尚就如同政權一樣具有更迭性
所以政府為了徹底控制人民,就把"時尚"從生活中剝除
人民按照自己的身分階級穿著單一制式化的衣著
然而這一點卻有利有弊
弊的是如同女主Offred/June 所說的
政府讓我們穿上單一的衣著 反而使我們變成像軍隊一樣
這群使女們有了共同意識 可以群起反擊!
另外小說中女主跟大主教去Jezebel(蕩婦俱樂部)上床時
脫下筆挺西裝的大主教 只是一個衰老無能的老男人
"He's down to the shirt; then, under it, sadly, a little belly. Wisps of hair."
"Without his uniform, he looks smaller, older, like something being dried."
所以赤身裸體的時候,位再高權再重的人都是一樣的!
(再次感謝影集選角! 感謝演大主教的是Joseph Fiennes
不然女主已經夠慘了 還要被這樣糟蹋真的很悲哀~)
5.階級化的社會是好的嗎?
就像《飢餓遊戲》、《分歧者》、《記憶傳承人》...等書
為了人民的"福祉",政府把人民分階管理
但這種烏托邦最後的下場卻不盡如人意
所以最後基列國的政體能長治久安還是再度被推翻?
第二季有得瞧了!
-------
以上推薦《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給大家。
p.s. 昨天碰到停電,入戲的我還以為這是推翻政府的前兆~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2.104.130.2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Aseries/M.1502893098.A.2CA.html
烏托邦的社會制度...最後卻變成反烏托邦
所以使女第二季不曉得會不會走向反烏托邦的路?
我記得有看到一篇新聞有討論第二季至少有9大疑點~
最大的伏筆就是女主到底被送去哪裡?
而女主的丈夫閨蜜能不能營救成功?...至少第二季不愁沒內容可拍
※ 編輯: amandawang (112.104.151.19), 08/19/2017 23:08:3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