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像吃自助餐 你要做出選擇】
你問我怎樣管理欲望,過簡單生活?你要先學會品味人生,品味的同義詞,就叫做體悟內涵。
人為什麼有這麼多欲望?其實,我們每個人在一個社會,就像進入一個自助餐(buffet)店,食物非常的多,但是正確的吃法,是依據個人喜好去挑選,而不該是把所有菜都吃光。人生本來就不是什麼都要擁有,每個人都該去選擇。
重點是,你是否有足夠時間去品味出他的內涵。打個比方,我們吃東西經常吃得很快,結果你的注意力都在說話,食物就這樣很快從嘴巴到喉嚨,你對食物是沒有感覺。又或者,你把自助餐的菜色都疊在一起,味道都混在一起了,這樣怎麼會真正享受到它的滋味?
你要專心吃飯,你要慢慢吃飯,才能體會到每道菜的滋味。如果沒有體會,等於是白做、白吃。就像是吃東西你都不消化,你永遠都會覺得餓,總想要去追求什麼。
我先談我自己怎樣生活。
我週末都在家裡,也很少應酬。但是我覺得我的生活很有滿足感。我假日就是休息與看書。看書最便宜,但是能得到喜悅感與成就感,當我看到新知,會很高興啊。有些時候,我讀讀讀,讀到有悟的時候,會把書闔起來,停下來,回想我體悟到的滋味。
要會自己擬菜單!如果每個都要,就總會有遺憾
我也不買名車,或是蒐集什麼骨董、別墅。有時候也會想,買輛跑車玩一玩。但是又想,到最後是車子服侍我,還是我服侍車子?因為你每個禮拜要去發動它一下,所以回過頭來,變成它的奴隸。
我旅行,景點越少越好。我很喜歡玩相機,但是我出去都不照相,你忙於照相怎麼欣賞?我看很多人下車,哇,都劈哩啪拉的忙著照相,照完就上車、走了。那到底在幹什麼?只是為了回去能看好照片,那你乾脆不要出門,在家看DVD或是電視就好了。如果你拍照是為了到此一遊,那也是表象的事情。
很多人想住豪宅,但是你仔細想想,豪宅通常都在很郊外,你都先經過很髒亂的地方,然後才到家,大概你是先經過這種偏僻的地方,回到家後,才會覺得,哇!好棒。但是我不要,我覺得會讓人真正enjoy(享受)的,是你從頭到尾非常comfortable(自在)的環境。所以我選擇的住家,經過與出去都是林蔭大道。這就是價值觀啊!你要哪一個,你要做出選擇。
我很難忘的,還有一碗白米飯的滋味。
有一次我去日本,看到日本人吃一碗白米飯配上兩個醬瓜,我覺得他們怎麼這麼可憐,可是他們卻吃得津津有味。
後來我拿起飯來吃,也覺得好香。原來,日本人吃飯是一道菜一道菜品味,他們把飯當作一道菜。單純把飯拿起來簡單的吃時,反而滋味就出來了。後來我就看,人家吃西餐,為何杯子一堆,一定有一堆水,聊了之後才知道,他們每吃一道菜完了,就要漱口,讓你吃每道菜之前可以fresh(重新開始),不會把上面一道菜跟現在的菜混在一起,才能真正品味每道菜的滋味。
現在社會像是花花世界,你會發現這個很漂亮,那個很好玩,就像是不會吃自助餐的人,進入buffet餐廳時,每樣都要吃,結果吃到最後到底哪個味道好?不知道。因為大家都把菜堆在一起,然後,吃得很撐,肚子很不舒服的走出來,最後還要付錢去減肥。
