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th Café #9
染疫居家、医生方案(Dr Seb)
謝謝 Joey Lee 的整理。太用心的整理了。感恩感恩。
歡迎重看第九回死亡咖啡館
以下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4442189393/videos/383358313246058
重點整理:
1。如果怀疑自己确诊,要做什么?
a) 打电话去预约诊所筛检@医院drive thru 筛检@CAC(COVID-19 Assessment Centre)
b) 自己在家里做rtk test(95%准确率,病毒量高才检测到的,和确诊人接触的第三天才做@有症状)。如果阳性的话,要去做PCR筛检;阴性,如还有症状,要两set,做了一次后,48@72小时再做一次。(mysejahtera有卖)
2。做了PCR确诊,医院和诊所会帮忙update mysejahtera,如没有update,自己按helpdesk做,你要有result 在手上。如果是家里做test, 需要在mysejahtera 里的covid selftest填名字和ic,政府会找你做PCR。担心的话,也可以自己做。
3。有无确诊,只要有接触过的新冠病者,第一天接触开始算起@不确定有无接触,有症状的那天算起,那天开始隔离,隔离共十天。
4。家里可以准备止痛药,止泻,止吐药,退烧药(预防万一)。新冠的症状,泻肚子是第一个症状。食物@grab,水份也是需要的。
5。Oximeter 只是锦上添花,有的话只是防身,告诉你一个指标什么时候去医院。指数会上下。
6。有症状属于第二期,都需要去CAC,才决定你是否可以在家隔离,并且问清楚。如在家隔离,Mysejahtera里的profile会出现红色bar code, 有确证日期隔离第一天。Home Surveillance Order” (HSO)后的第十天Mysejahtera就会release order,自己Screenshot(要申请MC假期),不然去CAC。
7。CAC hotline 很难接到你的电话,walk in就好。去CAC之前,不懂会不会入院都好,准备:多几天的衣服、牙刷、水、食物(干粮之类的。可能会逗留4/5个小时,那边太多病人,所以最好自己准备,或者吃饱才去)戴好两层mask(三层surgical mask+布mask)再加face shield
8。隔离十天够吗?
数据显示够。但如果是第四期和第五期的重症,需要14天或20天以上。如果第十天,还有症状,还是要到14天才出门。
9。确诊后,回家隔离。如果你没有慢性疾病,最普通有的症状:咳嗽(有痰)、发烧会很久(有可能第5到第7天、可以去到39度,不要担心,免疫系统在工作,如到第8天就需要去医院检查)、全身痛(疼痛会有的、如果肌肉越多越痛)、关节痛、泻肚子(delta的情况可能都会泻肚子(一天可能到十次)后发烧、再感觉作闷作呕,涨风反胃需要做test)、有一点点呼吸困难(呼吸很累)、很累(一直睡觉、没胃口)、味觉嗅觉失灵、失眠(尤其是医院,需要身体自我调理)
10。只要Test 过positif, 有可能三个月内还是positif(病毒的尸体残留下来的),但不会再传染给别人了。不需要再test,再test就是浪费钱,没用了。病毒少、cycle threshold (CT) value值越高(好事)。如果筛检CT 低,少过32会传染(初期确诊第一天到第五天)。过后再做的test,超过7天的数据就没关系了,验到是尸体。但,如果还有症状(伤风感冒、喉咙痛还没好)里面可能有活性的,那时再去做筛检。
11。和确症者接触,48@72小时做test、如果negatif第5天再做多一次@有症状就要立刻做。以上都要隔离10天。如negatif,家人在你test第二次还是negatif就不需要再隔离。如果positif,全部隔离。
12。确症者只要10天隔离完成了,只要身体ok,立刻就可打疫苗。打了第一剂后,如确诊,大体上都会轻症,还是有症状的。
