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BIOS 喝一杯精釀:Beer to GO 啤酒土狗-精釀啤酒專賣店 ,沒有誰可以成為誰的解藥
⠀
⠀
「LIVE HIGH AND HARD」—— 粉色底黑色字,啤酒土狗的名言高調地掛在門口,在漆黑夜裡替酒客指引迷津。店裡掛著卡繆的照片,問老闆 Yuming 為什麼是卡繆,他說:「主要是因為他長得很帥。」然後接著說:「帥,高學歷,唱歌好聽。是我們店員的標配。」
⠀
⠀
作為一間精釀啤酒專賣店,除了店員,精釀品項的標配也很浮誇,五座冷藏櫃中並肩站滿超過百款。如果真的選不出來,Yuming 會變身邱比特,替你指點徬徨精釀之路。只是當酒吧的老闆是演員出身,那你就要當心了。
⠀
⠀
Yuming 招牌的甜言蜜語,風姿闊綽,有目共睹,點開啤酒土狗的臉書評論,清一色都是被收服後高喊「老闆好帥!」的留言。在成為老闆之前, Yuming 是一名劇場人,台大戲劇系畢業,以演員維生。直到三十二歲的那一年,他突然思考起大哉問:「我要怎麼與世界交換金錢?」」就這樣與另一位擅長賺錢的老闆阿龍合夥,開起精釀啤酒店。
⠀
⠀
嘴巴上談現實, Yuming 骨子裡還是濃濃地劇場式浪漫,演員的使命仍扛在肩上絲毫未散。當客人走進店,他知道該上場了,來啤酒土狗的人不只是為了酒精,他們需要的是更多連結與關係的發生,「真正讓我賺錢的是:理解、感受和接納。還有調戲客人。」Yuming 有演員的專業訓練,但在酒場他並非做戲,與客人相處當下都是真心真意(地調戲),「當客人走進店裡,我會處理他們的一切。」
⠀
⠀
啤酒土狗營業至今四年了,二店寶貝懂狗(Baby Don’t Go)也在今年出生。過去總長袖揮舞穿梭每個客人心房,到最近 Yuming 有感客人們可以自己照顧自己,甚至可以照顧新人。「我覺得這裡很像是文化場館,大家會自己開啟文化沙龍。」有時候不小心匯聚劇場人、文化人,一場無預警的議題對談(圍剿)就此展開。
⠀
⠀
他說,這裡只是一間酒吧,沒辦法使生活中的妖魔通通退散,「沒有誰可以成為他人的悲傷解藥,當你希冀從別人身上取得救贖,那就是另一場悲劇的開端。」說起來還是像台詞,又夢幻又寫實,多喝個兩杯,是真是假在啤酒土狗一點意義都沒有,要知道,演員在表演的每一刻都是千真萬確的真實,沒有在演(???),鬧鬼的結語,半ㄎㄧㄤ 半懂,這就是啤酒土狗。
⠀
⠀
⠀
▍BIOS monthly #傘開計劃,邀請啤酒土狗撐起妖魔退傘,絕對安全領域,驅趕世間邪魔衰事 ——
⠀
⠀
Q :
啤酒土狗曾經發生過什麼讓老闆想喊「妖魔退散」的怪事嗎?
⠀
A :
很常在心裡尖叫一百次「妖魔退散」,但是外表必須淡定自如。大部份都可以包容,除非影響到其他客人,這時候就很考驗救場能力了!滿好玩的~~~(編:???)
⠀
⠀
Q:
如果啤酒土狗是一個人?
⠀
A:
這題太害羞了啦!(編:???)期許他粗中帶幼,以退為進,柔韌勝剛強。
⠀
⠀
Q:
疫情之下,啤酒土狗近況如何?
