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今日的新晉歌手參加《全民造星》、《聲夢傳奇》等歌唱比賽節目,可會令你聯想到當年青澀的新秀Sammi(鄭秀文)?
曾經,香港巨星的風采引領着兩岸三地以至整個亞洲的潮流,「港星」風頭一時無兩。走進香港文化博物館的《瞧潮香港 60+》展覽,讓人完整地看到香港流行文化的黃金時代,是如斯的豐盛多元。
由戰後經濟起飛後的百花齊放,60年代蕭芳芳帶動的迷你裙熱潮、70年代反映小市民「搵食艱難」的電影《半斤八両》、唱出香港精神的《獅子山下》、80年代樂壇巨星如張國榮、葉麗儀 、羅文、梅艷芳及Beyond、港產片除了受到港人喜愛,更踏上了國際舞台⋯⋯香港流行文化潮來潮去,一浪接一浪的歌、影、視經典走進香港人的生活,隨着時代變遷,沉澱又演化,遂成為專屬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除了提供娛樂,流行文化其實也在回應社會需要,例如1991年華東水災,電影界製作了《豪門夜宴》,是一部雲集當年業界巨星的大電影;1972年六一八雨災的時候,電視業界也相應做一些慈善籌款的活動,例如有創新的馬拉松式籌款節目,這些突破性的節目與創作,其實都有回饋社會的意義。」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特別職務)吳雪君說。
透過豐富的展品,《瞧潮香港 60+》展覽向公眾展出過去六十年間香港的流行文化浪潮,時間線由戰後一代開始伸延至千禧年代,蘊含了幾代香港人的成長回憶。展覽展出多件別具意義的展品,例如電影海報師阮大勇的珍貴手稿、許冠傑的第一張粵語唱片《鬼馬雙星》、黃家駒用積蓄買下的第一枝木結他及多位巨星在紅館登台的華麗服飾等,每一件展品都訴說着一個時代的故事。
吳雪君特別提到,展覽中電視的部分最難收集展品,原因是部分電視台已經結業,「當年電視業界的競爭非常激烈,製作要求很高,作品都非常出色,例如佳藝電視就有不少精彩作品,它也是第一間電視台將金庸武俠小說改編成電視劇,《射鵰英雄傳》在當年引起廣大迴響。只可惜保存下來可供展覽用的展品不多,於是我們就利用當時的電視周刊,向大家展示當年的劇照和演員的服裝造型。」
懷緬過去的同時,或許有人會感嘆香港流行文化輝煌時代不再。吳雪君館長則有另一看法:「香港娛樂圈標誌性人物,寶珠、芳芳、Sam哥、家駒、梅姐及哥哥,他們都在那個年代冒起,可謂造就了一個時代的高峰。但再看看現時香港的歌唱比賽和音樂節目,我從新晉歌手身上看到了一點Sammi的影子。記得Sammi在訪問時提到,她自己當年毅然進入歌壇,是因為看了梅姐的新秀比賽,她當下就告訴自己,只要一夠歲數就要去參加新秀,最後她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近年,一群對音樂很有熱誠的年青人陸續冒起,他們也各自有自己的啟蒙和榜樣。這種一代影響一代的精神傳承,其實一直在發生。香港流行文化要再創高峰,感覺上並非遙不可及。」
#香港文化博物館 #瞧潮香港60 #香港文化 #流行文化 #傳承 #hongkongpop60 #hkexhibition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康文署
「瞧潮香港60+」展覽
地點:香港文化博物館(新界沙田文林路1號)
日期:即日起免費入場
開放時間:
上午10時至下午6時(星期一、三至五)
上午10時至晚上7時(周末及公眾假期)
逢星期二(公眾假期除外)、農曆年初一及初二休館
傳承潮流神娛樂 在 台灣服飾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特輯──歌仔戲的「王寶釧」怎麼穿?】
