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兩年聽過很多自己覺得非常不合理的目標價,之前一直採取不理解、不關心、不參與的三不政策,最後卻一一成真,有時候不禁會反思自己是不是其實犯了錯,導致最後錯過了這麼多?正好這兩天跟朋友聊到最近的大航海時代,重新梳理了自己對這類狂野行情的想法,在這裡做點記錄:
股價為什麼會漲?因為在那個時刻願意用更高價買進的錢,比願意用更低價賣出的錢多。泡沫為什麼發生?因為有夠多的人願意加入把標的價格推高的遊戲。每個人願意加入遊戲的理由不一樣:短線交易者因為人氣聚集而加入,人氣渙散而退出;動能交易者因為上漲買進,下跌賣出;普羅大眾因為大師/媒體看好而買進,看壞而賣出;價值/反向投資人因為便宜/跌夠多買進,昂貴/漲夠多賣出。
重申一次:價格是由當下願意交易的人決定的,而這些人大部分都不是因為估值而交易。交易週期越長,在多空循環的過程中,對價格的影響力反而越小,或者說,在他們想要交易的區間內才有影響力。
- 重點不是選擇你認為最美的人,也不是大家認為平均而言最美的人。我們已經進入到第三層思考,試圖用我們的智慧去預測多數人會如何再去預期多數人的觀點。
by 凱因斯
- 世界經濟史是一部基於假象和謊言的連續劇。要獲得財富,做法就是認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後在假象被公眾認識之前退出遊戲。
- 凡事總是盛極而衰,重要的是認清趨勢轉變,要點在於找出轉折點。
- 炒作就像動物世界的森林法則,專門攻擊弱者。
by 喬治·索羅斯
大航海時代可以說是一個經典案例,一年前如果有人說貨櫃三雄都會漲超過10倍,進入台灣50,大概只會被笑。但現在就算沒參與到行情,也會因為媒體知道為何海運這波能大漲:缺櫃、塞港、大排長榮、航運業多年不景氣導致新船供給不足、疫情緩解產生的報復性消費需求,各種因素綜合起來導致運價狂飆,賺一年抵20年。
在上漲的過程中,所有的參與者都可以感受到自己變得更富有了,陸續有人高歌離席,也有人因為海運賺了很多錢成了新聞。市場流傳和研究報告的目標價隨著股價/運價的上漲不斷提高,PB估值變成PE估值,航運業的景氣循環本質,在一年前還是慘業這件事目前沒什麼人在意,或者說在意的人會選擇離場,對市場價格沒有實質影響力。
對於有資金、有影響力的主力大戶來說,這也是賺錢的天大良機,畢竟人氣不是想要就有的。對照組可以看那些沒消息就飆漲的小型股,連鎖好幾根、漲了幾倍照樣沒量,只要無法讓其他人願意參與好套現,那一切都只是紙上富貴而已。
短線操作鎖漲停隔天拉高會賺錢,拉回買進也會賺錢,價格也因為這類動能操作不斷被推高,只要故事講得夠好,股價又給力,就可以讓越來越多人願意參與這場換手遊戲,只要股價的「正向循環」能延續下去,最後離場的利潤也越大,還不用怕買太多跑不掉。
但回頭看看這些年由供需失衡驅動的大行情:被動元件、防疫概念等,就知道趨勢不會永遠持續,最後總會有些因素導致反轉,以海運來說大概就是運價由漲轉跌,動能操作開始賺不了錢,導致大玩家開始陸續離場,人氣退潮讓短線客也跟著走人,價格下跌後自然會有新的故事讓下跌合理化,就像上漲時那樣,只是反過來而已。過程中的參與者可能已經換過一輪,但都發現自己更窮了,只能在套房裡洗碗。
說穿了,次級市場就是財富轉移遊戲,到最後總有贏家和輸家,交易價格隨著市場預期、或者說人性的樂觀與悲觀擺盪,「能套現」的報酬則是其他參與者貢獻的,有人能低買高賣,就要有其他人願意高買低賣。熱錢來來去去,長期贏家能持續從類似的循環中賺錢,遊戲中的輸家則被遺忘。
最後用被動元件的歷史走勢做個小回顧,我們已經知道國巨從2017年的60幾元,最高漲到2018的1300元(中間減資過一次),2019一度跌到剩200多元,假設你正在經歷類似的上漲行情,大概是國巨800塊的價位,合理預期之後很有機會從現價繼續上漲,但長期也很可能大幅低於現價,這時你會比較想掌握上漲行情?還是規避下跌行情?沒經歷過大空頭的人通常傾向前者,經歷過的會傾向後者。
面對這類行情,偏向保守派的我要是能做到前兩個階段,頂多第三段的其中一小段就很開心;身邊比較積極的朋友反而只想做第三段,畢竟富貴險中求,這段時期漲的快、年化報酬高,只要能夠避開第四段,整體報酬會比我的方式好得多,這兩年眾多神人的報酬率也「證明」了這樣的說法。
這些道理我其實都懂,但總忍不住會想像一位贏家的背後,到底有多少個洗碗工?選擇沒有對錯,只要能對自己的損益負責就可以。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90的網紅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91018民視+中視 遏止炒房囤房 持6戶以上 北市府擬調漲房屋稅率至4.8%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yhjNz0mRmtI 【民視/徐紹芸、李建緯 台北報導】 新聞網址→https://www.ftvnews.com.tw/news/detail/2019A17F09M...
