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櫻桃的人](六之六)
國安法專家證人對壘,進入了最後一天。過去一星期,控辯雙方對「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這口號的爭辯,尤如走在平行時空。
雙方對此八字的歷史典故、在近代香港公眾領域中如何冒起,口號因為為甚麼事件而爆紅,到解讀八字含意是否與「分裂國家」有關,開展激烈爭辯。
控方的歷史學者劉智鵬,追溯了中國古籍,並引述2016梁天琦競選活動節錄,並以2019年7.21中聯辦外示威者的「反中國政府」行為,加上警方點算示威錄影片段口號與顛覆行為同時出現作為論據,指「光時」數千年意義不變,必然與把香港從中國國土分裂出來有關。
辯方的兩位李姓社會科學學者,則使用多種社科分析工具,以大數據及訪問等量化及質化研究,說明「光時」意義開放多樣,與「港獨」關係不強。
這天早上,李立峯(Francis)進入最後階段作供。今天法庭內對答互相穿插,你來我往,因為程序原因,辯方補問後,控方又可覆問;三位法官亦有提問,其後,控辯雙方亦可進行一輪補問。舌劍唇槍,火花四濺,對量化研究的統計學方法論,展開最後一輪爭辯。
法律人crossover社科人,法庭內社科論述夾雜法律用語,互相澄清,有時理解,有時誤解,有時水火不容,是一種跨專業跨社群的「傳播過程」。
高佻的Francis,今天穿了筆挺的深灰色西裝外套和同款褲子,藍色袜子,配黑色皮鞋。手長腳長的他,坐在那張調得太低的證人辦公室椅子上,大部份時間雙腳交疊着,解說社科原理時,忍不住左右微微搖晃。
Francis的手部動作很多。虛構的符號,概念,時間線,常在空中出現。「這是point A,這是 point B」,左右手好像各自握着一個小球;「時間過了幾個月」,他的右手掌竪起,在枱面上從左掃向右;「事情慢慢發酵」,他又會凌空做出像搞動手動原筆刨的動作。證人枱,尤如學術講堂。
Francis作供到了第三天,法庭裡的所有人,從庭警到保安,從記者到市民,從法官到律師們,都像接受了社科特訓。今天的對答,涉及更深入地提問,用甚麼樣的嚴謹精神,檢視事物的意思,確立事物的關係,作出任何一個聲稱。
控方曾指出,「光時」口號的出現日期,來自7.21白天,中聯辦外「反中國政府」的示威,故口號含意和「反中國政府」有關。
Francis反駁,電腦分析連登討論區,發現「光時」於網上出現的時間,要比7.21早兩星期。他解釋,2019年7月初,有人舉行「光復屯門公園」活動;7月中,有「光復上水」活動。他留意到網上已出現「光時」口號完整八字或部分。在他看來,社會運動一直發展,社運進程和口號如何出現有動態關係。
「心理學上有Priming (促發效應) 這概念。7月初至中的光復行動,讓『光復』二字開始重新在人們腦海出現,心理上作出了提示,並驅使人們回想起幾年前的社區光復行動,為『光時』口號後來再出現製造充足背景。」
控方亦挑戰,7.21日後,「光時」口號廣泛被傳播,是因為人們對「反中國政府」的意思認同。
Francis用數據反駁。Francis披露,他於2019年11月替進行全港電話民意調查,其中一個問題問受訪市民:「過去幾個月那一件事令你對警方產生負面印象。」Francis指出,大部份回應(逾八成人)均指出「元朗襲擊」有關。此民調是當時由警監會委托Francis團隊進行的。
「這數據顯示,721之後,公眾關注是元朗襲擊,而非中聯辦。對支持反修例運動的人來說,元朗襲擊引起巨大的集體不滿和憤懣。『光時』口號夠抽象,讓人們在示威現場吶喊出來,可以表達他們的情緒、憤怒和怨氣。」Francis補充,口號出現是一個動態過程,不是忽然出現。
另一個討論重點是,唐英傑案發生在2020年7月1日。而Francis的示威現場調查、電話民意調查及焦點小組等,均於2020初完成。法律上,十分強調證據之相關性 (relevance),如此,好像有段時間的空白。
今早,辯方完成覆問後,三位法官先曾退庭25分鐘,卻沒有讓Francis離開。重新開庭後,唯一的男官陳嘉信娓娓道來:「李教授,請給我們一點耐性……」說了一大堆開場白,原來就是問及這個在法官們心中的「空白時段(gap)」。
意思是,Francis如何說服法庭,他對「光時」口號意思乃開放性的看法,在案件事發時及之前 (2020年初至中),並沒有改變?如此這樣,Francis又以理論輔以數據回答。
首先,Francis以控方專家的說話反問:「我們在2020初,以多方法去找『光時』口號的意義,數據及焦點小組都確認『光時』可以有多種意思,與『港獨』關係不強烈。」
「控方專家劉智鵬教授認為,『光時』口號千百年不變,那忽然有人告訴我,在我的研究之後6至8個月內,口號的意義有改變,那就請證明給看,相關理論及證據。現在不只是說意義出現了改變,而且是變得極單一,出現了很具體的轉變。作為社會學家,我看不到相關證據。」
Francis提供自己的證據。他從連登不同時段,搜刮了大數據,嘗試彌補這個「關鍵空白」。
Francis詳細解釋研究方法:
在2019年11月到2020年2月,從連登「時事台」看不同口號出現的情況。
團隊發現,「光復香港」與「香港獨立」的統計學上關係疲弱,相關系數(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只有0.295;「時代革命」和「香港獨立」的相關係數亦只有0.353。而另一個口號「五大訴求」和「香港獨立」的相關係數也差不多,只有0.371 。
Francis解釋,「1」是統計學上「完全有關」。「光復香港」和「時代革命」出現的統計學上關係很強,高達0.99 。
而統計學上,「0.3」只能說是弱到中度有關,Francis指出,這是國際學術圈子共同認知的解讀。由於「五大訴求」中的具體訴求內容,與追求港獨沒有關係,也可以說明,「光時」口號和「港獨」沒明顯關係。
Francis指,若「光時」真是於2020年出現意義上的轉變,同一個研究於2020年初至中進行,相關係數會上升。但團隊真是把連登於2020年案發前一段時間的數據再以電腦分析,得出結果是,統計學上,「光時」口號與「港獨」關係維持疲弱。
團隊於2020年3月至7月,從連登找一樣的口號。發現「光復香港」與「港獨」的相關係數,維持在0.291, 而「時代革命」和「港獨」字眼的相關係數,亦維持在0.2652 。
「若『光時』口號在案發現時間,與『港獨』意思變得更緊密,數字應該上升,但數據維持差不多。這測試說明,沒有證據去說『光時』與『港獨』的意思變得越來越相近。我們知道案發現時間有個隙縫,我們盡力嘗試去以數據回答。」
面對統計學上的關係,法官和控方代表,都作出追問。
這天法官杜麗冰戴了色彩繽紛的膠框眼鏡,她問道,「會不會只是後來少了人談『港獨』,少了人上網討論?」