『我身騎白馬過三關/改換素衣回中原……我一心只想王寶釧……』
自1950年代起,就有不少影視公司看中歌仔戲的娛樂市場,陸續將《#王寶釧》翻拍成電視、電影歌仔戲,隨著影劇的普及,再加上近年流行歌曲的翻唱,這段「#平貴回窯」,也成為臺灣人琅琅上口的曲調。
而在寒窯裡苦等丈夫十八年的王寶釧,自然是穿著象徵淒苦婦女的「#苦旦」服裝了。
◆#苦旦的烏苦衣
臺灣歌仔戲的服裝大致可分為兩個路線,受到1950年代後,臺灣歌仔戲影視化的潮流影響,新編劇本或胡撇仔戲的服裝更偏向電視劇中的古裝形象。
而我們這次介紹的《王寶釧》,則因為是較為傳統、經典的「#古路戲」(又稱古冊戲),因此服裝中也有較多的京劇元素。
#妝容:[北管妝]
傳統歌仔戲的妝容與服飾受到京劇影響深遠,因此這類妝,大多稱為「#北管妝」或「京戲妝」,相較於一般妝容的膚色,北管妝以戲曲的「油白」為底色,並油紅在眼睛周圍做出眼影漸層,最後在眉眼部分勾勒,突出眼部的線條。
#髮型:[大頭]
梳「大頭」是傳統的戲曲髮型,需要非常多的時間。首先要先用髮網把髮絲們固定,然後利用勒頭帶「吊眉」,將眉毛與眼尾向上拉提;再「#貼片子」,將假的鬢髮黏貼在額邊,加強在舞台上的效果;中間還會經過像是上黑巾、加上線尾子等步驟,最後才會輪到「插頭飾」。
#髮飾:[銀泡〕
戲曲中旦角的髮飾被稱為「#頭面」,常見的有像是「水鑽頭面」等,但由於苦旦是一個貧苦無依的形象,因此頭飾會減少金光閃閃的水鑽,會選擇用比較簡潔、素雅的「銀泡」表現,有時搭配沒有華麗繡紋的藍色綢子,來表達其貧苦婦人的形象。
#服裝:[烏苦衣+白裙]
傳統戲曲的服裝,主要是用來區分角色身份、性別,好比「生旦淨末丑」,就是大家熟知的京劇角色分類,而發源於臺灣的歌仔戲也是如此。
「旦」通常指的是戲曲中的女性角色,「苦旦」通常是賢淑、端莊卻因命運折磨,有些淒苦的中年婦女。其中,最代表苦旦的服裝,就是「#烏苦衣」與素色白裙了。
烏苦衣是一種黑色的對襟素褶子,時常與配有水袖,強調對方傳統婦女柔弱的形象。
而王寶釧的服裝,又常常縫有「補丁」,讓她貧苦卻又堅強的模樣更加鮮明,而簡樸的白裙、沒有裝飾的素鞋,同樣也都是苦旦的特徵。
◆#歷史性的薛平貴與王寶釧
歌仔戲一開始是從「#落地掃」演變而來,沒有固定的劇本,也沒有固定的舞台形式,就像一個隨時隨地的快閃歌唱一樣。
後來歌仔戲變成了廟會酬神的表演,被稱為「外台歌仔戲」,也就是俗稱的「#野台戲」。如今台灣在許多廟宇祭典時,仍保留了野台戲酬神的傳統。
而隨著技藝的成熟,與歌仔戲逐漸的普及,在1920開始現代化的年代,歌仔戲也融合了「#外江戲」(京戲),進入到了表演廳、劇院,給當時的人們帶來了新的觀影體驗。
1930年代末,開始進入二戰時期,日本皇民化時期政治的打壓、中華民國政府的「國語運動」,與如今工業化後影視娛樂的興起,時代的遽變一度讓歌仔戲逐漸沒落。
然而歌仔戲終究是一個出自於民間,發揚於生活的藝術,即便曾經奄奄一息,卻總能在各方的努力下求新求變,找出自己的生存之道。
就像這齣講唐代愛情故事的《#薛平貴與王寶釧》,雖然是古老的故事,但它卻曾開啟 #臺語電影 的第一波黃金時期,也因為電視劇的翻拍而成為大家耳熟的旋律,進而影響到了流行音樂,成為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
如今,許多歌仔戲團都推出自己的原創新戲,在劇本、曲調、舞臺設計都非常的精緻,不只登上了國家戲劇院,也站上了世界各大洲的舞臺。但除了去劇院看的美麗的舞臺歌仔戲,當巷口的小廟酬神時,也不妨去看看吧!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感動呢!
