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神奇的光影世界】居家防疫親子玩學系列-6
可能親子團-自立的性格、共好的關係
https://poedu.org/17543/
這次分享的親子在家玩學活動,是大人孩子們都很喜愛的光影遊戲。
對於學齡前的孩子而言,生活當中許多的學習探索是透過五感體驗的過程而獲得的。將線條、形狀、色彩等基本視覺元素,透過遊戲化的設計,讓孩子可以透過觀察、觸覺和視覺進行體驗與操作。
在親子團的聚會裡,看到孩子們透過動手做,運用自己的創意,加上連結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在遊戲的過程中發揮想像力,藉由思考、動手操作、勇於嘗試與練習,來滿足對於新事物的好奇發現與學習探索。
身為父母的我們可以陪伴孩子一起留意觀察生活週遭環境自然現象的變化,在親子一起同樂的過程中,自然的增進親子之間互動,建立情感的連結。落實阿德勒正向教養,讓孩子感受到愛與被愛的歸屬感。
在這裡整理分享了幾個遊戲,鼓勵親子可以在家一起玩:
#光與影的奇妙互動
準備一支手電筒,運用家中的牆面,或者準備一張白紙。
孩子一手拿著手電筒,隨著光源的遠近、形狀、光線,觀察光在白紙上有各種不同的變化。
那麼如果是人的影子,觀察肢體製造出來的影子,像什麼?想像看看、玩玩看、說說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光有顏色嗎?
使用不同顏色的玻璃紙,從眼睛看出去的光景,說說看感受,玩玩看!孩子會很驚奇的發現,透過玻璃紙看出去的景象都變色了!
那麼兩種以上顏色的玻璃紙交疊在一起的顏色呢?
再次使用手電筒的光,光透過玻璃紙投射出的光影又會是什麼樣的呢?觀察孩子會很喜歡的重複操作,各種顏色的玻璃紙交疊出不同顏色的光,親子變身成實驗家,一起去探索與發現!
#我是燈光師
運用家裡的玩具、積木、玩偶公仔等,孩子透過動手操作、嘗試不同的位置擺放、排列組合,將家裡的光線調暗,使用手電筒的光源照射出呈現不同的光影變化。
親子團孩子們分享自己的創意想像是有主題的,是有故事的,有夜間動物園、舞台表演、動物過紅綠燈、動物的家…,真的是很有趣呢~
#一起來跳光之舞!
親子一同戴上手紙燈(原色、藍、綠、紅、黃),或者是拿著包好玻璃紙的手電筒,搭配著親子喜愛的歌曲旋律一起舞動,彼此欣賞自己肢體律動搖擺製造出來的光!
以上分享的每個親子玩學小遊戲,可以單獨玩,也可以進行不同的延伸與變化,鼓勵爸爸媽媽與孩子在家一起同樂,彼此都能夠滿足好奇發現、親密同樂的需求!
--
#可能親子團停課不停學
#居家防疫親子玩學系列
・創意迷宮趣:https://poedu.org/17399/
・音樂與肢體運動:https://poedu.org/17415/
・創意拓印畫:https://poedu.org/17483/
・跟著食物去探索:https://poedu.org/17495/
・從甜蜜到親密:https://poedu.org/17529/
・進入神奇的光影世界:https://poedu.org/17543/
・從建築玩創意:https://poedu.org/17558/
・好玩的水遊戲之一:https://poedu.org/17602/
認識可能親子團:https://poedu.org/family/
可能親子團2020團員體驗登記:https://tinyurl.com/wlgdewu
同時也有2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粒方不插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次要來跟 @旅行YJ @諾斯Nox @後撤步 一起來玩密室逃脫桌遊《大搜查》! 真的是被這個遊戲搞到腦細胞死一堆啦! 以下介紹來自https://kknews.cc/zh-tw/news/oane6rp.html 謎題,從人類文明誕生之際開始一直延續至今。比如經典的斯芬克斯之謎:「什麼動物...
光與影的奇妙互動 在 粒方不插電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這次要來跟 @旅行YJ @諾斯Nox @後撤步 一起來玩密室逃脫桌遊《大搜查》! 真的是被這個遊戲搞到腦細胞死一堆啦!
