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泡泡 #理查三世的三個女人
💖💖伊莉莎白:終結內戰的公主💖💖💖
「這叫我怎麼講才好?說她父親的弟弟要做她的夫君嗎?或乾脆說,她的叔父?還是說,殺她兄弟和舅父的劊子手?我該用什麼稱呼去為你求婚哪?」
~理查三世中,伊莉莎白王后對理查說的話~
理查三世在1483年七月登基,眼見失去一切的伊莉莎白王后與亨利都鐸的母親瑪格麗特夫人串連,大約在1483年的年底,這兩個野心勃勃的母親結成了同盟。由於亨利的繼承權來自於母親,但瑪格麗特夫人屬於博福特家族,他們是蘭開斯特家族的私生子,雖然後來被追認為正式的皇室成員,在當時的法案中卻明令禁止他們繼承皇位。因此,亨利必須找到具有有力繼承權的妻子。
在塔中的兩個小王子失蹤之後,愛德華四世的長女伊莉莎白公主就成了繼承人,但伊莉莎白公主的王位繼承權就像我們在一開始說的瑪蒂達公主一樣,並不是被普遍認可的事,但亨利與伊莉莎白的結合,有著更深的象徵意義,就是蘭開斯特與約克家族藉由婚姻合而為一、不再撕裂。
不知道是因為確認了這個同盟關係之後,必須鬆懈理查的戒心?還是王后後來也懷疑瑪格麗特夫人才是殺小王子的元兇?總之,在1484年,理查三世與王后叔嫂二人達成了和解,王后帶著女兒們離開了原先躲避的教堂,兩個年長的女兒入宮陪伴安妮。
也差不多在此時,安妮與理查外出巡視、將兒子留在老家時,他們唯一的兒子染病身亡,安妮傷心欲絕,但對理查與安妮而言,最大的危機並不是兒子去世,而是安妮此時27歲、理查也才31歲,但他們多年來只有一個子嗣,子息不繁在當時被認為一種徵兆,但也讓生育的壓力沉重地壓在安妮身上。
伊莉莎白公主入宮更加劇了這種情形,伊莉莎白正是18歲的青春少女,年輕貌美又氣質出眾,雖然安妮只大她10歲,但歷經種種心碎後,王后的華服也無法讓安妮振作起來。
於是,謠言開始流傳,人們說,理查想要毒死安妮,好迎娶伊莉莎白,就像台語說的「娶某看娘嬭」,安妮的母親只生了兩個女兒、但伊莉莎白的媽媽兒女成群,18歲的伊莉莎白既是先王的繼承人、又看起來能生很多孩子,這對理查而言,似乎是再適合不過的王后人選。但不管再怎麼說,理查是伊莉莎白的親叔叔,親叔姪成婚,在當時人眼中也是駭人聽聞的事。聽在日漸憔悴的安妮耳中,更可能加速了她的病情。
1485年三月,安妮撒手人寰,理查隨即將伊莉莎白送出宮廷以平息謠言,但傷害已經造成,隨著安妮的去世,原先效忠內維爾家族的勢力也有所鬆動,理查捨棄了喬治的兒子,改立外甥為繼承人,這又是一次由女性傳遞的繼承權,但在當時顯得名不正言不順,無法得到人們的信任。同一年八月,28歲的亨利都鐸終於踏上英國,正式挑戰王位,理查一開始還佔上風,但隨著手下大將倒戈,戰勢逆轉,理查三世戰死於博斯沃思,屍體在示眾之後被草草地下葬。
而勝利者亨利都鐸遵守諾言,迎娶了伊莉莎白,並推翻愛德華四世與王后婚姻不合法的說法,確立了伊莉莎白的繼承權,兩個家族合而為一成為都鐸王朝,他們的兒子,就是後來的亨利八世。在英國歷史上,伊莉莎白是最後一個擁有繼承權卻未能繼承的公主,但她帶入的繼承權影響,使得她的孫女瑪麗一世在都鐸家族的男系子孫死亡後,得以宣稱自己是合法的女王,她的另一個孫女伊莉莎白一世更是一生堅守女王之位,長達四十四年。
