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無故」#出血點、#淤青❓原來是 #血小板減少 ❗
💣#COVID-19 病人30-60%會合併「#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紫斑症」
上星期我發現女兒下唇周圍有瘀青,反覆跟她 #確認沒有撞到或摩擦到,再加上最近四肢有許多出血點與瘀青,原本以為是和弟弟打來打去造成的💥
但心想越來越不對,我帶到醫院抽血後發現女兒的血小板只剩3萬 (正常是15-40萬)😱精神活動力好,沒有其他的不舒服,其餘抽血、各項檢查也都正常,確診為「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紫斑症」⚡
住院打完免疫球蛋白後改善很多,後續會再追蹤抽血,這次很重要的感想是,還好我女兒有很清楚的表達,我們家長也相信她,不然小孩發現身體瘀青真的很稀鬆平常😖
今天就整理這個的疾病給大家了解,希望各位家長也可以提高警覺📣
--
🔔 Q1. 什麼狀況要懷疑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紫斑症❓
📌 #沒有「撞擊或大哭」但身體多處出血點或瘀青
📌 #反覆流鼻血、牙齦出血
📌 #口腔粘膜出血點
📌 血尿、血便
加上
📌 #精神活動力佳
📌 #沒有:發燒、骨頭痛、體重減輕、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 (如果有可能還要考慮 #白血病、#淋巴癌⋯一定要找醫師確認治療喔🧐)
--
🔔 Q2. 這個疾病嚴重嗎❓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紫斑症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抽血特色是,#血小板小於10萬、其他血球或實驗室數據都正常。
小孩年發生率約10萬分之5,常常是小孩出血瘀青很嚴重了,家長才會意識到不正常😖
小孩出血死亡率1%、成人5%🔥
假如血小板低到5000以下的話很可能會出現 #腦出血☠️還好整體發生率不高只有約0.5%,不然真的很恐怖😣
--
🔔 Q3. 發生原因為何❓
📌 60%是因為1個月內有 #病毒感染 😈( #EB病毒、流感、#巨細胞、B/C肝炎病毒、水痘、#COVID-19…)
📌 6週前施打MMR (4萬分之一)
📌 其他原因不明
--
🔔 Q4. 治療與預後為何❓
📌 類固醇 (2-5天有反應)
📌 免疫球蛋白 (1-2天有反應) 👍
📌 血小板生成素受體致效劑
📌 生物製劑
📌 切脾手術 ( #藥物治療無效,出血風險高則需要切脾手術)
🌸 半年內75%小孩會恢復
🌸 假如血小板穩定2-6個月,#復發率小於5%
--
🔔 Q5. #新冠肺炎病毒感染 也會造成「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紫斑症ITP」⁉
📌 #老人、#中重度 COVID-19病人比較容易合併ITP (33-57.7%),但 #小孩也有案例😭
📌 感染COVID-19,通常2-3週後診斷ITP,7天內就發生得比較少,研究發現平均血小板降至五萬
📌 約2成ITP診斷時,COVID-19已無症狀,意思是 #大部分的人診斷ITP的時候還有COVID-19的症狀🔥
📌 8成以上治療有反應💖
--
上禮拜因為照顧女兒忙得一團混亂,再加上醫院也因應疫情多了很多事情,學校現在也要一路停課到6/14,真的是爆炸人生💥
希望台灣趕快度過這場浩劫,然後疫苗趕快發放施打💪才能順利解除3級警戒阿😭
--
參考資料
✏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 – new era for an old disease. Rom J Intern Med. 2019 Dec 1;57(4):273-283.
✏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Secondary to COVID-19: a Systematic Review. SN Compr Clin Med. 2020 Sep 19;1-11.
✏ UptoDate.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 in children.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email protecte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身體在受到輕微碰撞或沒有碰撞下產生瘀青、瘀斑,且久而不退,其中一個可能性就是患上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紫斑症 /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 (ITP)。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 專題 - 廖崇瑜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醫生 (本短片作健康教育之用,並不可取代任何醫療診斷或治療。治療成效因人而異,如有疑問,請向專業醫療人...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AZ 疫苗引發的血栓—VIPIT
疫苗引發血栓之免疫性血小板過低症
Vaccine-Induced Prothrombotic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AZ 疫苗引發的血栓與血小板過低,目前稱為VIPIT.
