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倍券詳細方案出爐囉!943有答應大家要整理懶人包,馬上來看怎麼領、何時領吧:
一、領取資格:凡2022年4月30日前出生的國民、外籍配偶、持永久居留證、外交官員證者,皆可領取五倍券。
二、使用範圍:實體店家、攤商皆可使用,包括餐飲、百貨、零售、夜市、旅遊與藝文業等,另外學雜費、補習費也能繳,同時適用特定電商MOMO、PCHome、foodpanda、EHS東森購物、cutaway,及蝦皮購物的國內電商國內產品;
不能使用在哪:不可繳納水費、電費、罰金、勞保費、健保費、國民年金保險費、股票、禮券、儲值、菸品等。
*五倍券原則上不找零,但是店家可自行決定要否找零,保留彈性讓店家可以推出加碼、促進消費。
三、領取時間:為了分流,五倍券分為數位版和紙本,數位五倍券9月22日起綁定,10月8日起消費。紙本五倍券預約分流為超商和郵局:超商9月25日開始預約,10月8日開始領用;若去郵局領則是10月4日起預約,10月12日起領用。
為了方便商家辨識,民眾進行五倍券數位綁定時,會同步收到一組代碼,消費者在電商消費時可輸入優惠代碼,若在實體通路消費,除優惠代碼之外,也可出示QR code給商家掃描,即可獲得相關優惠,到夜市小攤消費也可用數位版五倍券。
原本計劃排除部分國內電商,但電商業者承諾設專區挺在地商家與小農、免上架費、降低抽成、減免廣告費與服務費,故開放可挺小農小商的部份電商。
四、新優惠:今年為鼓勵數位券,有幾項新措施,例如可全家綁定在一人的信用卡或行動支付上(詳細操作辦法請見懶人包文章,連結見留言)。五倍券也將舉辦週週抽獎活動,每週抽出500元禮券。至於各部會加碼的優惠券,為鼓勵使用數位版,限定數位綁定才能使用原民會「i原券」、「地方創生券」和適用於餐飲場所的500元「好食券」。好食券不像其他部會加碼券採抽籤模式,好食券只要成為綁定數位五倍券前400萬名即可獲得。
數位綁定得到的好食券等於「500元用多少算多少」,比難以找零的紙本方便,可以分批使用,例如今天吃100元,剩下400元還可以繼續消費,避免大額無法找零的狀況,對攤商更有利,只要綁定就有500元好食券,不用多花時間抽籤。
原先各部會加碼券皆為統一抽籤形式,只需登錄一次即可抽各部會優惠券,例如:動滋券、客庄券、藝FUN券、農遊券、國旅券等。
以上資訊為歸納整理自行政院公告及各報導。看起來今年綁定數位很好康呢!我要繼續綁定數位啦!大家還想多了解哪些資訊呢?各縣市加碼?還是?歡迎告知,943再幫大家彙整懶人包喔!
「保險抽成多少」的推薦目錄:
- 關於保險抽成多少 在 943就是省的超值好康分享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保險抽成多少 在 我是業務(阿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保險抽成多少 在 王立第二戰研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保險抽成多少 在 [心得] 從事保險業務員的心得- 看板Salar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保險抽成多少 在 保險員的薪資如何算(佣金)? 的評價
- 關於保險抽成多少 在 保險員的薪資如何算(佣金)? (第3頁) 的評價
- 關於保險抽成多少 在 佣金這樣抽?揭露保險內幕!這些話術要小心!ft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保險抽成多少 在 保險松鼠快易懂- #談談佣金(此篇#完全僅供參考 的評價
- 關於保險抽成多少 在 保險業務員收入- 工作板 的評價
保險抽成多少 在 我是業務(阿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過去我看到ㄧ些很無聊的「藝術」電影一直有一個疑問?電影內容很沉悶又看不懂,明知票房收入不會太好,也幾乎都會虧本,為何許多導演堅持還是要拍「藝術片」而不拍「商業片」?
