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懂吃吧!生炒鴨肉羹就是要加一匙辣粉才爽啊!
愛吃到宅配20包我冰箱滿滿都是太方便了!我思思念念,我大學念中正時人生一大發現就是:生炒鴨肉羹!我大學念四年,整整就愛吃了四年吧!因為也不可能一直跑新港,中正人一定都懂民雄火車站鐵路旁邊那家店裡貼滿滿滿黑膠唱片的鐵路生炒鴨肉羹真的是我大學美好的回憶!台北要找到這種店真的有夠少,我本來在龍山寺那邊發現有一家還算蠻道地的,後來前陣子去看收了有夠可惜,一整太想吃了我~網友們就跟我說新港的可以宅配!
-
我整個問號耶!宅配送過來是熱的嗎?這樣不是貴死!結果不是,是冷凍做好一包包,當你要吃的時候解凍放冷藏之類,然後在小火加熱直到完全融化變成羹後,一整個神還原完全就像是現煮的有夠方便!而且我打去的那個阿姨一整個人有夠親切,很快速的訂好,大概兩天就到了~你去看寄來的裝法!太專業~我本來以為這種羹類宅配收到會覺得很噁心,但不會,分裝的超乾淨!重點是最讓我感動的是,懂吃這生炒鴨肉羹的人都知道絕對必備的辣粉,也是看你訂幾包就附幾包完全都有封裝給你,連黑醋都封裝給你,太貼心了!連發票都有打好專業!
-
因為我自己在嘉義念書生活4年,太常吃這生炒鴨肉羹了,也都目睹過他們的煮法,關鍵就是那大量的鴨肉大火炒過、稍微帶點焦香,然後再倒入滿滿的羹中,別小看這個羹,裡面滿滿的脆筍條還有蒜粒一整個有夠香,而且一碗也不是鴨肉跟你在那邊幾片而已,而是超多超滿吃的很爽!再配上道地的「辣粉」!絕對是要「辣粉」唷!不是跟你那邊辣椒醬~整個和均勻後,我完全像是回到我10多年前大學生的青春生活!
-
但真的要我再回去念大學我真的也是辦不到喔(笑),現在單想到我大學可以念完各種包括個體經濟、總體經濟經濟學、會計學、統計學、財務管理、債券分析、期貨市場、微積分、線性代數這些有的沒的,想想自己也是覺得自己很厲害!但現在也是全都忘光光囉哈哈哈哈!我可能連高中學過的三角函數也都不記得了!
-
總之,單純是我的大學青春回憶,想到嘉義最讓我懷念的還不是雞肉飯之類,真的就是這生炒鴨肉羹!!!!!!!!
-
我訂購的店家、訂購方式、價目、更多照片、料理方式等...我都整理在blog囉!
-
https://goris.pixnet.net/blog/post/44950516
(價目、訂購方式)愛吃到宅配20包!滿滿辣粉~我人生摯愛台灣美食:嘉義新港生炒鴨肉羹
-
早安早安吃過這種生炒鴨肉羹嗎?
「個體經濟學重點整理」的推薦目錄:
- 關於個體經濟學重點整理 在 Goris' Sk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個體經濟學重點整理 在 先生的私房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個體經濟學重點整理 在 李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個體經濟學重點整理 在 個體經濟學。重點一百廿: 從開始到現在+ 104年度中興應用經濟 的評價
- 關於個體經濟學重點整理 在 個體經濟學例子的評價費用和推薦,EDU.TW、PTT.CC 的評價
- 關於個體經濟學重點整理 在 個體經濟學重點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個體經濟學重點整理 在 個體經濟學重點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個體經濟學重點整理 在 個體經濟學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個體經濟學重點整理 在 經濟學重點整理pdf - 讀書心得分享網站 的評價
- 關於個體經濟學重點整理 在 我們的新教室ewant - #經濟學#個體經濟學#總體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個體經濟學重點整理 在 經濟學重點整理pdf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個體經濟學重點整理 在 經濟學重點整理pdf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個體經濟學重點整理 在 先生的私房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怎麼花錢才值得?~~~金錢心理學】
你好,我是威爾遜,歡迎收看單元〈投資選書讚〉。今天我要介紹的書是:〈金錢心理學〉。
我們先做一個小實驗,我告訴你一串數字,請仔細看好:5、20、60、40、90、30、40、50。