我吃自助餐,其實就吃幾樣,我的習慣是,我一定現場走一趟,了解有什麼東西,我想好我要什麼,我知道冷盤我要什麼,主菜我要什麼,甜點我要什麼。我等於自己列自己的菜單,做一個正式的西餐吃法。每個人都要學習會列自己的菜單。
卡拉OK唱久也不稀奇!從工作中體會充實感,品出工作滋味
你說這樣太理性。不,你錯了,其實很多東西你都規畫完,你就OK啊,你才能真正很enjoy。不規畫好,你就會一天到晚後悔,你就卡卡的,你做了,時間與金錢都花了,但是滿肚子的氣,總覺得有遺憾。
你問我年輕人該怎樣開始駕馭自己的欲望,或是做到上述的層次。
我建議,把工作當作一個主要的生活主軸。當你在工作過程中,你多了解一些事物,你會有充實感,那就是味,品味的味。你也可能在工作中,發現一個新的領域,而感到一些喜悅感與成就感,感覺就出來了。
這個東西跟唱卡拉OK有什麼不一樣?唱卡拉OK你也感覺很喜悅,但是一個是人家給你錢,一個是你要付錢。很多人不去體悟一些東西,就會先入為主的去想,工作是辛苦的,唱卡拉OK是快樂的。但是你假如去仔細體會內涵,會發現卡拉OK唱久也不稀奇了。
工作,能讓你體悟更多,能力增長,同時產生經濟價值。這是一舉兩得。其實,連一個餐廳服務生,都是可以去品味出工作滋味。
你是一個餐廳服務生,但是你到一個高級西餐廳看服務生做事,他們進菜的角度都是一樣的,不會換來換去,他會等你說話到一個段落,才遞菜,怎樣倒酒也有學問。他做得好,其實客人還會尊敬他,會很想要給他小費。同樣是服務生,為什麼會有差別,你如果仔細去想,去體會動腦筋,品味的過程就出來了。
回到我剛講的,你要做出選擇,而且,不要急。
簡單,其實不簡單!應該花時間去認知自己要什麼
現在能讓我很樂的事情很多。我每次到公司或是離開公司,我都會很enjoy,外面的人行道那邊,我們種了一排樹,那邊本來是停了一排機車,人走過都要扭來扭去。現在長得非常茂盛,進公司的那一剎那,前後三秒鐘、瞄那三秒鐘,哇,就很enjoy。你看到有人走過去很自在與優哉的感覺,人會enjoy什麼,無非是眼睛張開,所看到很smooth(平和)的感覺。
你當然可以說,因為我有一定的經濟能力,都看過了,所以可以去駕馭欲望,比較早知道自己的價值觀,找出自己的菜單。但是每個人都該給自己一個機會,花點時間認真的去品味周遭的事物,你才有機會去認知,那些是你喜歡的,你才有機會去拼湊出你的菜單。
人的時間有限,你必須很清楚自己要什麼,別去盲目追尋一些東西。少了一些選擇,到後來,反而會讓你有更多的選擇。
簡單,其實不簡單。就像工作一樣,你要能抓到key(重點),化繁為簡,一針見血,一招斃命。你對人生欲望,做出抉擇時,道理也一樣。(文章出處:商業周刊,口述:杜書伍,整理:曠文琪)
*聯強國際總裁杜書伍欲望管理心法*
簡單生活:少應酬,週末散步與看書,不投資骨董與名車,旅行時用心品味,而不是只用相機去紀錄畫面。
對抗欲望:列出自己的菜單,不能每個都想要。
#連結閱讀
1.斜槓人生,好嗎?
