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聲.字 x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蕭淳介〈在缺憾中相信圓滿──我讀陳依文詩〉
讀陳依文詩,往往能獲得一種療癒感。儘管也會看見詩人對人性陰暗面的洞察:「人們傾向╱對渴望又得不到的事物╱愛並憎恨著」(〈不快之事〉),或者「如何大步疾走、引吭高歌╱唱著唱著,語聲裡╱忽然就有了哭音」(〈聽雨聲〉)這類哀愁的詩句,但在我看來,從《像蛹忍住蝶》到《甜星星》,她的詩作整體流露著一份清醒的浪漫、了悟的執著,時而唱著少女的歌,淚流滿面;時而如老僧入定,不悲不喜。似如羅智成在〈像蛹忍住蝶 序〉所說:「一種持續的張力,具現於文學院的人文深蘊與理工科的分明剔透之間,理性與感性的兼顧、少年與老成的替換、現實感與理想性的擺盪、參與與疏離的反覆、奉獻與逃避的躊躇……」而歷經種種矛盾衝突,最終指向某種對圓滿結果的樂觀;便是這份樂觀,撫慰了讀者,為我們帶來療癒感。
然而,這並非表示詩人是無知幼童般,一派天真地相信「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的童話式結尾;相反的,詩人清楚地認知世界絕非完美:「這無驚喜,談不上友善也不過份悲慘的世界:╱雨下過,也放晴過,╱有些春天格外寒冷而╱有些冬日格外暖」(〈鞋印〉),實有著不可避免的陰晴圓缺、離合悲歡,也有反常的意外與溫暖,更必須面對「那迎面而來╱生命巨大的蒼涼與喜悅╱嘲諷與尊嚴」(〈寶藏巖〉),但無論是否能理解它們,仍然堅決地迎向前方的未知與不確定:「命運以背示我,沉默不語╱我遂將全臉全身向著它」(〈旨意〉)。
詩人坦然地向著命運,對於那些人生中必將遭逢的殘缺與遺憾,已做好了全然接受的準備:
陳依文〈雪花的祕密〉
花如百日紅則不美
雨無千日旱則不甘
山不高,雲不歸
月若不曉圓缺
潮汐便不知據何心跳
夜不沉,滿空的星星不閃
水不頓挫,瀑布的髮長不梳
海岸線不破碎
遠歸的帆船望不見千堆雪
酒不醉,不能盡興
路不遠,不能景長
候鳥若不見他鄉信美
如何念故土嚴酷芬芳?
問聚首,莫過離人
春臨時,平安的秘密
只有溶化的雪花知道
不憂失,方不懼得
安於亡,始樂於生
情到深處
先覺得是寂寞
後來,便再也不覺得了
此詩對於人、事、物必然面臨的結局──離散、消逝、死亡,以及過程中無可避免的頓挫、曲折、殘缺,辯證式地詮釋它們的存在意義:花開若無盡期,則我們不會珍視它有限的美;若無久旱的艱困,人們便無以察覺甘霖的珍貴;山高方能邀雲,月有圓缺變化潮汐才有所依據……。自然如此,人事亦然:關於別離,候鳥與離人最有所感,因為他們曾經遠走他方;當春天來時,積雪處是否安全,只有溶化中的雪本身知道,如同唯有痛過傷過的人,才會明瞭面臨新的人、新的情境,自己將為周遭帶來什麼。
