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學堂 #周燕雯 7:臨終之前
文:#陳曉蕾
「有位男士很愛太太,當太太臨終,他離開她,因為他沒法面對。可是這樣逃避後,太太過身會更難面對。」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周燕雯曾經開辦香港首間社區善別輔導服務中心,她相信死亡的哀傷,是可以預早準備的。
「當年我在前線工作時,曾經主動出擊,去醫院找一些臨終病人的家屬,預先讓他們知道我們有喪親輔導的服務。」她開始分享自己昔日的前線經驗:「當年要設計一些輕輕鬆鬆兩小時的活動。有三個重點:第一是活在當下,於是透過「五感」包括飲茶、按摩、看一些舒服的影像、香薰、音樂等等。
第二是大家說那些四道人生:道別、道謝、道愛、道歉。可是中國人不一定像外國人可以把愛說出口,於是我們就用投射的方法。最深印象是拿了一些衣服扣子出來,請丈夫選一粒像太太的,太太又選一粒像丈夫的。
有一位丈夫是病人,拿了一粒珍珠似的鈕扣:「這個是我老婆,『珠』來的。」
「你話我肥呀,話我豬呀?!」太太裝作生氣。
丈夫說:「我老婆其實係粒珍珠,以前是千金小姐,家裡的掌上明珠,但她嫁給我這地盤老粗,搞到『禾稈冚珍珠』。」
太太笑得好開心,他沒有說過多謝你、欣賞你,但說完太太都收到。
太太答:「我嫁俾你都係我福氣,如果來生我們有機會再聚,我仍然會揀番你。」
周燕雯也曾經用小組形式,當這一對夫婦這樣恩愛,其他兩對夫婦也覺得「唔可以輸蝕」,大家都說了好多感動的話,當時都拍攝下來。日後當太太想起丈夫,看著那粒珍珠鈕扣,就會記得丈夫曾經這樣欣賞她。
「第三就是未完心事,這通常是家人的關係。」周燕雯繼續說當年和病人一齊玩「串珠仔」,女病人說以前做得多,現在不做了,男病人反而好奇。
其中一位伯伯很緊張,說要做鍊子給女兒:「我以前爛賭呀,沒東西送她們。」他穿了兩條珠仔手錬。
女兒來到馬上戴上。大女兒說:「爸爸我雖然現在未拍拖,但我應承你,如果我嫁得出,擺酒那晚會帶這條鍊,告訴所有親友這是爸爸給我的珍貴禮物。」她沒有說「我原諒你」,但這句話已是這意思。
二女兒更說:「我和男朋友結婚時,一定會戴著,日後有孩子,會送給她,讓他知道這是公公的家傳之寶。」
周燕雯也沒想過效果這樣大:「坦白說,當我拿這些珠仔出來,只是希望分散病人的注意力,沒想過變得這樣珍貴。我後來也反省,結婚時的龍鳳鈪,都放在保險箱,但一條珠鍊可以放在家中,時常懷念,價值可能更珍貴。」
當時周燕雯和團隊也會幫病人回顧人生,拍下短片,以後可以在喪禮播,未出生的孩子將來都有機會認識這長輩。有時不一定是嚴肅的事,例如一些婆婆說:「我無嘢叻㗎,淨係識得煮飯。」那團隊就會問她秘笈,原來煲紅豆沙要放湯匙、炆牛腩要落冰糖等等,還有很多菜單,這些都是喪親後好好的活動。
有朋友阿嫲好叻整「芋蝦」,朋友就在阿嫲臨死前聽了學了,後來全家人紀念阿嫲死忌,就是一起整芋蝦,一齊食,彷彿阿嫲也在看著大家。
可以有這些活動,真好!
冷不防周燕雯冒出一句:「不過這計劃最後很『失敗』,因為做了這些活動,家屬心情緩和了,病人過身後不再需要喪親輔導。上司說我浪費時間,進醫院『做埋晒啲無聊嘢』。」
.
《生死學堂》由香港安寧療護基金會資助,第一年由生死教育學會與大銀合辦,一連十二堂已結集成書。
歡迎購買電子書 https://play.google.com/store/books/details/%E9%99%B3%E6%9B%89%E8%95%BE_%E7%94%9F%E6%AD%BB%E5%AD%B8%E5%A0%82?id=F-b8DwAAQBAJ&hl=zh_HK&fbclid=IwAR211Cf6KBqt5dLHmSavEqSO7wTf9kB_6ansmO24u_IGIRcJhtx_fkGEdXk
紙本剩下不足100本,可網購bigsilver.org或來油麻地大人站買
.
#生死學堂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