供需法則新聞 在 朱思翰 Szuhan Chu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7/2 大盤表現》
「阿榮被放出來了!但阿榮下週一又要關進去了嗎?」台股在今天開高震盪,早盤一度漲超過80點,但資金明顯全力猛攻航運,比重一度高達六成,擠壓到電子股竟然成交比重剩不到兩成!畢竟今天是長榮解除分盤交易的第一天,可能怕被二度處置,股價大多時間都努力黏在206~209元,急漲馬上壓回,急跌到200元也馬上有支撐,但一來一往讓成交量衝破54萬張,是不是抓回去關?晚點證交所應會公布。
相對努力壓盤的貨櫃輪,今天仍然無量的電子股,卻有不少看點,從傳產流出的資金在午盤開始佈局績優個股,包括PCB族群,面板與記憶體,部分IC設計,特別是車用整流二極體股價超強勢,下周還有多檔電子股除息或股東會/法說會登場,值得期待。震盪之中指數高點沒過,低點也沒破,收小黑下跌3點,收17710點,成交量6070億元。
《7/2 電子族群》
電子股早盤真的冷到極致,第一次看到開盤電子的成交占比竟然是1字頭,電子權值股除了台積電開低之外,其他人早盤幾乎都沒有表態黏在平盤。但倒是有產業因為公司派的喊話讓股價升溫,雙D族群,記憶體與面板,公司派都釋出了正面展望,似乎有微微破除了外資的看空趨勢?
面板市場先前的諸多雜音,主要認為面板報價已經連漲13個月,多頭將走完,所以即使今年能獲利亮眼,但歐美的商機反映之後,需求就會回落,供需比將回到健康甚至供過於求的狀態。不過昨天舉辦股東會的群創喊話,有好多客戶抱著現金,和群創搶訂面板「長約」,訂單能見度看到明年無虞。合約在手的說法,能破除利空?果然面板三虎盤中都大漲4%以上,群創突破月線後,更有連續大單敲入,盤後攤開外資買超第一名,就是群創的42558張。但市場信心可能還沒回籠,群創收盤還是在月均線前差一檔飲恨,收在21.25元月線之下。
至於記憶體,美光所釋出的展望,是看好供不應求將到明年底,也激勵華邦電等股價,外資今天加碼第二名也是華邦電,只是仍無脫離箱型震盪區間。蜀芳分析師盤中表示,確實現在記憶底價格看漲有到年底,但股性問題說了很多次,所以不如關注今天開始加溫的電子個股!例如昨天向下的ABF載板,今天都有回升。
另外車用整流二極體族群,搭上了電動車加新能源兩大話題,最近股價走勢就像傳產一樣連續往上噴,就算昨天殺了一根長黑K,但今天幾乎都吃回來,有老師就說最看好朋程(8255),以及強茂(2481)接下來股價表現,還有像是台半的走勢今天也算強勁,不過這類與第三代半導體相關類股,如同先前提醒,他們真正能反映財報是明年的是,所以持股可能要留意八月公布的半年報利空。
小結,大盤高檔震盪中,電子股價都較為穩定,因此即使成交量被排擠,尾盤資金流入,很多分析師認為是轉強好的開始,畢竟要再退也無可退。回到大盤今天沒摜破前波段高點17709,重點要觀察電子下周一能否守穩帶隊上攻,特別是台積電真的需要表態,不然大盤近期可能陷入震盪盤整格局,甚至是M頭的修正型態。
《7/2 傳產族群》
先談塑化,昨天二線塑化股台聚集團領漲,就有分析師示警,恐是短線行情,果然開盤漲停的亞聚台聚,乃至於台達化、華夏,盤中就漲停打開,畢竟油價漲,帶動產品報價上升,這些廠商能獲利的是因為手中還有原油低價庫存,不然油價漲代表的是成本攀升,庫存用完後若無法把成本轉嫁消費者,對於塑化場並非好事,壓縮獲利!李冠欽分析師認為,反而是一線塑化廠如台塑集團,能真正較不受油價影響。也有分析師提醒,這類傳產的資金輪動,通常是鋼鐵→塑化→紡纖→化工,建議都是做短輪動,畢竟他們氣勢不像航運股那樣一路狂飆,而且獲利計算相對簡單。
