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校》在香港的檔期確定是延遲上映了,在這個政治極度敏感的時期,任何風吹草動都會挑動執政者的每一根神經,不敢看的人可能心裡有鬼,搞不好是片中劇情藏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真相,令他們有許多疑慮。
沒關係,我們能做的是先來複習一下上個世紀壓迫者的歷史,為什麼要用一些莫須有的理由去迫害善良無辜的老百姓,只因為他們存有一種信念:「寧可錯殺一百,也不可放過一人。」很顯然的他們非常害怕那個人出現,因為有可能導致長久以來統治階層的最後防線全面崩潰。
正值香港的革命浪潮風雨飄搖的當下,買票進電影院觀賞《返校》午夜場簡直是毛骨悚然體驗,有人說《十年》是一部必看的政治預言電影,描述香港民主人權、言論自由與本土文化遭到侵蝕的狀況。這部電影我也看了,卻遠不及《返校》的怵目驚心,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筆者猜測可能跟我們所熟悉的歷史背景有關,這是完完全全屬於台灣本土的原創故事,從原創遊戲到改編電影的設定,都奠基在真實的歷史事件(明確參考光明報事件,或稱基隆中學事件)從而發展出故事創作表現的創新形式,混合了現實中的學校場景,超現實的夢境,遊戲式的解謎推理和闖關,克蘇魯式的恐怖元素及美國都市傳說虛構怪物「瘦長身影」Slender Man 的駭怖形象,讓不斷引發話題的改編電影《返校》遠遠超越好萊塢《沉默之丘》相似類型片的格局,更深化了歷史傷痕與人性幽微,體制迫害與個人反抗,罪與罰,救贖與原諒的多重意涵,看完之後好感動,電影都散場了,我還坐在椅子上,聽著雷光夏唱的片尾曲,心情久久無法平靜。
黨國思想控制的舊社會,學校只是它的縮影,《返校》是在我們的土地上曾經有可能發生的故事,那些教室啊、舊校舍啊、升旗典禮啊、大禮堂、導師辦公室,還有永無止盡的走廊,儲藏室和防空洞,全部都是記憶裡再熟悉不過的場景,高唱的愛國歌曲,電影放映前全體要立正唱完國歌才可以坐下來欣賞電影,現在終於不用這麼做了,因為我們的社會已經解嚴,再也不需要那些強化黨國意識的集體儀式。
我們之中有許多人畢了業很久以後,都還會夢見自己回到學校上課和考試夢見自己試卷沒有寫完,夢見自己被罰跑操場,夢見自己根本畢不了業,夢見自己離不開這所學校,為什麼會做同樣的夢,我一直覺得很好奇,卻百思不得其解。
其實學校本身就是揮之不去的夢魘
裡頭住著滿滿的黨國幽靈啊!
原本西方現代學校教育制度就是伴隨著工業革命的興起而出現的,為了令從事勞動生產的父母可以安心把孩子集中管理,好專注於勞動生產的工作特別設計出這種制度,好讓孩子們在大腦尚未形塑完整的人格之前,盡其所能的把孩子的思想塑造成統治階層想要的樣子,尤其是極權的國家更是如此。
一次世界大戰的德國和日本是國民義務教育走在最前沿的佼佼者,你看他們製造出什麼樣的菁英份子,不就是大肆進軍侵略他國的愛國主義者,無所不用其極的掠奪者,他們在二次大戰中成為軸心國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學校教育就是如此徹底的洗腦他們,讓孩子最終進入軍隊成為不折不扣的殺人機器。所謂的國民義務教育,除了傳授知識之外,其目的也是為了讓孩子提前接受並習慣勞動化社會的集體生活。
你看看上班是八小時,上課也是八小時,同一個時間到校、晨讀、朝會、固定的上課時間,下午休息時間,統一的營養午餐或是吃自己帶來的便當,接著是午休時間對吧,每週或每個月還有大禮堂的集會,照表操課,軍隊也是如此,以軍隊的管理方式來管理學校,是天經地義的事,沒有人懷疑過,在「白色恐怖時代」如果有人懷疑的話就會人間蒸發,這不是都市傳說,這是那個年代活生生血淋淋的真實景況。
