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志願重要嗎?你怎麼填志願?』
含淚奮鬥了這麼久,終於在榜單上看到自己的名字!興奮到像是在作夢,光是通知爸媽、親朋好友就花了一天的時間,隔天起床,開始上榜者才有的煩惱:填志願。
🤔不知道大家覺得填志願重要嗎?名次很前面的人,聽說通常是從中央機關開始填,因為中央機關的編制,職等比較高,同樣做個幾年之後,職等升級很有感。
😍同樣大熱門的是中南部的缺,因為全台灣同職等的公務員,不管在什麼縣市,薪水都一樣,拿同樣的薪水,當然在物價較低的中南部可以過得更舒服,再加上工作份量比起中央機關和雙北少,很多中南部的上榜者都把中南部的缺列在優先考量,住在家裡省更大,所以中南部的職缺也很競爭。
🦀另外也有人喜歡去離島,工作更少,還有離島加給,抱著把綁約的幾年當作去離島深度旅遊的心態,也頗為愜意,我看過有人每週接待台灣過去看花火節的親朋好友,到我以為他是觀光大使的程度,也有人在金門過著簡簡單單的生活。
💫但是還有更多人是名次在中間、或很後面,前面排了50個、80個、甚至100個人,有人問,難道我考100名,我就要填100個志願嗎?
☺️我還真的填過。
不知道大家怎麼打聽職缺好壞,首先可參考價值最高的就是有認識的人在那個機關,此時可以打聽得鉅細彌遺,不只機關風氣,甚至連主管的風評、科內的風氣都可以掌握,可謂是職缺情報中的上品,舉例:『常加班、負擔重、主管是全處最黑的人,我老公說是屎缺。』🤣
另外,有的機關一次就開出2~4個缺😣(有時候是開在不同職系,所以該機關相關職系的缺都要觀察一下),更甚者這幾個缺看起來都在同一個科室,這很可能是整個科室/機關的大逃亡,所以這種缺也要特別小心。
😏再者網路發達的現代社會,相信大家的日常生活都非常倚賴網民的評價和意見,填職缺也不例外,不管是ptt還是fb粉絲團,求的就是非官方版的真實呈現,不過畢竟網路是公開的場域,發言還是要謹慎不要流於情緒謾罵啊。
📞人事行政總處公布職缺表時會附上機關的聯絡電話,有些人覺得不需要打電話去詢問,因為對方只會敷衍你,但是我自己的經驗是,大部分接到詢問電話的人事人員或科室主管,都蠻有誠意的做說明,我每次填志願前用電話詢問,都有得到寶貴的資訊。或許各位要填的志願很多,無法一一調查或打電話,我會優先詢問特別感興趣的機關,和看了職務說明之後仍不太清楚但有考慮填的機關。
😎不知道大家打電話去,會問什麼呢?我主要是詢問工作內容、加班情形(平日和假日分別問)和前手為什麼離職,猶記曾經打去一個中央機關詢問,接電話的是人事主任,該職務內容是要協助人事業務,當我問她加班情形時,她像吃了炸藥一樣,開始大罵特罵,大意為:『你當公務員只想準時下班,這是什麼心態,當然要工作做完才能下班。』云云,這個真的讓我印象太深刻了,因為除了她之外,我打過的90%的人都很和善,有的鼓勵你填他們機關、有的把機關狀況包括與你期待不符的都據實以告。
🤨至於身為公務員期待準時下班是不是很可恥?我的看法跟那位人事主任不一樣,每個人的人生規劃和重點不同,更何況,準時下班並不代表不重視工作品質和成果,就像加班不等於工作績效,如果不是假日才能辦的業務,卻都要平日、假日加班才能完成,要不就是人力不足、工作分配不均,要不就是該提升能力、簡化程序、資訊化等等,而不是一味的認為不想加班的人就是太懶惰。
掛完電話我想,這個職缺就是要配合一個這麼情緒化、思考落後的主管,真的是不能填啊,這通電話讓我獲得了寶貴的資訊!
