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部落格文末抽獎贈書 2 本
你知道現在職場上最關鍵的隱藏技能是什麼嗎?你知道可以不說一句話就讓合作機會找上門嗎?你知道如何在充滿雜訊和紛擾的年代脫穎而出嗎?答案就是,學會寫作。寫作一直都是關鍵的技能,只是它的重要性在時代的演變之下只會變得愈來愈重要。你或許會問,為什麼要寫作?如何寫作?寫些什麼?我想透過這篇文章回答你。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writing-as-weapon/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的作者是中國知名的寫作教育培訓教練師北宸,曾任鳳凰網科技頻道前主編和中國 LinkedIn 公關部門,現為《紐約時報》中文版專欄作家。他將在線下寫作課面對無數學員的教學經驗,搭配眾多的寫作案例,彙整成這本談寫作的書。
這本書裡面談的重點偏重於寫作的「心態」和「心法」,強調從建立內心的基本功先做起,先理解寫作會帶來的好處,然後認識一個好的寫作者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心理素質,最後才是如何寫作的「技巧」和作者本身的經驗分享。
所以,如果你期待的是一本充滿了「寫作技巧」的操作手冊,這本書或許不適合你。如果你從來不曾覺得寫作很重要、想要了解寫作真正能帶來的好處、想知道如何建立正確的寫作心態,那麼這本書是初次接觸「寫作」的你很好的起點。在這篇文章裡,我試著用容易理解的方式總結這本書的一些重點跟你分享。
.
【為什麼要寫作?】
#無形之間行銷自己
作者認為,把自己「行銷」出去,是每個人一輩子都在做的事情。在求職履歷上做自我介紹時,是在行銷自己的職場能力。在向上級提案做預算企劃時,是在行銷自己的策劃能力。在寫給隔壁部門的會議結論和待辦任務時,是在行銷自己的跨部門合作能力。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行銷自己。
矽谷創業公司 37 signal 的創辦人傑生.佛里德(Jason Fried)曾經分享他如何挑選一個職位的最適合人選,他說:「要招募就招那個寫作最厲害的」。因為一個優秀的寫作者會有很清晰的思路,而且他們懂得表達和溝通,他們讓事情更容易被理解,也會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事情。
無論對管理階層、行銷人、設計師、程式開發人員,寫作技巧都非常重要,一個優秀寫作者的特質,也是雇主想在任何求職者身上看到的特質。透過寫作,我們可以培養和精進自己思考的方式,也可以把內心的想法有組織、有脈絡地付諸文字之上,讓別人從文章裡進一步認識你這個人。
.
#內向者的社交利器
我曾經聽過一個說法,身為一個內向者所能擁有最好的武器,就是寫作。作者在這本書裡面用這句話傳達總結了這個觀念:「好文章自己會走路。對於內向的人來說,這是最好不過的社交方式。」對於不擅長在社交場合中侃侃而談的內向者而言,寫作是一個非常值得建立的技能。
作者進一步說明:「內向的人很容易被人認為是以自我為中心,孤僻而不愛交際的。事實上,性格內向的人往往更能聚焦於內在世界,有更強的感受和反思能力,這反而能幫助內向的人更好地理解外部世界。」內向者在旁人看來孤僻不善社交的缺點,反而在寫作的時候得以發揮優勢。
在另一本寫給內向者的《安靜,就是力量》書中有一段是這麼說的:「內向者聽得多講得少,並且比較容易從寫作、而不是從對話中表達自己的意思。他們不喜歡衝突。他們很討厭閒談瞎扯,但是喜歡有意義的討論。」好的文章不但會自己走路,還會幫你說話。
.
#自我精進的武器
你身處的環境決定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開始寫作,可以讓你沉浸在一個持續精進的環境裡面。作者他舉自己為例,一開始他的英文特別差,但是他試著把自己浸泡在《紐約時報》和《紐約客》的高品質英文媒體環境裡,也訂閱了上百家科技媒體的文章大量閱讀。
此後,他一篇又一篇的翻譯優質的文章,不但提升了英文能力,也打下了撰寫科技文章的深厚基礎,造就他後來踏上媒體主編和寫作教練的道路。他調侃道自己開始寫作的時候就像是「群體裡面最差的人」,從寫作新手開始出發的他,等於無時無刻都要向更優秀的寫作者學習,讓自已沉浸在比自己的知識和視野更高的環境,才能不斷進步、寫出更好的文章。
我認為,高品質的文章本身就是一個「資訊含量充沛」而且容易「重複閱讀和賞味」的資訊載體,而且你很容易可以「照著寫寫看」。不同於影音之類的媒體,你要照著做的成本和門檻相對比較高。從高手的文章模仿寫作,挑選框架來給自己用,相對而言都是更簡單可上手的方式。學習寫作同時也會帶來自我精進,讓自己沉浸在好文章的環境之下,是一個跟高手的思維不斷靠近的過程。
.
