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我的學生問我:
『老師,我看了英文書一天,也有做贊歎我看得懂的那些部份,但也會有納悶以及憤怒的,因為很多看不懂。然後第二天就不怎麽想看了,便看一頁邊玩fb,是看了很多,第三天,那種憤怒以及納悶的情緒又來了。有甚麼可以解決的方法?』
江魔有話說:
我們當然可以用一些情緒管理的方法,例如EFT或深呼吸等等,這些方法不是沒效,只是比較被動 —— 我讀書讀到煩悶時,就做個EFT或三分鐘的深呼吸,然後再接再厲。
除了被動,這方法是專注在一樣東西,就是把你不要的情緒清除。
想像一下,一個老公如果很討厭老婆了,他可以選擇對老婆討厭的情緒浮現時,用一些方法把那討厭的情緒去除。但沒有了討厭的情緒,不代表就開始會喜歡老婆。
不討厭和喜歡,兩者是獨立的,所以你要兩邊都處理。讀書也一樣,你對讀英文書沒有了厭煩的感覺,當然好過有厭煩感,不過要長期走閱讀英文書的路線,你也要同時建立你『喜歡』的感覺。
其實要長期解決這個問題,就有好幾個地方是需要佈局的。
1)我不會建議找些簡單的英文書來看,你真的要找幼稚園或小學生的英文課本或故事書來開始嗎?除非你本身就單純的喜歡英文,你就可以用這個方法。你已經是成年人的話,我給你的第一個建議是問問自己有哪些你很想知道、很想學、很想看的資訊,是可以用閱讀英文書入手的。
例如你很好奇美國色情電影,可以找找一些美國女優寫過的書(為數不少,你們自己上網搜尋吧,但不要搜尋錯地方),或者買一本講女人G點潮吹的英文書。相信大家應該猜到我為甚麼會舉剛剛的兩個例子,因為問我這問題的是個男學員。
你喜歡看的書的人不局限於性愛,任何你很想知道的,金融、心理、自我成長、創業等等,只要是你很喜歡的話,你都可以借用這些領域的英文書來推動自己閱讀。
我以前也在文章是寫過,推動我看英文書的啟蒙,就是看佛教的藏傳翻譯文獻。只要你對某英文書的課題是很有興趣的話,看到不明白的詞彙而刷谷歌辭典,就不會是辛苦的事情。
2)看不懂的英文生字,不會是阻止你閱讀下去的最大阻力。甚至你讀到一些生字,你不看字典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你肯長年累月繼續閱讀下去,那些你本來讀不懂的字,還是會繼續出現多次。每一次出現時,雖然你不懂字義,但圍繞這生字的整個句子有不少字你看得懂的話,慢慢的你就會摸索出這個生字的用法。
是的,你將會發現有一些字你知道是如何的用,但要你講出字義,你會啞口無言。我有不少的英文字我是知道如何用,也知道不能如何用,但你要我講出那個字的意思,我也只能猜。所以閱讀自己喜歡課題的英文書就很重要了,因為你在閱讀過程中看到不明白的地方,你比較能夠包容自己不明白那個部份,你對這興趣的求知欲會把你推過去。
特別要留意的是,受華文教育者讀英文書,比生字更辛苦的是有時候整句話的每個字你都好像看得懂,不過整句話的意思就丈八金剛摸不著後腦。
這也是很正常的,沒有任何語言是能夠完全無誤的翻譯成另一個語言。有一些英文句子的用法,在華文裡面是完全講不通的。莫說中文教育者看英文有些地看不通,就算是英國人的一些句子詞彙的用法,美國人也是不明白的。所以,我的第一個建議很重要的地方就是在這裡 —— 你很有興趣的課題,你對於看不懂的生字或看不通的句子,你沒有那麼執著,所以你才能繼續的閱讀下去。
3)閱讀中除了要忽略自己看不懂的地方,早期的時候,閱讀英文書要閱讀多久就停,是非常重要的。千萬不要逼自己一直閱讀,否則就會好像問我問題的這位學員般越來越煩躁。
我建議的做法你要閱讀到你的第一個『爽』甫一出現,就可以停了。這個『爽』可以是一些很精彩的資訊,可以是讓你拍案叫絕的故事,可以讓你腦洞大開的概念,可以是作者能夠讓你體驗到各種不同情緒的精妙文筆。
換句話說,撇開了在意你看不懂的部份,你還要專注於這些『爽』的感覺,因為唯有『爽』的培養,才能長久的經營出你對閱讀英文書的『喜歡度』。
所以這又回歸到我的第一個建議,這本書的課題必須是你很有興趣,唯有有興趣的時候,你才容易捕捉到這些閱讀時候會出現的『爽』。
那麼為何剛開始的時候,要一爽就必須停止閱讀呢?
