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館 Kids Club: 來種田吧 ▪️🥬🌾
(長文慎入)
故事的開始是這樣的。
多年前,有班早已醒覺的八十後保育皇后碼頭、反高鐵守護菜園村。但,人生總是很多徒勞無功;皇后碼頭拆了,菜園村還是守不住。
他們沒選擇「咁返屋企瞓覺算囉」,竟搬到新界鄉郊開始務農生活,以持續本地有機耕種的方式去守護這片土地。
十年過去,他們持續耕種,結婚,成為父母 (時間軸跳很快🕥)。想到下一代的土地教育,這幾個人莫名其妙找了塊爛地上面有間農舍,集合眾人力量整修成可愛小白屋,成立了生活館Kids Club。
認識Kids Club,是2019年他們整修期間,不斷有不同朋友向我提起「我朋友個朋友搞緊個地方俾小朋友學習種植」、「有無時間去八鄉幫手搬磚? 不過落車仲要行好入」.......我說不會裝修喎點幫?!癡線㗎咁遠整好都無人去啦( 這是原文。所以說,做人,話永遠不要說太早 )
以為事情不了了之,到年末再follow up「喂間屋點樣」時他們已完工(!!)。在整修期間,屋仍是溶溶爛爛時更已舉辦過第一屆親子種米活動 (真係有人去)。要知道種米是半年以上,每個星期日都要持續進行的活動。
每個星期日喎。
朋友個朋友個朋友個女表示好好玩。
然後,我立即報名參加。
+ +
🌾 不幸碰上疫情,在種米的中段我們的日程改了又改,停完又停,算是當中的小遺憾。但,真的好好玩超推薦。
種米後我們又種過白蘿蔔,趕在農曆年前造蘿蔔糕。近日,再去學造鹽滷豆腐。
溫馨提示一下,如你期望是很有系統的兒童課程、有證書曬冷走路有風,千萬不要參加。其中一位負責人Kitty是位詩人,文青搞活動和坊間很不一樣,種種米又吃吃自家茶點 (未有疫情時每星期有新鮮出爐烘焙糕點🧁)、講故事唸首詩後孩子又鳥獸散,輕鬆又懶散 (完全是我的育兒風格)。
如你怕曬☀️怕蚊🦟怕虫、少少泥整污糟件衫就尖叫,千萬不要參加,你會哭。
如你期望小孩在完成課程後會熟悉種米技巧、造豆腐工序等等,千萬千萬不要去。十次有九次半,課堂後半段只剩家長在聽課幹活聊天,小朋友全被不同的東西吸引跑光光。
砌磚、玩泥、玩水、追牛羊、玩狗、望住一隻甲蟲、抓到烏龜、觀察水中的蝌蚪......田裡著實有太多更有趣更好玩。
+ + +
說說幾個小插曲。
丫是枚超慢熱的小朋友,嗯,簡稱孤僻。她不愛和小朋友玩,一大班人時她只愛跟自己玩 #其實自己一個更開心
某次,負責人Jenny站我身旁遠望著丫又是毒撚玩時說了句:「她喜歡自己玩」。
通常,永遠地,旁人會不斷鼓勵丫去和其他小朋友玩,又或者突然幫忙找一堆孩子來叫他們和丫一起玩,讓丫加入。這些事情,試過好多次了。我們都知道,合群又親和是優點。
我嗯完一聲,Jenny笑了笑說:我女兒也是這樣啊,她們自己舒服就好。
嗯。
丫非常喜歡Jenny,她曾說,因為Jenny姨姨是個很溫柔的人。
對啊,我間中會想,這麼溫柔的人,當年是如何站在最前線反對強權,是如何失望完一次又一次還可以再堅持守護信念。又究竟,是如何放下城市的一切,忍受著日曬雨淋推著堆肥從事耕作,又或是,她究竟是如何堅信著一間爛屋可翻新成一個教育孩子了解土地、了解我城的地方。
+ + + +
丫有次問,周叔叔(農夫)晚上去哪? 睡在樹上?(hello,他不是泰山啊)
我說回家呀,和爸爸一樣,農夫是他的工作,他收工晚上回家照顧女兒瓜瓜。
丫驚訝問,他的女兒也叫瓜瓜?Jenny姨姨的女兒也叫瓜瓜啊。
是同一個瓜瓜,他們一起生的。
幾天後,她告訴我長大後想和周叔叔結婚。我說,不能呀,周叔叔和Jenny姨姨結婚了,我不是有說嗎?!