【該如何寫作?】
#善用萬能的框架
在這本書裡,作者沒有教你一百種寫作技巧,而是只教你「一個」寫作技巧,那就是「萬能寫作法」。這是一個無論在什麼情境都可以運用的框架,簡單、易懂、好執行。無論是單一模組使用,或者是擴大成更大的框架,甚至是大框架包小框架,都可以有各種運用的方式。
萬能寫作法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個是「觀點」,指的是有價值導向的主觀論點,或描述的客觀事實。第二個是「案例」,引用軼聞趣事、實驗案例、研究數據來輔助說明你的觀點。第三個是「總結」,回顧主題,用一句話、一個段落,總結核心觀點。
以下引用一個我自己的寫作範例給你參考。我在分享《與成功有約》這本書的讀書心得時,分別說明了書中提到的七個高效人士習慣,其中第一個習慣「主動積極」的說明我是這麼寫的:
前半段是「觀點」:第一個是「主動積極」,意思是不要把自己的行為歸咎環境或他人;待人接物是根據本身原則與價值觀,做出有意識的選擇。
中段則是「案例」:史蒂芬引述《活出意義來》 作者法蘭柯的說法:「刺激與回應之間始終有段距離,而成長和幸福的關鍵,就在於如何利用這段距離。」法蘭柯是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經歷過所有身外之物、僅有的尊嚴和身體自由完全被剝奪,身旁盡是絕望與痛苦的氛圍。
後半段是「總結」:他體悟到儘管外在環境再怎樣無法忍受、不受自己控制,人的內心卻仍可保有「人類終極的自由」,也就是選擇如何回應生命意義的自由。積極,是一種選擇。
善用這種萬能寫作法的框架,你就可以把任何想要表達的觀點,用你想要引用的案例來說明,最後再透過總結來加深讀者的記憶。你可以把這樣一個段落當成是一個「模組」,一篇文章就是好幾個模組的組合。如同作者所說:「寫作之道,大道至簡」,掌握這個寫法,你可以應用在無限種不同的場景裡面。
.
#閱讀高品質資訊
要練就一身好的寫作本領就要注意自己吸收的資訊品質。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你,就是你吃進去的東西。」意思是你如果常吃高油、高鹽、高糖的食物,就會養成不健康的身體。嚮往健康的人們很在乎自己攝取的卡路里是否超標,也傾向選擇健康的食物。可是,我們對大腦「吃進去的食物」是否也有同樣程度的關注?
我們要去買新鮮和頂級的食材,需要付出相對高昂的成本;但是閱讀頂級的精神糧食,卻不一定要付出多麼高昂的代價。你攝取的資訊,決定了你將成為什麼樣的人。如同《深度數位大掃除》這本書中提倡要攝取「慢媒體」的原因是「 吸收少量優質的東西,通常比吸收大量劣質的東西更好」,我自己很推薦從《華爾街日報》之類的優質新聞來源去吸收資訊,這通常會比看八卦小報和農場新聞的文章來得更好。
就很像做數據分析的科學家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垃圾進、垃圾出」,如果一個人總是吸收劣質和低廉的資訊來源,那些資訊就會影響他下筆寫出來的東西。因此,我們要慎選資訊來源,為自己營造出一個高品質的資訊環境。一個寫作者首先要有好的輸入,才可能有更好的輸出。
.
#寫作時必須誠實
在這本書中,有這麼一句話深深觸動了我的心,作者他說:「讀者不需要你完美,但他們需要你誠實。」起初我在練習寫作,並且鼓起勇氣公發表的時候,時常會在乎自己寫出來的東西,會不會被人嘲笑太淺、太無聊。有時候想著想著,乾脆就不寫了,至今回想起來,也錯失了暢談許多主題的機會。那些自己還未臻成熟的想法、還不夠完美的表現,時常會在害怕和自我質疑的時候偷偷藏起來。
作者認為,人們之所以「不敢誠實」有一個主要原因,害怕別人看到自己的缺點後,看不起、看不上自己。但是這種「害怕」,其實是對別人的不信任。一個作者如果不敢誠實,等於是不信任自己的讀者。真正支持你的讀者,會理解和體諒你,並且和你站在一起。如果一個作者不敢信任讀者,那麼讀者也難以信任作者。如果要寫出更好的文章,必須對自己的不完美更誠實,而且不要害怕公開自己的誠實。
.