世間的缺損實則都有其意義,如陰陽、光暗,看似二元對立,卻實為一體之兩面。認知此理之後,方能超越永恆與瞬刻、陰與晴、圓與缺:不害怕失去,才能勇敢地去接受,因為必將失去;面對死亡,才能好好地面對生活,因為終會死亡。也因此,「情到深處」時意識到最後不免分離,「先覺得是寂寞」,但接受了結局,才更能把握過程中的每一瞬,於是「後來,便再也不覺得了」。
如方瑜〈靈心遙接天河水──陳依文詩集《海生月》序〉中所說,陳依文對情感的態度是:「在相遇之際,身心無悔、沒頂投入;在不得不離散之後,痛徹入骨,終能有悟。」對缺損與遺憾的寬容、坦然,應當就是詩人最終所「悟」的一部分。類似的想法也出現在其他詩篇中,例如〈從不〉:「我從未覺得╱月損為缺,落花可惜╱瑕疵的整體曾有不足╱有哪樁錯過值得遺憾」以及〈寶藏〉:「那年,同永恆談判後,我們放棄開採權╱允許了遺憾與美」。
由此再進一層,便不僅是接受,甚且能愛之、感謝之,一切的困頓考驗、路轉峰迴,行差踏錯、銘心之苦,都像滾滾源泉在山中曲折,但只要經過這段顛簸,出了山,便能沖積出沃腴的平原,迎向風光明媚:
陳依文〈橘皮Latte〉
我愛這重重的考驗
峰迴與路轉
失足原是飛揚,痛苦為了原諒
泉源出山,沖積的平原氣候燦爛
我愛這失敗與成功
幸福與不幸
如橘皮的芳香復苦澀
生活的味覺層次豐富
感謝加,感謝減,感謝乘除
感謝一切幼稚與成熟
輕佻與厚重
它們像錨的兩端使我平衡
我愛這生命的跳動
片刻的美好
雨變成陽光,火變成玫瑰
有無、愛憎、黑白
我的斷裂與連續,合而為一
無論成與敗、幸或者不幸,都能為人生這杯橘皮Latte增添更多味覺層次,因此感謝一切人事物加減乘除的互動,感謝那些矛盾與極端不斷地衝突,使我們為了保持平衡,繼續追尋、繼續成長。
詩末,「生命的跳動╱片刻的美好」實為整體與局部的關係,是後者組成了前者;而每一個看似不相干、斷裂的片刻,因為都由同一主體「我」去經歷,便「合而為一」成了生命中的連續——從陰到晴,由毀滅到生長,彼此間未必有因果關係,但交錯在同一張網上,相互聯繫,如「日月星辰╱在萬有的引力中靜靜旋轉」(〈有所歸〉),「如鳳冠上的珠玉,遍插嵌構╱豐燦了我的一生」(〈鑲嵌鳳冠〉)。
詩人以一個較高遠、寬廣的視野去看待人生、理解自我與世界的關聯,對於人與人之間,亦復如是:
陳依文〈浮萍〉
是的,而我終於瞭解
此生緣份,若何流蕩
朝暮東西
仍共於連天的水面
個體若浮萍,飄蕩於人世,各逐緣份的水流,或許終致時空遠隔,不能相伴。然而詩人堅定地說「是的」,即便如此,我們仍在同一片水面,並非真正地孤獨:「我篤信╱這些常存我心的人必能╱喜樂平安╱因為當光╱降注此間的時候,也必然╱流貫於住在我心中的人們身上」(〈降臨〉),因為內心有光,有深深的祝福,所以對於無常聚散,也能淡然處之。
生命的離別、斷裂、缺憾是必然,愛、美好、完滿卻不是。但詩人似乎總用闡述事實的口吻告訴我們:路的前方會是好的、有希望、圓滿的。這絕非既定的事實,而是作為一個人,主動的選擇:「我想╱我們畢竟╱還能夠頒予自己╱一份不由上天配給的殊榮╱運用身而為人的所有才能╱掙取一種╱最最奢侈的主權╱學會╱沒有算計的去生活╱不談條件的去愛」(〈特權〉),詩人彰顯了身而為人的主體性,選擇了相信,即使命運和世界告訴她並非如此,她仍然相信著。