如今這種人人畏怖的政治氣氛早已不復存在,我們活在言論自由的後解嚴時代,台灣是個可以自由投票進行民主選舉的國家,年輕人會好奇,真有那麼恐怖的時代嗎?為什麼從來沒有聽說過,長輩基本上也不會特別去說想要找資料來看,少之又少,歷史課本上也不會寫,要不是赤燭遊戲公司出了一款遊戲《返校》這個政治敏感的議題,只會在一些對於黨國政治的議題熱衷的中老年人身上成為茶餘飯後偶興卻不敢深入的話題。
終於能好好的面對那段刻意被遺忘的歷史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不管是受難者或是加害者,他們大多垂垂老矣,至少都在六七十歲以上,在那個氣氛詭異人人自危的黨國年代,無論是誰,都像阿聖手裡的布袋戲偶一般身不由己,任憑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操控著,因為不希望人民有腦子可以去思考,什麼是正義?什麼是自由?所以創造了各式各樣奇怪的規矩,莫名其妙的遊戲規則,洗腦式的標語,沒有意義的口號,威脅恐嚇的警察系統擔任監視與情報蒐集的教官,在每一所學校設置情報站,這樣一來便可以隨時回報可疑份子的動向,蒐集組織犯罪的材料。
這就是《返校》之所以存在的歷史基因。
本以為那樣的時代,早已隨著我父親的離開而消逝,他曾經說過許多從朋友那裡聽來的故事,繪聲繪影,無從查證,並且耳提面命的叮囑我,千萬不要隨便和別人談起這些事,任何人都不能相信,他說曾經有年輕人參與反政府的遊行活動,還沒有畢業的高中生,大學青年,有人目睹他們一車車被載走,直接帶去新店、木柵、深坑一帶的山區槍斃並掩埋,我不清楚是哪件事,哪些人,哪一天,只知道有些人從此消失,沒有人敢過問他們去了哪裡,既不能報警,也不能發喪,怕牽連更多無辜的人,這樣的情況跟南韓的光州事件發生之後有什麼兩樣,受害者像犯了不可饒恕的罪,將永遠的受到惡毒的詛咒。
我沒有親歷過白色恐怖,卻是在白色恐怖時代出生的孩子,很幸運的是,我們家沒有任何跟黨國有關的份子,父親堅決不入國民黨,父親會偷偷看《蔣經國秘傳》,我們家藏有江南案始末的一些被禁的黨外雜誌和非法書刊,當時我年紀小不懂為何父親那麼熱衷政治,那些字小排版密,封面不起眼的小書,怎麼引起父親的興趣,讀了又讀,父親是海軍官校出身,也曾待過總統府侍衛隊,任職海軍副艦長,但我想他對於黨國政府是存有懷疑的他把自己保護的很好,從沒有露出把柄在誰手上,這樣的他還是提前從軍中退伍,起因是內部派系鬥爭,他不喜歡那些,只好選擇自請退役,回到社會上做一介普通老百姓,進入企業成為領月薪的上班族。
原以為父親說的故事已經是久遠以前的事,但沒想到類似的畫面,在如今的香港又捲土重來,只要被判定為反政府,反動行為,可以不經審訊直接處以私刑,甚至聽說有許多黑衣人被拷問至死,或是被自殺,這些原來不是故事,是真實上演的日常,不是電影裡的劇情,是香港人每天會看見的新聞,現場目睹的真實,啊原來人類的政府都是這麼搞,今天為了要維持一個高壓的統治(維穩),什麼手段都可以,電影只是一面鏡子代替不願反省的人記得過去曾經發生過的事,總有倖存者會在事件過去很久之後,才慢慢鼓起勇氣開口,面帶憂色地說那些會讓人瑟瑟發抖的鬼故事。
「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這一語雙關,真的驚醒夢中人,堪稱神來之筆。
電影《返校》是在為那些不明不白死去的犧牲者召魂,是在喚起眾人對於黨國時代揮之不去的記憶,像幽靈一般陰魂不散,那是這個島嶼曾經發生過的政治人倫悲劇、歷史無聲的輓歌,有無數的人為了自由犧牲了自己的生命,甚至朋友家人的生命,更有些人只是因為被嫉妒被針對,而陷於誣告的重罪,嚴刑逼供說出假的名單和證據,致使更多無辜的人不明究底的牽連受害,如果想知道情治系統(警備總部)是如何嚴刑拷問,可以想辦法去找南韓電影《南營洞1985》述說黎明到來前那段漫長而恐怖的歷史。你會知道《返校》中的魏仲廷所受到酷刑其實只是小case。
