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閱讀
歷史不止一種寫法
我曾經寫過一句話:「歷史,除了人名和年代是真的之外,其他都是假的;小說,除了人名和年代是假的之外,其他都是真的。」這不是準確的研究判斷,而是一種極而言之的講法。因為正如意大利歷史學家克羅齊所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歷史都是由當代人按掌權者意圖而撰寫的。本朝人寫上一朝的歷史,多是貶多於褒;本朝人寫本朝歷史,就是褒多於貶。英國作家奧威爾的話說得更清楚:「誰能控制過去,就能控制將來;而誰能控制現在,就能控制過去。」所以我有那種極而言之的想法。
近日我讀到一本由十篇書評組成的書,分別介紹十本關於近代史的另類書寫。跳出由掌權者設定的框框,提出了不一樣的歷史景觀。這本書就是由任教於香港嶺南大學歷史系的毛升博士所寫的《歷史不止一種寫法》。
中國近代史常被表述為一部血淚史,充斥著被列強欺凌的敗戰、國恥、苦難和悲痛,都是「痛史」。但有一本書就講述清季民國還有一種喜劇化的表達方式,把當時的社會、政治寫作「連串的笑話」,作者根據這些笑話寫成「笑史」。
近代史講到二戰時淪陷區的汪政權,總書寫為「水深火熱」,管治者都是賣國求榮的「漢奸」,但有一本書就敘述名城蘇州在淪陷區時期更加繁榮,更享有「天堂」盛名。
十本近代史的另類書寫,包括:以小人物書寫大歷史、以笑代淚重寫近代史、以邊疆定義中國、以底層角度審視現代化,等等。撕破歷史的假面,讓我們看到部分歷史真相。
《中國近代新笑史》
在毛升的《歷史不止一種寫法》這本書中,我選其中一篇文章介紹。這篇文章講述一本叫做《大不敬的年代:近代中國新笑史》(The Age of Irreverence: A New History of Laughter in China)的書。
《大不敬的年代》是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亞洲研究系副教授雷勤風(Christopher Rea)的著作,2018年台灣出版了中譯本。毛升以《走出「痛史」》為題作介紹。
晚清以來的中國充斥著敗戰、國恥、割據、苦難、悲痛,近代史常被表述為一部血淚史。那個時代的文學作品,也常以「痛苦」為底色。西方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的著作,也記錄了十九世紀以來中國所經歷的一連串創傷,強調歷史遺留的暴力如何宰制了現代文學的主題,更有把近代中國歷史比作積累多年的一堆殘骸。在這一主流的經驗下,是否還有另類但重要的體驗呢?加拿大教授雷勤風的研究指出,清季民國還有一種喜劇化的表述方式,即把歷史「當作一連串的笑話」。笑與淚是硬幣的兩面,正如晚清文人吳趼人既寫了一部《痛史》,亦寫了一部《新笑史》,「不見得因為有苦難所以不需要笑聲,有時苦難甚至正需要笑聲」。
英文學術界已經出版的中國幽默研究,討論的對象主要是老舍、魯迅、林語堂的作品,豐子愷的漫畫,以及侯寶林的相聲。雷勤風這本書用了更多關於中國笑話材料,附錄列出從1900年到1937年出版的中文幽默笑話文集就多達一百多本書。此外,還有漫畫、電影、傳記資料、學術著作、辭典、廣告等惹笑的出版品。
《大不敬的年代》通過呈現二十世紀前四十年中國人的笑,重構在現代化所造成的陣痛中,一些中國人如何用玩世不恭的方式,不僅熬過去,還能從中找到樂趣?