13。比较壮的人,身体打战比较激烈,所以比较痛,发烧比较高。
14。鼻塞、嗅觉还没恢复,可能延长到3到6个月,这不是症状。
15。打了疫苗第二剂后,两个星期后避免covid死亡是100%。并且降低传染率、确诊率高达70%(只限于Alpha的报告)但,Delta是空气传染、14秒就中,所以还是不要冒险。
16。中covid, 80%-90%是轻症,不需要做什么东西,也会痊愈的,只要吃得下就可,像伤风感冒,除非自身有病痛。
17。确症后,3个月后有可能会再中。要调理好身体,不要让身体虚,要看自身情况。
18。退烧药,6个小时一次,maximum 一天8粒,每次2粒(一粒500mg,两粒),吃太多会伤肝。如退烧药都不能止痛,可以买止痛药(止痛药通常要医生开如Paracetamol(不会胃痛)、其他止痛药要和食物一起吃,不然会胃痛)
19。确症后的饮食:高蛋白质、高脂肪、吃得下就是好的,不管是冰激凌、榴莲都可以。不吃,有可能从轻症变重症。不用戒口,吃得下就好(素食:豆粉、牛奶粉(最好的营养如吃不下,如吃不下饭,喝高蛋白质牛奶也可))Covid是无药都可以痊愈的,吃得下就医得好。
20。慢性疾病的人(心脏病、糖尿病、血压高)、痴肥、太大只:通常一中很大可能就会第四、第五期(现在ICU通常都是这类病人)所以调理好自己,如果身体已经虚的,很难打赢这战。饮食要清淡、均衡,调理好自己身体。有慢性疾病的人一定要给医生医,不可以自己自行医。
21。家里人确症要去CAC报告,那你就是contact rapat, 可以自己去筛检,但walk in CAC比较快。
22。沉默缺氧:太累、没力、浅浅呼吸,但缺氧。吃不下三天就会进入沉默缺氧、所以一定要吃吃吃、喝水喝水、气进入肺需要营养,要活命就一定要吃。三天高烧后,身体好、胃口好就是好了;高烧退、身体累、但没胃口吃,身体打输了,病毒开始在肺部繁殖,就会开始进入沉默缺氧(危险)
23。肥胖(BMI 30以上)、痴肥:身体胰岛素不敏感症状、不能有效率的用糖、直接排出或变脂肪。一中就有很高的死亡率60%以上都是痴肥。所以:开始减肥(不是激烈的):减5kg就好、少吃淀粉类食品、少吃糖分类食物、做运动(慢走20分钟)、吃营养餐、定时断食性节食、医生开方、不要吃减肥药!!(身体会更虚)一中就很快进入沉默缺氧。
24。健身大只佬也是危险(脂肪少过10%)、太瘦的(BMI 18以下)也要很小心。要打长战,脂肪是身体长期的军粮、但也不要太多。大只佬脂肪太低、身体缺乏脂肪,也是很快进入沉默缺氧。痴肥和大只佬如果不行的话,就要早点去医院,让医院调。第。老年人就比较迟进入沉默缺氧,在第7、8天,一直睡觉就要注意:老年人如果这几天没吃东西就要小心、要逼他吃。
25。如果一有症状就要去CAC。一进入沉默缺氧就一定要入院,以下症状就一定进医院,只要有其中一条立刻入院:1。如果两天都吃不下2。常睡不起(去厕所也没力)3。呼吸困难4。如果有oximeter(换手指做:平均几个小时,深呼吸:94以下(除曾经有特殊病例:肺部(看个人)))(直接自己送入院比较快,不需要一直等ambulance)
26。确症病者:平常可以做深呼吸一两分钟,把里面不要的东西排出来。肺部有白点的话,会慢慢康复,不用担心。
27。不要私自吃偏方。食疗是最好的药,吃得下就好,喝多点水。
问一问Dr Seb - tanyajerdrseb - 陈沱良医生副教授
DJ May 子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SBD Taiwan 邱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邱個Podcast #蔡明劼醫師 #搞懂內分泌 ➤ 蔡明劼醫師 著作:《搞懂內分泌,練成你的易瘦體質》📗 ➤ 內分泌新陳代謝科/肥胖症專科醫師 ➤ 現任高雄市陳顯明診所 副院長 ➤ 蔡醫師線上瘦身社團創辦人 不看減重門診,不賣保健產品,如有減重問題,歡迎參加蔡醫師瘦身社團 ※蔡明劼醫師 .台大醫學...