你是怎麼填職缺呢?結果還滿意嗎?歡迎在底下留言。
像看花一樣看著你ptt 在 李屏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壇生態導覽:作家新手村2 心法篇》
推薦序|
在完整地圖解鎖之前
《仙劍奇俠傳》是我人生第一個沉迷的遊戲,當時的電腦應該是龐大的486主機,開機就需要一段時間,至於遊戲的畫質跟解析度,完完全全是時代的眼淚。玩家藉由主角李逍遙的視角,學劍求仙、斬妖除魔,在花花世界遊歷了一遭。
多年後我看見ptt上有一則笨版貼文,談自己的遊戲經驗,此篇被傳頌萬千,原貼文者最後被尊稱為「十里坡劍神」。沒有玩過《仙劍奇俠傳》的人,可能不太懂此文的奧妙。十里坡位於遊戲初始的村莊外,玩家因為找不到出發的船,一直沒有成功觸發遊戲點,誤以為村莊這區域就是遊戲的全部。於是玩家每次開遊戲,就到十里坡努力打怪,等到發現有船可搭,已經在初始區域練到71級、練成了「劍神」。
在讀《文壇生態導覽》時,我突然想起十里坡劍神的故事。如果在起步之前,或是在困頓之時,能夠先讀過理想的攻略/導覽書,也許不必要的損傷會小一點。
小時候出門郊遊都要提前一天收包包了,何況是考慮一場終生的志業?
我從二〇一一年開始獨立接案,範圍挺廣,寫採訪、接文案,也一邊寫劇本跟小說,第一版本名片的稱謂是「文字工作者」。相較起許多早慧的作者,我出版第一本書《向光植物》已經是二〇一六年的事,剛過三十歲。當時的總編輯夏民對我說,他覺得三十歲之後才出書是好事,雖然稍晚,但人會比較成熟。
我不知道三十歲後才出書的自己有沒有比較成熟,優勢是,好歹出過社會,遇過一些難解之事,知道組織裡的無所施力。從組織離開,成為個人接案者後,在生涯各種明面暗面的擦撞中,能夠努力避免折損到自身的核心,讓書寫繼續。
總之,在出書前我有過幾年時間,能夠用採訪者的角度觀察各種現場。場合眾多,也許是一對一的人物專訪,也許是擔任對談紀錄,或者是公開座談、書展現場。偶爾還會想起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創作者,他們漸漸不再寫了。近似於宥勳在《作家生存攻略》裡的提到的,他一路見過幾十位秀異有才華、橫跨不同世代的創作者,可能另有人生規劃,或是被俗務所拖磨,最後沒能繼續寫作。
不再寫的原因我未能確知,我嘗試打撈一些片段。例如剛出版第一本書的作者,很緊張地跟我說,他覺得文壇很可怕。或者有個更常出現的提問:文壇到底是什麼?也有一個作者,認為新書發表會結束後,好像就結束了,書就跟丟進深井的小石頭一樣。或者是,另一個新作者,告訴我他天天都會google自己的名字好幾次,想知道大家都怎麼討論他。
以前我會安慰對方,沒有文壇。你所恐懼之物,比較像是都市傳說。
後來我慢慢發覺,欸,好像有。但這個壇並非想像中的虛無飄渺,而是一個看似扁平、卻又立體,像是一個橫看成嶺側成峰的組織圖。宥勳在書中有段精準的歸納:
「從社會學的角度,我看到了一個確實存在的社會場域。這個社會場域有自己的物質基礎,有自己的組織慣性,有自己的意識形態,也當然有在這些結構裡面,努力求存或掠奪資源的人。文壇生態看多了之後,就會明白:作家不過是一種職業,並不特別玄妙或抽象,只是這些『從業人員』通常喜歡含糊其詞,才讓外人霧裡看花。」
倘若早點有這本書,在已經過去的許多難以深入談話的現場,我便可以推薦給慌亂的寫作者。讓他們更理解「作家」這個職業,應該可以降低一些轉職率,少去許多無謂的碰撞。
此書是給正在初始台地的新手們,關於未來地圖的揭示。遊戲剛起步,許多區域尚未解鎖,至少可以看出版塊的雛形。憑藉著這場導覽,新手們可以知道旅途的可能方向,往某處走有路,或者是此處可轉彎,而非東南西北不堪行。
至於書中提到的生態,我想簡單補充一些女性視角(當然又不完全那麼女性,畢竟以我的外型已經避開了一些狀況),作家是一個職業,在職場中會遇到各形各色的人,可能會聽到奇怪的傳聞,或是遭逢某些難以脫身的情勢。創作者當然不乏性情特異之人,作家就是一個職業的選項,若遇奇人,那是性格問題,不用冠以作家的光環。在一般社會中該開啟的警覺心跟判斷力,請記得還是要開啟。