觀影的時候,一直想起另外兩部電影,楊德昌拍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電影在台北的建國中學開拍的時候,我跟同學聽說了,幾個人就相約蹺課翻牆去現場偷看,我唸的是弘道國中,走路十幾分鐘就到建中,我記得那天還去了南昌街電玩店投硬幣一起玩大台的街頭遊戲機《1943中途島海戰》玩爽了再去吃冰,然後假裝放學後有乖乖去補習,其實都在玩電動遊戲。
《牯嶺街》和《返校》的選角真的有點像,該不會為了符合那種年代的需要,清純可人的面孔,清湯掛麵的短髮,眉宇似乎透著不安定的氣質,在《牯嶺街》女主比較被動,但《返校》女主戲分吃重,從被動化為主動,那種壓抑的情感,好奇又驚惶失措的表情,勾起一幕幕不願想起的記憶,回溯的過程如同推理解謎,我本身沒有玩過原創遊戲,所以特別投入劇情的謎團裡,究竟誰才是告密者,沒有人能夠全身而退。
只要有一個人沒有醒來
大家就全都活在他的夢裡
—— 夏宇詩集 《Salsa》
另外一部電影是萬仁執導的《超級大國民》也是在講白色恐怖時代,那時有人組讀書會遭到密告被警總抓去槍斃的故事,電影裡的監獄在我唸的那所金華國小的附近,在東門旁,金山南路和杭州南路之間,監獄外牆至今仍在,緊鄰著中華電信公司的後門,我永遠記得經過那裡的時候,總有著說不出的怪異。
而現在的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國家人權博物館)也在我小時候住的新店附近,我從不知道自己離白色恐怖的地點那麼近,我只知道如果在那個環境背景裡,喜歡閱讀的我遲早會被抓去關,因為我犯了思想上的罪,隨便一個編造的理由,羅織的罪名就可以把我硬生生抓走,不清楚為什麼,始終有著這樣的深層恐懼,不曉得是不是根源於集體潛意識,所以我完全能夠感受像《返校》那種惡夢般的經歷。
如果惡夢一直醒不過來,那我們該怎麼辦?
作為一部改編自遊戲的電影,《返校》出人意表成熟穩健,對白演技精準到位,格局突破以往傳統的國片敘事,揉合了超現實與驚悚片元素,將一個難以處理的悼亡式歷史紀錄,變成一部充滿沉浸式體驗的精采神作,它像遊戲一樣埋了許多伏筆和線索,許多值得探入挖掘的彩蛋,看完以後你會想知道更多白色恐怖的歷史,你會想知道它裡面的隱喻是什麼?
《返校》是國片新的里程碑,它代表的意義不光是技術面上的創新與突破更多是來自跨越世代鴻溝的歷史對話,我們正處於民主與極權的分歧點,一場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關乎所有人民的言論自由權,政治自主權,而《返校》這樣的一部片,它喚醒了歷史記憶的贖罪和諒解,也加強了我們對於極權統治的危機意識,更諷刺的反映香港現今的政局和社會氛圍,只不過上映的時間點也未免太湊巧,香港確定上映檔期延遲,而中國大陸直接禁播,上映遙遙無期,因為它是貨真價實的恐怖片,人民的覺醒這件事太可怕了,它可是會顛覆整個國家,是必須禁絕的思想毒物。
我們為什麼在這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好像離不開這所學校?有個夢境不曉得重覆做了好幾次,返校是為了想起一些事,還是一些人,還是有什麼懸而未決的心事?在政治壓迫的年代《返校》的故事隨時可能會發生,自由是得來不易的,有些人竟然願意要放棄自由,夢想成為被奴役的一方,簡直不可思議,好像永遠醒不過來的惡夢。
有什麼絕對不能忘記的事嗎?