Francis指出:「相關係數與數量的多少沒關,而是兩個變項(variable)的強弱關係。」
Francis早前提過,意義十分雷同的字眼,人們不會兩個都使用:「好像我說『你很醒目』和『你很聰明』(clever及smart),人們會只選一個字,否則是太累贅(redundant)。」
彭寶琴法官學以致用,立即追問,如果「光時」和「港獨」意思接近,這個方法怎樣有效?因為說了「光時」等於說了「港獨」,人們不用說兩次同一件事。
Francis的「社科狂熱」又燒起來,指彭官點出了一個重要問題:
「所以研究的設計,非常講究。這裡關鍵是我是以『每一天』為計算單位,而非『每一個帖子』。人們發一個帖,不會重覆使用同義字,但於同一日,總的來說,若當時『港獨』是熱話題,不同的人同日使用『光時』口號會不會多了?」這是設計的精要。
Francis後來再解釋得更具體。
「例如,某一天,含有『香港獨立』的帖子數量,佔當日總帖子數量比例為10%;同一天,含有『光復香港』的帖子數量,佔當日總帖子數量比例亦同為10%。
第二天,含有『香港獨立』的帖子數量,佔當日總帖子數量比例為5%;同一天,含有『光復香港』的帖子數量,佔當日總帖子數量比例亦同為5%。
第三天,含有『香港獨立』的帖子數量,佔當日總帖子數量比例為12%;同一天,含有『光復香港』的帖子數量,佔當日總帖子數量比例亦同為12%。
如此這樣,我們拿200天的數據,看關係是否一起上升和一起下滑, 即是看兩組數字是否齊上齊落。最後算出來的『相關係數』就會是『1』.」
然而,控方的報告,是由幾位警員,回看百計遊行錄影,然後數算有多少天有人揮舞「光時」旗幟或有喊「光時」口號,而再紀錄這天有沒有人進行「顛覆行為」,例如喊港獨口號、進行破壞或使用暴力等。
早幾天,Francis批評,警察的做法,不能建立「光時」與「港獨」意思相,因為兩者只是同時出現 (co-appearance)。
控方代表周天行檢控專員,還是堅持挑戰Francis,指出Francis沒有把連登裡刪掉了的帖子,計算在內。
Francis回應說:「我們的數據包含2千5百萬個帖子或回應,刪掉了一些帖子,不會影響結果。」
周專員追問:「你知道有多少帖子被刪掉了?」
Francis答得巧妙:「我不需要知道。」
周專員再拿出那疊人手從連登萃取下來的帖子影印本,指出個別帖子,叫Francis回應。帖子裡,有個別網民留言,指「光時」意思就是「港獨」。
Francis忍不住回應:「這裡顯示的是,有人把『光時』理解為與『港獨』有關。這和我們的焦點小組發現一樣。的確有人從『光時』看到有『港獨』意義。」早前,Francis在庭上有從其報告讀出有焦點小組參加者,指『光時』有『少少港獨意味』,但同時有其他人看不到港獨意思。
Francis語帶雙關:「但我看的是2千5百萬留言,人們不可以 “cherry pick”(挑選櫻桃,指只選取對自己有利的東西,漠視對自己不利的東西)。」
Francis說到不可以cherry pick時,一頓,望着周專員說:「我不是批評你,而是我們如何防止包括我自己也做了cherry picking。(I am not criticizing you, but how can we prevent myself from cherry picking)」
Francis續說:「當然,研究員可以從2千5百萬個留言逐個查看是否與『港獨』有關,但現實上沒可能,所以我們才用這個統計學方法去看關聯。若你提及的這個帖,持續頻密在連登出現,數據上會見到強關係,但這類帖子只是零星出現,沒有成為一個主流。」
辯方代表劉偉聰大狀坐着,聽到這裡,微微一笑。
周專員還是不放棄找Francis研究的漏洞:「你沒有調查過連登以外,例如現實生活上,有人用其他方法喊口號?」
Francis重新讓數據說話:「我們已有2千5百萬個留言,多達20萬用家的意見,結果我們找不到統計學上的強烈關係。你問可不可以再做其他研究?當然可以。」
連登大數據分析,把「光復香港」和「時代革命」分拆,不是把八個字一次過與「香港獨立」作電腦運算。
Francis解釋他背後想法:「網民留言很短的,只寫『光復香港』或只寫『時代革命』已經代表了整個口號。連劉智鵬教授也說過,他認為把整個口號分開來分析也含有分裂國家意思,劉教授也有拆過口號作理解。」
周專員再嘗試進攻:「警察做的示威錄像調查具相關性(relevant),有助(helpful)我們理解口號意義。」
Francis:「我不認為有幫助,我會說不相關(irrelevant)。」
周專員瞪大了眼,眼神穿透了長方型金屬眼鏡:「完全不相關(not relevant at all)?」
Francis反駁:「如果你是指警察報告,能支持『光時』意思是『港獨』,那警察報告不成立,清楚不能作出這個總結。我抱歉只能說,我不認為是相關的。(Sorry to say I don’t think it is relevant)。」
周專員質疑,警察報告中,百計示威錄影片段,Francis有沒有看過。
Francis回應:「我信任警察,在點算數目字上沒有問題。(I trust police on how they count them)我沒有理由自己去看一次,為了挑戰警察點算是否準確。」
周專員轉向發問統計學問題,叫Francis拿着控方影印的連登帖子,即場示範運算「相關係數」。
此時,彭寶琴法官插話,指這疊資料未必對法庭有幫助,「除非你對李教授的方法論有質疑」。
周說:「就是要看李教授從連登找到的結果有多可靠。」周繼續要求Francis拿着影印的連登帖子示範做統計運算。
時近中午,彭寶琴終於解說了她整個早上學習到的統計學知識:
「李教授解釋得好詳細了。當一個變項的百分比,與另一個變項的百分比,在一段長時間內,可以檢視兩者是一起上升,還是一起下降,如兩者趨勢一樣,則『相關係數』等於『1』.」說完,彭官望着Francis。
Francis微笑說:「很接近了(Close Enough)。」
此後,周天行專員就說,沒有提問,然後坐下。
兩位社會學家,連續五天在香港法院講解社會科學方法、理論,解釋如何以不同工具怎樣去探視、切割、理解社會運動。本來大家以為只是虛浮懸空又抽象的文字意思,透過社科工具,學者對社會深切的認知熱情,原來可以從人們的腦海中,抽取一些集體認知和意義。
按李立峯所說,他認為這些意思,雖然觸不到,也是可以科學化去檢視和驗証的社會性事實(social facts)。
兩位學者的多項關於反修例運動的研究,早在2019年已經開展,當時沒有國安法,唐英傑亦未成為被告。而再回溯過去幾十年,社科學者一直有研讀社會運動,撰寫學術論文和著書。
七一遊行,六四晚會,派研究員到現場做問卷調查,打電話到府上問大家的各種想法,在學術圈子不是新鮮事。