正是伊莉莎白的時代,出現了莎翁,站在當時都鐸王朝才是正統的政治氛圍下,貶低與抹黑理查三世,抬高亨利都鐸母子、伊莉莎白母女也就不意外了。
理查究竟與伊莉莎白有沒有過愛情?就算有,在莎翁的時代也不會有任何的紀錄,理查的真相與他的屍體一樣被埋藏在地底長達數百年,直到2012年,翻修停車場時,在地下找到了理查的屍體,他確實有脊椎側彎的問題,但並不像莎翁描述的那樣有駝背、萎縮的手與跛腳,幾年後,在遺骸出土的列斯特教堂舉行了盛大的葬禮,重新將這位國王以應有的禮節下葬。
真相是時間的女兒,但這個女兒顯然沒有辦法呈現出全貌,透過理查三世的三個女人,我們卻能看見圍繞在這個悲劇國王身上難以掙脫的鎖鏈,終究是女系繼承權的隱隱伏流。
最後,我想引用理查的旁系遠親、演員Benedict Cumberbatch在列斯特教堂的下葬禮上吟誦的這段詩來替整篇文章畫下句點。
「我的頭骨遭到王冠畫下傷痕,掏空歷史。描繪我的靈魂,當祈願的焚香消散;你們的靈魂亦同。請允許刻上我的名字。」
*本系列文章由 國家兩廳院 NTCH, Taipei 贊助,疫情過後請關注「理查三世」重排喔!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萬的網紅2分之一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新【2分之一強】節目收看►►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i-Ztspx3ak8Y5MFFSlMiUi4hSAUjVCl 東森綜合32頻道 週一至週五 晚間11點 2分之一強 新世代的女人不論在能力、經濟、教育、工作上都不輸男人,這些獨立自主的...
兇女人台語 在 拎杯是大叔啦!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阿叔成長在一個經濟起飛的八零年代
我還記得小時候家裡是開自助餐的,然後某天有一個我們都叫阿北的男子到店裡來幫忙,是一個外省老兵、單身。
他就住在我們自助餐店隔出來的閣樓上面,好像在以前的年代很多這種幫手的,或是上工的,都會直接住在店裡面,那年代太多北上來找工作,或是單身沒有家庭的,都希望工作是能提供食宿的。
阿北由於單身,也沒有小孩,所以我們這幾個小孩子就常常都在他下班後,混在他的閣樓上面,阿北常常買東西給我們,也會在休假的日子,帶我們去看電影,或者去兒童樂園玩。在那個年代父母好像就是很放心的會把小孩給交出去,而那個年代也好像比較容易因為工作關係而大家成為一家人。
我還記得阿北很喜歡看李艷秋播新聞,於是我爸媽也跟著習慣在準時的時間,打開新聞,看李艶秋。
那個年代大概是李艷秋剛出來的年代,外省阿北看著這種亮麗的小女孩,字正腔圓的播新聞,對他們來說我想應該是一種懷鄉跟男女之情的投射吧。
有時候爸爸會因為阿北的一些失誤而唸他。
媽媽最常掛在嘴上的是說:啊老芋仔、冇某冇猴,青菜啦!
因為爸爸把他當成像兄弟家人,所以覺得有必要教他,而媽媽就是一貫的台灣女人寬容的大肚。
在那個年代我們沒有聽過所謂的外省不好或是本省好,因為以我們這種平民百姓,大概可以接觸到的 多是那種苦哈哈,穿著草鞋的沒妻、沒子、沒母,不是被騙的,不然就是被抓軍的老芋啊!