我們的腦袋在經歷一個體驗時,通常是結束時的印象比較容易記得。
所以一些電影一開始都做得很好,但結尾很爛,你覺得導演在當你們是白痴。看完電影後你會忽略導演前面所有的功勞,直接用結尾你覺得被侮辱智慧的感覺,來看回整套作品而給予差評。
男生跟女生在電話聊天,不要聊到對方很悶時才說你要掛線了。你應該在大家聊到興高采烈的時候,就算你不捨得,也必需忍痛止爽。
唯有在女方最爽的時候告一段落的掛線,她才會期待下一次跟你聊天。
閱讀也是同樣的道理。
你們可能會問:『但江魔,我有一個小時可以閱讀,我讀到8分鐘的時候,就已經高潮了,這時候就停嗎?我還有很多時間啊!』
所以這就是我下一個建議。
4)你要有策略的分心,讀到『爽』而告一段落的時候,可以放下書做些掌上壓或深蹲,再不然轉去讀另一本書,甚麼書都可以,你隨意讀讀後,伸展一下筋骨,就可以再回到剛才未讀完的那本英文書。
我對於刷手機會有保留,因為手機是很摧毀專注力和意志力的東西。用手機來谷歌你看不懂的生字,當然沒有問題。而且網絡上閱讀英文文章的話,看不懂的字,你就直接 Highlight,right click 就可以轉去谷歌查那個字的意思。
5)現在的書市已經有點方便了,但我們要會利用那方便來提升自己的英文閱讀能力。不少的英文書現在都會有中文版,你如果依賴了直接看中文翻譯版,你也就沒有甚麼理由去看英文原版。
如果你已經有一個你有興趣的課題,你找到了一本你很想看的書,就中英兩個版本都買。(須知道,不是每本書都有中譯版的)
你就在你看英文版看到爽的部份,伸過筋骨後,就看中文版,看看中文版所讀到的是不是你剛才讀英文版所理解到的。如果不是的話,為甚麼?
次序永遠是英文先行,中文版是用來在分心階段的時候,輔助你理解英文版。這個順序不能顛倒。
6)我建議你看的英文書,剛開始的幾本,都鎖在一個領域。這樣才能讓你有足夠的時間去熟悉這領域的英文用詞,金融業、經濟學、心理學、佛學都各有其特定術語和英文用語,一旦熟悉了,你看這領域的英文書也會越來越快。
最後如果你已經達到看這領域的任何英文書都難不到你的,你就賺到了你英語閱讀的『第一桶金』。這個第一桶金是很重要的,有了這桶金,你日後要投資閱讀其他領域的英文書,你就不再是從零開始。而且這種閱讀的投資,是沒有風險的,你不會傾家蕩產。
你看我上面的文字,好像一直都在強調興趣的重要性。一些父母說他的孩子記憶力不好,問我需不需要送孩子去上記憶術課程或甚麼右腦開發課。
我的答案是:不用。
記憶術課程是幫不到你孩子一生人的學習,記憶術對腦袋有鍛煉,但不是鍛煉到頭腦的理解力和長期記憶。你孩子對某個動漫角色很有興趣的話,他沒有學過記憶術都能記得那個角色所有的歷史。右腦開發是個更大的課題,以後有機會我才另外寫文來說明,因為在科學界是沒有右腦開發這回事,市面上所有講右腦開發的,都是偽科學。七田真?偽科學!