近代新笑史的起源是十九世紀晚期小報媒體的興起。義和團動亂之後,白話報紙大量出現,下層社會的啟蒙運動就開始於清末的1901年。為達啟蒙一般人之效,精英們放下身段,在報刊內容的通俗和嬉笑上下足功夫。吳趼人曾說,「竊謂文字一道,其所以入人者,壯詞不如諧語」,寓意好笑才能發揮最大作用。為將笑話從傳統上純粹只為娛樂提升為社會改良的工具,吳趼人提出「笑話小說」一詞,試圖利用小說,將笑話連接,以達改造時風的最佳成效。1905年科舉廢除,使得文人斷了學而優則仕的念頭,開始依賴小報媒體謀生,寫笑話是一種職業。《大不敬的年代》一書指出,從晚清到民國,一股笑話潮長盛不衰。晚清的譴責小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就是以笑話貫穿了整部小說的所謂「笑話小說」。民國報刊上充斥笑話,副刊、專欄中笑話既是賣點,亦為補白的好材料。如果說晚清的笑話主要是趣事軼聞,那麼民國的笑話則主要是文人編寫的、類型化的笑話書。
「遊戲」在1890年末成為印刷媒體的一個流行詞彙,同時也被其他大眾文化所借用。文人在印刷媒體玩「文字遊戲」,寫諷刺文章、笑話、謎語以及鬼故事。他們不再以道德模範自居,而是以賣遊戲文章為生,同時也麻醉自己。
晚清的遊戲文字催生了梁啓超的《新中國未來記》和李伯元的《新石頭記》。這兩個作品涉筆成趣,想像奇特,但論旨卻是嚴肅的政治話題。
辛亥革命前後,遊戲文字流傳到了各大報,打趣式的口吻成為當時時評的主要風格,揶揄是上海小報的重要特色,機智的笑罵文章也為各大報紙編輯所喜聞樂見。
接下來是石版印刷與攝影技術的發展,使報紙副刊出現了大量的漫畫。漫畫在有關政治議題的表達上更為直接、有力。
晚清以降,中國的政治文化論壇就充滿了尖刻的諷刺與惡毒的謾罵。
《大不敬的年代》一書指出,各種政治事件中,都是謾罵在主導輿論,如排滿運動中罵滿人、五卅運動中罵西人、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罵日人、1945年光復後討伐漢奸。文人之間的鬥嘴、詛咒也從來沒有停過。文人互罵,更在1920年到1930年出版的文學雜誌中成為常態。白話報刊的發達給了罵人以登報的機會,同時文人的筆戰更是銷量的保證。文人都以批評謾罵作為辯論問題的主要方式。一旦有人罵到自己頭上,則絕不嘴軟,一定要罵回去。雷勤風特別提到一本充滿粗言穢語的小說《何典》,指出受白話文運動影響後的文人,反對用典,以粗俗為美,反認為雅是中國產生不了好文學的禍首。
《何典》以「放屁放屁,真正豈有此理!」為廣告語,因其風格粗俗又具極高文學價值,在1920年代重版後,受到了文人積極的回應,並成為教人如何粗鄙地罵人的範本。
到了1920年代,「遊戲」一詞逐漸失去了喜劇性,報紙期刊也紛紛迎合小市民的口味,逐漸培養出了一股滑稽風。滑稽風創造了一個惡作劇的世界。笑話、遊戲、罵人、滑稽,發展到惡作劇,逐漸激起人們的厭惡、鄙視、焦慮甚至是慎防被戲弄的恐懼。不安情緒逐漸匯成一股輿論,催生出1930年代的幽默。
「幽默」是林語堂對英文「humor」一詞的翻譯,在他的努力下,逐漸成為一種新的喜劇形式,開始改變之前惹笑的各種粗鄙。林語堂通過《論語》雜誌,將這種講究「同情」、「有理」、「從容」的「幽默」加以推廣,並試圖說服中國人,幽默其實是生活的一部分。幽默文學影響了多位作家,影響力持續了至少十年,並引發文學界的討論:什麼是幽默?孔子幽默嗎?中國需要幽默嗎?需要怎樣的幽默?如何從幽默的角度,重新評價、發掘中國的傳統文化?「幽默」理念在當年的影響是如此深遠,以至於有人提出,對文學家來說,1933年不是「憲政年」,不是「國貨年」,而是「幽默年」。
《大不敬的年代》把中國近代史的「痛史」翻轉,書寫出笑史,寫得妙趣橫生。除了豐富的材料、細節、圖像,睿智的觀點,精心設計的章節,作者在寫作風格上也在努力復原當時的幽默感,如模仿民國小報的風格寫序言,大量使用中國笑話中常見的雙關語。本書原是英文著作,中譯本有些直接用了原中文。笑依賴語言,讀原文常比讀譯文好。因此作者雷勤風在中文版序言中說:「本書的中文版比英文版更好。」這句不是笑話。
「一分鐘閱讀」推介書籍
《大不敬的年代》
作者:雷勤風
由 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23&eid=182364&year=2021&list=1&lang=zh-CN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馬克吐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此為2015年3月1日「卡米地不羈夜-那裡癢癢的」演出。 (實在是太久之前的表演惹~光查當時的新聞就查了兩個小時....我當時到底在講什麼啊?!) 很多笑點,都是根據2015年的時事所寫的。 如果大家現在看還能接到笑梗,可能是因你當時有在關注這件事。 或只是你笑點比較低、人比較好....。 現在看有...
