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型股16.5年帶來的報酬。(2003/6/30-2019/12/30)
#台灣大型股指的是台灣50指數
#最具代表性ETF就是大家孰悉的0050
第一張圖可以看到:
1️⃣完整在市場,可以獲得371.41%總報酬率。意謂2003/6/30你投入100萬,到2019年年底連本帶利應該為471.4萬元。(藍線)
2️⃣倘若你沒有把股息再投入,而是把它拿去花用,那麼就只剩下153.66%報酬,連本帶利累積資產為253.6萬(橘線)。#本金不計來看整整差了一半報酬
#可以的話不配息完整參與市場就可以取得幾乎完整報酬
#倘若標的有配息一定要記得再投入
第二張圖看到,即便牛市熊市,把錢持續留在市場也是個好選擇。因為我們看到無論是總報酬還是單年分報酬比較,台灣50報酬指數是勝出的。
📌最後一張則是很大的重點,就是你必須每年再投入。
我們假設投資人2003/6/30日投入100萬,然後每年還會再投入10萬(相當於一個月投入8,340元),16.5年連本帶利達到860萬。(很難想像吧)
#是的這就是市場帶給你豐富的報酬
#只要你努力不懈
小小總結:
1️⃣完全沒有選股,也沒有擇時(高低點買賣進出)。你不需要花上那些時間,與其想盡辦法找高低點或飆股,不如務實上班兼差多賺點錢,然後提升每年再投入金額。
2️⃣儲蓄為理財之母,第三張告訴我們因為起手就是100萬。事實上許多來上過我課的朋友都知道:本太重要了。一但本小即便年年都是大漲的牛市,你也只能望錢興嘆。因此提高儲蓄率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3️⃣計較配息多寡是毫無意義的,配息率不等於報酬率。況且配息再投入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一但花掉了,隨著時間推移,你的報酬將落後很大一截。
累積資產唯一公式:
努力工作,提升儲蓄率,跟隨市場,堅持不懈!
儲蓄率公式 在 龔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財務自由行》第105回
【設計你的財務自由之路】--【分析你的財務情況(上)】
這節會繼續以上節例子說明,並作出財務情況的分析,詳細講解財務分析的原則及方法,相信大家明白之後,就會懂得分析自己的財務情況。
--分析財務自由情況--
首先是「收支表」的分析,先分析收入與支出的比例,收入為$50,000,而支出為$15,000,每月儲蓄為$35,000,儲蓄率為($35,000 / $50,000 X 100%)=70%,這是一個很理想的儲舊率,而我在過往的書一直都建議人(特別是年輕人),要將儲蓄率提升至50%以上,趁負擔較少時多作準備。
至於能每月儲$35,000,意味著一年能儲到$42萬,3年已經能儲到$126萬,無論是用於投資股票,還是投資物業作首期,都是不錯的策略,對將來財富更上一層樓有很大的幫助。
雖然儲蓄率是高,但這不一定代表能財務自由,這只是能夠較快做到財務自由的有利條件。大家還記得這書前部分所講的「財務死胡同」,以及「財務自由之路」的概念嗎?若不太記得請先重溫,第三章中《財務死胡同VS財務自由之路》(P.103)一節,相信會對以下所講的概念更有幫助。
左邊的就是死胡同狀態,當一個人沒有資產,或資產極少時,就會出現死胡同狀態,因為由踏入社會開始,一個人的負擔只會愈來愈多,同時會愈來愈依賴人工,因此儲蓄比率會愈來愈低,而薪金收支比,即「支出/薪金X100%」則愈來愈高,而這數字就是反映你有多依賴人工(這個比率只適用沒有或很少被動收入的人而計算的),而比率愈高代表你愈難跳出死胡同。
相反,若果已擁有被動收入,即是處於財富的增值之輪中,這就如右面的圖一樣,已踏上財務自由之路中,至於是否成功到達終點,那可計算一下處於甚麼位置。可以計算被動收支比率,其公式為:
「被動收入/支出X100%」
就以上節例子作說明,首先要定義那些收入是被動收入,如果當中有多個收入項目,就是健康的現象,因為可減少對薪金的依賴,「正職收入」是打工而得到的收入,當然不算是被動收入;「教學收入」是任職課程導師,親身教授才有收入,亦不是被動收入。
「物業淨租金收入」由於是持續的正現金流,而且有自行運作的概念,那便是被動收入;「本月書的版稅」是持續的正現金流,加上能自動運作,當時亦是被動收入。
