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父的鹽
不久前,神父曾經PO了一張漫畫,內容是一個小女孩,帶著憤怒和冷酷的表情說,
「我也要戰鬥,推翻這個腐朽的國家....成為鬥士!」
不知為何,底下有人提到了蔡英文,神父頓時興起了一股疑問,蔡英文,一向給人過於溫和退卻的形象,怎麼會像這個小女孩有如此憤怒又危險的眼神呢?
事實上,這張漫畫,還有前半段,他來自一部描述法國大革命的作品「第三猶太勇士」,這裡頭和小女孩對話的,正是著名的羅蘭夫人,她為了讓丈夫收容革命黨人,不惜低聲下氣的乞求丈夫,小女孩很崇拜羅蘭,認為她美麗,知書達禮,而且時常教其他婦女讀書寫字,但有一天,卻撞見羅蘭夫人全身赤裸,跪下身子,卑微的取悅她丈夫的畫面.
小女孩目睹了這個畫面,頓時幻滅,羅蘭夫人找到她,問,「我讓妳失望了?」
她說,「無論頭腦何等聰明、再有知識,女性的戰鬥,在這種現實下,就是這樣子....」
原本天真的小女孩,眼神突然變得閃爍,她並沒有因此對羅蘭夫人失望,反而把矛頭對向了這個國家,宣稱,我要戰鬥.
很多人喜歡問蔡英文,「Who is she?」覺得她過於神秘,不像是傳統的民進黨人,她先前的某些政治判斷,例如管案、柯蔡會、1124大敗的結果,猶記得,一干老獨派離開她的時候,她憤怒的問「我到底做錯什麼?」,以及她為謝文定辯護時脫口而出的「威權時期不是大家都選擇服從嗎?」雖然,這都是出現在非公開的會面,沒經過嚴謹的證實,不過,可以罕見的窺見這個總統情緒起伏的一面.
神父無意替蔡英文辯護,但可以說說她的改變-她的確是變了,印象中,從習近平發出「告台灣同胞書」後開始,蔡英文臉書一口氣發了25種語言的抗議「絕不接受一國兩制」,這都與她過往的靖綏主義,大相逕庭.
令人驚訝的是,她還發出了台語文的版本,完全不在意泛中華民國人營造的「厭本土」氛圍,跑到史明的臉書下留言感謝,雖然他們本來就有深厚的情誼,不過這並非她過往會做的事情,過往的她,應該會在意泛中華民國支持的意識檢查-看,蔡英文在搞台獨,顛覆我們中華民國.
史明是曾經刺蔣的人,再怎麼說,都違背了中華民國的政治正確,起碼對「中立」的選民確實如此,很多人說,這只是臉書嘴砲,但在神父來說,我看到了改變,她正在嘗試的彌補,或者挽回,一些事情.
元旦的時候,她公然反對兩岸一家親,她說「兩岸若連豬瘟防疫都不合作,哪來的兩岸一家親?」
現在總統辯論的時候,當韓國瑜不敢講出危害台灣國家安全的名字,支支吾吾,蔡英文這樣回答,「我告訴你,那個國家就是中國.」
她說,
「人民關心的不是總統會不會用膝蓋走路,人民關心的是總統會不會遇到中國,膝蓋就挺不住」
蔡英文的確是變了,如果是從前,她大概還在錙銖必較中國應該叫大陸,中國大陸,不能直稱中國,太危險,會被當作挑釁-除了被中國人這麼認為,也會被華國人這樣認為.
這是她過往,作為談判官員的背景,所服膺的陸委會式政治正確.
政經關不了,有一集曾揭露了蔡英文的黨國背景,我必須說,我非常喜歡看這個節目,它可能將會具備未來,一個台灣派內反對黨的雛形,雖然不知怎麼搞的最近一堆Hanfan入侵,令人不滿,岔題了,當他們聊到了蔡英文不為人知的一面,有段話,我越聽越是突兀,那是來賓鄭佩芬,她提起了一段過往,
「我對她印象深刻的是,她那個時候做陸委會主委,辜振甫做海基會董事長,婦聯會的活動她有來參加過,還穿著洋裝,穿著裙子,跟所有國民黨的婦女一樣,後來她做了總統以後,你知道,辜媽媽其實對她滿好的....蔡英文2016選舉的時候,婦聯會完全沒有動員,其實辜媽媽的心裡,我覺得是希望蔡英文當選.」
「因為到最後辜媽媽被掃地出門,2017年10月之前,還在電話上一再跟我講她滿喜歡蔡英文,我說,不要再講了,連我都聽不下去了.」
「比如說,辜家老二,二兒子2017年1月過世,3月15日那個追思音樂會,蔡英文不但來了,親自頒褒揚狀,還跟辜媽媽致意,但是在這個同時,她已經請葉俊榮下手,2月的時候....我也以為說,辜成允過世,婦聯會應該可以逃個一年,至少逃過一年,結果沒有,這個同時就在進行,葉俊榮就在進行.」
「辜成允過世,是在1月27,婦聯會被解決掉,是在10月,辜媽媽被撤換.」
「9月的時候,辜媽媽還親自要求見蔡英文,結果被拒絕.」
這段是在凸顯蔡英文的無情,不過我怎麼看,都覺得蔡英文是對的-她沒有限於私情,而且不當黨產或者轉型正義並不像一般人說的,都沒在做,相反的,對於蔡英文本身,其實付出了相當的代價,還有情感糾葛.