⠀
A:
撙節的日子裡,少輸為贏;守護身心靈為重。土狗三級防疫開始,就努力在 Gather 上創造線上空間,維持線下群聚轉為線上群聚的動能。難以預測海水何時會退去。長期積累的核心練好,褲子穿緊,方為疫情結束華麗登場之關鍵。
⠀
⠀
⠀
///////////
⠀
【疫情期間,你也可以替啤酒土狗撐傘】
如果很渴,每日 18:00~00:00,歡迎來啤酒土狗外帶
如果很想得到一些珍貴的什麼,歡迎定時至狗狗的 Gather 相見:
🐶狗狗🐶 Gatherspace 永久連結 ➤➤ https://gather.town/i/9T24dtVq
⠀
⠀
///////////
⠀
誰能體諒我有雨天
𝘽𝙄𝙊𝙎 𝙢𝙤𝙣𝙩𝙝𝙡𝙮 了解你的偶爾膽怯
天空和心情都會下雨
#傘開計劃 把勇氣送到離你最近的店家
一把傘寄託在店裡 提供給受夠被世界淋濕的你
⠀
三款設計傘熱賣中 ➤➤
https://bit.ly/35segty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萬的網紅講日文的台灣女生 Tiffan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在網路上找到的到府獸醫是這家「安家行動寵醫」,我覺得郭醫師對貓咪很好也好專業,事後寄來的報告說明很仔細,隔幾天洗蝦密有嘔吐的狀況我跟醫生諮詢也得到很專業的回覆,很讓人安心! 預約我用的是一個叫做「毛小愛」的app,他們還有提供幫忙照顧狗狗貓貓的服務,但我沒有用過。 網址給你們! 安家行動寵醫:ht...
像你這樣的小狗狗台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打一劑隔離採檢的心理疫苗 #如何應對隔離引發的情緒
本文章由 黃天豪 心理師 / 撰文 林長揚 / 製圖
.
疫情指揮中心在5/25宣布三級警戒要延長到6/14;緊接著在5/26,單日死亡率來到11人新高,累計本土病例逼近5000。我相信,病毒一旦進入社區,就回不去了;而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開始做更多準備。如同身在加拿大的賴孟泉醫師所說:「這不是三級四級到五月底或更久的問題。這會是整個2021甚至進入2022的議題。我們需要把目光放到一個不同的未來,而非幻想回到過往的正常。」
.
與此同時,也陸續看到許多人分享自身因為接觸確診者,需要「隔離、採檢」的經歷。無論PCR結果是陰是陽,那些過程呈現出「校正回歸」背後的實際場景。也許看著「校正回歸」,還可以覺得那只是數字;但是當發生在自己身邊,那就是切膚的真實。
.
然而,少有人提及如何因應這些過程中的心理衝擊。成功的心理準備在於「凡事儘量往好處想,同時仍有一小部份做最壞的打算」;這就好比先打一支「心理疫苗」,讓我們在遭遇這些情緒衝擊時,可以獲得「心理抗體」,安穩度過。
.
所以,這篇文章想談談:某天得知自己接觸過確診者,需要「隔離」與「採檢」時,我們可能 #有什麼情緒反應,又可以 #如何因應。
.
〈#恐懼〉
.
最近和一個因家人採檢(偽)陽性、被隔離兩天三採的朋友談過話。
.
他是醫事人員,有三個孩子,太太肚子裡還有第四個。當時,幾個孩子輪流出現上呼吸道症狀與發燒,加上他曾到過風險區域;於是幾天之間,他很警覺地分別帶出現症狀的孩子前往急診兩次。後來接到通知結果:他是陰性,但大兒子竟是陽性。於是,在接到衛生局電話的十幾分鐘後,老婆陪著大兒子坐上救護車先前往醫院;而他趕忙隨意收拾三大包行李,準備帶著兩個小的,再坐另一台救護車到醫院急診篩檢,也預備接受可能的住院隔離。
.
當時,他腦中滿滿的想法都是「怎麼辦?」
.
「孩子怎麼辦?他們都是高風險⋯⋯」「誰要陪孩子進去隔離?」「老婆懷孕了,怎麼照顧小的?」「可是現在沒有其他人可以來幫忙⋯⋯」「同事怎麼辦?」「隔離要準備什麼?」「要帶牙刷嗎?」「最近接觸過的病人怎麼辦?他們大多沒辦法好好照顧自己⋯⋯」⋯⋯
.
每想到一個「怎麼辦」,他的心就不停沈下去;但有些部分,甚至是連想都不敢想下去。
.
另一個寫下經歷的朋友是位臨床心理師。她接到通知,某天會談的某位個案確診。「當下腦袋一片空白,很不確定當天對方是否有拉下口罩,在這之前我已經和孩子在家宅了一個禮拜,若我是無症狀帶原怎麼辦,心理很不安。」
.
這陣子,有年輕且無慢性病史的確診者猝死,讓「隱形缺氧」的話題浮上檯面。這也讓許多年輕的學子惶惶不安、蠢蠢欲動,真的開始感到害怕。
.
