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工場和BCG諮詢合作的「+AI改造者」系列:看看馬上贏如何在巨頭競爭下,用大數據驅動業務,實現傳統零售商和品牌商的雙贏。
改造者系列:科技巨頭下的AI企業制勝之道?-- 本文来自BCG微信公眾號,經授權轉載。
近期,創新工場聯合BCG波士頓咨詢旗下亨德森智庫,推出「AI融合產業:『改造者』如何促進AI普惠」系列研究。人工智慧在中國大陸有著明確的落地應用場景,大量的AI企業活躍於這些垂直場景中,我們定義這些企業為「改造者」。「改造者」通過傳授其AI技術和垂直行業理解,極大地打破了傳統企業應用AI的瓶頸。
作為擅於趨勢前瞻的TechVC,創新工場長期看好AI領域,深入佈局,至今已經投出了7只AI獨角獸。在系列研究中,我們采訪了數家創新系AI企業,通過這些「改造者」的視角,探究傳統企業擁抱AI的範式與路徑。
馬上贏是創新工場投資的大陸領先的快消行業大數據公司,其定位是中國快消品行業的風向標,零售監測的新標準,成為中國的「尼爾森」。通過信息化賦能小規模零售商,馬上贏打通一個個數據孤島,以大數據的方式挖掘零售數據的商業價值,為品牌商提供產品動銷數據與競品監控服務。
為了讓數據更好地服務於新品研發和上市,馬上贏引入了PDCA(Plan, Do, Check, Act)循環,通過數據說話指導快消品快速迭代,提升零售商銷售收入。
具體來說,品牌商可以在零售商的渠道內測試包括售價、外觀、營銷、陳列等要素,通過數據回饋指導新版本,實現往復循環。
在采訪中,馬上贏創始人猴哥(王傑祺)表示,垂直領域內的AI創新需要符合企業自身的需求,要在巨頭的基礎設施之上,基於更好的訓練集和更專業的垂直行業知識,不斷突破行業壁壘,優化垂直領域的AI創新。
■系列導讀
本系列由BCG亨德森智庫與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博士帶領的創新工場團隊共同推出,圍繞「AI融合產業:『改造者』1如何促進AI普惠」的課題,我們致力於探究傳統企業在應用AI過程中的關鍵要素與合作夥伴,以及傳統企業擁抱AI的範式與路徑。
在零售領域,馬上贏致力於定義中國快消品零售監測行業的新標準,成為「中國的尼爾森」,通過免費為連鎖零售商提供市場情報和「零售數字化鐵三角」2,與零售商進行數據合作,將海量的線下快消品零售數據轉換成精准的市場洞察情報。
1 「改造者」 通過傳授其AI技術和垂直行業理解,極大地打破了傳統企業應用AI的瓶頸,充當產業中傳統企業應用AI的橋樑。「改造者」包括AI企業與成功轉型AI的傳統企業。
2 「零售數位化鐵三角」指通過PDCA循環迭代的方法提升零售商銷售收入。P=Plan:52周企劃;D=Do:會員營銷;C=Check:BI看板;A=Act:改進。
■本期受訪嘉賓:猴哥(王傑祺)
馬上贏正在建設覆蓋線下門店最多的零售監測網絡,為連鎖企業免費提供BI看板、52周企劃3、會員營銷和市場情報,推進連鎖企業數字化轉型。
猴哥(王傑祺)是馬上贏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清華大學學士,美國華盛頓大學碩士。他是原阿里巴巴集團資深產品專家,曾于美國UPS供應鏈部門擔任高級工業工程師。在創立馬上贏之前,他曾創業推出購物助手(如意淘),後被阿里收購。
3「52周企劃」指依托馬上贏的大數據AI技術説明零售商實現精細化管理。零售商可以瞭解一年中每周適合銷售什麼類目的產品,與陰曆節日、陽曆節日、節氣、特殊事件(如比賽活動)關聯,提升門店的銷售計劃能力。
■對談實錄
Q1 馬上贏為什麼選擇切入零售賽道?如何定義「中國的尼爾森」?
