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龍林道探訪巒安堂
文: Lianghanyun Hanyun
去年一直被朋友的照片與文章燒到
對於這樣深山裡頭存有巨大的人文痕跡充滿著好奇
但礙於去年底的身體健康狀況
遲遲無法如願出發
經過了一些沈寂與修復
總算在新年過後有了些好消息
努力跟自己身體和好
也慢慢聽見它回應著內心的訊號
隨著時間逼近
這才驚覺這趟完全沒有別人carry我們
頭一次超過兩天行程得靠自己
心有些慌
某天勇豪看著行事曆問起這趟行程時
我才發現我連跟他告知一聲都忘了
突然陷入一陣困頓
也猛然閃過「那到底要不要出發」的念頭
這趟一起前往的朋友
是蜜Mo從三歲就一直賴著的步道老師
因為理念與想法接近
慢慢變成了好朋友
也在生態及環境教育這些議題上
成了我們家最強力的後援
某天隨性約了這趟旅程
敲了時間後其實就沒有下文
我們幾乎沒有討論任何細節
行程安排也是在出發前一週才簡單電話溝通
想起來也實在是太互相信任了吧!!!
出發前兩週
開始自己努力做功課
讀起別人的紀錄
找了地圖做了航跡確認
跟一些熟悉我們家登山習慣的朋友討論著各種準備
做了筆記
也在出發前兩天跟蜜Mo畫起地圖討論了行程規劃
他們決心在這趟旅程挑戰過去沒有試過的大背包
以往為了讓他們倆在山林裡有更充裕的體能以及愉快的心情享受自然
一直以來他們倆都只有揹著自己的行動水及簡單行動糧
因為這趟必須完全靠自己
也意味著他們倆也得為這趟旅行多付出一點
過去陸續測試過他們兩的背負能力
對於他們的能力是沒有太大的擔憂
當然也因為這趟行進的路線幾乎都是好走的路徑
於是也就當作他們首次挑戰
有了更多的能力
也就肩負了更多的責任
在討論登山計畫以及路線行程時
蜜Mo也一併了解並且共同準備
打包裝備
也是一種取捨的練習
想要多享受
就得先多付出
整頓完畢
驅車前往民宿休息
準備迎接旅程到來
Day1
配合開門時間
原訂希望睡飽一點再出發的我們
被意外提早了起床時間
一切準備就緒時
勇豪的心情隨著鞋底脫落一半而背脊發涼
民宿老闆提議到雜貨店買個膠黏著先
小毛也提供了電火布支援
在登山口瞎摸了半天
暫時搞定他的鞋底
我們就帶著忐忑的心準備眼前迎來的陡上
對自己的腳還是有一點沒信心
雖然上個月經過郡大的測驗應該是沒事
但重裝還是傷後的第一次
於是,腳步放得很慢
一邊調整呼吸,一邊緩緩向前
這趟有小毛同行
一小段路就有不少動物的痕跡可以看
我們一路長知識
也因此開啟了Elmo這趟路什麼排遺都要摸要猜的興致
以往總是低著頭或放空讓腳步帶著前進
這回多了點時間用眼睛掃描找找有什麼蛛絲馬跡
開始準備聽小孩哀嚎還有多久才結束上升時
眼前已經是林道平台了
短暫休息片刻
就一路開心踢著平緩的林道前進
整路充滿著驚喜
常常在某一個不起眼的瞬間
會傳來一陣檜木芳香
撲鼻的那秒
心情大好
彷彿把剛剛林道的乏聊
消除一空
不過也在幾秒鐘後感到些許哀傷
只要稍微目光掃射一些角度
大概也都可以看見破碎的木塊殘骸
搭配著地面上的炭火痕跡及酒瓶塑膠罐
不難想像這些畫面的意思
有一種說不出的心酸感
我一個人前頭走著
一個轉彎過去後
突然聽見右側山坡上有樹葉被擾動的聲音
沙沙沙沙
連續好幾聲
抬頭往右上方看去
一個龐大的身影躍身竄出樹叢間
他迅速往山坡上方跑去
被我驚擾的牠
快速消失在我們視線
躲入了大樹之間
等小毛跟上
他拿起這趟超重裝備的大砲開始掃射
原本以為應該沒機會見到了
最後仍然幸運看見了正在吃東西的水鹿
大白天碰見水鹿也真是太令人意外了吧
而且竟然是在這麼近的距離
天氣超好
偶爾從樹林間的空隙看過去
竟是邊界清楚的日月潭
藍天與陽光灑落
那畫面令人驚呆
安全通過崩壁
也慢慢要進入一些地形以及留意水源了
我們在某一個水源處像被鬼打牆般地找錯路
多花了一些時間亂忙一通
還好後來快速修正調整
重回正軌
一些地形小心通過
來到我們疑似的最後一個水源
看著紀錄,有著不少的不確定
因為有被民宿老闆影響
對於水源有著不少擔憂
在這個枯水季上來
確實容易多一些焦慮
畢竟已經好幾天沒有下雨了
民宿老闆不停提醒說營地附近的水源可能也會枯竭
對於此處到底是不是最後一個水源
我們都有些不確定
討論了一下
決定先繼續往前走
如果下一處真的沒有了,再回頭就好
往前一小段路
來到有一點斜度的上攀路線
此時發現剛剛那裡就是最後水源
當下立刻分隊行動
把帳篷丟給勇豪,讓他先前往營地搭設晚上睡覺的家
我跟Elmo回頭取水
把水補滿
不想再多跑一趟的我們
一口氣裝了9L上肩
再次背起背包
感覺肩膀十分深沉啊!!!!