在那個年代我們根本也不知道什麼叫藍綠因為基本上沒有綠。
在那個年代,相較之下就算我們是普通的老百姓,至少有一個所謂的家庭、家人、所以一般台灣人,相對的對於這些隻身在台灣的男孩、男人們,台灣人反而是以一種更包容的態度去跟他們相處。
小時候最常做的事情就是端午節或者是中秋節,拿肉粽跟拿餅給隔壁的老芋仔,而常常也會有老兵賣剩的大餅,或是鄰居老芋仔推回的保麗龍箱子,蓋在棉被下的饅頭。出現在我們家。
在那個年代每個學校都配備了一個老芋仔的校工,舉凡壞掉的桌椅或是抬去蒸便當的鐡箱或是壞掉的廁所門,通通都要去找校工來處理,所以其實我們是從很小就跟老兵們混在一起的。
在我成長的過程裡面,其實真的沒有什麼省籍概念的,同學裡面,
會有會罵幹你娘的山東人。
然後會有那種每一餐都一定要吃麵,吃起大蒜來比誰還兇的彰化人。
然後我一直都不懂小學同學的媽媽是一個講話像機關槍,不會講國語的宜蘭人,然後她可以跟他的湖南爸爸,一個講台語一個講國語的唸了他老爸一輩子。
省籍一直是最近1、20年才出現的話題。
省籍一直也是選舉才出現的話題。
省籍一直是既得利益者才會有的話題。
不然你說我們這些平民死老百姓
哪個身邊不會有一堆的同事、朋友、姻親、是外省籍。
誰有見面先問說:請問你是哪一省的?或是你身分證,可不可以借我看一下,你是不是台灣人。
#要是像美國、加拿大、澳洲、這種別說分省籍了,光分割國籍。你大概就沒朋友了。
#只要是生活在這裡、住在這裡、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就沒有什麼省分了啦!
#君不見一堆台灣狗,拼命捧共產黨、舔習近平,那你該說他是什麼省籍
#病毒有色盲不分藍綠,病毒也是路痴看不懂省籍。
兇女人台語 在 名為變態的神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神父的鹽
首先,請各位brother移駕到此,檢舉留言中的仇恨言論:
https://www.facebook.com/wanyu.claire/posts/213888506745369
神父還是頭一次看到如此無知又充滿惡意的文字.
撰寫的人大概以為,每一種文字只是純粹的線條,排列的字詞就像化學符號,我不用考慮它的原意,和他人內心的感知,我亦不用管常識,只要隨心所欲排列成我想要的樣子,然後就能把毒藥排列成點心的結構式,丟到別人面前,逼迫他人吞下去,享受他精心準備的美食.
只能用不學無術,來形容這樣的文字.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一本短篇小說,它的全名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被考試綁架的家庭故事 一位家教老師的見證」.
書裡有九個章節,每一個章節都以一個「家」來形容,例如,「第9個家:高材生的獨白」,述說的是一個一路承受母親高壓教育的孩子,他的母親先要求他數學,然後是英文,一切都只為了滿足他的需求,「我需要成績很好的孩子.」,有次當他對母親說他國文進步了些,卻獲得冷淡的回應,「國文是一點也不重要的科目啊,不是嗎?」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說的,正是這種台灣升學教育體制下,所產生各種扭曲的「教養」,書中有句名言,「小孩不是滿足家長欲望、想像的容器,或者是載體.也不是黏土,任由家長恣意妄為地往自己喜愛的方向捏來揉去.」
孩子必須將父母不當的期待解讀成「好意」,即使那是一種明確的惡意,卻因著關係被強迫必須往好的方面想,一切都建構在「我是為你好」.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之所以不適用小燈泡的情境,因為她遇害時,只有4歲,她連到升學以及受教的那一步,都無法,這樣子胡扯的結果,就是在被害者被害之後,栽贓被害者的母親壓迫她的孩子.
將明確的惡意,硬要他人以好意來解讀,壓迫了他人,還要說「我是為你好」,這不只會發生在父母和孩子身上,也會發生在毫不相關的陌生人之間.
例如有些人就喜歡將他人的孩子,當作黏土般往自己喜愛的方向捏來揉去,不允許孩子的媽媽稱自己為孩子的媽,只要一稱呼,就是在消費.
他們這麼說「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接著,開始支配她孩子的名字,改成不相干的玩意兒,抹上顏色,用以攻擊她的媽媽的政治立場.