開始慢慢體會什麼是爲了「理想」而拍。為理想而拍得影片,不完全是為了要賺錢,而是想給這個社會「留下些什麼」或是「提醒些什麼」。
就如同有點像現在的我,拍影片不太給自己壓力,訂閱及觀看次數多少也沒特別在意,也不想刻意拍一些無俚頭的搞笑或白目影片取悅觀眾。
「業務工作」始終是我的正職工作,從開始拍影片以來,一直期許自己所上傳的影片,能夠讓視聽者「學習」些什麼或「體會」些什麼,總之是希望給大家「正向」且帶點「幽默」又有意義的內容。
順便想用影片來告訴年輕朋友,其實從事業務沒有這麼可怕,而且會讓你充滿「機會」及「趣味」。
所以現在我要像之前一樣,「徵求」各行各業的業務一同拍影片,讓大家了解不同業務的「趣味」及「心酸」。
ㄧ、從事業務工作滿3年,不論業務類別,男女、年紀不拘。
[原因:因為希望提供的資料是相對正確的,從事3年以上,至少對產業也熟悉7-8分了」
二、外縣市業務皆可。影片尾聲可以幫您的產品打小小廣告,不收取任何費用,您只需要提供您業務的寶貴經驗及故事分享即可。只有一個小小條件,如果距離高雄太遠(例如嘉義以北)只要提供我簡單住宿的旅館一晚就好。
三、影片內容上傳前,我會先把影片傳給你檢查,確定內容沒問題後才會上傳。
(原因:避免一些行業的商業秘密洩漏)
四、影片下方的內容說明,可以留公司或你自己的產品聯繫方式,讓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聯絡,我完全不收取任何抽成及費用,當然我也不會幫產品或公司做任何背書。
五、基本上一種行業一支影片。(舉例:如果已拍攝保險業務,往後也不會接同性質的業務影片)。
六、其他...(你有興趣後,我們再另外討論)
以上,如果身為業務的你有意願的話,歡迎私訊或留LINE。
影片可能產生的缺點及優點
[缺點]
不知道會不會有神經病的客戶把你做「政治歸類」?我只能說,拍攝內容不會跟你聊到任何有關政治及社會議題。目前你也確實不用擔心,因為現階段點閱真的不高。如果你還是怕?我可以提供頭套。別想太多,我現在還是活得好好的。
[優點]
未來上傳的影片,我不會刪除,YT上會一直存在,就算我掛了,還是會存在。如果有這麼一天,如果真的有這麼一天,訂閱多了,觀看人數也變多了,你的人,你的產品,你的廣告當然也會增加曝光,也許你會感謝你自己,曾經我們一起拍過影片。
你給我故事,我提供你頻道,讓我們一起拍攝一些對年輕人找工作有幫助,且散播歡樂散播愛的影片吧⋯⋯
#業務請上車重新開張
保險抽成多少 在 王立第二戰研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講點退流行的東西,因為我通常會消化一下再說。前陣子講到UberEeat跟foodpanda的雇傭問題這些,一群人戰的不可開交,我的想法大概是這樣。
我通常先觀察,很有趣的是,不少認為這是新創事業的人,也對勞基法很有意見,跟堅持勞工一定得納保重疊性很高。我是不知道為什麼,同一群人會認定外送員可以不用勞保,但其他工廠員工要。
經濟右派也跟他是不是自由派有關,政治偏保守的傾向認定外送員是雇傭,自由派的會覺得承攬也可以。而在交通安全上,則是保守派覺得責任自負,自由派似乎認為政府要有作為。
呃,坦白說這種錯亂的狀況,就歷史來看就代表一件事,就是我們對這個新創產業沒概念,既有法規處理不來。
我個人的看法是,新創產業很多都是在既有法規上的漏洞,以及成本丟給別人才成立。
例如經典範例Amazon,其實是建立在把運送壓力丟給郵局的身上,社會成本是別人擔。不過多年以後,平衡調整好就好,像台灣郵政系統初期有,現在也不反彈網購運送,反倒加入這場快遞業戰場。
所以,外送這件事代表的是甚麼?