陳依文〈給我預備啟程的朋友們〉
我想請你
堅強地忍住脆弱
像蛹忍住蝶,楓葉忍住秋天
新濺下的
一枚水滴忍住破散
我想請你
平衡內在的美麗
如雪花的結構、流蘇的四瓣
泛黃紙卷上
夜靜春山空的一首五絕
我想請你
寬容一株水仙的秘密
原宥一條月江的曲折
直視陰雨直落的灰霾天空
如同傾聽一句赤裸的禱詞
像海洋
擁抱一場暴風雨的告解
然後,或許你願意
走上沒落的邊城
繁華的都心
看看生,看看死
看看一切熱鬧與無常
尊嚴與肅殺
生命有時
靜美如詩,荒涼如蔓
激越如鷹翱翔
寂寞如碑蒙塵
至若時移、境遷,容顏更改
旅途得很久了
我們回到出發時的房間
原點與終點繞成完美的環
我將認出你標定後的眼神
洗鍊貞定
如不鏽的鋼珠
圓整地,於暗室中
反射出簡淨的光芒
前引詩〈橘皮Latte〉像是在人生的最後,作一總體的回顧;此詩則是立於起點,邁出啟程的那一步以前,已經預知了往後的曲折。
脆弱是生命旅途中可預期的必然,如蛹之於蝶、秋天之於楓葉、破散之於濺下的水滴。但詩人希望我們「忍住」,或即是撐住、堅忍地度過痛苦的歷程,同時不要失去內在的平衡、最初的美好;了解美麗或另有隱情,光明總是得來不易;去擁抱那些陰暗,成為海洋般寬廣;生命有各種各樣的面貌,起伏無常,悲欣交錯,或飛揚,或沈滯。當我們經歷過這些,詩人相信我們最終會「回到出發時的房間」,亦即不忘初心、回歸自身的原點,彼時生命將如「不鏽的鋼珠」,即使一室皆暗,仍圓整地「反射出簡淨的光芒」,圓潤完滿。
晚唐李商隱有名句:「荷葉生時春恨生」(〈暮秋獨遊曲江〉),以及「此情豈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錦瑟〉),在起點,或事件發生的當下,便預見未來哀傷絕望的結局。陳依文彷彿是李商隱的反面,在最初的時刻,即使也知道不可避免的殘缺、遺憾都將存在,卻依然篤信最終的圓滿:「我們的愛,將重生╱為大爆炸後的藍色星體╱像漂浮在宇宙中的水晶球╱從哪一面看,都是圓滿。」(〈球型〉)、「一切角度默默地旋轉╱最終只由得一份均勻的美麗」(〈沙灘〉)、「歷經世故的我們╱依舊寒暄,微笑╱諒解這不語的人世仍是沉默的明亮」(〈遠道〉)。
接受世間的不完美,容納一切好壞聚散,意識到生命的貌似斷裂實則連續,發揮自我主體擁有的選擇能力,詩人走在「這條狂雪過,新綠過╱豔陽過、朝夕過╱曾靈犀相對,黯然獨行╱烟花爛漫寂寞向晚的路上」(〈情歌〉), 終究還是不改初衷,深深深深地相信:「有一天,種子會結╱土地會明亮╱掌心的紋路要搭連起來╱沿命運線起跑的未來會落實,╱然後飛翔」(〈願意〉)。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陳依文 創作
#蕭淳介 選篇、賞析
#陳宛詩 手寫(〈#橘皮Latte〉、〈#給我預備啟程的朋友們〉節錄),Instagram:wanshihchen
