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不可怕 #不科學的威權軍隊文化才可怕
#民主國家軍隊文化也要民主化
#從根本改革國軍組織文化
今天我特別到外交國防委員會質詢國防部嚴部長,聽到很多委員嚴厲批評國軍隱匿疫情、哪一位才該下台,當然還有國民黨委員們想方設法把責任上升到總統,但,我看到的,不(只)是個別幹部該究責,而是 #整個國軍的文化出了問題。
看到支隊長陳道輝少將透過電話報告中的自責,說「這是他穿上海軍白制服三十年最痛苦的時刻」的發言後,我覺得既難過,又痛心。他講得幾句話,讓我警覺到,可能的問題線索,以及問題的嚴重性。
關於 #是否有隱匿疫情,他說:
「我絕對沒有隱瞞疫情,如果我知道有人染病的話!」
「我只回報一個發燒嚴重的,其他未回報,因為醫官說程度輕微!」
關於 #誰做解散的決定,他說:
「我是服從命令。我做了不是我心理的意見(或決定?我不確定用語)」
社會與好些委員們都在追問,為何「隱匿」疫情。我聽到的確不是「隱匿」疫情。但, #卻是選擇性的呈現。「美化」了真實的資訊。
而且,每一層都往上「美化」了資訊。
傾向於往最好的方向假設,也就是說,#傾向於報告好消息。我不禁懷疑,這是長官希望的嗎?
如果所有的軍人都習慣性地這樣作,對呈上的資訊,加以美化,對壞消息打折,這就失去了看待資訊 #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台灣軍隊,有最先進的科技戰備,卻,完全沒有實是求是的科學文化與精神。這很致命!
關於解散的決定,陳少將說:「我是服從命令,我做了不是我心理的意見」
這是不是覺得長官判斷錯誤,卻不敢說?心中有不同的看法,#卻沒有和長官討論的空間?
一個很好的對照組就是美國航空母艦羅斯福號艦長Crozier,他在不同意上級決定後,發了十幾封電郵給不同的上級求救。他的行為的確很爭議,也讓他被革職。但,美國前副總統,也是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Joe Biden回應說:
Crozier艦長的決定是對他的海軍,和他的國家忠誠。
我想台灣軍隊絕對不會出這樣的艦長,因為我們的軍隊壟罩在 #威權文化中。
軍人最擅長的事情,變成是 #服從上級。即使認為上級做的判斷會對國家與軍隊不利的,也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見,更遑論是討論。我們的軍隊 #離一個民主國家的軍隊文化還很遠。
今天大家都在問有沒有SOP,昨天有一個了解軍中的朋友告訴我說,#軍隊中不是沒有SOP,#而是SOP太多,即使作不到,也不能告訴長官!
比起病毒,這種不科學、威權軍隊文化更可怕!
文化的積累是長久造成的,絕對不是國防部長一個人的責任。但,#只有軍隊中人,#才能改變軍隊。
蔡總統過去如此支持國軍,國防部長又是總統信任的人,在這個大問題上,我希望國防部長好好檢討,提出改革軍隊文化的方法!
#謝謝部長承諾兩個月內給我一個關於如何改革軍中文化的報告
我了解,這是個大問題,不是兩個月能找出解方的;但,希望國防部有個開始,痛定思痛!我也會持續監督!
#實質監督
#提出解方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8.21 開班!]《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二十七期)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 7/21 開課!]【寫...
傾向於報告好消息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8.21 開班!]《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二十七期)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我們生活當中,「假新聞、假消息」其實是蠻多的。然而假新聞跟假消息,它絕對不是近代才發生的事。
我講一個例子哦,在1998年,有一個惡名昭彰的報告。它就提到3合1的疫苗,這3合1就是麻疹、腮腺炎,跟德國麻疹的這個疫苗,可能會增加罹患自閉症的風險。
這個惡名昭彰的論文,發表在國際知名的權威期刊裡,可是發表出來之後,受到很大、很大的質疑。在這之後,相關的研究全部都顯示3合1的疫苗,和自閉症,事實上是無關的。
可是當這個消息一出來之後,儘管有大量的證據,推翻了這個說法。但是很多父母親,還是很害怕3合1疫苗,會造成的可能副作用。
因為這樣的擔心,他們就拒絕孩子接種這樣的疫苗。也因為這樣子喔,在2014年,美國出現了644個麻疹病例,這個數字是2013年的三倍。
所以面對這個情況,如果你是一個專業的醫生,你面對這個假消息、這個假訊息;而很多父母憂心忡忡的,在考慮要不要讓他們的孩子接種疫苗;而其中有一個很大的部分,是傾向於不接種。
那這時候,你要怎麼說服這些父母呢?關於這個問題,加州大學跟伊利諾大學的學者,他們就想出了一個點子,並且去做了一些實驗。
在講他們的研究發現之前,我邀請你想一下;在你的經驗裡,當別人拿了一個顯然是錯誤的訊息,拒絕你的時候。
尤其是這個訊息,在你的專業跟你的經驗當中,有充分的證據來告訴對方,他其實是錯的。那這個時候,你直覺得會怎麼處理這樣的狀況?