猴哥:馬上贏致力於定義快消品零售監測的新標準,做「中國的尼爾森」,為零售商和品牌商提供服務。面向零售商,馬上贏免費提供ABC服務,即AI、big data(大數據)、Cloud(雲服務),以換取訂單數據;面向品牌商,馬上贏基於零售商的脫敏數據提供大陸市場情報,賺取收入。
馬上贏發現,大陸的市場過於分散,零售的毛利又低,大量規模小的零售商缺乏足夠的IT費用以支援其獨立完成信息化應用,但他們對信息化的需求又是真實存在的。另一方面,品牌商有意願和能力為市場情報、動銷數據支付費用。馬上贏看到了零售商和品牌商的痛點以及購買力的巨大差異,嘗試通過為零售商和品牌商提供所需服務來提升整個行業的效率。
馬上贏一方面向零售商免費提供差異化的信息技術服務,按零售商的需求提供BI看板和市場情報支援,另一方面向品牌商提供產品動銷數據與競品監控服務。此外,馬上贏還在著重提升AI演算法和大數據中台數據處理能力,以便支援更多零售商和品牌商的數據服務需求。同時,這些技術優勢和服務支撐能力説明馬上贏建成大陸覆蓋範圍最大的即時零售數據監測網絡。對於馬上贏和客戶而言,這是雙贏。
在數據治理中,馬上贏需要做的是建立相對統一的內容體系,實現統一的度量衡。比如同一個條碼的商品在不同門店的名稱寫法不同,傳統方法是通過人工進行校驗和修正之後才能統一名稱入庫。馬上贏通過自己搭建的超1,600萬條碼的商品庫,使用AI演算法對零售數據做分類、清洗,並基於完善的商品知識圖譜體系標記商品屬性,再由BI看板提供數據洞察服務。馬上贏的這套全流程自動化體系,極大地提升了數據處理和情報產出的速度和效率。
Q2 相比數據咨詢商、科技巨頭等其他類別的競爭對手,馬上贏的差異化優勢是什麼?如果品牌方想自己做零售大數據,馬上贏怎麼應對?
猴哥:以往零售商想實現信息化必須高價購買專門技術公司的服務,只有少數資金充足的大零售商可以負擔得起,零售行業中數量眾多的中小型零售商往往望洋興嘆。而品牌方一般很難獲取到這些生意占比很大的中小型零售商數據,因而會尋求數據咨詢商的數據服務。但出於成本和利潤的考慮,數據咨詢商往往只服務最頭部的品牌商,在大陸可能只有幾百個品牌商能消費得起數據咨詢商的服務。相比之下,馬上贏合作的品牌商更加廣泛,從新銳品牌、區域性品牌到成熟品牌、頭部品牌,馬上贏都可以提供符合客戶需要的數據服務。
數據咨詢商從少數零售商那裏提取商品月度銷售匯總數據,再將數據整合為大盤情報,賣給少數頭部品牌商。但馬上贏從「激活生態」的角度出發,説明零售商提升數據運營能力,獲得大量一手銷售訂單數據,可以為品牌商提供更詳細的數據洞察服務。此外,馬上贏由AI賦能數據清洗和BI交付,從而可以提供即時的、更細顆粒度的看板,可以提供細到省級、地級市級、業態級、SKU級顆粒度的數據。
相比電商巨頭,馬上贏選擇線下快消品零售行業,覆蓋更多的線下零售商,涉及更豐富的業態,有大賣場、大超市、小超市、便利店、食雜店等等。在商品品類的選擇上,馬上贏暫不拓展美妝、服裝等電商渠道占比超過50%的品類,而選擇線上化率相對更低的品類,如食品、飲料、日用品。這些品類消費時效性高、頻次高、單價低,線上購物場景並不適合線下。
至於品牌方自己做零售大數據,馬上贏早前就思考過這個問題。我們和大品牌都聊過,如果建立品牌方自己的銷售追蹤網絡是否可行,得出的結論是不可行。一是單一品牌方來做大數據,做完了只能自己受用,成本攤下來很不合算,還不如投資AI企業,實現專業化分工;其次,品牌方還有一些技術壁壘解決不了,攻克下來只會對成本端造成更大的壓力,得不償失。
Q3 馬上贏在賦能零售商和品牌商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猴哥:最大的挑戰來自於行業裏不透明的競爭——現在做AI的企業太多了,很多企業會虛報準確率,噪音特別大。
AI在每個垂直行業的落地需要很多行業知識,其次才是疊加AI演算法。但很多傳統企業對AI的期待特別高,導致市場上各種聲音魚龍混雜,每個企業都在講述「AI萬能」的故事。馬上贏不會激進地過度承諾,但這種冷靜和狂熱之間的衝突會帶來很多麻煩——當別的AI企業過度承諾其自動補貨的準確率高達95%的時候,馬上贏如果表示我們的準確率位於70%—85%的區間,傳統企業就會輕視我們的實力。現在,垂直行業裏缺乏行業組織或者專業機構來做客觀、公允的第三方普查。比如在圖像識別、自然語義處理領域,都有比較公認的訓練賽,大家用演算法的跑分說話,相對而言就比較客觀。落到垂直領域裡,每個企業自己報數據,很多時候就會有水分。