健身者 bmi 在 市議員李順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市議員李順進 轉傳 [110/08/18 ~ 08/19] 高雄市政府 及 衛生福利部 要點公告
●環安、治安、交安、工安、婦幼安 代言人!
︽︽︽︽︽︽︽︽︽︽︽︽︽︽︽︽︽︽
[110/08/19] 高雄市政府 雨後巡倒清刷、防蚊
https://www.facebook.com/bravo.Kaohsiung/posts/4424857900909139
夏天到了...
討厭蚊子叮
●最近你必須特別注意的2種蚊子傳染病
1╱#登革熱
病媒蚊|埃及斑蚊、白線斑蚊
症 狀|高燒、頭痛、起疹、關節肌肉痛
預 防|雨後巡倒清刷、防蚊
了解更多→https://bit.ly/3suvDog
2╱#日本腦炎
病媒蚊|三斑家蚊、環紋家蚊、白頭家蚊
症 狀|無明顯症狀,少數發燒或腦膜炎
預 防|防蚊、疫苗缺一不可!
了解更多→https://bit.ly/3gfLDW9
圖片來源:雄健康- 高雄市政府 衛生局
~~~~~~~~~~~~~~~~~~
[110/08/18] 高雄市政府 防疫時期除了留意身體狀況,心靈的健康也不容忽視!
https://www.facebook.com/bravo.Kaohsiung/posts/4422110727850523
●那麼努力的你,累了嗎?
●有淚不輕彈,有「累」,卻要好好談,
#1925安心專線,提供24小時免付費心理諮詢服務。
需要的時候就打。
●心靈和身體的健康一樣重要
●聽聽講座,解放心靈:
○「心靈好厝邊」系列8~9月講座活動 https://bit.ly/3ASKXhy
○ 9/4提升職場社交「心」距離,歡迎來報名。https://bit.ly/3gaplFe
○更多 #高雄市心理衛生資源也可以看這邊 https://bit.ly/2XwTesZ
~˙~˙~˙~˙~˙~˙~˙~˙~˙
[110/08/19] 衛生福利部 減少代謝症候群風險正常腰圍健康有保庇
https://www.mohw.gov.tw/cp-16-62809-1.html
疫情期間民眾大多數宅在家,長時間久坐不動,若飲食攝取上又偏向高油、高糖、高鹽,累積的不良的生活習慣容易產生血壓、腰圍及體重等生理數值超標的健康問題,導致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提高,慢性疾病也可能悄悄找上門。
根據109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顯示,國人十大死因過半是慢性疾病,特別是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的共同危險因子都與代謝症候群有關,包括五項危險因子:腰圍過粗、血壓、飯前血糖偏高、血脂異常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其中腰圍是判定代謝症候群最簡易的指標,也是民眾最容易超標的項目,成年男性腰圍大於等於90公分,女性腰圍大於等於80公分,即代表腰圍過粗,表示腹部肥胖、內臟脂肪多,堆積在腹部的脂肪組織會影響身體代謝,導致血液中三酸甘油脂濃度及血糖升高,因此造成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增加,國民健康署提醒40歲以上民眾應注意健康檢查報告紅字,並了解自我血壓、體重、腰圍數值,及早進行健康管理,避免慢性疾病上身。