而且她做得很徹底,毫不留情.
「大家都說她是富家女,可是他們家的環境很複雜,所以在那種環境長大的小孩,那種鬥爭也好,爭鬥也好,一定要強出頭,有一天出人頭地,幫媽媽爭面子....爭一口氣,要出頭,所以她會有一些心機,擺出低姿態,所以我覺得跟她的成長環境有關係.」
鄭佩芬說.
很多人質疑蔡英文的出身背景,不過我不這麼看,誠如面臨了巨大創傷,受到現實琢磨,甚至出身背景並不純正,But,就是這個but,有些人會因此憎恨這個世間,成為一個小丑,有些人,會成為蝙蝠俠,將憤怒和恐懼,施加在邪惡身上.
誠如前頭小女孩和羅蘭夫人的故事,當看到了不堪的一幕,現實的一幕,有些人可能會鄙視羅蘭,認為她很汙穢-認為被欺騙,認為這個世間沒什麼東西可以相信,有些人,則同理那樣的無奈和創傷,去擊碎、去改變,這個令人幻滅的世界,不擇手段的.
很多人說蔡英文不太獨,這一點我不置可否,不過神父必須告訴獨派的朋友,蔡英文,具有強烈的「可獨性」.
無論是年金改革,還是反滲透法,甚至同婚,這些談不上直接明確地宣告獨立這回事,但是卻能營造出一大段「可獨性」,年金改革,在神父的角度來看,其實正在切斷蔣經國時代,所營造的那段不對等的制度,通常我會稱之為種姓制度,軍公教成為一個龐大的階級,支撐著黨國,並且普遍惟中國國民黨是從.
「本省人勞動與所得不成正比,機會亦無法和外省人相當,雖說社會福利的觀念下,後來之人無產亦無地緣,政府理應照顧弱勢,然各項措施如18趴等,明顯超越社會福利之範疇,而達種姓制度之領域,不符合公平正義的結果,即造成了倒轉歧視,---政府過度保護的對象反而影響其正常發展,成為內部殖民之表徵,兩者雖都是台灣人,卻對台灣本土有不同認知.」
切斷這個切不斷的東西,正是切斷了黨國的臍帶,營造出有利於台灣獨立的土壤.
年金改革,馬英九不敢做,即使獨如陳水扁,也不敢動,但只有這個被諷為黨國之女的女性,勇敢地為台灣前途下一個正確的決定,歷史的分野.
這種事,血統純的,做不出來,血統不純的,反而敢做的出來.
這造成了許多人對她的怨恨,甚至她不得不低頭退縮,又造成了己群人不諒解,但有趣的是,如鄭佩芬說的一樣,明明是如此痛快的事情,應該贊同她的激進分子,卻因為厭惡她的關係,所以說她做得不正確.
Who is she?
She is she.
劉仲敬曾經如此評判民進黨的初選,
「賴清德代表了好鬥的、有生命力的、有生育能力的台獨社區,而蔡英文代表了擁有很多高級知識分子和外交家的、能够統戰各方的華獨社區。華獨如果失去了台獨的話,那麽它就沒有人了,因爲華獨能够統戰各方面,是因爲有一撥不妥協的台獨分子在後面.如果沒有台獨分子在這方面不妥協的話,華獨賴以統戰的基本資源也就消失了.但是由于建制的緣故,台獨却不能够正式出面充當主要領導人,而讓沒有真正實力的華獨來做他們的代理人.如果華獨和台獨發生嚴重的衝突的話,我認爲就應該跟著有生命力的社區走.華獨的高級代理人是像開在上面的花。把底下的根斬斷,上面的花就全都沒有用了.除了扔下來當肥料以外,就一點用處也沒有了.」
他的這個評論是有道理的,不過,誠如神父選擇了賴清德一樣,身為一個台獨份子,這是理所當然的選擇,不過,劉可能錯估了一件事,蔡英文,還有她所屬的群集,可能不是華獨,表面漂亮的花朵,無根的花.
「好鬥的、有生命力的、有生育能力的台獨社區」
這可能是蔡英文所在的一種另類的台獨社區,他們好鬥,凶狠,有生命力,而且具有特殊的生育力.
我常說,唯一能擊敗蔡英文的機會,已經過去了,只有賴清德能夠擊敗蔡英文,當然,那是一個不太公平的初選,不過當它結束,蔡英文將不再有對手.
蔡英文是什麼?或者說「蔡英文們」的本質是什麼?
我會說,是一種未熟的狀態,一種屬於台灣女性的集體悲愴,不平,憤慨,所依附上去,形成的東西.