肩上的重量變了
突然覺得陪伴Elmo的力氣也少了些
跟他說了一下我的狀況
他一路細心陪我漫步向前
還好這段路不長也好走
在看見穿出樹林迎來一片光亮與平坦的地面時
我們都開心地飛快奔去
終於抵達
我們今晚的家了!!!
兵分兩組
蜜桃跟我負責燒熱水煮晚餐
Elmo跟勇豪找樹枝找柴生把火
漸漸要跟太陽道別了
風吹個不停
濕氣開始變重
身體也感受到寒意
保暖全上了身
一邊煮著晚餐一邊討論明日行程
原訂此趟路程是只到巒安堂看個究竟
但似乎那座西巒就在不遠的那頭
也就這樣被我們放進了可能的行程裡頭
「明天就看著辦吧!!!」
「好,就到時候再說!!!」
跟小毛迅速決定一下明天出發時間
然後說了聲晚安就準備登出
孩子們超快速入眠
想必是今天有累到吧
晚安
這個月光明亮的夜晚
.未完待續
「側併步測驗」的推薦目錄:
側併步測驗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課程比較:怪獸C 級教練證照課程 VS. 怪獸教練俱樂部】
近來收到許多詢問關於C級課程與教練俱樂部的差異的問題,相信許多人有興趣知道,在此一併回答。
C級和教練俱樂部同屬於「非初學者」的課程,並不適合從來沒有接觸過自由重量訓練的人,所謂的自由重量訓練,指的是槓鈴、啞鈴、壺鈴或特殊槓等訓練,不同於徒手訓練或一般健身房的器械式訓練。雖然過去的確有過運動神經非常好的運動員,在沒有自由重量訓練背景下參加過課程,學習狀況也相當不錯,不過為數甚少,所以通常我們會說,這兩門課程對於完全沒有接觸過訓練的人來說,難度是偏高的。
C級教練課程是怪獸訓練最基礎的體能教練課程,內容主要為槓鈴訓練動作、能量系統訓練、基本課程設計以及教學方法。槓鈴訓練動作部分,包括蹲系列動作(背蹲舉、前蹲舉、前抱式深蹲、分腿蹲、側蹲、後腳抬高蹲、箱上蹲等)、硬舉系列(RDL、單腳RDL、傳統硬舉、相撲硬舉、早安運動系列等)、上肢推系列(臥推、肩推等)、上肢拉系列(划船、引體向上等)、負重行走、爆發力訓練動作(非舉重比賽用的舉重衍生動作、單手舉重衍生動作、增強式訓練動作)、核心補強訓練;能量系統訓練包含能量系統理論及實務操作;基本課程安排包含週期訓練及變動強度應用;教學方法則包含動作控制基礎理論及教學應用方法。課程最後安排學科及術科的測驗,學科測驗為三小時的筆試,術科測驗則為槓鈴等動作技術檢定。
C級的目標在於培訓並「檢定」的一位體能教練的基礎能力,預期成果是產出有自學及教學能力的新手教練。根據過往的經驗,初次參訓即取得證照的比例通常約為六到七成,結訓時若覺得需要更多時間準備,可以申請保留考試資格,延後至更後期的班隊考試,不過延後的時間不建議過長,因為教材可能會隨著肌力體能領域的演進和發展而改變。
C級教練可以協助許多想要獲得專業技術的學員有一個基本的努力方向,但是,從一個長期的專業發展來看,短期的課程通常「測驗」的意義大於「訓練」,換言之,許多體能教練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術,必須長時間慢慢培養,C級課程固然可以幫助許多人步上軌道,但是更有大量的基礎訓練是無法在短期課程裡達成,因此而有了教練俱樂部。教練俱樂部是一個長期培訓的課程,採申請入學制,申請時需要填寫簡單的報名資料,我們會根據您填寫的資料判斷課程是否符合您目前的需求,『並非每個人申請都會過』。
教練俱樂部教學的內容範圍遠大於C級課程,大致包括基本槓鈴動作、特殊槓(SSB、長壽槓、曲槓、短槓、菱形槓等等)動作、跳箱、藥球、雪橇等等,這些動作會選擇性的依照學生的學習進度成為課程的一部分。教練俱樂部沒有固定的課程進度,目的就是要讓學員不斷精熟訓練技術,以及與技術相關的許多理論知識。
教練俱樂部這門課的邏輯與C級證照課程非常不同,教學的目的不再是為了一次很硬的考試,而是真正開始經營自己的訓練生涯,許多教練過去不曾接觸過有系統的訓練,也不曾具備相關的知識背景,因此在擔任教練的過程中只能依賴自行閱讀或是各種短期課程,教練俱樂部會進行實際的訓練,包括從姿勢的教學,到逐步練出最大肌力、爆發力並提升能量系統,這個課程沒有既定的時程,雖然每期為三個月,但是從長期訓練的角度來看,三個月只能算是一個又一個的小單位,因此過去有些學員連續參加兩到三期俱樂部,藉此打下深厚的訓練基礎。