「侯 麥 電影 特色」的推薦目錄:
- 關於侯 麥 電影 特色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侯 麥 電影 特色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侯 麥 電影 特色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侯 麥 電影 特色 在 馬克吐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侯 麥 電影 特色 在 法國新浪潮、侯麥冬天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侯 麥 電影 特色 在 法國新浪潮、侯麥冬天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侯 麥 電影 特色 在 電影截圖- 綠光(Green Ray),Eric Rohmer . 侯麥是法國新浪潮最 ... 的評價
- 關於侯 麥 電影 特色 在 艾力侯麥電影2022-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 ... 的評價
- 關於侯 麥 電影 特色 在 艾力侯麥電影2022-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新聞 ... 的評價
- 關於侯 麥 電影 特色 在 [討論] 風格強烈到極致的導演? - PTT評價 的評價
侯 麥 電影 特色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原來沒有「晚上好」的金馬獎真的這麼好(轉刊)
管仁健
(李怡按:昨天拙文談金馬獎,接青年導演林子穎來訊說:「沒有中國電影,金馬藝術水平更高,把更多焦點放在小眾題材上,向世人介紹更多好作品。」其後在網上讀到台灣作家管仁健這篇文章。原來在金馬獎頒獎禮上頻頻出現中國用語「晚上好」,已經被台灣認為把金馬獎污染了。香港人也許可以從中悟到:為什麼我們要努力維持說香港味的粵語呢?)
「台灣的演員、導演都非常棒,不要流失他們,把他們留在台灣拍戲,我願意從學生製片拍起,我半價(接戲)。」
真的,鄉民是公平的。這段話是「國民阿嬤」陳淑芳從影61年,影齡比金馬獎都還大6歲的雙料影后,卻能在首次入圍就得雙大獎,致詞時說的一段話。
第57屆金馬獎頒獎典禮,在11月21日圓滿落幕,獲得外界、網友們一致好評。台灣的各種頒獎典禮,這幾年官員已經不再致詞,主持人廢話也少了些,無奈很多得獎人不自知也不自愛,以為上台領獎致詞是去KTV搶麥,廢話好似周星馳電影《鹿鼎記》裡,多隆對韋小寶的敬仰「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又如黃河泛濫一發而不可收拾」。
最典型的悲劇就是今年9月26日第55屆電視金鐘獎,以往典禮都在11點左右結束,最晚也只拖到11點半,但今年卻嚴重超時近1小時,導致戲劇節目女主角獎、戲劇節目導演獎、最佳戲劇節目獎等壓軸大獎,拖到過了12點才公布。不少守在螢光幕前的觀眾,在12點半典禮結束前就已忍不住睡著,沒能看到最後,引起鄉民痛罵。
其中廢話最多,最被鄉民砲轟的「罪魁禍首」,就是以《我在市場待了一整天》榮獲生活風格節目獎的製作人劉志雄,3次上台朗誦手機裡寫好的小學生作文,一個人就耗掉將近9分鐘。
再說一次,鄉民真的是公平的。陳淑芳的得獎感言,時間加起來遠遠超過劉志雄,但大家聽得卻依然有笑有淚,網路零負評。因為致詞時間的長短還不是重點,內容與效果才是王道。陳淑芳在台上說的,不只是她自己想說的,也是全台灣人大多數人的心聲(無須理會那些放棄治療的統支廢渣),所以陳淑芳就算說得再多,鄉民們依然捧場。
金馬獎好看要感謝中國政府?