#莎拉 手寫(〈#雪花的祕密〉節錄),粉專 莎拉手寫,Instagram:sara_sara0316
※聆聽 #借來的光(Instagram:the_borrowed_light)朗讀〈雪花的祕密〉,請至:https://youtu.be/3ugUkeVmKZk
※幾首詩作,分享收錄於《#海生月:陳依文詩集》,《#像蛹忍住蝶:陳依文詩集》(心靈工坊文化)
※陳依文
嘉義人,台大電機轉中文系畢業,台文所碩士。曾任教東吳大學中文系,現返居嘉義市,於寫作之餘從事閱寫教學。著有詩集《像蛹忍住蝶》、《海生月》、《甜星星》、《萌》、散文集《浮沉展眉》(均由心靈工坊出版)。
※莎拉
粉專自述云「一支筆、一片紙、一段小時光,就是我的天地。」手寫可見粉專「莎拉手寫」,IG「莎拉手寫帳」及「詩.聲.字」等。
※陳宛詩
自云寫字癡。手寫可見於個人的動態、IG、臉書社團「鋼筆旅鼠本部連」、粉專「詩.聲.字」等。
依媚美容坊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缺憾中相信圓滿】
──我讀陳依文詩
◎ @詩聲字 小編淳介賞析
讀陳依文詩,往往能獲得一種療癒感。儘管也會看見詩人對人性陰暗面的洞察:「人們傾向╱對渴望又得不到的事物╱愛並憎恨著」(〈不快之事〉),或者「如何大步疾走、引吭高歌╱唱著唱著,語聲裡╱忽然就有了哭音」(〈聽雨聲〉)這類哀愁的詩句,但在我看來,從《像蛹忍住蝶》到《甜星星》,她的詩作整體流露著一份清醒的浪漫、了悟的執著,時而唱著少女的歌,淚流滿面;時而如老僧入定,不悲不喜。似如羅智成在〈像蛹忍住蝶 序〉所說:「一種持續的張力,具現於文學院的人文深蘊與理工科的分明剔透之間,理性與感性的兼顧、少年與老成的替換、現實感與理想性的擺盪、參與與疏離的反覆、奉獻與逃避的躊躇……」而歷經種種矛盾衝突,最終指向某種對圓滿結果的樂觀;便是這份樂觀,撫慰了讀者,為我們帶來療癒感。
然而,這並非表示詩人是無知幼童般,一派天真地相信「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的童話式結尾;相反的,詩人清楚地認知世界絕非完美:「這無驚喜,談不上友善也不過份悲慘的世界:╱雨下過,也放晴過,╱有些春天格外寒冷而╱有些冬日格外暖」(〈鞋印〉),實有著不可避免的陰晴圓缺、離合悲歡,也有反常的意外與溫暖,更必須面對「那迎面而來╱生命巨大的蒼涼與喜悅╱嘲諷與尊嚴」(〈寶藏巖〉),但無論是否能理解它們,仍然堅決地迎向前方的未知與不確定:「命運以背示我,沉默不語╱我遂將全臉全身向著它」(〈旨意〉)。
詩人坦然地向著命運,對於那些人生中必將遭逢的殘缺與遺憾,已做好了全然接受的準備:
雪花的祕密 ◎#陳依文
花如百日紅則不美
雨無千日旱則不甘
山不高,雲不歸
月若不曉圓缺
潮汐便不知據何心跳
夜不沉,滿空的星星不閃
水不頓挫,瀑布的髮長不梳
海岸線不破碎
遠歸的帆船望不見千堆雪
酒不醉,不能盡興
路不遠,不能景長
候鳥若不見他鄉信美
如何念故土嚴酷芬芳?
