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資深剪輯師傑拉德.格林伯格(Gerald B. Greenberg)辭世,享壽81歲。他的剪輯作品包括《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 ,1979)、《克拉瑪對克拉瑪》(Kramer vs. Kramer ,1979) 、《剃刀邊緣》(Dressed to Kill ,1980)、《美國X檔案》(American History X ,1988)等經典之作,其中更以《霹靂神探》(The French Connection ,1971)榮獲奧斯卡最佳剪輯獎。
.
傑拉德.格林伯格入行時擔任剪輯師戴迪.艾倫(Dede Allen)的助手,參與了伊力.卡山(Elia Kazan)《美國,美國》(America,America ,1963)剪輯製作。兩人日後再次合作了《我倆沒有明天》(Bonnie and Clyde ,1967),艾倫曾公開表示片中最具有張力的伏擊場面剪輯並非她的功勞,而是格林伯格的構想。
.
格林伯格正式出師後,很快獲得了與許多傑出導演的合作機會,包括薛尼.盧梅(Sidney Lumet)與威廉.佛瑞金(William Friedkin)。其中他與威廉.佛瑞金合作的《霹靂神探》獲得了奧斯卡獎與英國金像獎剪輯剪輯獎殊榮,佛瑞金曾表示自己當初看完粗剪,覺得慘不忍睹,完全是靠格林伯格妙剪才成功展現最後作品的樣貌。
.
在2012年,《霹靂神探》被美國電影剪輯公會獎選為影史最偉大的剪輯作品,名列第十。片中的飛車追逐戲尤為經典。
.
格林伯格的第二與第三次奧斯卡獎提名集中在1980年,他當年一人以《現代啟示錄》(與另三位剪輯師同獲提名)與《克拉瑪對克拉瑪》兩作問鼎奧斯卡獎,但最終敗給了《爵士春秋》(All That Jazz ,1979)。
.
在同一年,他推出的另一部作品,與麥可.西米諾(Michael Cinimo)合作的《天堂之門》(Heaven's Gate ,1980)在導演意志下剪出了325分鐘版,結果票房口碑雙輸,導致投資該片的聯美電影公司破產。
.
然而,與此同時他也展開了與布萊恩.狄.帕瑪(Brian De Palma)長達七年的穩定合作,產出了多部生涯代表作。合作作品包括《剃刀邊緣》、《疤面煞星》(Scarface ,1983)等片。
.
格林伯格最後一部參與的傑作是東尼.凱(Tony Kaye)執導的《美國X檔案》,他也憑藉該片與另一名剪輯師艾倫.海姆(Alan Heim)獲得ACCA獎最佳剪輯獎提名。
.
2015年,傑拉德.格林伯格榮獲美國電影剪輯師艾迪獎終身成就獎殊榮。在頒獎典禮上,負責的致詞的剪輯師卡洛.利特頓(Carol Littleton)特別向《現代啟示錄》片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直升機屠殺戲碼致敬,該段落將華格納(Wilhelm Richard Wagner)的歌劇與影像巧置對位,成品堪稱是影史經典。
.
.
(圖為傑拉德.格林伯格。)
傑拉德格林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美國資深剪輯師傑拉德.格林伯格(Gerald B. Greenberg)辭世,享壽81歲。他的剪輯作品包括《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 ,1979)、《克拉瑪對克拉瑪》(Kramer vs. Kramer ,1979) 、《剃刀邊緣》(Dressed to Kill ,1980)、《美國X檔案》(American History X ,1988)等經典之作,其中更以《霹靂神探》(The French Connection ,1971)榮獲奧斯卡最佳剪輯獎。
.
傑拉德.格林伯格入行時擔任剪輯師戴迪.艾倫(Dede Allen)的助手,參與了伊力.卡山(Elia Kazan)《美國,美國》(America,America ,1963)剪輯製作。兩人日後再次合作了《我倆沒有明天》(Bonnie and Clyde ,1967),艾倫曾公開表示片中最具有張力的伏擊場面剪輯並非她的功勞,而是格林伯格的構想。
.
格林伯格正式出師後,很快獲得了與許多傑出導演的合作機會,包括薛尼.盧梅(Sidney Lumet)與威廉.佛瑞金(William Friedkin)。其中他與威廉.佛瑞金合作的《霹靂神探》獲得了奧斯卡獎與英國金像獎剪輯剪輯獎殊榮,佛瑞金曾表示自己當初看完粗剪,覺得慘不忍睹,完全是靠格林伯格妙剪才成功展現最後作品的樣貌。
.
在2012年,《霹靂神探》被美國電影剪輯公會獎選為影史最偉大的剪輯作品,名列第十。片中的飛車追逐戲尤為經典。
.
格林伯格的第二與第三次奧斯卡獎提名集中在1980年,他當年一人以《現代啟示錄》(與另三位剪輯師同獲提名)與《克拉瑪對克拉瑪》兩作問鼎奧斯卡獎,但最終敗給了《爵士春秋》(All That Jazz ,1979)。
.
在同一年,他推出的另一部作品,與麥可.西米諾(Michael Cinimo)合作的《天堂之門》(Heaven's Gate ,1980)在導演意志下剪出了325分鐘版,結果票房口碑雙輸,導致投資該片的聯美電影公司破產。
.
然而,與此同時他也展開了與布萊恩.狄.帕瑪(Brian De Palma)長達七年的穩定合作,產出了多部生涯代表作。合作作品包括《剃刀邊緣》、《疤面煞星》(Scarface ,1983)等片。
.
格林伯格最後一部參與的傑作是東尼.凱(Tony Kaye)執導的《美國X檔案》,他也憑藉該片與另一名剪輯師艾倫.海姆(Alan Heim)獲得ACCA獎最佳剪輯獎提名。
.
2015年,傑拉德.格林伯格榮獲美國電影剪輯師艾迪獎終身成就獎殊榮。在頒獎典禮上,負責的致詞的剪輯師卡洛.利特頓(Carol Littleton)特別向《現代啟示錄》片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直升機屠殺戲碼致敬,該段落將華格納(Wilhelm Richard Wagner)的歌劇與影像巧置對位,成品堪稱是影史經典。
.
.
(圖為傑拉德.格林伯格。)
傑拉德格林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英國剪輯師比爾.巴特勒(Bill Butler)辭世,享壽83歲。其最著名的作品是《發條橘子》(A Clockwork Orange ,1971),該作令他獲得了當年度奧斯卡最佳剪輯獎提名。
.
他早年曾師從諾曼.薩維奇(Norman Savage)和雷夫.坎普莱恩(Ralph Kemplen)等金獎級剪輯師。經過數年磨練之後,他在剪輯師雷.洛夫喬(Ray Lovejoy)轉介之下認識了史丹利.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隨後投入了《發條橘子》的剪輯工作。這無疑是他的電影生涯最重要的作品。
.
不過他在當年奧斯卡敗給了傑拉德.格林伯格(Gerald B. Greenberg)操刀的《霹靂神探》(The French Connection ,1971)。隔年英國金像獎交鋒,再次敗下陣來,得獎運欠佳。
.
晚年的比爾.巴特勒多為中小型成本電影擔任剪輯工作。他操刀的最後一部長片是比利.贊恩(Billy Zane)與劉玉玲主演的《魔幻殺影》(Magic Man ,2010),該片的IMDb僅有2.3。
.
.
(圖為比爾.巴特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