但今年的金馬獎之所以好看,真的要論功行賞,超萌的國民阿嬤陳淑芳,都還只能排名第二。
能讓金馬獎脫胎換骨,這兩年來越來越有特色,也越來越能凝聚台灣人心,大家在電視機轉播或網路直播,再也不用聽到罹患無骨症的台灣藝人,學王炳忠(台灣統派新黨發言人)那樣捲起舌頭,噁心十足的問候大家「晚上好」;更不用擔心被那些甘心成為當權者鷹犬,上台致詞的中國電影奴隸人,言語性騷擾的霸凌「很高興來到中國台灣」,這完全要感謝中國政府。
2018年第55屆金馬獎頒獎典禮,最佳紀錄片由《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奪得。這齣耗時6年拍攝的紀錄長片,是以2014年太陽花學運為背景,報導學運領袖陳為廷與中國在台交換生等人,展現這些人在社會運動中所遭受的衝擊和影響。但傅榆在得獎感言時說:
「很多人以為這部影片在講政治,其實它在講青春。青春很美好,但是青春卻也是最容易犯錯的時候,也是容易把錯誤的期待投射在別人的身上,這種錯誤不僅可能發生在人對人、或是國家對國家,希望我們的國家可能被當成一個真正獨立的個體來看待,這是我身為一個台灣人最大的願望。」
傅榆發言後,來自中國的去年影帝涂們,立刻在頒發最佳女主角獎時說:「特別榮幸再次來到『中國台灣』金馬獎頒獎,我感到了『兩岸一家親』。」典禮結束後,來台參賽的中國電影工具人,又集體抵制出席惜別酒會。
另外傅榆的得獎感言,在中國也立即引來了回應。「微博共青團中央」轉發了一幅包含台灣、南海在內的中國地圖,並配文稱「我深深的愛著這個國家」,並配上「中國,一點都不能少」的標語。
那些比婊子更無情,比戲子更無義,參加過本屆金馬獎的中國電影工具人,翻臉如翻書隨即轉貼。例如當屆金馬影帝徐崢、入圍影后的周迅及孫儷、以及胡歌及鄧超……等。
「中國一點都不能少,但是可以缺一大塊」。國民黨時代的秋海棠地圖,被俄羅斯蠶食鯨吞,早就瘦成了老公雞。但即使唐努烏梁海被占了,外蒙獨立了,見樹不見林,見台灣不見俄國佬的中國電影工具人,仍在那裡無恥的叫囂「中國一點都不能少」。多年來金馬獎找這些中國電影工具人來撐場面,對台灣人或對電影人來說,都是自取其辱。
「錯把宋粉當台獨」了嗎?
去年中國挑釁地把金雞獎移師廈門,並與金馬獎同一日舉行頒獎典禮。今年乾脆借疫情之便,不讓任何人來台參展,連合資拍片都不敢報名。但這對台灣來說,就像禁止觀光客來台,讓台灣免於武漢肺炎肆虐一樣,真的是天佑台灣,讓金馬獎回歸電影,政治掛帥轉回金雞百花。
1982年出生的傅榆,父親是馬來西亞華人,到台灣求學定居;母親則是印尼華僑,9歲到台灣居住。雖然畢業於政大廣電系與台南藝大音像記錄研究所的傅榆,受訪時也自認自己是「台灣人」,但也說「自己雖然長於外省家庭,崇拜宋楚瑜,卻又不是真正的外省人,與真正的台灣歷史脫節」。
台灣人一般所謂的「外省家庭」,嚴格說來是指戒嚴時代的眷村,或是軍公教警這些吃兩蔣皇糧的家庭。當然,如果放寬一點來說,也還是父母或祖父母,在1945年戰後到1950年國共內戰期間來台的。
但傅榆的父母親,都是戒嚴時代才由東南亞來台定居的華裔,台灣人會稱這樣的家庭為「新住民」。當然,無論是外省第二代或新住民第二代,絕對都是台灣人。不過,支持甚至崇拜宋楚瑜的人,在台灣是不太可能被歸類為「台獨」,甚至是「鐵桿台獨」。比較熟悉台灣事務的國台辦官員,也不可能犯此低級錯誤,錯把宋粉當台獨。
但中國電影工具人,卻比國台辦官員還政治掛帥。傅榆這種家庭背景與這種言論,都被認為是台獨,請問台灣還剩幾個非台獨?