這個悲愴,和台灣獨立的本質,台灣人的悲傷,是互相共鳴的.
高知識份子的女性,傳統父權社會的框架,就算得到了成就仍然不感到自己被認同,到了近代仍背負隱隱然的歧視和壓迫-例如,女生到了一定的年紀,其價值就貶損.
被以外貌做評價,被以生育與否,作為生存的目的,許多女性也想要後代,但痛恨被當成唯一,生理年齡的壓力,使他們必須忍受放棄自主,若過了那年紀,則會被認為彷彿缺少了什麼,是有殘缺的人.
蔡英文作為載體,她吸引了,甚至擔負了這樣的移情.
在某方面看,她是無敵的.
所以當她被罵缺乏母性的時候,或有一群不知從哪的人,為她積極憤慨,那與其說是為蔡英文,不如說,是為她們自己.
台灣女性的創傷.
很多人說,為什麼民進黨過往的場子,老是搞悲情,神父必須說,他們有所誤解,並不是民進黨喜歡這麼做,或這麼做有用,而只是,反映了單純過往人心的現象.
台灣百年來,被外來殖民者壓迫的過往,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清鄉,屠盡了台灣本土的知識份子.
照理說,面對這種強大的恐怖,人們不是畏懼、轉而順從,才能求取生存,為何,老是有人不斷的主張台灣獨立?
既然勇敢的都被殺光了,留下來的,應該都是力量不夠大小聲會被笑,自焚造成國民黨的困擾,可是否,總是有「我叫鄭南榕,我支持台灣獨立.」這樣的人,如雨後春筍新生.
LGBT也是如此,照理說,這個社群是沒有什麼生育能力,但是,不管什麼樣的時代,都會有同志族群產生.
說這個很奇怪,信念,是會繁衍的.
我們看那些到處出征的櫻粉,不投蔡就是中共同路人,你們不愛台灣,我比誰都愛台灣,辣台派....他們打得可兇了,進攻柯文哲,抗議德國之聲,捍衛台獨黨綱....這些,其實是一開始他們自己也可能嫌惡的「搞意識形態」,現在,他們做了,他們做的對,所謂意識型態的東西,正是台灣意識中,用來自保的防衛機制而已.
那是天然的,因為她被外來者殖民,他經常被侵害自主意識,經常會有一群假中立的人,把殺光黑人和爭取公民權當作同等天秤般衡量,要理所當然應該的存在貢獻出生命,換取他們一點點被過度剝奪的平等.
不要怪抹紅,怪怎麼老是有人紅到發紫,紫到侵蝕了台灣意識存在的本身.
我想請老獨派們看清楚,這個不太成熟的新興社群,正是你們年輕時候的樣子,你們要看清楚,那些在蔡英文身旁搖旗吶喊的女生們,在台北市長選舉的時候,都出現在姚文智身旁,為他遭遇不合理的壓迫,發出不平之聲.
神父看得清楚,看到有一個女性,在為姚文智的抱貓辯護,說柯文哲的器官案本來就有問題,他們都說,
「我投姚文智!」
時間即將過12點了,過了12點,就不能拉票,說要支持哪位候選人,當然,本文也沒說要支持誰.
我想時間不多了,BROTHER.
OR,SISTER.
自詡獨派的老朋友們.
被說是急獨,不夠團結的朋友們,令人畏懼而且尊敬的台獨份子.
神父還是老話一句,
明天是重要的時刻,攸關台灣前途的命運.
以台灣獨立為己念的人們,
在台灣獨立的道路上,
我們不能缺席,TOMOYO.
【贊助神父的菸 成為台獨鬥士】
http://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允久營造評價 在 名為變態的神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神父的鹽
不久前,神父曾經PO了一張漫畫,內容是一個小女孩,帶著憤怒和冷酷的表情說,
「我也要戰鬥,推翻這個腐朽的國家....成為鬥士!」
不知為何,底下有人提到了蔡英文,神父頓時興起了一股疑問,蔡英文,一向給人過於溫和退卻的形象,怎麼會像這個小女孩有如此憤怒又危險的眼神呢?
事實上,這張漫畫,還有前半段,他來自一部描述法國大革命的作品「第三猶太勇士」,這裡頭和小女孩對話的,正是著名的羅蘭夫人,她為了讓丈夫收容革命黨人,不惜低聲下氣的乞求丈夫,小女孩很崇拜羅蘭,認為她美麗,知書達禮,而且時常教其他婦女讀書寫字,但有一天,卻撞見羅蘭夫人全身赤裸,跪下身子,卑微的取悅她丈夫的畫面.
小女孩目睹了這個畫面,頓時幻滅,羅蘭夫人找到她,問,「我讓妳失望了?」
她說,「無論頭腦何等聰明、再有知識,女性的戰鬥,在這種現實下,就是這樣子....」
原本天真的小女孩,眼神突然變得閃爍,她並沒有因此對羅蘭夫人失望,反而把矛頭對向了這個國家,宣稱,我要戰鬥.
