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受警廣新竹台 健康情報站 電話連線訪談
聊聊暈厥
前幾天天氣轉晴轉熱,上個週末許多民眾提早掃墓,週末那兩天有不少民眾因為各式各樣的頭暈、暈倒來急診就醫。
以下是訪談稿
主持人張玉雲
主持人:
暈厥,除了發燒、腹痛、胸痛之外,暈厥也是病患來急診就診的常見原因之一。
請問醫師什麼是暈厥?和一般說的眩暈、頭暈有什麼不一樣?
貝琪梨:
一樣有個暈字,一般民眾很容易搞混暈厥、眩暈和頭暈這幾個詞有什麼不同,暈厥講白話就是大家平常說的「暈倒」,和其他各種頭暈不同,指的是暫時性的意識喪失,會有幾秒鐘到最多幾分鐘內失去意識,因為一時到腦部的血流灌流不足,通常血液一恢復灌流,病人就會醒來。而眩暈(眩暈症、動暈症)指的是天旋地轉、或是病人經常描述像暈車、暈船般搖晃的暈,經常伴隨噁心、嘔吐、看東西會轉的症狀,但是人會從頭到尾意識都會清醒的。今天要談的是會失去意識的這種「暈厥」。
主持人:
那什麼原因會造成暈厥?
貝琪梨:
造成暈厥的原因非常多,主要可以分為四大類,反射性暈厥、體位性暈厥、心因性暈厥、神經性暈厥,聽起來很複雜,我個人把它簡單區分為比較「不要緊」(台語)和比較「有要緊」的原因來說明,大家可能比較容易理解。
主持人:
哪些是比較「不要緊」的常見暈厥原因呢?
貝琪梨:
比較「不要緊」的暈厥,最常見的是反射性暈厥和體位性暈厥。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或是遇過身邊認識的人說打針會暈針,打疫苗暈過去、牙痛去看牙醫打麻醉針痛到暈過去、嚇到暈過去,休息一下幾分鐘就醒過來,這些都是反射性暈厥,我們人體隨時都有自律神經在調控呼吸心跳血壓,不需要經過大腦思考,自律神經有一組交感神經,在我們痛、暈、喘、生氣、緊張的時候,讓我們心跳快、血壓高,另外一組副交感神經,又叫做迷走神經(迷失方向的迷、走路的走),作用與剛剛提的交感神經正好相反,在我們放鬆的時候,能讓我們心跳慢、血壓降低。有些人的迷走神經天生比較敏感,受到較強烈的刺激,就會造成瞬間心跳緩慢、血管舒張、血壓降低,一下子到腦部的血流不足,便失去意識暈倒。
還有另外一類常見比較「不要緊」的暈厥,是體位性暈厥,也就是大家常聽到的姿勢性低血壓,蹲著一會兒突然站起來會眼前一片黑或一片白就倒下,是人體調控血管舒張、收縮功能較差,來不及跟上姿勢改變的速度。
主持人:
那什麼是「有要緊」的暈厥呢?
貝琪梨:
剛剛提到的,「不要緊」的暈厥通常坐下或躺下休息幾分鐘,身體就會恢復,很快就能自動清醒過來。
而「有要緊」的暈厥,誘發的原因可能是心臟的問題,最常見是心律不整,病人的心臟亂放電,讓心臟亂跳後,心臟無法正常順利地收縮,把血液打到腦部去而暈厥,而引起心律不整的原因又很多,所以必須去心臟科檢查是否冠狀動脈狹窄、心肌梗塞或是病竇症候群(Sick sinus syndrome)等等,有些病人甚至需要放置心律調節器,才能避免反覆發生暈厥的狀況。
還有一類「有要緊」的暈厥,是神經的問題,最常見是癲癇發作,腦細胞膜放電異常,造成病人失去意識,大家對癲癇發作的印象可能都來自連續劇演的,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眼睛上吊,癲癇發作也可能是四肢僵硬倒下、也可能是像發呆一樣突然眼神無神地倒下,造成癲癇發作的原因,也是需要進一步去神經科門診檢查,是否是腦中風、腦出血、腦腫瘤、代謝性疾病所引起的。
主持人:
要如何避免發生暈厥呢?