「晚上好」成了政治通關密語嗎?
金馬獎在戒嚴時代,只是新聞局年年行禮如儀的一個官方獎項,主辦者與獲獎者都沒當成一件正事。解嚴後交由電影人負責,隨著評審過程越來越嚴謹,政治力已完全無法介入。
在金馬獎頒獎舞台上,能上台領獎的人是誰?上台後會說什麼內容?主辦單位不可能事先知情,一旦知情,這個獎也就沒任何公信力了。何況對中國電影工具人來說,「內地」也有一堆像戒嚴時代金馬獎那樣的電影獎,為什麼還要飄洋過海地來參加金馬獎?
台灣擁有華人世界裡難得的言論自由,頒獎典禮上傅榆說了什麼,或是涂們說了什麼,都跟其他入圍者與得獎者無關,更與主辦單位無關。但是來自中國的電影人,卻必須在國家暴力下,用集體不出席酒會來抗議一個得獎人的講話,這樣的作法很幼稚,也很無恥。
今天若是評審對參賽者霸凌,或是頒獎者對得獎者霸凌,尤其是主辦單位對參賽團體霸凌,參賽團體在抗議無效下,進行這樣的集體反制,多少還有些正當性。
參賽的電影人,一定是有地域、性別、階級、政治、宗教……甚至對電影主題與技法派別,看法肯定南轅北轍。不同是正常,全部一樣才是異常,也只有國家暴力才會妄想讓大家的聲音一樣。抓幾隻狗來關在一起,叫聲都不可能一樣吧?
「晚上好」與「兩岸一家親」一樣,中國人喜歡這麼說,台灣人無須反對。但台灣的電影人,無論你的政治立場是統是獨,只要作品夠水準,侯孝賢統嗎?蔡明亮統嗎?本魯(本魯蛇loser)都還是會買票進場支持。
可是在台灣的各種頒獎典禮上,把「晚上好」掛嘴上,就像「兩岸一家親」一樣,成為中國政治通關密語,作為自己能放棄靈魂,甘願只當工具人的政治小丑,從此不再出現於金馬獎。真的,讓老人再囉嗦一次,天佑台灣,原來沒有「晚上好」的金馬獎真的這麼好。
侯 麥 電影 特色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影像》顯社會微型紀錄片影展 徵件播映場
#入選影片介紹
#免費播映
#自由入場坐滿為止
日期 2020 7/31(五)8/7(五)/ 14:00播映/免費入場/25個座位
---------------
《宿譜》導演|陳詩芸
宿譜,意指南管演奏的最後一首。
音樂廳裡,響起南管的樂曲,是南管四大譜之一的《四時景》,張栢仲背負著傳承南管的使命,卻又不得不面對自己逐漸衰老的事實。面對自己的衰老與南管傳承的困境,走過四季更迭,只有南管聲持續陪伴著自己。
---------------
《呼麥雜記》導演|吳宣佑
呼麥(Khoomei)是來自中亞游牧文化的一種喉音歌唱技巧,屬於泛音系統。而黃煜程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在網路上看到相關表演影片震撼不已,於是獨自一人前往內蒙古三次拜師學藝,前後加起來有一年多的時間。他從一開始的好奇到學習其內涵與精神後有了一番體悟,決定回臺推廣呼麥文化讓更多人認識。在推廣教育與分享過程中他受到了不同的挫折與考驗,也令他重新思考呼麥對於他的意義。
---------------
《樂之送行者》導演|唐賢賓
一個音樂表演者的故事。在台灣,國樂圈的未來發展日益減少,可仍然有人繼續堅持音樂表演的路,也有人放棄,不論是什麼樣的選擇,都同樣得為生活而努力。「接場」幾乎是國樂大學生最常做的打工之一,有的人甚至後來轉為職業。影片透過音樂表演者-陳昀廷的經歷,顯示國樂出路的迷茫。
---------------
《關於林嫣》導演|島紀
自我探索是一個原本以為的自己和真正的自己對抗的過程。那些發現好像不是這樣的時刻,就是我們感覺到好像真正的自己並不是眼前見的這個自己,這個過程極為細小抽象,不適感很快就帶我們偏移準心,回到事物的表層上,矛盾拉扯、焦慮、憤怒或悲傷,再回到討厭自己的惡性循環。
我們能做的僅有誠實,如果憤怒,就生氣,如果想保留,就忍著,如果無法不做,那就起身而行,如果悲傷,就躲藏療傷,如果快樂,就分享給人。這是我們唯一要做的,跟著更多願意一起的人們,慢慢發生改變。路很長,我們都在路上。