看完電影,或許你心中就會有答案。
原題:那些揮之不去的黨國幽靈——我的《返校》體驗與記憶文 /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一天擁有25小時的人
20190927 AM 02:14 桃園內壢寓居
光明國小課本 在 童書大集合 - 姚小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風靡台灣小學界,讓小孩第一次看就愛上,連老師都推蔫必看書單!開團囉~https://gbf.tw/2rebp
✅直播回顧:https://reurl.cc/NaZN76
閱讀不偏食,不知怎麼挑的看過來👋 #小學生的第一套橋樑書 科學+文學都在裡面,挑戰完6本書,媽媽出頭天的日子也愈來愈近了😍等的就是【獨立閱讀】這一天阿!!
這薄薄一本書看完將近5000~8000字,也激發起小孩對文字的興趣、閱讀的成就感、故事的理解、看書的技巧💪就能愈看愈開心,愈啃愈好啦🎉
姍媽覺得這幾本特色都很鮮明,可以讓小孩從書裡面獲得老師們的知識養份
搞笑滑稽的《屁屁超人》、充滿幻想幽默的《小東西》、跳脫制式的《換換書》、幽默自然觀察筆記《我家有個烏龜園》、好奇百科迷《蟲來沒看過》、新古典文學《狐狸金杯》
🎥看姍媽影片分享:https://youtu.be/rNZvR_VL9aw
_____________
【內容簡介】
《#屁屁超人》文/林哲璋/#教育部悅讀101小一新生推薦書
超能力小子大對決,一場正義與邪惡之戰,即將在神祕國小展開!
屁屁超人、哈欠俠、好話騎士究竟誰能贏得最後的勝利?狡猾的校長又會玩出什麼樣的把戲?
《#小東西》文/哲也/#兒童及少年圖書金鼎獎
小小大世界,來看「小東西」千變萬化的世界;來聽「小東西」獨一無二的故事。
每樣「小東西」,都是自己的最佳女主角!
《#我家有個烏龜園》文/童嘉/「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
大人小孩都不能錯過的幽默自然觀察筆記,讓孩子捧腹大笑,同時體驗自然觀察的樂趣,培養細膩嚴謹的科學精神。小朋友不用上自然課、不用到動物園,就能親眼目睹烏龜的「家居生活」。
《#換換書》文/林世仁/#教育部悅讀101小一新生推薦書
「大風吹,吹什麼?」一個大家熟知的遊戲,衍伸為一本你從未見過的書,呈現出一個世界、多種視角。只要一點想像力,小毛驢會長出象鼻子、大象會長出翅膀飛翔、大鵬鳥能夠用袋鼠袋子裝魚,世界變得如此奇異多變!
《#蟲來沒看過》文/楊維晟/「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
你看過昆蟲嗎?觀察過昆蟲嗎?喜歡昆蟲嗎?害怕昆蟲嗎?大家對這個小東西各有不同的想像,但這裡說的可不是常見的螞蟻或蟑螂喔,而是你從來從來沒看過的奇特蟲蟲。現在他們齊聚一堂,為的是爭奪「金昆蟲獎」寶座!
《#狐狸金杯》文/謝武彰/「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
國家文藝獎得主謝武彰再造新古典文學,比擬西方奇幻經典哈利波特之東方傳奇。取自聊齋的經典奇幻。一只遺失的金杯,串起狐狸與人類間的奇妙經歷,勾勒出絕妙傳奇,「狐狸千里取物」的傳言再次流傳……
_____________
【讀者推薦】
某日放學,兒子堯堯跟我提起故事媽媽分享了幾本親子天下出版的「閱讀123系列」書籍,他很喜歡,問我今年生日禮物可不可以選這一系列的書,我感到十分驚訝。
當這五本倍受期待,充滿幻想、幽默又帶點小小搞笑的書寄來了,他只花兩個晚上就看完。這個小孩,在七歲生日前夕,也走進了文字世界,開始悠遊其間了。
──Sama (「Sama記事本」格主)
【閱讀123】系列zozo、yoyo每一本都好喜歡!我很喜歡左右姊妹看一些幽默的童書,像是林世仁老師的《換換書》這類顛顛倒倒、跳脫既定模式的書,總覺得遇上什麼大困難,幽默一點就能坦然度過。推薦給小一到小三的小朋友。
──Selena(「一開始就不孤單」格主)
為了讓孩子愛上閱讀,我「半強迫」全班輪流閱讀【閱讀123】,每週一本,並上台分享。當聽到同學說一本書怎樣好笑好玩,每個孩子都會好想看!學生們high作家和插畫家的程度,不亞於追星族呢!
