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基礎教育的緣故,多數人認識清末民初的歷史,都是靠著歷史課本上的史觀。這些年因為中國崛起,大量的歷史書籍出版,同時伴隨著更大的網路歷史文章。但這些史觀多數都有著極深的中國民族主義思維,像是1840鴉片戰後,大清帝國衰頹,華夏民族遭到歐美強權打壓的意識形態。在此類意識形態下,很自然的就會忽略歐美在中國的種種投資和建設。我曾有個疑問,就是歷史教科書上從未提過上海和香港的建設,只在幾項條約中隱約提到開港通商,當上海成為教科書中的地名時,已經是蔣介石兵推上海甚至清鄉。對我來說,這很令人感到錯亂,上海和香港兩大城市,好似無中生有的出現。
#贈書活動 #請耐心讀到最後唷
上海本是個甚麼也不是的小漁村,香港也只是個小漁港島。對我來說,上海的形象圓滿於白先勇《台北人》中的兩個女人,尹雪艷和金大班的身上,都有著她們對上海繁華形象的追憶。香港的形象更是深刻,我記得張愛玲筆下《第一爐香》,自戰亂的上海來香港避難的葛薇龍,被繁華的燈紅酒綠陷入深淵,也記得《傾城之戀》中,白流蘇和范柳原的愛情,在歷經日軍持續不斷的轟炸後,得以共結連理。此外更有無數的中國諜報片或戰爭片,以中日八年戰爭為題,其場景都選擇了上海或香港為背景。但對於這時期的上海或香港卻是懵懵懂懂,我們或許知道上海有不同國家的租界,且有著一定秩序和現代化,卻從不清楚這些建設從何而來。
《從上海到香港,最後的金融大帝》是 野人文化 所發行的新書。本書帶給我的收穫不可謂不大,雖然在封底上寫著是沙遜和嘉道理兩個猶太家族的故事,但其實更近似於以西方資本的角度,講述兩大家族於鴉片戰後逐步投資上海與香港,中間歷經了英法聯軍、東南亞橡膠投機、大清垮台、蔣介石清鄉、二戰、國共內戰,以及共產黨治理下的中國等歷史事件。因為歷史教育之故,我們能理解這些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卻難理解對於當時外資在其中的影響力或觀點。
舉鴉片為例,我們在課本上只知道英國人販賣鴉片給清國,並藉此大賺來自清國的白銀,通常的印象還會加上電影裡的「東亞病夫」匾額。但事實上,當時就連英國本土也不見得對鴉片有反感或禁止。就連英國貴族喬治三世或四世,都是鴉片的愛好者,甚至大部分的英國人都曾吸食過鴉片。對於當時在大清的外資來說,不過是將本土的流行商品外銷罷了,雖然本土也並非沒有對此類商品的批評就是了。我們也很難從外資的觀點,理解兩次鴉片戰爭的不同點在哪裡。從本書的內容中,我們就能清楚1840年雖然開港通商,但鴉片卻依然是非法商品,需要靠走私進入中國。而只有怡和洋行有足夠強大的人脈有能力走私,當時沙遜家族不過是鴉片的幾個主要供應商罷了。直到1860後,鴉片才合法化,沙遜家族靠著販賣鴉片發了大財,才有了後來的上海大亨。
香港的嘉道理家族亦然。他們家族早年也在上海發展,有著龐大的投資、資產和建築,著名的大理石宮就是嘉道理家族的故居。直到二次戰後,家族轉移重心到香港發展。半島酒店、纜車、中華電力公司,都是嘉道理家族的資產。70年代末期,配合鄧小平政策,嘉道理家族甚至牽線了英國柴契爾夫人。除了影響了大亞灣核電廠的興建,也間接參與了英國歸還香港於中國的種種因素。
《從上海到香港,最後的金融大帝》是本內容豐富的書籍。若齋友你對於這段清末民初的歷史有所了解,肯定對這本書深深著迷,並在字裡行間期待著下一個歷史大事件的發生。你能從這本書中,理解上海和香港是如何透過外資發展,也能清楚為什麼大清與中華民國即便多次與他國戰爭,但上海與香港的發展卻不怎麼受到影響,甚至放在全球來看,上海當時的發展速度都是極其驚人的。你更能理解外資為什麼早早就站在腐敗國民黨的蔣介石身邊,而非其他軍閥甚至共產黨旁邊。本書有相當篇幅,講述共產黨奪得上海以後,那些外資被迫放棄資產和不得不作為共產黨下人質的種種歷史。齋主很是推薦這本書,給酸齋的所有朋友,只要你對近代中國史有興趣,這本書能帶給你截然不同的看法。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0111