中壯年每10人就有3.6人有代謝症候群高達近5成「腰」過粗
55歲陳先生平時因工作繁忙,除了三餐不固定外還常常暴飲暴食,長期下來身形肥胖(BMI≧27)且腰圍高達100公分,但陳先生依然不以為意,直到公司健康檢查才發現血壓、血糖及血脂均超標,被診斷出罹患多種心血管疾病,若再不注意身體健康恐會造成生命危險,陳先生這才驚覺事態嚴重並下定決心與醫師配合,調整飲食及生活方式,培養運動習慣,積極進行健康管理。
中壯年是身體易開始出現一些健康警訊的時期,依據國民健康署107年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資料分析,每10人就有3.6人有代謝症候群(表2),另近5成中壯年腰圍過粗,其中腰圍過粗又過重或肥胖占3成9,過重或肥胖又是高血壓前期占3成6,若未控制,這一群人將來有高風險成為慢性病患者。因此若要遠離代謝症候群,就從自我健康管理做起,尤其是三高、腰圍過粗、體重過重的族群,平時沒有明顯的身體不適症狀,很容易被輕忽,更須注意。
自我健康管理四絕招遠離代謝症候群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代謝症候群是三高、糖尿病、心臟病及腦中風等慢性疾病的前兆,透過預防代謝症候群的自我健康管理四大絕招,希望防疫期間也可做好個人健康管理,落實下列四大絕招就能平安保健康:
晨起10分鐘量血壓、腰圍及體重:提醒民眾自我健康管理需要落實日常生活中,每天利用早晨起床後的10分鐘進行量測血壓、腰圍及體重以即時掌握個人健康狀況,並及早追蹤管理及治療,降低代謝症候群的威脅。
健康飲食:透過我的餐盤適量攝取六大類食物,自炊及外食均應掌握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的原則,以達各項營養素需求。
少坐多動30分:減少久坐,養成每周至少運動5次,每次達30分鐘的習慣,居家運動可參考本署健康九九網站的「我家也是健身房」多媒體影音,一起動一動以維持健康體態。
拒絕菸酒不熬夜:落實不抽菸、少喝酒、維持正常作息等良好生活型態,以遠離代謝症候群。
︾︾︾︾︾︾︾︾︾︾︾︾︾︾︾︾︾︾
臉書貼文連結 >>> https://www.facebook.com/LeeShunJin/posts/
LINE貼文連結 >>> https://timeline.line.me/user/_dQCiWURPZDXrxB0r9P0uvfNJRbuv-80TSueOj6Q
●請持續關注並給予指教:
○LINE官方帳號〔市議員李順進顧地方大小事聯盟〕:https://lin.ee/9YhCukt
○臉書粉絲專頁〔市議員李順進〕:https://www.facebook.com/LeeShunJin
#高雄 #議員 #李順進 #環安 #治安 #交安 #工安 #婦幼安 #代言人 #轉傳 #高雄市政府 #衛生福利部 #公告
健身者 bmi 在 運動營養博士 Jimm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嗨!大家好~我口試結束啦~接下來會準時點每兩週發文一次的😜
最近3級結束,稍微開始比較多人回流健身房,還是建議健身時要帶著口罩安全唷😷
回來的學員們詢問最多的問題:Jimmy, 晚餐太晚吃會不會胖,不吃會不會瘦?