以下介紹來自https://kknews.cc/zh-tw/news/oane6rp.html
謎題,從人類文明誕生之際開始一直延續至今。比如經典的斯芬克斯之謎:「什麼動物早晨用四條腿走路,中午用兩條腿走路,晚上用三條腿走路?腿最多的時候,也正是他走路最慢,體力最弱的時候。」從公元前400年左右被創作出來至今依然為人們所津津樂道。而到了21世紀,這個人類最為傳統的興趣愛好也與時俱進的以遊戲的姿態再次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在當代,解謎遊戲一直是遊戲中的一個重要分類。從網際網路萌芽時代的《逃離紅色房間》,到剛推出不久的《銹湖》系列遊戲,雖然表現的形式稍有改變,但一直占有自己的角落,靜靜的發出璀璨的光輝。
在桌遊的世界當然也不會缺少解謎遊戲的身影。比如最近在摩點大熱並籌得了超過兩千萬人民幣的話題作品《迷宮·如意琳琅圖籍》就是一個圖書的形式將謎題呈獻到玩家眼前的桌遊。不過他並不是今天筆者要介紹的遊戲(畢竟還沒正式發貨並沒有辦法介紹)。今天真正要介紹的桌遊是另一個頗受推崇的解謎遊戲,也就是近期剛剛推出中文版的《大搜查(Unlock)》
《大搜查》是一個推出於2017年的系列作品,遊戲由一系列的卡牌組成。玩家在遊戲中的最終目標是在一個小時的時間內得出一個四位數的密碼逃離「密室」。在不同的劇本中密室所代表的意義也有所不同可能是個封閉住的房間也可能是一個荒島。這根據劇本的不同而不同——每一個劇本都是一個獨立的小故事。目前推出了中文版的是大搜查的第一季。打開遊戲外盒就可以看到作為劇本象徵的整整齊齊的三刀牌,但這其實還並不全部的遊戲配件。
《大搜查》在實際的遊戲進行中,除了需要這些卡牌之外,還有一個不在遊戲盒子中,但地位舉足輕重的額外配件,也就是APP,大搜查的遊戲無法脫離這個APP來完成。APP在這個遊戲中扮演的角色遠遠大於一個單純的計時器,他除了用於記錄一個小時的時間經過了多少之外,還負責驗證密碼正確與否,機關的破解方法是否正確,玩家錯誤嘗試扣除時間以及玩家提示。
這個提醒的作用要比想像中大很多,解謎遊戲中出現卡關再正常不過了,如果只是需要時間還好,但很多時候玩家卡關的原因是與設計師的腦迴路對不上,或者說沒有理解到設計師的用意,因為這種原因而造成的卡關往往無法通過時間來解決。比如《時間守望》基礎劇本的最終謎題筆者就因為這層原因卡了一個多小時,如果不是看了網上大神的攻略恐怕就要強行開門了。但在《大搜查》遊戲中,因為有了這個提示功能,雖然失去了些許懸念,但至少遊戲能順利的進行下去。
遊戲規則
遊戲中的主要卡牌分為四類:地點,物品,機關,密碼。
地點即是遊戲中的我們所處在的密室,在遊戲中起始卡背面必然是地點卡,地點卡上會有許多數字和字母代表著在遊戲中我們可以調查的事物(當然有些會隱藏起來,如果不仔細觀察是找不到的)。物品卡就很直接的是遊戲中我們獲得的物品了。物品的頂端通常會分為紅藍兩種,如果你覺得兩件物品組合在一起可能會發生奇妙的效果時,可以將這兩張卡的編號相加並打開對應的卡牌。機關卡意味著一個機關,我們需要在APP中輸入對應的號碼來開始挑戰機關,機關的正確解法可能就在機關自身之中,但也可能是需要在其他卡牌上尋找線索。密碼卡的意義就簡單了,它代表了這個地方有一道鎖,當玩家獲得了正確的密碼之後輸入APP,就會得到相對應的內容,如果這就是最終要打開的門的話,玩家也就通關了,遊戲會根據玩家在遊戲中的表現(耗時,錯誤嘗試,尋求提示次數等)給玩家得出一個最終得分,當然對於筆者這樣的體驗向玩家來說,只要能通關就好了(笑)
遊戲劇本
遊戲的第一季里包含了四個劇本,一個教學劇本和三個正式劇本。教學劇本由十張卡組成,但包含了正式遊戲中的所有內容,它會手把手帶著玩家了解這個遊戲如何進行,實際上可以起到一個代替說明書的作用——當然正式的說明書還是存在的。
