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狂轟《大叔的愛》違反「中國傳統價值」的文化和政治深度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港版《大叔的愛》被一名特區立法議員狂轟,「我哋唔係針對或者歧視任何性取向,但係我冇責任將佢推廣。而中國傳統價值同家庭觀,係一男一女。我哋而家就係要推動三孩政策,你就要推動嗰啲無孩家庭,咁完全係背道而馳。違反咗中國國安法,需要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防止不良思想。」
其人其話,還是首先要放在大政治的背景下理解。過去一年,香港除訂立《國安法》外,還有很多深層次變化。特別是整個選舉制度也被「完善」。有人對香港政治各界提出各種要求。民主派這邊廂出局,建制派也被問候、被勸告不能做「忠誠的廢物」。近日流傳的消息,都是關於對議員和官員的各種新要求。
官員固然要有政治忠誠,但同時又要能辦事、能解難,要解決香港「深層次矛盾」。最近還有警政系統大員出任特區高官,以及香港每次巨變之前都會出現的巨頭飯局……如此下來,地位改變的立法會似乎逐漸淡出人們視線,議員各自盤算新的政治規則,存在感和安全感可能陰晴不定。
關於立法會議員的一些新規定也在醞釀中。例如說議員不上班要罰一日薪、要穿甚麼衣服、議員議席被選民挑戰時要如何處理。連謝偉俊都說:「以前我地訂個比較高門檻先可以取消議員資格,而呢條就相對低,低到一個普通選民,兩萬蚊就可以玩……會唔會少少修訂,令立法會可以有返少少尊嚴呢?」
所以人們說今時今日議員等於 KOL,議員需要議題。所以在那個場合,議員狂轟《大叔的愛》,與其說是反同,不如說是對陰鬱現狀發出控訴的最強音。在這個年代,不只傳統意義的民主派,連他們過去的對手,對自己的前途,甚至香港的前途,內心也未必說得準。而反同議程是說得準的、確定的、安心的。因為如果沒有大戰爭大瘟疫,一個社會裡面的恐同人口基本上不會突變,投其所好的回報穩定。有關當局卻是天威難測、自有佈局,相信建制派也有無力感。
講家庭價值是一張安全牌,包括同志界嚴厲譴責、有識之士取笑他,也在計劃之中,屬於安全範圍的 safe play。一般人也不容易分得清反同和反同運。
「中國傳統價值」太過人言人殊,但至少不是「一男一女」,「一男一女」是近代西方洋鬼子的事物,我們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大婆是有法定地位的,但男人負擔得起可以擁有很多妾侍。大婆在現實中可以虐待妾侍,但她理論上無法反對男人擁有妾侍的傳統。如此,有史以來所有歌頌、美化一男一女愛情觀婚姻觀的影視、小說、故事,全部違反我們的「中國傳統價值」。
中國傳統價值。所謂「傳統」如果理解為「現代君臨之前的世界」,混雜的中國傳統關於男女之事的看法和實踐,正正是「一男一女一生一世」的對立面。以今日的角度來看,那是個滿天神佛的世界。皇帝會有後宮妃嬪,也會有男寵,例如官史中漢朝很多皇帝都有幾個男寵,例如劉邦和劉徹,那是秦始皇「大一統」很久之後了。漢代傳統,肯定不會不是中國傳統。
以前根本沒有兒童人權概念,戀童行為大範圍存在。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但同時有很多男人娶妻生子,盡了家族義務之後,自己在外面也有誼兄誼弟,卻不是忍著一泡眼淚忍隱,社會視之為公開秘密。古代男人之間知道這些事,反應可能就如你知道你某個朋友會定期去旺角買羽毛球拍一樣。
一些皇帝例如朱元彰會「從嚴治官」下令禁止官員嫖妓,作為替代方法,大城市的妓院就開始招募皮光肉滑的男生(年齡通常十幾,二字頭已經要找人或退隱)穿女裝接客,走法律罅,一樣其門若市,大受歡迎。一班飽讀詩書的社會賢達和官員大叔,熱烈追求受歡迎的「花旦」。大叔的愛,連易服元素都有。這些東西在明清兩代都盛行。明代和清代傳統,肯定也是中國傳統。
來自通古斯和西伯利亞的很多少數民族,都有男子死亡,其他兄弟需要及有權接收大嫂的「妻其嫂」傳統。在儒家看來是亂倫,但有這種「傳統價值」的民族包括藏人、滿人、蒙古人甚至哈薩克人等。藏人、滿人、蒙古人的傳統,自然亦不可能不是中國傳統。即「妻其嫂」自然也是「中國傳統」。甚至哈薩克人的習俗也可以是中國傳統,因為哈薩克族也是中華民族之一,Бәріне сәлем, көрдіңіз бе?