事實上,他們語意理解顯然有嚴重的障礙,他們幹的事,叫做「你孩子的名字不是你孩子的名字」,他們禁止她稱呼她的孩子,禁止她叫自己孩子的媽,因為「我們會忍不住想攻擊」,「只要你一天使用那個名字,我們就會攻擊你的身分,我們會罵出沒人性的話」.
所以,你最好用我揉捏上色的名字,我攻擊你的蔑稱,取代你孩子的名字,這更合乎你的本質,你只要讓我攻擊,讓大家都這樣攻擊妳,就可以免除妳的孩子死後不斷地被攻擊這件事.
這看起來很像是一群恐怖份子的商談大會,但事實上,他們用的蔑稱,依舊是竄改他人孩子的名字而成,而且是更具有侵略性的,而他們已經正在攻擊一個母親的身分了,他們的行為本身已經失去人性,拿著正在做的犯罪行為,脅迫他們可以停止自己的犯罪,我想,這麼像是傻蛋的勒贖行為,連isis也會驚奇不已.
更重要的是,他連承認犯罪的勇氣也沒有,這不叫反政治正確,這叫做懦夫的行為,這群人一開始的意圖,就是藉由攻擊孩子的名字,然後去攻擊母親,把孩子的名字替換掉了,說只是在攻擊母親,喔,不,這還不是攻擊,還有一點為他人著想的成分,當許多人開始接受他們的蔑稱,就等於潛在提醒自己,「轉移到『時力是小綠』的政客嘴臉,而不是『消費小燈泡』的慘劇.」
可見,他們完全知道自己是真正的在消費.
他發明了這個蔑稱,在一群人攻擊了一個孩子和母親之後,跟著一起攻擊,再說他寧可罵她這個蔑稱,彷彿這是一件高尚的事情,比起稱呼她為正常的「小燈泡媽媽」.
這好比罵人是笨蛋,比稱呼人正常的名字還好,這番顛三倒四的邏輯,像極了沒有讀過書的流氓.
而「燈」和「媽媽」一詞,已經露了餡,「某某人的媽媽」,是再尋常不過的代稱,如「小丸子媽媽」,硬要在「媽媽」前頭加諸不存在的蔑稱,是要汙衊「媽媽」本身,還是要汙衊那位媽媽代指的親人家屬?喔,這個媽媽我要沿用,是依照本人指涉的意思,這個燈的意思我不沿用,要依照我所指涉的意思,既然和孩子無關,又為何特意提起她媽媽的稱謂?
一群人用同樣指涉性的字,去攻擊一個人,「燈泡滅了,媽媽亮了.」、「砍掉小燈泡,照亮冥燼擋」,而轉而用更下流的塗抹特定顏色的字眼,再去攻擊一次,這不會讓人聯想到他們先前的犯行?這一群兇手會完全屏除自己聯想的指涉對象?
這顯然違反常識.
那還不如說,「燈泡滅了不是那個燈泡」、「我說的小燈泡只是普通的燈泡」.
這不僅不會轉移到所謂「時力是小綠」,反而會造成這一群人持續消費小燈泡,企圖用被害者的死使其親屬恐懼禁聲,還要加諸色彩,連帶到一個四歲女童,在原有的傷害上,再加上傷害而已.
「如果大家被所謂的政治正確束縛,不敢去碰小燈泡和小綠燈.」
自己就潛在提醒自己,兩者是一樣的,怎麼會達到「置換為另一個標籤」的效果?原本就不是魅了,何需要「對原本的圖騰除魅」?在良善的孩子身上,加諸自身的鬼魅,掩不住心中幢幢鬼影,傷害無辜善良的人,把逝去的孩子硬要說有鬼魅,說要除去她,只能說,是一種惡質的迷信.
「勾起情緒又淺移默化的方式」就是攻擊完小燈泡媽媽,再造起另一個名字,去攻擊母親和孩子,犯完罪後,再犯更嚴重的罪,並不會說,犯了兩項罪,罪就不是罪了,傷害了一次,再傷害第二次,就等於沒有傷害.
這只會是「無法原諒的罪」,以及,「毫無下限的傷害」.