貝琪梨:暈厥很難百分之百避免,但是前面提到的比較「不要緊」的反射性暈厥和體位性暈厥,是可以盡量避免的,反射性暈厥經常發生在久站、解尿、排便、做憋氣、用力咳嗽這些動作時,臨床上在急診經常遇見病人是早上清晨剛起床去上廁所時暈倒。建議若發生過類似暈厥的民眾,盡量避免用力憋氣、用力咳嗽的動作,早上起床坐起後,先坐一下再起身,也可以先喝一杯水,再開始活動,蹲姿站起時也是放慢動作,停一下再整個站起,避免久站或長時間曝曬太陽,水分補充要充足,只要感到稍微不適時,立刻找地方坐下或蹲下,以免暈厥倒地造成撞傷腦出血其他意外。
主持人:
那請問醫師有沒有在臨床上遇見什麼樣的案例呢?
貝琪梨:
曾經遇過一位油漆工大哥表示自己知道有迷走神經暈厥的體質,他曾經因為暈厥從鷹架上掉下來,後來他自己知道只要感覺稍為頭暈不適便會趕緊先坐下來。
前幾天一位大姐掃墓在太陽下曬兩個小時,暈厥撞到左眉間撕裂傷兩公分要縫合,表示兩年前掃墓也發生暈厥,她只表示前一天只睡三個小時,掃墓當天忙碌又幾乎沒喝水,身體水分不足就更容易讓迷走神經敏感體質的人,更容易發生暈厥,所幸病人還好只有臉部撕裂傷,之前甚至遇過病人暈厥後倒地撞到頭,造成造成創傷性硬腦膜下出血。
主持人:
接下來的清明連假,參加戶外活動和掃墓的民眾,記得防曬和充足補充水分,以免發生暈厥喔。
健康情報站主持人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
【全球疫情持續緊張的局勢,韓國傳出了好消息,4月29日本土新增病例清零,而且連日來單日確診都控制在個位數,而登上了英國BBC新聞頭條,被稱為是全球疫情中難得的好消息。而韓國政府正在推進,五月份第一階段的放鬆管制 重啟經濟,包括官方一連串金援補償計畫正式上路,防疫當局則擬定了從治癒患者身上,針對抗體產生及有無免疫力。大規模樣本研究計畫也在五月份啟動,第一周為期六天的黃金假期,因此出現了久違的春遊人潮,五月可以說是韓國疫情控制的重要轉折點。】
{內文}
(BBC新聞旁白)
我們通常沒有好消息做為報導的開始,但韓國報告了(4/29)沒有新增本土確診病例,在他們堅持不懈對抗新冠病毒之後,這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
(南華早報)
(韓國4月30日疫情報告 零新增本土病例),(4/29)增加的四起病例皆在機楊檢疫時發現 本土感染為零,(算上新增四起境外病例 韓國累計確診10735人 死亡247人)
(韓聯社)
從2月18日31號患者引發感染擴散,71天以來確診人數(4名)創下最低點,而且4起新增病例全是境外輸入,也是71天以來首度零本土新增患者,即使是2900萬人參與的415國會選舉,二周隔離期已經結束,也未出現因選舉活動而發生確診病例
從單日最高新增確診909例,到本土新增病例清零,從韓國傳來的疫情捷報,登上了英國BBC新聞頭條,鼓舞了還在與病毒作戰中的西方國家,五月更是韓國疫情的重要轉折點,在疫情放緩的前提下,各種禁令逐漸放寬,包括山林園區 戶外競賽活動已經首先開放,經濟活動逐步重啟的過程中,政府的援助計畫也將陸續上路,衛生單位則正準備,針對治癒患者是否存有抗體足以免疫,展開大規模樣本研究計畫。對韓國人而言,1月20日出現首例感染病例,到4月28日正好滿100天,這個時候傳來清零的成績單,述說的是百日戰疫的艱辛。
(新聞旁白)
百日期間接受檢測人數達到60萬8514人,(至4/28止)確診為1萬752名,比率為1.08%,確診患者中 治癒8854名,治癒率超過八成,是眾多醫療人員全力投入的結果,包括醫生1723名 護士1534名,總計百日期間動員了3720位醫護人員,
投身對抗新冠病毒的最前線
