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鐵趁熱!
送上台大物理系莊學長提供的「物理大餐」Part 2️⃣!
———————————————————————
⛓ 俐媽英文教室—物理單字篇part 2(古典物理學常用英文詞彙):
🧲 Classical physics 古典物理學
⭐️ 運動
1. kinematics (n.) 運動學 / dynamics (n.) 動力學
2. motion (n.) 運動
(運動學探討: translational (位置轉換)、rotational (轉動)、vibrational (震動) 等)
3. point particle (n.) 質點
4. trajectory (n.) 軌跡 (⚠️ -ject: shoot)
5. vector (n.) 向量 / scalar (n.) 純量
6. position (n.) 位置 (⚠️ pos: put)
7. displacement (n.) 位移 / distance (n.) 路徑長
8. velocity (n.) 速度 / speed (n.) 速率
9. acceleration (n.) 加速度
10. jerk (n.) 急跳度
11. average (a.) 平均的 / instantaneous (a.) 瞬間的 / constant (a.) 固定的
12. projectile motion (n.) 拋體運動
13. circular motion (n.) 圓周運動(⚠️ circum: around)
14. angular velocity (n.) 角速度
15. angular acceleration (n.) 角加速度
16. centripetal acceleration (n.)向心加速度
⭐️ Newtonian mechanics (classical mechanics) 牛頓力學
(Newton’s 3 laws)
17. inertia (n.) 慣性
18. force (n.) 力
* friction (n.) 摩擦力 (kinetic + ~ 動摩擦力 / static + ~ 靜摩擦力)
* tension (n.) 張力 / drag (force) (n.) 阻力 / gravity (n.) 重力
19. free-body diagram (n.) 力圖分析
20. equilibrium (n.) 平衡(⚠️ equi: equal)
* stable 穩定 / unstable 不穩定 / neutral 隨遇 (中性) + ~
⭐️ 能量、動量與彈碰
21. work (n.) 功
mechanical energy (n.) 力學能
the principle of the conservation of mechanical energy (n.) 力學能守恆原理
22. potential energy (n.) 位能 (勢能) / kinetic energy (n.) 動能
23. conservative force (n.) 保守力
24. momentum (n.) 動量 (linear + ~ 線動量 / angular + ~ 角動量)
* the conservation of linear momentum (n.) 線動量守恆
* the conservation of angular momentum (n.) 角動量守恆
25. impulse (n.) 衝量
26. collision (n.) 碰撞
elastic + ~ 彈性 / inelastic + ~ 非彈性
27. center of mass (CM) (n.) 質心
28. rigid body (n.) 剛體
⭐️ 重力與場
29. the principle of superposition (n.) 疊加原理
30. field (n.) 場 (⚠️ 英模曾經抄過各種「場」大餐,記得複習)
* gravitational field (n.) 重力場
* electromagnetic field (n.) 電磁場
⭐️ 克卜勒定律 (Keplers’ laws of planetary motion)
31. orbit (n.) 軌道
cf. orbital (n.) 軌域 (在高三化學淺談量子力學會講)
32. focus (n.) 焦點 (pl: foci)
33. perihelion (n.) 近日點 / aphelion (n.) 遠日點
cf. perigee (n.) 近地點 / apogee (n.) 遠地點
34. elliptical (a.) 橢圓的
35. escape velocity (n.) 脫離速度
———————————————————————
好多字俐媽都懂,
啊它們到底在講什麼?😂😂
(果然是門外漢哪⋯⋯)
感謝莊學長🙏🏼
.