人們攻擊小燈泡,進而去攻擊她的媽媽,攻擊的行為和鞭撻死者的言論,和稱謂沒有關聯,就算換了稱謂,他們的攻擊行為還是會存在,扭曲他的稱謂,亦是一種攻擊,攻擊的行為並不會減少,反而變得更加惡劣,稱謂應是中性的存在,並沒有改變的必要,反倒是企圖用來罵人貶低的蔑稱,取代正常的暱稱,才是極度的不正常.
如果連好好稱呼一個人,都做不到,不當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企圖消除她自主的意識,佔據她孩子的詮釋權,當成自己的,又怎麼去尊重孩子的獨立個體?活著的人你都不尊重,怎麼說自己無比在乎死去的人?
種種邏輯弔詭,彷彿沒有受過教育似的.
傷害了人,硬要說「我是為你好」,把自己不理性的攻擊合理化,並鼓動其他人跟著一起這麼做,這就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所描述的,人性惡劣的本質,這種現象,親子之間尚有關係聯繫,毫無關係的陌生人,怎麼會理解用這種惡質的方式去對付他人是更加合理的?
她與你有什麼仇恨?你又和她有什麼關係?你有什麼資格去竄改她人的名字?她人孩子的名字?有什麼資格去跟一個逝去孩子的母親說「你的孩子不是你的?」母親孩子不是母親的,難道是你的嗎?締結不存在的關係,侵奪他人親人的位置,然後不停止歇的攻擊這兩者,並合理化之,是誰給你這種權柄,去消除死者的存在,說「如果你沒有小燈泡,那你是誰?」,去質疑他人為何存在?是誰允許你去拷問別人的靈魂?
你又是誰?你是什麼東西?
一群人像是變態一樣,瘋狂檢查被害者家屬的臉書、衣服,是否存在被害者的名字,若有,就圈起來,展示給每個人看,彷彿是一種罪,將母與女自然的連結,說成是不自然的,強迫她們分離,就算那孩子已死去,那母親已經失去,他們把那孩子的名字當成魅影,孩子的母親當作是魔女的刺青.
他們要撕開她們,彷彿撕開她的皮膚一樣.
他們宣稱,她的外在形象已經貼滿了這種標籤,就好像說人身上不允許有皮膚一樣;她只要講起自己和孩子的名字,就是刻意,她不說,仍然表示她非常在意自己的圖騰.
他們像是獵女巫一樣,瘋狂地尋找自己的妄想,消除一個孩子和她的母親的存在,將妄想填充上去,成為合理化自己犯行的法律.
若那名字有什麼魔法,想必也是捏起你那剩餘不多的良知,輕輕的在你耳畔說著,
小燈泡就在那裏,她是存在著,小燈泡媽媽也是,他們和你一樣都是人,你們看著阿.
小燈泡媽的本質,當然不只有小燈泡,她還有她自己獨立的人格;小燈泡亦不是「沒有」,她有,她曾活在這世上,她死後的名字更令人懷念,和她媽媽一起成為推進兒童人權的一股力量.
再成為一個媽媽之前,她先是一個人,把她簡化成只是一個「媽媽」,除此之外什麼也不是,消除她的人格,這是對一個人的尊嚴和基本價值徹底的否定.
彷彿女人存在只是為了生育養育,一個女人成為了媽媽以後,除了她的孩子以外,她什麼也不是,更可鄙的是,還用莫須有的質問,企圖斷絕世上母與子的連結,強制他們分離,說出這種話來,還敢談什麼進步價值?
「孩子會按照自己的方式長大,除非你用強權毀掉他.」
若社會賦予父母的權利,造成孩子的不對等,但社會絕對沒有容許不相干的人,給予他們更大的權力去僭越別人的父母,去支配別人的孩子,應該叫什麼,父母應該聽我的命令,被控制該怎麼做,這是更加地不對等,不如說,存在這種想法根本是匪夷所思.