很多人喜歡問蔡英文,「Who is she?」覺得她過於神秘,不像是傳統的民進黨人,她先前的某些政治判斷,例如管案、柯蔡會、1124大敗的結果,猶記得,一干老獨派離開她的時候,她憤怒的問「我到底做錯什麼?」,以及她為謝文定辯護時脫口而出的「威權時期不是大家都選擇服從嗎?」雖然,這都是出現在非公開的會面,沒經過嚴謹的證實,不過,可以罕見的窺見這個總統情緒起伏的一面.
神父無意替蔡英文辯護,但可以說說她的改變-她的確是變了,印象中,從習近平發出「告台灣同胞書」後開始,蔡英文臉書一口氣發了25種語言的抗議「絕不接受一國兩制」,這都與她過往的靖綏主義,大相逕庭.
令人驚訝的是,她還發出了台語文的版本,完全不在意泛中華民國人營造的「厭本土」氛圍,跑到史明的臉書下留言感謝,雖然他們本來就有深厚的情誼,不過這並非她過往會做的事情,過往的她,應該會在意泛中華民國支持的意識檢查-看,蔡英文在搞台獨,顛覆我們中華民國.
史明是曾經刺蔣的人,再怎麼說,都違背了中華民國的政治正確,起碼對「中立」的選民確實如此,很多人說,這只是臉書嘴砲,但在神父來說,我看到了改變,她正在嘗試的彌補,或者挽回,一些事情.
元旦的時候,她公然反對兩岸一家親,她說「兩岸若連豬瘟防疫都不合作,哪來的兩岸一家親?」
現在總統辯論的時候,當韓國瑜不敢講出危害台灣國家安全的名字,支支吾吾,蔡英文這樣回答,「我告訴你,那個國家就是中國.」
她說,
「人民關心的不是總統會不會用膝蓋走路,人民關心的是總統會不會遇到中國,膝蓋就挺不住」
蔡英文的確是變了,如果是從前,她大概還在錙銖必較中國應該叫大陸,中國大陸,不能直稱中國,太危險,會被當作挑釁-除了被中國人這麼認為,也會被華國人這樣認為.
這是她過往,作為談判官員的背景,所服膺的陸委會式政治正確.
政經關不了,有一集曾揭露了蔡英文的黨國背景,我必須說,我非常喜歡看這個節目,它可能將會具備未來,一個台灣派內反對黨的雛形,雖然不知怎麼搞的最近一堆Hanfan入侵,令人不滿,岔題了,當他們聊到了蔡英文不為人知的一面,有段話,我越聽越是突兀,那是來賓鄭佩芬,她提起了一段過往,
「我對她印象深刻的是,她那個時候做陸委會主委,辜振甫做海基會董事長,婦聯會的活動她有來參加過,還穿著洋裝,穿著裙子,跟所有國民黨的婦女一樣,後來她做了總統以後,你知道,辜媽媽其實對她滿好的....蔡英文2016選舉的時候,婦聯會完全沒有動員,其實辜媽媽的心裡,我覺得是希望蔡英文當選.」
「因為到最後辜媽媽被掃地出門,2017年10月之前,還在電話上一再跟我講她滿喜歡蔡英文,我說,不要再講了,連我都聽不下去了.」
「比如說,辜家老二,二兒子2017年1月過世,3月15日那個追思音樂會,蔡英文不但來了,親自頒褒揚狀,還跟辜媽媽致意,但是在這個同時,她已經請葉俊榮下手,2月的時候....我也以為說,辜成允過世,婦聯會應該可以逃個一年,至少逃過一年,結果沒有,這個同時就在進行,葉俊榮就在進行.」
「辜成允過世,是在1月27,婦聯會被解決掉,是在10月,辜媽媽被撤換.」
「9月的時候,辜媽媽還親自要求見蔡英文,結果被拒絕.」
這段是在凸顯蔡英文的無情,不過我怎麼看,都覺得蔡英文是對的-她沒有限於私情,而且不當黨產或者轉型正義並不像一般人說的,都沒在做,相反的,對於蔡英文本身,其實付出了相當的代價,還有情感糾葛.
而且她做得很徹底,毫不留情.
「大家都說她是富家女,可是他們家的環境很複雜,所以在那種環境長大的小孩,那種鬥爭也好,爭鬥也好,一定要強出頭,有一天出人頭地,幫媽媽爭面子....爭一口氣,要出頭,所以她會有一些心機,擺出低姿態,所以我覺得跟她的成長環境有關係.」
鄭佩芬說.
很多人質疑蔡英文的出身背景,不過我不這麼看,誠如面臨了巨大創傷,受到現實琢磨,甚至出身背景並不純正,But,就是這個but,有些人會因此憎恨這個世間,成為一個小丑,有些人,會成為蝙蝠俠,將憤怒和恐懼,施加在邪惡身上.
誠如前頭小女孩和羅蘭夫人的故事,當看到了不堪的一幕,現實的一幕,有些人可能會鄙視羅蘭,認為她很汙穢-認為被欺騙,認為這個世間沒什麼東西可以相信,有些人,則同理那樣的無奈和創傷,去擊碎、去改變,這個令人幻滅的世界,不擇手段的.