http://bit.ly/3mZU0Wk
2.培養自己「對的思考習慣」
https://bit.ly/3rB7sE9
3.資訊過多,讓人膚淺
http://bit.ly/2zKXPsS
🌏聯強國際為亞太第一大、全球第二大資通訊通路集團,2020年全球營收規模突破台幣1兆3,300億元。
🎯知識與經驗的分享,是我們回饋社會的方式。
依據同義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Nation、Country、State的差別;護照的作用 🔗https://wp.me/pd1HGm-kC
重點整理來了~~順手轉發呀❤️
➖➖➖➖➖➖➖➖➖➖➖➖
1. Nation、Country、State的差別
其實在中文上許多人常常把這三個詞彙翻譯成國家。
在國際法上具有國家法人格的政治實體就是主權國家,會用sovereign state 來稱呼,有時會簡稱 State (大寫)
為什麼會特別說大小寫?比如像是美國、美利堅合眾國(英語: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縮寫為USA,一般稱為United States(U.S.或US),或America)國名英文中的State ,是指形成美國這個主權國家的構成份子 state(小寫),這個在中文裡翻譯為州。這些州並不是主權國家,只是在美國內部的組成份子。
我們在看條約或者公約的資料時,有時會看到 Contracting State 這個詞,這邊的 State 會大寫,意即指的是主權國家。
因此我們要注意看上下文關係,如果是在看與美國有關的資料,若是小寫的 state 那就是稱呼美國內部的州。
在國際法上主權國家是 sovereign state,但如果有某個主權國家的議員用 country 這個詞時,我們要注意的是這個 country 可能是指稱某個地域、地區區域,指稱某個上面有人、有土地、有治理當局,能自主運作的區域。但這個地域不一定是國際法上具有國家法人格的主權國家,特別是當這個地域缺乏外交能力的時候。
舉個例子,像是英國(其實稱聯合王國比較正確),全名是大不列顛暨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英語: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國際標準簡稱聯合王國(英語:United Kingdom,縮寫作UK)或不列顛(英語:Britain)
英國由四個構成國組成,分別為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而聯合王國UK國家政府就是用 country 來稱呼她內部這四個構成分子。
因此若看到英國相關資料,看到英國稱台灣為 country,那就是指台灣是不具有國家法人格的自主運作的單位。
因此,如果聽到有人,尤其是屬於大英國協體系的國家,用 country 稱台灣,不要高興得太早。
Nation 著重是人的部分,這個詞合理翻譯是民族而不是國家,世界上大多數的國家都是Nation State,也就是所謂的「民族國家」。若 nation 翻譯成國家,就會變成「國家國家」。
Nation是指由一群有共同文化、語言、歷史,對彼此有共同感、歸屬感的人所構成的民族。
Nation 這個詞其實就是指人,那為什麼會有人把它翻譯成國家?或者大多數會把Nation、Country、State通用?
原因是,當一群人共同生活時,除非四處飄泊,否則都會長駐某處,並透過長久共同生活 形成共同的文化、語言、歷史,並會在特定範圍內落地生根繁衍後代,進而集結成一個團體。
這群人會共同抵抗外在生存威脅,無論是抵禦野獸、抵抗外敵人、躲避氣候災難、或合作取得糧食。這群人是為了生存而聚在一起,為了共同完成事情而有了共通語言、文化,因為共同完成事情而有了歷史、形成共同體的意識。這群人會慢慢建立維持自己生存的專屬區域,進而形成邊界。若有其他族群侵入邊界就會產生競爭。而這群人可能會在對抗外敵的過程中進一步凝聚起來。族群為了生存而形成的專屬區域邊界跟地質上的邊界不一定相符,但可能會有差不多相符的地方,例如以河川或是山脈稜線為邊界。
這群共同生活的人會慢慢形成Nation(民族),而這個Nation的生存邊界涵蓋的區域就會成為Country。因為當一群人共同生活時,會出現領導階層,建立治理機構階來管理這群人跟生活區域,從而符合 country 的定義: 有人、有土地、有治理當局,能自主運作的區域。
那Country怎麼變成sovereign state?
現代國際法上的主權國家概念,是在十七世紀誕生。當時有一群代表各自 country 的領導者共同簽訂了西發利亞和約,創造出主權平等及領土完整性這些關於 sovereign state 的規則。當一個 country 接受並遵守 sovereign state 的框架與相關規則時,這個 country就會具有國際法上的主權國家的地位。
所以很多地方Nation、Country、State是可以互換。
基本上,當一個 country 願意遵守國際法秩序,願意遵守主權國家所形成的國際社會的規範,並得到國際社會其他成員的認可,就會得到主權國家的地位。
這時候可能會有人問:是不是沒得到其他國家認可就不是主權國家?