小燈泡遭遇了不幸,失去了長大的機會,而今,有一群弱小的侏儒,宣稱自己有強權,再毀掉她第二次,令她沒有在任何人的思維中,存在的印象,吃掉她的名字.
「你好,我是黃士修的媽媽.」
「如果沒有黃士修,你是誰?」
開了門,一個人突然指責她起來.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你不被允許自稱為黃士修的媽媽,其他人也不能稱呼你為黃士修的媽媽.」
「你要改叫做藍土條媽媽」
「為什麼?」
她感到疑惑.
「因為黃士修被殺害了.」
「有一群人討厭你提黃士修媽媽,因為他們討厭看見被害者的名字,還有任何被害者家屬與他相關的稱呼,他們會因此攻擊你是黃士修媽媽的身分,說出各種毫無人性的話,為了使你不再消費自己的孩子,將由我們來消費.」
「你就叫藍土條媽媽,這合乎你的本質,社會賦予父母的權力太大了,所以我們擁有大過於父母的權力.」
「這樣對於妳、妳的孩子、喜歡妳的人、討厭妳的人,都能回歸合理的脈絡.至於妳本人怎麼想,那一點也不重要,我的想法比你和任何人都來的重要,藍土條媽媽.」
這就是這群人,對小燈泡媽媽做的事情,而他們不覺得有什麼錯誤.
他們犯了錯誤,把它說成是正確的,並犯下更嚴重的錯誤,鼓吹其他人也一起這麼做,合理化錯誤,以免除自己的罪惡感,讓錯誤在這個世間氾濫,以傷害更多的人.
這叫不會後悔的犯罪者.
「不會後悔的犯罪者,基本上顯示了性格的敗壞.」
亞里斯多德說.
這一針戳下去,恐怕不是引起劇烈的神經反應,而是刺向自己的前額葉皮質,使腹內側皮質和眼眶皮質麻痺,喪失了對倫理的辨識,對道德感退化到一無所知.
換句話說,就是喪失了人性,正是因為喪失了,所以也無從判斷人性是什麼,自己有沒有,就像一個色盲一樣,所有的物體都是同一種顏色,但顏色是什麼概念?他們無從得知,所以所有的一切都是可恨的綠色.他們切斷了與外界的聯繫,而自己卻沒有意識到,反而以為,自己掌握了人性,他們興奮的,群聚在一起分享這種戰慄,因危險而感到發抖,卻解讀成戰士作戰前必然會尿溼了褲子.
我們可以探討的是,在升學掛帥的教育制度之中,學歷大於一切,剩下都是多餘,缺乏情感教育和潛在教育的體制之中,誕下多少畸形而扭曲的怪獸,而他們如今都聚在一起了.
而國民黨,居然任用這樣的人來進行青年改革,這種改革方向,恐怕養成的,是一群反社會人格和自戀人格集結而成的社會犯罪預備軍.
更凸顯了中國國民黨擔任社會福利與環境委員會召委的荒謬.
自詡公共知識份子的人們,應該一同抵制這侏儒的惡意,這樣的惡意,套句台語說的,
沒知識,兼沒衛生,brother.