是一種新的管理模式要出現了,傳統上的保險是跟著個人,或是交由工廠或企業雇主去負責,外送員這行業很像是工業4.0說的,藉由資訊科技增加效率的一種模式。所以用這角度切入來看,外送員最欠缺的,並不是法律保障。
重點在於「信任」,目前外送員的薪資來源,看起來實際上是從店家跟消費者,以及沒有勞保身上榨的,大家暫時信任這可以帶來更多的利潤。但若過了半年,參加者發現好像沒多賺多少?
這個問題說嚴重也很嚴重,因為表面上外送員透過app可以協調店家省下自己雇用的成本,實際上不少新聞透露,抽成的比例很高。這類消息越多,就會侵蝕現有外送員三方的信心,可能會促成比較區域型的外送業,例如整條飲食街的店家合作共聘一兩個外送。
而且ubereat沒有獲利,這表示外送員與其說市場飽和,不如說本質上是在成本轉嫁的過程中抽點起來,並不能說是一種完整的獲利模式。以Uber來說,幾年衝撞後,也要找尋跟計程車的共存之道,
目前比較有可能的,是變成承攬的微型企業制度,送貨員跟遊覽車就不少這樣,自己買下車子當老闆,接案過日子。但外送員的進入成本低,變成僧多粥少微利化,也不是不可能。
我自己的想法是,目前還沒有夠強的管理模式,可以找出外送的最佳效率,現有的模式比較像是靠很多人去等單,把時間壓縮。但這其實就是降低外送員的賺錢時間,等外送員退出一批後,會變成廠商跟消費者等待時間長。
依照以前工廠的經驗,這得要所有參與店家,彼此有足夠的信任,可以分享資訊,形同自組公會。不僅分享資訊還得分享利益,不然這個所謂新興行業,很可能達不到支持者所想像的美好未來。
會不會變成像以前小計程車行,要靠行接單?這我不敢肯定,科技的進步也許會找到一個新管理模式吧。
保險抽成多少 在 保險員的薪資如何算(佣金)? 的推薦與評價
我有一位朋友在大樹那家壽險做保險員.前六個月保障底薪是2w5 半年後底薪變1w多剩下的就靠業績獎金.至於抽成他是跟我說 抽1成等於1w塊抽1千.這些是他 ... ... <看更多>
保險抽成多少 在 保險員的薪資如何算(佣金)? (第3頁) 的推薦與評價
(續期保費加第一期保費可以抽到100%以上?!保險公司又不是笨蛋.玩笑不是這樣開的 ... 多少= =~~越大咖的都是這樣開最低計畫~單筆勒好幾百萬都有= =錢剛進場只收你5%只要 ... ... <看更多>
保險抽成多少 在 [心得] 從事保險業務員的心得- 看板Salar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大約從今年5月多開始踏入這個行業,
我去的是一般保險公司不是保經公司。
所以我以下的心得是針對在保險公司的所見所聞
來說說我從業的這幾個月的心得與看到的人事物。
保險業的精華就是 增員、行銷 這兩大部分。
一般人進入這一行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只需要考兩張證照你就可以開始你的業務生涯,
而這張證照是沒有什麼難度的 大部分題目都是從題庫裡出的
我的科系跟保險完全沒有相關,但那時很有心想要開始賣
所以一個月的時間就考到了。
也因為這樣的低門檻,其實誰都可以來做這行。
假如你是想要以保險業當主業發展的新鮮人 我會希望你多想想
業務百百種,如果是想要練習業務技巧的人 應該還是有別種行業才是
畢竟能年薪百萬 且 每年都維持百萬的人 絕對不會是剛入門的你
我聽過一個笑話
保險能做起來的有三種人
1.父母就是保險做起來的 (保二代)
2.有錢人 (抽傭應該會很可觀)
3.人脈廣闊 (親朋好友多)
笑話畢竟是笑話,依靠陌生開發做起來的大有人在
但是陌生開發通常初期在做而已,畢竟陌生蠻辛苦的
所以有穩定客源的業務員 到最後還是會主要依靠轉介紹。
剩下能做起來的業務員就是上述所說的那則笑話裡的三種人
有人會說 : 反正我趁年輕進來闖闖看,一年後如果不行再離職就好了
這句話 其實就是保險業黑暗精華的所在。
想想看,這一年你能成交幾張保單 ?