所以培養興趣才是學習和記憶的真正王道,自然的也包含英文書的閱讀能力。
#江魔設教
#廣渡魔粉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有幫到你,你有覺得你有需求要做了善事才會心安理得,可以隨緣樂捐,打賞個小費給我吧:
http://paypal.me/kongdemon
個體經濟學課本 在 天下文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悼念臺灣經濟學教育先驅!施建生教授逝世,享嵩壽103歲】
臺灣經濟學教育一代大師、臺灣大學名譽教授施建生,於今年 (2020年) 7月18日安詳辭世,享嵩壽103歲。
施教授的代表作《經濟學原理》,是台灣五○年代以後經濟學相關領域的學子必讀經典。中央大學前李國鼎講座教授李誠:「施教授是第一個把凱恩斯的總體經濟學介紹到台灣,在此之前台灣只有個體經濟而沒有總體經濟學,他所撰寫的《經濟學原理》是所有今日40歲以上的經濟學學生必讀的課本。」他的百歲人生,半世紀的教學與著述,深深影響台灣經濟學教育的發展。台大校長管中閔讚譽他「真國寶也」。
生於民國6年,國立中央大學學士、美國哈佛大學碩士,在哈佛期間曾受教於經濟學巨擘熊彼德(Schumpeter)門下,親炙於當代經濟學家及多位名師的風采與學識涵養。施教授從事教學工作六十餘年,曾任教於中國文化大學並前後擔任經濟系主任暨經濟研究所所長、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客座教授;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勒考斯校區客座教授。民國45年獲邀至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任教,民國48年至56年擔任臺大法學院院長;前後亦曾擔任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顧問、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顧問、臺大名譽教授等要職
施教授生前曾自述其生活就是「讀書、教書與寫書」;他在高齡80多時仍筆耕不輟。天下文化有幸邀請施教授連續出版九本評介熊彼德、凱恩斯、海耶克、費利曼、亞當‧斯密、李嘉圖、薩繆森、約翰‧彌爾、馬夏爾...等經濟學大師的專書,並授權海外出版,成為暢銷經典,影響遍及華人知識界,是難以超越的典範!
施教授生前嚴謹低調,讓我們用施教授的經典著作,一同緬懷與悼念這位一代經濟學教育大師的風範。
___________
▶️緬懷一代經濟學教育大師,施建生教授的經典著作:
https://bookzone.pros.is/VBFE4
#悼念臺灣經濟學教育先驅
#施老師一路好走
相關資料來源:台灣經濟學會、天下文化
個體經濟學課本 在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從歷史角度分析中美貿易戰第三篇
晚安,今天總算能聊到主題了,在這篇文章下筆之前,其實讓我大傷腦筋,考慮了非常久的時間,由於蔣鄧兩人的歷史其實也不短,而且又卡到老美全球布局,要如何濃縮並提出重點,讓大家簡單又清楚了解到美中台三方關係是如何演變,這點實在頗費工夫,必須反覆思量,礙於篇幅一定會有許多不齊全之處,若各位有興趣,後頭若有觸碰到現今時勢的部分,我再另外撰文。
在閱讀本文之前,一樣先提醒各位,請用看故事的角度去看待就好,歷史其實沒有對錯,歷史總是照著人性的每個決定去發展,只是累積的結果,最終影響到了現在的政治格局,影響到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你我而已。
(先說這段歷史故事有點震撼,各位放輕鬆看就好)
沒讀過第一集的朋友,請點 👉 https://reurl.cc/zMxaa
