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孩子情緒問題!大崩潰哭鬧+打人打自己怎麼辦?】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從小到大透過大人的引導,慢慢學習如何尊重環境、尊重別人、與尊重自己,並學習控制自己的衝動,以相互尊重的方式來表達自己。這確實是一條漫長的路,對父母與孩子來講,都是不容易的。
正向教養之所以寶貴,是因為這套方式能在教導孩子同時,培養孩子正向人格。雖然乍看之下比傳統教育打罵的效果來得慢,但它卻比較沒有副作用、比較「環保」,能保有孩子內心歸屬感與價值感,讓孩子內心的真、善、美,更有機會顯露出來,照耀我們的世界。
這位來信給我的媽媽有一位三歲小孩,信裡面的內容我感到欣喜的是,她一直很努力地落實正向教養的方式,而且不斷省思、學習,修正自己的方式。
但當然再努力的學生,也會遇到問題;再用心的父母,遇到問題時也會有困惑與懷疑的時候。這位媽媽在使用所學會的方法後,孩子有時候還是會哭鬧崩潰,甚至打人打自己。到底要怎麼幫助這位孩子與家長呢?我們一起看下去。
………..
羅老師您好~我是追蹤您許久的粉絲!我有幾個問題想請教您,我家女兒現在3y1m,因為疫情緣故加上近期會搬家因素,目前還沒上幼稚園。
家中現階段只有她一個小孩,我全職照顧她。先生教養理念滿一致的
都是採取正向教養,所以我們幾乎沒有責罵過小孩,而女兒大部分也都很好溝通,不過最近遇到瓶頸...
有時候她會沒來由的說她想丟東西,如果我制止她,她就會開始故意做一些我們平常告訴她不對的事,例如:打人、打自己、踢人、踩書,因為我跟先生的底線就是再怎麼生氣都不能傷害自己或是別人,所以這時候我們就會介入,無論使用同理(說出她的情緒,她可能會更生氣)或給她布偶告知可以發洩情緒在上面(她都會說她就是要打人踢人,不要布偶),抑或是我們會把打人的那隻手和踢人的腳先暫時握住,不讓其可以再繼續動作,以上方法其實都不甚有用。
每次生氣後,我們溝通,她也知道生氣的時候可以怎麼做,但是當情緒風暴來臨時,她還是會失控,請問老師,我們應該再如何幫助她,讓她可以慢慢學習控制生氣情緒當下想動手動腳的行為呢?
還有,我看過您的書、阿德勒正向教養學、一些蒙特梭利的書還有跟情緒做朋友這類的書籍,一直有個疑問:當女兒正在經歷情緒風暴的時候(可能引起這情形發生的原因不外乎是我可能不想妥協某件事,或是我制止她做危險/不對的事),大崩潰哭鬧的行為出現,目前我的做法是請她去積極暫停區消化情緒,不過有時候會成功(她會自己說要躲起來,然後就跑去積極暫停區,不過通常這時候都不是情緒風暴的高點,也就是不是很崩潰的時候)有時候就失敗(開始打人踢人哭鬧,請她去積極暫停區,她會更生氣,有時候會說哭著要抱抱)
遇到失敗的狀況,偶爾我自己也會感受到自己怒氣值上升中,沒辦法處理她的情況,我自己也想去我的積極暫停區,如果我離開現場的話,這時候她就會更崩潰(會尖叫哭,大部分要抱抱),我也知道這時候她什麼話都聽不進去,請問我該給她抱抱(可是當下如果我的情緒不允許呢?)或是在視線範圍內讓她先哭鬧等風暴過後,我也冷靜了,再抱抱她呢?(不過我很常都會被她撲過來而抱抱成功⋯)
老師,真的很不好意思,本來想長話短說,沒想到林林總總也是寫了這麼多~謝謝老師願意花時間看我的問題!謝謝您~
………..
你好我是羅老師。
謝謝你願意秉持正向教養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我想跟你分享的如下:
1 這確實是一條比較難走的教養路,因為要跳脫以往的傳統教養方式,需要許多的摸索與學習,而且成果也會比直接打罵來得慢,辛苦你了。
你敘述對孩子情緒的處理方式,我並不覺得有什麼問題,而且很正確!但你當下跟孩子應對時的內在與姿態是如何,我並不在場,所以無從得知。但我感到你真的、真的已經很努力了,為你鼓掌。
2 有一點希望你了解:就算我們做到100%,也不代表有情緒的孩子會馬上OK的。因為孩子要懂得消化情緒、控制自己的身體與行為,需要大腦成熟度足夠才可以,更需要有足夠的意志力。
你的孩子現在才三歲左右,對於控制自己的情緒,確實還無法做得很好,所以你說「每次生氣後,我們溝通,她也知道生氣的時候可以怎麼做,但是當情緒風暴來臨時,她還是會失控」,這是很正常的喔。你說你讓他去積極暫停區消化情緒「有時候會成功」,已經很了不起了!