馬上贏曾經考慮把收集的數據脫敏之後貢獻出來,讓大家有一個公平的舞臺競技,但是很難運行起來。僅僅共享數據不足以激勵演算法團隊,需要行業組織定期舉辦競賽、活動等,或者像Netflix舉辦推薦演算法比賽,通過資本來激勵大家參與,僅僅靠社區運轉不起來。
Q4 你認為未來AI企業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猴哥:有能力的巨頭要持續加強行業的基礎設施,讓開發AI的人能有更好的工具,讓雇不起博士生的企業也能應用AI,實現技術普惠。同時,垂直領域內的AI創新需要符合企業自身的需求,AI企業要在巨頭的基礎設施之上,基於更好的訓練集和更專業的垂直行業知識,不斷突破行業壁壘,優化垂直領域的AI創新。我相信這是我們的生存之道——「科技巨頭靠算力,我們靠設計」。
同時,大陸的零售行業在洗牌,有很多更具備數據化思維的新品牌在躍躍欲試。以前是渠道經濟,在社區裏搶到點位就能有流量,未來是有技術、數據和管理能力的品牌才能從老品牌手中搶到點位。此外,隨著許多快消品牌逐步上市,出現資本外溢,更多的人會開始創業,疊加當前快消巨頭的二代交棒窗口,零售領域將有新一波浪潮湧動。我相信,未來的零售行業會更加擁抱數據,擁抱AI。
■要點回顧
1. 不只是技術層AI要有標準,應用層AI也需要標準。垂直領域應用AI需要由行業組織或龍頭企業牽頭制定公認的行業標準,從而促進AI企業公平有序發展,這也將反哺傳統企業,促使傳統企業的AI應用提質增效。
2. 「科技巨頭靠算力,AI企業靠設計」,結合巨頭提供的行業通用基礎設施和「改造者」特有的垂直領域數據集和算法,各取其長,方能最大化傳統企業應用AI的效率。
傳統產業數位轉型成功的要素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AR傳承技術力 員工上線即戰力
2021-03-04 14:33 聯合新聞網 / 能力雜誌
【文/葉小慧 攝影/謝美姿】
即便不在工作現場,卻無需暫時停止機台運作進行訓練作業,能源大廠靠著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眼鏡的輔助,讓職場新鮮人體驗維修、操作等高難度作業流程,還因此提高了學習效率,並克服場地、天候等干擾,讓培訓更安全,這全都是目前AR、VR、MR等新興科技所創造的新型態工作與訓練方式。
說起為工業場域所設計的VR訓練課程,宇萌數位科技執行長白璧珍表示,員工訓練領域一直是宇萌的重要業務。而在VR之外,深耕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等虛實整合技術近11年的深厚經驗,也是宇萌投入此領域的一大後盾。在新冠肺炎(COVID-19)衝擊下,企業界需求在2020年更是明顯成長,從金控、工業製造,甚至建築製造/設計產業都已開始導入,「現在需求只會越來越大,以2020年來說,宇萌至少有一半的合作是在工業製造產業上。」
傳統培訓太平面 員工受訓難突破
工業製造的員工培訓早有一套既定做法,吸引它們導入AR等新技術的誘因何在?白璧珍自信地說,「這類工業製造客戶原有的長期培訓,再搭配我們的服務,讓應用更加多元。」此外,宇萌結合AR、VR、混合實境(Mixed Reality, MR)的課程能更有利於企業經驗「傳承」,是吸引業界目光的重點所在。白璧珍以合作1年多的能源供電大廠為例說明,合作方面臨一波退休潮,需要訓練大批新進人員。可以說退休人員累積的深度知識與技術,在在牽動著企業能否永續經營的關鍵,該怎麼做才能更完整的保留經驗、順利傳承?更有企業是災害故障十幾年才發生一次,新手一旦遇上,完全不知如何應變處理,「傳統的『老師傅』技法、經驗與思維需要靠30、40年的時間沉澱累積,現在想快速教導新進人員掌握技巧,透過AR、VR與MR就能快速幫助他們。」
過往企業員工培訓採用的簡報、編製學習書或線上的影像課程,想讓員工順利套用到工作上仍有落差,「這些學習方式都比較平面化,跟實際工作場域差別甚大,導致員工沒辦法將兩邊連結在一起。」白璧珍認為,藉由AR等技術的實境擴充,再結合文字、影像、3D等內容,用更直覺、視覺化的方式學習才是解決過往培訓痛點的最佳答案。像是標準作業程序(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 SOP)就可以用此方式呈現、學習,當員工能更快熟練,也更能確保工安,「特別是對看重安全性的產業來說,如何在工作流程中及時提醒避開危險操作,甚至適時學習資深員工的實戰經驗,更是重要。」當訓練模式隨著科技進化、善用員工熟悉度高的載具,再結合身歷其境的學習體驗,對新進員工的學習效率將大有幫助。