她大驚,你只說他們一起生女兒呀,沒說已結婚。
Ok,我沒說清楚, sorry。
我後來問,為什麼想嫁給農夫,不是說耕田很累嗎?她答,很累呀,但生活在田間很好,可以坐下欣賞風景,吃自己種植的,我有時間就畫畫,很好很好。
我那刻想,如果Kids Club希望讓小孩愛上土地從而對我城建立連結,從丫的答案得知,他們做到了。
+ + + +
經歷了2019和2020年,我們憤怒,我們失望,我們氣餒。
早陣子在Clubhouse和豬心記者談及在亂世中如何養育小孩 (在位曾發言的網友也曾在Kids Club種米),我說了幾次「不要失去希望和盼望」,這是我在大自然裡學到的。
最初帶丫去參加種米,只當成戶外活動,希望她明白粒粒皆辛苦,食物不是從超級市場變出來。後來發現,每次坐在世外桃源似的小白屋望著大帽山,治癒了的反而是我自己。
有次TV叔叔和周叔叔在除雜草,我隨口問如果有天政府又收地了怎麼辦,再次什麼都沒了,又再徒勞無功。他們淡然說都種了十年,農作物大家都有吃過消化掉,不會是什麼都沒發生。
我在刻下明白勞動有時,收成有時。播下的種,做過的事,都會留下痕跡,世上沒有完全的徒勞無功。某次他們說,這𥚃可輕易種出稻米,因為在荒廢的幾十年前,這𥚃曾經也是種米的。現在發生的,都是前人種下。
+++++
好了,終於入正題 (原來有?),非工商廣告時間:
📣下星期的鹽滷豆腐班據說仍有位。
他們用的鹽滷是來自西貢鹽田梓的三粒鹽記 (係,香港仍有人在保育鹽田 ),帶回家後第二天煎香超級好吃。
除了種植,他們還有插秧故事課、棉手帕植物染,四月開始好像還有共學團。
歡迎Like Facebook自行查詢。
另,每次參加活動都發現家長超高質,有同理心、禮讓、互相幫忙、尊重別人。在亂世中,大概我們更需要這種back to basic的育兒智慧。
如你沒小孩,有些活動也歡迎大人/情侶去玩的,如你不介意旁邊有堆小朋友在亂跑亂叫。
▶️ 臉書傳送門:
Sangwoodgoon - 生活Kids Club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萬的網紅852郵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原片來自《852郵報》Facebook Live https://www.facebook.com/post852/videos/1281855111862811/ (圖片來源:無綫新聞截圖) 立即贊助《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support-us/ 8...