沒讀過第二集的朋友,請點 👉 https://reurl.cc/7Dy35
➡️ 先了解一下兩人的共同背景
在聊蔣鄧兩人之前,我必須先介紹一段歷史課本中從沒講過的背景,早在1925年時,15歲的蔣經國在老蔣安排下,登上一艘蘇聯貨輪,前往蘇聯留學,至於為何跑到共產蘇聯去,那是因為當時黃埔軍校的成立,其實是蘇聯背後全力支持的,而老蔣是第一任校長,蘇聯為了確保軍隊能被自己控制,所以不受人疼愛的小蔣於是變成了質子,美其名是求學,但其實生死一瞬間。
而當年21歲的鄧小平已經在巴黎住了五年,1922年,小鄧加入中共青年團,1924年轉爲中共黨員。1926年到蘇聯留學學習,他們倆個人在1926開始,鄧小平與蔣經國是蘇聯中山大學的同窗,由於鄧大了蔣6歲,因此小蔣對這位同是東方臉孔的鄧小平十分仰慕,兩人常聚在一起討論課業,並聊巴黎風光,也在異國培養出深厚的同窗之誼,時間長達兩年,你沒看錯!當年鄧小平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小組長,而歷史課本從來沒告訴我們,小蔣最早其實是研究馬克斯與恩格斯的社會主義,而且後來人家他還是以全校第一名畢業呢!#好寶寶章蓋。
(至於列寧、史達林、托洛斯基三人,如何把社會主義漸漸演變成極盡殘暴的共產主義,有興趣各位可以自己查XD)
➡️ 歷史的洪流產中產生了奇妙的連結
我在上一篇文中有提到,老美在1953年就開始栽培蔣經國,十幾年下來,小蔣終於在夫人派與各軍頭環伺下,逐漸站穩了腳跟,而在1973年,被尼克森親訪中共,看到美中簽訂了上海公報後,以為即將被世界拋棄的老蔣,由於刺激太大有了健康問題,終於開始把大權都陸續交給兒子蔣經國。而同樣在1973年,用十年文革搞死幾千萬中國老百姓性命的毛澤東,眼看自己一手創立的政權即將被自己玩死,於是下旨決定,將文革中被四人幫鬥慘的鄧小平,提拔上來戴罪立功。
(歷史上的傳奇人物,起初都是從扮演擦屁股的角色開始,所以想做大事不要怕手弄髒,懂嗎?)
而1973年的此時,全球正經歷第一次石油危機,OPEC為了打擊對手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老美,宣布石油禁運,暫停出口,造成油價上漲。當時原油價格曾從1973年的每桶不到三美元漲到接近12美元(還是他娘的有夠便宜阿><),這一個事件後,也讓世界各國紛紛成立自己的石油公司,老美更在隔年於華盛頓,召集13個國家開會,創立了現在大家都熟悉的名詞 #戰略石油儲備 的相關組織規定。
而同年美國著名的布雷敦森林體系也正式宣告終結,擅長玩貿易金融的美國,全球貨幣由固定匯率,改成了浮動匯率,但從1944年-1977年間,美國靠這個體系,用政治與經濟手腕幹掉了前任的全球霸主英國,不只協助歐洲從二戰經濟破敗中站起,也讓美元成為一統天下的全球霸主。而因為要讓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美元開始刻意不斷加強貶值力道,而且一降就是8.57%與10%,引發國際金融危機,合併兩次的石油危機(1973年與197年),國際景氣與金融整個上沖下洗,這對後來冷戰末期的蘇聯垮台,當然某方面來說是種額外幫助,這也是為何我總說老美找中共打貿易戰玩法太高端,中共沒底氣能跟他玩,回頭想想,當毛澤東在搞文革喊口號,人人揮舞毛語錄時候,人家老美已經用體制與健全的法律,確認了美元為不可挑戰的世界根基了。
而老美一方面跟第一次石油危機周旋,另一方面也騰出手來在1974年開始用美援幫助小蔣建設台灣,而中共在1976年毛澤東去世,華國鋒跟四人幫內鬥了兩年後,1979年才由鄧小平逐步接掌大位,試圖拚經濟,來挽救凋零的中共政權,而台灣受惠於美國援助與後續的經濟規劃,由於政府的背後,有美國直接嚴厲盯著計劃執行,加上一幫有理念的年輕技術官僚當政,那段時間國民黨內腐敗的舊有勢力比較沒機會分食利益,因此較沒有重蹈老蔣在中國時期貪汙腐敗的現象,於是經濟成長果實便落在了台灣人民的身上,台灣人的人均收入於是由1961年的153美元,一路上升到接近2000美元,而中國人此時的人均收入不到200美元,雙方差了近十倍。