好,現在我問你一個問題:全世界有多少比例的成人曾因為工作壓力而得過憂鬱症呢?🔎
40%,還是50%?你的腦海裡是不是第一時間浮現這兩個數字呢?🧠
這可不是大腦理性分析分析計算後得到的數字,或是直覺告訴你的答案。事實上,你已經受到「定錨效應」影響。因為我剛剛報給你的數字最後兩個,恰好是40和50,具體來說,不論我問你什麼問題,你都很有可能不假思索回答這我40和50這兩個標籤數字,或者位於這兩個數字之間。
誰說人是理性的?檢查一下你家裡的冰箱,儲藏室吧!有多少東西是過期的,當初你為了省錢特別大包小包買來囤貨的,最後不但沒用完,甚至根本打開過,更誇張的連買過什麼你都忘記了?😅
意識上,我們選擇要買什麼東西是憑「感覺」的,我們習慣用簡單的比較法,來判斷是否消費。舉例,某飲料公司推出新產品,原價35元,限時驚喜價一瓶25元。我們第一時間看到便宜10元,感覺飲料公司很有誠意,會願意買一瓶試試,但殊不知這家飲料公司舊口味的飲料:一瓶就是25元。
我還可以再舉一個糟糕決策的例子,如果你今天不小心掉了把鑰匙,要花2000元請鎖匠來開門,第一個鎖匠要用1小時開門,第二個鎖匠只要兩分鐘開門,你會比較喜歡哪一個鎖匠呢?🔑
80%的人會喜歡花1小時的鎖匠,因為這位鎖匠很認真,花了大量時間幫我們開鎖,我們花的錢很值得(只要我們欣然接受他效率很差這一塊)。一般人很難接受我們花大錢,對方三兩下就幫你解決完問題,這顯得我們太愚蠢了。我們寧可選一個能力差點的人來自欺欺人,看著對方滿頭大汗,辛苦努力的模樣,催眠自己:看吧!這件事真不容易,還好我請專家處理了。
這本書用很多精彩的案例,帶你探索我們行為的動機,並改善我們用錢習慣。💸
今天我將為你整理出三個重點,分享本書精華。
↠↠↠
一、 心理帳戶的錯誤決策
我手上的一張一千元鈔票,跟你手上的一張千元鈔票,理論上價值是完全相等的。但實際生活中,我們為這張千元鈔票賦予的價值,可能完全不同。💵
行為經濟學家理查.賽勒提出「心理帳戶」這個概念:我們個人的財務行為,相似於公司的財務行為。歸類在哪個帳戶,感受大不同。以下面兩個情況為例:
如果這個月你因為工作認真,績效特別好,老闆給你獎金3000元,你會怎麼做呢?多數人會把這筆錢存起來,因為這太不容易了,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得好好珍惜這筆錢,這些獎金的背後代表是我平時付出的心血阿。
如果你是因為中獎,拿了三千元的獎金,你又會怎麼做呢?這次,你可能會偏好犒賞自己了,這筆意外之財,天降鴻福,我當然要去吃個大餐,買個好東西給這麼辛苦的自己啊!
奇怪了!如果從完全理性的角度來看,這兩個情況的支出決策不該受到想像中的心理帳戶影響。一樣多了三千元,你的決定應該要有一致性。但顯然的,我們的行為大不同,這正是心理帳戶的因素。💡
工作而得到的回饋,我們會放在薪水的項目,視為固定收入,早就安排在日常支出的細項中,我必須謹慎規劃,一毛錢也不能亂花;但意外之財呢?這不在我規劃內,心中自動把錢放在娛樂基金的項目,花掉沒差,反正也不心痛。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多數樂透得主,10年內就把獎金花完,甚至還破產。💔
我們不是笨蛋,我們只是想要讓事情簡單而已,然而,這樣的思考,常會讓我們做出有問題的決策。
前幾天我都在吃健康食物,今天便放鬆一下去吃炸雞可樂吧;樂透彩獎金超過3億元欸,嗯……我買一張好了,獎金這麼高,不買有些可惜。
只要你去吃炸雞,買樂透,不管什麼時機,都可不是個好選擇啊!😮
↠↠↠
二、 誰說貴才有品質
你會吃便宜的龍蝦和魚子醬嗎?你願意參與醫院特價活動給醫生開刀嗎?前者或許願意,後面就不敢答應了。開刀這件事會出人命的,我怎麼可能貪小便宜,省點錢給技術二流的醫生開刀呢?🤔
如果你有這樣的思維,你犯了兩個錯誤!第一、你對不熟悉的領域感到恐懼,容易高估價值;第二,誰說便宜一定品質差。
行為經濟學家曾做了電擊實驗,他請人扮演醫生,發給實驗參與者假止痛藥,並標示不同的價格,一個台幣80元,一個3元,結果參與者服用假止痛藥後,表示疼痛感都有下降,而且吃標示比較貴的藥,疼痛感減輕是便宜的兩倍。
人的錯誤意識感受常反映在各式消費行為上,百貨公司把價格標籤改成比較貴的,再做折扣促銷,人們就更願意花錢消費,因為人們會將標籤上的錢視為真實價值,買低於這個價格,就是我賺到了。💰
照理來說,價格不應該影響價值,而人因為無法做理性分析,所以選一個最簡單的方式,看價格,我們喜歡明確性,認為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事實上,商家早就抓到你的心態,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你只是花多點錢買心安。
這麼說,難道我們所有貴的消費都不可以嘗試嗎?