本次 野人文化替酸齋的齋友們準備了二本電子書(博客來)作為贈書,只要齋友你滿足以下條件,就有機會得到活動贈書唷。
只要你在6/6(日) 20:00 以前,完成以下兩個條件,即可參加抽獎。
1. 按讚並公開分享
2. 於留言處TAG兩名朋友
活動結束後,齋主會於第一時間抽出幸運的兩名得主。
最後,再次感謝 野人文化對酸齋齋友們的照顧。
「傾城之戀觀點」的推薦目錄:
- 關於傾城之戀觀點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傾城之戀觀點 在 凱特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傾城之戀觀點 在 蕭詒徽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傾城之戀觀點 在 傾城之戀賞析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傾城之戀觀點 在 傾城之戀賞析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傾城之戀觀點 在 傾城之戀啟發的評價費用和推薦,EDU.TW、DCARD 的評價
- 關於傾城之戀觀點 在 青春愛讀書- 今晚八點《傾城之戀》粉專搶先看 自古 ... 的評價
- 關於傾城之戀觀點 在 《读书》 20220214 张爱玲《倾城之恋》 文学中的经典爱情 的評價
傾城之戀觀點 在 凱特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以前的人,心裡如果有什麼秘密,他們會跑到山上,找一棵樹,在樹上挖個洞,然後把秘密全說進去,再用泥巴把洞封上,那秘密就會永遠留在那棵樹裡,沒有人會知道。
.
這是《花樣年華》裡的一幕,而我的後台,有時也像周慕雲的樹洞,會有特派員們折一只紙飛機,搖搖晃晃飛來,寫滿他們的祕密與煩惱。
.
秘密與煩惱終止於我,不是因為我會提供自己的感受與看法,而是傾聽。我經常在想,如果要從我身上找一個優點,那麼作為一名優秀的傾聽者,該是其中之一。
.
周慕雲的祕密是蘇麗珍,情感關係的困頓比我想像的更加複雜且繁多,一路傾聽下來,我感覺秘密中的情事常常比檯面上的更荒謬與不堪,但也有可能,是更真實的。
.
近幾年,女性(或說女權)的崛起,在影視或輿論上出盡了鋒頭。大眾會有一個錯覺,就是現代的女人比起我們的母輩更有選擇權,擁有更多的自我。因為工作的女人多了,在專業領域出色的女性也漸漸被大家看見,女性的地位從依附變成了自己可以當家作主,女性力量成為時代販售雞湯的不敗口號。
.
但在那些搖搖晃晃飛來的紙飛機上,我看到的卻是,很多時候女性對自己的物化,要比男性視角的物化還要嚴重很多。情感關係依舊是女人一生中至關要緊的環節,就像張愛玲在《傾城之戀》寫的:「一個女人,再好些,得不著異性的愛,也就得不著同性的尊重。女人們就這點賤。」
.
那是怎麼樣的一種物化呢?很常見的例子是,男友或老公出軌,很多女人的第一個想法是:「是不是我不夠漂亮?不夠年輕?他才會移情別戀?」在這個自責中,她不知不覺將自己當成了男人的附屬品。或許她未曾這樣想過,她覺得自己有一份工作,經濟獨立,不是誰的「東西」,但在被欺騙的那一刻,她會脆弱到連自己物化了自己都不自知。畫外音是:「我不夠好,第三者肯定是比我好的女人吧?所以他才會被吸引。」
.
因此我們理解到的正宮才永遠是要去打小三的,除了為了證明不是我不夠好之外,也是要去放大第三者的錯,比出一個高下、對錯、好壞。
.