只是以往這些艱澀的知識,只會出現在大學班房裡,供學者們互相辯論,或學子們修讀學習。
如今社科學者走進法庭,把他們畢生研究的成果,於審訊中呈上。法官們在審訊中,不時對這批「專家證人」強調:「教授,請問你/妳如何可以協助法庭理解這或這?」「教授,若我有錯請糾正我。」
至於法庭與社科世界的奇異交雜,最終對判決是否有影響,還待揭曉。
不過,Francis已不是第一次以社科學者身份,出現在香港法庭。2017年佔中九子案開審,他是香港近代法庭史上,第一位以「民調學者」身份作供的專家證人。
控辯雙方的律師代表,曾於今次國安法第一審中,就Francis上一次於佔中案作專家證人的結果,各有不同解讀,各自做了自己的Cherry Picking。
控方周天行問:「李教授,上次於佔中案你以『民意調查』專家身份作供,最後法庭判詞下來,是否不給予你的專家報告任何比重?」
Francis答是。
然而辯方劉偉聰大狀亦曾問及:「李教授,雖然佔中案法官沒有對你的供詞給予任何比重,但判詞中卻形容,你在民意調查的作供過程裡『既有誠信亦可靠』。」
Francis亦答是。
是否徒勞?視乎觀點與角度。
(圖為兩位辯方專家證人離開高等法院)
***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一):[Regime & Redeem]
7月2日控方專家劉智鵬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10137115741348/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二):[Just Do it]
7月9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29321820489544/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三):[過去與未來]
7月12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37523026336090/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四):[知行合一]
7月13日辯方專家李詠怡及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0215429400183/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五):[沒有誰比誰高貴]
7月14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3328702422189/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六):[選櫻桃的人]
7月15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5860505502342/
同時也有1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廣告與「勇者動畫系列」合作播出 台灣原創的 4K 動畫影集 —「勇者動畫系列」⚔️👾 即將在 7/4 晚上十點於公視、公視+首播啦! 一共有六集,每週播放 2 集, 📺 本週日準時收看:https://reurl.cc/XWAVVg #勇者動畫系列 #黃色書刊 本集節目內容由志祺七七頻道製...
傳播是 不是 一種 理論 在 矽谷阿雅 Anya Che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數據行銷先驅「整合行銷傳播之父」唐·舒茲辭世 整合行銷傳播跟MBA的不同
創立「整合行銷傳播」(IMC;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概念的西北大學教授Don E Schultz(唐·舒茲)6/6在芝加哥辭世,享年86歲,在美國行銷廣告圈投下震撼彈,圈子裡,業界人士幾乎都是用他的理論在做案子。現在大家常說的「以消費者為核心」的行銷、大數據行銷、每個人看到的廣告都根據你的喜好不一樣,其實就是以他的理論延伸的!我則是很幸運,在西北大學念整合行銷傳播的時候,修了他的課,去年還在舊金山一場校友活動中看到他。
我還記得Don E Schultz教授的課是一門講全球行銷的課,我們要先到印度企業參訪兩週,回到芝加哥才上他的課。我們拜訪了印度的必勝客,那裡的必勝客很高級,是約會聖地,還會有員工跳舞表演。那是2008年,手機和網路還不算很普及,我們還參訪了印度的相親網站,他們開了很多實體的網咖,給單身的人找對象,以及讓他們的爸媽上去挑子女適合的對象。
當年的Don E Schultz已經七十四歲,教的課不多,特別給是我們這種菜鳥的課很少,大多是給高階經理人的課,我印象中的教授,坦白說不是一個很慈祥的人,他有些嚴肅,但,他讓我印象深刻且敬佩有兩件事:第一,他很堅信他的理念並且不厭其煩地宣揚,雖然Don E Schultz早在1993推出整合行銷的理論,也寫了30本書,但即使到了2008年,大部分的企業還是不太懂什麼叫做「以消費者為核心」的「整合行銷傳播」。很多人把他跟西北大學的凱洛管理學院(Kellogg)的知名行銷教授Philip Kotler(菲利普·科特勒)並論,念過行銷的人都知道,教科書一定有Philip Kotler的書,畢竟他寫了80本書呢!(當教授好辛苦,阿雅寫一本書就快累死了!)每當有人把Don Schultz和Philip Kotler,或是IMC和MBA相提並論,Don Schultz不會說別人的不好,但他會很堅信地講述IMC的理念和不同。你可以想像嗎?你已經說了一個理念十多年,很多人還沒聽懂,你還是很認真解釋,從業界已經有幾十年經驗的專家到菜鳥行銷學生,你一遍又一遍地用不同的方式講述,一點一滴地改變世界。
第二,即使是對我們這些菜鳥學生,英文爛到不行,也幾乎沒有行銷經驗,坦白說他隨便講我們都會覺得很厲害,但天王老師卻一點也不馬乎,從上課內容、課堂要求、作業,老師都沒在客氣,也會出席一些系所的活動,包括許多不是他主講的活動,甚至到去年我都還在舊金山的校友聚會中看到他,而且他還是坐在台下聽那些才畢業幾年、小他幾十歲的校友演講。老師很認真,學生也是,但我記得我們有堂課是從印度回來的隔天,大家都時差到不行,我眼睛一度真的重得睜不開……(老師對不起!)。😓
🔥 到底什麼是整合行銷傳播?就是各種行銷方法「整合」起來都做嗎?不是!