【可以寫些什麼?】
#總是勤做筆記
在這本書中讓我很有收穫的,是作者提到他在寫作訓練營裡面,總結給學員們的最重要的經驗:第一,找到你這個行業最好的資料並努力深挖。第二,一定要做筆記,把你看到的、聽到的、讀到的、想到的、有價值的內容通通記下來。如果要讓寫下的文章自己會走路,就公開分享出來。
作者提到他寫筆記的方式是從紙本筆記,轉變成電子筆記,再變成電子和紙本,到最後全部轉為紙本筆記。只要是對他有幫助的、他感興趣的、未來寫作主題可能會用到的,他一定毫不猶豫全部記錄下來。只是很可惜的是,書中說了很多他寫筆記的原因,但是對寫筆記具體的「方法」卻著墨甚少。
我在閱讀的時候也不斷懷疑,純紙本筆記真的比較好嗎?因為我本身習慣用數位的 Notion 筆記 App 和紙本的子彈筆記,數位筆記利於搜尋,紙本筆記利於激發思考。稍做比較之後,我還沒有作者這般把「所有」所見所聞都記錄下來的習慣,這點倒是值得每個寫作者持續探究的主題。
.
#寫日記週記總結
除了作筆記之外,我們還能寫些什麼?作者提供了三個很有意思的寫作練習方法,很適合每個想學習寫作的人開始提筆。分別是每天寫日記,每週寫複盤週記,嘗試對事情做出總結。
首先,每天寫日記。作者認為最好的寫日記時段,是每天醒來的第一個小時。如同我在《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的讀後心得寫下:「早晨醒來的時候,精神品質和心情都處在清空的最佳狀態」,在起床後開始寫點東西,是最好的起床儀式之一。寫日記可以帶來五個好處:
1. 計畫性:可以做好一天的準備。
2. 忠實性:可以準確寫出昨天發生的事情。
3. 中立性:冷靜思考前一天的事情,可以中立地看待事情。
4. 持續性:對於大部分午餐和晚餐都奉獻給工作的上班族來說,早上是自己最自由自在的時間,不會讓寫日記的習慣被中斷。
5. 活用性:可以將過去的寶貴經驗運用在當天。
寫日記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承諾和一致性」。《影響力》這本書的作者曾經說過人類有一種天性:「人們一旦對自己的行為或選擇做出承諾,就會努力保持言行一致。」善用這種天性,利用日記來驅策自己完成每天早上對自己做出的承諾。
其次,每週寫複盤週記。作者認為定期整理筆記可以帶來去蕪存菁的效果,他每週會重新對筆記大掃除,把無意義和不重要的扔掉,留下那些可以強化現在和未來的有意義的筆記。複盤的時候,他也會思考自己當週哪裡做得不好,並思考改善的方式。用寫作的方法來複盤,可以讓你更知道自己在想些什麼,也方便日後回顧自己的轉變歷程。
最後,嘗試對事情做出總結。作者舉工作為例,有些工作出現的頻率只佔 2%,卻可能影響你 90% 的工作績效,這件工作就是成果總結。所以平常期間,我們就要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和完成的事情,透過有主題性、系列性的方式做出總結。總結是屬於平時練習的少,可是卻很重要的工作。
.
#持續寫任何東西都好
很多人會以為寫作的時候,要有很多的「靈感」才寫得出來。但這是對寫作的根本誤解。作者提醒,無論是寫什麼,寫就對了。就像知名的高產出作家村上村樹和史蒂芬.金(Stephen King)都是以持續且規律的方式在寫作。
我很喜歡美國畫家查克.克洛斯(Chuck Close)曾經說過的這句話:「靈感是給業餘人士用的,我們其他的人就只是每天出現並投入工作。如果你等著烏雲散去,或等著一道閃電擊中你的大腦,你就不會做出很多工作。所有最好的想法都來自於過程;它們來自於工作本身。」
因此,不要相信靈感,不要期待一個不會天天憑空出現的東西。寫作這個行為的本身,一定要養成習慣。你可以參考《彈性習慣》這本書提到的核心觀念,你想養成的習慣不能太困難,必須要可以在你狀況最差的那一天照樣能夠執行。重點不是去拼靈感爆發,而是建立能維持規律寫作的方式。
.