韓國首位確診患者,是一名來自武漢的35歲中國籍女性,在入境首爾時就有發燒症狀而被隔離,四天後出現第二名感染者,則是在武漢工作的韓國籍男性,同樣一落地機場,就因為疑似症狀被列入觀察,這個時候的韓國在把關嚴謹情況下,疫情尚未失控,感染真正爆發大規模擴散至全國,是在一個月之後的大邱市。
(新聞旁白)
(字幕:新天地大邱分會 31號患者發病),教會裡面已至至少有十名信徒確診,大邱新天地教會被指為集體感染的發源地
(新天地會長/李萬熙)
真的無顏面對社會,為了向國民謝罪在此下跪致歉
一場千人宗教禮拜,一名開始發病仍堅持參加活動的患者,透過群聚將病毒傳送到了全國各地,教會高層消極抵制交出聚會名單,信徒不斷躲避檢測,再讓感染一發不可收拾,大邱市淪為疫情重災區,單日新增病例一度超過700人,接著是醫院 養護機構 辦公大樓等,接連出現密集感染事件,防疫當局決定,展開全面檢測作業
並且以科技追蹤手段,向病毒宣戰。
(新聞旁白)
要了解韓國如何應對這次疫情,請看一下旅客到達仁川機場的入境流程,他們必須通過多重檢疫,包括測量溫度和發燒檢查,病毒篩檢站就設在機場(入境處),旅客會被要求自我隔離14天
他們必需下載手機應用程序,每日向衛生當局回報健康數據,防疫單位也會對他們的健康嚴密監控。
(GURDIAN駐首爾記者/ Nemo Kim)
韓國進行了較其他國家都更高比例的病毒篩檢,開發了一連串先進的檢測方式和技術
(BBC駐首爾記者\ Laura Bicker)
他們設置了許多實驗室,約100個實驗室處理檢測作業,在幾個小時內就能取得檢測結果,並在全國開闢了600個檢測站,包括80個得來速檢驗站,任何人都可以在這裡做病毒篩檢
猶記2015年MERS在韓國廣泛流傳,當時防疫單位未能有效檢測找出感染者,也沒能擋住傳播途徑,這成為韓國政府最慘痛的教訓,隨後就推動與科技公司的合作
以科技大數據手段,包括透過個人手機定位,信用卡金融紀錄等來追蹤信息,並且通過國會修法授權政府,當傳染病爆發而國民健康受到威脅時,可以採取非常手段取得個人資料,用來控管傳染病的擴散,而在新冠疫情剛出現之時,衛生當局就邀集民間業者,研發相關病毒試劑,同時轉換生產線,提高口罩等醫療用品製造產能
,這些準備在大邱疫情爆發後,派上了用場。
(延世大學全球健康安全學系教授/Hoon-Sang Lee)
韓國運用大數據 AI技術來追蹤目標對象的行蹤,這些作業是完全自動化的,能夠在10分鐘內自動收集所有的信息,有效率地找出接觸史,而且是大幅縮短追蹤時間
(LA TIME記者/Victoria Kim)
如果我所在的附近區域出現確診患者,我就會收到疫情緊急推送警報,讓我知道例如感染者們,昨晚0730至0830之間在這家餐廳用餐,或是感染者在某段時間去了某地鐵站
疫情即時通報 完全透明化,則有助民眾建立信心,願意配合防疫政策,不管是非必要不出門,還是維持社交距離 戴上口罩。
(GURDIAN駐首爾記者/ Nemo Kim)
韓國疫情資訊高度透明化,民眾接收到很清楚的防疫指示
(釜山大學教授/Robert Kelley)
韓國是一個中央集權國家,特別是總統的權限,意思是若青瓦台認為這是大問題,決定採取某種政策,那麼整個政府機關都會快速行動,對於官方的勸告要求,社會配合度也非常高
疫情放緩的情況之下,五月第一周的黃金假期,機場 風景區久違的重新出現了春遊人潮,商家一邊為生意回來了而喜,也為人潮密集會不會又引發感染而憂,猶如防疫當局言猶在耳的警告,就算零確診,疫情發展仍舊是進行式,甚至病毒可能還會存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很長一段時間,防疫生活將成為社會新常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SnM8wmBj2c