這在早期是這樣沒錯。西發利亞主權體系是歐洲出現的,在當時歐洲人會覺得自己文明開化,所以如果有個地區要主張自己是主權國家時,需要其他既有主權國家的承認。因為在當時的邏輯會認為,既然國際社會是由主權國家構成的,要成為主權國家加入國際社會,就必須被既有成員承認你夠格,而且必須接受主權國家之間的規範。
所以,在當時如果現有的主權國家不願意承認某個主張自己是主權國家的地區是主權國家時,這個地區就會遇到麻煩。而不願意承認的主權國家還可能會運用影響力,透過政治操作讓其他國家不承認你是主權國家,這時候就會很麻煩。
歐洲許多國家在過去都是開船到處建殖民地,「發現」新大陸。當他們到新大陸遇到當地人時,可能會發現這群人確實是個Nation,他們生活的地域也滿足Country的要求,可是他們不懂sovereign state的原則,所以歐洲人不會承認這群人有soveriegn state,從而不承認這群人能得到領土完整跟主權平等原則的保障,所以歐洲人覺得自己可以任意侵略原住民的地方、把原住民的土地當成無主地 (terra nullius),並利用無主地先占來主張自己擁有領土主權。
當時的「無主地」概念與現在有落差。
在國際法剛出來時,只要不是sovereign state的領土就會被當作無主地,所以才會出現那些殖民者到某地方完全不尊重當地的民族生活的地區,不把他們當成主權國家,認為這不是領土,因此能透過「無主地先占」來取得領土主權:因為不承認你是主權國家,所以否定你控制下的地方是主權領土,又因為不是主權領土就是無主地,於是可以透過佔領來取得領土主權。
這時候就會知道Nation、Country 無法提供法律上的保護。只有sovereign state能提供法律上的保護。
後來文明進步、重視人權概念以後,所謂的「無主地」概念就重新被檢視。透過尊重人權,而承認人具有決定自身未來的自決權,而由一群長久生活某處的人所構成的民族在與自決權概念結合後,就產生了可以用來建立主權國家的民族自決權。
也就是在國際法規則中,認可民族可以透過行使自決權來建立國家。
在這情況下,當某個民族要行使自決權建國時,通常就會以生存的範圍當作建國後的領土範圍。此時Nation民族生存的範圍不止是Country,也同時是此民族行使自決權建國成sovereign state之後的領土,這就是為什麼這三個詞有時會被當成同義詞的原因。但我們還是必須了解在什麼時候可以通用而什麼時候並不能互換。
之前有說過,一個主權國家可能是好幾個民族共同成立的,一個民族也可能會成立好幾個國家。所以Nation跟sovereign state不是一對一,而是多對多的概念。可以數個民族成立一個國家,可以一個民族成立一個國家,可以一個民族成立數個國家。
所以Nation不能直接翻譯成國家,不然今天遇到數個民族成立的國家時就會很難描述了。
所以要看前後文也要看使用者所處的邏輯,如果是指有這一群人共同成立的主權國家時才可以把Nation翻成國家,只是盡量避免這樣混用。比如說 聯合王國(英國)在使用的Country就不一定是指主權國家,很有可能是自主運作的單位。
史明前輩之所以「台灣民族主義」,正是因為台灣民族還未形成才需要倡議。以現在狀況來說「台灣民族」還在形成中,且邊界還很模糊,再加上一些歷史緣由造成的麻煩,因此法理建國派並不是主張民族自決,而是主張住民自決。
台灣上有原住民族的各族存在,其實可以各自主張行使民族自決權,但問題是各部落人的數量跟資源有限,加上與其他非原住民族在文化、交通、經濟各層面的重疊與結合,要明確切割出領域邊界有許多難關要克服,而在中華民國政權下更是難以克服。
因此我們主張的台澎住民自決權,是以共同經歷過日治時期這個殖民時代的歷史事實為基礎來劃定人的範圍,並不是血統論,而是用客觀史實跟客觀的法律身分,無論屬於哪個民族、哪個民族邊界,只要是曾共同經歷殖民,就是共同體的一份子,可以在「去殖民化」脈絡下行使住民自決權來建國。
目前台灣的情況,有一群人但是Nation還未完整形成,共同體的認知明顯尚未整合完成,地理區域的Country則涵蓋了金馬東沙等中國領土,所以邊界很尷尬,而sovereign state則因為還沒完成建國程序所以不存在。因此,法理建國派在地理界線上,會先將國際法上的中國領土金馬東沙先排除留待之後處理,並主張依據客觀史實,優先以領土主權歸屬未定的台澎為範圍行使住民自決權建國。
在國際法上台澎還不是一個主權國家,台灣是一個自主運作的單位,有的人會說台灣是事實獨立,有人說事實上的國家,但在國際法上沒有這樣的說法,國際法上的主權獨立國家就是sovereign state 。
那些稱台灣是Country的某國議員,他們的國家都沒有承認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
如果了解台灣的狀態覺得很難過的,可以把這心情轉化成建國的動力!