問聚首,莫過離人
春臨時,平安的秘密
只有溶化的雪花知道
不憂失,方不懼得
安於亡,始樂於生
情到深處
先覺得是寂寞
後來,便再也不覺得了
此詩對於人、事、物必然面臨的結局——離散、消逝、死亡,以及過程中無可避免的頓挫、曲折、殘缺,辯證式地詮釋它們的存在意義:花開若無盡期,則我們不會珍視它有限的美;若無久旱的艱困,人們便無以察覺甘霖的珍貴;山高方能邀雲,月有圓缺變化潮汐才有所依據……。自然如此,人事亦然:關於別離,候鳥與離人最有所感,因為他們曾經遠走他方;當春天來時,積雪處是否安全,只有溶化中的雪本身知道,如同唯有痛過傷過的人,才會明瞭面臨新的人、新的情境,自己將為周遭帶來什麼。
世間的缺損實則都有其意義,如陰陽、光暗,看似二元對立,卻實為一體之兩面。認知此理之後,方能超越永恆與瞬刻、陰與晴、圓與缺:不害怕失去,才能勇敢地去接受,因為必將失去;面對死亡,才能好好地面對生活,因為終會死亡。也因此,「情到深處」時意識到最後不免分離,「先覺得是寂寞」,但接受了結局,才更能把握過程中的每一瞬,於是「後來,便再也不覺得了」。
如方瑜〈靈心遙接天河水——陳依文詩集《海生月》序〉中所說,陳依文對情感的態度是:「在相遇之際,身心無悔、沒頂投入;在不得不離散之後,痛徹入骨,終能有悟。」對缺損與遺憾的寬容、坦然,應當就是詩人最終所「悟」的一部分。類似的想法也出現在其他詩篇中,例如〈從不〉:「我從未覺得╱月損為缺,落花可惜╱瑕疵的整體曾有不足╱有哪樁錯過值得遺憾」以及〈寶藏〉:「那年,同永恆談判後,我們放棄開採權╱允許了遺憾與美」
由此再進一層,便不僅是接受,甚且能愛之、感謝之,一切的困頓考驗、路轉峰迴,行差踏錯、銘心之苦,都像滾滾源泉在山中曲折,但只要經過這段顛簸,出了山,便能沖積出沃腴的平原,迎向風光明媚:
橘皮Latte ◎#陳依文
我愛這重重的考驗
峰迴與路轉
失足原是飛揚,痛苦為了原諒
泉源出山,沖積的平原氣候燦爛
我愛這失敗與成功
幸福與不幸
如橘皮的芳香復苦澀
生活的味覺層次豐富
感謝加,感謝減,感謝乘除
感謝一切幼稚與成熟
輕佻與厚重
它們像錨的兩端使我平衡
我愛這生命的跳動
片刻的美好
雨變成陽光,火變成玫瑰
有無、愛憎、黑白
我的斷裂與連續,合而為一
無論成與敗、幸或者不幸,都能為人生這杯橘皮Latte增添更多味覺層次,因此感謝一切人事物加減乘除的互動,感謝那些矛盾與極端不斷地衝突,使我們為了保持平衡,繼續追尋、繼續成長。
詩末,「生命的跳動╱片刻的美好」實為整體與局部的關係,是後者組成了前者;而每一個看似不相干、斷裂的片刻,因為都由同一主體「我」去經歷,便「合而為一」成了生命中的連續——從陰到晴,由毀滅到生長,彼此間未必有因果關係,但交錯在同一張網上,相互聯繫,如「日月星辰╱在萬有的引力中靜靜旋轉」(〈有所歸〉),「如鳳冠上的珠玉,遍插嵌構╱豐燦了我的一生」(〈鑲嵌鳳冠〉)。
詩人以一個較高遠、寬廣的視野去看待人生、理解自我與世界的關聯,對於人與人之間,亦復如是:
浮萍 ◎#陳依文
是的,而我終於瞭解
此生緣份,若何流蕩
朝暮東西
仍共於連天的水面
個體若浮萍,飄蕩於人世,各逐緣份的水流,或許終致時空遠隔,不能相伴。然而詩人堅定地說「是的」,即便如此,我們仍在同一片水面,並非真正地孤獨:「我篤信╱這些常存我心的人必能╱喜樂平安╱因為當光╱降注此間的時候,也必然╱流貫於住在我心中的人們身上」(〈降臨〉),因為內心有光,有深深的祝福,所以對於無常聚散,也能淡然處之。
生命的離別、斷裂、缺憾是必然,愛、美好、完滿卻不是。但詩人似乎總用闡述事實的口吻告訴我們:路的前方會是好的、有希望、圓滿的。這絕非既定的事實,而是作為一個人,主動的選擇:「我想╱我們畢竟╱還能夠頒予自己╱一份不由上天配給的殊榮╱運用身而為人的所有才能╱掙取一種╱最最奢侈的主權╱學會╱沒有算計的去生活╱不談條件的去愛」(〈特權〉),詩人彰顯了身而為人的主體性,選擇了相信,即使命運和世界告訴她並非如此,她仍然相信著。