教練俱樂部等級的內容一但精熟,即可報名教練研究班,『研究班是一個不對外招生的課程,只接受曾經參加過俱樂部的學員』。這是一個真正踏入「進階」肌力及體能教練學科與術科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學員通常已經有了相當大的改變,各項目的最大肌力已經遠遠高於自己的初學階段,同時對於各種動作和技術細節都已瞭然於胸,此時可以接觸更複雜的知識和訓練。在這個階段,術科的訓練仍然持續,學員會體會到長期進步和突破,當然也會經歷許多卡關和挫折,不過正這好是學習幫自己突破瓶頸的機會。每次上課會有30~40分鐘左右的學科專題(每三週上課會接著一週純術科訓練,該週沒有學科),學科專題課程的題目由何老師設計,通常包括週期訓練或課程設計相關議題、動作教學技巧、特殊族群議題、運動專項訓練、心理社會議題,偶爾會有工作室經營或個人品牌的相關討論,總而言之,從教練俱樂部到研究班,可以視為教練生涯發展的「活水」,在資訊混淆的時代引導教練的專業成長方向。
最後一個要提到的是,我們也一在被問到,「一定要是教練才能參加這些課程嗎?」我們的回答是:「不一定要是教練。」過去有許多健身玩家、競技運動員、運動相關領域從業人員等等,都曾經參加過這兩個課程,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進修的原因,只要我們的課程對你有幫助,都歡迎參加。
側併步測驗 在 臨床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teaching #pe
理學檢查
我在大學五年級的時候開始去附設醫院見習,那時候覺得一切都很新鮮:白袍、聽診器、小槌子、音叉、眼底鏡、手電筒、血壓計、問診、理學檢查,加上熟悉的藥水味(我的父親是藥師)以及首次被稱呼為「醫師」等,讓我開始有了當醫生的感覺。
有ㄧ次有ㄧ位主訴發燒、咳嗽、肋膜性胸痛、呼吸困難的病人,教授在檢查完以後,便在病歷上畫出病人心臟與病灶的位置,教授說他的診斷是心臟擴大、左側肺炎與肋膜積水,然後請病人去照ㄧ張胸部X光,而令所有的人嚇了一跳的是教授在病歷上所畫的心臟大小、位置和病灶竟與胸部X光完全ㄧ致。
又有ㄧ次我在神經內科受訓的時候,有ㄧ位資深的教授每ㄧ次巡房時都會隨手帶著ㄧ個黑色的公事包(裏面裝著聽診器、小直尺、眼底鏡、小手電筒、音叉、軟錘子等),然後仔細的詢問病人的病史,接著做詳細的理學檢查與神經學檢查(包括認知、語言、視力與視野測驗、聽力測驗、感覺測驗、自律神經測驗、步態、肌力測驗、神經反射測驗等),做完整個流程之後,他就會做出診斷以及推測病灶的位置,而我也只好再重新複習了ㄧ次大學時覺得最困難與懼怕的神經解剖學。
當時醫院還沒有電腦斷層攝影,因此我總是對於教授的診斷半信半疑(雖然依據教授的診斷而治療的病人總是會康復或改善出院),但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當醫院有了電腦斷層攝影以後,有ㄧ次遇見ㄧ位高血壓合併中風的病人,教授依循往例做了診斷與病灶的推測,當電腦斷層攝影的結果出來以後,証明了教授的診斷與病灶的推測都是正確的,這時候我才對那ㄧ位教授心服口服。
黃達夫(「用心聆聽」、「用心,在對的地方」的作者)說: 「科技變成醫生跟病人之間的阻隔,讓你跟病人不易接近。現在你要送病人去作核磁共振攝影、照X光,不像以前,我花時間在病人身上,就可以為他解決問題」。
醫生的觸摸
https://link.medium.com/TE3TcttzAab
當醫生的感覺
https://link.medium.com/cOodEkazAab
「用心聆聽」
https://link.medium.com/TznSYEjSAab
側併步測驗 在 大學體育術科| EP4 炸大腿 20秒反覆側步教學feat.亞運正妹國手 的推薦與評價

內容包含規則、算法、動作秘訣、如何訓練最後面有重點整理還有精彩的花絮哦!! 有任何問題或建議歡迎在下方留言或私訊告訴我們喜歡的話不要忘了按 + ... ... <看更多>
側併步測驗 在 側併步測驗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側併步測驗. 708 views · 6 years ago ...more. Bananan Wang. Subscribe. 1. Share. Save. Report. Comments. thumbnail-image. Add a comment. ... <看更多>
側併步測驗 在 20秒反覆側步2013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20秒反覆側步2013. 35K views · 10 years ago ...more. weiting881019. 50. Subscribe. 50 subscribers. 62. Share. Save. Report. Comments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