為什麼在社群平台上,秀恩愛的大多是女性群體?一個女人,即使上了政治、財經版面,依舊會被問到情感問題,並且經常變成大標。那是怎麼樣的一種物化呢?正應驗了西蒙‧波娃在《第二性》說的:「女人不是天生命定的,是後天塑造出來的。」我們被大量的女人應該如何的影視作品、雞湯文、大眾觀感、母輩指導、男性觀點、同性指使…….,塑造成「一個女人」。所以張愛玲才這樣寫啊,她早就看透了,只有女人會看不起一個單身的女性,從來就不是男人。覺得母胎單身、自願單身、被動單身的女人或離婚的女人很失敗,人生贏家必須匹配美滿的情感生活甚至孩子,不然就是有缺陷的。
.
說句三觀不正的話,我經常覺得女人一生至少要親自操作一次移情別戀。在愛情中愛上另外一個人的機率高到無法忽視,而且再正常不過。那時候你就會明白,不是對方不夠好,而是愛是會隨著時間、個人眼界、性格、環境......等因素改變的東西。親身有過這個體會之後,縱使你被欺騙背叛了也就會懂,不是我不夠好,是對方愛的感覺消失了,在很多你無法控制的因素下,愛變淡了,而屬於你的那些美好特質,依然是美好的。
.
從男性的視角來看,他們肯定需要一個忠誠的伴侶,所以過去以男性為主要發言的語境中,女人的愛情被塑造成忠貞不渝才可貴,女人會一生只愛一個人,為他奉獻自己,對女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愛情、婚姻、孩子。但事實是如此嗎?女人真的只會一生愛一個人嗎?我覺得不僅不會,而且很有可能是能夠同時愛著兩個甚至以上的人,他們因為不同的特質吸引自己,對自己有著不一樣的安慰作用。
.
說句三觀不正的話,也許對愛情最正的那種三觀,往往才是最歪的吧。
.
#katesmurmur
傾城之戀觀點 在 蕭詒徽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Ⅰ.
四月一日君尋從學校二樓的窗台摔下來,不知道昏迷多久。清醒之後,他終於得知自己傾心多時的小葵同學天生帶有使身邊的人不幸的體質。這是 CLAMP《xxxHOLiC》第十集。才不過兩冊單行本之前,四月一日剛從摯友百目鬼身上繼承了能看見不詳的眼睛,但一直一直到了差點失血而死的此刻,他才真正看見了,纏繞在小葵身上的、黑色的厄運團塊。
小葵笑著對他說,你終於發現了啊。
自以為溫柔的四月一日躺在床上,睜著「看得見」的右眼,張口想說什麼,但難得詞窮。那是我看過的漫畫裡最好的詞窮 ── 四月一日嘴上說「沒事了」,一邊欲蓋彌彰地想:已經沒有辦法,回到還沒有看見的時候了。
那就是亞妮這部新作裡我最後讀到的一篇作品〈請登出遊戲〉裡寫的,多年後回到以前常待的咖啡廳,店裡沒變,但自己這些年卻已經識得了店內物品的牌子,像日本民俗學裡所謂「真名」:原來,年輕時的自己覺得舊得無害的店中擺設,不是名牌、就是骨董。知道了更多,人生好像該更好,然而人是要因為這樣而悵惘的。《我跟你說你不要跟別人說》裡,亞妮一方面像唐諾寫他親臨景點才發現圖片裡著名的雄偉雕像原來那麼小、那樣置之一笑;另一方面,也像《超級狐狸先生》停下機車,回望遠處山丘上的狼,換了好幾種語言也無法與那匹野生的狼對話 ── 文明了的狐狸先生最後像一個欣慰的笑話般掉了淚,說:多麼美的生物啊。
Ⅱ.