還是一樣的觀念唷!整天的熱量赤字下來就會瘦,單餐的調整影響不大。
但我們一樣來看看科學文獻怎麼說吧!(說實話內容與我原本設想不同🤔)
在Nutrients 2021這篇Associations of Skipping Breakfast, Lunch, and Dinner with Weight Gain and Overweight/Obesity in University Student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中
作者觀察日本大學生不吃早午晚餐,3年後分別對體重增加的影響。
結果發現:
👉 不吃早餐,無影響。
👉 不吃午餐,無影響。
👉 不吃晚餐,體重增加10%,BMI > 25的大學生增加。
那為什麼跟我們所設想的,沒吃晚餐會變瘦,趨勢相反呢?🤔
作者雖然無法確定原因,但在討論給予一些看法與假設。
🌟作者認為可能原因與吉米看法(每個原因都與體重增加有關)
1⃣️ 不吃晚餐導致隔天飢餓感上升吃更多。其他像是巴西研究也發現,不吃早餐的人,整天熱量攝取比有吃早餐的人還高。
🙋♂️ 認同!整天熱量控制是目前被認為比較有效的方法。
2⃣️ 少了晚餐容易減少了海鮮、大豆蛋白與青菜攝取,導致肥胖。
🙋♂️ 認同!雖然我早餐不會去吃生魚片與青菜,但豆漿算容易攝取。這點合理因為整體海鮮、大豆蛋白與青菜攝取的確容易變少。
3⃣️ 不吃晚餐的人容易更晚睡,導致肥胖。
🙋♂️ 還好!不吃晚餐跟容易晚睡關連性?一般大學生晚睡跟吃飯相關性不高,可能跟夜晚活動相關性比較高🤣
4⃣️ 不吃晚餐導致壓力感上升,導致肥胖。
🙋♂️ 認同!不吃東西真的會易怒、稍感壓力,而壓力的確會有一定機率造成肥胖。也可以是第3點原因,壓力大伴隨飢餓感會不好入睡。
5⃣️ 不吃晚餐活動力會下降
🙋♂️ 還好!雖然整天熱量赤字的時候,運動表現一定會比較差。但通常是影響長時間運動。這點可能只會影響長時間運動類型的運動員。
🌟但我認為辨識因果關係是最困難的,也許
是學生因為其他原因變胖了,對於想減脂卻一時不知道怎麼辦,乾脆不吃晚餐,才會觀察到不吃晚餐的人變胖較多。
🌟但不論如何,這篇還是證明,不吃晚餐能減肥,終究只是流言蜚語囉!
#進餐頻率 #不吃早餐 #不吃午餐 #不吃晚餐 #增重 #肥胖 #吉米健身營養 #運動營養 #流言蜚語 #口試完成
健身者 bmi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邱個Podcast #蔡明劼醫師 #搞懂內分泌
➤ 蔡明劼醫師 著作:《搞懂內分泌,練成你的易瘦體質》📗
➤ 內分泌新陳代謝科/肥胖症專科醫師
➤ 現任高雄市陳顯明診所 副院長
➤ 蔡醫師線上瘦身社團創辦人
不看減重門診,不賣保健產品,如有減重問題,歡迎參加蔡醫師瘦身社團
※蔡明劼醫師
.台大醫學系畢業
.內科專科醫師
.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
.肥胖症專科醫師
.糖尿病衛教師(CDE)
▌讀者可在以下通路購買新書:
網路書店
☆博客來:https://reurl.cc/qgrYjg
☆誠品:https://reurl.cc/rgrYjk
☆金石堂:https://reurl.cc/qgrYAg
☆MOMO:https://reurl.cc/8309Ey
☆讀冊:https://reurl.cc/Nr4xW9
☆如果只買一本,我推薦到 #蝦皮金石堂網路書店
領取專屬抵用券,蔡醫師新書只要257元,配合蝦皮運費抵用券一本就免運!購書連結在這邊 https://reurl.cc/3abqzl
實體通路
全臺各大實體書店。
電子書上架平台:
博客來、Readmoo、KOBO、學思行、Google play、PUBU、台灣漫讀。
➤ 正規合法的減肥藥介紹,台灣只有兩種?
➤ BMI指數超標(大於 27~30),合併慢性病,才能使用此兩種減肥藥。
➤ 三級警戒,體重變高?
➤ 內分泌失調是一個假議題?重點!
➤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瘦多囊?胖多囊?
➤ 內分泌迷思破解:是你的多囊基因,因為肥胖而被誘發出來病症。
➤ 知名女藝人,因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而肥胖?假的??Why?