給我預備啟程的朋友們 ◎#陳依文
我想請你
堅強地忍住脆弱
像蛹忍住蝶,楓葉忍住秋天
新濺下的
一枚水滴忍住破散
我想請你
平衡內在的美麗
如雪花的結構、流蘇的四瓣
泛黃紙卷上
夜靜春山空的一首五絕
我想請你
寬容一株水仙的秘密
原宥一條月江的曲折
直視陰雨直落的灰霾天空
如同傾聽一句赤裸的禱詞
像海洋
擁抱一場暴風雨的告解
然後,或許你願意
走上沒落的邊城
繁華的都心
看看生,看看死
看看一切熱鬧與無常
尊嚴與肅殺
生命有時
靜美如詩,荒涼如蔓
激越如鷹翱翔
寂寞如碑蒙塵
至若時移、境遷,容顏更改
旅途得很久了
我們回到出發時的房間
原點與終點繞成完美的環
我將認出你標定後的眼神
洗鍊貞定
如不鏽的鋼珠
圓整地,於暗室中
反射出簡淨的光芒
前引詩〈橘皮Latte〉像是在人生的最後,作一總體的回顧;此詩則是立於起點,邁出啟程的那一步以前,已經預知了往後的曲折。
脆弱是生命旅途中可預期的必然,如蛹之於蝶、秋天之於楓葉、破散之於濺下的水滴。但詩人希望我們「忍住」,或即是撐住、堅忍地度過痛苦的歷程,同時不要失去內在的平衡、最初的美好;了解美麗或另有隱情,光明總是得來不易;去擁抱那些陰暗,成為海洋般寬廣;生命有各種各樣的面貌,起伏無常,悲欣交錯,或飛揚,或沈滯。當我們經歷過這些,詩人相信我們最終會「回到出發時的房間」,亦即不忘初心、回歸自身的原點,彼時生命將如「不鏽的鋼珠」,即使一室皆暗,仍圓整地「反射出簡淨的光芒」,圓潤完滿。
晚唐李商隱有名句:「荷葉生時春恨生」(〈暮秋獨遊曲江〉),以及「此情豈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錦瑟〉),在起點,或事件發生的當下,便預見未來哀傷絕望的結局。陳依文彷彿是李商隱的反面,在最初的時刻,即使也知道不可避免的殘缺、遺憾都將存在,卻依然篤信最終的圓滿:「我們的愛,將重生╱為大爆炸後的藍色星體╱像漂浮在宇宙中的水晶球╱從哪一面看,都是圓滿。」(〈球型〉)、「一切角度默默地旋轉╱最終只由得一份均勻的美麗」(〈沙灘〉)、「歷經世故的我們╱依舊寒暄,微笑╱諒解這不語的人世仍是沉默的明亮」(〈遠道〉)。
接受世間的不完美,容納一切好壞聚散,意識到生命的貌似斷裂實則連續,發揮自我主體擁有的選擇能力,詩人走在「這條狂雪過,新綠過╱豔陽過、朝夕過╱曾靈犀相對,黯然獨行╱烟花爛漫寂寞向晚的路上」(〈情歌〉), 終究還是不改初衷,深深深深地相信:「有一天,種子會結╱土地會明亮╱掌心的紋路要搭連起來╱沿命運線起跑的未來會落實,╱然後飛翔」(〈願意〉)。
-
◎作者簡介
陳依文,嘉義人,台大電機轉中文系畢業,台文所碩士。曾任教東吳大學中文系,現返居嘉義市,於寫作之餘從事閱寫教學。著有詩集《像蛹忍住蝶》、《海生月》、《甜星星》、《萌》、散文集《浮沉展眉》(均由心靈工坊出版)。
-
◎手寫者簡介
陳宛詩
自云寫字癡。手寫可見於個人的動態、IG、臉書社團「鋼筆旅鼠本部連」、粉專「詩.聲.字」等。IG:wanshihchen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7/blog-post_28.html
#每天爲你讀一首詩 #每天為你讀一位詩人
#詩聲字 #療癒 #接受
依媚美容坊 在 天堂島嶼.撒哈拉.蔡適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好唷好唷!今天的「一日一摩洛哥」來了唷!