兇女人台語 在 2分之一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最新【2分之一強】節目收看►►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i-Ztspx3ak8Y5MFFSlMiUi4hSAUjVCl
東森綜合32頻道 週一至週五 晚間11點 2分之一強
新世代的女人不論在能力、經濟、教育、工作上都不輸男人,這些獨立自主的女人早已撐起半邊天,她們有自己的價值觀和感情觀,我們稱她們是『2分之一強』。
由小禎、梁赫群雙搭主持,呈現大女人小男人的對話之姿,透視女人的真實內心世界,每週一到五晚上11點讓女生拿回發言權,男生傾聽『2分之一強』。
The new generation women no matter in ability, finance, education and work are not worse than men. Those independent women have their own stand in territory, besides they got their own value and view on relationship, and therefore we called them as “Girls power”. “Girls power”is broadcasting at STV and directed by LIANG, HE – CYUN and Hu Ying-Chen. The show displays the status of conversation between overbearing women and inferior
★訂閱【2分之一強】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rRJRIIH_ku2rd8Ne6nR4cQ?sub_confirmation=1
★YouTube限定獨家【2分之一強網路版】►►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i-Ztspx3aklCPyt4y5uGioPwPZvU7m7
★打工換宿遊台灣【請問 今晚住誰家】►►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Sbc11qZgT1-EsK2A-Zxbzk9jlPsvQujN
★女性必看寶典【媽媽好神之俗女家務事】►►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f4Dzm4zX_nVns1du43OHmjP4XBxU15FL
★健康醫療知識【醫師好辣】►►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L4ugceG1iyeMfbLvWecAs3re_dOBHR9f
★和曾國城一起動動腦【全民星攻略】►►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ktxyvtfjgOO3q9B8C2dkcad5m0Z89pQD
★關注【2分之一強】粉絲團►►http://bit.ly/2mrp432
★官方 IG 追起來(@ebchalf_n_half)►► https://pse.is/GE7WW
兇女人台語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清藏住持時代推理:當和尚買了髮簪」介紹
訪問作者:唐墨
內容簡介:
《林投姐》、《呂祖廟燒金》、《周成過台灣》、《瘋女十八年》……這些歷經大小銀幕改編,民間老少耳熟能詳的「台灣奇案」,終以「歷史本格推理」的樣貌面世!國藝會補助、國內各大文學獎/台灣推理作家協會獎決選入圍‧新生代多棲全才作家唐墨,華文推理史首見的劃時代傑作──傳奇上映!
台灣早年傳說,有所謂的四大或十大奇案。這些聳動奇案,並非虛構的鄉野怪談,而是真實的社會案件,曾經發生在台灣這座島上的故事,經由傳承而有了豐富的變貌。在這座我們的故鄉上,的確發生過人體被肢解分屍、剁成肉醬,填入桶中沉到大海裡的驚悚案件。也真的曾有女子挨家沿戶,半夜敲門,只為了買一顆肉粽。奇案眾說紛紜,在民智未開階段,卻不出鬼神作怪之論。
時間就在1934年……
府城.松本寺的清藏住持,和拉著雜貨車賣什細的秀仁,就在那個妖氛湧起的年代,各自憑靠著職場經驗和人情世故,聯手挖掘出不容半點虛假玄怪的重大犯罪事實,揭開社會陰暗角落中的人心妖魔之謎!
〈洗手巾之歌〉:本來是大喜的府城運河開鑿周年紀念日,河面上意外浮出了一對殉情男女。而他們卻是四天前才剛認識的嫖客與藝旦的關係,是殉情,還是他殺?都得要清藏律師說了才算數。▲改編自日治時期運河奇案▲
〈二林金錶案〉:高千穗丸被美軍擊沉,本來該上船的石阿房卻沒出現在存亡名單上,妻子為了追尋丈夫的下落,來到田園遍佈的二林鄉下,路上的村民卻紛紛用異樣眼光看著她。是誰,是誰敲響了門呢?▲改編自日治時期二林奇案▲
〈蕃婆假燒金〉:山地嫁來的頭目女兒怎麼可能會去拜呂洞賓?摜籃假燒金,這句台語俗諺背後,藏著一個下嫁女子的辛酸血淚故事。▲改編自清末呂祖廟燒金▲
〈和尚藏髮簪〉:道會禪師吊死在鐘樓,禪房搜出女人的髮簪,寺譽絕體絕命之際,從府城請動了清藏律師北上來破案。舞台來到東和禪寺與大稻埕,曾一度驚動天地鬼神的兇殺案,原來是件沒有兇手的懸案?▲改編自清末周成過台灣▲
作者簡介:唐墨
本名林恕全,正在世新大學教小說創作。一手寫歷史小說,兩度獲得全球星雲文學獎歷史小說獎;另一隻手正染指推理小說。
同時還在寫專欄「京都千面相」,兼職咖啡講師。一個閒不下來的懶惰蟲。請隨時關注粉專「唐墨」、「京都千面相」。
作者粉絲頁: 唐墨
出版社: 要有光
粉絲頁: 作家生活誌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