➤ 內分泌失調是一面照妖鏡?擋箭牌?
➤ 影響體重的七種賀爾蒙:瘦素?脂肪細胞所分泌?
➤ 人體並不會因為內分泌賀爾蒙的變化造成體重變胖,而是變胖之後賀爾蒙產生變化。
➤ 胰島素?胰島素阻抗?斷醣?
➤ 胰島素阻抗高?是因為脂肪細胞囤積。
➤ 不需要靠生酮來降低胰島素。
➤ 第一類糖尿病,第二類糖尿病,胰島素阻抗與分泌相關。
➤ 代謝症候群 Syndrome X
➤ 168間歇性斷食?蔡醫師推薦嗎?他的好處是什麼?
➤ 生酮飲食超級不推薦!👎 Bad!
➤ 總體熱量赤字才是重點,只要達到赤字,什麼飲食法都會瘦。
➤ 168間歇斷食就是會比較挨餓一點~
➤ 基礎代謝率,林書豪&連勝文?
➤ 增加基礎代謝率,要增加肌肉量。
➤ 飲食建議:首先避開地雷,避免含糖飲料,精緻/油炸食物。
➤ 含糖飲料,一天一杯都嫌多?微糖可以嗎?
➤ 無糖綠茶,完全無效..........
➤ 甲殼素?苦瓜素?酵素?白腎豆?
➤ 減肥保健食品四大類:
減少吸收 (甲殼素,白腎豆)
增加代謝 (咖啡因,瓜拿納,麻黃素,綠茶素)
抑制食慾 (膳食纖維,非洲芒果)
改變能量代謝 (肉鹼,藤黃果)
這些研究是否嚴謹?效益偏低?效果有待商榷?
➤ 健美選手愛用的燃脂劑?是什麼?
➤ 減肥雞尾酒療法?甲狀腺素?抗憂鬱劑?瀉藥?瘦肉精?麻黃素?
➤ 利用藥物副作用來瘦身,瘦掉也是減掉肌肉....副作用危險。
➤ 溜溜球效應?
➤ 低醣飲食?無醣飲食?無糖飲食?
➤ 減肥【儀式感】很重要?
➤ 【蔡醫師的健康餐盤】超級推薦!最重要!
➤ 餐盤的1/2 (無限量)蔬菜,1/4 原型碳水化合物,1/4 優良蛋白質。
食量大就放大。
➤ 蔡醫師的Facebook線上減肥社團:緣起與介紹。
➤ 書本案例分享~高雄李英愛,健力阿誼。
➤ 不崇尚快速減肥,主要養成運動與重量訓練的習慣。
成為SBD頻道會員,小額贊助,支持我們製作更多更棒好看的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pNfxhmQt6NVq2AzP3VBEQ/join
健身者 bmi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SBD怪獸Podcast #邱個Podcast #何立安
本集節目由地表最強護具【SBD Taiwan】贊助播出
SBD蝦皮六月超狂購物節,全館八折起🔥
SBD蝦皮商城傳送門:https://shp.ee/fh4vdkz
優惠時間:即日起~6/30 最後兩天!
全館優惠8折起,超商免運!!全年最低優惠!😎
關注商城即獲得現折禮金~最棒的SBD腰帶,護膝,護腕,護肘,T-shirt一定要支持一下!
.
#45 動漫腿又如何?我愛姐接~居家健身的12個方針|Part 4.【SBD怪獸Podcast】
📍 8. 訓練『技術』 (各種技術學習)
➤ 深度練習概念:集中精神(冥想/入定),只專注在技術控制訓練。
➤ Garbage mile垃圾里程?一再反覆
➤ 神經控制訓練:【神經髓鞘增生理論】專注熟練控制,神經傳遞效率提高。
➤ 技術被高品質的多次重複 = 取得技術。而技術越來越好,進而成為本能。
➤ 壺鈴訓練 (Practice),技術在重量之前。
➤ 拓展技術版圖,趁這段防疫時期進修。
➤ 【一萬個小時理論】天才的特性,大量累積對的經驗過程。
➤ 技術學習,有其【黑洞】?沒有用的訓練區間?