AR立體說明書 遠端專家當救星
為了因應許多工業大廠都有眾多的事業單位需求,白璧珍分享,宇萌是以「教案」方式來導入員工訓練。在AR部分,與現場設備搭配產製AR式的「立體說明書」,能無負擔的載入40、50項操作說明,更能顯示3D的操作元件。當員工打開配電箱,拿出手機一比對,斷路器、防雷器、電度表、電流表等部件名稱清清楚楚,若再點選個別部件,螢幕上立即呈現立體影像,還能再拆分、介紹內部細節。針對設備的每個按鍵功能,均可顯示出完整的操作模式,減少學員誤觸開關產生的危險性,還能自由反覆練習,提昇學習成效。而且這份AR「立體說明書」也擁有足夠的靈活度,企業方還可以自行編輯需要的內容,或者利用平台編輯器產出新的教案。
對於高空或有爆裂等較危險的作業場域之教學,在設計上則是可先在訓練單位導入宇萌的VR模擬設備,例如:登上高塔清洗設備、或到有閃燃爆裂危險等處工作就編有VR的相關教案,讓新進人員在安全環境就能反覆熟練,完善學習的歷程。白璧珍說,透過虛擬化的操作和教學過程,能了解學員對SOP掌握的精準程度,「精準度夠了,才能進入實際場域服務。」
除了AR、VR,在產線現場教案當中的MR系統,則是採用AR眼鏡搭配語音進化成MR操作模式,在工作現場以視覺化影音進行教學指引,讓學員能結合語音的引導操作機台按鈕,不論是設備檢查或維修的練習,都能由MR眼鏡直接查閱說明書及資料,甚至能線上請求遠端專家支援,專家不需到場也能即時協同訓練。
降低停機頻率 打造客製化服務
談及導入後的成效,白璧珍觀察到,AR、VR及MR導入之後,在人力節省、狀況應變速率以及內部滿意度上都有大幅的提昇。不單明顯節省新人訓練的時間,內部同仁看到公司為了工作服務品質提昇做了很大的改變,滿意度自然就向上提高。
不過,由於AR等技術導入屬於企業數位轉型的一環,雖然短期內將導致成本增長,然而一旦形成內部的標準流程後,將帶來明顯的訓練效率提昇、成本下降的優勢,並可進一步的留才,白璧珍補充,「像有些產業必須進行停機以進行員工訓練,停用機台就是大量的成本支出,也影響產能。」另外,導入AR技術還能節省場域教學成本,進而複製到更多相關場域,甚至員工免出差也能進行跨境訓練。
白璧珍也強調,不同的產業、企業會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在導入時會根據客戶需求配置專案團隊,與合作方就所有服務流程進行完整規劃。團隊中將包括技術跟視覺的專才人員,規模為3∼4人到8∼10人不等,也能配合企業原有的UI/UX團隊進行業務的對接。
宇萌與一般廠商較為不同的差異處,在於其與客戶並非從零開始對接,白璧珍解釋,「宇萌的技術不需要在全部重新建置狀態下合作,是基於有完整服務模組編程的平台,疊加客戶需要的東西,最終完成完整客製化的服務。」
自有平台「marq+」解放人力門檻
自有平台「marq+」的深化與服務就是宇萌的技術研發主軸,除了提供編輯器給客戶產出客製化教案外,也能提供跨載具的服務,無論Windows、iOS或Android平台都能適用,「我們在一開始建構時,就以使用者導向進行思考,提供跨平台的服務支援,並思考什麼服務放在AR是最好的體驗。」白璧珍說,當更多的體驗都能結合技術來實行,這套編輯器可以順應各式各樣的需求來產出,從消費型、教育型到工業型客戶都能同時支援。
只是,就目前與眾多企業合作的經驗來看,白璧珍也提醒有意導入的企業,「對數位轉型的接受度往往是AR導入企業員工訓練時的門檻。」若只做到初步功能的強化不見得能看見具體的成效,還是需要企業內部積極推動,儘快將其內化成訓練或工作SOP的一部分,才可能享有帶來的益處。「這樣的教學模式建構起來之後,還要推到整個企業去了解。對某些傳統企業來說,可能把教案建置好了,卻沒花時間對內部溝通導入這些新技術與課程的好處、該怎麼使用,就會停在導入完成的階段,卻無法進展到內部實際使用。」
對於企業組織內部對數位轉型的配套動能不足的窘境,也成為宇萌和企業溝通時需要突破的地方。白璧珍認為,當企業進行數位轉型與優化時,首先最需要的是取得導入單位的高階主管認同,再加上中階主管願意配合落實到執行面上,構面才較為完整,「否則可能同仁沒有認知到公司的用心,沒有正確在數位時代下轉換心態與做法,最後還是用舊的方法。」