保育皇后碼頭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割裂時代做報導的 #有線中國組 ,仍然對那片土地深深好奇】https://bit.ly/3pRfTJ5
2020年除夕夜,是 #有線中國組 舊班底播報新聞的最後一晚,播出的是武漢一周年專題,這天也是大部分中國組組員正式離職的日子。
那晚的香港寒風凜冽,不少歷代效力中國組的記者都回到荃灣的有線電視大樓外等候——對很多的記者來説,「中國組」這三個字滿含了太多太多對大陸的探索,「如何看大陸人」這個命題,也在不斷地被提起和思考。
「坦白說,初初入行跑,真的(對中國)沒太大感情。」翁維愷今年26歲,成長於社會不斷辯論香港人身份的時期。見證了 #保育皇后碼頭 、#菜園村 等等抗爭的他,2016年到有線中國組應徵實習記者,那時他就發現,香港社會對他所做的中國新聞,似乎需求不大。
在經歷 #雨傘運動、#旺角騷亂 等政局轉折點,香港本土派高度活躍,許多讀者對中國的好奇、同理都在不斷減弱。2012年加入有線的黃慧茹也明顯感覺到,隨著中港斷裂進一步加深,受眾的口味也在逐漸傾向看大陸的醜陋人事,甚至有人直接留言:「這些事根本與我無關,(大陸)這麼多人是要死一些。」
「始終到如今,我覺得我對這片土地上人的感覺,或是對這片土地的好奇依然未夠。」在故事的最後,黃慧茹篤定地講。 https://bit.ly/3pRfTJ5
#相關閱讀
編輯部遭到大搜查:《蘋果日報》七個記者的一天 https://bit.ly/3gQKlzk
用你選擇的媒體,決定你看見的世界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
保育皇后碼頭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步到位 ◎鄧小樺
一步到位的人們聚集在城市中央的腹地
要拆毀的統治權位就在手指的前方
神壇築起了他們高呼口號
偶像在高台上說粗話
就是那麼直接
某些人的母親被召喚
一步到位的語言你我都那麼熟悉
血緣被重新定義
不要再說我們屬於你們的國家
即使我們操著同樣的國罵
我們口裡都有一蓬箭簇等待機括發動
這是劇毒的小蛇被日常壓抑所豢養
我們都那麼精明一眼關七
不再相信美德
沸騰的體液蓋過了眼睛
是要以語言炸毀系統
是要以動作取代現實
是要以仇敵取代核心
是要以直接,取代緩慢的集結
雲發洩成一場雨
千件T 恤上同一張臉惶惑流汗
帶著對領袖的眷戀他們啟程回家
大廈每個信箱裡都躺著不可抗拒的稅單
體制的中介繁複而且,一步到位
世上只有語言一步到位
現實則遠遠落在後方
這就是最直接的沮喪
也許亦是他們又再聚集的原因
--
◎作者簡介:
鄧小樺,詩人、作家、文化評論人。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畢業,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哲學碩士(主修文學)。大學時開始寫作,後於各大報章及雜誌撰寫專欄、訪問及評論。著有詩集《眾音的反面》、散文集《若無其事》、訪問集《問道於民》等。另編有文學合集及個人著作數種,包括《自由如綠》、《一般的黑夜一樣黎明——香港六四詩選》等。
2014年受邀參加美國愛荷華國際作家寫作坊,後亦到美國維蒙特VERMONTSTUDIO駐場;曾受邀參加台北詩歌節、亞洲詩歌節、台北文學季、澳門藝術節。任文藝復興基金會理事。2017年開始,主持港台電視節目「文學放得開」。2018年,任香港文學館「賽馬會『過去識』本土文學普及教育」計劃總監,及文學發表平台「虛詞.無形」總編輯。
2006年與友人共同創辦文學雜誌《字花》,曾任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筆可能」寫作教育計劃高級組教育總監、曾任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藝術總監。2009年加入「香港文學倡議小組」,與作家董啟章、馬家輝、潘國靈等一同倡議建立香港文學館;曾主持電台文化節目、青年意見節目。2013任西九「自由野」文字部分聯合策展人。2014年「香港文學生活館」在富德樓建立,鄧任文學館理事會召集人、香港文學館總策展人。由2014年開始,策劃大量文學與視覺藝術對話之展覽;2017年,受邀於「油街實現」策劃「只是看書」展覽。(簡介取自散文集《恍惚書》)
--
◎小編一尾賞析:
本詩選自2014年7月出版的《眾音的反面》,其中輯一通向的是香港的社會運動,詩中有記六四、反世貿運動、保育皇后碼頭運動、佔領中環匯豐銀行地面運動、葵青貨櫃碼頭工潮、五區公投。同年九月發生的雨傘運動,使得這輯好似為讀者回顧了雨傘運動前後的香港社運史。香港的社會運動淵源已久,遠一點可以溯及港英政府殖民時期的1925年省港大罷工,1966、1967年的六六暴動與六七暴動,近一點大型運動則有七一大遊行、反國教運動、雨傘運動、魚蛋革命與反送中運動,這些社會運動造就了香港社會的眾聲喧嘩,而〈一步到位〉試圖捕捉的就是香港社會運動的浮世繪。
這首詩以詩題「一步到位」作為核心,詩中各段不同的「一部到位」皆呼應著詩題,第一個「一步到位」指的是聚集的群眾,群眾受到領導者的鼓舞一步到位,直接到抗爭現場高呼口號。第二個是語言上的「一步到位」,「語言」背後所引申的是母親、血緣、國家、國罵等體現的「國族」。「不要再說我們屬於你們的國家╱即使我們操著同樣的國罵」,此段詩人抗議的是片面強加於香港人身上的中國國族主義。自六七暴動以來香港人建立了自身特殊的本土認同,從殖民到回歸紛擾著香港人的還是身份認同的問題。第三個,是體制的「一步到位」。無論遵守的是《英皇制誥》及《皇室訓令》的「殖民地體制」或者是《香港基本法》規範的「一國兩制」,「體制」的良好運作是從殖民地到特區的香港得以繁榮發展的原因,但諷刺的是「體制」本身似乎正在漸漸崩壞。抗爭者也好、官員也罷,遊行抗議結束了,每個香港人需要面對的還是「大廈每個信箱裡都躺著不可抗拒的稅單╱體制的中介繁複而且,一步到位」。
整首詩看起來像是詩人和社會運動者們「一步到位」的同仇敵愾,如「這是劇毒的小蛇被日常壓抑所豢養」、「沸騰的體液蓋過了眼睛」。憤怒過、抗命過,面對自港英政府以來,訓練有素只知服膺行政的官僚與警察,也不見得就換來好結果,因而詩人最後則再次重述:「世上只有語言一步到位/現實則遠遠落在後方/這就是最直接的沮喪/也許亦是他們又在聚集的原因」。
「We will be back!」是香港雨傘運動的抗命者們許下的承諾,自六月以來抗爭者們重回此地,但這次與詩中情況不同了,「反送中運動」的多起抗爭沒有領導、沒有偶像是一場被稱為「無大臺」的社會運動。香港的社會運動走向了「去中心化」於香港各處遍地開花,同時抗命者也更加純熟於面對衝突,勇武也好和理非也罷,不割席we-connect 。這場現在進行式的運動沒人知道結局如何,而寫作時正值元朗襲擊事件後,但願本文刊登時已有好結果,倘若仍被迫持續抗爭,只願港人: 「 今宵多珍重\聽日又未必會係咁\今宵多珍重\聽日又另外一個樣」(MLF\My Little Airport 《 今宵多珍重》)
Be water, my friend.
台灣香港,風雨同路。
--
美編、圖片來源:林宇軒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國際政治詩 #一步到位 #香港社運 #雨傘運動 #鄧小樺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19/08/blog-post_26.html
保育皇后碼頭 在 852郵報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原片來自《852郵報》Facebook Live
https://www.facebook.com/post852/videos/1281855111862811/
(圖片來源:無綫新聞截圖)
立即贊助《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support-us/
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
保育皇后碼頭 在 馬鞍山村關注組- [還記得13年前的「皇后碼頭事件」嗎 ... 的推薦與評價
皇后碼頭 事件帶出了兩大問題,一,拆卸後重置便是保育了歷史嗎?;二,政府仍可信嗎?皇后碼頭被拆卸的悲劇,前車可鑑,縱觀今日的窩仔山和馬鞍山,若政府提出拆卸後重置的 ... ... <看更多>
保育皇后碼頭 在 【消失的香港建築】皇后碼頭:低調的權力象徵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1925 年,第17 任港督金文泰在第一代 皇后碼頭 登岸履新,自此 皇后碼頭 便成為港督及英國皇室來港必經之地。然而,即使被評定為一級文物建築,第二代皇后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