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閲讀:美國撕裂了自己,因為它搞不清自己可以實現什麼目標?》
文/季辛吉(原文刊載於Economist 經濟學人雜誌)
塔利班接管阿富汗帶給我們的近憂,只是如何解救滯留阿富汗的數萬美國人、盟國人和阿富汗人:如何營救他們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但更重要的問題是長期的影響。
美國應反思自己的決策過程:美國的盟友和相關人員,在過去20年間,在阿富汗戰爭上做出了巨大的犧牲,而美國卻未發出足夠的警告,也未與他們進行充分協商,已於前年起擅自做出全部撤軍的決定。
美國更應思考,為什麼阿富汗問題會被以一種非此即彼的零和策略呈現給公眾,使大眾以為美國只能在完全控制阿富汗和全面撤軍之間,做出選擇。
從深陷越南戰爭到開打阿富汗、伊拉克戰爭,美國介入他國的根本問題,困擾了數代美國人。美國必須首先將戰略目標和政治目標結合起來,然後再派出軍人冒險血戰,賭上國家的信譽並將其他國家牽拉入戰爭中。
在戰略上,美國要搞清楚戰爭的形勢;在政治上,美國要明確的制定目標,以便在相關國家內部和國際上維持戰爭成果。
在開打阿富汗、尤其伊拉克戰爭過程中,美國撕裂了自己。
因為美國搞不清為何而戰,以及可以實現什麼目標?美國人也無法在美國政策過程中,將這些目標結合起來。
當一個軍事目標過於絕對且難以實現時,政治目標便會變成過於抽象且難以捉摸。
這樣的戰爭註定失敗。
在一眼望不到盡頭的戰爭中,美國領袖們無法將這些目標結合在一起,這一直困擾著美國,並導致美國深陷國內紛爭的泥沼中,自己無法團結一致。
基地組織從塔利班控制的阿富汗出發向美國發動襲擊:於是作為報復回應,美國在獲得廣泛民意支持的情況下進軍了阿富汗。
最初進行的軍事行動,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但當塔利班崩潰之後,我們除了斬首追捕賓拉登外,已經失去了戰略重點。
塔利班基本上靠巴基斯坦的庇護才苟活下來,後來在巴基斯坦個別部門的協助下,十年後,他們又重返阿富汗展開了游擊戰。
於是我們告訴自己,甚至深信只有將阿富汗變成一個擁有民主體制和憲政政府的現代國家,才能最終避免阿富汗重新變成恐怖主義的溫床。
這樣「宏偉的計劃」,不可能成功!
2010年,在一篇評論阿富汗增兵的文章中,我便警告不要貿然延長這場戰爭:否則即使是那些不贊成塔利班聖戰的阿富汗人,也會站到我們的對立面。
因為阿富汗從來就不是一個追求現代化的國家:它的國家建立在共同體的宗教意識和中央集權的基礎上。
貧窮的阿富汗,恰恰缺少現代化國家所需要的元素。要在阿富汗建立一個政令通行全國的現代民主國家,這意味著要制定一張時長多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表;建立現代民主國家的努力與該國的地理環境和民族宗教本質信仰,完全背道而馳。
正是因為阿富汗倔強、閉塞和缺乏中央權威,才使其成為恐怖組織首選的基地。
一個獨特的阿富汗實體早在18世紀就已形成,但組成這個實體的各個民族卻一直強烈反對中央集權。
阿富汗的政治統合,尤其是軍事統合,一直是沿著種族和部族的脈絡發展,它基本上處於一種封建結構中,發生主導作用的權力代理人就是部落武裝的領導人。