──楊佳惠(嘉義文雅國小教師)
_____________
【作者簡介】
哲也
喜歡看到讀者眼睛發亮的童書作家
五年級 黑皮膚
低學歷 愛跳舞
願世界光明祥和,
看到這本書的人都健康長壽,
快樂無憂,包括你在內喔!
林世仁
文化大學藝術碩士,從事兒童文學創作十餘年。長期創作童詩的經歷,使得他的童話故事,也經常充滿音韻與形式的趣味。他的童話常帶有哲學意味,試圖用簡單的故事,帶著小讀者展開愛、孤獨、公平、死亡等深刻的人生探索。
林哲璋
來自臺東大學兒文所。
他聽說兒童文學是全家福文學、長壽文學——小時候讀,長大當了爸媽讀,老了當爺爺奶奶也有機會讀。於是開始信奉淺語的藝術,嚮往「writes cats and dogs」;希望取悅「未來的大人」及「長大的小孩」!
童嘉
本名童嘉瑩,台北人,按部就班的念過懷恩幼稚園、銘傳國小、和平國中、中山女高、台大社會系,畢業後按部就班的工作、結婚、生小孩,生小孩後成為全職家庭主婦至今,2000年因偶然的機會開始繪本創作,至今已出版10本童書2本成人繪本,每天過著忙碌的生活,並且利用所有的時間空檔畫繪本。
謝武彰
國家文藝獎得主,出生於1950年,是臺灣最知名的兒童文學作家之一。個性率直,草根味濃厚,擇善固執,擅長在日常生活中擷取素材,用心經營成文學作品,他寫兒童詩、寫兒童散文、寫圖畫書...。他對生命的體認是:「每個人的記憶裡會有一個旅行袋,裝滿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人、事和物」。
楊維晟
淡江大學水資源與環境工程學系畢業。近年來專心於昆蟲生態觀察與寫作,並致力推廣自然生態教育。目前旅居台東,記錄河海岸生態。
繪者:林小杯
也畫也寫,作品如同其名,正常又奇怪,奇怪又童趣,畫面流露著自由隨興的筆調。 近年出版的作品有《喀噠喀噠喀噠》、《非非和她的小本子》、《找不到國小》系列等。故事的內容常是幻想和生活的結合,相信一朵花開和小雞破蛋而出這些藏在平凡裡的事物,才是真正動人的神奇。
繪者:達姆
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法國國立南錫美術學院造型藝術文憑。韓國南伊島國際插畫比賽入選。作品散見於副刊,文學書封面。與眾貓一狗一起生活,覺得貓是世界上最可愛的生物。想和達姆討論貓咪、畫畫,以及有的沒有的,請來信:mongrosbebe@gmail.com
繪者:崔麗君
出生、成長、求學、工作都在臺北市,卻深深愛著大自然,選擇住在看得到海的山上-金瓜石。
做了二十多年的插畫SOHO族,畫過很多兒童文學作家的故事,以及教材和國小課本。作品有:《誰在敲門》、《水果大餐》、《山丘上的約會》、《妹仔快長大》、《貓妮妮愛漂亮》、《山伯伯的下午茶》。期許自己生活在最愛的土地上,畫最好看的故事,一直到變成滿臉皺紋的老奶奶。
Facebook粉絲專頁:貓妮妮的石頭屋
繪者:楊麗玲
生於桃園大溪,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一直做著畫畫的工作。以漫畫造型見長,作品充滿幽默與詼諧,帶點誇張的風格,深深吸引孩子進入她所想要分享的故事情境中。
繪者:錢茵
視覺藝術系畢業,童書插畫工作者。著有《娜娜的煎餅》、《芽芽搬新家》、《非客尋的秘密》、《比利的娃娃世界》等。曾獲【好書大家讀】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入選【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並售出巴西、土耳其、韓國、泰國等國際版權。