同理在鋼鐵股,利差計算複雜,煤炭價格、鐵礦砂價格、鎳價、以及成品的鋼價,都會影響獲利,而不是像航運,運價漲獲利就會好,那麼鋼鐵股到底還有沒有續航力?蜀芳認為,鋼鐵的優勢主要還是本益比,所以低價股相對強勢,新光鋼如果下周一再漲就不適合追了,本益比將超過10倍,當然投資人如果不想等低階而去追高,也不是不行,但就要承受相對的風險。另若從鋼鐵指數技術線型來看,目前沒有特別轉強的跡象。
貨櫃三雄,李冠欽分析師認為,現階段仍是向上操作,風險較小。也就是急殺仍可低接,而且倒也不建議回過頭買散裝,畢竟獲利與本益比和貨櫃比起來,仍慘輸一截。而從融資與大戶籌碼面觀察,確實有業內主力在獲利了結,畢竟不否認,股價一路漲上來已經賺了不少,加上來有今天要防「二次處置」的股價壓力,不過人氣還在,就看有沒有更大咖的資金入場,賣壓通吃就無風險。但當然,對於這類活潑的個股,離五日線越遠就越不安全,追高風險要自己評估了。
不過最新的好消息,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顯示,星期五公布最新1週遠東到美東、歐洲、地中海運價再創新高,本週貨櫃運價綜合指數也達3905.14點,創歷史新高,較上週上漲119.94點,漲幅有3%。如果依照經驗法則,星期一貨櫃三雄股價應能受到激勵,就看市場資金行情與人氣信心,會不會推動他們再創新高價了。
#台股 #大盤 #加權指數 #電子 #面板 #記憶體 #傳產 #塑化 #航運 #鋼鐵 #當沖 #非凡最前線 #非凡新聞台 #最前線筆記
供需法則新聞 在 江魔的魔界(Kong Keen Yung 江健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是我今天在中國報的專欄連載
《意外懷孕的經濟學》
近期有一則渣男聯同母親嘗試說服女友墮胎的新聞,一時之間成為熱議。我們當然可以歸咎女方可能沒有避孕的性教育或者不夠自愛。但這當中也牽涉到很多因素,包括男女在情慾市場上的供應需求問題。
美國社會學家發現如果大學裡是男多女少的話,接近一半的女生是處女,大學生們的男女關係就是傳統的男女朋友。
女多男少的大學裡面,只有三分一女生是處女,而她們的男女關係更高機率是純性炮友。
物以稀為貴是市場供需定價的法則,女生少的大學,女生會更有戀愛的主導權,所以會要求傳統的男女關係。一旦戰場轉到了男生少的大學,男生一有主導權的話,就會比較傾向於要求大家尋開心的性關係。
很多的實驗和統計都證實了男人的性態度是比女人開放很多,例如31%的男人想和陌生人性交,但只有8%的女人有這種想法。
所以如果一個女生所在的圈子中,她的主導權少時,往往男方戴不戴套,她會傾向於迎合。
但影響女方會不會避孕還有其他的因素,包括她家庭的經濟能力。各國的研究數據都顯示低收入家庭的女生相比起高收入的,會更早發生性行為,少女懷孕率也更高。
你可能會狐疑其實高收入家庭會更有能力處理自己女兒未婚先孕,低收入的則會更無助,但為何反而無助的會更容易這麼年輕就懷孕?
另一個我們必須警惕的,就是收入差距和少女懷孕機率的關係。
一個地區收入(貧富)差距的大小,其實是主宰著那個區域的人容不容易往上一層經濟階級升遷,收入差距越大的就越難升遷。
美國經濟學家發現就算是窮家庭的少女,在不同收入差距的區域,成為中學媽媽的機率也有不同。
在收入差距大的窮家少女,會有更高機會中學就成為人母。
換句話說,對自己未來覺得不大可能會升遷的話,這種絕望感和自己的情慾相撞時,她們不會想到有了孩子後會阻礙自己的未來,因為本來就沒有未來!