(這邊補充一下,「在建立國家時,『得到他國承認』是否是必要條件」的部分,可分「構成說」(Constitutive Theory)跟宣示說(Declaratory Theory)兩種。前者是必須得到他國承認才能有效建立一個國家,後者是國家是否有效建立與有沒有得到其他國家承認無關。「承認」在國際法通說上不是國家必要條件,但透過國際法程序建國後「承認」就可以發揮「外交效果」在國與國之間喔!)
關於事實獨立這個詞,在國際法上是沒有這個詞彙,這是政治詞彙。
台灣是自主運作的單位,那這個框架情況是什麼?ROC政權治理台澎的這個行為,ROC政權是依1945.9.2《一般命令第一號》同盟國分區授權佔領劃分了日本的領土,ROC政權就受這指令「代表盟軍全體成員」來台,以佔領執行者的角色受降跟實施軍事佔領。
《一般命令第一號》把日本在二戰時佔領的領土跟日本自己的領土,劃分成不同區塊由不同的盟軍成員佔領。
ROC政權是盟佔代管者,它的治理權限是來自於《一般命令第一號》,分區佔領的區域是同盟國劃定好的。佔領者在佔領地扮演的角色相當於一個國家的治理政權(政府),所以能做國家政府能做的事,但絕對不能要求佔領地人民效忠它。
基本上盟軍全體成員都會遵守分區授權佔領的規則,將當地的社會秩序、衛生、教育、醫療等維持在正常運作水準。
ROC政權對台澎南沙的治理權限是來自於同盟國分區佔領安排,而金馬東沙因為領土主權屬於中國主權國家,其他國家當然會基於不干涉他國內政原則不多加干涉「中國領土」金馬東沙,ROC政權就是以中國政權(國家政府)的身分來統治金馬東沙。
台澎人也沒有在1945投票讓ROC政權來台,所以ROC政權絕對不是台澎人叫來的。大家要看清楚ROC政權為何可以在1945年來台澎,如果沒有《一般命令第一號》它是不可以到領土主權在當時屬於日本的台澎。
➖➖➖➖➖➖➖➖➖➖➖➖➖➖
2. 護照的作用
passport英文直翻就是通行證,最主要的用途是辨識持有此證件的人從哪來。
實質功能就是如果從某地來的人不能入境,至少還可以回到出發地,不會無處可去。
國家通常會對自己的國民發護照,並告訴其他國家自己將護照持有者當成自己的國民看待,如果護照持有人在海外發生事情,發照國家會為他出口氣。
例如美國護照持有者到加拿大被欺負,回美國跟國家政府哭哭,美國政府就可以要求加拿大給個交代。
在護照內頁,會看到發行護照的單位(通常是國家政府)要求其他治理單位(通常也是國家政府)給予此人合法合理的對待,如果對此人沒好好對待,則發行此本護照的單位會跳出來。簡單來說,就是發行護照的單位會罩他、保護他,所以我們稱之為「護」照。
由於發行護照的單位會保護持有人,而發行護照的單位通常是國家政府,因此會讓人誤以為只有主權國家才能發行護照,所以能發行護照的就是主權國家,這是錯誤的觀念。事實上,不是主權國家的地方也是可以發行護照的。例如港澳不是主權國家,是屬於中國主權國家的領土,而他們的治理單位也會發行護照。港、澳原本都是其他國家為了進行貿易而建立的殖民地,此地人民會去其他地方做生意進行商業行為,所以殖民者就會發給他們一個通行證去做生意。當港、澳回歸中國主權國家治理時,因為當地人民還是要繼續跟其他地方維持貿易關係,所以他們的治理單位發行該地區專屬的護照方便當地人民維持原有的經貿關係。
現在港澳的人拿護照雖然可以方便進出他國,但如果他們到海外被欺負,港澳的人要找誰幫忙出氣?當然是找PRC政權外交部,而不是找港澳特別行政區政府。
現在我們說護照很好用,通常是說可以免簽進入許多國家,但其實如果在海外出事,並不是光靠「免簽」可以幫忙的,還是要主權國家透過外交途徑來出面處理。
目前ROC政權發的護照,到國際上那15個承認他是中國國家政府的國家還會有點「保護」作用,如果是到其他180個國家,這本護照很難發揮什麼保護作用。