【後記:寫作永不嫌遲】
從《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的閱讀過程之中,令我收穫最豐富的就是「讀者要看的不是你的文筆,他們要的是真實的你」這個觀念。作者希望我們擺脫寫作就是要文筆優美的老舊觀念,而更強調寫作對生活和職涯可以帶來的具體好處,以及如何建立正確的寫作心態。
這本書有點像是學習寫作的心靈雞湯,而不是技巧工具箱。如果你想學習除了「萬能寫作法」框架之外的技巧,我很推薦《高產出的本事》這本有著豐富寫作框架和步驟的書,其作者劉奕酉對使用框架是這麼評論的:「使用框架是為了跳脫框架,發展出自我的思考脈絡。」說得真好。
我也很慶幸自己曾經紀錄下來當初學習寫作的一些心路歷程,現在回味起來真的別有一番滋味。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我在《學得更好》這篇讀後感分享過的六種學習寫作步驟,以及我在《心流》這篇讀後感分享透過寫作進入心流的方法。我透過這種書寫練習找到了自己寫作的意義。
最後,寫作真的會「讓機會自動找上你」。最近「生鮮時書」就找上瓦基一起合作,即將要開一堂「化輸入為輸出」的線上課程(早鳥問卷調查和優惠),我會淬鍊自己經營部落格兩年多來的經驗,分享有效輸入、高效輸出的實戰本領,教你如何在資訊紛擾的時代靠優質的文章內容脫穎而出。
寫作可以幫你達成自我行銷、提升職場形象、加深社交品質的功效,寫作也是最好的自我成長和精進的方式。或許,你也可以透過一個簡單的動作開啟自己的寫作練習,不妨在留言寫下你讀完這篇文章之後,有什麼想法上的改變和收穫吧。開始寫作,永不嫌遲。
.
瓦基的第一堂線上課程「化輸入為輸出」早鳥問券和優惠進行中
https://user134068.psee.io/3jdfxx
.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mcN0ZK
Kobo 電子書7折代碼:WAKIWRITE
使用期限:8/22~8/29
.
感謝 新樂園出版 與你悅讀 提供抽獎贈書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40的網紅寶瓶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李崇建老師用五分鐘,告訴你《薩提爾的守護之心》在談什麼! ▣▪▫ 愛是體驗性的,愛不是一個道理。 一本給父母、老師「#應對」自己 與孩子的心書。 繼《薩提爾的對話練習》、《對話的力量》等暢銷書後,李崇建與甘耀明2020最新作品。 #薩提爾:「問題不是問題,如何應對問題,才是個問題。」 當孩...
內心對話的力量電子書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為什麼有些人說話你聽不下去
#對話是一種合作 #我們都有一些期待
.
一天的時間畢竟有限,所以我們才會有意或無意地選擇把時間和注意力放在哪些人身上。
.
根據英國語言哲學家及理論家保羅格萊斯(Herbert Paul Grice)的看法,人會不自覺對對話抱有某些期待,一旦期待落空,我們就不想繼續聽下去。
.
原因在於,溝通基本上是一種合作過程,如果我們察覺對方沒有遵守協議內容,就會覺得受騙,想退出協議。格萊斯列出對話期待的四個原則:
.
🔺質的原則—期待聽到真話。
🔺量的原則—期待得到新資訊,但又不會多到超過負荷。
🔺關係原則—期待對話切題,符合邏輯。
🔺禮貌原則—期待對方說的話長短適中、清楚、有條理。
.
有些學者主張應該把禮貌及公平輪流說話也納入,但一般都認為格萊斯的四原則最符合現代社會大多數人的期待,即使我們並無意識到。這說明了為什麼跟失智症或精神疾病患者說話那麼困難。由於脫離了現實和社會規範,他們可能滔滔不絕說出天馬行空、雜亂無章、模糊暧昧或毫不相干的話。
.
這也是為什麼請求技術支援會把人惹怒。照本宣科的回應通常跟你的意見毫不相干,給的訊息不是太少就是太多,而且往往是錯的——「您的裝置與我們的不同。」
.
格萊斯的對話四原則隱含的社會契約適用於不同的文化,無論對話內容是友好或敵對都一樣。我們可能很氣對方,卻還是遵循這四個原則而產生有意義的辯論。
.
儘管格萊斯的四原則具有普遍性,但也普遍受到或多或少的質疑。這或許是因為人對於什麼話才誠實、切題、合乎邏輯、長短適中、清楚或有條理,各有不同的看法。儘管如此,我們心中還是期待對方符合這些原則。若是發現對話滿口胡說八道、前言不搭後語,或巨細靡遺說著我們根本不在乎的事,我們通常會煩不勝煩,放棄傾聽。
.
聽來或許奇怪,但違反格萊斯四原則的人多半不是不善說話,而是不善傾聽。#最佳的溝通者,無論對象是一群人或一個人,#都是過去認真聽人說話、#當下也同樣認真傾聽的人。他們之所以能夠投入對話、取悦或啟發他人,是因為事先瞭解聽眾之後,根據聽眾所需挑選適合的題材和表達風格。
.