你是會告訴對方說「你錯了!」,提供出大量的數據、證據,來讓他明白他的錯誤,你會這樣子做嗎?我想很多人,可能都會傾向做這件事。
可是你只要反過來想一下哦,多少時候我們在真實的人際關係裡,當別人證明我們是錯的,而且拿出來的證據,是鐵證如山。
我們是不是有很高的機率,會惱羞成怒呢?在這樣的情況底下,對方說的再對,是不是都沒有用?
因為在這個情況底下,我們的內心有很多的抗拒,甚至於很多「科學證據」這種事情,他也可以選擇詮釋的方向;更不要說我們的「認知偏誤」裡,本來就有「選擇性的忽略」。
所以,在這些諸多主、客觀的因素影響底下,有時候我們要說服別人,哪怕是我們拿出很對的證據、客觀的數據,其實往往沒有什麼太大的用處。
於是啊,這個研究結果,告訴我們一個可能是更有效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告訴那些拒絕讓小孩接種疫苗的父母,讓他們知道疫苗能夠預防孩子得到致命疾病。
把時間跟精力用來強化這件事,而不是花力氣在解釋,父親原本的認知是錯的。當你不斷的強化「這個疫苗對孩子的幫助」,找到你身為一個醫生,跟孩子父母的「共同點」。
這個「共同點」,就是希望孩子健康的長大。不斷的強化這件事、不斷的深化這件事;那麼研究的結果告訴我們,家長們會更願意的,讓孩子接種3合1的疫苗。
所以,放到我們的生活裡,當我們面對一個溝通的對象,當他原本的認知,他原本的預設立場,或者是他的偏見很強烈、難以移除的時候。
這個時候,與其要不斷的反駁他、證明他是錯的,你是對的;不如你灌輸他一個新的觀念,效果反而會比較好。
而灌輸他新觀念的角度、出發點跟方向,往往從你跟他之間的「共同利益」,是最容易著手、對方最想聽,而結果也可能是最好的。
所以談到這裡,再次證明一件事,叫做「對,並沒有用。」我們有時候花太多的時間跟力氣,證明自己是對的;反而沒有辦法讓任何人願意相信我們。
因為證明自己是對的,在這個過程當中,會讓對方覺得自己很笨、很蠢,然而不會有人願意接受這樣的感覺。
如果你希望你的認知、你的概念,或者是你的善意,成為別人能夠收的下來的禮物。那麼或許找到你跟他的「共同利益」,並且灌輸他正確的新觀念,會永遠比反駁他,有用的很多。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特別是今天內容所提到的,怎麼樣找到你跟對方的「共同利益」,並且讓你的善意,成為別人能夠收下來的禮物?
如果你想要在這方面有所前進的話,我很鼓勵你可以把握,我們在8月10號開課的「人際回應力」課程。
這一門課程,在我錄音的時候,名額也只剩下兩位了。所以我很期待,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期待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傾向於報告好消息 在 新上市公司與上市已久之存續公司其盈餘公告時間特性之比較性 ... 的相關結果
本研究旨在依理性預期理論來比較分析「新上市公司」與「持續上市已久公司」間,其財務報告(包括季報、半年報與年報)時間特性(提早或延遲)是否會因為經驗而具顯著 ... ... <看更多>
傾向於報告好消息 在 月營收宣告與行為偏誤 - 中山管理評論 的相關結果
本研究首次推論出下列假. 說:(1)當面對一連串的營收好消息(或壞消息)後,且在第t - 1 期營收宣告仍. 為好消息(或壞消息)時,使用代表性捷思的投資者傾向對第t - 1 期宣告 ... ... <看更多>
傾向於報告好消息 在 盈餘穩健性 - MBA智库百科 的相關結果
Basu(1997)認為,盈餘穩健性是指財務報告中會計師要求盈餘對確認好消息比壞消息有更高的可證實性程度的傾向,Watts(2003)則認為盈餘穩健性是對會計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