用過度簡單的方法來說,整合行銷傳播指的是以消費者為核心,再整合各種通路講述那個跟消費者相關的訊息的方式。比如說,我是百貨公司的行銷經理,我請數據分析師分析了客戶的數據,發現我們的客戶有三種人,第一類是很在意有沒有特價的人,第二類是喜歡追逐流行的人,第三類是很實際的人。那我今天要賣夏季洋裝,同樣一個商品,針對第一類的人我說:「洋裝今天打七折!」針對第二類的人我說:「網紅都愛的潮牌洋裝上市了!」針對第三類的人我說:「超實用洋裝搭上針織外套就可以上班穿,脫掉可以外出,旁邊有小口袋可以放手機,而且腰帶還有線,綁起來變不同造型!」
至於用什麼行銷通路讓大家知道這個訊息,則是觀察這三類不同的人幾點、何時接觸什麼樣的媒體,比如說,我發出了三種不同的電子報、網路廣告三類人看的內容都不一樣,還有第一類的人會看團購網所以我有跟他們合作,第二類我登廣告在時尚雜誌,每類人在許多不同的媒體都看到了訊息,但是他們只看到那個跟他們有相關、一致的「整合行銷」訊息。
🔥 整合行銷傳播是大數據行銷的先驅 因為數位行銷發揚光大
上面講的例子只有三類,但你可以想像的是,你可以透過大數據分析、即時把廣告變成千上萬種類,每個人看到的都跟他高度相關,而且隨時因為你的新的行為做改變。而且,當行銷人沒有很多錢,還可以透過分析,只把廣告發給最有可能買的人,比如說,我是百貨公司的行銷經理,我要推廣百貨公司裡最紅的幾千種商品,每種商品我登廣告給100個人看,如果轉換率有一成,那只有10個人最後會買,但如果,你可以事先用數據和建模算出來,那100個人中哪10個人可能會買,那你就可以只登廣告給那10個人。也因此,IMC會學很多統計軟體、數據分析的東西。
這樣的概念,我猜,在1993年剛推出來的時候,可能應用不多,只能說廣告傳單有三個版本,每個人家裡信箱收到一種版本,可是慢慢地,因為數位行銷的進步,網路廣告、電子報、社群媒體、網站app個人化,就很容易執行。也因此,IMC會學很多各類數位行銷工具的東西。
🔥 整合行銷傳播以消費者為核心,跟MBA以企業為核心不一樣
很多人問我IMC和MBA有什麼不一樣,首先,以西北大學為例,IMC花一年半,只學行銷傳播,因此特別深入,甚至每個通路都會學到,包括社群媒體;MBA學得廣很多,包括財務、會計、營運、物流、策略、心理學、投資估值、創業等等,行銷通常只有一兩堂課。
另外MBA的行銷是4P:Product產品、Price價錢、Placement通路、Promotion促銷。如果你仔細看,它是以公司為核心的模式,另外也會關注在要做什麼產品?要賣多少錢?要在哪個通路賣,比如說,要批發還是零售、要在康是美還是家樂福賣、要自己網路賣還是透過通路賣等等?而這些都是IMC不會深入學的地方。相反地,IMC學的谷歌分析、網路廣告即時競價、電子報、社群媒體行銷等等,都不是MBA的重點。說穿了,IMC的前身就是廣告系,MBA就是企管系。
🔥 哪個好?
要看你過去做什麼?未來想做什麼?為什麼這個碩士可以連結你的過去和未來,為什麼它可以加速達到你未來的目標。比如說,你過去做過業務,懂了很多定價,但你希望未來要去創業,或是到投資銀行、管理顧問公司工作,那MBA可能可以幫助你加強在策略和財務的領域,讓你更有機會創業,或是做投資銀行、管理顧問工作。又比如說,你過去在廣告公司工作,學了一些社群媒體行銷,但沒有受過專業的教育,希望能透過碩士,讓你更有系統的行銷傳播知識,畢業後到美國的廣告公司或是企業擔任行銷分析或媒體購買的工作,但IMC可能很適合。
我認為,企業兩個都很需要,要有對的產品、價錢、通路,也跟消費者在對的時間地點講相關的資訊。下次你打廣告以前,想一想對方想要的是什麼,你對他說的話到底有沒有相關,我相信Don E Schultz教授會在天堂點頭微笑。
❤️ 關於矽谷阿雅
《追不到夢想就創一個!》從台灣記者到臉書電商產品經理的顛覆筆記作者
✅ 博客來全球直送+電子書:https://reurl.cc/Wd86qy
✅ 誠品:https://reurl.cc/rxKyLx
✅ 金石堂:https://reurl.cc/GVG8eG
https://bit.ly/37fCl73
傳播是 不是 一種 理論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認真想] 理科太太錯了嗎?「科學傳播」本身就是一種專業 / 李長潔
.
「大家好,你今天被黑了嗎?」,我沒有要挖開理科太太被黑的過去史,也沒要打臉理科太太的科學解釋。在大家都覺得理科太太要由紅轉黑之時,我想要聊聊,整個理科被黑事件裡的另外一些面向,是一種當前知識領域裡的「#意識形態」,也就是:科學傳播不被認為是一種專業。
.
▓ #科學傳播越來越重要
.
從腸病毒71型與登革熱,到塑化劑與餿水油,科學好像離我們很遠,但事實上,日常生活中最貼近自己的公共議題之一就是「科學」,而這些問題橫跨了科學知識、社會、教育、傳播、法律等多元面向,充分顯示出當代科技社會的複雜面貌。
.
當「科學」一詞已不是單純的「#考試要考的事」,而是需要從日常生活做起時,科學素養(science literacy)便成為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唯有當個人得以擁有獲得、處理、了解基本科學資訊之能力,還可以選擇適合的應對,甚至可以對知識產生好奇與興趣,從中進行反思、辯證與參與。不過,這些不單單只是依賴科學教育就可以達成,更多的時候,我們應該也能夠從生活中獲得相關的資訊、知識、精神、態度。
.
於是,開始有不少的內容創作者(像是科普網站、youtuber等)以知識為內容,試圖讓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更容易讓人們接觸與接收,以培養大眾之科學素養。
.