「中國」或「傳統」作為極廣和多元複雜的概念範圍,特別適合 cherry picking。以上的現象也可以視為「道德淪喪」的現實面,而不是中國文化對男女關係的理想面。那「中國傳統價值」的理想面應該根據誰?孔子?孔子肯定男女婚姻,認為婚禮是禮儀之本,也是宗族之本,卻沒有談過支持或反對同性戀,不過孔子也是衛靈公的朋友。衛靈公就是「斷袖分桃」事件的主角之一。對待跟自己不一樣的人,孔子主張「君子和而不同」。
至於膝下無兒,或者「無孩家庭」是否違反中國傳統價值?因為中國傳統價值覆蓋範圍太大,太陽之下無新事,現存的東西很難創新到足以違反中國傳統。順德人發明了女人「自梳」的傳統,這些女人自己梳起頭髮,如已婚女人,但終身不嫁,自然亦是膝下無兒;她們養老時會夾錢買「姑婆屋」,因此也是「無孩家庭」。
自梳女公然向社會宣佈自己的認同,但應該沒人會控告她們危害王朝的人口安全。自梳習俗從順德一直來到香港,變成很多人記得的馬姐。中國傳統從來包容不生育人士,或最低限度,大致上不理會他們,也不會把自梳 — 或同性戀 — 描述為一種誘惑和很正的需要禁絕的毒藥。
傳統習俗與現代社會矛盾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叔狂轟《大叔的愛》違反「中國傳統價值」的文化和政治深度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港版《大叔的愛》被一名特區立法議員狂轟,「我哋唔係針對或者歧視任何性取向,但係我冇責任將佢推廣。而中國傳統價值同家庭觀,係一男一女。我哋而家就係要推動三孩政策,你就要推動嗰啲無孩家庭,咁完全係背道而馳。違反咗中國國安法,需要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防止不良思想。」
其人其話,還是首先要放在大政治的背景下理解。過去一年,香港除訂立《國安法》外,還有很多深層次變化。特別是整個選舉制度也被「完善」。有人對香港政治各界提出各種要求。民主派這邊廂出局,建制派也被問候、被勸告不能做「忠誠的廢物」。近日流傳的消息,都是關於對議員和官員的各種新要求。
官員固然要有政治忠誠,但同時又要能辦事、能解難,要解決香港「深層次矛盾」。最近還有警政系統大員出任特區高官,以及香港每次巨變之前都會出現的巨頭飯局……如此下來,地位改變的立法會似乎逐漸淡出人們視線,議員各自盤算新的政治規則,存在感和安全感可能陰晴不定。
關於立法會議員的一些新規定也在醞釀中。例如說議員不上班要罰一日薪、要穿甚麼衣服、議員議席被選民挑戰時要如何處理。連謝偉俊都說:「以前我地訂個比較高門檻先可以取消議員資格,而呢條就相對低,低到一個普通選民,兩萬蚊就可以玩……會唔會少少修訂,令立法會可以有返少少尊嚴呢?」
所以人們說今時今日議員等於 KOL,議員需要議題。所以在那個場合,議員狂轟《大叔的愛》,與其說是反同,不如說是對陰鬱現狀發出控訴的最強音。在這個年代,不只傳統意義的民主派,連他們過去的對手,對自己的前途,甚至香港的前途,內心也未必說得準。而反同議程是說得準的、確定的、安心的。因為如果沒有大戰爭大瘟疫,一個社會裡面的恐同人口基本上不會突變,投其所好的回報穩定。有關當局卻是天威難測、自有佈局,相信建制派也有無力感。
講家庭價值是一張安全牌,包括同志界嚴厲譴責、有識之士取笑他,也在計劃之中,屬於安全範圍的 safe play。一般人也不容易分得清反同和反同運。