假設一個月2件 每件保單能賺10000好了
以客戶年繳的情況下
在第1月時你收了2件 等於 20000 元
壞消息是下個月沒有 要等明年同月才能再領
然後是客戶月繳的情況下
在第2個月你也收了2件 不過兩件都是月繳
月繳就是把年繳拆成12份給業務員
雖然領的都差不多 可是先拿後拿對剛起步的人來講差很多
也就是說 第2個月 只賺到 1667元 左右
但好消息是你下個月不用做事一樣有1667元入賬。
不過這還是 找的到客戶和你買 跟 每件傭金都能到10000元的前提下
傭金需要注意的地方是
1.傭金會逐年遞減
2.大部分險種都只能領個3-5年 過了就沒了
3.最後才是定期險可能可以每年都能續領,所以能累積的起來也會很可觀
好,回歸正題。
恭喜你撐完這艱苦的一年。
但面對現實每個月賺不到20000元的情況下 你還能堅持多久
通常這種時候你應該會面臨到兩種選擇
1.離職,你這一年辛辛苦苦打拼下來的傭金全部歸給你的主管,
主管收著你的傭金繼續在保險業打滾,繼續找夥伴打拼。
2.不離職,但是前幾年可能會過著薪水扣掉花費剩沒多少的窘境。
這時你可能也會開始考慮增員了。。。。。。
這就是保險業 增員的輪迴
能從這個輪迴中得到利益的人才能在保險業存活
增員(下線)越多 腳步就能站的越穩
所以你剛進保險業時,主管都會教你能帶朋友來就來
多拉一個是一個 陣亡人數越多 你主管收入就越多
能活下來的人才是所謂的 " 組織發展 "
也因為這樣迫於現實生計的情況,
多數從業人員一心只想成交保單。
學的都是如何賣出去的話術,
只要能賣出去就好,幹嘛做其他麻煩事
只有很少數會拿保單條款出來跟客戶講解
大部分的業務員是完全沒有專業度可言的
1. 不知道自己在賣什麼 (沒看過條款,不知道怎麼賠、賠多少、賠什麼)
2. 亂推商品 (客戶需要醫療規劃,但卻亂推儲蓄)
3. 沒有幫客戶考慮周全 (只會說你很需要、不管對客戶來說划不划算)
4. 亂講保險觀念 (導因為果、是非不分、言過其實、似是而非、答非所問)
5.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話術好,細問後一問三不知、外表稱頭,沒有專業)
6. 隨便承諾 (服務一輩子、不誠實)
如果是一個剛進入的業務員
只注重行銷其實是合情合理的
畢竟要學習這些保單知識花的時間太久
可能還來不及找到客戶就陣亡了
但這種剛進來的業務你敢跟他買嗎?
從客戶角度來講 這就是一個不專業的業務
業務(尤其是菜鳥時)只會跟你說
我還在學習、我會努力、這個問題我先請教主管
謝謝給我這個機會跟你談保險、如果有機會讓我再服務你、
雖然大哥沒有跟我買 但是我從這次寶貴的經驗學習到了很多的東西
等等之類的 開始所謂的 "人情攻勢 "
幾次之後 說不定你就會跟他買所謂的 "人情保單 " 了
但做起來的業務員也不一定會去看那些條款就是了
不看都做得起來了還看幹嘛?