▓ #理科太太的科學
.
理科太太就是其中一個。與傳統電視、廣播、紙張出版媒體不同,在新媒體時代,知識需要主動找人,透過Facebook、YouTube、IG等平台主動散播,活用數位工具製作、儲存與管理,讓科學內容可以有更適合、更有效的傳播策略。理科太太的傳播策略無疑是非常優異的。
.
理科太太目前共有77支YouTube影片,分成飲食科學、感受科學、料理科學、家常科學、育兒科學、身體科學、戀愛科學、與其他等8種類型,除了「其他」是在閒聊、訪談、曬恩愛之外,7種類型的科學話題全都圍繞著我們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瑣事,試圖讓觀眾了解一件事:「生活處處有科學」。
.
▓ #理科太太的科學傳播
.
在科學傳播理論中,常常強調,一個好的科學傳播必須包含「AEIOU」(Burns et al., 2003):
-
A. 覺知(#awareness):獲取科學資訊
E. 享受(#enjoyment):欣賞科學的種種過程與表現
I. 興趣(#interest):對科學有自發性的參與
O. 意見(#opinion):勇於主動產生看法
U. 理解(#understanding):對於科學內容、科學過程與其社會因素的理解
-
檢視理科太太的影片製作與內容,其實都包含了「AEIOU」的各種要素,除了理科太太長得像阿杜這種打趣外,她其實花了很多力氣、也善用了許多傳播技巧來說服大眾接受「用一點科學邏輯或角度來思考日常生活」。
.
▓ #科學傳播不被認為是一種專業
.
有些批評論到,理科太太又不是多厲害,她講的科學知識不過就是常識,並非甚麼高深莫測的科學理論。這樣的觀點,正顯露一件事:科學傳播不被認為是一種專業。
.
雖然我不是甚麼科普作家,或是知識型網紅,可是我剛好研究科學傳播有 6 年了。我的博論研究訪問了不少科學從業者,我發現其中有一個現象,自然科學領域中的教授、研究者、強者據有一種集體氛圍,就是:
-
「科學普及」、「科學傳播」雖說很重要啦,但你研究要先做好吧,升等都來不及了。要傳遞科學知識給大眾很重要啊,但很累人,而且我一點都不想面對媒體~
-
於是,在台灣的高等教育體制下,如果一位科學家在從事科學傳播與科學普及的工作,就好像宣稱「#你沒有好好做研究」、「#你很閒」、「#你在做慈善」。但其實科學傳播本身就是專業的領域,必須要有貫穿科學與人文兩種領域的「轉譯」技能,還需要擅長表演表達、內容製作、媒體策略宣傳等。
.
▓ #誰可以說科學故事
.
「誰有資格說科學故事」也是這事件的關鍵點,我們時常只允許科學家來談科學。筆者在諸多的科學傳播計畫中見到另一個現象:如果你的團隊或個人並非自然科學背景(儘管是公共衛生、風險管理、科學傳播等跨科際的知識),就是比較難登科普之殿堂,就算當代科技問題早已與社會、政治、經濟錯綜交雜。
.
然而,自然科學家也不見得有好的說故事能力,能夠針對「#特定的閱聽人」、「#特定的時空」、「#特定語言」與「#特定題材」,讓大眾得以沉浸其中並且快速地了解相關議題;所以,科技部現在才有這麼多的科學傳播工作坊,提供研究者們去增強傳播能力。
.
所以說,在檢討理科太太的「科學」同時,要不要也檢討一下「傳播」,技術上來說,它們其實一樣重要。不過,這也反映出為何理科太太要創造出一個具有說服力的人設背景,因為她了解這知識上的權力關係。
.
▓ #科學傳播是一種文化實踐
.
我認為,理科太太的興起,不僅是網紅名人的操作;也可以說是台灣在進入新媒體時代、科技風險時代後的一種需求,大眾希望能夠更了解自己的個人生活,希望有人能夠在大量科學資訊(也可以是常識)中,提供安全感與認同感。
.
所以,重點並不是在智商有多高,或是有沒有傳遞高深的科學知識,或是傳遞的科學內容哪裡出錯了(錯誤可以進一步來討論)。理科太太的科學傳播本身就是目的,其銜接了現代世界中科學知識與社會生活之間、專家與大眾之間的空隙。
.
這顯示著,在未來,科學傳播工作者是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他們的參與將促成科學為大眾文化的一部分,而有趣多元的科學文化(science culture)則是科學民主化的基本條件。
.
▓ #參考文獻
.
Burns, T. W., O'Connor, D. J., & Stocklmayer, S. M. (2003). Science communication: a contemporary definition.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12(2), 183-202.
.
文字:李長潔(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傳播是 不是 一種 理論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廣告與「勇者動畫系列」合作播出
台灣原創的 4K 動畫影集 —「勇者動畫系列」⚔️👾
即將在 7/4 晚上十點於公視、公視+首播啦!
一共有六集,每週播放 2 集,
📺 本週日準時收看:https://reurl.cc/XWAVVg
#勇者動畫系列
#黃色書刊
本集節目內容由志祺七七頻道製作,不代表「勇者動畫系列」立場。
--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Delta變異病毒 #病毒起源 #聯亞疫苗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0:43「勇者動畫系列」廣告段落
01:32 Delta變異病毒讓多國疫情再起
02:36 屏東Delta病毒群聚案
03:54 Delta 病毒有多恐怖?