「中國傳統價值」太過人言人殊,但至少不是「一男一女」,「一男一女」是近代西方洋鬼子的事物,我們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大婆是有法定地位的,但男人負擔得起可以擁有很多妾侍。大婆在現實中可以虐待妾侍,但她理論上無法反對男人擁有妾侍的傳統。如此,有史以來所有歌頌、美化一男一女愛情觀婚姻觀的影視、小說、故事,全部違反我們的「中國傳統價值」。
中國傳統價值。所謂「傳統」如果理解為「現代君臨之前的世界」,混雜的中國傳統關於男女之事的看法和實踐,正正是「一男一女一生一世」的對立面。以今日的角度來看,那是個滿天神佛的世界。皇帝會有後宮妃嬪,也會有男寵,例如官史中漢朝很多皇帝都有幾個男寵,例如劉邦和劉徹,那是秦始皇「大一統」很久之後了。漢代傳統,肯定不會不是中國傳統。
以前根本沒有兒童人權概念,戀童行為大範圍存在。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但同時有很多男人娶妻生子,盡了家族義務之後,自己在外面也有誼兄誼弟,卻不是忍著一泡眼淚忍隱,社會視之為公開秘密。古代男人之間知道這些事,反應可能就如你知道你某個朋友會定期去旺角買羽毛球拍一樣。
一些皇帝例如朱元彰會「從嚴治官」下令禁止官員嫖妓,作為替代方法,大城市的妓院就開始招募皮光肉滑的男生(年齡通常十幾,二字頭已經要找人或退隱)穿女裝接客,走法律罅,一樣其門若市,大受歡迎。一班飽讀詩書的社會賢達和官員大叔,熱烈追求受歡迎的「花旦」。大叔的愛,連易服元素都有。這些東西在明清兩代都盛行。明代和清代傳統,肯定也是中國傳統。
來自通古斯和西伯利亞的很多少數民族,都有男子死亡,其他兄弟需要及有權接收大嫂的「妻其嫂」傳統。在儒家看來是亂倫,但有這種「傳統價值」的民族包括藏人、滿人、蒙古人甚至哈薩克人等。藏人、滿人、蒙古人的傳統,自然亦不可能不是中國傳統。即「妻其嫂」自然也是「中國傳統」。甚至哈薩克人的習俗也可以是中國傳統,因為哈薩克族也是中華民族之一,Бәріне сәлем, көрдіңіз бе?
「中國」或「傳統」作為極廣和多元複雜的概念範圍,特別適合 cherry picking。以上的現象也可以視為「道德淪喪」的現實面,而不是中國文化對男女關係的理想面。那「中國傳統價值」的理想面應該根據誰?孔子?孔子肯定男女婚姻,認為婚禮是禮儀之本,也是宗族之本,卻沒有談過支持或反對同性戀,不過孔子也是衛靈公的朋友。衛靈公就是「斷袖分桃」事件的主角之一。對待跟自己不一樣的人,孔子主張「君子和而不同」。
至於膝下無兒,或者「無孩家庭」是否違反中國傳統價值?因為中國傳統價值覆蓋範圍太大,太陽之下無新事,現存的東西很難創新到足以違反中國傳統。順德人發明了女人「自梳」的傳統,這些女人自己梳起頭髮,如已婚女人,但終身不嫁,自然亦是膝下無兒;她們養老時會夾錢買「姑婆屋」,因此也是「無孩家庭」。
自梳女公然向社會宣佈自己的認同,但應該沒人會控告她們危害王朝的人口安全。自梳習俗從順德一直來到香港,變成很多人記得的馬姐。中國傳統從來包容不生育人士,或最低限度,大致上不理會他們,也不會把自梳 — 或同性戀 — 描述為一種誘惑和很正的需要禁絕的毒藥。
傳統習俗與現代社會矛盾 在 律師娘講悄悄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知道嗎?離婚時搶監護權,有時候想搶的其實是阿公阿嬤,最後搶到了也是阿公阿嬤在照顧,來跟大家分享⋯
【隔代教養-可以據此聲請改定監護嗎?