所以其實也別太奢望主管能教你甚麼就是了
頂多給你話術、帶你跑客戶、教你寫保單而已
很多都是講到你乍聽之下沒什麼問題
但自己回去研究後發現問題一堆 然後你又不好意思全部問
如果你研究後沒問題的話,你不是天才大概就是騙子了
當然也是有 專業、負責、誠懇的業務員
但同時具備這三個優點的就少之又少了
很多都是良心過不去離職的。
這也是人情保單買不得但還是很多人買的道理
雖然這家保險商品不是最好,但跟你買我放心
如果你的業務員有這些優點 你會不會跟他買?
最後 想在提醒一下各位
每個人一生或多或少也許都會買到保險
那麼身為客戶的 我們 該怎麼去選擇呢
記住以下原則基本不會吃大虧
1. 身為客戶 你就是要以"最低價格" 得到 "需要"的保障。
2. 貨比三家以上 找業務員也是 多找幾個問 絕對有好處
3. 面對不肖業務員 "不接觸" "不談判" "不妥協"
4. 掌握基本保險知識 "資訊不對等" 會讓你成為冤大頭
5. 衡量自己的 "收入"
6. 對於保險你的"需求"是甚麼?
7. 試著問自己 買了這張保單 在你發生意外時能夠給你什麼保障
"講不出來" 或是 "不確定" 那麼你就是不知道自己買了甚麼
請再問問 你的保險業務 。 如果也不知道......你應該是遇到了不肖業務員
8. 保險事關重大 一保可能就是好幾年 不要讓業務白白賺你的錢
承保前有問題就問,你花的錢絕對值得你多問問。承保後也一樣。
9. 不要一言堂。不要你的業務員說甚麼就信什麼,抱持著懷疑的態度是必要的。
業務是人,人一定會失誤。也許哪天跟你說錯甚麼而你全然不知的就信以為真。
10.如果找到"好的"保險業務員,請一定不要凹他們退傭。
這會讓他們從業生涯大幅縮減,你只會更快變成 "孤兒保單"。
總而言之,我已經離開了這份工作。
正在打拼的希望你們能能鴻圖大展
還在觀望的希望你們多加斟酌
以上是我三個月的心得分享,謝謝大家耐著性子看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173.146.8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lary/M.1534772835.A.204.html
可能朋友也沒什麼惡意,
畢竟也是剛進去
對這行了解並不透徹
主管也不可能跟他說這麼多
只是叫他帶朋友來參加活動等等之類 08/20 22:10
如果是要出國的話
我待的的地方最低職階
少說也要做到100p的業績
也就是幫公司收到100萬的錢
抽傭的話就要看商品了 大概能賺30幾萬吧
而且可能會要你再賣個幾件特定商品
那特定商品是不是客戶所需的 就難說了
被公司請出國的費用 也是從客戶身上賺到的錢
"差這一件我就升階了"
"公司在競賽,大哥大姊幫幫我"
應該或多或少都會聽到的話術。
08/21 06:25
我也是認同醫療那類險種的
保單條款不會錯,會錯的都是業務員不了解
所以要買的時候 真的多比較一下
如何用最省的錢得到需要的保障才是上策。
08/21 12:13
08/21 19:39
雖然我也想賺錢。但某種程度上違背了我良心
很多業務員都會覺得自己是種傳道者
認為自己是把好的東西推廣給親朋好友
但是好不好應該由消費者多方比較後
覺得好才是好,不是業務員說好就好
"覺得沒推薦給你 是自己良心過意不去"
"以後朋友發生意外,你會不會後悔沒積極推銷給你朋友?"