這些軍閥通常在開戰時,才會結成廣泛的聯盟,這主要發生在外部勢力試圖破壞阿富汗時。例如1839年英軍入侵阿富汗,和1979年蘇聯武裝佔領阿富汗。
正是各個部族從鬆散改變為聯合,才導致英國人於1842年倉皇撤離喀布爾,最後只有一名歐洲人逃脫了被殺或被俘的命運。
接下來便是1989年蘇聯從阿富汗大規模撤退。
現在所謂阿富汗人民不願意為自己而戰的說法;並沒有歷史依據。當為自己的部族和部落為自治而戰時,他們都是英勇無畏的戰士。
隨著時間的推移,阿富汗戰爭呈現出以往美國開戰漫無盡頭的特徵,美國國內對戰爭的支持也逐漸減弱。
摧毀塔利班基地的目標基本早已經實現,但重建這個飽受戰爭蹂躪的國家,卻佔用了太多太大量的軍事力量。塔利班可以被遏制,但不能被消滅。而從外部引入陌生的政府形式,則削弱了美國的政治承諾,並加劇了業已普遍存在的腐敗現象。
因此,美國國內原有的爭論模式又在阿富汗問題上重現了。
在這場辯論中,平亂一方被定義為進步派,而政治解決派則被視為災難製造者。在兩黨交替執政期間,這兩派人總都想搞垮對方。例如,美國政府在2009年決定增兵阿富汗的同時,也宣佈將在18個月後開始撤軍。
被忽視的是一個本可想得到的、兩全其美的替代方案。戰爭的目標可縮小為遏制而非摧毀塔利班。而政治-外交途徑則可能探索了阿富汗現實的一個特殊層面:該國的鄰國,即使在相互敵對時和偶爾與我為敵時,也會感受到阿富汗恐怖主義的可能威脅。
這有沒有可能會促使我們聯合展開反恐行動?
印度、中國、俄羅斯和巴基斯坦常常存在利益分歧。但展開創造性的外交活動,有可能提煉出戰勝阿富汗恐怖主義的一致的外交聯合措施。
英國就曾採用這一戰略。
在一個世紀的時間裡,在沒有永久基地的情況下,與臨時的本地支持者一道,保護其經過中東到達印度的陸上通道。
但這一替代方案從未被仔細研究過。
川普和拜登總統在競選總統時反對這場戰爭,在就任後與塔利班展開了和平談判,而正是這個塔利班,是我們在20年前曾發誓要鏟除它,並勸誘盟友出手相助。
如今,拜登政府的無條件撤軍,使這齣戲達到了失敗的高潮。
大談形勢發展並不能抹除政府撤軍決定的粗疏和突兀。
由於美國本身所具有的能力和歷史價值,美國無可避免地要在國際秩序中扮演關鍵角色。美國無法通過撤退來逃避這一個命運。
能夠自主研發且掌握更多先進技術的國家,將是一項全球性挑戰。要想抵制恐怖主義,我們必須把國際戰略利益和國際合作相互結合,我們可以通過展開相應的外交努力,來創建合適的國際框架。
我們必須認識到,在近些時候,沒有任何重大戰略舉措可以抵消這一次自作自受的失敗,比如在其他地區作出新的鄭重承諾。
美國的魯莽會加重盟國的失望情緒,鼓勵對手,並使觀察家們迷惑不解。
拜登政府才剛剛執政,它還有機會制定和維持一項符合國內和國際需要的全面戰略。
民主就是在各界衝突意見中發展而來的,透過和解,民主可以實現偉大的成就。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賴阿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原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jY0teqF07A 如果玩低配鹹魚版可能就沒辦法掛機站樁,請注意...