遊戲的其他三個劇本就是正式的遊戲內容了,他們分別出自三個作者之手,每個作品的風格各不相同,劇情上也沒有什麼連貫性,應該算是獨立的。因為作者不同的原因,謎題的傾向也有所不同,比如第二個劇本「香腸鼠俠」就和其他兩個劇本迥然不同,不僅畫風無厘頭,很多謎題也十分的無厘頭。不過為了保證玩家的體驗我就不多講了,此間真意就留給玩家朋友們自己去體會吧。
作為一款A社漢化的劇本類遊戲,就不得不順便聊一聊它的翻譯,畢竟A社再翻譯上有著很多不光彩的過去。不過這次A社的翻譯還是做的不錯的,至少在筆者遊玩的時候並沒有遇到什麼嚴重影響遊戲進行的BUG,大家可以安心購買。不過倒是有一個非翻譯問題帶來的BUG嚴重影響了遊戲。那就是教學任務中的67指的實際上是69,這個問題是英文一版就有的,並且在二版進行了糾正。而A社在推出中文版時是根據英文一版來的,這個錯誤並沒有糾正,而是完美的繼承了下來,讓大家可以體驗「原汁原味的錯誤冒險」。大家在進行遊戲的時候千萬要多留意一下。
小結
《大搜查》是我目前玩過的最好的劇情向遊戲之一,他在遊戲體驗上十分靠近電子遊戲的解謎遊戲和真人的密室逃脫。和電腦上的解謎遊戲相比在一些設定上還是有不同的,比如隱藏數字。在卡片上沒找到就是沒找到,可不存在靠亂點矇混過關的可能性哦(笑)。另一個不同在於可以和小夥伴們互動,小夥伴們群策群力逃出生天的感覺是電子遊戲里無法獲得的。
而且在《大搜查》的後期一些劇本中甚至還會出現一些需要兩組人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的謎題,實際上已經超過了電子遊戲的能力範圍里,充分發揮了桌遊的優勢(雖然這個劇本真的很難)。而相比與真人的密室逃脫相比,《大搜查》的最大特點就在於體量,遊戲的本體只是一刀牌,攜帶方便,開局也方便。不過這三類遊戲體驗各不相同,難分伯仲,各種取捨還是要看玩家自己的傾向了。
《大搜查》比較創新的採用了APP來輔助遊戲,這個模式曾經很少見,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也漸漸變的多了起來,比如《瘋狂詭宅》第二版就也採用了APP輔助遊戲的這個模式。不過實際上最初看到這個模式筆者是不太喜歡的,畢竟桌遊的一大特點在於可以不插電的進行遊玩,用插電的設備來輔助本應不插電的桌遊讓人不由得覺得有些失去本心。但是實際體驗下來,APP的表現確實非常好,讓筆者不由得說一句真香。APP的加入能提供很多一般桌遊配件很難給予玩家的東西,比如時限步步逼近的緊張感,比如說用聲畫和遊戲的配合,不採用這種模式的話是絕難做到的。另一方面還可以封印一個玩家的手機讓他專心投入到桌遊當中,更是妙不可言(笑)。
《大搜查》的外文版目前總共推出了五個季度十五個劇本,這對於一個2017年推出的遊戲來說算是比較誇張了,不過作為一個以劇情為賣點的遊戲,擴展多意味著玩家可以體驗到的內容多,實際上也是一件好事。雖然目前中文只推出了第一季度的中文版,但是開坑的畢竟是A社,至少應該不會出現挖坑不填的現象。如果你是一個密室愛好者,又或者是一個愛好思考愛好解謎的玩家,這都是極為合適的遊戲,不妨趕快去入手吧。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news/oane6rp.html
Unlock! is a cooperative card game inspired by escape rooms that uses a simple system which allows you to search scenes, combine objects, and solve riddles. Play Unlock! to embark on great adventures, while seated at a table using only cards and a companion app that can provide clues, check codes, monitor time remaining, etc.