包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詳盡節目內容,請點閱完整版
【完整版】2020.05.02《文茜世界周報-亞洲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qunveEjphU
健康情報站主持人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
【華府在今年五月的時候,正式對阿桑奇提起17項罪名起訴,指控他違反美國1917年的間諜法,將機密的軍事和外交文件對外公開,危及了相關人員性命安全,如果所有罪名都成立,阿桑奇恐怕會面臨數十年刑期,甚至在牢裡度過餘生。事實上,阿桑奇過去十年,幾乎都是在逃亡或是坐牢一般的日子當中渡過,先是被限制在厄瓜多使館內,不得外出,接著又被英國警方強行逮捕,而這樣的待遇似乎已對他的健康造成了重大傷害,上周就有一群英國醫師聯名上書,籲請政府准許阿桑奇保外就醫,否則他有可能會身心交瘁,死在牢裡。】
{內文}
關於吹哨者或者爆料人,有一件弔詭的事,這些人或者路見不平或者為良心道義跳出來揭發體制內的不公不義,而閱聽大眾對於那些見不得人的事,無論是幕後黑箱,或被掩蓋的真相終被揭發,令貪贓枉法之事攤在陽光之下,直覺的反應往往是鼓掌叫好,拼命按讚,但同一時間,社會上對這些衝撞體制撕裂倫理,促成改變同時也可能造成破壞的孤狼,經常有種不知如何處置,難以在合法、合情、合理之間,替他們找一個明確定位的困擾,就像是維基解密的創辦人阿桑奇。
七個月前,阿桑奇從他蝸居了七年整整兩千多天,幾乎不曾寸步離開的厄瓜多駐英國使館,被據說是「受邀」進入使館的英國警方,六個人抬一個,請出了享有外交豁免的使館地盤,送入倫敦警察局,同時也等於是把這位過去十年不停吹哨,撼動體制根基的洩密者送回了體制的手裡,準備接受整個體制對於他破壞體制,最後的裁決和處置。
(阿桑奇父親)
他被送進貝瑪許重刑犯監獄,第二級的重犯監獄,一個月只能見兩次訪客,不准閱覽抗辯文件,不准使用電腦,只能看少量書籍,牢房長三公尺寬兩公尺完全和外界隔絕,根本就是酷刑
(阿桑奇父親)
他一直努力撐著,但到最後,如果情況沒改變,他遲早會死,會死
25號,國際媒體傳出有60多位英國執業醫師,共同連署一封公開信,呼籲英國內政大臣巴提爾,盡速將身繫囹圄的阿桑奇轉送到大型教學醫院,接受專家的醫療評估,因為根據目前外界看到的阿桑吉身心狀況,他的健康正在快速惡化,若不即刻接受醫療,很有可能病死獄中,事實上,早在2015年,就有一名創傷與心理專科醫師,在使館內對阿桑奇做過醫療評估,判定他已罹患重度憂鬱症,而聯合國獨立人權調查員梅爾哲,五月間探視阿桑奇之後,也對外示警,表示長期禁錮在狹小空間的非人待遇,明顯導致阿桑奇身心受壓,短時間內就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甚至精神失常。
(維基解密創辦人/阿桑奇)
晚安,倫敦!
與七年前,阿桑奇初入倫敦厄瓜多使館時,一人挺身對抗層峰,意氣風發的神情相較,七年後被捕那一刻畫面,確實讓人感覺到歲月與滄桑,在這位揭密元老身上留下的無情印記,雖然他的健康狀況到底多糟,保外就醫的訴願是基於人道,還是一種操作,與利用虛實難辨,但阿桑奇與他所創辦的洩密網站,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與意義,在此之前,早已因為幾起國際重大事件發生,大幅起落,急轉直下,一度被神格化的駭客英雄,曾幾何時,已跌落凡間。
(美軍直升機無線電)
去X的,看到就開火,我看到你說的,四輛悍馬車,沿著...,可以發射,好,準備發射,打到之後告訴我,開火!