其次是慎選承辦人員。白璧珍指出,導入企業擔任專案窗口的人員必須對內部流程和組織的「痛點」非常了解,在前期的溝通才會比較完整,也才能確實對症下藥。大部分的工業製造大廠都因歷史悠久,長期下來內部養成訓練內容都相當繁複,因此在與能源大廠合作初期便找了1名具有30∼40年工作資歷、即將退休的老師傅來協助溝通與設計教案,這也是讓宇萌團隊合作的教案進展順利的成功要素。
視覺化體驗時代 整合虛實科技
就宇萌推廣至今的觀察,還有另一個必須提醒企業的是,導入時,並非最新技術就必定是適合自己的。「不要為了推動而推動,一定要配合實際需求的面向。」白璧珍表示,以宇萌的做法來說,在導入前就必須先清楚評估,為什麼這個工作流程需要AR去改善?再就企業的實際需求統整後,與對方討論所需具體做法,比如是要採用教學協作、現場服務或虛擬化的服務模式等,這些並不因企業規模或產業別而有差別。「通常把這塊討論得夠具體,不論中型、大型企業問題都不大。」
例如:對博物館或大型商場而言,擁有專屬載具仍是相當大的負擔,同時在技術持續更新的情況下,往往等到購入載具時,技術又跟不上了。因此,宇萌建議手機是消費者會自行攜帶與更新疊代的最佳設備,業者可以著重於平台式的服務,由軟體介面持續的更新,以配合使用者的載具來提供最好的服務;又或者,當服務需求希望客戶空下雙手時,MR眼鏡就是合適的載具。
除了目前開發的教育訓練、數位轉型這塊領域之外,白璧珍說,宇萌已長期佈局虛實整合科技領域,可預計這類應用將會隨著軟硬體進化以及網路通訊的發展逐漸成熟,無論疫情結束與否,這已是現代人的行為模式。像是在影像、資訊和數據方面,將會把所有資訊做完整的疊加,輔助人們工作、學習或溝通。因此,有關下一步的發展計畫,宇萌將開啟更多結合VR、AR、MR的多元解決方案,白璧珍眼神閃耀著期待的光芒,「接下來將興起的,就是屬於視覺化的體驗服務,下一個10年起,將是一個完整的新體驗經濟時代。」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6868/5293976?from=udn-relatednews_ch1015
傳統產業數位轉型成功的要素 在 昱創企管顧問有限公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二代大學的創校校長陳來助老師這篇說得好,
傳統產業成功方程式失靈,
「轉型包括企業願景、
總體經濟、
個體經濟與技術、
組織,
以及流程這五大要素」,
「數位轉型指的是『數位』加上『轉型』,
重點在於轉型」
「企業TP值將取代CP值」
這篇提的很多觀點,
跟我的新書
「AIoT數位轉型策略與實務
——從市場定位、產品開發到執行,升級企業順應潮流」
一致,
數位轉型需要AIoT,
但重點往往在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沒變,
只能是數位優化。
#人工智慧 #數位轉型
AIoT數位轉型策略與實務 博客來購買: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5914?loc=P_0001_007
AIoT的現在與未來Ted演講: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CXRPlaUk0s&t=4s
中華亞太智慧物聯發展協會協助企業數位轉型 https://www.facebook.com/APAC.AIOT/
https://www.tdea.org.tw/post/1091128?fbclid=IwAR3jvN680Vsr56VK4iqdbfTL4ecrg1G-POegPhaWx23Ef9xlbr3uIRvoMvM
傳統產業數位轉型成功的要素 在 數位轉型能為企業創造多少價值?來看Facebook - 關鍵評論網 的推薦與評價
對企業而言,數位轉型是長遠的投資與佈局,並可能是成功的關鍵;對消費 ... 世界趨勢為主軸,明確提供多種行動方案,協助社會、經濟與產業的發展。 ... <看更多>
傳統產業數位轉型成功的要素 在 數位轉型五大迷思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在疫情衝擊及市場瞬息萬變的形勢下,產業正如火如荼的在進行數位轉型。 ... 舉例來說,當一個企業有了社會資本(如Uber、蘋果、Momo、傳產的穩定客戶),就容易找到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