05:59 混打疫苗
06:57 台灣疫苗現況
07:37 聯亞疫苗二期結果出爐
08:50 病毒起源
11:09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宇軒
|腳本:宇軒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歆雅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Delta變異病毒讓多國疫情再起 】
→世衛:變種病毒Delta傳染力最強 至少肆虐85國:https://bit.ly/36cFAfy
→Delta病毒能快速傳染!世衛:打過疫苗仍要戴口罩:https://bit.ly/3dCWTdX
以色列
→擋不住 Delta 變種病毒!以色列將回歸室內強制戴口罩https://bit.ly/3hrV8Bv
→印度變種攻破以色列! 50%確診者打過疫苗:https://bit.ly/3qHobVY
*【 屏東Delta病毒群聚案 】
→秘魯返台祖孫病毒定序出爐 確定感染Delta變異株:https://reurl.cc/XWAyK3
→憂Delta病毒入侵屏東枋山2村可先打疫苗| 生活| 重點新聞 :https://reurl.cc/R0YmM6
→枋寮醫院持續關閉清消 枋寮鄉3日起全鄉大消毒:https://bit.ly/2V2lPoT
→屏東確診者關係圖:https://bit.ly/368WLyI
*【 Delta 病毒有多恐怖?】
→密切接觸時間只剩5秒 Delta病毒太兇!澳洲官員:擦肩而過就染疫:https://bit.ly/2URdvIm
→健康網》Delta變種病毒傳染力強! 醫師:打過兩劑AZ疫苗保護力僅6成:https://bit.ly/3hdHqn4
delta 變種病毒的研究整理:
→Delta變異株傳播力真的比較強嗎?疫苗還有沒有用?:https://bit.ly/3jEtxzI
→張上淳分析Delta病毒症狀前三名:發燒、咳嗽、喉嚨痛:https://bit.ly/3jGHb5D
→本土+60 Delta病毒入侵!傳染力更強,住院率更高?(公共電視 - 有話好說):https://bit.ly/3h8OFwr
*【 混打疫苗 】
→牛津研究:先打AZ隔4週打輝瑞效果優於兩劑AZ | 國際| 重點新聞 :https://bit.ly/3jy9dzV
→AZ疫苗混打莫德納陳時中:試驗計劃核可中| 生活| 重點新聞:https://bit.ly/3AmT0DB
→牛津研究AZ、輝瑞疫苗混打可產生較佳免疫反應,專家建議台灣可AZ、莫德納混打-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3yj3ySm
*【 台灣疫苗現況 】
→公費疫苗接種對象:https://bit.ly/2TqYfS8
→指揮中心說明274萬劑莫德納(Moderna) COVID-19疫苗之分配規劃、第一批次分配原則與接種對象:https://bit.ly/3huh1QM
→今起擴大開放8類公費對象接種疫苗!美捐贈莫德納配送至各縣市:https://bit.ly/3AkGqop
→COVID-19台灣疫情快報:https://reurl.cc/NrY9gq
*【聯亞疫苗二期結果出爐】
→林氏璧醫師評論聯亞疫苗二期期中報告
→聯亞新冠疫苗2期期中報告網嘆「看完全盲」醫提2疑問:我也不懂:https://reurl.cc/mLxA2Y
→聯亞稱疫苗可應對變種病毒 將加速印度三期臨床:https://reurl.cc/rgEA2b
→第2家國產新冠疫苗解盲!聯亞疫苗二期解盲:對變異株仍有效,不良反應數據出爐:https://reurl.cc/gWR13V
*【病毒起源】
→新冠病毒溯源:BBC《新聞之夜》調查武漢實驗室洩漏理論:https://reurl.cc/GmnOYd
→病毒溯源:中美再就「實驗室洩露」論交鋒 中國官媒批福奇「背叛」:https://reurl.cc/9rDa9v
→新冠病毒溯源 世衛與中國聯合調查的三大結論與看點 - BBC News 中文:https://reurl.cc/YOYpoo
→A Top Virologist in China, at Center of a Pandemic Storm, Speaks :https://reurl.cc/DgqEpN
→WSJ News Exclusive | Intelligence on Sick Staff at Wuhan Lab Fuels Debate on Covid-19 Origin:https://reurl.cc/NrY98n
→晚報:據報曼哈頓檢察官召集大陪審團,將決定是否對特朗普提刑事起訴:https://reurl.cc/kZngbK
→早報:拜登要求美情報部門進一步調查疫情起源,以接近「明確結論」:https://reurl.cc/4aLn7j
→晚報:「十一集結案」黎智英、陳皓桓等十人被判囚14至18個月:https://reurl.cc/NrY9mn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傳播是 不是 一種 理論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就在前一個月,我為了想要嘗試衣著新風格,在搜尋了資料後,臉書開始大量推播服飾廣告給我,看著看著,腦波就漸漸變弱了。於是….我就被詐騙了😐。這個「#一頁式網站」的數位詐欺,其過程與後續處理,詳情請進下方聲音內容聽我娓娓道來👇
.
台大社會學系孫中興在2020年時,開了一堂「詐騙社會學」課程,探討了 #詐騙和信任(信賴)此息息相關的生活現象,詐騙與信任是一體的兩面。課程蠻有趣的,橫跨自我、愛情、家庭、教育、職業、政治、經濟、宗教等領域,以論述人類社會乃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而孫中興的論點是,反過來看,欺騙卻也是有功能啦,除了人際互動中的各種立場的策略實踐外,它似乎也是某種通往更好的真實與真相的試煉。或許下次我會換別間購物網站試試看…
.
📌 #今天的內容有
.
▶數位時代的資本主義消費社會
▶社群網站連結購物功能
▶我在一頁式廣告買了爆爛的燈芯絨褲
▶於是我被詐騙了
▶架設網站的便利性、變動性、跨國性
▶特徵一:沒有公司地址與電話
▶特徵二:售價明顯低於市場行情
▶特徵三:常用限時倒數方式吸引購買
▶特徵四:免運+7天鑑賞期
▶特徵五:只能貨到付款
▶下單前先求證R~~
▶信任的社會理論
▶欺騙的社會理論
▶探索真相的積極意義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kyoyr9casa708661mu6gsq6?ref=android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8qEh41eiDa_myCiAaN?lang=tc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o1WkrWYW2HrKDoFufeAUb?si=Y-O2TNAmR8y0vObni0qDcA&utm_source=copy-link
.
📣#apple 聽這裡: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p-40-%E6%88%91%E8%A2%AB%E4%B8%80%E9%A0%81%E5%BC%8F%E5%BB%A3%E5%91%8A%E8%A9%90%E9%A8%99%E4%BA%86-%E8%A9%90%E9%A8%99%E7%9A%84%E7%A4%BE%E6%9C%83%E5%AD%B8-%E9%81%8E%E5%B9%B4%E8%B3%BC%E7%89%A9%E8%A6%81%E5%B0%8F%E5%BF%83-%E6%9D%8E%E9%95%B7%E6%BD%94/id1516956557?i=1000508393227
.
📲#fb完整論述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690958017758483&id=208541192666847
|
👉 臉書廣告詐騙自救網站:https://www.facebook.com/advertising.self.help.return.union/
|
//// 完整論述 ////
.
▓ #數位社會中的消費行為
.