參考資料:
廖瓊枝老師〈王寶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ynstaJZJwc;台灣民俗文化工作室http://www.folktw.com.tw/drama.php#item2;〈歌仔戲角色服裝特色:教育部學習加油站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14/grandma/artsturct1.html;
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21299;新唐人電視台〈傳承歌仔戲之美 綁大頭過程直擊〉
傳承潮流神娛樂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幾乎每個台灣男生都是看著日本動漫裡巨大機器人長大的,鋼彈系列、勇者系列、EVA成為共同的記憶與語言。但這也讓我們更加好奇,日本為何、如何發展出這樣一種特別的文化?
這篇來自【轉角國際】上的文章,介紹《巨大機器人的社會學》一書,帶我們認識日本的巨大機器人文化的發展歷程,也從中帶我們進一步看到這些機器人動漫背後有哪些文化觀念被傳遞著。
------------------------------------------
《巨大機器人的社會學》是日本法律文化社出版,由人類學者池田太臣、社會學者小島伸之等多位學者共同合著,以日本「巨大機器人」概念為主題,追溯戰後以來動漫畫中的機器人何以不斷巨大化,「力量膨脹」的背景與社會集體意識、科學觀念有哪些互動關聯。作為一部學術性質、但可讀性極高的工具書,內容主要分為三大部分:(一)巨大機器人的定義與由來、(二)巨大機器人的社會學研究、(三)巨大機器人與現實世界。各部再依照不同領域專長的學者,分別就各自的題目視角切入探討。
鍾情於探索「機器人」(ロボット / Robot)的概念與開發,在日本可謂由來已久;不過從與人類相仿的人形、發展成為龐大身軀的巨人,則是要到戰後才蓬勃萌生。日本的巨大機器人,首推漫畫家橫山光輝在1956年的代表作《鐵人28號》,在這部作品中,大型機器人鐵人28號是日軍原本計畫用於太平洋戰爭的巨大兵器,因為戰敗投降而被封印。開發者金田博士的兒子、也就是本作的主角金田正太郎,得到了鐵人28號的遙控器後,展開一連串與野心組織爭奪對抗的故事。
值得留意的是,《鐵人28號》已具有明顯的「父子傳承」故事結構,在後續許多巨大機器人的動漫畫裡都可以看到相似的模式。此外,主角正太郎與鐵人28號的關係,還是透過遙控器的遠端操作,人與機械保持著一定程度的距離感;直到60年代以後這種人機距離,就被「駕駛員」的進入徹底翻轉。
崇尚巨大化的機器人,是象徵著人們對於科學力量的信仰,一個可以被人類掌握操控、蘊含巨大能源與力量的「科學之鎧」。然而娛樂作品的發展潮流,為何不是朝向與普通人類等身大的類型(例如手塚治虫的《原子小金剛》、藤子不二雄的《哆啦A夢》系列...),這和60年代的特攝片風潮有所影響,大怪獸與大型超人類的螢幕對決,讓機器人作品的市場導向更傾向於巨大化的身軀。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4462186?fbclid=IwAR18XDQ2MQHGD08BtT_DfdPOtzt0P_grKqcVN9TQN625HuNl-gVqBsZQEyM
傳承潮流神娛樂 在 家將文化流行街舞-「我上大聲」|創新傳承代代相傳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家將文化流行街舞-「我上大聲」○鐵四帝家將文化起源○ 鐵四帝團隊至2018年前往北港向「振玄堂」拜師學藝;所以團隊中的家將文化風格的啟蒙老師 ... ... <看更多>
傳承潮流神娛樂 在 賴沛如 的推薦與評價
姓名出生日期經紀公司上場次數最終結果藍弟(藍子桓) Blue Bro1998年6月17日(24歲)傳承潮流神娛樂4/5 ... 黃文廷Tin2000年5月27日(22歲)伊林娛樂、喜歡音樂4/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