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法則在校園的應用】#美國教育
若不是透過學校組織和系統的配對,我們也許根本不會發現,那個能把我們拉到目標的人,並不是來自生活周圍的那些人。
更重要的是,當我們自覺自己不夠好,還想精進的時候,往往只找方法填補自己的缺陷。
像是英文能力不夠強,是不是應該找英文家教來練習?沒有想過其實是可以透過所長,在教人數學時同時增進英語能力。
▍線上書展優惠,2021 全新季刊這裡訂 >> bit.ly/3cmoa4z
「供需法則題目」的推薦目錄:
供需法則題目 在 阿堯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對 Sam Zell 投資五原則的想法>
幾年前看到前輩的介紹,才知道 Sam Zell 這個人,但沒有進一步去研究他。直到這幾個月看了他在 Bloomberg 上對 WeWork 的看法、在 <資本之王> 這本書裡提到金融海嘯前他把公司以天價賣給黑石、他與 Peter Attia 的一次對談...才決定買這本自傳來讀
這是一本蠻容易讀的自傳,內容也蠻有趣的,整理幾點跟投資有關的內容
Sam Zell 有幾個投資原則:供需法則、流動性就是價值、有限的競爭、長期的關係、下檔保護
---------
1.供需法則
這是經濟學 101。Sam Zell 做房地產起家,他舉了過去美國幾個房地產週期,幾乎都來自與供給與需求的失調。他會研究人口的變化。印象很深刻的是他看到年輕人越來越晚婚,而且對住在城市的需求越來越高,不像他們的長輩喜歡住在離高速公路很近的郊區,所以他也跟著調整投資的配置
從產業供需變化去尋找潛在的投資機會,不管是 Sam Zell 還是寫
---------
2.流動性就是價值
流動性就是指現金。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題目,我已經在過去很多篇文章中討論過。最近這個議題也有很多大咖投資人在討論。像前一篇分享的 RCG,他們決定增加持股的比重。過去 20 年他們平均持有 14% 的現金,從創業以來是 20%,而這個數字目前只有 3%。以下是他們的觀點:
"如果持有很多現金,那自然就很有彈性;如果持股比重很高,理所當然你需要更謹慎。在這個現金回報率極低的投資環境下,為了維持投資組合的彈性,我們特別留意我們投資組合的流動性和對經濟週期的敏感性。當市場下跌時,雖然高流動、與經濟週期低相關的公司不像現金提供一樣的保護,但他們提供了差不多的彈性,你可以把相較不是這麼吸引人的公司賣掉去換更吸引人的公司。我們希望持股比重高的幾間公司,在焦慮的市場環境下是容易進行賣出的,而我們也相信我們持有的這些公司下跌的幅度相較於其他我們有興趣的公司會更小”
同樣的,上個月 Ray Dalio 在達沃斯的一次訪談,他說 Cash is trash,認為未來幾年貨幣貶值的速度會很大
但另一方面我讀到 Klarman 說他在 2019 年底持有 31% 的現金。也不要忘了巴菲特這幾年持續在大量累積現金
表象上看起來是兩種相反的策略,但細想其實蠻相通的。RCG 強調他們在下跌的時候需要流動性,這跟 Klarman 和巴菲特要的應該是一樣的,就是在大跌的時候有現金可以買。Ray Dalio 雖然說現金是垃圾,但他的投資是一籃子不同的資產,這一籃子有蠻大機率在市場動盪的時候不會同漲同跌,波動度會較低,甚至可能出現上漲的資產,這樣很容易就可以賣掉上漲的買進下跌的
集中單一資產,現金是你的彈藥庫。分散多個資產本身就提供下跌時的彈藥庫
---------
3.有限的競爭
這點過去也討論很多了。去比較無效率的地方容易找到投資機會。無效率很大原因來自於沒有自由的競爭。市值低、成交量低的公司就是很好的例子。就在這週一,我以前投資過的公司在第一盤被打到跌停,成交量五張(恩,五張就讓它跌停了)然後外盤還有五張賣單。我想都沒有想直接買下來,慶幸自己眼明手快,這一切都發生在交易的第一分鍾內,然後下一筆搓合,好像已經是中午過後,成交價是我的成本價的 112%
---------
4.長期的關係
Sam Zell 說他的很多交易都來自於同樣一些人,這些人跟他交易了十年、二十年以上。對現階段的我來說,這個概念也可以套在研究過的公司上。研究過的公司,時不時就 update 他們的狀況,對他們保持熟悉感,這樣下一次機會來的時候,反應就可以比別人快
---------
5.下檔保護
這個概念也說爛了,直接節錄 Sam Zell 與 Peter Attia 訪談中對於這點的說法
“你必須看著你的投資問:什麼地方可能出錯?我學到當事情變得太好,你一定會存活。唯有一種情況你不會存活,那就是事情出錯了...所以專注在上檔雖然很有趣,但沒什麼生產力,專注下檔、風險,才是關鍵...在你能衡量下檔的情況下,存活的機率會大很多...我想很多陷入麻煩的人是因為他們做了交易,但卻不知道其中的風險...我學到要思考交易的脆弱性在哪,做的哪一個假設是成功的關鍵。”
供需法則題目 在 尹俐 Juli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後送上社會科會考衝刺重點,
趕快利用這幾天消化一下吧!