很多人說蔡英文不太獨,這一點我不置可否,不過神父必須告訴獨派的朋友,蔡英文,具有強烈的「可獨性」.
無論是年金改革,還是反滲透法,甚至同婚,這些談不上直接明確地宣告獨立這回事,但是卻能營造出一大段「可獨性」,年金改革,在神父的角度來看,其實正在切斷蔣經國時代,所營造的那段不對等的制度,通常我會稱之為種姓制度,軍公教成為一個龐大的階級,支撐著黨國,並且普遍惟中國國民黨是從.
「本省人勞動與所得不成正比,機會亦無法和外省人相當,雖說社會福利的觀念下,後來之人無產亦無地緣,政府理應照顧弱勢,然各項措施如18趴等,明顯超越社會福利之範疇,而達種姓制度之領域,不符合公平正義的結果,即造成了倒轉歧視,---政府過度保護的對象反而影響其正常發展,成為內部殖民之表徵,兩者雖都是台灣人,卻對台灣本土有不同認知.」
切斷這個切不斷的東西,正是切斷了黨國的臍帶,營造出有利於台灣獨立的土壤.
年金改革,馬英九不敢做,即使獨如陳水扁,也不敢動,但只有這個被諷為黨國之女的女性,勇敢地為台灣前途下一個正確的決定,歷史的分野.
這種事,血統純的,做不出來,血統不純的,反而敢做的出來.
這造成了許多人對她的怨恨,甚至她不得不低頭退縮,又造成了己群人不諒解,但有趣的是,如鄭佩芬說的一樣,明明是如此痛快的事情,應該贊同她的激進分子,卻因為厭惡她的關係,所以說她做得不正確.
Who is she?
She is she.
劉仲敬曾經如此評判民進黨的初選,
「賴清德代表了好鬥的、有生命力的、有生育能力的台獨社區,而蔡英文代表了擁有很多高級知識分子和外交家的、能够統戰各方的華獨社區。華獨如果失去了台獨的話,那麽它就沒有人了,因爲華獨能够統戰各方面,是因爲有一撥不妥協的台獨分子在後面.如果沒有台獨分子在這方面不妥協的話,華獨賴以統戰的基本資源也就消失了.但是由于建制的緣故,台獨却不能够正式出面充當主要領導人,而讓沒有真正實力的華獨來做他們的代理人.如果華獨和台獨發生嚴重的衝突的話,我認爲就應該跟著有生命力的社區走.華獨的高級代理人是像開在上面的花。把底下的根斬斷,上面的花就全都沒有用了.除了扔下來當肥料以外,就一點用處也沒有了.」
他的這個評論是有道理的,不過,誠如神父選擇了賴清德一樣,身為一個台獨份子,這是理所當然的選擇,不過,劉可能錯估了一件事,蔡英文,還有她所屬的群集,可能不是華獨,表面漂亮的花朵,無根的花.
「好鬥的、有生命力的、有生育能力的台獨社區」
這可能是蔡英文所在的一種另類的台獨社區,他們好鬥,凶狠,有生命力,而且具有特殊的生育力.
我常說,唯一能擊敗蔡英文的機會,已經過去了,只有賴清德能夠擊敗蔡英文,當然,那是一個不太公平的初選,不過當它結束,蔡英文將不再有對手.
蔡英文是什麼?或者說「蔡英文們」的本質是什麼?
我會說,是一種未熟的狀態,一種屬於台灣女性的集體悲愴,不平,憤慨,所依附上去,形成的東西.
這個悲愴,和台灣獨立的本質,台灣人的悲傷,是互相共鳴的.
高知識份子的女性,傳統父權社會的框架,就算得到了成就仍然不感到自己被認同,到了近代仍背負隱隱然的歧視和壓迫-例如,女生到了一定的年紀,其價值就貶損.
被以外貌做評價,被以生育與否,作為生存的目的,許多女性也想要後代,但痛恨被當成唯一,生理年齡的壓力,使他們必須忍受放棄自主,若過了那年紀,則會被認為彷彿缺少了什麼,是有殘缺的人.
蔡英文作為載體,她吸引了,甚至擔負了這樣的移情.
在某方面看,她是無敵的.
所以當她被罵缺乏母性的時候,或有一群不知從哪的人,為她積極憤慨,那與其說是為蔡英文,不如說,是為她們自己.
台灣女性的創傷.
很多人說,為什麼民進黨過往的場子,老是搞悲情,神父必須說,他們有所誤解,並不是民進黨喜歡這麼做,或這麼做有用,而只是,反映了單純過往人心的現象.
台灣百年來,被外來殖民者壓迫的過往,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清鄉,屠盡了台灣本土的知識份子.
照理說,面對這種強大的恐怖,人們不是畏懼、轉而順從,才能求取生存,為何,老是有人不斷的主張台灣獨立?
既然勇敢的都被殺光了,留下來的,應該都是力量不夠大小聲會被笑,自焚造成國民黨的困擾,可是否,總是有「我叫鄭南榕,我支持台灣獨立.」這樣的人,如雨後春筍新生.