您知道民族誌照片上的摩洛哥亞特拉斯山上的柏柏爾女孩,那如蘋果般的紅撲撲臉頰兒與鮮嫩欲滴的紅唇,是哪兒來的嗎?
陸續寫了潔牙用品跟眼線粉,阿任今天要來跟大夥兒分享摩洛哥傳統胭脂Aker fassi!
為了寫這篇,「素顏之任」還特地出門找,試用了一番呢!
────
標題:〈Aker fassi:摩洛哥傳統胭脂〉
之所謂「女為悅己者容」,北非女性當然也有屬於自己的美妝產品,在過往,全是由自然材質製造,使用至今.
一、〈渲染女性柔媚的Aker fassi〉
Aker fassi是摩洛哥傳統胭脂,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胭脂之一,據說起源於Fes,又被稱為「瞪羚之血」,是婚禮中必不可缺的物品.
傳統柏柏爾女性在參加慶典宴會時,必用Aker fassi細細描繪雙唇與臉頰,塑造如蘋果般紅撲撲小臉蛋兒的效果.
Aker fassi由罌粟花粉及石榴樹皮製成,罌粟花瓣含有豐富的黏液與花青素等活性成分,可保濕、抗皺,讓皮膚更細緻.富含具抗氧化特性的黃酮類化合物,可讓皮膚保持彈性.單寧酸可讓皮膚起收縮效果,也可防止膚色黯沉,堪稱美容美妝聖品.
二、〈製作方式與原料〉
上等Aker fassi依照祖傳古法,秘製而成的純天然美妝品.
傳統手作人將罌粟花瓣與色澤鮮豔的石榴樹皮取下,放在陽光充足且通風的陰涼處,自然乾燥,時間不可過久,以免變黑變色,手不能觸碰到罌粟花瓣,且必須讓罌粟花瓣均勻風乾.由於過程繁瑣,需一定經驗,乾燥後的罌粟花瓣價格極高.
完成後,取下後,依照一定比例,以手工搗成散發自然光澤的細粉末.
爾後製作成兩種形式,一種是將罌粟花粉及石榴粉這兩種純天然植物混合物手工地塗抹在如塔吉尖鍋蓋形狀的小小陶罐上,自然乾燥後,Aker fassi附著在陶罐上,可沾水使用.另一種則是製作成粉狀,放入瓶裡保存.
三、〈使用方式〉
Aker fassi共有兩種形式,塗抹於陶罐上,抑或成粉狀,前者可當腮紅及唇膏用,後者可與其他產品混合,用於美容、美妝甚至護髮.
使用小陶罐形式的Aker fassi時,將手指或筆刷沾溼,輕輕在小陶罐表面來回劃過,手指上便會沾染顏料,塗抹於嘴唇上,變成唇膏,塗抹臉頰,即成腮紅.顏色滋潤,帶有天然光彩,具有保濕作用,避免嘴唇過度乾燥,不僅顏色持久,使用者可依據自己的喜好,決定決定顏色深淺,
若是粉狀Aker fassi,用途較廣,
以下列出幾個常見用法.