#俐媽英文教室
#俐媽英文教室物理篇
#歡迎其他領域孩子投稿貢獻
#傳道有先後
#術業有專攻
#台大明明精銳盡出
「克卜勒定律加速度」的推薦目錄:
- 關於克卜勒定律加速度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克卜勒定律加速度 在 余海峯 David . 物理喵 phyca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克卜勒定律加速度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克卜勒定律加速度 在 Re: [問題] 萬有引力證明克卜勒定律- 看板Physic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克卜勒定律加速度 在 [物理教學影片]內容講解:克卜勒第二定律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克卜勒定律加速度 在 [問題] 克卜勒運動定律適用於太陽系以外嗎? - physics 的評價
- 關於克卜勒定律加速度 在 [物理教學影片]範例:角動量守恆與行星運動 - YouTube 線上影音 ... 的評價
- 關於克卜勒定律加速度 在 也和兩者距離的平方成反比。這種吸引力稱為#重力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克卜勒定律加速度 在 Sec.13.4 - 克卜勒定律 的評價
克卜勒定律加速度 在 余海峯 David . 物理喵 phyca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物理選擇題答案】一連幾道物理選擇題,我都選擇了比較多誤解的問題,希望以此糾正錯誤觀念,以及提醒大家一點:我們習慣的解釋、或者社會上約定俗成的事,其實並不必然正確。
這一題應該是比較困難的一題,只有16%答對,而選了慣性原理(C)的比例更達76%。前港大理學院院長郭新教授也曾指出,簡單搜尋網絡上的「答案」,基本上是完全找不到正確解答。
地球環繞太陽公轉,而太陽亦環繞銀河系中心公轉,因為地球運動並非「直線」,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慣性原理」並不適用。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B)純粹描述行星運動軌跡。哈勃定律(D)則是描述宇宙膨脹的法則。
能夠解釋我們感覺不到地球在宇宙中運動的原理,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等效原理(A)。由於地球整體處於往太陽的自由落體狀態,根據廣義相對論,在局域情況下,沒有實驗能夠分辨重力和加速度。當然,實際上地球並非一個點,如果使用非常非常精密的儀器還是可以探測得到,在地球表面不同地方落下的物體,相對太陽落下方向有所不同。
克卜勒定律加速度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學測自然科 考驗閱讀理解與科學素養
簡麗賢/高中物理教師(台北市)
今年學測自然科呼應新課綱跨科精神,罕見將古文入題。 記者鄭清元/攝影
分析今年的學測自然科試題,忍不住要為大考中心按讚。題目結合去年時事新聞,內容創新,以題組題形式呈現跨學科學習重點,充分反映新課綱的核心素養概念。
時事題如台灣福衛五號遙測衛星,提供福衛五號衛星距離地表高度及公轉地球的周期資料,透過考生學過的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的周期定律,判斷另一顆新衛星距離地表的高度。去年諾貝爾獎物理獎得獎主題「重力波」的閱讀理解題組題,考驗考生的物理概念與閱讀理解能力,能根據圖表解釋歸納延伸推論,是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的科學素養題。
今年的自然科試題也融入關心核能發電的議題,以閱讀理解的形式呈現,從閱讀文章中了解核能產生的兩種形式,包含核分裂和核融合,藉由閱讀短篇文章,引導考生思考核能發電廠反應爐意外的處理機制,以及核能意外發生時,輻射外洩汙染隨全球環流擴張的科學問題,並且介紹未來可能完成的核融合反應產生核能的物理機制。這些都是結合大家關心議題的好題目。
一份好題目最好的呈現方向是試題內容取材能跨科命題,綜合評量考生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等層次,包含能知道重要的科學名詞與定義,能知道科學現象、規則、學說與定律等;其次更高層次是評量考生應用與分析的層次,能了解數據函數圖形與示意圖的意義,判斷圖形的意義,找出其特性或關係。例如今年以智慧型手機加速感測器放大的示意圖,要考生依據圖表數據判斷該處的加速度與自由落體運動的關係,這是相當創意的題目。
這樣具有閱讀理解與科學素養的命題,相信對國內的科學教育發展裨益良多。
克卜勒定律加速度 在 [問題] 克卜勒運動定律適用於太陽系以外嗎? - physics 的推薦與評價
克卜勒 三大運動定律當中: 第二定律(等速率面積定律)是利用角動量守恆推導出 ... 第三定律是利用萬有引力公式搭配等速率圓週運動向心加速度的公式推導 ... ... <看更多>
克卜勒定律加速度 在 Re: [問題] 萬有引力證明克卜勒定律- 看板Physic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falltasitic (天然呆>"<)》之銘言:
: 高中物理所提到萬有引力證明克卜勒定律的方法
: 是假設行星是以圓周運動方式運行