在Shoshana Zuboff的《監控資本主義時代》序文中,他從資本論的基礎提出,資本主義中的市場因素:勞力、原料、土地之外,數位時代中的商品與消費,以數據庫、物流、感官美學取代了傳統真實商品做為經濟的引擎,我們已經不是消費者(現在聽起來還蠻「公民」的),我們僅僅是被監控的對象。
.
從2019年的社群數聚報告來看,社群媒體Facebook、Instagram和LINE的改革,持續增加社群軟體功能,社群不再僅限於交流,還多了「電商」身份。無論是開放式或是封閉式的網站,更多的商品購物行為在社群媒體上發生,當然也會帶上社群媒體的媒介化色彩,例如及時、互動、視覺化、感官化,還有萬惡的演算法。
.
於是,在上述的基礎上,網路購物蓬勃發展,其傳播性、便利性與隱蔽性,且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使得交易量逐年顯著提升。然而,面對如此蓬勃的交易平臺,許多詐騙者開始混雜其中,謀取不法利益。詐騙的方式不但多樣化,且經常隨著數位技術的改變,令人防不勝防。
.
▓ #一頁式廣告的詐欺
.
大概也是因為我自己想要購買一些新年新衣,在搜尋、在傳訊、在聊天(?)時,提到了些關鍵字,大量的服飾廣告就出現在我的臉書與IG上啦。腦波弱加上先前電商購物的經驗,我就入了「一頁式網站」的坑了。總之經歷了各種令人心寒的過程,退貨與退款終於進入流程(但還不知道會不會真的成功退款)。
.
大家要記住下面五個一頁式網站廣告的特徵:沒有公司地址與電話、售價明顯低於市場行情、常用限時倒數方式吸引購買、免運與7天鑑賞期、只能貨到付款。如果有問題,通常找不到賣家,所以請找「寄件者」、「物流業者」處理退貨與退款,如果遇到刁難,就盡量盧他吧~ 而購物前的自保查詢真的是非常重要。(數位時代做人好難)
.
▓ #信任的社會學
.
從社會學來看看這種詐欺現象,但先談談信任。Georg Simmel認為社會的開始始於互動,最基本的互動形式就是「交換」,尤其是以貨幣為中介的交換,這種交換離開信任就無法進行,這也就是他談《貨幣哲學》的問題意識:整個社會的運作離不開信任(Möllering, 2001)。
.
王怡文、黃光國等(2007)也提出了以華人的關係主義(relationism)為預設的 #五種本土信任原形(prototypes),其中兩種是屬於關係網絡內的社會信任,包括:基於血緣關係的血親信任及根植於情感與認同的滋生信任。
.
另外三種是屬於關係網絡外的社會信任,其一是:常民在文化實踐中累積的習俗,形成的習俗信任;其二是:奠基於專業知識與能力的專業信任;其三是:基於利益最大化的理性計算,形成的制度信任。社群電商化的購物信任與詐欺,就是文化實踐累積不夠,專業知識與防範機制也不足的結果XD
.
▓ #欺騙的社會學
.
詐騙又有什麼社會學呢?Barnes(1994)指出,詐騙在社會學的意義上,實際上是社會制度的建構與維持所必需的。沒有謊言的存在,就沒有「真話」的概念,真實是在與虛假的對比中產生的。在社會學家看來,說實話有著實用的原因,即維持社會的正常交往。同樣,撒謊也有著類似的實用意義,例如「#自我感覺良好」、「#善意的謊言」等等。所以說,謊言就要以言者的動機來評斷其道德上的善惡。
.
因此,詐騙的動機是多元複雜的。Barnes舉例,在政治界中謊言如家常便飯,常被認為不需受譴責;而在一些模糊的領域,如法庭、廣告、官僚體系,人們既期待聽到實話,也期待聽到謊言。進一步的,在一些明白要求說真話的領域,如自然科學等知識領域,對撒謊則相當不寬容。
.
總體而言,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Barnes認為,誠實與信任固然是人際關係的基本構成要素,但現代文明的一些制度,正是在信任缺失之下而繁榮茂盛。例如「合同法律制度」,正是拜社會缺乏信賴所賜。從這種意義上說,我很贊成Barnes對詐騙的曖昧性、禍福參半的斷言。目前一頁式網站詐騙尚無完整的約束制度,這也反映出全球技術社會中的有待努力的方向。
.
#參考文獻
.
1. J. A. Barnes. 1994. A Pack of Lies: Towards a Sociology of Ly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Zuboff, S. (2019). The age of surveillance capitalism: The fight for a human future at the new frontier of power: Barack Obama's books of 2019. Profile books.
3. Möllering, G. (2001). The nature of trust: From Georg Simmel to a theory of expectation, interpretation and suspension. Sociology, 35(2), 403-420.
4. 王怡文, 陳亮全, & 黃光國. (2006). 華人社會中的信任策略. 本土心理學研究, (25), 199-241.
傳播是 不是 一種 理論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面對嚴峻疫情,世界各地政府對疫苗寄予厚望,冀透過群體免疫阻止武漢肺炎病毒蔓延,但市民對疫苗的信心亦是抗疫一大挑戰,《健康蘋台》帶大家看看疫苗能否為2021帶來曙光。
疫苗的面世速度太快?
武漢肺炎大流行之前,一般疫苗由研發至上市平均需要10年時間,武漢肺炎疫苗一年多便做到,是否太過兒戲?根據歐洲藥品管理局資料,以往疫苗生產的程序依序為:臨床前研究、第一至第三階段臨床研究、監管審核、批准上市至大量生產的程序,各個環節分開進行,單是審批就可用上一年時間,過程冗長。
鑒於今次疫情嚴峻,監管機構很早就為研製武漢肺炎疫苗的藥廠提供科學咨詢,包括如何設計試驗及取得有效數據。研發過程有部分階段重叠,監管機構也採取滾動式審核(rolling review),即藥廠在試驗中途一有數據就開始評審,不必等到完成所有程序,節省時間。另外,藥廠也冒着可能失敗的風險,在第三期臨床研究階段便提前大量生產和簽約銷售,務求疫苗一經通過,可以馬上配送到醫務所,展開大規模接種。
疫苗預防率要打六折?