它的發生率在12.5萬分之一與1百萬分之一之間。
它在人體內的反應類似肝素誘導的血小板過低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的自身免疫性血栓形成有關 。
歐盟、英國,北歐等國家報告了注射AZ 疫苗之後,發生極少數的腦竇靜脈血栓(CSVT, Cerebral Sinus Vein Thrombosis)和血小板過低症的病例。
迄今為止,大多數受影響的患者是55歲以下的女性,CSVT似乎在接種疫苗後4至20天發生。可能的機制是 誘導大量血小板活化,減少血小板數量並引起血栓形成的抗體。此現像類似肝素誘導的血小板過低症(HIT),但不需要肝素作為觸發因素。它已被稱為疫苗誘導的血栓形成前免疫性血小板過低症(VIPIT)。
VIPIT的發生率在12.5萬分之一與1百萬分之一之間。
VIPIT患者可能出現CSVT或其他動脈或靜脈血塊。
有些症狀使患者更有可能患VIPIT:
持續性和嚴重頭痛,
局灶性神經系統症狀,
癲癇發作
視力模糊或複視(CSVT或動脈中風)
呼吸急促或胸痛(肺栓塞或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徵);
腹痛(門靜脈血栓形成);
肢體腫脹,發紅,蒼白或發冷(深層靜脈血栓形成或急性肢體缺血)。
VIPIT似乎在接種後4至20天之間發生。在此時間範圍內的症狀應引起VIPIT的臨床懷疑。
如何診斷VIPIT?
根據COVID-19疫苗的病史,並檢查全血細胞計數(CBC)。
如果血液凝結症狀超出4至20天的時間範圍,或者血小板計數≥15萬/mm3,則VIPIT不太可能。
如果在4至20天的時間內出現血液凝結症狀且血小板計數小於15萬/mm3,則VIPIT可能性較高。
對於CSVT而言,最敏感的影像診斷是靜脈的MRI加上核磁共振靜脈射影。升高的D-二聚體(D-dimer),血液抹片正常,除了血小板過低。影像診斷學檢查中確認有血凝塊,可以診斷VIPIT。
此外,還需作HIT檢驗。即使病人之前曾使用過肝素。HIT 檢驗包含兩個步驟,肝素與血小板第四因子結合物形成的抗體,及確認此抗體可以激發血小板活性。HIT的ELISA酵素反應對VIPIT非常敏感。如果ELISA呈陽性,VIPIT就確診了,反之則無。
如何治療VIPIT?
在排除VIPIT之前,應避免使用肝素(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抗凝。不應輸注血小板。
假定性或確診性VIPIT患者的血栓治療:
1、不要使用肝素
2、不要輸血小板
3、第一線抗凝劑:NOAC(如rivaroxaban, apixaban, edoxaban)
4、會診血液科專家
5、嚴重或危及生命的血栓(例如CSVT,內臟靜脈血栓形成)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抑制血栓前反應。高劑量IVIG(每天1 g / kg,連續兩天)
資料來源:⬇️⬇️
https://reurl.cc/E2e9Wk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 在 任家萱 Selin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自己的不完美
都是生命的軌跡
和我一起認識紫斑症❤️
#因為不平凡選擇勇敢
#2020紫願x友你同行
#九月20日ITP健走活動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 在 [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身體在受到輕微碰撞或沒有碰撞下產生瘀青、瘀斑,且久而不退,其中一個可能性就是患上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紫斑症 /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 (ITP)。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 專題 - 廖崇瑜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醫生
(本短片作健康教育之用,並不可取代任何醫療診斷或治療。治療成效因人而異,如有疑問,請向專業醫療人士諮詢。)
(一) 沒有撞傷,為甚麽會有瘀青?是患上紫斑症嗎?00:10
(二) 甚麼是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 00:45
(三)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的治療方法是甚麼? 01:27
(四) 哪些病人可以使用較新的藥物(TPO-RA)治療? 02:30
FindDoc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FindDoc WeChat : 快徳健康香港 FindDoc
資料來源:https://www.FindDoc.com
查詢醫生資訊:
https://www.finddoc.com/
HK2102103767
參考資料:
Rodeghiero, F., Stasi, R., Gernsheimer, T., Michel, M., Provan, D., Arnold, D. M., ... George, J. N. (2009). Standardization of terminology, definitions and outcome criteria in 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of adults and children: report from an 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Blood,113(11): 2386-2393.
Lambert, M. P., & Gernsheimer, T. B. (2017). Clinical updates in adult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Blood, 129(21): 2829-2835.
McCRAE, K. (2011).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No longer “idiopathic.” Cleveland Clinic Journal of Medicine, 78(6), 358–373. http://doi.org/10.3949/ccjm.78gr.10005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Medical Centre. Preventing Bleeding When You Have a Low Platelet Count – Patient Education. 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