這也不一定,判斷點是:這個體驗是否是你的一生中難得經驗?
如果你有一個機會可以去極地探險、穿越戈壁沙漠、度蜜月;那你該大膽消費,因為這是你一生難得的體驗,買下這輩子可說嘴的難忘回憶。
但反之,如果你只是想喝杯較貴的咖啡☕,貪嘴想吃點甜點🍰,心情不好懶得走路想搭Uber。這個就不太ok了,這些事是很容易反覆體驗的,能省下這部分的錢就該省下來。
↠↠↠
三、 正確的花錢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人必須要更有自制力來花錢。我們可以做尤里西斯約定:使用有束縛力的自製約定,符合長期利益。📊
你可以對信用卡設定限制,單日不得消費超過多少金額,避免衝動型消費;或者乾脆放棄信用卡、支付軟體的便捷性,堅持用現金花錢,逼自己面對掏出鈔票時的疼痛感,增強自己的理性消費判斷; 第二種方法,辦理每月自動扣款,逼自己固定存錢,做好長期儲蓄;第三種方法,你明訂每個禮拜的預算,規劃哪些錢用在哪些地方,訓練自己當責的能力。
提升自制力還有一個好方法,與未來的自己做連結,聚焦好的行為。想像自己三十年後坐在沙灘躺椅上,悠閒的看著日出與日落,那你今天就必須做出一些犧牲,省點錢,提升未來的生活品質。📈
或者,你可以提高自己的行為高度;你想要有幫助別人,那就要有錢,省下平時浪費的金錢,拿去幫助偏鄉地區的兒童求學、或是協助改善弱勢家庭的生活,這個強大的信念,會讓你更有動力,做出好的決策。🗣
最後,如果你碰到一個很想買但價格超出預算的東西,請善用口訣:停下來,想一想。越貴的東西,給自己越多時間去考慮,給自己一個禮拜的時間,甚至一個月的時間拿來等待,認清自己是否有這個需要,你會很驚訝地發現,很多我們想要的東西,只是被當時燈光美氣氛佳的感覺迷惑,實際上你沒那麼喜歡,甚至根本沒需求!
↠↠↠
四、 我的結論
想像一個畫面:如果你的公司發放薪水是按每小時就匯進你戶頭,並在你的手機上設定提醒通知,你工作會不會更有刺激感跟動力呢?👀
又或者,只要你起心動念想買奢侈品時,眼睛會立刻跳出戶頭開始扣款的畫面,帳戶金額逐漸減少,並且諭示著你未來幾個月生活拮据的慘狀,你會不會在消費上更節制呢?