➡️ 窮則變變則通,兩岸看對眼早在美國預料之中
而剛上台的老鄧,面對滿目瘡痍的中國,急需要挽救頹敗的經濟,束手無策的他,眼看台灣經濟在老美幫助下順利起飛,於是當年透過當時中共的財政部長王炳乾秘書的關係,找到了當時已住日本的同學-台灣經濟學家劉建仁,請他回台拜託當年同窗的蔣經國,能否看在同窗之誼上搭把手,於是劉建仁很快地飛到台北面見了蔣經國,蔣經國看到時機成熟,故意躊躇沉思了一會兒,然後用濃厚鄉音,開口對他說:「對岸滴同胞們,也是要吃飯啊!」,接著指示他開始蒐集台灣這些年來的經濟建設與數據,只要對中國經濟發展有利的都送去,內有當初老美交辦的各項經濟建設計畫,國營企業創立與相關辦法、經濟特區設立與獎勵辦法,完完整整六大箱,就由劉建仁準備好後,秘密帶往中國面交給鄧小平,並送上故人舊友的一份祝福,但由於兩岸尚處於死敵階段,台灣也尚未解嚴,小蔣與美國的這步棋只能在檯面下走,直到三四十年後,當年對岸保守派痛罵鄧接受蔣幫忙的史料,才漸漸在兩岸被流出。
可大家若回頭推想邏輯,就會懂美國的布局,老美如果真要放棄台灣,為何要花錢從1974年起在台建十大建設,而1979年建設幾乎完成,美國若又真要放棄台灣,當年其實已經跟中共建交,為何又要透過國會,來通過台灣關係法,並實質保障小蔣能延續政權呢?而依照美國CIA當年掌握台灣情資的能力,為何會默許小蔣暗助老鄧的經濟改革計劃?而剛被斷交的小蔣,甚至放在台南基地的護身符-核武器,都被美軍強制清空拿走,正常推理應該是暴怒回絕,為何又會很快答應呢?
當年我自己在讀這段歷史時候,發現其中很多不合常理的決定,這中間很多的蛛絲馬跡,後頭我再一一為各位分析,但唯一肯定的是,台灣是老美管得沒錯。
➡️ 美國的第四步棋,由台灣釋出善意讓中國承一份情
由於台灣暗中幫助中國經濟改革,我想很多人都知道,在後來中共教科書版本底下,都幾乎把台灣稱為寶島,而且是極盡的美化與讚揚,這跟過去毛澤東時代的極盡醜化版本簡直是天壤之別,而當年由劉建仁親自備妥資料去面見了鄧小平,與鄧小平會面後兩人長談了很久,劉轉達了小蔣對老鄧釋出的善意,並且轉達了小蔣提醒鄧小平這位兄長,關於政治改革必須緊接在經濟改革之後的想法,他希望鄧小平能理解當經濟改革走到一定程度,政治若不改革走向民主,則經濟改革終將因為政治體制而受限,因為兩者是有關連性與協調的。
(當時還保持威權的小蔣,跑去叮嚀老鄧要走民主道路?
這照邏輯推想,也知道當然是照老美的計畫去交代的啊!XD)
而後鄧小平與劉建仁單獨會談後,他又安排鄧穎超跟財政部長王炳乾一起會談,甚至之後劉建仁被邀請參加鄧小平主持的中共中央第一次經濟改革會議,在會中劉建仁闡述了台灣經濟發展成功的過程與策略、自由市場的經濟功能,並強調經濟改革一段時間後,一定要進行所謂的政治體制改革,否則經濟成果終將破滅。
關於小蔣在政治改革的叮嚀,我的判斷是來自於美國對鄧小平還有布局與期待,那另一段驗證是,我自己偶然在中國共產黨黨史中找到線索,在1985年4月15日,鄧小平在會見坦桑尼亞副總統姆維尼時曾公開說:
「就國內政策而言,最重大的有兩條,#一條是政治上發展民主,#一條是經濟上進行改革。」
中共領導人公開的宣稱政治上要發展民主?各位看到想必跟我當時一樣震驚吧!?這番話當年不只是講小蔣聽的,更是講給背後的美國人聽的。
而1979年此時的美國與全球,正面臨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而後伊朗和伊拉克爆發兩伊戰爭,幸好之前老美建立的戰備儲油機制,但第二次的石油危機,還是讓當年的老美GDP增長掉了3%。(沒建立制度前的第一次掉了4.7%,美國靠制度偉大再次得到明證。)
➡️ 老美的第五步棋,扶植台灣半導體產業作為民主防護盾
早在1965年,由於老美深陷越南戰場,財政負擔加重的情況下,美國便開始積極扶植台灣經濟自立。於是在1967年起,政府就在高雄市前鎮區,設立了台灣第一個(高雄)出口加工區,而後美國通用儀器(GI)也開始在高雄設廠,從事晶體管裝配,於是開啟了美國向台灣轉移電子代工業的序幕。