「恐懼」,是人們在此刻第一個可能會出現的強烈情緒。我們感受到生死的威脅逼近,想要戰鬥(如果有對手的話)或逃跑(如果逃得掉的話),若打不過、逃不走,還可能進入凍結癱瘓。
.
「恐懼」,是為了提醒我們威脅有多靠近,提醒我們每日如常的生活其實可能是一種幻想。適當的恐懼,讓我們得以正視風險的存在、做出未雨綢繆的準備。
.
〈#自責〉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我們活在社群中。當想到自己可能影響到的其他人,會有另一種強烈的情緒出現:「自責」。
.
談到自責,不由得讓我想起SARS當年,好友兼同事心怡發燒疑似染疫,被居家隔離的經過。
.
當時,我們都在台大醫院實習。她在神經科,我和另一個同學勝翔在家醫科。疫情初起,人心惶惶;SARS是新的敵人,無人熟悉;學校對於是否要召回實習生,意見分歧。我們雖然會盡量避免在大樓間移動(當天只待在舊館做門診業務,或只待在新館做病房業務),但同學間仍忍不住抱團取暖、互相打氣。
.
就是這個忍不住,讓我們三人在某天中午一起吃了飯。而後當天傍晚,心怡發燒了。
.
她說,當時的她,其實沒有太多害怕,但想到我和勝翔,心中滿滿自責,反覆想著會不會因此害到我們。當打電話告知我們的時候,想要強顏歡笑,卻笑中帶淚。
.
作家 陳茻 最近也寫下一篇經歷,提到「第一時間想起妻小家人,而後馬上又想起我的學生。我開始回憶我上課的時候有沒有把口罩戴好。有吧,我有好好消毒吧,我如何如何。但無論如何去想,總有一股不理性的自責情緒緩緩升起。」
.
「自責」,不是犯錯的人才會有的情緒。當此之時,即使每天小心翼翼帶著口罩、噴酒精消毒的人,也無法百分之百確認自己不會被傳染。如果已經萬般小心,卻還是確診、更感染身邊最愛的親友,那樣的自責,其實比什麼都更龐大。
.
「自責」,讓我們感受到對身邊他者的強烈責任,讓我們真的看見他人的存在、把他人安危放在心上。適當的自責,其實會產生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也讓我們對他人多一些慈悲與利他。
.
〈#無助〉
.
回到第一個故事中的朋友。當他去到急診,又是另一個挑戰。雖然在路上福至心靈,趕忙跟小朋友說了要「讓棉花棒到鼻孔裡探險」的故事,但實際上來到急診,篩檢的不舒服仍然是小朋友難以忍受的。於是,他一手抱著四歲多正在大哭的老二,試圖控制他被採檢;另一手還得壓著一歲多、採檢完也在大哭還掛著鼻血的老么。而三袋行李,身邊沒人敢幫忙、又怕地板髒,該放還是掛在身上?那模樣,說多狼狽有多狼狽。
.
沒有人能告訴他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沒有人能回答他腦中那堆「怎麼辦」的問題。我幫他命名出當時那種強烈的感覺,其實不是恐懼,更多是「無助」。
.
陳茻也寫到:「有太多事我需要弄清楚了。我到底何時要被隔離?如果我確診,那妻子孩子該如何安置?孩子只有兩個月,有社工會接手嗎?我需要去篩檢嗎?有防疫專車會來嗎?什麼條件符合才會被匡列?沒有答案,只有不斷重複的台詞:『我們不清楚』『要等疫調單位』『要醫生判斷』電話那頭的聲音聽起來很茫然,我不知道我為什麼要生氣,我知道他也無助。」
.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實驗者讓狗待在籠子裡,每當警示燈亮起,地板就通電。通電時,狗可以跳過小柵欄,逃到沒有電的另半邊籠子裡。很快地,狗兒就學會「看到警示燈就跳到另一邊」。不過,心理學家後來做了壞心的版本:即使逃到另半邊籠子,地板還是有電。於是很快地,狗兒又學會了:「做什麼都沒用」;當警示燈亮起,牠會趴在地板上,縮起身體,等待電流過去。最後,即使把牠放回正常的、逃得掉的籠子,牠也仍舊會縮在地板等待,放棄得以不被電的機會。
.