By 可道律師事務所 吳嘉瑜
青青跟先生離婚後,雖約定孩子由先生單獨監護,但先生長期於國外工作,孩子多由前婆婆照顧,前婆婆又過於溺愛孩子,青青可以聲請將孩子改由自己監護嗎?
*什麼時候可以聲請改定監護?
夫妻離婚時,可以協議或依法聲請法院酌定行使或負擔子女權利義務之人(即監護權人)。
若該子女監護權人未盡保護教養之義務或對未成年子女有不利之情事者,他方、未成年子女、主管機關、社會福利機構或其他利害關係人得為子女之利益,依法聲請法院改定子女監護權人(民法第1055條第3項)。
*法院判斷子女監護權人的幾個要素?
為維護子女最佳利益,法院會特別注意以下事項,來決定何人擔任子女監護權人(民法第1055條之1):
1. 子女之年齡、性別、人數及健康情形
2. 子女之意願及人格發展之需要
3. 父母之年齡、職業、品行、健康情形、經濟能力及生活狀況
4. 父母保護教養子女之意願及態度
5. 父母子女間或未成年子女與其他共同生活之人間之感情狀況
6. 父母之一方是否有妨礙他方對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之行為。
7. 各族群之傳統習俗、文化及價值觀。
*「隔代教養」對於以上要素的影響?
對於學齡前子女,人格特質的培養甚為關鍵,法院認為此時孩子更需父母長時間悉心陪伴,親自經營與孩子間的親子關係,此並不能透過其他家庭成員所取代,且子女祖父母對子女易於寵溺,恐影響其身心發展,是隔代教養並不合於子女最佳利益(詳參以下士林地院101家親聲95裁定)。
現代社會中雙薪家庭成為常態下,父母均忙於工作,除將孩子托給保母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拜託孩子的爺爺奶奶幫忙照顧,對孩子教育想法差異不免成了家庭間教養的一大難關,但孩子的成長不能等,各位爸爸媽媽工作之餘別忘了盡可能地陪伴孩子成長,也和家中長輩多多溝通好避免過度溺愛孩子喔!
────────────────────────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01年家親聲字第95號民事裁定:
「本院參酌前揭訪視報告意見,認兩造在經濟基礎、家庭支持系統等方面表現相當,可認兩造均具獨立監護未成年子女謝○穎、謝○翰之能力及意願。相對人雖在經濟能力、互動關係、照顧經驗等方面上表現較具優勢,惟聲請人亦在子女之照護環境、教育規劃、親職時間及人格培養等各方面之表現用心甚益,且學齡前兒童之先天性格養成及價值觀念之培育等人格特質皆須仰賴父母長時間悉心教育,其缺憾之親子關係,非物質上可予短暫加以彌補,亦非其他家庭成員可得以替代。雖相對人之母及其他家庭成員與未成年子女二人互動良好,依賴關係愈趨密切,惟相對人因工作因素,長時間在國外,親自陪伴及撫育時間極其有限,無異於相對人之母親隔代教養相對人之未成年子女,對於未成年子女之管控常較為慣溺及無法適時發現未成年子女之情緒轉變和矛盾鬱結。此由探視報告內容說明,可得知相對人母親因寵愛孫子女,恐無法時刻提醒或限制其使用高科技產品,而可能導致幼童身心發展受影響;且對於聲請人之負面情緒亦不加掩飾地顯露於未成年子女們面前,恐無助於聲請人與未成年子女們維繫親子關係,並易使其與家庭關係產生矛盾進而衍生爭執,長期以觀,並不合於未成年人子女之最佳利益,因認兩造原約定之監護協議不利於未成年子女,聲請人聲請改定,於法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