元素的庇護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日展覽
-
【傅詩霖 當綠燈亮起 × 劉昕宜 空間中流動的身體 雙個展】
展期:2021.08.17 – 2021.09.05
地點: 敦煌藝術中心 Caves Art Center
地址:台北市松山區富錦街91號
-
文/敦煌藝術中心 Caves Art Center
傅詩霖|當綠燈亮起
本次展覽《當綠燈亮起》彷彿是我這混亂時期的一盞明燈。去年三月從英國趕回台灣,我回到了家鄉,但也拋下了我在世界各地的家。回到老家,我重新翻出之前的創作,便開始思考藝術中的自我寫實呈現。由於我的面孔常常被誤解成「外國人」,因此我決定拋開眾人帶給我的眼光,開始思索自己在台灣、法國和美國文化中的歸屬感。我相信自己定義身份能重新認識自我。我利用日常生活的經歷繪畫在畫布上,再將這些生活片段組裝成自畫像,顯示我的身份不斷地在變化。
就藝術方面來說,這是無法被單一構圖的,甚至以固定的方式呈現。我捨棄傳統的自畫像風格,而由日常中簡單的東西,例如,校車的窗簾、法國常吃的焦糖糖果和阿嬤家的地磚來代表我,它們是如此的影響我人生的體驗,也同時強調著這些微不足道事物的寶貴性。作為一個既不在這裡也不在那裡的人,一個總是處於身份中間的人,我從這些平凡的物體中找到臨時的庇護所且感到滿足。
在我的創作中,我扭曲我所處的空間和時間,呈現多個抽象卻清晰可見的畫面。這些自畫像把我在不同時間和地點的經歷結合起來,闡述我對自己的身份、感受和了解。領悟多種身份的可能性,也讓我迎接作品啟發的新故事。柔和的色彩、幾何的形狀再加上微微的臨場感,更加顯示我在這錯綜複雜社會中的流離失所感。「當綠燈亮起」時,我在周圍事物中找到真實的自己。
-
劉昕宜|空間中流動的身體
本次展覽《空間中流動的身體》繼《潛意識邊緣》、《啟動身體感知》、《以聲音作為一種身體想像》等個展,重新思考「身體」與創作的關係。試圖將身體存於空間中的動態視覺化,「流動」成為畫面中關注的狀態,延續2020年對個人感知符號的探索,「眼」的符號慢慢隨自身的感官感受變換,從細胞、植物、雲、水氣、神經...等,呈現出不同情境下的視覺型態。
另一部分則是延續系列作品《Sound body》,將形狀與色彩從畫布上抽離以直覺編輯,繪畫中的「色彩」、「形狀」影響著觀者的感受、情緒 和心境,如同音樂裡的「旋律」、「節奏」,每一個元素恰似一張影像凝結著回憶與記憶,讓個體與個體之間能互相對話與連結,如同自我和他者、內在與外在、個體與世界的關係。
元素的庇護 在 王家貞服務處專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比起批判傷天害理糟蹋台灣人的民進黨,我學養均輸風城男子太多太多,是怎麼學習他都學不來的。
看看能否學他的「風骨」!
每每看他的論述,很想篇篇轉貼:
我喜歡看風城男子的文章,他的臉書常被封鎖,我只有到他的部落格中閱讀文章,尤其這篇寫的最露骨實際,毫無掩飾的說出目前執政者的心態,值得一看,建議仔細看完。
這個政府的氣球到底能夠吹多大。
風城男子2021.7.7.部落格
去年台灣有三個政治人物,不約而同登上了知名時尚與時代雜誌的封面。這背後當然是有不為人知的政治公關與金錢利益的交易,正所謂「花錢整容加包裝,母豬也能賽貂蟬。」
台灣人,特別是年輕人,最喜歡吃這套。所以政治人物花大錢搞這種形象行銷,一點也不足為奇。
但是市場行銷最重要的兩個元素是金錢跟產品。所以重點是,花的是誰的錢,產品的真實性如何?