"如果今天不跟我買就別當朋友 因為哪天出意外我也沒錢借你"
"講師: 別讓客人覺得保險很便宜。你賣的貴 傭才抽得多
以上都是我親耳聽來的
很多業務員的確推廣出去了
但是因為不看條款 或是只問主管說有賠或沒賠
可能這樣導致"判斷錯誤"
讓客戶沒能拿到應有的理賠金。
就如同我上文說的
真的沒幾個會去翻條款查證的
畢竟對於業務員來說
幫客戶拿到理賠金 是不會有業績的
我的信念就是要幫助人
今天把東西行銷出去賺了很多錢 這只是幫助了自己、主管、保險公司
幫客戶注意條款內容,賣之前向客戶解釋清楚,幫客戶爭取理賠
我認為才是實質意義上的幫助人。
因為有些保經公司好像可以讓人離職也帶走傭金
只是不知道條件是甚麼。不考核當副業做會不錯
退可幫自己買(傭金自己賺),進可幫家人省一筆錢。
我來講一下進入保險前要建立的心態好了
1.最好要有做一輩子的決心 你離職後所有努力變成你上線的,
不論你主管有意無意,這都會是既定事實。
不然就是設個停損點 及早認賠殺出
否則到最後就無法走了(捨不得放棄成果、出去不知道該做甚麼)
不是人人都年薪百萬的,儘管百萬 花費也會挺高的。
2.想要默開起家 你要花很多時間培養新客源。
可能同事跟朋友泡杯茶就收到一件
你卻還在跟陌生人、店家搏感情的狀態 要懂得調適心態。
3.一般人,起步會面臨低薪甚至無薪的問題
有些人會選擇邊打工邊做保險,直到客源穩定。
4.有公司在新人階段是沒有勞健保的。
5.慎選公司,不要你朋友在哪你就在哪。
6.言過其實、虛有其表的人蠻多的。
08/21 22:10
的確,這篇文是針對壽險方面的
像保經和產險這部分就不太清楚
但要說我什麼都沒接觸到也太勉強
我知道有好有壞,所以不會隨意一竿子打翻一條船
只是針對現實面來給想要進入這行的人一些建議
不要抱著太多不切實際的幻想進來
也許t大是看到了好的一面
那何不發一篇文
激勵一下後生晚輩
給他們一劑強心針呢
※ 編輯: aass5576843 (118.171.8.233), 08/26/2018 13:09:22
t大息怒
文中從來沒提過要3個月升經理
不知道你為甚麼會拿著個做比喻
從文章開頭即表明
這是我進入以來的所見所聞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職業的自由
故我不會妨礙任何未來想要進入的人
就像你說的不管哪個行業
勢必都要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要堅持努力 才能成功
我今天的立場很簡單
就是我不想在保險公司這樣的環境下發展
如此而已
今天我也不是有錢到任何風險都能自負
所以目前來說風險轉移對我也是重要的
那 我自己就可以買了
也不用透過其他業務員
難道這不就是一種最便宜的方式嗎
這些證照考起來真的沒有難度
花點時間省一輩子的錢不好嗎
差別只是在於說登錄在哪家公司下
那照我這種邏輯
當然是選不用考核的那種
除非今天任何保險
都能夠在網路通路可以買到
並且是 原價-(業務抽傭) 這樣的價錢
但事實上大部分還是得依靠業務員來推
不然會主動想買保險的人能有多少
我就是把自己當成是客戶角度在思考
不然也不用想那麼多了 你說是吧
不過專不專業的話
應該由客戶來定奪
我們在這爭的面紅耳赤也不會有結果
如果覺得哪裡寫的不對
或是跟您看到的不一樣
非常歡迎指教
※ 編輯: aass5576843 (118.171.8.233), 08/26/2018 22:29:14
我說的由客戶定奪是指 專不專業這件事
不是商品
先算全台22家壽險公司(蘇黎世已解散台灣分公司)
如何判斷商品優劣 最簡單的方法
不就是看保費價格和理賠項目嗎
商品優劣 自己心裡都有一把尺才是
怎麼會因為你所謂的奧客 就否定自己的商品?
保險商品好不好 是比較出來的
覺得好就買 比較不好就找其他家買
不是很簡單的道理嘛
客戶今天懂得選擇適合自己的商品
並從中判斷商品優劣
而不是一昧的讓業務員引導
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所以我才說千萬不要"資訊不對等"
好的是現在網路發達
官方網站就可以找到許多資訊了
我還在準備考照期間
也有拜讀過你在保險版的文章
※ 編輯: aass5576843 (118.171.8.233), 08/27/2018 02:43:4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