1. 與henna混合,作為純天然染髮劑,具護髮效果,也可讓頭髮帶有淡淡的紅色光澤.
2. 與玫瑰水混合,擦在臉上,可活化肌膚,恢復面部光澤,消除疲憊與暗沉膚色.
3. 與Rassoul及玫瑰水混合,做成面膜敷臉,可改善油性肌膚,讓皮膚緊實.
4. 與身體乳液混合使用,具防曬效果.
5. 亦可與阿甘油、乳液、牛奶、面霜及肥皂一同使用,作為自製的天然著色劑.
四、〈辨識真偽〉
由於大量罌粟花辦曬乾後,只能磨出一點點粉,製作不易,售價極高,加上能夠製作的工匠愈來愈少,坊間逐漸出現以化學藥物或胭脂蟲充當的仿冒品.
真正的Aker fassi帶有天然色澤與非常細微的亮光,無須任何添加物,顏色是一種陳舊的紅色到磚紅與棕紅色之間.以乾燥手指在Aker fassi表面摩擦,手指會染上細粉,以水洗淨後,手指皮膚會留下一層淡淡的紅色.
將粉狀Aker fassi放入裝滿清水的杯子裡,不會馬上溶解,也不會立即把水染紅,而是會在水面停留一會兒,才慢慢拖著有顏色的尾巴,緩緩下沉.沉到水底後,會在底部凝聚,不會馬上溶解.
做成肥皂時,Aker fassi不會讓肥皂變成艷紅色,而是一種陳舊的玫瑰色.
五、〈阿任的Aker Fassi 個人經驗〉
為了讓大夥兒更清楚這個摩洛哥特殊的天然美妝品,從來不化妝的我,特地跑去市集找,目前仍為摩洛哥女性愛用,有時會加入其他身體護理產品裡,例如做成黑肥皂之類.
塗在小陶盤上的Aker Fassi仍可輕易購得,我嘗試使用後,發現只需要手上沾水,在陶盤上輕輕一抹,手指即沾染上Aker Fassi,之後塗抹在嘴唇上的感覺很天然,不像口紅,會有黏膩感,或者是怕吃進口紅,諸如此類的苦惱都不存在於Aker Fassi裡,只是手指上會有紅色顏料.
Aker Fassi停留在嘴唇上的時間還算長,且色澤自然,沒有任何「妝感」,讓人忘記她的存在,還以為是自然唇色.
另外是粉狀Aker Fassi,上頭的亮光看起來的確非常像天然結晶物,以手指輕輕一壓,很容易化開,也容易與水混合,蠻適合用來當腮紅,或者與其他美容美妝產品使用.
Aker Fassi有點像「原料」,可直接使用,亦可與其他產品混合,的確是很天然的植物染劑且專用在美妝上,可以依隨個人喜好,或濃或淡地決定使用的量.
就我這樣一個不愛化妝又嫌卸妝麻煩的人來說,Aker Fassi的確比口紅或腮紅吸引人.
非常有趣的是,過往天然美妝品往往同時也帶有保養品功效,與現在怕傷皮膚、怕色素沉澱但號稱強效、艷麗且變化多端的人工化學彩妝品,差異極大.
以前的人,單純古樸許多,花樣少,從胭脂上,都可以看的出來.
※ 天堂島嶼官網:http://www.iledeparadise.com/
依媚美容坊 在 黑特#文長請所有的女孩要警慎找工作!!!!!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 這兩間都說是做美容美體的,主要客群都是觀光客所以不用擔心沒有客人的 ... 壓,我就傻傻的學了也問過我們為甚麼要學,說是因為有時候美容師都還 ... ... <看更多>
依媚美容坊 在 依媚時尚- Posts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依媚 時尚 · March 19, 2020 ·. 今天起10天,台灣正式進入武漢肺炎関鍵期, 建議如下: 1.減少進入公共場所。 2.用餐儘量將食物外帶。 3.正確方式洗手(特別重要)。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