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每個人每天都拼了命地在演出,希望扮演好想像中的自己。殊不知在別人的耳裡、眼裡、心裡,往往感受到的卻截然不同。而最弔詭的是,只有透過第三者的嘴裡,你才能聽見真相,關於別人是如何看待、評價、甚至對待你的一切。
那殘忍的答案會讓你一夜長大,成為一個再也不相信自己、更不輕易信任別人的傢伙。
直到踏上了另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舞台、遇見了懂得欣賞自己的觀眾後,你才終於明白,這一切都不是偶然。那些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人,原來都是上帝派來的天使,他們協助我們走出自以為是的幻想、擺脫不切實際的理想、朝向命中註定的方向前進⋯⋯
◆
昨天我一共接受了三次訪談,其中兩次是採訪前的電話討論,一次是正式的現場採訪錄音。這三個頻道的主題分別是職場、斜槓、跟情場,三位節目主持人的風格完全不同,我也嘗試切換三種不同的姿態分享著自己的故事。
我曾經是個業務,每天最大的任務就是跟客戶做好溝通,使用對方習慣的語言、透過客人喜愛的方式。
當採訪到一半的時候,我突然發現自己竟然在做跟過去相同的事情。在不知不覺中,我似乎已經回到了職場,只是這回介紹的不是公司的服務跟產品,而是自己寫的這本日記。
或許,我已經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新工作了。這回依舊是個業務,但銷售的是我自己。
很多人問我:「出書之後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我很誠實地回答:「得到認識更多人的機會!」
現在的每一天,我都有機會認識新的朋友,透過每一次採訪、每一篇留言、每一場活動,每一天的日記,我好像真的回到了以前當業務時的日子。只是這回世界變得更加寬廣了!
不知不覺中,我除了踏出了自己的舒適範圍、更爬出了自以為是的小小井裡,得以一窺美麗的天空。這一切,都得感謝上帝派來的那些天使。因為他們毫不留情、狠狠踹了我一腳,缺乏勇氣的自己才能被逼著做出改變,幸運擁有此刻的一切。
貴人,除了是你跪著時遇見的人,更是逼著你跪下的那個人⋯⋯
◆
這一路走來,我很感謝所有願意花時間閱讀我文章的讀者們。因為有各位的支持與鼓勵,我才得以堅持地寫到了現在。特別是感激自出書以來,每一篇以專文形式幫我推薦的前輩大大們。
今天最後跟大家分享一篇超過七千多字的超重量級讀後感想!
作者 Ryan 跟我年紀相同,也一樣熱愛《The Alchemist》(中文書名: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更神奇地擁有相似的求學跟職場經歷。或許是因為這樣的重重因素,對於我所寫下的日記內容格外有感觸。
我很榮幸地分享這篇讓我很感動的文章,更衷心推薦 Ryan 超優質的粉絲專頁 RBR-Ryan讀書房 給大家,如果您也喜愛閱讀,一定要按讚追蹤!
多知道一本好書,多學到一點新知識,多產生一點信心和勇氣,相信面對事情的心情和對於人生的態度會有所不同。
讀後感想(上):
https://www.facebook.com/1383190845253023/posts/2799796716925755/?d=n
讀後感想(下):
https://www.facebook.com/1383190845253023/posts/2799799910258769/?d=n
#待業做家日記
偶然遇見的你 評價 在 Jeremy C. Photograph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 年哈蘇獎紀念特刊 — 森山大道《A Diary》
購買:https://moom.cat/l/mWhPF5
「森山大道對生活的描述是未經審查的,他既不害怕醜陋也不害怕美麗。」—— 哈蘇基金會策展人 Sara Walker & Louise Wolthers
2019 年哈蘇基金會將著名的國際攝影獎,頒予日本攝影師森山大道,以紀念其極具影響力、終生激進的攝影高度;該基金會評價森山的作品「包含了一種高度主觀但真實的拍攝手法,在虛擬與現實之中佔據著獨特空間」。其個展伴隨獎項在哥德堡的哈蘇展覽中心舉行,並與藝術出版社 Walther König 合力推出最新攝影集《Daido Moriyama: A Diary: Hasselblad Award 2019》。
以「Diary (日記)」作為標題,揭示著森山每日連續的攝影遊覽 —— 循著嗅覺和體感,行走、遇見、然後將所見拍下 —— 如此重複 55 年,當中盡是碎片、重複、偶然和混亂。其作品量之豐富,即使許多照片已成為標誌,並廣泛曝光於眾多書籍和展覽中,然而總是得可另闢未知的視角與力度。《Daido Moriyama: A Diary: Hasselblad Award 2019》當中收錄美國攝影作家 Sandra Phillips 對於森山作品所書寫的概述與分析,以及長年來曾與他合作之人們的簡短敘述,包含:Simon Baker、Mark Holborn、Hervé Chandès、Nick Rhodes 和石內都。