後來才知道,這樣的故事原型要老可以老到聖杯騎士傳說《帕西法爾》:年少無知(噢或者,依亞妮書裡寫的,該用清狂)年少清狂的帕西法爾夢想成為圓桌騎士,經過重重試煉、服膺道道規矩,終於進入城堡(亞妮寫:殿堂),見到國王(亞妮寫:魔王)。重病的國王身上有詛咒,唯有被真心關懷自己病情的人一聲慰問才能破除咒語。帕西法爾心底仍是那個清澈少年,非常想出言關心國王,然而圓桌武士依戒律是不能以下犯上、貿然發言的。然後國王就死掉了,一整個王國淪陷,只因帕西法爾不再懵懂。
「知道」可能使人變髒,變錯。然而,沒有任何無知的人會夢寐以求無知。唯願孩兒愚且魯的必然是蘇軾。想要無知的,總是有知的、已知的人。
亞妮已經知道了什麼?
有人談她前兩部作品是以寫渡劫,我讀來卻覺得像以寫尋仇。其中有幾個命題像書頁下的異物,一撫按就現形:《請登入遊戲》側重的原生身世、《寫你》側重的後天人際,此外有寫作觀(她常提自己於寫作是半路出家,對此偶爾有血統論的自疑、偶爾珍視自己非典型的思路)、有美學觀(我尤其喜歡她點到即止地寫吃。吃放在親情、愛情或陳俊志旁邊不得不成配角,可淡淡幾句寫到吃時她傲氣畢露)。其中,她描述親密他人,能讓外人也感覺自己腳下是薄冰 ── 寫某前戀人帶她吃美式漢堡(〈寫你.水木清華〉,P34),結果原來她自小恨漢堡(〈請登入遊戲.交換時間〉,P46);寫(應該是)另一名前戀人帶她到名店吃海鮮,結果發現他吃生魚會作嘔,排隊只為了她,而她恨這種擅自壯烈的溫柔(〈寫你.築地三點的熱咖啡〉,P182 - 183)。也是在寫序前讀她前兩本書,我才不知有漢地看到,原來她恨別人說她長得像別人,就寫在第二本書內文的第二頁⋯⋯而我回覆她邀序的訊息,第一句話就是:欸我覺得妳長得好像薛詒丹。
每個人都在她心裡犯錯。直到她寫了,大家才曉得。
原本想用刀來比喻,但在這本新作中,她已把這整件事稱為「眼皮下暴力的小東西」(〈有女初長成〉,P62)或者「獸角、獸心」(〈微微一笑很傾城〉,P208)。當她寫她要「安撫那個暴力的小東西」,意思是,她要壓制以寫糾正世界的衝動。
字比人鋒利,寫比說無情,大抵寫過東西的人都會在某時某刻頓悟這一點。頓悟以後回首,一切都是上輩子,〈周處除三害〉那樣在同一次人生裡再世為人終究是童話。唔,原來第三害是自己,亞妮在這本書裡處理這種知之後的後悔,一面慶幸獸心已馴,卻也嘆惋某些曾以寫作尋的仇、賭的氣,當初一賭就起手無回了。
都說要報仇就不要後悔。然而報仇當下往往是自認決不後悔的。只是報了仇之後人還會變,要是剛好變得仁慈一些,很多事情就忽然太遲了。
Ⅲ.
仇因何結,一事歸一事。但如果能把作品裡的敘事者和亞妮相提並論,那麼一直到這本書,我都仍從各個作品中讀到一種貫串的糾結,在她對「平凡」,或說「普通」的態度:
一方面,她在三部著作中所描述的自身家庭背景並不普遍,這讓她在作品中某些部份展示了對相較之下「普通人的境遇」的挑釁和困惑;同時,她卻在作品的其他部份,對這種普通的生活抱持著好感和欣羨:
❝ 百合躺在月子中心的大床上,泛著一股奶和血的味道,我抱著百合的女孩,百合的丈夫收了一些衣物回家清洗,我想開口說些什麼時,卻沒有任何詞彙,但此時一切,如此美好。百合前所未有的盛放著,不再是那種綑成花束剪去多餘枝葉的脆弱樣貌了。她成為了山林間的百合花叢,成為沒有蓮花座、神仙光暈的凡人,卻是最好的凡人,最好的百合。 ──〈寫你.歧路〉,P81
❝ 微微就是我所能觸及懷抱的世界裡,最超現實的存在,學院與文學、研究與書海,涼薄起來,總能攻心入肺;失倫起來,就如那些禁書一樣,他人都成為了地獄。所以更要珍惜俗世,以俗氣護體,或許才能走過字林極地蠻荒心靈。 ──〈微微一笑很傾城〉,P208
她的「不普通」,一開始源自家庭經驗,後來則和「寫作者」的模樣以及「文學」聯繫在一起。在她眼中,會寫的人與他人有本質上的殊異,因而不見得能與塵世的悲歡共通,甚至被賦予責任。而她時常想擺脫「責任」這類無聊的字眼。對凡與殊的矛盾,使讀者在作品中一面享受對她的獵奇觀看,一面戴上這樣的目光審視周遭習以為常的世界(以及自己),生發日常外的樂趣。有時,這種拉鋸會展現在敘述裡對「潔淨」的辯證上,讓我總是停下來思考:為什麼亞妮一邊覺得自己被俗人弄髒,一邊又為自己比較乾淨而感到抱歉?