趕快幫自己好好研擬衝刺計劃!
當身邊同學為了只剩30天而憂慮時,
甚至讀不下書而停下腳步時,
你要謹記的是,你還有30天!!
30天,用對策略,放對重點,
30天,絕對大有可為!!
加油加油!!
往5A++大步邁進!!
還有更多第一手衝刺資訊,
記得持續注意!!
社會科會考30天衝刺重點
【歷史科】
1.台灣史:
一向都是大重點,尤其清領時期政治經濟史、日治時期的民族運動、經濟、政治、教育⋯,國民政府遷台以來的政治制度沿革、經濟奇蹟⋯等等。
2.中國史:
一般而言學生最不喜歡的範圍應該是中國歷史,多且雜,但是,畢竟是國中教材,深度有限,所以,最佳解決方案就是,每天讀一個朝代,邊讀邊寫下重點(寫在小筆記本),零碎的時間拿出來背,要的帝王政績、各朝代的文化以及史書體例等等。
3.西洋史:
多利用圖,課本上的圖文一定要看,一般來說比較著重考近、現代歷史(文藝復興以來到冷戰結束)。
每次遇到國中生問我
怎麼讀歷史
或說歷史好難讀
我第一個反應是
你(妳)讀嗎?
讀書是讀進去不是看過去
每天讀一點
讀的時候要便寫下重點
讀完默想一次
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
前提是肯去做
【地理科】
出題的比例台灣和外國地理題數還是佔最多中國地理題數較少,所以在時間的安排上台灣和世界地理相對是要較多的。
1.台灣地理:
台灣地理的考題在位置上重點放在時區和比例尺(時區的觀念重於計算)、氣候(台灣降水的影響)、地形(海岸地形、等高線判讀)絕對是考試重點但記得一定要配合台灣人文的特色、台灣農業特色也是出題重點除了台灣本身的特色外還有別忘了比較性的考題例如台灣和北美洲的農業比較。另外台灣水資源、風力、太陽能發電和台灣人口問題也是要注意的重點。(台灣離島別忘了澎湖特色要熟讀)
2.中國地理:
中國地理雖然題數較少但一些考試常見的重點務必要唸到,例如中國環境問題(荒漠化、沙塵暴、土壤鹽鹼化、霧霾等問題)還有中國華北缺水問題配合南水北調的概念,另外中國有時也會考到一些都市的分布位置尤其比較常考的為直轄市的位置、還有中國的分區特色當中華南(雲貴高原:石灰岩溶蝕作用、橫斷山脈阻隔的影響《溜索、少數民族種類多》、華中(四川盆地:氣候特色《冬暖原因跟影響、重慶分布位置、長江三角洲:水鄉澤國、上海港泥沙淤積)、華北(黃土高原:風積黃土、窯洞、華北缺水問題、黃河特色)、東北(農業、工業特色)
3.世界地理:
世界地理(東南亞《國家特色記得配合分布位置、東協、南海主權》、西亞《人種、宗教、水資源分爭》、南亞(地形影響的降水、降水影響的農作物種類)、歐洲《重點:海洋、地中海氣候特色、冰河地形(冰蝕谷《山間天然交通孔道》、峽灣《天然良港》、冰蝕湖《芬蘭、北美五大湖》)、西風和北大西洋暖流影響、東歐斯拉夫民族、東正教建築特色》、北美洲《農業特色》、拉丁美洲《人文特色、假性都市化、今年巴拿馬運河的重要性(原因在於美國天然氣的輸出路線)、智利銅礦、安地斯山脈垂直分布特色》非洲《重要性依序:北非、西非、東非、南非》。氣候類型:雨林、溫帶乾燥、溫帶海洋、溫帶地中海這幾種氣候類型同學可配合台大發的《氣候通》熟讀。澳洲(礦產、自流井)、紐西蘭(牧業、地形、南島語系)
最後,提醒各位同學在最後這段時間寫考題跟訂正錯誤記得誤必要確實做到因爲這樣你才會知道唸到的重點會如何展現成考題還有就是藉由寫考題來發現自己還有哪邊的重點沒有唸到。只要同學願意花時間、靜下心來熟讀並做到老師以上提示的重點,戰勝會考地理科絕非難事,同學們,加油!