孩子到了四歲半五歲,就開始比較能控制自己;到了六歲左右,相信你會更看到成果的。
3 我知道你現在可能會對正向教養的方式與效果有懷疑,但只要記得在對待孩子的「尊重與和善」中,維持著「規範與原則」,並且不要縱容孩子肆意做出不尊重你的事情(例如經常罵你、打你;若他如此,當下可以表達你的感受與想法,並暫時離開現場)。
保持著大方向前進,從中修正與微調細節,效果是指日可待的。
4 另外你問到:「我也知道這時候她什麼話都聽不進去,請問我該給她抱抱(可是當下如果我的情緒不允許呢?)或是在視線範圍內讓她先哭鬧等風暴過後,我也冷靜了,再抱抱她呢?
要抱抱他與否,最重要的是要看當下「時機」是否適合,這也是李儀婷老師在「薩提爾的親子對話」裡,談到適合與孩子做溝通的「破口」。
透過你冷靜地觀察累積經驗,你會慢慢瞭解當他有情緒時,什麼時間是他不願意給你抱抱、什麼時候你抱會起安撫作用的。
所以,關鍵在於透過觀察與經驗累積,了解孩子是否ready給你抱、什麼時候適合抱,而不在主觀地判斷「你應不應該抱他」。這樣講你明白嗎?
5 當然,如果這時機到了,但你當下很不OK,會覺得「為什麼我這麼不OK還要讓你OK??」,你也是可以先選擇照顧自己。這本身真的沒有對錯,因為,你已經很努力了,你也該給自己一些喘息的時間。等到心情平復後,再與孩子連結感情、處理事件,還是很OK的。
孩子沒有我們想像中這麼脆弱、一不陪他就會受傷;正向教養也沒有我們想像中這麼苛刻沒人性,連半點負面情緒都不能讓父母有。
有問題的,或許是我們有時候太過聚焦在孩子與方法上,忘記看見自己的需求了。
放輕鬆點,事情就會更好處理。
最後,再次謝謝妳從三年前有了孩子到現在,都一直都這麼地努力學習。
這,不是很值得為自己拍拍手嗎?
祝福。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繪本
先選擇 再努力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父母往往以自己固定獨特的信念來要求孩子的行為,並且習慣把孩子使我們失望的原因轉換成個人的意義。如此的循環結果造成了父母的情緒起伏。
當子女表現與父母期待的不同的時候,父母產生挫折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合情理信念的父母會誇大受挫的情緒,並且將自己的挫折感及無助歸咎於子女,而產生負面情緒。
一件事情發生後,會隨著我們對這件事情的想法,例如:假設發生的原因、這件事情的意義是什麼、我們或他人應該負的責任等等,產生一連串的情緒。這些不同的情緒一層一層疊加上去,就會使心情擺盪,最後想法情緒糾結成一團而理不清,導致心情低落挫敗,高興不起來。
這些想不透的心結,如蠶絲般堆積上的想法逐漸使我們失去愛人的條件:不願去瞭解孩子的困難;拒絕聽我們眼中的歪理(他們的理由);很難去饒恕他們的不完美;沒有力氣給孩子面對錯誤再次學習的機會……
取自《別當除草機父母》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晚安:
我很喜歡這本書裡面的一個標題「新手媽媽的苦惱,怎麼這麼累啊!──因為你愛的人增多了」,我想把它改寫成「為什麼有了孩子之後,經營家庭變得這麼難?!──因為你愛的人增多了!」。我猜,這或許能讓某些朋友多些力量,繼續面對每天生活的挑戰。
作者的筆法很「理性」,這是我喜歡REBT的重要原因。當我們生活遇到困難,「理性」記得拿出來用,可以幫我們一點忙。
祝願您,能用理性,讓感情更親密!
.
ps. 今天晚上沒有直播,歡迎參加明天的贈書直播
p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hotos/a.248192138530437/4108912505791695/
... ... ... ... ... ... ... ... ... ... ... ... ... ... ...
親子互動中隱藏的合情理與不合情理的信念
【文/ 武自珍】
父母往往以自己固定獨特的信念來要求孩子的行為,並且習慣把孩子使我們失望的原因轉換成個人的意義。如此的循環結果造成了父母的情緒起伏。親子互動中有些想法是合情理的,有些是不合情理的。
一、家庭中不合情理信念的特點是:
1沒將事實考慮在內的處罰原則。
家中成員犯錯的時候,就應該受到嚴厲的責罰或處罰,不考慮他的真實情形如何。另一個與這個信念相關的想法是子女犯錯一定要處罰,才能避免下一次犯同樣的錯。而不看事實上是否有效?