作為作者/被觀看者,她對此既自傷、也自傲。讀這本書,我發現這份矛盾並沒有消失,也可能作者已經化解但作品尚未跟隨;但這也是我認為這部作品的細緻之處:它不是對糾結的解答,而是作者意識到自己如何被觀看、也「看到了」更多之後,明白即使心中對萬物有一己的理解、也不代表要「寫出來」⋯⋯就算寫出了事情,亦不代表要連本帶利地寫出自己對事情的完全觀點。
交出故事,但不一定交出心。雖然她用「馴服」這個字眼,但我相信這個轉變並不只是她對她所謂的「獸」的檢討,也包含她對他人的體諒:
告訴別人別去知道,別人只會更想知道。所以,作為一個「已知的人」,能給予他人最大的無聲善待,無非是默默瞞住他們,讓他們慢一點,再慢一點。
Ⅳ.
以此理解,第四輯「寫字的人」,便是她對自己所擁有的「寫作」這頭獸、這把刀的再凝視,談寫作與領悟的內外落差;落差,意味著寫作還原記憶/真實的永恆趨近與永不可能,也因此,寫的才能與寫的慾望都只是寫的條件,而不是寫的理由。
第一輯「時間的單位」,她後悔自己太慢領悟寫的反作用力,因為理解誠實的代價並不只由自己支付,進而延伸記憶與寫作與真實可能的敵對關係,既可視為奔三後的鄉愁字典,但同樣作為寫作者,我將其視為她給自己的提醒:
❝ 寫下記憶這件事,就像把寶物從土底掘出,擺在陽光下、送進博物館供人觀看,瞬間補上了千年時間,成了失彩的兵馬俑,寫完的記憶像沖了太多次的茶包,或風乾了的焦黃照片,再碰就要風化。
但我總不甘它在心底永生豔麗,總想把它拿出來寫成了時間的流沙。 ──〈不在路上〉,P50
第二輯「戀愛前請詳閱公開說明書」外觀仍像前兩部作品寫愛情,但態度已從細數恩仇化為無有大是大非,甚至甘願如物理學,看待自身如看待一個現象,讀來竟有些放下屠刀的禪意;輯三「不務正業的那些事」呼應「寫字的人」,字面上看來是要談寫作之外的事,但我從中讀到前述亞妮對「普通俗世」的理解,如今在她筆下,平凡已經是可愛多過可疑了。
雖然《寫你》也有個你,但《我跟你說你不要跟別人說》的「你」的意涵已經移動,新作對象讀者顯然與過往作品不同。一年多前她受金車文藝訪問時說自己寫他人,寫了也不讓被寫的人知道 ── 那時,她預設的讀者是屏除了被寫的人以外的整個世界,是對外的昭告與平反;《我跟你說你不要跟別人說》在作品上,卻已不再忽略被書寫對象的目光:
❝ 如果我能寫下『不喜歡別人總看著我』,那為什麼自己要這樣看著別人呢,會不會他們都不想被這樣寫著與看著?她的問題被我收進包包,無法作答。經過一些日子與更多的字,現在的我勉強能告訴她,是的就是不公平,但不公平不是不正義,請原諒我的不公平。 ──〈我跟你說你不要跟別人說〉,P86
我也擅自歡喜於書中的她並未放下寫的驕傲:
❝ 終究我還是無法把自己的文字,當成海苔醬或是三島香鬆就飯吃了,每一次的文字模擬,多少都會卸去一些原本的自己。 ──〈有女初老成〉,P62
懂得隱藏,不等於拋擲寫作。寫作之為一種工具,拔刀仍要投注心魂,只是不用每次拚命而已。
Ⅴ.