而在1967-1970年間,台灣當時的工資極其便宜,工人平均月薪才20美元,僅為美國同等職位薪資的5%。低廉的人工成本,吸引大批外商如:美國德州儀器、美國艾德蒙(AOC)、荷蘭飛利浦建元電子、日立電子、三菱等在台設廠,於是台灣人從勉強溫飽,開始踏上邁向小康道路。
而在1973年,實際大權已經在時任行政院副院長小蔣的手上,他囑咐了時任經濟部長孫運璿,成立了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簡稱工研院)。由於台灣的電子產業毫無技術根基。1974年,台灣工研院成立了電子工業研究中心,由 #政府扶植 台灣電子產業基礎技術研究。1975年 #由台灣省政府出資,推動“積體電路示範工廠設置計劃”,直到1980年代,聯華電子在 #官方持股70%的情況下成立,進駐新成立的新竹科學園區,由電子所副所長曹興誠負責,從美國引進4英寸晶圓生產線,主要生產電子錶、電子樂器、程控電話等民用產品IC部件。到1985年聯華的營業額達到12.89億元(約3200萬美元),獲利2.17億元,成為台灣產業新貴,儘管豐厚的利潤立時讓人眼紅,但台灣在後面幾十年來,半導體產業面對官股慢慢撤出,開始走向民營的路途,其實走的異常艱辛痛苦。
(看看現在的貿易戰,仔細看一下中國現在的民營大企業,老闆都必須得是共產黨員,背後金主就是中共,扶植產業的手法,起初雖然都一樣,但真民營跟假民營,走民主制度與共產制度,最終在現在受貿易戰的政治力影響後,結果就大不相同。)
而值得一提的是,其實中共早在1973年,毛澤東趁着中美關係緩和和世界石油危機,歐美經濟衰退的機會,就計劃耗資1億美元,從歐美國家引進七條當時世界最先進的3英寸晶圓生產線。
這比台灣工研院要早2年,比韓國早4年。但是由於 #政治體制不同,#歐美國家採用技術封鎖政策,直至1980年,3英寸晶圓廠已經逐漸落後淘汰,中國大陸才得以進口二手設備,在北京建成第一座3英寸晶圓廠,但時間已經比台灣晚了三年。而後數年間,在美國刻意扶植下,台灣積體電路產業,僅用十年時間,迅速反超中國大陸。
(看到這史料,然後看看現今老美用禁止高科技產品輸出,來制裁中興與華為,你我就知道民主能不能當飯吃了,知道要跟誰站同一邊才有飯吃了吧?XD)
而對岸在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將深圳、珠海、汕頭和厦門這四個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其實就跟台灣的加工出口區是一樣的設計,主要吸引外資進來投資建設,複製像台灣模式一樣,在一定時期內通過中央政府給予的政策優勢和區位優勢二者合力,來快速拉高經濟成長力道與速度,提醒大家一下,中興與華為就是在這段期間陸續在深圳設廠的。
但經濟起飛也就僅僅成長了5年,在1985年,中國各級地方政府、企業機關有點錢後,開始進口了10.6萬輛小轎車,挪用了29.5億美元鉅額資金,主要就是要讓官僚體系,能大肆吃喝享樂。貪污腐敗的後果,耗費了鉅額資金,也抽乾了當時中國工業體系,進行技術升級的血液,最終導致中國汽車、電子、紡織、機械、航空工業,在1990年代因為蘇聯垮台影響,中共內部全國幾十萬家 #國有企業破產倒閉,超過4000萬人下崗失業。
(是不是印證了小蔣對老鄧的叮嚀呢?經濟改革要伴隨著政治改革一起做,否則腐敗就先讓你的經濟發展成為一場空XD)
因為文很長,今天先暫時先聊到這邊,下一篇再從比較不同的角度,來聊聊小蔣在人生的最後幾年,所做的重大決定,然後你就會更清楚看到美國人對於台灣的未來,用人性與制度去設計並解決的方略了。
#這才是最早的兩岸一家親
恭喜老共,除了《台灣旅行法》,聽說又多了《西藏旅行對等法》,哎呀~果然要老美要認真拿中共官員開刀了
#先休息再寫下去我家美帝會給我經濟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