LGBT也是如此,照理說,這個社群是沒有什麼生育能力,但是,不管什麼樣的時代,都會有同志族群產生.
說這個很奇怪,信念,是會繁衍的.
我們看那些到處出征的櫻粉,不投蔡就是中共同路人,你們不愛台灣,我比誰都愛台灣,辣台派....他們打得可兇了,進攻柯文哲,抗議德國之聲,捍衛台獨黨綱....這些,其實是一開始他們自己也可能嫌惡的「搞意識形態」,現在,他們做了,他們做的對,所謂意識型態的東西,正是台灣意識中,用來自保的防衛機制而已.
那是天然的,因為她被外來者殖民,他經常被侵害自主意識,經常會有一群假中立的人,把殺光黑人和爭取公民權當作同等天秤般衡量,要理所當然應該的存在貢獻出生命,換取他們一點點被過度剝奪的平等.
不要怪抹紅,怪怎麼老是有人紅到發紫,紫到侵蝕了台灣意識存在的本身.
我想請老獨派們看清楚,這個不太成熟的新興社群,正是你們年輕時候的樣子,你們要看清楚,那些在蔡英文身旁搖旗吶喊的女生們,在台北市長選舉的時候,都出現在姚文智身旁,為他遭遇不合理的壓迫,發出不平之聲.
神父看得清楚,看到有一個女性,在為姚文智的抱貓辯護,說柯文哲的器官案本來就有問題,他們都說,
「我投姚文智!」
時間即將過12點了,過了12點,就不能拉票,說要支持哪位候選人,當然,本文也沒說要支持誰.
我想時間不多了,BROTHER.
OR,SISTER.
自詡獨派的老朋友們.
被說是急獨,不夠團結的朋友們,令人畏懼而且尊敬的台獨份子.
神父還是老話一句,
明天是重要的時刻,攸關台灣前途的命運.
以台灣獨立為己念的人們,
在台灣獨立的道路上,
我們不能缺席,TOMOYO.
【贊助神父的菸 成為台獨鬥士】
http://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允久營造評價 在 既視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返校(2019)
.
經過首週末後,相信大部分的人已經觀影完畢,而對於那些尚未進場的觀眾,希望看到我以下解嗨的言論之前,可以先去買票觀看這部電影,因為儘管它結果不盡如人意,甚至劇情上處理的相當粗糙,但若將此文本放在現今的社會情境下,這可能會是近年一部很重要的電影。它的功過好壞,喜好與否,我想每個人都應該留在觀影後再予以評價。而它的存在就如同所有的史實般不僅僅只是單方面的死板的呈現,更多得是它隨著時代發展,與世代間的無止盡對話過程。
1. 返校
.
當初得知遊戲《返校》要拍成電影版的時候,我內心既期待又害怕受傷害,我害怕《返校》的電影改編,會無法在遊戲框架當中走出新的路線,同時也擔心有可能因為總總因素,而使該說的話、該做的事無法被好好地述說,甚至說不出口,而事後證明,當時的兩個憂慮,在今日《返校》電影版盛大上映之後,竟全部應驗了。
.
首先,我不諱言這部電影的技術製作相當優秀,場景設計出彩,高度還原遊戲中經典場景、並以仿遊戲視角的鏡頭運用,企圖站在遊戲的成功上,將原始文本的影響力擴大,而觀察目前的網路上對電影的褒獎,果不其然的都圍繞著以上優點打轉,並深深為此驕傲。
.
然而,我卻覺得若只以此作為肯定一部遊戲改編電影,甚至為此定義這部電影,是相當膚淺且嚴重低估電影與遊戲這兩個媒體的。這樣講並不是在說電影與遊戲之間存在著什麼高下之分,而是意即電影與遊戲表現的有著本質上的差異。身為一個遊戲,《返校》製作方能有很大的彈性去拼貼重組符號象徵、隱藏彩蛋,甚至不用花特別的力氣去處理解釋這些符號的前因後果,畢竟遊戲除了解謎破關之外,更重要的是營造出一個完整的情境,因此他們要注意的只是符號象徵的存在是否與周遭相悖,且能一定程度上維持整個遊戲作品的邏輯統一,剩下的就等遊戲玩家去主動發現拼湊便可。然而到了電影的製作上,上述遊戲中處理角色、符號、象徵的手段便已失效,因為一部劇情長片,並不能只滿足於一個情境的營造與傳達,更多是對於角色、動機、事件、過程等意義的探索。因此,符號、象徵也不能僅止於彩蛋式的陳列,它們的前因後果以及與角色、事件的多重互動關係變得重要。因爲唯有如此,這樣角色在電影中的行動、以及整個電影想要表達的意思才會有意義、也才能自圓其說,不然就僅僅停留在一種教條式意識形態的宣達,觀眾與此是有距離的,也自然無法感同身受。
.