【公民科】
政治、法律、經濟絕對是核心的命題重鎮,一定要妥善準備。
第三冊政治必熟讀的為中央政府五院職權、地方政府層級區分、政府的經濟職能;第四冊法律的憲法基本人權(平等、自由、受益、參政)與民事、刑事、行政的訴訟過程與法律責任,務必要能融會貫通。第五冊經濟學的記憶成分不若政治與法律多,但對供需曲線、經濟循環圖的判斷以及機會成本與比較利益法則的計算與理解絕對是不能輕忽的區塊。除了準備上述重點外,更應利用歷屆考題或模擬考題的練習找出不熟悉的區塊以及答題觀念上的盲點,進而使得最後的衝刺更對症下藥。
一、熟知基本定義
務必在考前熟讀且理解各章節重要名詞的意義,並就常常混淆的概念進行釐清與比較。因為這些重要的名詞通常都是考題中題幹的關鍵字,而易混淆的名詞常常都是考題的選項組合。
二、素養導向的命題趨勢
「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核心素養」強調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若將此概念落實在公民科中,出題將會常常會將時事化約成情境進行出題,進而測驗學生是否能將課本中的知識應用在生活中。因此在進行最後階段的複習時,一定要能多利用實際事例輔助自己學習與整合。
三、沉著應戰,冷靜思考
配合素養導向的命題方式,「閱讀理解」已蔚為命題趨勢。題文可能是陌生的文本、可能有相當長的敘述,但測驗的一定會是課內學過的知識應用!因此看到陌生的題幹或出題方式切莫緊張而亂了手腳。應該冷靜思考有哪些學過的知識與題目中的線索有關,仔細審題,圈選關鍵字。進而善用解題技巧進行刪去、比較,相信一定能突破難題的!
供需法則題目 在 國立台東高中106學年度下學期第一次期中考高二公民與社會答卷 的推薦與評價
(A)能者多勞原則(B)比較利益法則(C)供給法則(D)需求法則。 【臺南二中段考】. ( D )2. ... 若上述消息廣為流傳,則牙刷市場的供需圖可能發生何種變化? ... <看更多>
供需法則題目 在 公民-經濟學供需法則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Your browser can't play this video. Learn more. Switch camera. ... <看更多>
供需法則題目 在 Re: [討論] 經濟學該怎麼去理解呢…瓶頸- 看板Gov_owned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lovewhite (失敗的人)》之銘言:
: ※ 引述《f860170 (VEMMMMMA)》之銘言:
: : 手機排版若有問題請見諒
: : 我其實是初碰經濟學的考生
: : 但是這幾天上經濟學的視訊有發現問題
: : 雖然我努力的去理解
: : 但是我不知道需求供給線的移動定義
: : 題目上說往右,但是怎麼感覺是往下?
: 如果是在說供給線的話
: 供給增加說是向右或向下都是可以的
: 需求增加則是向右或向上
: 因為供給和需求增加時 供給線和需求線都是向右
: 所以都是用向右來說明會比較方便
: 可以看這兩張圖
: 供給增加
: 要說他是向右或是向下都可以
: 需求增加
: 要說他是向右或是向上都可以
: : 然後有遇到若是丟一個問題卻不知道
: : 該用需求去論述還是供給
: : 比方說豬肉價格下降,答案是以需求論述,但是為什麼不能以供給論述呢?