2010年,這段被五角大廈列為機密的影片,在網路上橫空出世,讓維基解密和阿桑奇,這兩個當時外界完全陌生的名字,瞬間躍上國際舞台烙印在世人腦海中,這段經過剪輯,長達39分鐘的阿帕契直升機第一人稱視角畫面,顯現出美軍士兵疑似因為誤判,朝著一群包括記者和平民的伊拉克人持續射擊和砲轟,無線電通訊中不時傳來,美軍士兵之間的輕挑對話,充滿血腥和高度爭議性的戰場實況,毫不修飾呈現在世人眼前,立刻引發軒然大波,迫使美軍高層針對影片內容,提出辯解、開啟調查,同一年,維基解密持續釋出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日誌,與數量驚人的美國外交通訊電文,又更進一步奠定了阿桑奇在各地反戰人士,駭客族群,以及反建制青年間的神級偶像地位。
(維基解密創辦人/阿桑奇)(2012)
我今天站在這裡,是因為我無法出去,和你們在一起
(維基解密創辦人/阿桑奇)(2012)
我要求歐巴馬總統做正確的事,美國必須停止,對維基解密的獵巫行動
維基解密對美國政府和軍方,極具針對性的爆料攻擊,不可能不引來華府的敵意和還擊,美國司法部從2010年底開始,啟動大陪審團調查,同步從情報、檢調、外交等各管道,進行追捕和施壓,然而,躲入厄瓜多駐英使館尋求庇護的阿桑奇,並未就此停止對於美國權力菁英,近乎偏執的網路突襲,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前夕,阿桑奇公開撰文抨擊希拉蕊稱她不配當美國領導人,隨後就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前夕,釋出大量取自希拉蕊私人伺服器,和民主黨總部的通訊郵件,此舉固然揭穿政黨內部的權力鬥爭,和便宜行事等弊病,但更直接深遠的影響,卻是在選前敏感時刻動搖了民意的天秤,間接促成川普當選,而美國情報和司法單位事後調查,阿桑奇的洩密資料來源,竟是克里姆林宮和俄國網軍,形同是維基解密與外國勢力掛勾,共同插手干預了美國政局走向,在輿論與多數民眾眼中,這是一道不可逾越的紅線,阿桑奇打著新聞自由旗號,跨越了不可觸犯的民主禁忌,也從此,跌落揭密英雄的高處神龕。
(前美國司法部官員/馬修米勒)
不管是無意,還是刻意的,他基本上等於是讓自己成為外國情報機構利用的工具,干預了美國政治,我認為這和揭露政府內幕有著本質上差異
(前美國助理國務卿/克勞利)
他就只是把數百、數千頁的文件資料一股腦丟到公眾面前,這根本稱不上「 吹哨」,所謂吹哨者應該是一個了解這些資訊閱讀和消化,然後做出理智判斷,確認這些資訊揭露的好處,超過洩密的風險和傷害,才出手,阿桑奇完全無法做這些消化和判斷
(會議主持人)(2010)
他冒著生命危險,倡議資訊公開,請歡迎 阿桑奇先生
(維基解密創辦人/阿桑奇)(2010)
我不曉得在座各位,是否清楚我的工作和理念...
即便到了今天,維基解密已經從一個家喻戶曉的熱門夯字,逐漸沉寂、冷卻沾上了些許歷史塵埃,阿桑奇,這個似乎總在幕後策劃驚人之舉,台前,卻語調輕柔欲語還休的蒼白駭客,心底內到底想要的是什麼?仍是個謎,他追求的是新聞自由?資訊公開?公平正義?還是不顧一切地對抗權勢?他是否也曾理解到,選擇性的揭密本身隱含的偏頗和危險性?目前被關在英國監獄裡的他,早已服完了應服刑期,卻因為法官認為他有潛逃前科,而予以強行羈押,直到法院明年審理他的引渡案為止,在理念與現實之間巨大的鴻溝,和灰色地帶,或許阿桑奇已用他的生命和處境,做出了示範,付出了代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2FijaGvby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