而會造成這樣的結果,我想問題或許是出在創作團隊忽視了改編過程中,受眾身為遊戲玩家與觀眾之間的身份轉化以及互動參與方式的改變。對於遊戲而言,上述功能性符號、象徵、角色之所以會成立的原因是,在這樣的一個白色恐怖情境當中,遊戲玩家有能力、也有權力去主動涉入、參與這個情境。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遊戲提供素材,而玩家自己創作過程,主動去了解方芮欣與魏仲廷身處在極端社會之下悲劇的無奈真相,並藉著「返校」的過程,回望這段害怕面對的過往,從而與自己和解,正視了恐怖的來源,並藉此產生了走向未來的希望,至此輪迴業障才得以解除,而玩家的任務也同時告一段落。然而,在差不多的劇情走向之下,上述情境若直接轉換為電影作品,那改動的不僅僅是作品的呈現方式,更多的是觀眾在「主動權」被抽離之後,對於自身處境理解的無所適從。我們被迫被動觀看一起悲劇,所有的經驗、抉擇、人際關係感情、甚至是角色的動作都變成二手,那些破關之後隨之而來的獲取劇情真相資訊的「獎勵」,在觀眾少了主動探索以及選擇的「動作」後,只變成了無生趣的不同時空片段並置。我們被迫疏離的旁觀了一個女性身處在白色恐怖時期的悲劇過往,只看到究責的過程,卻無從更進一步的了解這個世代背景。到最後整部電影看下來,你就只看到滿滿的象徵、符號、情緒、概念,而不見角色、事件與動機。同時你在電影中也看不到解謎的過程,而更加令人挫折的是,縱使真相早已攤開,你獲得的資訊已比片中角色多上許多,你卻因為電影呈現的限制,被迫跟著這些角色假裝對於真相沒有頭緒,而無法藉由更多的細節,去思考整個時代的結構性問題。因為在這個情緒、概念先行的電影當中,他們不允許也沒能力提供這樣思考的空間。畢竟如果真的存在這樣的思考彈性的話,他們將會丟失對於整個故事走向的主控權,而在缺少背景世界的鋪墊之下,生硬的角色,以及結尾自溺做作的精神自我圓滿也會變得更加可笑。所以說,製作團隊是忘記了返校遊戲的初衷與情境,還是他們害怕想起來?
.
2. 忌中
.
《返校》電影改編自赤燭遊戲於2017年所開發的同名2D橫軸恐怖冒險解謎遊戲,故事主要描述1962年戒嚴時期的山區高中裡,高中生方芮欣和魏仲廷,半夜在空無一人的校園醒來,兩人嘗試逃出學校並尋找失蹤的老師,卻發現學校有著深埋已久的可怖真相,而自己卻深陷於無止盡的噩夢輪迴當中。私以為整個遊戲最有價值的地方在於,它在一個可見悲劇發生的前提下,透過輪迴的設計,讓悲劇的本身回到過去的情境,重新理解當時自己還來不及理解的自身處境,從而找回自己對於自身生命的主動權。它的重點在於不要忘記,也不要害怕想起來,而所謂的「想起來」的過程,同時包含了對於自己的理解與和解,更多的是正視當時代威權政府的暴政以及整個社會的結構性問題。
.
然而在觀影的當下,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在情境轉化之下,電影當中他們所謂的「不要忘記」以及「致自由」究竟是什麼意思,是我們不要忘記那個曾經可怕的「情境」,還是忘記那些血淋淋發生過的事情。而所謂的致自由,究竟指的是致那曾經為自由奮鬥的人們,還是很開心地身處在已經自由的土壤上,去慶賀我們現今享有的自由得來不易。然而整個電影看下來,似乎兩邊的答案都傾向於前者,我們似乎以為記得情境便可以致自由,而同時致自由便代表著過往暴政被譴責被解決。電影最大的問題在於,它把所謂的「不要忘記」與「致自由」給概念化,因此我們當中看不到這兩個意圖的實際實踐,只看到他們像是當兵軍人口袋中的小卡口號,喊起來或許好聽,但實際上對於喊的人意義不大,或者說是喊起來過於輕率廉價。
.
「忌中」符號出現,代表的是有人死去,為了悼念它所以我們身處「忌中」。然而在電影版對於遊戲意念以及大環境妥協的雙重價值丟失之下,最後死的會是誰,而我們哀悼的又是誰呢?以此看來,「忌中」的符號就會變得相當諷刺。表面上看起來是少女方芮欣死了,而她的死來自結構下近乎無可避免的悲劇。但是在呈現少女死亡的同時,自由似乎也死了、勇氣也死了、公平正義也死了。而是誰殺死他們的呢?是目睹少女之死而無力作為的觀眾?還是掌握資權權力但卻依然操作意識形態的資方?抑或是對此悲劇不聞不問的社會大眾?我們無從一一究責。
.