2誇大挫折感嚴重性的解釋傾向。
當子女表現與父母期待的不同的時候,父母產生挫折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合情理信念的父母會誇大受挫的情緒,並且將自己的挫折感及無助歸咎於子女,而產生負面情緒。
3認為情緒是無法控制的固執想法。
堅持自己的脾氣是無法控制的,因此也放棄了學習控制情緒的方法。
4將一個行為或一個特殊的狀況的發生認定為全部如此。
例如前天還覺得是不錯的孩子,因為今天一項行為表現就馬上認定他為從來都是不聽話的孩子。
5對子女的期待不能改變。
例如,「我的孩子對父母一定要聽從,我不能接受孩子反對我的意見,不管什麼狀況!」
6期待內容缺乏彈性而且不能創新。
即使事實已經證明某種處理家庭問題的策略是失敗的,但是仍舊堅持家庭成員應該以一貫的方式來互動,不願意嘗試新的家庭問題解決方式。
二、健康的信念是不固執,有彈性,視狀況而調整的
1父母對子女的期望是以「希望、最好是」的思考形式,而不是「一定、必須」。
例如,對子女的期望是「希望他最好能自動自發地選擇用功讀書」,但是也能理解孩子如果不選擇用功讀書而先選擇有趣的遊戲是人之常情。
2願意嘗試新的問題解決方式。
父母積極尋找資源,考慮新的策略;也願意參考自己子女對問題解決的建議。
父母願意檢視自己的想法,保持合理的部分,例如:我的希望動機是好的,但是能夠針對不合實際、不符邏輯的想法重新檢視與做適當的調整。
■ 不作繭自縛
一件事情發生後,會隨著我們對這件事情的想法,例如:假設發生的原因、這件事情的意義是什麼、我們或他人應該負的責任等等,產生一連串的情緒。這些不同的情緒一層一層疊加上去,就會使心情擺盪,最後想法情緒糾結成一團而理不清,導致心情低落挫敗,高興不起來。
這些想不透的心結,如蠶絲般堆積上的想法逐漸使我們失去愛人的條件:不願去瞭解孩子的困難;拒絕聽我們眼中的歪理(他們的理由);很難去饒恕他們的不完美;沒有力氣給孩子面對錯誤再次學習的機會。我們對孩子的期待、解釋,反而使我們產生想放棄的念頭。
當我們對生活中的人、事或自己失望的時候,容易失去信心快樂。多次失望經驗的結果使我們不願再努力,也無心改變。就像心理學所謂的「學習來的無助感」。困境使我們生命停滯,解不開的情緒結使我們對生活失去對這種狀態的耐心,慢慢地,我們把自己的生活解釋為「多麼不如意的生活」。在這種情形下,要能高高興興地度過每一天而不情緒崩潰也不容易啊!
那要如何走出自設的陷阱呢?
心理的健康決定於我們的心情,而心情態度又決定於我們原來思考及反應的習慣。人對事情的預期、事情發生的解釋,有許多的信念左右了我們的情緒及對事情的處理反應。我們如果能對情緒的形成有些瞭解,以及對影響我們情緒的想法有些認識,也許更有機會使自己的想法得到澄清轉變,因而脫離情緒的纏擾,生活中比較可能有幸福的感受。
.
以上文字取自
別當除草機父母:用REBT理情行為治療的ABCDE走出焦慮,教出未來世界最能生存的孩子
▍博客來:https://bit.ly/2Gzi9nx
▍誠品:https://bit.ly/3lmjvB4
▍金石堂:https://bit.ly/3lqdKSX
▍城邦讀書花園:https://bit.ly/3nrfX2c
商周出版
@武自珍
@武自珍—珍心在你我、理情看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rebtjane38/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先選擇 再努力 在 Night。劉小夜の魔女飛行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下週六就是台灣的選舉大日子🇹🇼
#大家千萬不要漠視自己的主權
#不要棄選也不要投廢票
#好好的選出能幫自己未來發聲的領導人
👭👫🧍🏻🧍🏿♀️🧍🏼♂️👩🏼🤝👨🏽👭🏼🧍🏽♂️🧍🏼🧍🏽♀️👩🏻🤝👩🏼👩🏼🤝👨🏻🧍🏻♀️🧍🏻🧍🏻♂️
台灣的民主是靠很多人努力了很久才能造就,
還有很多的國家為自己的人民自由而一直再努力,我們很幸運已經享受著能參與國家未來的獨有權利,真的更要珍惜。
今年實話我沒有第一優先選擇,即使沒有優先選擇,一度我也有點不想投票,但想到其他國家的狀態,或許用淘汰方式也是一種方式,至少讓自己能為自己國家的民主把持一份小小力量。
很多時候會選擇漠視或者觀望,都是因為手邊能無條件擁有,所以不覺得可貴,有些失去是一但放手就沒有機會的了。尤其如果你覺得台灣現況讓人不慎滿意,那就更要參與選舉,無論好壞,至少有改變的機會!一起投票吧❤️
#20200111一起投票 #台灣加油 #選舉 #總統 #立法委員 #政黨 #投一個未來 #台灣 #愛 #love
先選擇 再努力 在 跟对人,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再加上努力才会成功!选择 ... 的推薦與評價
想成功先要选对方向,找对平台,跟对人,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再加上 努力 才会成功! 选择 比 努力 重要,眼光比能力重要,突破比苦干重要, ... ... <看更多>
先選擇 再努力 在 EP339 經典名句背後的殘酷真相:你以為「選擇比努力重要」 的推薦與評價
你一定也聽過這些經典名句,例如「#失敗為成功之母」、「# 選擇 比 努力 重要」或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對於這些從小聽到大的格言金句,你都深信不疑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