港府預購的三款疫苗,分別是上海復星醫藥代理、美國輝瑞及德國BioNTech合作的「BNT162b2」,由北京科興控股生物技術公司生產的「CoronaVac」,及英國牛津大學及阿斯利康共同研發的「AZD1222」。根據第三期臨床研究初步數據,三款疫苗的有效率:
「BNT162b2」95%(兩劑疫苗)
「AZD1222」70.4%(兩劑疫苗,不論劑量);90%(先低劑量;後高劑量);62.1%(兩劑全劑)
「CoronaVac」未有數據,相信超過50%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林緯遜解釋,疫苗研究的有效率是指預防病發(有病徵的武漢肺炎感染),而不是預防病毒接觸上呼吸道黏膜、在無病徵下複製及釋放病毒。「單純估計打疫苗後是否有機會感染,甚至在沒有病徵下傳播給別人的機會,確實要給有效率打個折扣。」政府專家顧問梁卓偉曾說,將疫苗效用換算做保護身體不受感染的能力要「打個六折」。林醫生指按世衞要求疫苗有效率達50%的標準,「複星疫苗及牛津疫苗就算打個折,保護力相當不錯。」
疫苗的基本原理
武漢肺炎病毒表面有一層包膜,與人類細胞融合便可感染人類。過程中,包膜上伸出的棘突蛋白(spike protein)首先會穿透細胞,猶如一把進入人體細胞的鑰匙,與人類細胞表面的「ACE2受體」結合。三款疫苗的主要功能,都是讓身體辨識病毒樣子,產生針對棘突蛋白的中和抗體(neutralizing antibody),使棘突蛋白失去功能。注射疫苗的常見副作用包括針口痛、肌肉痛、疲倦、腹瀉、頭痛、噁心。
科興滅活疫苗技術最成熟
三款疫苗當中,以科興「CoronaVac」使用的滅活疫苗技術平台往績最好,在季節性流感、小兒麻痹、甲型肝炎疫苗都用過,技術成熟,安全性高。惟林醫生指,滅活疫苗是將整個病毒透過加熱或化學處理殺死後注入體內,激發的免疫反應比較弱,相較其他技術平台,「抗體速度下降得比較快,保護時間較短,因此須添加其他佐劑成份,和施打加強劑補救,不過打幾多針、是否每個季度打,仍是未知之數。」
有人憂慮指滅活疫苗可能誘使免疫系統產生針對病毒其他蛋白的非中和抗體(non neutralizing antibody),導致免疫反應過量,出現抗體依賴增強反應(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即從未染病人士接種疫苗後自然感染病毒,體內的非針對性抗體反而有利致病,使病徵更嚴重。林醫生解釋,登革熱疫苗曾出現此情況,故只建議曾染病人士接種登革熱疫苗,不過科興疫苗的臨床前研究有提及沒有此現象,待第三期研究數據可再判斷。事實上,此現象也可能於二次感染或遇上疫苗耐藥性病毒時出現。
復星疫苗產生抗體較精準
復星「BNT162b2」已經在英美展開大規模接種計劃。其mRNA技術是將經基因改造的病毒棘突蛋白核酸段(mRNA)注入身體,指導身體製造無害的棘突蛋白,引起免疫反應產生抗體,日後遇上病毒就能抵抗。林醫生解釋,mRNA技術的優點在於產生的抗體比較精準,因此免疫反應也較強。
不過,這項新技術以往未曾有大規模接種計劃使用過。「這是第一隻商業註冊mRNA疫苗,中長期影響未明,始終臨床研究只有數萬人,當提高接種率至幾千萬人,個別體質不同,罕見問題可能在接種兩個月後才出現。」過去一個月,英美報告數宗過敏反應個案,表徵包括呼吸困難及紅疹,懷疑與疫苗穩定劑成分聚乙二醇有關,當局建議有過敏史人士接種後留院半個鐘觀察。
牛津疫苗採用實驗階段技術
牛津「AZD1222」採用不可複製的黑猩猩腺病毒載體,插入病毒棘突蛋白基因,進入體內主導人體細胞製造對付棘突蛋白的抗體,理論上產生的抗體也較精準。此技術曾用於研發伊波拉疫苗,但停留在實驗階段於非洲控制疫情。不過,牛津在11月的第三階段研究,意外發現研究參加者接種比原劑量低的疫苗後更有效,雖然後來重做實驗證實兩劑疫苗注射全劑最有效,但仍未公佈最新的有效率數據。英國政府已批准當地時間1月4日讓國民接種牛津疫苗,標準劑量為兩劑全劑,建議相隔時間為4至12星期。英媒引述未刊登數據,指第一劑及第二劑相隔時間越長越好,可提升整體抗體水平。另有兩名參加者出現橫貫性脊髓炎,一人證實患多發性硬化症,另一宗原因不明。
疫苗可對付變種病毒?
病毒自爆發以來變種上千次,疫苗如何應付?林醫生解釋,病毒不斷複製自身DNA,過程出錯而發生變異屬無可避免。變異不一定對病毒更有利,純粹時間越長,累積越多變異,有機會出現更厲害的病毒株。早前在英國就發現一種新病毒株傳播能力更強,懷疑其棘突蛋白結構更容易結合人類細胞。林醫生指,針對小量且未必在關鍵位置發生的基因變異,疫苗仍然能夠發揮功效。香港對英國封關至1月10日,「疫苗起碼對大部份病毒株有保護能力,即使不幸感染,相信亦能減低病徵嚴重性。」而新變種病毒株雖然傳播力更強,但暫時未有證據顯示會更加致命。
德國BioNTech藥廠稱如有需要,六星期內可調整疫苗成份,對付變種病毒株。林醫生解釋,mRNA利用人工製造的基因片段,要改變基因組成較容易。相比之下,科興「CoronaVac」使用的滅活疫苗技術,須利用新病毒株去製造另一批疫苗,理論上過程比較繁複。
打完疫苗等於疫情結束?
群體免疫是防疫重要一環,政府預購的疫苗預計2021年足夠供應全港人口,是否六至八成人有抗體就等於疫情結束?林醫生解釋,理論上最理想為八成人同一時段接種疫苗,社區內的群體免疫力才是最高。目前來說,三款疫苗保護時限、加強劑的劑量及相隔時間有待考證,市民在不同時段接受保護,似乎難以估算群體免疫人口。臨床研究亦未覆蓋16歲以下小童,及沒有足夠研究孕婦注射疫苗反應。「還要視乎外國的疫情控制,或多或少會有輸入個案,相信2021年要戴口罩的機會仍然非常大。」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疫苗 #醫生 #群體免疫 #變種病毒 #口罩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