「無助」,正是當我們認為「做什麼都沒用」時,心中最強烈的感受。我們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或覺得自己嘗試了所有的努力,仍無法改變困境。這樣的感受,甚至可能讓我們看不見環境的改變與機會的出現。
.
「無助」,其實也是一種保存能量的方式,讓我們在真正無望的情境中,不浪費多餘的體力、腦力與心力。適當的無助,也可能讓我們願意放下尊嚴,開口尋求幫助,從而創造出過去未曾接觸到的資源。
.
〈#委屈〉
.
台北市議員林亮君,前陣子也被隔離採檢。她的臉書貼文有這麼一段:「同仁打電話給民眾,說由於我們辦公室有確診者,某日您前來服務處也將會被匡列,希望您要自主管理到某日,沒想到電話那頭是一陣狂罵『垃圾,你們都是垃圾!會害我得病不能出門』,也有民眾對我的確診同仁指指點點說一些十分難堪的話語。我實在很生氣,也十分心疼。」
.
前面那位帶著兩個孩子前往急診的朋友,也描述當他坐上救護車時,聽見鄰居用力關門、大聲耳語的聲音。後來他身邊謠言四起,甚至有來自其他縣市的朋友傳訊詢問,聽說有人確診云云(渾然不知他正是謠言的中心,而且其實他沒有確診)。沒錯,當疑似確診或確診時,可能會遇到最殘酷的人性:排斥。
.
中古世紀,歐洲蔓延著痲瘋病;高度的傳染性,讓世人極度恐懼。為了擺脫威脅,開始有人把病人放在船上,漂流遠方,史稱「愚人船」。於是,這些被排斥的異己之聲,再也沒有人願意聆聽。林亮君那種生氣與心疼的感覺,其實是一種「委屈」。
.
「委屈」是當我們自認沒有做錯什麼,卻被誤解、錯待、冤枉,卻無從辯解、無人聆聽、無法靠近時的痛苦感受。委屈的人覺得自己明明不是故意(染疫)的,卻感覺自己被(社會)放逐了。
.
「委屈」的人常常會生氣,因為我們心裡有滿滿壓抑的感覺想要釋放。委屈讓我們想要用力伸展、用力表達出自己。適當的委屈,其實讓我們更有勇氣挺身而出,矯正我們心中的錯誤。
.
「恐懼」、「自責」、「無助」、「委屈」,正是當人們接受到可能要「隔離篩檢」的通知時,可能會產生的初級情緒反應。至於後續最常出現的「憤怒」反應,可以參考先前另一篇「#息怒靜心 心法」。
.
現在,你已經看過四種不同情緒的故事。如果可以,接下來給自己一點時間,照著以下的步驟做。
.
—— #模擬Simulation ——
.
現在,做一個深呼吸。將自己帶入上述的場景,體會那樣的心情。
.
如果這些故事真的難以帶入,也可以回想一個「可比擬的經驗」。
.
什麼是可比擬的經驗?例如孩子雖然無法真正理解失去摯愛的傷痛,但也許可以想像心愛的狗狗過世,或是最愛的糖果紙被丟掉。這種「失落」的經驗看似天差地遠,但是仍然算是某種「可比擬」的失落經驗。
.
因此,我們也可以分別想像一個可比擬「恐懼」、「自責」、「無助」、「委屈」的人生經驗,並且體會這段回憶帶給我們的身體感覺、想法與情緒感受。
.
這些引發出的情緒,就是「心理抗原」。
.
—— #喚醒Evocation——
.
現在,做一個深呼吸。回想一下:當時的自己,是怎麼度過的?問題是如何解決的?如何超越當時的恐懼、自責、無助、委屈,來到這裡的?運用了什麼資源?得到了什麼幫助?創造了什麼樣的結局?學到了什麼經驗?得到了什麼成長?
.
其實,我們的生命中,早有許多成功因應的經驗;只是在情緒高張的時刻,那些內在的資源會被我們「忘記」。很多時候,我們不一定需要學會全新的能力,而是需要辨識出這是我們已經完成的挑戰,將我們的舊能力重新組裝起來。
.
因此,我們要找出這些能力,並且好好體會當知道自己「可以做到」(因為我們其實已經做到過)時,心中升起的自信與能力感。
.
這種被喚起的自信,就是「心理抗體」。
.
—— #鞏固Consolidation——
.