Unlock! Escape Adventures includes three separate scenarios for you to explore:
In The Formula, you enter a secret laboratory to recover a mysterious serum that has been developed by a scientist. Will you solve all the riddles and get out in less than an hour?
In Squeek & Sausage, you need to thwart the plans of the despicable Professor Noside!
In The Island of Doctor Goorse, you must visit the island of an eccentric antique collector billionaire and overcome its traps!
An included ten-card tutorial allows you to learn how to play without reading the game rules.
Use the link below in order to download the Tutorial and a demonstration scenario, both in print-and-play!
This box is not distributed in the U.S
Note: Unlock! requires a free application to be downloaded from the App Store or Google Play. Once downloaded, an internet connection is not required during game pla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6DLhJP5aCU/hqdefault.jpg)
光與影的奇妙互動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僅剩"2"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你有沒有過「背黑鍋」的經驗?
明明你覺得自己什麼也沒做,但是不知道怎麼搞的,某些事情的責任,或者是那種很隱微的指責,就會莫名奇妙的掉在你頭上,讓你成為「代罪羔羊」。
我知道這種感覺很悶喔!所以呢,我今天就來為大家來拆解「代罪羔羊」效應究竟是什麼?
「代罪羔羊」的典故,起初是來自於《舊約聖經》裡面,人把自己的罪,轉移到羊身上,然後把羊獻祭給神,用來洗清人們身上的罪。
「代罪羔羊」不止是消除自己身上的罪,還衍生成把某些人心裡的憎恨、不安或者是猜疑,轉嫁到另外一個對象身上,讓這一個對象成為眾人攻擊的焦點,用來逃避自己不想面對的問題。
而這樣的現象,其實在人際關係裡是經常發生的!
無論我們在學校、還是職場上,你一定知道有一些小團體啊、小圈圈啊;表面上看起來喔,這一群人感情非常的好,常常膩在一起。
但要是你仔細的去觀察,你就不難發現,即使他們這一群人有ABC三個是好朋友,但只要A不在,B和C就會開始說A的壞話。
為什麼會這樣?明明大家都是好朋友,為什麼要做這種事情呢?
其實這個答案很簡單喔,那是因為當B跟C一起說A的壞話,而且說得很開心的時候,B、C他們兩個人的共同利益,就是透過「排除第三者」。
那個「第三者」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不在場的那個「第三個人」,來確認我們當下是「你跟我很親密」的親密關係。
也就是說喔,因為A不在場,所以無從反駁,那麼B跟C就可以輕易的,把所有的情緒啊、攻擊啊和責任都推給A,讓A成為「代罪羔羊」。
而在這個過程裡面,會讓B跟C樂在其中的原因,其實就是透過打擊A,來鞏固B跟C那種同盟的親近感。
這聽起來很弔詭齁!然而這件事情不止如此喔,更弔詭的是,雖然B跟C因為說了A的壞話,一時之間感覺很靠近。
可是當B跟C這樣子做的同時,也為他們兩個人之間帶來新的不安;因為B跟C很清楚,A的處境是怎麼造成的,是他們說壞話嘛!他們自然就會擔心自己總有一天,會成為那個被排擠的人!
於是呢,為了確認自己沒有被說壞話、沒有被排擠,這個焦慮感反而會更強烈,就會他們更離不開這個小團體。
所以囉,在這種扭曲又矛盾的心理動力之下,也就很容易造成「剪不斷,理還亂」這種糾結、糾纏的人際關係!