---------------
《雨停出來走走 After the rain》導演|翁佳如、侯秉緯、周子彤
「獻給欲言又止的你。」創作型歌手蘇文劭準備推出他人生第一張專輯,並會以繪本的形式出售,在這冒險的舉動裡,現實跟夢想之間的拉扯,他能否撐過這場大雨,並獲得雨過天晴的勇氣。
---------------
《尋找湯姆生》導演|沈君帆、梁建裕
1871年4月2日,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抵達台灣,從打狗港(現今高雄)上岸,北上至台灣府(現今台南),開始往東旅行,深入至甲仙、六龜等內山地區。這一趟16天的旅程,不只有精彩的遊記,更留下53張珍貴的影像。
130年後,一位甲仙小書店的老闆,游永福,追尋著湯姆生的足跡,將他所到過的每一個地方,做近乎偵探式的踏查,比對出每張照片的拍攝地點,考據出許多動人的故事。這一份歷時18年的研究,終於在2019年10月集結成冊,出版了《尋找湯姆生:1871台灣文化遺產大發現》,是當今台灣最詳盡的湯姆生研究。
---------------
《一萬次牽手》導演|沈君帆、梁建裕
一個自閉兒降臨,家從此雞犬不寧,有些父母選擇逃避,有些父母勇敢承受這個甜蜜的負擔。
蔡昭偉在蔡傑確診為自閉症後,毅然辭去工作,成為全職爸爸。帶著蔡傑從小運動,讓他成為直排輪和獨輪車高手;小六之後讓蔡傑學習網球,苦練了五年,代表台灣在特殊奧運出賽,勇奪金牌。十多年下來,蔡昭偉付出無盡的愛,讓蔡傑的自閉症從重度進步到中度,在學校也有好人緣,就像「從外星人變成地球人」,蔡傑已經能與人和平相處。
---------------
《再見孩子》導演|徐靖倫
在社會中有一群人,他們和至親相隔最遙遠的距離,一位母親吳媽媽,找尋40年前,因為不得已的苦衷而分別的女兒,另一位主角小敏,偶然知道自己的身世,悵然若失,開始尋找自己是誰。這一個意外的轉彎,讓他們人生重新開機,回朔那段消失的過去。
---------------
《缺一不可》導演|廖潔雯、曾錦山
紀錄片《缺一不可》—記錄8.31香港島衝突及中秋節聲援還押示威者活動
修訂《逃犯條例》引起的社會運動已持續超過100天,這一百天內,被捕人數過千,多人輕生,甚至有傳言指有人失蹤。衝突現場,示威者努力避免讓同伴落單。衝突過後,他們更惦記著被捕同伴,於中秋佳節到荔枝角收押所外大聲歌唱,希望讓鐵窗內的同伴知道大家仍然不離不棄。
---------------
《謝謝收看》導演|李建成
「中森戲院」於1968年開始營業,當年戲院彼此間很競爭,中森戲院仍在眾多戲院中經營出自己的特色,不過2000年後,舊城區沒落,不敵時代的變化而關閉,老戲院呈停業、閒置狀態,隨著舊城區開始復甦,戲院也陸續轉手,不過大部分都不是呈現電影院的風華,而中森戲院在2016年售給建設公司,二台古董的放映機被搶救出來的過程,替他們找到更適合的地方保存延續他們的精神,我沒有能力保留下老戲院,只有透過影像紀錄跟2018年的中森戲院說再見,拆除完畢後,準備作為新住宅建案用地。
---------------
《一影像》顯社會微型紀錄片影展 徵件播映場
日期:2020/7/31(五)、8/7(五),免費入場。
地點: 田園城市生活風格書店(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72巷6號B1)
☆其他場次及線上購票連結:https://bit.ly/2DiSDkD
主辦單位 #一影像 、 #田園城市生活風格書店
合作單位 #滾動力rollor 、#小水牛咖啡店
器材贊助 #SonyTaiwan
侯 麥 電影 特色 在 馬克吐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此為2015年3月1日「卡米地不羈夜-那裡癢癢的」演出。
(實在是太久之前的表演惹~光查當時的新聞就查了兩個小時....我當時到底在講什麼啊?!)