現在,做一個深呼吸。把過去曾經成功轉化困境的自信,融入現在的場景。想像自己今天忽然得知接觸過確診者,需要隔離採檢,知道自己可能會出現「恐懼」、「自責」、「無助」、「委屈」的情緒。然後——準備好面對它!相信自己可以度過、也知道自己可以度過,更知道這些情緒不會擊垮自己。接著引導自己想像,在那樣的時刻,自己正專注在接下來應該採取的適切行動中。
.
我們仍然可以有情緒,然而我們得以讓情緒留在「適當的程度」,並且帶給我們最大的幫助。
.
現在,當完成以上「SEC」步驟後,再做一個深呼吸,感謝自己花時間看了這篇文章,做了練習,帶給自己力量。
.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這個簡單的「SEC」步驟中,為自己秒打一劑「心理疫苗」。果若事件發生(我們每個人現在真的必須要把這樣的可能性放在心中),便能有足夠的心理抗體應對;同時,因為這樣的心理疫苗,也讓此刻的自己更加謹慎:勤洗手、戴口罩、避免不必要的社交與移動。
.
甚至,也可能幫助我們彼此,獲得群體的心理免疫,讓我們的社群,變得更強壯。
.
因為,我們真的同島一命。
.
--
.
📒延伸資訊:
.
◼️ 文章中提到的陳茻的經驗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4181225211899150&id=100000351387623
.
◼️ 文章中提到的林亮君的經驗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4181225211899150&id=100000351387623
.
◼️天豪與長揚之前製作的息怒靜心五步驟
https://www.facebook.com/KnKpsy/posts/361263768678590
.
◼️心理師想跟你說製作的的隔離心理學
https://www.facebook.com/KnKpsy/posts/360524175419216
.
◼️台大心理系陳淑惠老師翻譯的家長/照顧者協助家庭因應COVID-19疫情指南
https://www.facebook.com/suehuei.chen/posts/4683708274989717
像你這樣的小狗狗台詞 在 美味拍手 Yummy Yummy Photograph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最近拍手跟拍公很常,超常在吃撒噗噗😋
好啦,就是我們稱呼Subway的暱稱啦哈哈哈哈😂
因為麥當勞叫麥當當,肯德基叫肯基基(!?)
那Subway當然就叫撒噗噗囉~😂
常常一天中如果有一餐吃得比較囂張一點,我說熱量囂張
我們下一餐就會默默的自己知道要吃清淡一點
所以就很常到撒噗噗報到
而且最近撒噗噗有新的配料可以選:蛋沙拉!!
這對喜歡吃蛋沙拉的我們這兩個小王八蛋來說根本是太加分啊!!
因為以前Subway(一直講撒噗噗自己嘴唇也是有點痠😂)
是只有早餐時段才可以加蛋
現在是全時段都可以選擇要加蛋沙拉還是蛋片哦!😋
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發現Subway換新logo了
連飲料杯也變得好好看的配色
也很多分店重新裝潢過之後變得新潮時尚了
我們真的沒有要幫撒噗噗業配什麼,純粹是我們這對夫妻就是很愛觀察這些有的沒的
搞不好人家也已經換裝很久了,是我們最近才發現😂
我跟拍公最喜歡的就是嫩切雞肉,配巴馬乾酪麵包
可以選擇加1球蛋沙拉還是2球蛋沙拉(當然都要加錢啊😂)
像我們這麼喜歡吃蛋沙拉的就是加2球!!加爆!!😤
醬汁喜歡西南醬跟甜蔥醬
最後加一片燕麥餅干跟拿鐵
對,現在Subway可以點得到拿鐵了(好像也是要看各分店店家有沒有咖啡機器)
我很喜歡撒噗噗的燕麥餅干,雖然我知道這個製作的過程其實熱量也是不低
但是總是比吃薯條的心理壓力來得小一點😂
然後拍公這個很堅持吃什麼一定要配什麼飲料,不能亂配的傢伙
就是覺得這種餅干怎麼可以配汽水!一定要配牛奶或拿鐵啊!!