我有一個小方法,可以讓你避免過度消費,每次當你遇到消費抉擇時,請立刻離開消費的地方(如果是電腦或手機,一樣先遠離),你可以拿出一張白紙,畫出T形圖。T的左方標示缺點、T的右方標示優點。
然後,計時三分鐘,盡可能列出所有想的到的優點跟缺點,把它寫下來。📝
寫下來後,請把這張白紙貼在牆上,隔天,看到這張T型紙,請上網GOOGLE做功課,比較一下同規格的類似產品,並也看看消費者評價,看你原本預想的優點,是你的幻想、還是有實際的證據。
查詢後,再思考一下,我現在沒有這項產品下,生活中是否真的有很大的不便呢?你就可以做出選擇了!💬
最後,我想與你分享一句話:「生活值得過,金錢值得花!」
如果我們能修正自己的認知錯誤,做好財務決策,讓每次的消費能帶來更多的樂趣跟價值,我想,這才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樣子。
我是威爾遜,感謝你的閱讀,我們下次見。
個體經濟學重點整理 在 李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重返紙媒的實驗
(一分鐘閱讀文章)
李怡
近年世界上許多事件,剛發生時,網絡有許多訊息,但過一兩天後,對這件事的資訊逐漸清楚,從而否定了剛開始的網傳。於是,我們是要盡快掌握訊息呢,還是應該耐心一點,等候更準確的訊息呢?這是資訊爆炸時代應該考慮怎麼善用時間的問題。
今年三月,台灣《天下》雜誌刊登新聞工作者黃哲斌的一篇文章,介紹3月7日《紐約時報》科技作者曼裘(Farhad Manjoo)一篇專欄文章,聲稱1月起,他做了一個實驗:關掉手機等科技產品的新聞提示、盡可能遠離社交媒體,他訂閱了4份紙本報刊︰《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舊金山紀事報》及《經濟學人》。他以2月的校園槍擊案為例,描述自己重返紙媒的閱讀經驗。他第一時間就知道這起慘劇,但不看社交媒體,隔天才從報紙閱讀詳情,因而躲過一開始網絡的混亂訊息,包括槍手是左派激進份子、無政府主義者、ISIS、敘利亞反抗軍等無端指控;也避開「這是今年第18起校園槍擊案」的錯誤Twitter文字。他發現,從民主黨參議員桑德斯,到十幾家新聞媒體都踩到地雷,加入轉發這些錯誤的混亂訊息。
作為一名科技記者,曼裘因而反省:數碼技術的超速飛躍,一方面迫使專業媒體犧牲準確性,換取報導速度、博取瞬間流量;另一方面,讓讀者身陷假資訊之海,讓意見與新聞不易被區辨,也讓社會被焦慮及恐懼綁架。
相對而言,只閱讀紙本新聞,雖然會漏掉一些資訊,但透過專業編輯足夠時間的查證,至少能汲取脈絡較完整的事件報導,而非破碎、真假參半的混亂訊息。
慢新聞能拯救世界嗎?
曼裘的文章在《紐約時報》發表後,他的論點觸發不少迴響,不過,並非全部是正面評價。最有趣的是,《哥倫比亞新聞評論》發現,曼裘自稱遠離社交媒體,但近兩個月裏,他仍然大量轉發Twitter、按like,因而質疑其寫作誠信。
《紐約時報》則回應,「曼裘的文章並未構成欺騙讀者,不會予以警告或處分。」
這故事有其趣味,但背後有值得咀嚼的深意,因而有了四個層次的討論。
第一個層次是:慢新聞能拯救世界嗎?
「曼裘實驗」的第一層意義,是反制時下虛浮泛濫的即時新聞。早已有一種反潮流倡議叫「慢新聞」,例如英國雜誌《Delayed Gratification》,意思是「延遲滿足」,每季只出刊一次,整理3個月內值得細讀的新聞議題。BBC去年更進一步宣示,將以慢新聞反制假新聞。
即使不標榜慢新聞,近年,包括香港、台灣在內都有較深度的調查報導捲土重來,以長文閱讀反風潮,試圖「以慢打快」,逆反網絡時代的輕薄短小;香港這兩年有以調查報導為主的傳真社和以深入報導為主的端傳媒出現;台灣甚至有個網站就名為「長文」(Longform),精選每篇值得花你半小時閱讀的文章。
第二個層次是:提倡離線閱讀
曼裘在專欄裏,建議讀者適時離線,遠離社群媒體,至少避免將Facebook、Twitter作為主要的資訊來源。
2月間,有一電子雜誌《離線》(The Disconnect)創刊,內容免費,條件是必須離線閱讀,才能點選文章;意念來源,就是鼓勵讀者不要一直黏在網絡上,而是要專注享受閱讀的美好。