繪者:Tai Pera
在義大利生活五年多,學了一年義大利文,四年插畫。
碩士畢業於 MiMaster, Illustrazione Editoriale 出版品插畫系,
滿分畢業於 Istituto Europea di Design (IED) di Torino 杜林歐洲設計學院插畫系。
作品多見於報紙雜誌、兒童繪本等。
BO2
1968年生,復興美工畢業。
怪怪新村系列商品設計者,曾為資深商品設計師,目前為專業圖文創作者,設計過無數種文具禮品卡片與雜貨,在國內各大主流媒體皆開過膾炙人口的個人專欄,畫過無數本書籍的封面插畫,寫過無數篇有趣的搞笑文章,發表過無數篇華人界閱讀率最高的搞笑電子報,出過幾本字比圖多很多的書,圖文作品常出沒於各大平面媒體。
蔡其典
出生於1980年台灣南部的熱帶小鎮。大概是因為接近赤道,對畫圖這件事的「溫度」甚高,跟筆對話的時間更是多到讓一般人無法理解。他認為一部好作品不能只給所謂懂得欣賞的人看,一件普通的事,如果可以講到讓人痛哭流涕,那才算是成功,而這正是他一直在努力的事。
_____________
🙋♀️讓小孩喜歡且能獨立看書的書單分享
爭取開團中,#有興趣請先留言喊「右」
開團會收到通知唷
➰➰➰🙋♀️更多獨家好書分享加入 ➰➰➰
✦LINE: https://line.me/R/ti/p/%40xca4255p
✦點讀筆社團:https://goo.gl/inO4ZR
✦童書社團📚https://goo.gl/nQP4MZ
歡迎到門市玩✦姚小鳳育兒館
新北市蘆洲區成功路101號 09:00~16:00 (周一~周五)
光明國小課本 在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假如書有靈魂的話,我會想跟它們說說話。
那簡直不能叫做書店,建國菜市場的盡頭,紅磚道旁的階梯走上去,一階二階三階,鐵皮加蓋的三角形空間;本來是醬菜舖子旁邊閒置的一塊畸零地,裡頭擺放了幾個鐵製層架,被統一漆上灰藍色,如同傳統雜貨店的貨架長年積著灰塵,又像是戍守邊防的衛兵,一動也不動守護著書冊的靈魂。
假如書有靈魂的話,我會想跟它們說說話。
鐵製書架的邊緣有些鏽蝕的痕跡,不知為何我總喜歡用小手去觸摸那些褐紅色的鏽斑,它凹凸不平,卻有著奇妙的觸感和冰涼的溫度;
許多別人看過的二手書被送來這裡,參差不齊的排列在架上,這些書籍沒有特定的分類,放學後一有空,我會一個人來到這間書店,尋找有插圖的故事書。
像是水牛出版社的歐茲國系列叢書,字小小的,排版密密麻麻,但我知道裡面藏著秘密,好喜歡魔法師與女巫的故事。
我可以待在那裡二小時,每本書都翻開來看個幾頁,找到想讀的段落渾然忘我的把整本故事書一口氣讀完,我喜歡嗅聞舊書的氣味,每本書的氣味都不同,個性也不一樣。
逼仄的店面,像三角形狀的起司蛋糕,屬於尖角的部分,有個戴黑框眼鏡的先生坐在櫃台後方,每次去他總是在看報紙。
他坐在一張木椅上,座墊是有孔眼的竹編物,夏天時很透氣,習慣蹺起二郎腿的他,嘴裡叼著香菸,歪著頭沉浸在社會新聞版和地方新聞版之間,他閱讀的時候,有種知識分子特有的氣度和優雅。
穿著白色的襯衫,彷彿很仔細的用熨斗燙得十分平整,沒有絲毫皺折,他梳著烏亮的油頭,感覺也是個很有品味的人。