: 但是克卜勒定律不是橢圓軌道嗎
: 高中物理的證明方式應該是有問題的吧
: 麻煩大大可以幫我解惑一下,謝謝
-----------------------------------------
其實高中一直都沒有證明過橢圓軌道的克卜勒第三定律
我猜你現在問的是第三吧..Hmm
畢竟第一跟第二比較好理解。
以下證明其實不難,以高中生的程度是可以想到的(我高三就想到了)
在看以前,可以考慮要不要先自己想想看
給你個想法
你要搞出週期,而且這與半徑有關,代表週期與橢圓的特性(半徑、面積?)有關
接著,這週期可不是亂來的,它是遵守了某些定律
好比說,克卜勒第二定律、能量守恆、角動量守恆的,這些定律就像是
邊界條件一樣
所以靠這幾個就可以搞出來了~~
確定要看了嗎? 那就往下吧^^
-----------------------------------------------
下面的證明過程,忘了考慮約化質量所造成的影響
但是我懶得改了,所以看完以後請繼續往下看推文那裏的修文
就可一目瞭然哩
THX
----------------------------------------------
1.藉由克卜勒第二定律
0.5r1v1 = 0.5r2v2 = πab/T --- (1)
T:橢圓軌道週期
a:橢圓半長軸長度
b:橢圓半短軸長度
r1:近日點距離
r2:遠日點距離
2.藉由能量守恆
-GMm/r1 + 0.5mv1^2 = -GMm/r2 + 0.5mv2^2 --- (2)
取(1)其中一條,0.5r1v1 = πab/T
a = (r1+r2)/2
b = (a^2 - c^2)^(1/2)
c = a - r1 = (r2-r1)/2 代入上式
∴ b = (r1r2)^(1/2)
∴0.5r1v1 = π * (r1+r2)/2 * (r1r2)^(1/2) / T --- (3)
∴ r1v1 = π*(r1+r2)*(r1r2)^(1/2)/T
由(2) 與 r1v1 = r2v2 可整理出 v1(r1,r2,GM)的式子
==> GM(1/r2 - 1/r1) = 0.5(v2^2 - v1^2)
∵ v2 = r1/r2 * v1
∴ 2GM(r1-r2)/r1r2 = v1^2 * (r1^2 - r2^2)/r2^2
∴ 2GM/r1 = v1^2 * (r1+r2)/r2
∴ v1 = [2GM * r2/r1 * 1/(r1+r2)]^(1/2) --- (4)
將(4)代入(3)
==> r1*[2GM * r2/r1 * 1/(r1+r2)]^(1/2) = π * (r1+r2) * (r1r2)^(1/2) / T
==> [2GM*r1r2]^(1/2) * 1/(r1+r2)^(1/2) = π * (r1+r2) * (r1r2)^(1/2) / T
==> (2GM)^(1/2) = π*(r1+r2)^(3/2) / T = π * [(r1+r2)/2]^(3/2)*2*2^(1/2)/T
∴ GM/4π^2 = [(r1+r2)/2]^3/T^2 = (平均半徑)^3/T^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49.233
※ 編輯: Qmmmmnn 來自: 140.112.249.233 (11/07 11:50)
謝謝提醒,我打到眼花了@~@
你說的沒錯!!感謝提醒。
是約化質量那裏出了問題~。
若要判斷太陽會不會動,其實我個人認為這是沒甚麼意思的。
因為動與不動,是一種相對的概念,所以...接下來你應該懂我想說甚麼^^"
其實你的最後一句話就幫我說出了答案
之所以可看為單體
其實就是站在太陽的座標來看,太陽不會覺得自己在動,會覺得是行星在繞著它轉。
------------------------------------------
所以這不是質心座標,而是"太陽的座標"
高中時,幾乎每個老師都說是以質心的角度來看待使用約化質量這件事情。但實際上
卻沒有幾個老師去列式說明這句話的意義。換句話說,其實是要以相對某物的概念,
也就是以"某物的座標系"來看待這雙體運動時,就會得到約化質量這個結果。
在此題,就是以
""太陽看到的行星加速度 = 行星相對太陽的加速度
= 太陽給行星的萬有引力/質量""
來得到此質量為約化質量的。
詳細證明,維基百科有寫,可以去看看。
如果萬有引力的m要換約化質量的話,就表示在不同座標系下所看到的"力"不會相同了。
然後這就與證明約化質量的過程違背了,因為它假設換到另一個某物之座標系上時,
所看見的另外一物的受力與原本相同..
我再重新寫一次好了
1. r1v1/2 = r2v2/2 = πab/T
2.
-GMm/r1 + [Mm/(M+m)]v1^2/2 = -GMm/r2 + [Mm/(M+m)]v2^2/2
位能的值,要由萬有引力去做積分並且令無限遠的位能為0,而萬有引力不會因
以太陽的座標來看而改變,因此位能不會改變..
所以2式就變為
-G(M+m)/r1 + 0.5*v1^2 = -G(M+m)/r2 + 0.5*v2^2
對照上述證明過程
可以得到最後的結果會是
G(M+m)/4π^2 = [(r1+r2)/2]^3/T^2
※ 編輯: Qmmmmnn 來自: 140.112.249.233 (11/07 22:31)
恩,以這角度出發就會知道,當站在質心座標系上觀察時,會覺得它的總能量
變為內動能了,而這時候我覺得...可能就一樣去算它們兩者的動能,
的確會等於0.5*約化質量*相對速度^2吧
不過個人偏好以站在某物的座標系上來看..HMM。
謝謝學長提醒約化質量與萬有引力的事情。
※ 編輯: Qmmmmnn 來自: 140.112.249.233 (11/07 22:4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