哈蘇基金會依瑞典攝影設備生產商哈蘇夫婦(Erna and Victor Hasselblad)之遺囑成立於 1979 年,並由 1980 年創始國際攝影獎;獲獎者須在攝影藝術取得開創性成就,或對後繼攝影師產生決定性影響。
「對一個相機生產商的基金會如是說話,也許有些不禮貌,但是我總是深刻地認為,照相機就是複印機。對我來說,這是相機存在於世上極為重要的方式,它允許我去複製這個世界。當然你可以說還有錄影機,但是相機的靜止則能夠將時間定格。你可以讓整個世界停下,然後記錄下這個時刻。」森山大道在哈蘇基金會的採訪中說道。
▎本書目錄
• Introduction: Sara Walker & Louise Wolthers
• Daido Moriyama, Early and Late,Sandra S. Phillips
• Five Encounters: Paris – Tokyo, Hervé Chandès
• Photo Poet, Nick Rhodes
• Meeting Moriyama Daido, Ishiuchi Miyako
• Sign Language, Mark Holborn
• Photography from Day to Day, Simon Baker
• About the Hasselblad Foundation Hasselblad Award Laureates
▎當前展覽
記錄1972-2020: 森山大道攝影書展
展期 | 2020/2/21–4/5
地點 | moom bookshop
時間 | 12:00–20:00 每日營業
展覽頁面 | https://moom.cat/exhibition/record
﹏﹏﹏﹏﹏﹏﹏﹏﹏﹏﹏﹏﹏﹏﹏﹏﹏
moom bookshop 進口攝影書專門書店
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三段251巷8弄16號
忠孝復興站1號出口步行5分鐘
﹋﹋﹋﹋﹋﹋﹋﹋﹋﹋﹋﹋﹋﹋﹋﹋﹋
偶然遇見的你 評價 在 Ian討厭想標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看了「最美的安排」,本來很期待,但看完還好,我覺得跟我看「棋王」的感覺很類似,就是想要塞進去電影裡的太多,使用的演員也太多,威爾史密斯、凱特溫絲蕾、艾德華諾頓、綺拉奈特莉等等,都是非常有特色的演員,放在一起反而失焦。
這部電影從一個意外喪女的廣告公司總裁霍華德說起,因為霍華德的喪女,導致他完全無法正常生活,更不用說管理公司,於是他的公司陷入了危急,由於霍華德完全自我封閉,幾乎足不出戶,他的三個好朋友兼合夥人薩瑪、克萊兒以及西蒙,不得已只好找來的私家偵探跟蹤他的行蹤。
私家偵探發現,霍華德寫了三封信給了三個不同的「人」,這三個「人」分別是「死亡」「時間」以及「愛」。
而霍華德的三個好友認為,霍華德已經瘋了,但是除非霍華德簽字,否著整個公司還是在他的手上,三個人正在窮途末路之際,西蒙偶然遇見一個前來試鏡的女孩,這個女孩告訴了他一段文案,他覺得非常地好,正想要使用,但是一轉身女孩就離開了,於是他跟著這個女孩,來到了一個劇場,除了這個女孩以外,他還看見了一個白髮的老太太以及一個年輕黑人男孩。
西蒙得知,他們三個人是劇團的成員,但是劇團沒有經費,無法演出,就要解散了,於是西蒙靈機一動,找來了薩瑪以及克萊兒,西蒙希望這三個人合作在霍華德面前演一齣戲,然後西蒙就拿出錢來贊助劇團。
他希望這三個人分別扮演「死亡」「愛」以及「時間」,輪流出現在霍華德面前,然後他們會僱人偷拍,再用特效後製影片,營造出霍華德已經瘋掉的樣子,逼他讓出公司。
西蒙、薩瑪以及克萊兒三人,為了這個公司付出了一切,西蒙離了婚,女兒因為他的出軌而非常地討厭他;薩瑪得了絕症,卻無法告訴家人,也擔心家人今後的生計;孤獨的克萊兒一直想要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孩子,但她為了公司而沒有結婚,她的年紀也漸漸變老。
於是在三個人的設計之下,「死亡」「時間」與「愛」分別以不同的樣貌接近霍華德,但實際上,「死亡」「時間」與「愛」也用同樣的方式,試圖療癒電影裡的所有人。
(下面有雷)
這部電影出乎我意料之外地獲得了很低的評價,IMDB上目前只有6.8分。我認為是角色太多,最後試圖把整個故事線縫合起來顯得太過牽強。
「死亡」「時間」與「愛」這三個劇團演員的出現其實並不是巧合,這三個演員同時也在告訴著西蒙、薩瑪以及克萊兒三人,不僅只是霍華德,其實你們每個人都在逃避著生命裡的重要課題,而霍華德只是一個點醒大家的起點。
飾演霍華德的,就是威爾史密斯,據說這個角色原本是敲定休傑克曼,但是跟「羅根」的檔期衝突,於是劇組轉向強尼戴普,後來選定了威爾史密斯。
整部電影裡我最喜歡的其實是飾演「死亡」的海倫米蘭,我喜歡「死亡」這個概念在電影裡的呈現,在電影中,死亡是一頭白髮的白人老太太,出場時,穿著一席寶藍色有絨毛披肩的大衣,緩慢地訴說有關死亡的字句。
總結來說,這是一部期待很高,但是看完卻還好的電影,不過如果你喜歡以上的演員,然後不期待劇情非常細緻的劇情電影,就可以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