很多笑點,都是根據2015年的時事所寫的。
如果大家現在看還能接到笑梗,可能是因你當時有在關注這件事。
或只是你笑點比較低、人比較好....。
現在看有些不合時宜我知道。
(不管什麼時候看都不合時宜,我也知道....)
勿戰。
純放上來記錄、分享給喜歡脫口秀的朋友。
註解一:
卡米地不羈夜為全葷梗、政治不正確之脫口秀演出。因此我有啟用年齡限制,必須滿18歲才能觀看。
註解二:
00:58解釋
卡米地2015年3月底因為房租飆漲,結束位於國父紀念館斜對面的據點。而後於2017年5月起,再度於八德路二段325號3樓開設固定場地Comedy Base卡米地喜劇基地。
註解三:
02:37解釋
內湖慈濟開發案
2015年2月,因台北市長柯文哲一句「很奇怪」,引發釋昭慧法師與眾人連番論戰,再度引起話題。
註解四:
段子裡每個導演我都很喜歡。拿特色出來開玩笑,目的是讓更多人能夠認識這些導演並能進戲院看電影。希望博君一笑。
吳宇森特點:雙槍、白鴿、慢動作、《英雄本色》。
侯孝賢特點:長鏡頭、意境要自己體會、《海上花》。
朱延平特點:網路笑話多多。(真的很好笑)《狗蛋大兵》、《新烏龍院》。
鈕承澤特點:喜歡在自己電影中尬一腳、《愛》、《艋舺》。
希區考克:懸疑電影大師、《驚魂記》。
昆丁塔倫提諾:諷刺題材、暴力美學以及新黑色電影的風格、《追殺比爾》。
麥可貝:爆破、快速鏡頭、特效大師、《絕地任務》、《變形金剛》。
法蘭西斯柯波拉:《教父》三部曲。(巴頓將軍是他寫的劇本。)
喬治盧卡斯:《星際大戰》系列。
史蒂芬史匹柏:《大白鯊》 、《E.T.外星人》。
黑澤明:《七武士》。
李安:《臥虎藏龍》。
克里斯多福諾蘭:《黑暗騎士》、《全面啟動》。
最後
我先說我這個人是很懶得經營FB粉絲專頁的,但時不時會有廢文發在粉專上面。如果覺得好玩就按個讚吧~
https://www.facebook.com/markloveliz/
我弟弟比較認真,每週都出新影片,可以按他讚!
https://goo.gl/U3P6cZ
我先說我這個人也是很懶得經營youtube頻道的,但也是時不時會更新表演的影片上來。如果覺得好玩就訂閱吧~
https://goo.gl/aWVrKX
喜歡現場喜劇的朋友,可以點卡米地喜劇俱樂部讚。每週都會有各種好玩有趣的表演喔!
http://www.comedy.com.tw/
對了,我是真的很懶....你看我的註解欄都是用複製的喔~跟別篇一樣!
#脫口秀 #馬克吐司 #站立幫 #卡米地
侯 麥 電影 特色 在 法國新浪潮、侯麥冬天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侯麥電影特色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On10n也提到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2183773 全球僅存麥當勞「披薩」 被迫停賣〔即時 ... ... <看更多>
侯 麥 電影 特色 在 電影截圖- 綠光(Green Ray),Eric Rohmer . 侯麥是法國新浪潮最 ... 的推薦與評價
對應其的諺語是「願心心相印的時刻早日來到。」 侯麥的電影總是平實的,不用渲染性配樂、大量日常對白、採用自然光與收音、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是其特色,撇開了社會與政治 ... ... <看更多>
侯 麥 電影 特色 在 法國新浪潮、侯麥冬天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侯麥電影特色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On10n也提到http://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2183773 全球僅存麥當勞「披薩」 被迫停賣〔即時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