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撕裂的國度中,真相不受歡迎。」—— 劉致昕《真相製造》
⠀
今年,《報導者》副總編輯劉致昕所關注的題目集結成書,副標很長:「從聖戰士媽媽、極權政府、網軍教練、境外勢力、打假部隊、內容農場主人到政府小編」。
⠀
⠀
自他 2016 年任職《商業周刊》時期開始追蹤假新聞議題至今,從一名在社交網上被「釣」成為伊斯蘭國戰士的 19 歲比利時少年的母親,到 2017、2018 年起台灣於網路訊息領域的攻防。誰正在將內容塞給你的家人,還有你?劉致昕以訪談逼近這條生產線,帶我們目擊問題現場,即便有人可能甚至尚未意識到那是問題。
⠀
⠀
他第一份媒體工作在《商周》,當時連 LINE 都沒有,臉書尚未公開發行。一般財經雜誌只在意上市櫃新聞,網路線是邊緣單位,剛到任的劉致昕自然被擺在那裡。自稱當年「網路線大部份處理的都是小新聞」,劉致昕做了 LINE 在台灣第一個報導〈一支 App LINE 竟敢向臉書、雅虎宣戰〉。在 LINE 台灣活躍用戶衝破兩千一百萬的如今讀來,這標題幾乎是半個預言。
⠀
⠀
《商周》時期,劉致昕也做了 Google Data Center 到彰化設點的報導,在 2012 年便指出 Google 這一步將成為促使台灣轉型綠電的關鍵 —— 而這個觀察,也在 2018 年成真。
⠀
⠀
待臉書上市發行、電商在台灣普及之後,「網路」已一躍成為政經領域亦關注的焦點。在《報導者》,劉致昕參與「打不死的內容農場」報導專題,也寫滲入 LINE、Telegram 的訊息輿論操作。
⠀
⠀
閱讀專訪全文 ➤➤ https://bit.ly/2W5wBLO
⠀
⠀
然而身為記者,並不是知道什麼就寫下什麼那麼輕易。劉致昕與另一半開設的午營咖啡,曾邀請鄭南榕女兒鄭竹梅分享閱覽父親監控檔案的座談。會上,有聽眾舉手發問:這些檔案有什麼好藏的,為什麼不直接全部公佈呢?
⠀
⠀
劉致昕在現場回應:「我就告訴那位聽眾,我有個德國朋友的父親是東德飛行員,兩德統一之後那位父親去看了監控檔案,從此再也沒有交任何一個朋友。因為他發現,原來他身邊的每一個人,鄰居、摯交⋯⋯,全部都是國家派來的。」
⠀
⠀
劉致昕對當時在場的聽眾說,檔案開放,要顧慮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政治正確。開放給學者多少、開放給家屬多少、外人多少,都應該要惦記著人。
⠀
⠀
⠀
▍完整全文請閱|如果這還不是最終的答案 —— 專訪《報導者》副總編輯劉致昕 ➤➤ https://bit.ly/2W5wBLO
⠀
▍𝘽𝙄𝙊𝙎 𝙢𝙤𝙣𝙩𝙝𝙡𝙮 #傘開計劃 —— 三款設計傘,手刀收藏 ➤➤ https://bit.ly/3k4ySz3
⠀
#劉致昕|#真相製造|#假新聞|春山出版|#BIOS專訪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030的網紅數位時代Officia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長輩群組老是傳來假消息嗎?假新聞真真假假難以分辨,難以分辨,你也很痛苦嗎? 假新聞議題吵得沸沸揚揚, 科技巨頭如Facebook、Google、Twitter 也都積極地在想辦法, 但有什麼方法是我們也能做的呢? 數位時代 #白話科技 報哩哉! 看新加坡怎麼打假 http://bit.ly/3...
假新聞議題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轉角國際Podcast:假新聞的仇恨操弄 💻 🎤】
「假新聞、資訊戰、內容農場.....真假難辯?」下方圖中示意紛雜的網路世界:當今網路時代,閱聽眾面臨資訊過載、被操弄、真真假假的各種新聞,時而真實時而虛幻,進而產生焦慮不安,甚至仇恨的負面情緒。身為對真相有所期待的新聞工作者和閱聽眾,我們可以做什麼呢?而由此產生的敵對與仇恨,又是否有機會化解?