但我們的確應該哀悼,哀悼的是,在《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28年後,我們的社會依然冷漠、依然仍在殺人。更加諷刺的是,我們掛起「忌中」,假裝在哀悼那段悲慘的過往,打著「致自由」的大旗作為號召,號召的是那種我們討厭的民粹,是觀眾的票房,這當中理解、同情、對話自然的被稀釋掉了,只留下滿滿的概念與情緒,且我們不以為意。這麼多年過去,我們依然「忌中」,因為我們捨不到脫離這樣的自溺情緒,同時不知不覺的,「忌中」也變成了「忌(憚)中(國)」。我們應當持續哀悼,哀悼過了這麼多年,當我們談論白色恐怖時,竟不比28年前來的勇敢,必須躲在一個架空的偏遠山區學校,還要夾雜夢境,同時還什麼直接的指涉都不敢說出。而更諷刺的是,很多人還以為這樣就已經是直球對決,就已經是直面過去。然後製作團隊繼續沉浸在自以為是的意識形態同溫層溫暖泡泡中,一面假裝高喊的轉型正義、致自由,但同時卻處處自我受限的目標瞄準無立場的市場,並不是說這樣的商業導向的電影令人不齒。關鍵在於,打著類似題材卻為了商業犧牲最本質的批判力道與精神,合適嗎?而若以此延伸,現在的我們自由嗎?我們是真的自由,還是我們以為我們已經擁有自由?
3. 未來
.
總的來說,就電影內容上而言,《返校》的結果是相當令人失望的,就如同我一開始所提及的擔憂。電影版的製作,自始自終都沒有脫離遊戲版的框架,在以「還原」為目的的製作方向上,雖然力求在劇情上的脈絡完善,但卻也同時削減了原作中的驚悚懸疑元素,讓整件事情定調為一個俗濫的密室逃脫戲碼,重點是找出事件真相,並為讀書會的消失究責。但如果仔細研究文本,又或者是對那個時代有更多感知的話,就會知道揭發真相、究責只是一個階段,轉型正義的意義,更多的是理解、對話、補償、和解的過程。因此就一個商業電影的操作,《返校》的結果或許可以成立,但對於一個述說白色恐怖時期的電影而言,目前的模樣卻是著實讓人相當失望且生氣的。因為在這方面,我們看不到處理事情、直面問題意識本質的勇氣,看不到哪個政府、哪個暴行者的名字,也看不到所謂轉型的溫柔以及道德立場。就如同現今多數政治人物一樣,「白色恐怖」、「轉型正義」便用得像是文創商品中的標語,「國家殺人」、「致自由」也成了流行口號般空虛的存在,而在這個熱潮過去之後,我們留下什麼,又或者說社會改變了什麼,我想絲毫未變,因為我們以那種獨裁暴力的方式,在處理一個反獨裁的題材,然後並以觀看這樣的電影為榮,誤認為這是理解、這是對話,想到這裡越來越覺得悲哀。
.
很多人會說,電影的力量很大,可以改變一個國家。我們從新寫實主義的遺產中得到,要拍好一部電影似乎不需要很好的技術設備條件,更重要的是當下所表達的道德立場。然而失望的是,當我們今天看到有個國家正在以國家的力量改變電影、介入電影,限制自由創作發聲的權利。而相距不晚的香港正在為了自由民主奮戰時,那些握有資金資源的製作團隊,卻是以這樣閃躲的方式,試圖謀求一個最大的受眾公約數,將自己的道德底線降低,淡化其中的政治指涉,凸顯故事裡面悲劇性的少女身世。
.
因此我會說,如果說看完這部電影有什麼發想或者是對於自身反思的話,那必然出自於觀眾本身的熱切,對於現今處境的關心,與電影中想要交給我們的訊息關連不大,因為在意識形態這題底下,電影呈現的結果是缺席且卸責的。然而,多年後我們或許會覺得《返校》的相當重要,因為他在天時地利人和之下,出現在觀眾面前。所以縱使我會說這樣的認同是相對愚昧且危險的(因為本質上與黨國宣傳的認同無異),但我依然覺得這個過程(《返校》上映後的回響)是有意義的,畢竟它的出現一定程度上滿足廣大族群在情感上寄託的需要,也或多或少喚醒了社會中對於過往台灣黑歷史的最低階關注。當然有幸的話,或者樂觀一點想,希望所有人都能以此為起點,開始思考關於自己土地上所發生的事,並有理性有機的對話產生,從而能夠重新審視《返校》帶給我我們的總總,並藉此連接自己與社會與過去的互動關係。雖然這樣的盼望結果可能是悲觀且徒勞的,但我依然是這樣希望著。
最後我想呼應壁虎先生的一句話,去玩遊戲吧!又或者真的不想玩遊戲的話,認真生活吧!
允久營造評價 在 台中建商評價討論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請問久樘建設呢?建築品質好嗎? 3. 引言; 留言. ... <看更多>
允久營造評價 在 台中7千萬豪宅一交屋就漏水住戶氣炸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立即訂閱「台視新聞」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ttvnewsview ),隨時掌握國內外最新、最熱、最夯的新聞影音。 ... <看更多>
允久營造評價 在 允久營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允久營造 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Local Business. Like. Liked. About. Local Business. Page transparency. Facebook is showing information to help you better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