至於「生意盈利收入」,要看這些生意能否符合穩定而自動的定義,由於這兩盤生意都未能符合,故暫時未能列作被動收入,而股票的股息,由於投資以長線為策略,加上不用參與企業的運作,故是被動收入。而「借據利息收入」,是借錢給朋友收取高息的項目,雖然有自動運作概念,但因借貸是短期貸款,亦不穩定,故未能合符持續的概念,因此保守計不作為被動收入。
「銷售網上課程」是自行運作,而且有持續正現金流的項目,所以是被動收入。由此可見,被動收入為$5,000(淨租金)+$5,000(版稅)+$5,000(股息)+ $5,000(銷售網上課程)= $20,000元。支出則為$15,000元,按照被動收支比率計算,即是:($20,000 / $15,000 X 100%)= 133%
當比率超過100%時,就是獲得基本的財務自由,因此已成功達到基本的財務自由狀態,這時便可以考慮全職建立資產,又或休息一下,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當然,要在消費物價指數甚高的香港生活,每月僅得$10,000-20,000的被動收入,是不足夠的。所以,這情況只可說是手持一副好牌而已,但只要好好把握,好牌就能做大牌,財富以「乘」的速度不斷累積,達至更高的財務自由境界。
我們亦可分析當中的收入結構,從上圖可見,依賴單一收入的情況不存在,因此屬理想現象。另外,被動收入亦佔了不少數目,故同樣是理想的。當然接下來的目標,必然是令被動收入的比率愈來愈高,無論是提升被動收入裡的項目,還是金額,都是下一步要做的事。
--------------------------------------------
《財務自由行》教讀者如何一步步,達致財務自由。
由最基本的財富系統講起,再到現金與資產概念,並教你如何利用儲蓄,正確投資,令財富有效增值。並在合理時間,達至財務自由的境界。
這書已再版數次,在三聯商務誠品等都可購買,由於現時部分書店已斷貨,如你找唔到,向書店職員查詢或訂購就得。
儲蓄率公式 在 懶人經濟學 Lounger Economic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年輕人拿到薪水究竟該不該投資?
老實跟你說:千萬不要。
雖然小賈常在文章中推薦大家選擇ETF作為投資首選,但今天這個問題,老實說:我覺得要先看儲蓄率。
怎麼說呢?首先儲蓄率的公式為:
每月存款/你的薪資
舉個例子:假設小懶是個月薪30000的上班族,一個月可以存下3000元,他的儲蓄率 = 3000/30000= 10%
這時候,他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把錢拿去投資自己,一個是把錢拿去投資,我們試想一下兩種方法的結果:
1.拿一個月的薪水投資自己,將薪水提高10%,達到33000,這是什麼意思?等於每個月加薪3000元,換成投資報酬率就是每月穩穩的10%。
2.拿一個月的薪水投資ETF,一年過後假設剛好遇到牛市,投資報酬率幸運的有20%,賺到的錢為30000*0.2=6000。
兩種結果相比,相信你已經看出該選哪個:
1.對於那些儲蓄率太低的人,花時間研究投資的邊際效益實在太低,不如拿來投資自己。
2.儲蓄率低的時候,不妨試著降低開支。
假設小懶每月花費從27000減少到24000,雖然只減少11%的支出,但每個月能存6000元,儲蓄率 = 6000/30000= 20%,與原本的10%相比,整整翻了一倍!
對於現在的你,是否想過這兩種方法,哪個比較適合你呢?
===
小賈與 PressPlay作的理財實操課即將上線,填寫問券獲得課程優惠與最新資訊。
💝問券地址:https://www.surveycake.com/s/aYZKW
更多理財觀點,歡迎加入 理財絲路 每天學點理財知識與 ETF買下全世界 (ETF、美港股、交易乾貨分享)
儲蓄率公式 在 儲蓄率下滑至39.51%創三年新低專家:消費力道轉往國外 的推薦與評價
根據主計總處資料顯示, 儲蓄率 下滑到39.51%,創下三年來新低,不少餐飲業者本來期待疫情後會有猛爆式消費,現在看起來效果不彰。專家分析,因為通膨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