從上面的拆解喔,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小小的結論。
要是有人拉著你說別人的八卦啊、短處啊,這正是代表喔,你們的關係其實很脆弱,才會需要透過這種「道人長短」的儀式來鞏固感情。
而從另外一個層面來看,也曝露出習慣興風作浪的人,是有多麼的沒有自信心,所以他才需要透過拉攏其他人附和自己,來找人取暖、來消除自己的不安感啊!
但是如果你不是那個被拉攏的人,而是那位A啊、那個「代罪羔羊」、被排擠、被說壞話的人,那該怎麼辦呢?
其實在不損及責任和利益的前提底下,我會勸你喔,輕輕的放下這段關係吧!讓這種沒有意義的小圈圈,慢慢的淡出你的生活,這樣就好了!
但如果這樣的情況,是發生在工作職場裡,它已經損害了你的專業形象,和同事、上司,因為這樣子對你的信任感,我就會鼓勵你要積極的面對它。
聽到這裡喔,你一定很好奇,啊嘴長在別人臉上,到底要怎麼樣避免自己成為代罪羔羊,去背那個沒有必要的「黑鍋」呢?
你可以這樣子試試看喔,在每次的對談或討論之後,都做出明確的「階段性結論」。
直接打個比方來說喔,如果你是A,你跟B、C兩個人,總共三個人;你們一起負責了一個專案。
那麼為了避免「代罪羔羊」效應發生在你身上,你可以在每一次的會議之後,做一個簡單的結論。
三個人公開透明的說清楚,目前的進度到底到哪裡?而後續的進度分別是什麼?完成的日期在什麼時候?
這樣子權責分明,你就能夠減少在事後,被別人背後捅刀,把黑鍋甩到你頭上,這樣的模糊空間。
但是如果喔,你們的專案在實踐上面這麼做實在有難度,目前的進度也確實停擺了,你也可以跟你的同事先有一個簡單的共識。
你可以說:「我們目前遇到的困難,需要分頭去釐清,所以今天的進度是三天之後再開會,我會以這個結果回報給主管,大家同意嗎?」簡單來說喔,就是我們這一次的結論,就是暫時沒有結論,而留待三天之後。
這樣的方法,就是在我們結束對話之前,說清楚自己的理解,也就是為你們「共同」的結論去定調。
不要讓「各自解讀」這樣的模糊空間,它存在你們之間;這樣子就能夠在一定的程度上,避免後續引發的「代罪羔羊」的效應。
不過,如果喔你常常會擔心自己是否會成為那一隻「代罪羔羊」,那我必須說喔,你很有可能也會不自覺的成為「讓別人背黑鍋」的元兇。
因為呢,恐懼會讓你太需要同盟、太需要證明別人跟你站在同一邊,而也因為恐懼,讓你不敢明確的說出「階段性的結論」。
很令人遺憾的就是喔,往往身為代罪羔羊的人,同時很有可能也是「製造」代罪羔羊的人。或許呢,要脫離這個死循環的關鍵,就是開始誠實的面對自己吧!
希望透過今天的分享,能夠讓你不僅是弄懂什麼是「代罪羔羊效應」,更重要一點是它是個契機,讓你可以開始好好的認識你自己。
祝福你!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們製作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無論是YouTube還是Podcasts,我們都需要你用具體的行動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談到的關於「背黑鍋」這個議題。
其實透過背黑鍋的理解,我們慢慢的衍生到一切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你有沒有真正的認識自己?
只有你認識了你自己,你才能夠在面對這外界的傷害的時候,你有自己的足夠的免疫力,跟保護力。
更重要一點,是如果我們不認識自己,我們很有可能因為太需別人認同,太需要跟別人抱團取暖,而不自覺的成為那個把黑鍋,甩到別人頭上的人。
然而呢,在我的專業工作裡,常常會有個案透過跟我互動的方式,來讓他慢慢的更清楚知道,自己到底是怎麼做、怎麼想的?