第三個層次是:演算法導致意見極端
就曼裘試驗開展的第三個層次的討論,是關於演算法的負面效應。
各大社交網站和購物網站都有「演算法」,投點擊者所好。比如你去亞馬遜網站買書,網站隨後就會根據你的買書類別,推薦不少你會有興趣的書籍,這會帶給你方便;但是當社群媒體統治網絡,以演算法作為權杖,就產生一些負面效應。
北卡羅萊納大學助理教授圖斐琪(Zeynep Tufekci)講到她的經驗:前年底,她基於研究需要,經常透過YouTube觀看特朗普的競選造勢影片;後來,YouTube網頁上「即將播放」的關聯影片裏,愈來愈常推薦一些白人至上主義的極端言論。
她因而質疑,雖然演算法是中立的,但在「資訊接收」的應用上,卻為個體屏蔽不同光譜的言論,而投其所好地推薦一面的意見。在演算法的餵食下,網友的口味愈來愈重,政治態度走向極端,她甚至擔心,YouTube將成為21世紀最強大的極端意識形態工具。
第四個層次是︰討論理性的邊界
波依德(Danah Boyd)是一位活躍的資料分析專家, 3月初,她在一場教育論壇上示警:當下所有「事實查核」的努力,根本無法解決假資訊問題。
她演講的重點大致是:新聞媒體及教育系統因自身問題,社會信賴漸趨低落,網絡世代學會質疑權威,學會上網尋找答案。然而,當傳統媒體這個權威中介被拆除,當我們在網絡上擁有自己的聲音時,人類歧見卻未縮小,反而成為極端言論的沃土。部分網絡使用者根本不在乎真假,他們只想傳播仇恨訊息、分享惡搞圖片,藉由「政治不正確」大聲表達自身立場,表明自己有能力對抗世界、反制精英階層。
網絡時代的文化戰爭
波依德是一名數位科技的擁護者,她表達出深層憂慮。她指出,千禧世代以降的網絡使用者,往往自學網絡生存法則、自學快速傳播技巧;當新聞媒體等權威機構弱化,取而代之的中介權威是網紅、是KOL(網絡意見領袖)、是社群媒體法則下的數字指標,許多人認為:「這麼多人按讚轉分享的,一定是好文章」。
波依德主張重新建構一套資訊網絡,回應現今社群資訊網絡的種種問題;但前提是,我們必須重新理解網絡世代的知識系統是如何生產、如何建構,才有機會調和差異,正視這些憤怒的根源,避免網絡社會被仇恨與偏見淹沒。
再回頭看曼裘的兩個月實驗,「回歸紙本新聞」無疑是對虛浮泛濫、求快不求真的網絡傳媒的反撲,但不是解決已成趨勢的網絡文化的真正辦法。「慢新聞」與「善用時光」的提醒,可以稍稍拉回脫韁的網絡社群文化;演算法的路線修正,也能迫使科技巨頭嚴肅思考自身的商業模式;然而,我們面前的議題根源是:如何面對人性與社會的矛盾缺陷、面對世代溝通的斷裂落差,並能相互尊重理解,包容歧異,最終發展出另一套言論文化,妥善回應社群網絡時代的文化戰爭。
這條路並不容易,然而,「網絡已經是我們的身體」,我們眼耳鼻舌身的一部分,我們幾乎就活在此巨大虛擬社會裏;如何打造一個宜居、較少欺瞞霸凌、更多互信互助的網絡世界,將是未來的挑戰,也是艱鉅的任務。
本文摘自香港電台第一台 (FM92.6-94.4) 李怡主持的《一分鐘閱讀》
個體經濟學重點整理 在 個體經濟學重點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個體經濟學重點在個體經濟學重點整理→第1-20章的討論與評價. 四、推理過程:個體經濟學是一門實證的社會科學,它僅對複雜的經濟現象,客觀的予以觀察、簡化、分析、 ... ... <看更多>
個體經濟學重點整理 在 個體經濟學重點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個體經濟學重點在個體經濟學重點整理→第1-20章的討論與評價. 四、推理過程:個體經濟學是一門實證的社會科學,它僅對複雜的經濟現象,客觀的予以觀察、簡化、分析、 ... ... <看更多>
個體經濟學重點整理 在 個體經濟學。重點一百廿: 從開始到現在+ 104年度中興應用經濟 的推薦與評價
個體經濟學 。 重點 一百廿: 從開始到現在+ 104年度中興應用經濟. 760 views760 views. Dec 6, 2017. 4. Dislike. Share. Save. 經濟滿點製作所.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