新作中有個句子把我一直留在書裡。其實在文章結構中那僅是一個陳述背景的說明,她寫:「莒哈絲只一次戀愛,十八歲,就老了。而我卻是很晚,才開始感覺年輕。」(〈有女初老成〉,P62)可從三部作品一路讀來,我對這句話的理解不是老,而是:亞妮很晚才開始當一個普通人。正如她數次引用的榮格,亞妮是作為特別的人、去學習普通的人的一切,然後知道特別既是發光,也是帶刺。
然後再知道了,原來她感到抱歉,正是因為自己特別。
這是她的抱歉,也是文學的抱歉。如果像我一樣任性,或許會有「繼續發光,繼續帶刺」這個選項,但她在這本書中的書寫,顯示她選擇了費力去摸索如何不帶刺地發光。
而她才剛開始懂得當一個普通人而已,那麼全新、那麼少年。
不知何年何月,早在讀她的作品前,我曾在某刊讀到楊佳嫻為《寫你》作的序,一直記著其中引用朱天文〈炎夏之都〉,「有身體好好,有身體好好」。幾年後寫這篇序,想到這句引用,用它作尺,也能量測出亞妮的轉變:讀作品裡她筆下的自己,感覺到的多半是,有身體並不好。因為身體比心靈更不可能完美。如今她把過去念茲在茲的許多瑕疵,和心靈的身世解除連結、勾銷仇怨。病、醜與髒,都不再是命運:
❝ 我漸漸能與這雙手相處,甚至發現它適宜觸摸,觸摸一切不光滑甚近暴烈的質地紋路。 ──〈所有的喜歡在抵達愛之前〉,P146
果然,我也是平凡的,平凡得樂於看見和解的結局,樂於把世界想成斜坡、事物一落地自動被賦予朝圓滿運動的慣性。這當然也可能是亞妮意識到世間的喜好之後、有意識的展演也未可知,但至少目前我被這種展演慰藉了。各自宏觀,每一個人都是從狼慢慢變成狐狸先生的,既然都要回望,普通人會想對自己說:欣慰要比遺憾多。
唯一好奇的,只有她之前受訪,提到下一本書會是小說集。如今這本書仍是散文。也許真像她寫道,散文是撿。裁切記憶之前,要再多撿一些。
撿的時候,欣慰地說:多麼美啊。
/////////////////////////////////
知的後悔/狐狸先生凝視著狼
蔣亞妮《我跟你說你不要跟別人說》序
2020 年 3 月 30 日發行
設計. 內頁插畫_ 馮議徹
本文描圖重製_ 蕭詒徽
博客來_ https://reurl.cc/kdVDgL
誠品_ https://reurl.cc/4RyZnD
三民_ https://reurl.cc/ar52gZ
金石堂_ https://reurl.cc/ex91gx
momo_ https://reurl.cc/Qd90O9
傾城之戀觀點 在 傾城之戀賞析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傾城之戀賞析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傾城之戀觀點,傾城之戀人物分析,傾城之戀內容摘錄在2022年該注意什麼?傾城之戀賞析在2022的 ... ... <看更多>
傾城之戀觀點 在 青春愛讀書- 今晚八點《傾城之戀》粉專搶先看 自古 ... 的推薦與評價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毀了一座城才成就了一段愛情! 這篇小說中最重要的場景城「牆」,第一次出現在男女主角范柳原與白流蘇在牆下一段重要的對話:「這堵牆,不知 ... ... <看更多>
傾城之戀觀點 在 傾城之戀賞析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傾城之戀賞析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傾城之戀觀點,傾城之戀人物分析,傾城之戀內容摘錄在2022年該注意什麼?傾城之戀賞析在2022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