.
本週《重磅廣播》的編輯插播,邀請到《報導者》的副總編輯、記者、同時也是Podcast主持人劉致昕,來聊聊身處資訊爆炸時代的漩渦,他如何從德國的敘利亞難民、ISIS聖戰士的母親、印尼的虛擬總統候選人製等國際新聞報導中,替讀者抽絲剝繭,找到可以檢視、對照、乃至於預防「假新聞」戰爭的台灣視角。
.
本次的專訪內容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將介紹劉致昕的新書《真相製造》中,其追查了很久、範疇涵蓋相當廣大的假新聞議題;第二個部分,是他對於國際新聞的想像與探訪角度,將如何與台灣讀者連結在一起;第三個部分,則是作為新聞工作者,他如何從文字報導走向Podcast,當面對不同新聞媒材的說故事經驗,他又有哪些感受?
.
(完整內容請點閱收聽 #重磅廣播 #podcast)
春山出版 #人物專訪 #真相製造 #假新聞 #資訊戰 #新聞 #媒體素養 #ISIS #敘利亞 #印尼 #新聞工作者
假新聞議題 在 沃草 Watchou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學者已多次指出,臺灣深受假新聞、資訊戰的攻擊。然而不只是臺灣,《報導者》副總編輯劉致昕以 2017 年的法國大選為例,分享境外勢力如何影響選舉。他特別指出,當時極右派和境外勢力如俄羅斯、美國合作,並透過極強的網路作戰能力,大量操控輿論方向。
他也強調,在「真相製造鏈」中,每個人都可能默默成為其中的一份子,唯有不斷自我反思,才能真正理解所謂資訊操作背後的意義。
👇「假新聞」和「真相」如何被製造出來?
https://reurl.cc/4aqqMv
假新聞議題 在 數位時代Officia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長輩群組老是傳來假消息嗎?假新聞真真假假難以分辨,難以分辨,你也很痛苦嗎?
假新聞議題吵得沸沸揚揚,
科技巨頭如Facebook、Google、Twitter
也都積極地在想辦法,
但有什麼方法是我們也能做的呢?
數位時代 #白話科技 報哩哉!
看新加坡怎麼打假 http://bit.ly/355zADz
看馬來西亞怎麼打假 http://bit.ly/2DPx3Bd
----------------
追蹤數位時代
粉絲團 http://bit.ly/33RvsFt
Instagram http://bit.ly/33T3Ak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kxi0yBwYWY/hqdefault.jpg)
假新聞議題 在 柯文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臉書 #柯文哲 #vlog
上個禮拜,Facebook邀請我參觀了他們新的辦公室,也請我針對當紅的假新聞議題發表看法。
我2011年就開始在Facebook寫文章,從過去當醫師,到現在當市長,不管演算法怎麼改變,唯一不變的是,好笑的圖片和短片,總會比長篇大論還要吸引人。
這種網路帶來的淺碟文化,也讓假新聞更有威力,因爲一個聳動的標題,大家沒時間看內容,就已經被標題影響。現在在網路的假新聞,有些甚至就是媒體自己製造的,很多人要求政府與社群平台強力打擊假新聞,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要透過教育培養民眾「辨識」的能力。
其實今天最嚴重的是新聞與廣告混在一起,媒體可以有立場,但應該要表明你就是宣傳機構,而不是外表是媒體,然後把廣告當作新聞來播,遂行其特定的政治目的。
所以我才說,這不只是政府與媒體的責任,而是整個社會與國民都應該有共識,任何一種顏色的假新聞都應該消失在這個社會。
(歡迎訂閱柯文哲官方Youtube頻道,按下小鈴鐺,就可以接收最新影片資訊!)