當然,有些國家例如美英,有特別針對ROC政權在台灣的狀況特別立法,把ROC政權這個台灣治理當局「當成」國家政府來看待,讓它可以替台灣人出聲。但如果遇到不把ROC政權看作中國合法政府代表,甚至把台澎人看成中國人、台灣當中國領土的國家,ROC政權發行的護照就只是單純的通行證,如果被這些國家欺負,找ROC政權就沒什麼保護作用了,搞不好找PRC政權的「中國大使館」還比較有用。
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是因為想跟台灣人做生意、覺得台灣人文明水準夠又有消費能力有利本國觀光發展,所以給台灣人免簽,而不是因為ROC政權有多棒。所以不用擔心建國以後,這個國家發行的護照會不好用,因為其他國家仍舊要跟台灣人做生意、歡迎台灣人去觀光。
【文末補充】
香港、澳門特區政府發行的護照可以免簽入境的國家/地區數目,之所以會比PRC政權發行的護照還多,就是因為,世界上其他國家/地區的人無論喜不喜歡PRC政權所代表的「中國」,他們都還是想跟住在香港、澳門地區的人往來,所以給管理香港、澳門地區的特區政府所發行的護照免簽 。台澎建國之後也是一樣。 無論世界上其他國家/地區的人到時候喜不喜歡、承不承認在台澎建立的國家,只要他們還想跟住在台灣的人往來,就會給治理台灣的國家政府發行的護照免簽,給台灣人方便。
依據同義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是我在2013年開始寫的,跟開悟有關的內容。2014年整理完稿後,我並沒有交給出版社,因為當時身心靈的書籍剛好有一波開悟的熱潮,相關的書出了一大堆。我的個性是很懶的,與其去跟自己覺得不是那麼正確的東西比較,不如先放著就好。於是一放就放了六七年。後來部分的文章已經整合到《情緒釋放的力量》以及《零通靈博士事件簿》,有些也放到我的課程裡面。最近我會慢慢的整理跟貼一些文章上來,方便我整理文章,看看大家對這種內容的反應,也順便看看我這六七年來有什麼不一樣的想法與境界。
.
備註:「開悟」與「覺醒」在這邊是同義詞。因為傳統文化中如果一個華人敢說自己開悟的話,就必須要承受一堆宗教上的非難與追殺(尤其是佛教,因為大部分的佛教徒只准釋迦牟尼佛開悟),所以在文中是用老外比較常用的「覺醒」一詞來取代開悟。
.
【為什麼要覺醒(開悟)?】
.
我在《放下的力量》書中的第一章有問過讀者,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要放下」這個問題。
.
同樣的,我也在這裡問你:
.
「為什麼要覺醒?」
「覺醒可以為我做什麼?」
「我可以透過覺醒得到什麼好處?」
.
之所以會這麼問,因為這是小我,也就是「心智機器」認為它會「需要」這個答案的緣故。
.
小我 = 心智機器。在本書中兩者是同義字,也會互換使用。
.
什麼叫做心智機器呢? 在很多的身心靈書籍中,它們把大腦稱為「心智」(mind)。但是我認為這樣容易造成混淆,因為一般人看到「心」這個字眼仍會認為有「心靈」的層面存在著。我在本書會把大腦和心統稱為「心智機器」(mind machine),因為大腦和心智在身心靈的作用中僅僅是遵守著機械式反應來運作的。
.
基本上,心智機器具備不會停止運轉的全自動思考功能,透過你從小被限制後的種種信念與經驗後,它所出現的思考與結論都不是客觀的。不論我們在進行什麼事情,它都是不斷地在思考,並且提供各式各樣的資訊給我們。
.
這個狀態就像是Google搜尋引擎一樣。你今天輸入了一個想要搜尋的名詞,Google就會在它的資料庫裡搜尋既有的資料,然後給你一系列的搜尋結果。
.
但如果你打錯或拼錯字呢?
.
