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曲。春景🌸
YouTube link在comment🔗🎬
.
「與文同樂」(Music Poetic HK) 為一植根香港創作團隊,團隊致力以粵語流行曲手法演繹古典詩詞。〈陽春曲·春景 (二)(Op. 10)〉為與文同樂與地底樂團首個合作項目,作品由與文同樂核心成員紀幾何作曲,香港音樂人伍正文擔任監製、並由小清新唱作人 Shel 以Acoustic 手法編曲和演繹。
.
胡祇遹,元代文學家,代表作有〈陽春曲.春景〉、〈沉醉東風.贈妓朱簾秀〉等,著有《紫山大全集》存世。〈陽春曲·春景 (二)(Op. 10)〉為〈陽春曲.春景〉三支小令組曲的第二首,也是與文同樂的第十首作品(Op. 10),寫的是春睡景緻,懶洋洋之餘又帶點積極之意。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EBC 馮翊綱說人解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王昭君,西漢人,與西施、趙飛燕、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而四大美女到底有多美,並不得知,主要還是因為他們一生傳奇的故事得名吧! 漢元帝時入宮做宮女的王昭君,因為不願賄絡畫工毛延壽,而被毛延壽故意醜化,也因此失去受皇帝召見的機會。 眼看著青春就要在漢宮中消逝的她,決定自請和親遠嫁匈奴,這才讓漢元...
元代文學 在 yuppiemusic.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十大我最喜愛阿Lam(林子祥)的歌(三)
2016年1月,是我其中一個喜愛的歌手─林子祥的《佐治地球四十年演唱會》,真的十分期待。年輕一代未必知道,其實阿Lam不是演而優則唱,他在大學已經夾band,70年代尾已經開始出唱片、作曲,在80至90年代炮製出一首首經典作品。筆者打算在他的演唱會之前,依時序為大家介紹在我耳中十首非聽不可的作品。
(1981年)活色生香
收錄於《活色生香》同名大碟,是電影《鬼馬智多星》主題曲。歌名是來自元代文學家王惲的《繁杏錦鳩圖》:「盡堪活色生香裡,擁顧雙棲過一春。」論受歡迎程度,未必夠大碟裡的《三人行》出名,但卻奪得十大中文金曲獎。筆者更偏愛探戈(Tango)的曲風,無論旋律和節奏,都十分耐聽。
元代文學 在 EBC 馮翊綱說人解字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王昭君,西漢人,與西施、趙飛燕、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而四大美女到底有多美,並不得知,主要還是因為他們一生傳奇的故事得名吧!
漢元帝時入宮做宮女的王昭君,因為不願賄絡畫工毛延壽,而被毛延壽故意醜化,也因此失去受皇帝召見的機會。
眼看著青春就要在漢宮中消逝的她,決定自請和親遠嫁匈奴,這才讓漢元帝看到了美如沉魚落雁的王昭君,並驚為天人,但也無法取消和親之議,只好將她嫁給匈奴。
當然,皇帝也因此知道毛延壽一手遮天的惡劣行為,下令清查畫工們的積習!
王昭君的故事,是許多文學作品的素材,不僅杜甫、白居易曾有以她為主的詩作,元代劇作家馬致遠也曾將昭君出塞寫成雜劇《漢宮秋》,在民間廣為流傳!
只是王昭君嫁給匈奴單于呼韓邪,呼韓邪死後又續嫁呼韓邪的兒子,至死都未再踏上故土,晚年的她應該十分思念家鄉吧!
想知道阿綱老師錄影時的小故事嗎?
還有更多有趣的內容~請上馮翊綱說文解字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FCCSD2016/

元代文學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六榕寺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的六榕路,為一座佛教寺廟,至今已有1460多年歷史,內有六榕花塔,廣州四大叢林(六榕、光孝、華林、海幢)之一,六榕寺為廣州佛教聖地,亦為廣州旅遊景點及名勝古蹟之一。大門上有一副對聯「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無樹記東坡」,為民國初年順德文人岑學侶撰寫,聯中「博士」指的是王勃,「東坡」指的是蘇軾,以紀念他們對六榕寺的貢獻。南北朝時期,梁武帝蕭衍派他的母舅沙門曇裕大智法師到真臘(今柬埔寨)求得佛舍利帶回廣州後,便命令廣州刺史蕭譽建造了這座寺和塔,當時分別稱寶莊嚴寺和舍利塔。相傳唐上元二年(675年),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來到廣州,應寶莊嚴寺主持之邀,揮毫寫下了《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記》。到唐朝高宗時重修。五代南漢時改為長壽寺,每逢上元節、中秋節,人們都蜂擁到寺裡,點燈祈求豐年。到宋太宗時再重修,改名淨慧寺。後毀於火災,塔亦被毀。宋哲宗年間,廣州人林修,在原塔基下重建千佛塔,並將佛舍利埋於塔下。北宋元符三年(1110年),蘇軾被貶嶺南時,從海南北歸,路經廣州,時淨慧寺僧人慕東坡之名,力邀其為寺題字。蘇東坡見寺內有六棵枝葉繁盛的古榕,便欣然提筆寫下「六榕」二字,字為楷體,遒麗奇雅,厚重雍容。明成祖永樂九年(1411年)改名為六榕寺。蘇軾所題匾額,今天仍高懸於寺門上。,廣州人俗稱千佛塔為花塔,塔基是用花崗岩石砌築的九井環基,塔頂有元代至正十八年(1358年)鑄造的千佛大銅柱,連上面的九霄盤、寶珠及下垂的鐵練總重達5000公斤。