雖然那時的我,還不太懂品味這兩個字的意思,或許我會用優雅來形容,畢竟小學生懂的詞彙並不多。
有幾種人常出現在書店裡,我仔細為此觀察過。
比方像是退休老人,他們會戴著老花眼鏡,像是偵探一樣不放過架上任何一本書的細節,彷彿有著堅定的信仰,這裡頭一定藏著某本我命中註定要相遇的書,我得把它給找出來帶回家慢慢賞讀,泡一杯老人茶,或許坐在籐椅上,靜享閱讀時光。
也有附近上班的公務員趁著空檔溜出來,來到書店淘書,準是些什麼政治、歷史掌故、武俠小說、小道消息雜誌;還有主婦會提著菜籃走進來挑本傅培梅的食譜,穿著制服的學生來買國高中的參考書。
有收破爛的拉著三輪車載了一些不知哪兒回收的書冊,探頭進來問書店老闆要不要,看來熟門熟路的,稱斤掂兩的算好大概的數字,我看見老闆從長褲的口袋掏皮夾,抽出一張綠色的百元鈔上頭印有國父的畫像,就這樣遞給對方。
整車的書換得一張百元鈔,當時的錢一定很大,雖然我不知道該如何換算,總覺得好厲害,一整車的書耶,整理起來肯定要花不少時間。
我個子很小,有些層架很高,我的手搆不著,角落放著矮凳,站上去勉強可以拿到放在高處的書,那些通常不是給小朋友看的,也不是什麼限制級的書。
對任何書都感到新奇,那裡是我私密的遊園地,我甚至不會找同學陪我一起逛,我很享受這種獨自的樂趣,每一本書都是低調而華麗的冒險,我站在書本的入口,就像是通往異世界的知識通道;
我曉得有些未來在另一端等我,呼喚我,誘惑我,進入類似格列佛的小人國,某本故事書的封面還真的畫著一個躺在地上的人,身上穿著類似十八世紀英國上流社會的服飾,卻被一群迷你的小人們用繩索綁起來,釘在地上。
連頭髮也一束一束呈放射狀被釘在原地,我好喜歡這封面,故事也很精采,情節引人入勝,當然二話不說,馬上從口袋掏出零用錢拿去櫃台
——老闆,我想買這本(踮起腳尖)
——這本沒有注音喔,你確定要買?
——沒關係,我看得懂。請問多少錢?
——這本算你十五元,要常來喔。
書本的世界如此迷人,我幾乎忘了要回家,天黑時,老闆會走到門口晃一下,抽根菸看看街道和天空,不忘提醒我該回家了,我總是依依不捨的回望那些架上的書,好希望把它們全部都帶回家;
我會一次看個過癮,有空時再重複回味那些精采的冒險故事,主人公的奇幻經歷,跟著想像去旅行,小小年紀已經在腦海裡編織了遠方的風景:
有煙囪的房子,斜斜的屋頂,教堂的高塔和鐘聲,廣場上的白色鴿子,香氣四溢的麵包店,神秘的道具工坊,還有馱著貨物的馬匹,有馬伕舉起鞭子拉著繮繩,大聲喊著:架!架!從青石鋪的街道上疾駛而過,
我隨著那些畫面,也跟著奔跑了起來,快樂的吹著口哨,踢著路上的小石子,那年我七歲,就讀中正國小一年級,我愛上了閱讀,無法自拔。
到處都塞滿了書,二手書店真的是很奇妙的空間,不同年代的書雜亂的堆放在一起,好像坐在同一艘船上的難民,等待海上有人能夠拯救它們。
有時會有嗆鼻的氣味,據說是書本接觸了空氣中的水分,散發出特有的潮霉味,但有的人並不介意,反倒覺得浪漫,可以想像成古老貴族的後花園,當雨後乍晴時草地上的潮濕氣味跑進你的鼻子裡,就是那種感覺,
微風吹拂時,門前風鈴會左右搖晃,發出悅耳的聲響,我會聽見賣冰淇淋的小車叭噗叭噗在附近叫賣,夏天的氣息就在涼鞋和冰淇淋之間蕩漾開來,好想念那樣的日子,沒有什麼好煩惱的事,只想著時間該如何打發,看完書或許可以找鄰居小朋友打棒球,
我知道上禮拜小明他爸爸買了全新的棒球手套,皮革的味道很特別,聞過一次就很難忘記,好想戴上棒球手套實際體驗一次接殺好球的瞬間,那一定非常酷!