反之,認為自己有未來的年輕女生,家庭收入往往是中產或以上。認為自己會上大學的,中學的時候比較少亂來。而上了大學後認定自己未來要有事業發展的女生,也相對的比較小心,她們比較不會想把自己將來事業發展的成本,賠在提早懷孕上。
上面那個研究發現窮家女在收入差距小、經濟升遷有望的地方,少女成為人母的機率會低,但很詭異的,她們的懷孕率其實跟升遷無望的窮家女一樣,只不過升遷有望的地方,她們更加可能會選擇墮胎。
所以當我們以後看到女生在中學時就懷孕,我們不要太快的說她們不愛自己,或者先用同理心了解一下她家庭的經濟狀況,如果連續幾代都是低收入,你認為她們對未來有期待嗎?
#江魔設教
#廣渡魔粉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有幫到你,你可以隨緣樂捐,打賞個小費給我吧:http://paypal.me/kongdemon
不打小費的話,麻煩幫忙點讚分享,好讓演算法幫我推文!
供需法則新聞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91018民視+中視 遏止炒房囤房 持6戶以上 北市府擬調漲房屋稅率至4.8%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yhjNz0mRmtI
【民視/徐紹芸、李建緯 台北報導】
新聞網址→https://www.ftvnews.com.tw/news/detail/2019A17F09M1
全台空屋高達86萬戶,這回台北市長柯文哲是鐵了心要「逼空屋入市」,在市議會施政報告上宣布,北市府研擬的囤房稅,針對持有戶數越多的,房屋稅率就越高,最高稅率也從目前3.6%提高到4.8%,不過同一時間,單一且自住的房屋稅率將從1%降低到0.6%,預估將有20萬戶受惠。
柯文哲指出,「空屋的持有成本,並沒有因為你持有的越多,而有越多的代價,那我們認為這不合理。為什麼呢?因為3戶以內都算自住的,你又沒有3個身體,怎麼會要3戶咧?」
談到房屋稅,就連台北市長柯文哲都直呼不合理,加上全台空屋高達86萬戶,想遏止炒房、囤房,北市府打算下重手。
柯文哲表示,「我認為啦,如果房屋是拿來住的,它是民生必需品,可是如果你有十幾間房子,你在當包租公,我們認為那應該是商品了。」
財政局長陳家蓁說明「超過(戶數)的部分,我們就希望採累進(稅率),第6戶以上是3.6%以上。」
依財政局公布方案來看,持有戶數越多,稅率級距越大,對比現行房屋稅,持有3戶內都算自住,稅率1.2%,3戶以上每戶課3.6%,但未來新制,持有2到3戶,稅率將提高到1.5%至2.4%;4到5戶則是2.4%到3.6%,持有6戶以上,稅率一口氣提高到4.8%,拉大稅率級距,要降低空屋率,職業包租公首當其衝。
房地產專家/陳泰源 表示:「我覺得一定會造成壓力,賣方他會把這個稅的持有成本轉嫁到房客身上之類的,如果他是要出租的。」
除了祭出鐵腕打空屋,自住族也有福,因為單一且自住的房屋稅率,將從目前1%降到0.6%,減輕自住負擔,預估台北市有20萬戶受惠,不過北市研擬的房屋稅新制何時上路?還得跟財政部溝通討論。
【中視/謝佑昀、陳子芬 台北報導】
台北市寸土寸金,為了預防炒房、囤房,北市府強調,明年持有房地產超過6戶以上,房屋稅率將從3.6%調高至4.8%。
變更後,如果是自用住宅,房屋稅降到至0.6%,其他稅率增加2戶,以1.2%為標準累進,6戶以上則是4.8%。
以房東有6戶市值1500萬的房子,每戶現值100萬元計算,原房屋稅14.4萬元增加到18萬差了3.6萬,如果這些房通通拿來出租,對房東來說可能九牛一毛,但極有可能反映在租金上。
房仲業者/陳泰源 表示:「短期對房東漲房租有影響,但長期對供需法則,如果房東他覺得房子租不掉的話,最後他還是得回歸市場面降租,但是變成房東他獲利會變少。」
北市府打房出奇招,不只降低單一自住稅額還提高6戶大地主房屋稅,防止炒房囤房儘管是美意,但如果沒有相關配套最後恐怕變相讓向金變高,最後苦的還是民眾。
部落格網址→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19/10/191018-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