看了再多攻略跟導覽,就像看遊戲直播,最重要的,還是自己下海走一遭的體驗。在某些人眼中這個生態可能像是《飢餓遊戲》,即便如此,你也需要理解遊戲邏輯,原著告訴我們的其中一個啓示是,不能將所有人視為敵人,你需要真正的朋友。我也見過將文壇視為一切,眼裡只看得見長輩跟資源,睥睨同輩之人。我不覺得那是唯一解,規則也不見得如此單一,只能說,祝福。
我其實很欽佩十里坡劍神的毅力,他把單一技巧跟空間玩到極致。面對未知的地圖,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玩法。除了傳統的RPG世界,現在更多的是像《薩爾達傳說》那樣的開放空間,任務在走,升等規矩也有,但你依舊可以拋開主線,去做你覺得新奇有趣的探險。我也還記得玩《最後生還者》的過程,最感動的一幕是走在荒蕪的鬼鎮,抬頭看見非常美的夕陽。
創作終究是很個人的事,初始的武器,不,應該說,直到最後,你的武器就是你的文字。以文字前進補血加心升等,文字是你立足的一切。請抱持初心,活到最後。
像看花一樣看著你ptt 在 艾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想說的話要好好說
在真正進場觀看《花椒之味》前,我已經被朋友圈洗版多日。
大概明白這電影的劇情走向會挑開自己哪些陳年結痂的傷口,還是去看了。
不是因為我比較勇敢,是以為自己已經不痛了。
我看著一個不相信自己會被愛的女子,帶著一身的刺與難解的憤怒,不停弄傷身邊愛著她的人。
童年時的她,看盡了母親糾結的愛與恨,那些心碎都看進了小女孩的心裡。
她堅定的告訴自己,不要像她一樣強留一個不愛自己的男人在身邊,只是因為對方心有愧疚。
由於,對這個賦予自己生命的男人有滿滿的怨恨,刻意的疏離導致自己一點都不瞭解對方。
原來自己嗜吃辣,是遺傳。
原來他信佛教。
原來除了自己,他還有兩個女兒。
為什麼兩個妹妹在喪禮上能哭得出來。
治喪的那段日子是疑惑不斷與不停解惑的過程。
她一直以為自己是個獨立的大人了,好好過著日子盡量不去麻煩別人。
但她分明任性依賴著前男友,那個與自己一度論及婚嫁的男人。
她以為的愛情不是這樣的,不是對她說出「我可以跟妳結婚」這樣勉強的話,她要的是肯定的語氣「我想跟妳結婚」,她堅信那才會連結著一顆真心。
偏偏,男人不說這樣的話,卻做了好多好多的事。
擔心她最後會是一個人,買了房給她住,就算房價已經翻漲到驚人天價,他沒打算賣。
他擔心賣了,她就沒地方去了。
他擔心賣了,自己就失去照顧她的理由。
他代替她去陪伴被疏離的父親,好幾次,不嫌路遙遠。好幾次,就算兩人早就分了手。
他聽說了她要搬離自己的房子,擔心起她的開銷是不是出了問題。
他分明做了這麼多,她始終只在意「可以」這兩個字。
事過境遷,聊起往事時男人終於願意多做解釋,男人說重要的是另外兩個字「一起」。
「我是說,重要的是在一起」
一句話這麼長,為什麼你只能聽到「想」跟「可以」,聽不到「一起」呢?
聽見男人這樣說,她好像終於懂得了些什麼。
人生最重要的和解不是那個轉身離開你生命的誰,而是自己。
跟自己和解之後,會明白人生那些無可奈何錯不在自己,就算被惡意傷害你也會看懂這樣壞事發身在自己身上的用意。
就像電影裡提到的,甚至你會釋懷年少時曾經犯過的錯,最終只是需要找到一個願意原諒自己的人。
一個願意原諒你的人,在所有人的都轉身離開後,還是微笑著看著你,鼓勵你別放棄的那個人。很多人找了一輩子都沒找到,那是因為他始終沒有原諒自己,沒有跟自己和解。
不管有什麼話,都請好好表達,好好說。
人生太短,我們實在沒有時間一直傷害自己跟身邊愛自己的人。
#艾電影
#艾莉
花椒之味(台灣) 鄭秀文sammi 賴雅妍 MeganLai @ PTT
#9月12日 #溫暖上映
#鄭秀文 #賴雅妍 #李曉峰 #劉瑞琪 #吳彥姝 #鍾鎮濤 #任賢齊 #劉德華 #許鞍華 #朱嘉懿 #麥曦茵 #人生滋味 #五味雜陳 #重拾溫情 #寰亞電影 #華映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