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可以再重新分享一次,我們先假設一下(不考慮節稅):
1️⃣窮到快餓死的人,買得起保單嗎?👉當然是買不起的。
2️⃣富如郭台銘、連戰等人,需要保單嗎?👉當然是不需要。
第一類他眼前就是面臨即將餓死的風險,規避未來可能發生的風險根本沒有用。他的重點趕緊覓食,讓自己活下去。甚至找工作都得要求老闆先讓他飽餐一頓再開工。
第二類人不用講了,保單能帶給你什麼保障?#就是賠錢而已。
郭台銘缺的是錢嗎?不!他缺的是總統(誤)。所以他根本不需要保單幫他規避風險。
看得出兩者差異嗎?保單的作用嗎?
嗯,保單就是「未來」「萬一」發生風險,支付你「金錢」而已。
那麼抵抗風險的,說穿了不是保單本身,而是「金錢」。
#也就是說能提供你金錢的東西就是保障來源
穩定的工作收入、銀行的存款、投資理財的報酬、家人的幫助,保單的理賠等等,以上都是你的保障來源。
簡化來看就是:#資產的累積與保單。
差別在於:
#保單是有去無回,只要繳錢出去,就是支出項目。
#資產累積則是付出時間金錢為成本,獲取資產增長。(收入項目)
於是我們面臨的就是支出與收入的拔河比賽。
保單可以立即見效,只要你付出錢,然後未來發生事情了,保險公司就必須償還你合約內容所寫的理賠金錢。
資產累積則不一定立即見效,除非中樂透,立即繼承一筆資產等等,要不然都得靠時間去累積(無論是工作或投資)。
風險不等人,說來就來。
所以累積資產起來以前我們必須要靠保單轉嫁風險。
#只是你需要付出多少錢呢?
#這就是你該做的課題了
#請記得保單支出過多就會降低累積資產速度
#反過來說沒有保單也可能讓你資產大幅下滑甚至無法應付風險
這是拔河比賽,每個人每一個家庭你都必須好好思考才行。
#你必須做取捨來達到平衡
椪柑的保單每年3,800元,應該說還會逐年下滑,直到20歲以後。
主因在於我取捨了:
1️⃣保大不保小,大人出事了,小的保單再多也沒用。因為錢是父母出的。
2️⃣一些實支實付的住院醫療險,本身我負擔的起,所以她不需要保。
3️⃣我認為椪柑女兒最大好處就是時間紅利,累積資產遠比累積保單重要多了。
每個人狀況都不同,你必須好好規畫思考,這才是重要的。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