在這個過程裡,我都會很鼓勵所有跟我有相遇的朋友說,除了跟我學習、跟我會面之外,能不能找到一個可以陪伴你一輩子的存在?而這一輩子的存在,是可以幫助你如同一面鏡子一樣,讓你能夠更看清楚你自己。
然而要做到這一點的方法有很多,其實「寫作」、「跟文字的相處」就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所以呢,我們在4月18號,有一門啟點文化的實體課程,叫做【寫作小學堂】;這一門課呢,不僅是幫助你建立起你跟文字之間的關係。
其實透過我們這麼多期教學下來,有很多的學員告訴我們,我們幫他開啓了一個他跟「文字」靠近,而文字又讓他更認識自己,的那一輩子的陪伴跟存在。
所以囉,任何人陪伴你的時間都是有限的,但是你跟你的文字,卻是可以長長久久的。很期待你能夠把握,這4月18號【寫作小學堂】的一個學習機會。
無論你要把文字用在你的生活的哪個領域?是很偏向工作應用的光譜,還是你生命當中一個恆常的陪伴?這一門課都會帶給你很大的幫助。
詳細的課程內容,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在我錄影的這個時候啊,這一門課的名額已經正在倒數了!
所以期盼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希望我能夠在4月18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opFYfznUqU/hqdefault.jpg)
光與影的奇妙互動 在 hul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紙廠華麗轉身 體驗匿藏於紙中的想像進化!
乘載著百年製紙興衰的中興紙廠,經由宜蘭縣政府接手再造為「中興文化創意園區」,開啟了老廠房重生運用的契機,也讓原始純粹的倉庫轉化為文創場域,展開一段關於紙的進化故事!呼應著這股新生的力量,宜蘭縣文化局特別於6月30日至8月12日在園區有料倉庫舉辦《紙的進化論》特展,讓民眾打開眼、耳、手、腳、心,全面感受紙的進化之旅。
當光灑落於紙 漫遊紙的知識
「紙的進化就是想像的進化!」《紙的進化論》三大主題區結合了知識、藝術創意與想像力,讓民眾透過「身體」體驗不同以往的非典型特展。展區「紙的知識考Paper Knowledge」打破時間軸敘事,邀請三位藝術家從紙漿原料演繹進化為藝術想像創作,藉由紙林迷宮,讓民眾在迷路的同時也巧遇紙的知識,遊歷關於紙的發展、材質演進與各種想像,帶出知識學習的趣味。
紙張創意大發現 藝術設計競技場
呼應過往倉庫堆疊紙原料的歷史背景,「紙的創意學 Paper Creativity」以新聞紙、鈔票紙、水彩紙、宣紙及瓦楞紙為素材,透過藝術家Zimoun、Tim Budden、張徐展、長谷川洋介(Hasegawa Yousuke)及吳秉聖的想像力,紙張化為空間裝置、錄像影音裝置與摺紙創作。尤其瑞士聲音裝置藝術家Zimoun運用瓦楞紙材打造建築形式般的聲音雕塑,將180個不斷敲擊紙箱表面的軟球,發出微小、迴盪於倉庫的敲打聲,讓民眾感受紙張與空間互動的奇妙感知張力。
想像自由翱翔 催化無限可能
「紙的自由式 Paper Frees Your Mind」則由鳳嬌催化室秉持著跨界催化為核心,打造出作品《紙林紙海》,大量運用田中央的種籽紙、展現石磨特性的蜂巢紙、以機能紙抄技術表現的薄纖紙等各式特殊紙,展現紙意想不到的機能,民眾可穿梭於從天而降的紙瀑,暢遊更迭起伏的紙浪,體驗其充滿想像的視覺、與特殊紙開發實踐的獨特觸感,探索感受紙的自由式。
親子工作坊 實作感知動員
除三大展區外,展期間規劃六大主題活動工作坊,有適合爺孫攜手探索的中興紙廠紋理的剪紙課程、最受親子歡迎的DIY七彩風車、回收紙製燈籠、摺紙衛星,以及文青專屬的瑜伽畫畫、Retro Jam報紙印製,透過手感體驗啟發創意。
「關於紙,你的認識有多少?」超乎日常所孰悉的觀展體驗、擴增對於紙的想像,一場關於紙張進化的夏日之旅《紙的進化論》即將於宜蘭啟航。
更多詳情請點我
https://www.facebook.com/EvolutionofPaper/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ktw-GfCKEU/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