: 你要把完整的題目放上來會比較知道你的問題在哪
: : 我很難分辨哪個題目該用什麼去論述…我不知道我定義在哪
: : 再舉例一題,數位相機大幅降價使得傳統相機的價格下降20%,市場交易量降25%,由
此
: : 知傳統相機的?
: : 看詳解先以供給論述數位相機,而後再以傳統相機
: : 但是我會直覺認為數位相機降價,消費者的需求增加,那我若以需求論述也可以嗎?
: 搜尋了一下 你應該是問這題吧
: 數位相機大幅降價,使得傳統相機價格下降20%,市場交易量下降25%,由此可以得出傳統
相?
: 的(A)需求彈性為1.25(B)供給彈性為1.25(C)需求彈性為0.8(D)供給彈性為0.8
: 圖如右
: 數位相機大幅降價
: 這在數位相機市場上是"P下降"
: 因此是在數位相機的供給線和需求線上做"點的移動"
: 也就是數位相機的供給量減少 需求量增加
: 而傳統相機價格"下降"20% 市場交易量"下降"25%
: 根據供需法則 價格和交易量同方向變動是因為"需求減少" 需求線向左移動
: 而需求線向左移動 表示是在供給線上做點的移動 也就是供給量減少
: 而線上的移動才能求彈性
: 因此可得知這題可以算的是 傳統相機的"供給彈性"
: 供給彈性=-25%/-20%=1.25
: 可以背一下這兩句
: 需求變動 可以導出供給彈性
: 供給變動 可以導出需求彈性
: PS.需求量和需求是不一樣的 別搞錯喔
: 需求量變動是在需求線上做點的移動
: 需求變動則是整條需求線移動
: : 抱歉,因為最近一直卡在這類型的題目,我想這是基礎,若我這學不會真的也別想拼
了
: : 所以我熬夜兩天都還想不出頭緒,希望大家能幫忙…
數位相機大幅降價
這在數位相機市場上是"P下降"
因此是在數位相機的供給線和需求線上做"點的移動"
也就是數位相機的供給量減少 需求量增加
love大先謝謝你的幫助
大幅降價這四個字是解題的首要關鍵嗎?若是所以是要從降價得知是p的移動嗎?
那怎麼會知道是在線上點的移動,而不是線的移動?我蠻容易搞混的,因為題目沒有明確
告訴我是供給需求還是供給量需求量
若最後一句話供給量減少,需求量增加
是指在同一張圖上做這兩句話的論述
還是供給量減少一張圖,需求量一張圖,因為這兩句話還是針對同個物件
所以我不太清楚要怎麼去處理,而原本是得知做線上點的移動,那怎麼隨後就直接跳到線
的移動呢?
而根據供需法則 價格和交易量同方向變動是因為"需求減少" 需求線向左移動這句話
供需法則是供給法則+需求法則嗎? 是因為要背這個才知道是因為“需求減少”嗎?
love大因為題目給傳統相機的價格變動跟交易量變動,那這樣子是不是第一段的數位相機
不必去求?
love大若照您 “數位相機大幅降價
這在數位相機市場上是"P下降"
因此是在數位相機的供給線和需求線上做"點的移動"
也就是數位相機的供給量減少 需求量增加” 的做法 我做了下面的題目
在左下角我畫了圖,我這樣畫供給減少左移,需求增加右移 這樣對嗎?可是很奇怪,為
什麼蔬菜市場的需求的不會動?
因為若照您的方法來看菜的P上升,蔬菜的供給線和需求線,線上點的移動,而求得需求
量增加,供給量減少,這樣是正確的嗎?
--
Sent from my Androi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4.96.18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v_owned/M.1430614066.A.537.html
※ 編輯: f860170 (1.164.96.188), 05/03/2015 09:12:03
※ 編輯: f860170 (1.164.96.188), 05/03/2015 09:18:50
※ 編輯: f860170 (1.164.96.188), 05/03/2015 10:11:4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