打錯或拼錯一兩個字Google還有可能自動更正,但如果你輸入的是資料庫裡面沒有的東西呢?
.
你仍然會得到一些資料上的回饋,但是那完全不會是你想要搜尋的荒謬結果。
.
當我們因為自己所認知的「問題」所苦惱時,心智機器從過去經驗中所儲存的資訊(經驗得來的解決方式)很自然地成為了我們用來抗拒苦惱的幫手。
.
所以一般我們遇到問題的處理方式如下:
(1) 問題出現,
(2) 心智機器進到過去記憶中搜尋,
(3) 透過搜尋引擎得到了一個主觀的結果,
(4) 依據這結果做出判斷並且下決定。
.
這是個看似很方便省事的捷徑,然而這樣子做,對我們來說真的有幫助嗎?很遺憾地,僅僅在極少數的狀況下是。
.
每當你使用心智機器「思考」時(如果那個真的叫做思考的話),你只會把過去失敗的經驗投射到未來去,最後往往只得到失敗的未來。
.
如果你過去是成功的,那麼遇到問題時你根本也不用去參考過去思考了,因為你早就知道未來該怎麼做了。
.
所以我認為,心智機器只適合拿來做做簡單的數學計算,或是簡單計畫明天的行程而已。
.
大多數的時候,我們只是拿著過去的資訊不斷的在心智機器裡資源回收再回收,這對我們一點幫助都沒有。甚至這只會讓問題持續或不斷製造出同樣類型的問題來讓自己困擾不堪。
.
沒錯,每當你依靠過去經驗想解決一個問題時,代表著妳是想要同樣的事情再度發生,如此而已。而當你相信一個負面念頭時,心智機器更是會用盡各種手段來證明這是確切存在的事實給你看。
.
為什麼?因為你的搜尋引擎只會從有限的資料庫裡搜尋你所輸入的內容而已。
.
大腦的功能跟烤箱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就算你今天丟一雙破鞋進到烤箱,烤箱仍然會乖乖的依照你的設定把破鞋烤好。
.
在NLP的假設前提中有提到,一個人不可能重複做同樣的事情但卻希望得到不同的結果。
.
如果妳曾經不管怎麼樣都得不到答案的話,那不如換一個方法試試看吧。
.
你可以試試看搜尋不同的字眼,或是更新你的資料庫。而放下會是一個好的開始。但這本書將把放下的概念延伸到開悟、覺醒。簡單的來說,當你放下到極致時,你會時時處在當下臨在的開悟狀態。
.
請記得,開悟不是關於思考、找到答案、分析、邏輯、了解、對錯,但你一定會嘗試著去這麼做,而且會想尋找書上的bug或是前後不一之處,然後下評斷。或你不認為這樣就叫做開悟。而這一切都是小我的詭計,小我會用盡一切方法來防止你開悟。因為你一旦體會到開悟的神妙之處時,你就不會想再依靠小我了。
.
小我是個極度狡詐的東西。如果不在某個程度上說服它(需要知道覺醒的好處)的話,這本書的內容將難以進到你的內在空間。所以讓我們透過這本書的前幾章來讓小我知道,覺醒會有什麼好處吧~ 也唯有如此,小我才會放心的讓你覺醒、開悟,這個它最害怕的境界。
.
你自己的覺醒,會證明一切。
.
#零通靈博士事件簿
#覺醒遊戲
依據同義詞 在 依據同義詞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幸福屋-2022年11月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依據同義詞」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發生同義詞-2020-10-26 | 媽媽最愛你英文Oral textbook? tw英文的「口說教材? tw」在翻譯中 ... ... <看更多>
依據同義詞 在 依據同義詞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幸福屋-2022年11月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依據同義詞」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發生同義詞-2020-10-26 | 媽媽最愛你英文Oral textbook? tw英文的「口說教材? tw」在翻譯中 ... ... <看更多>
依據同義詞 在 【準則和判斷】(中) 在NLP 中,價值觀經常與我們所說的 ... 的推薦與評價
在NLP 中,價值觀經常與我們所說的"準則" 劃上等號,但它們並不完全是同義詞。 價值觀與我們渴望甚麼,想要甚麼有關。準則是指我們用來做決定和判斷的規則依據。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