如果我是吃燕麥餅干配汽水他就會說:「燕麥餅干在哭,妳懂不懂搭配!」
😂😂😂😂😂煩死,好啦好啦😂😂😂
因為每次我都會選兩種口味的燕麥餅干
掰一半之後等一下就可以一人吃到兩種口味這樣
拍公邊吃邊跟我講話,一手邊拿餅干在吃
我看他已經吃完兩種口味的各一半
竟然還伸手過來想要吃我的那一半餅干
顧不得我還在低頭咬我的嫩切雞肉三明治就大喊:「喂喂喂!!!那是我的!!!😡」
那畫面像極了狗狗吃飯的時候被人伸手想要拿牠的食物,準備發飆咬人的樣子😂
拍公笑到瘋掉,邊笑邊道歉:「對不起對不起,欸幹,妳剛才是認真生氣欸😂😂😂」
「親夫妻也是要明算帳,說好一半就是一半,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我告訴你!😏😏」最後還要來個破壞之王裡周星馳說過的台詞😂😂
我終於可以理解我幼稚園的時候
也是不知不覺默默吃掉隔壁同學的兩片小圓餅干
她為什麼會那麼生氣的叫我全名,問我:「我的餅干呢!!!!」
什麼都吃,就是不吃虧,什麼都可以讓,就是食物不能讓😤
像你這樣的小狗狗台詞 在 講日文的台灣女生 Tiffan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在網路上找到的到府獸醫是這家「安家行動寵醫」,我覺得郭醫師對貓咪很好也好專業,事後寄來的報告說明很仔細,隔幾天洗蝦密有嘔吐的狀況我跟醫生諮詢也得到很專業的回覆,很讓人安心!
預約我用的是一個叫做「毛小愛」的app,他們還有提供幫忙照顧狗狗貓貓的服務,但我沒有用過。
網址給你們!
安家行動寵醫:https://drfurkids.com/index.php
毛小愛:https://ifluvyou.com/
#寵物 #健康檢查
follow Tiffany: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g/TiffanySpeaksJapanese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iffanysjapanese/
Twitter(內容全日文)▶https://twitter.com/TiffanyTWJP
Blog▶https://tiffanysjapanese.wordpress.com/
◇講日文的台灣女生◇
我是Tiffany 蒂芬泥,泥巴的泥。
100%的台灣人,從2013年進入日文系開始學日文的道路。
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東京交換留學一年,目前定居台灣從事口譯的工作。
這個頻道主要是分享我最近學到的日文,還有我怎麼去理解日文的各式文法和用語。
立志成為帶動大家一起學日文的勵志演說家!
這不是一個日文教學頻道,只是把我曾經搞不懂的東西爬梳一下,再用我的語言分享出來而已。目前累積的影片都是在大家的鼓勵與回饋下完成的。
這裡的分享都是我自己消化之後的產出,可能會有講錯的地方
還要麻煩大家多多跟我討論和提醒了~
大家糾正我的地方都會補充在影片的更多資訊裡
(也就是這個欄位)
那麼就請多多指教了。
一起在學日文的道路上拔腿狂奔吧!
■□■□■□■□■□■□
每週一晚上9點 上傳新影片
■□■□■□■□■□■□
如果你願意協助我上影片字幕,我會非常感謝你!
字幕協力:https://www.youtube.com/timedtext_cs_panel?c=UCiQ4DB-7pv-fZgRoLO6sjsw&tab=2
今天的影片內容▶
【蒂芬泥的其他影片】
我的日文學習歷程
https://tiffany.pros.si/G8W52
跟我去工作!口譯工作的一天
https://tiffany.pros.si/FUK75
日劇「法醫女王 Unnatural」經典台詞日文解析:
https://tiffany.pros.si/H35KJ
不會做菜的我跑去日本做滷肉飯 feat. 強運少女RU
https://tiffany.pros.si/G4K9S
從日文程度0到在日本工作 日本就職經驗談 feat.阿倫 Alan Channel
https://tiffany.pros.si/H3T26
女生注意⚠️這些日文只有男生可以用! feat. 撒醬x日初
https://tiffany.pros.si/EBZN9
改掉這個發音日文變得好標準!台式發音矯正室 feat. IKU老師
https://tiffany.pros.si/ED3M5
不要這樣講日文!日本人糾正台灣人的台式日語發音 feat Kyon&Ai
https://tiffany.pros.si/DTHS6
變態卻有效的背單字方法 feat.王可樂老師
https://tiffany.pros.si/GT2PD
只有日本人懂的英文?salary man, jet coaster 和製英文英日意思比一比 feat.英文易開罐
https://tiffany.pros.si/GQBTV
日本情侶10天才見一次面?台日戀愛觀大調查! feat. D-saki
https://tiffany.pros.si/F6W9Q
本週關鍵字: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Sy7ltAidxQ/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