第一個問題,答案顯而易見。當然,除非你是吃芒果乾吃到頭殼壞了。所以這裡要探討的,主要是第二個問題。
第一位是蔡英文總統,登上了時代雜誌的封面。蔡被吹捧成「民主自由的守護者」,在香港反送中的示威運動中,因著對中共公開發表強硬的言論,而贏得島內眾多年輕人的崇拜,被暱稱為「辣台妹」。
不意隨著川普落選,中共整肅香港的反對勢力,蔡英文突然判若二人,對於之前應允港人來台予以政治庇護的承諾,彷如失憶般不再提起。而對島內的反對勢力與言論,則是加強力道鎮壓與控管。《亞洲週刊》批蔡英文獨裁的封面專題報導,獲得有亞洲普立茲獎之稱的《卓越新聞獎》的特別榮譽獎,直接打臉了蔡英文「假民主,真獨裁」的台灣新威權主義現象,實在是諷刺至極。
而蔡之前也屢屢被塑造成一個「談判專才」,只是那些把蔡英文吹捧成「國際經貿談判專家」人才的,實在是侮辱了國際經貿這個專業。
蔡英文到底有沒有拿到一個半的博士學位,我人微言輕,說了也沒人會信。但她絕對不是一個國際經貿談判的人才,這我是非常肯定的。最顯而易見的例子,就是開放美豬牛進口。
蔡英文到底有沒有私下跟美國進行協商我不得而知,但談出這種「馬關條約」似的割地降書,要說她是個國際經貿談判人才,還不如相信豬可以飛。
第二位是唐鳳政委,被美化成第一個跨性別「時尚界高EQ」的電腦天才。把唐鳳跟「時尚」等同並論,實在是侮辱了時尚這個迷人的潮流美學。
唐屢屢被媒體吹捧成一個「百年難得一見的程式高手」,可它搞出來的什麼「唐鳳系統」、「唐鳳平台」、「唐鳳實聯制」、「唐鳳App」,不是普普卡卡的,就是毫無路用,一點也看不出是「大家之作」,倒像是個「國小等級」的業餘玩家。
唐鳳是不是個天才眾口難調,但我確定它絕對不是一個懂得流行時尚且具備高情商的天才。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它那一頭秀髮以及家暴醜聞。
人的長相,30歲以前是父母給的,30歲以後是自己修的。正所謂長相是天生的,氣質是培養的。時尚美學不論如何主觀,穿著打扮總要讓人看得舒服合宜,更遑論唐鳳因細故口角,涉嫌咬打女友的家暴醜聞了。要說它是個高EQ的時尚天才,還不如相信蟑螂是美麗的。
第三位陳時中部長,被塑造成一個務實仁厚且具高度公衛專業的防疫英雄。那些把陳時中描述成一個鐵漢柔情的「國民英雄」,實在是侮辱了英雄這個高尚的品格與情操。
陳在國內疫情尚未爆發的時候,意氣風發的投書英媒「要幫全球建立醫療體系」,更大言不慚的說「世界怎麼跟得上台灣」。結果當疫情爆發的時候,大家才猛然發現,所謂的超前部署都是夢裡桃花:疫苗要跟外國乞討,醫療物資要等藝人送,PCR檢測能量不足,快篩劑完全沒有準備。
陳時中有沒有具備高度的公衛專業見仁見智,但他絕對不是一個務實仁厚的英雄漢子。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對「小明」返台的刻意刁難以及在美豬事件中放棄為國人食安把關的政客嘴臉。
仁厚出於心而形於色,英雄挺其身而護其民。作爲一個醫生,他將政治考量置於人道主義之上,何仁厚之有。作為一個衛福部長,他寧棄國人之食安而登小巨蛋表演不入流之演唱,何來英雄風骨。要說他是個鐵漢柔情的防疫英雄,還不如相信老鼠的勇氣。
一個國家的總統與政府官員,每天都只想著作秀表演,這個國家肯定是沒有前途的。俗話說「醜人多作怪」,每天用虛偽的包裝所吹噓的氣球,能夠持續多久呢?
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台灣從防疫前段班的模範生,跌落到全球的防疫表現倒數第二,全民疫苗的接種率不到10%,接種疫苗跟確診的死亡率都遠遠高於世界各國。對照於三個月前我們的防疫總指揮官信誓旦旦的說:「世界怎麼跟得上台灣」,這無疑為蔡政府的「自大、剛愎、無能、吹牛」做了一個最完美的註腳。
囂張沒落魄的久,正是這樣的寫照。氣球破了,才知道裡面除了空氣,其實是一無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