-
影片拍攝:陳家正
剪輯/特效:陳家正
企劃統籌:柯昱安
【請粉絲朋友尊重創作者與影片後製人員的辛苦,影片嚴禁私自下載上傳至其他平台,感謝大家的支持】
-
誠實的市長在臉書:https://facebook.com/DoctorKoWJ
真實的柯P在IG:https://instagram.com/doctorkowj
認真的阿北在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lMvuz1DIPIoqNnur7_Pig
一起幫我揪Line友:https://line.me/R/ti/p/@kpteam
Follow KP on Twitter:https://twitter.com/KP_Taipei
微博上面也能找到偶:https://www.weibo.com/u/7068501418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BdAzy7B8Us/hqdefault.jpg)
假新聞議題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哈克翻過來看世界》系列工作坊(三)~為生命整地,結出新果實~03/09(六) & 03/1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85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02/24(日)或 03/16(六)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 2019.04.13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二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2019/05/0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9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不管在美國還是在台灣,有一個名詞,三個字叫「假新聞」,都很容易能夠勾動起大家的敏感神經。
有些人覺得呢,這個是洪水猛獸,然而呢有些人會覺得「假新聞」的概念,其實是政府或者是公部門,為了操控群眾意識,而提出來的一個假議題。
甚至於,有人會覺得現在什麼時代了,大家又不傻,一個「假新聞」出來,真的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嗎?不管你站的立場在哪裡,你的想法是如何?
我跟你先分享一個,在2005年的研究。這個研究呢,是由一位研究記憶的專家,叫羅福托斯,和美國的伯恩斯坦。他們在《社會的認知》這個學術期刊上面,刊載了一篇論文。
他們的論文裡,實驗的受試者是大學生,實驗的時候呢,讓這些受試者先產生「假記憶」。他們的做法是這樣喔,他們先讓受試者,去評定對於每一種食物的喜好程度,然後取得跟食物相關的問卷之後,再給予個別的課題。
這些課題的用意,是要讓受試者,對於剛剛怎麼樣去回答,那個關於「食物好惡」的問卷的記憶開始消退、開始模糊;接著呢,他們再給這些受試者「假的反饋」。
告訴他們說:「你剛剛的回答,裡面有說到因為你小時候,吃蛋會覺得噁心,所以你不喜歡蛋這個食物」。但是,這個訊息其實是實驗者,去創造給這些受試者的「假記憶」。
結果呢,這些受試者當中,有一些人會因為這個「假記憶」,而開始堅信自己就是這樣說、就是這樣回答的。
然後,實驗者繼續往下做實驗。他們請這些受試者,去想像自己參加一個派對,而且,這個派對準備了37項食物,他們要受試者評定,自己想吃這37項食物當中的哪些?
結果發現喔,被「假記憶」影響的受試者,他們想吃蛋的反應,嚴重受到阻礙。也就是說,他們非常排斥跟蛋有關的食物。後來用同樣的實驗邏輯,反覆的確認,就算把「蛋」換成是其它的食物,到最後得到的結論,也是一樣的。
這些實驗成功的透過「假記憶」的設定,去改變了這些受試者,對於食物的喜好。所以,如果我們回頭想一下,每個人對於食物的好惡,其實有他的習慣跟主觀性。
就算在這樣的一個狀況底下,有人讓我們創造了假的記憶、假的印象,我們對於食物的偏好,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那更何況是其它的一些「社會議題」,或者其它的一個「公眾認知」?
這些社會議題跟公眾認知,通常都不是非黑即白的。所以,在這樣的狀況底下,如果有人透過「假新聞」來創造我們的認知,這其實是一件很危險,也很可怕的事。
這也可以理解,不管是在台灣還是在國外,為什麼公部門對於「假新聞」這件事,會這麼重視的原因。可是啊,也因為公部門這麼的重視,我們身為每一個獨立成熟的個人,更要留意的就是喔,那到底是誰來判定什麼是「假新聞」呢?
是這些公部門嗎?有沒有可能,這些公部門或者是執政者,因為自己的利益,製造了「假新聞」,而把真正的新聞,歸類成「假新聞」呢?
所以談到這裡,其實我真正想要告訴大家的就是啊,身為現代人,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我們唯一能夠自保的,就是訓練、培養自己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每一段影片的文字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我很期待,有一天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xBk6U5w14U/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