六榕塔是仿樓閣式的穿壁繞平座結構的磚木塔,塔高57.6米,是嶺南地區現存最高的宋代古塔。從北宋重修到現在已有900年的歷史,中間又經過多次重修,直到明朝嘉靖二十八年由住持德隱進行了一次大修,花塔的面貌,基本上與今天一樣。清光緒元年(西元1875年),寺塔修葺,主體仍照宋代舊貌。巡撫張兆棟見到蘇東坡墨寶,甚覺可貴,就拓“六榕”之字制匾懸於寺前,正式改淨慧寺為六榕寺並沿襲至今。修葺六榕寺時,各層琉璃瓦簷改為清代樣式,塔內朱欄碧瓦,丹柱粉牆,遙望猶如沖霄花柱。元宵、中秋之夜,民眾懸花燈塔上,絢麗異常,故六榕塔又稱“花塔”。史載,至1913年時,六榕寺內的六株榕樹尚存2株。為紀念蘇東坡,時任六榕寺主持鐵禪和尚辟院內六祖堂前補植榕樹4株,並築建了一座亭子名為“補榕亭”。六榕寺位於廣州老城區中心一方淨土,古老的榕樹帶有特有的意境,實屬美景。在榕樹下,有一尊白色玉石所鑄的蘇東坡塑像。蘇東坡站在刻有“六榕”二字的褐紅石基上,目光炯炯,手持木杖,腳踏木屐,背掛竹笠,衣袂飄然。這就是那個歷經艱辛而依然保有詩意人生態度的蘇東坡。近千年過去,六榕寺歷經風雨,曾幾度被毀,而今猶在,蘇東坡的題字還在,流芳千古。六榕寺還留有“初唐四傑”王勃所寫的《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這是中國文學史上至今已知篇幅最長、內容包羅最廣的寶塔銘文,足足有3000餘字。

元代文學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嶽麓書院為中國古代著名四大書院之一,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山東側,緊鄰湘江。始建於北宋開寶九年(西元976年),歷經宋、元、明、清時勢變遷,迨及晚清(1903年)改制為湖南高等學堂,1926年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 。至今仍為湖南大學下屬的辦學機構,歷史已逾千年,是世所罕見的“千年學府”。嶽麓書院原匾為北宋皇帝宋真親賜。二門匾額 “名山壇席”反映的是南嶽衡山。四大書院中,嶽麓是目前國內惟一還在招收學生的古代書院。嶽麓書院古建築群分為教學、藏書、祭祀、園林、紀念五大建築格局。書院占地面積25000平方米,現存建築大部分為明清遺物,主體建築有大門、二門、講堂、半學齋、教學齋、百泉軒、御書樓、湘水校經堂、文廟等,各部分互相連接,完整地展現了中國古代建築氣勢恢宏的壯闊景象。文廟兩側的廊屋現在是書院在讀研究生們的教室。除建築文物外,嶽麓書院還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聞名於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書“嶽麓書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學達性天”、“道南正脈”、清刻朱熹“忠孝廉潔碑”、歐陽正煥“整齊嚴肅碑”、王文清“嶽麓書院學規碑”等等。
嶽麓山位於湖南省長沙市的湘江西岸,最高峰雲麓峰,又名靈麓峰。海拔300.8米,是南嶽衡山之72峰之一, 1975年闢為嶽麓山公園,與長沙城區融為一體,2002年5月17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景區內有嶽麓書院、愛晚亭、麓山寺、雲麓宮、新民主學會景點等。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很多著名人物葬於山上。歷代留下的文化遺蹟文化遺蹟以晉初麓山寺、隋舍利塔、唐李邕麓山寺碑、宋嶽麓書院、禹王碑、明雲麓宮、清愛晚亭最為著名。山下形成了湖南最重要的文化教育區。湖南第一師範學院簡稱第一師範,是一所全日制師範類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前身為南宋的城南書院,由張浚、張栻父子建於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盛極一時。隨著南宋崩潰,書院在元代期間廢棄,改建為僧寺。明朝期間又經歷幾次興廢。清朝光緒29年(1903年),建立湖南師範館,為解決廢科舉、興學校的師資問題,經由湖南巡撫趙爾巽批准設立;同年2月17日正式開學,學制一年;王先謙任第一任館長。入學對象為30歲以下鄉試落選舉子,學制一年,成績及格者發給文憑,准予擔任中、小學堂教員;共設有倫理、經學、算學、中外史學、中外輿地、文學、理化學、英文、圖畫、體操等10多門課程。1914年3月,湖南公立第一師範學校與湖南省立第四師範學校(建於1913年)合併為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此期間主要仿效日本的普通中學與師範學校分立雙軌制,1926年秋季,改為美國式單軌制綜合中學,學校併入湖南省立高級中學,成為湖南省立高級中學教育科。1927年因馬日事變而停辦,於1928年春複課,改為湖南省立高級中學師範科。1949年,更名湖南省第一師範學校。1972年被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76年,批准按照建校初期原貌復建。2000年,學校升格為專科學校,名稱仍為湖南省第一師範學校。2008年,升格為本科院校,更名湖南第一師範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