打完球差不多傍晚六點,可以回家等著看卡通無敵鐵金剛。
我不會說自己是鑰匙兒,打從很小的時候母親早已賦予我相當程度的自主權,放課後中正國小的鐘聲響起,總是獨自一人返家的途中,我想做什麼都行,
住在小康的幸福社區裡,我們這兒的生活機能便捷,鄰居會互相照應,孩子們的生活圈頂多就是學校附近的商店,還有同學們的家中,我們沒有安親班,街道就是我們樂園,只要不發生危險,可以盡情地探索玩耍,只是天黑要記得回家,
童年沿著熟悉的馬路散步,背著書包和水壺,進行各種巷弄間的冒險,採集別人家的桑葉和水果,去信箱搜刮廣告傳單,還不知外面世界的遊戲規則,
小屁孩懂得如何找樂子,創造新的遊戲,去結交陌生的朋友,懂得以物易物的法則,換許多自己想要的怪獸模型超人力霸王玩具和軍事武器集卡冊。
啟蒙讀物是一本插畫版的《格林童話》以及東方出版社的《居禮夫人傳》,那是小一的月考全科滿分,母親送給我的第一份禮物,
她會在睡前朗讀故事給我聽,我睡在自己的房間,有小小的書桌和簡單的書架,除了學校課本以外,我會把圖書館借來的書和從書店買來的書分開放,我喜歡整理書架的感覺,應該是從小學就養成的習慣,
母親是我人生最初的選書師,我有問她為何會挑選這兩本書給我,她說我的想像力很豐富,《格林童話》蒐集了許多不可思議的故事,幾乎沒有小朋友不喜歡格林童話吧,我很喜歡這份人生禮物。
我記得最後一個故事,是講一個在河邊擺渡的老人,有一位少年意外的來到河邊,老人划船載著他渡到對岸,跟他說如果你到了巨人的國度,可以小心翼翼的拔取他頭上的三根金毛,你就會變成一個超級富有的人;
少年經歷了挑戰和難關,總算完成任務,不過他並沒有離開河邊,他接手老人的職業,在河邊成為擺渡人。
這故事竟然預言了我現在的職業,運用思考工具為別人的人生擺渡,說不出的神奇;
一則童話故事,就是一顆小小的種子,什麼時候會在成長的階段發芽,你完全估算不出正確的時間
總之,我在意的這個故事,現在變成了我的職業,至於我是如何拔到巨人頭上的三根金毛,請容我暫且保守這個秘密,有機會的話,我會跟你私下慢慢說。
散文作家林文月編譯的《居禮夫人傳》東方出版社印行。
記得書中描寫到冬天瑪莉˙史克多絲卡(居禮夫人本名 Marie Sklodowsdka,波蘭人,1867年生。後來與夫婿法國人皮耶居禮結婚,才成了居禮夫人。)
為了節省金錢的開支,每日工作結束就泡在公共圖書館直到熄燈為止,省去電費和暖氣,窮到沒有錢買暖被,只好把衣物、甚至椅子拿出來壓在自己的身體上,企圖以重量換取溫度,
有個週末她身上的錢僅足夠買一塊長長的法國麵包或是一本文辭優美的詩集,她選擇餓著肚子買詩集回家慢慢讀,如此艱苦自學終於她考取夢寐以求的大學,拿到獎學金解決生活上的困境。
《居禮夫人傳》它影響了我對於知識無止盡的渴求以及在困境中仍不放棄自己,努力尋找邁向光明之路。
如今,我是個挑選書籍給讀者的專業選書師,回到最初的原點,我深知是因為生命中有個始終相信我的潛能和天賦,並默默推動著我前進的支持力量,
都要感謝我的母親,在寒冷的冬至迎接我來到這個溫暖的家,並持續供給我可以閱讀的環境,若沒有這位選書師,我的人生無從開啟,也許沒機會從書中領略這世界的新奇美好,
書本是我的奇異恩典,我希望有機會把這份禮物也送到讀者的心中,成為指引你通往奧茲國仙境的黃金大道。
我人生最初的選書師
文 /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20190524 AM 03:36
初發表於 生鮮時書
原始網址 https://newsveg.tw/blog/12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