➤ 建議:深蹲硬舉兩倍自體重,臥舉1.5倍自體重的目標。
➤ 建議:【精通某項運動】?Why?
📍 9. 控制『身體組成』:以健康與功能表現為目的,不以符合某種美感為目標
➤ 姐接的腿會不會太細?邱個:不應該批評他人喜好,身材她自己開心就好,我不應該批評,邱個認真道歉🙏
❤️ 追蹤姐接謝金燕的IG:@jeanniehsieh___bbb ❤️
➤ 身材控制,主戰場在廚房,來自好的飲食。
➤ 推薦書:《Bigger Leaner Stronger》《美國第一健身強人|科學化鍛鍊全書》好書FB抽獎,送出四本🔥
➤ 居家防疫期間,有責任/有時間挑選好的食材,減少外食,減少外出接觸。
➤ 你是全素派 (Vegan)?還是全肉食派 (Carnivore diet)?
➤ 萬物皆有毒?全肉食主義者的論點?植物有毒?
➤ Dan John說:『Anything Works, but Nothing Works Forever.』👍
➤ 研究理解之後,選擇適合自己的飲食方式。
➤ Eat Clean,多喝水,少吃垃圾食物。
➤ 身體形象操作的相對手法面向討論。
➤ BMI指標的偏誤說明。
➤ 英國/美國大力士比賽,強壯文化分享。
➤ 每年的世界最強大力士比賽(SBD World’s Strongest Man)都是在聖誕夜首播。
➤ 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何博士對於訓練的延續性觀察。
➤ Louie Simmons 協助提升競技運動員的基礎最大肌力。
📍 10. 心智訓練
➤ 心智訓練是具體可操作的一套技術,可向上適應。
➤ 心理出狀況,如何觀察?
➤ 心智的強弱,也會影響肌力訓練。
➤ 增強心智之前,需要先取得增強心智的工具
➤ 先學習使用心智工具,才可藉由心智工具變強壯。
➤ 直銷團體喊口號:沒用!
➤ 未完待續~~~~~
#叫我姐接 #SBDTaiwan
#SBD怪獸Podcast #邱個Podcast
#何立安 #邱個
小額贊助,請邱個與何博士喝杯咖啡❤️
https://pay.firstory.me/user/chiougrr
❤️ 廣告/業配合作 Email聯繫邱個:chiou@sbdapparel.com.tw
❤️ 邱個IG: @chiougrr
成為SBD頻道會員,小額贊助,支持我們製作更多更棒好看的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pNfxhmQt6NVq2AzP3VBEQ/join
健身者 bmi 在 NanaQ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減脂分享】體脂23%👉18%
00:54 飲食篇
03:48 運動篇
👇 我一天吃什麼|Vlog
https://youtu.be/ymURK2mvw3E
👇 36kg 的減肥血淚史
https://youtu.be/Z24msEJlzRY
👇 極簡生活的選物哲學
https://youtu.be/BJpx9iZqLPI
👇 10 個習慣讓你更快樂更自由
https://youtu.be/DtHI_1xvboE
👇 8tips家裡變整齊✨不用打掃、不用丟東西、不用整理的懶人方法
https://youtu.be/X_dlVW_LmL4
—
Follow NanaQ ⇊
IG: https://instagram.com/nanaq521
FB: https://www.facebook.com/nanaq521
—
Contact Me ⇊
mail: nanaq520@gmail.com
—
Music Credits ⇊
Music by MYSM - Look At Those Clouds - https://thmatc.co/?l=128FCEE7
#減脂 #體脂肪 #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