此外,即使說話時,他們也會同時留心聽眾的反應,注意語言和非語言的線索,以及空間裡的能量,從而判斷聽眾是否跟上、對話題是否感興趣。就像你跟祖母和女友說話要用不同的敘述方法,跟同事/顧客、開放的朋友/保守的朋友說話也要有所區隔。
.
說的話、怎麼說,取決於你對聽眾的瞭解—至少理想狀況下應該如此。縱使有強大的信念和價值觀,如果不考慮面前的聽眾是誰,就無法清楚有力地表達自己,說服他人。每個人的興趣、敏感程度和理解程度都不同,若不試著察覺並尊重這些差異,必定會使人厭煩或發怒,不然就是讓人產生防備。
.
不只是對方說話時應該傾聽,自己說話時也該打開耳朵聽。別人對你小孩的雙簧管獨奏會真的有興趣嗎?當你開始談論政治時,對方臉色有異嗎?當你說「長話短說」時,對方是不是鬆了口氣?如果你不擅長邊說話、邊觀察別人的反應,那就直接問,親口確認:「你走神了嗎?」「我越線了嗎?」「你認為呢?」「你還跟得上嗎?」「坐不住了嗎?」「覺得無聊嗎?」「有道理嗎?」「太多了嗎?」
.
在最理想的狀況下,對話是持續的傾聽反饋迴路,塑造人說的話和說的方式。愛默生曾道:「是好讀者造就了好書。」。同理,「是好聽眾造就了好的對話。」當對話雙方都專心投入時,仿佛在跳精彩的雙人舞,無論誰在說話,兩人都專注地傾聽彼此。不只雙方的腦波一致,研究顯示你們的身體和聲調也會不謀而合,呼應彼此的說話風格、姿勢、眼神和動作。
.
跟不善傾聽的人(聽不懂你說的話,或是不在意你聽到什麼話會有何種感受)說話,就像跟一個節奏跟你不合或毫無節奏的人跳舞,從頭到尾都很彆扭,而且小心你的腳趾!對方要說的事或許很重要,但你要花更多心力和自制力才能挖掘出來。
.
也有可能對方就是個混蛋,儘管這種狀況很少。自我中心的對話方式,更常源自內心深處的不安全感、焦慮或盲點。有時候只要傾聽他們說話,他們也會開始傾聽,不只傾聽談話的對象,還有他們自己。如此一來,對話就會變得更協調、更切題、更有問有答。
.
◼️傾聽的力量在於,
◼️你可以決定自己想投入多少心力、什麼時候又該喊停。
.
--
.
📖本文摘錄自《你都沒在聽:科技讓交談愈來愈容易,人卻愈來愈不會聆聽。聆聽不但給別人慰藉,也給自己出路》,作者凱特‧墨菲(Kate Murphy)為記者,報導散見於《紐約時報》、《經濟學人》、《法新社》及《德州月刊》,目前定居於德州休士頓。本書由 大塊文化 發行。這本書選得好呀,大塊!
.
她寫的文章兼容並蓄,流傳甚廣,題材包羅萬象,舉凡健康、科技、科學、設計、技術、航空、商業、金融、時尚、餐飲、旅行和房地產,應有盡有。她擅長以平易近人的語言解釋複雜難懂的題材,特別是人類互動背後的科學原理,幫助讀者瞭解人類行為的由來。
.
本書以幽默的筆調,結合心理、腦科學、溝通與社會觀察,點出當代生活缺乏聆聽的嚴重性。並剖析「發聲-聆聽」的雙向機制,讓讀者重新認識聆聽行為背後的理論、真實情境,進而自我調整,提高認知的敏銳度。傾聽不只是保持沉默,主動傾聽才是溝通的王道。
.
閱讀紙本: https://tinyurl.com/ywnhhc4f
Readmoo:http://moo.im/a/7lovwS
.
----
.
▫️工商時間▫️
.
5/12(三)晚間,一起來參加〈經典也青春〉活動~本活動由 Readmoo讀墨電子書 與 IC之音 竹科廣播電台 合作,今年將舉辦三場見面會,由主持人蕙慧姐與來賓一起聊聊〈經典也青春〉的幕後故事與心中的經典書單。第一場將由讀墨電子書執行長龐文真上節目,一起進行對談。
.
在這邊看更詳細的活動內容 👉 https://readmoo.pse.is/3eq2cv
內心對話的力量電子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生活] 學習慢活,學習找到自己內心的力量❤️
四月了,復活節了,往年這個時節都是我回台灣的時節,放假,大吃大睡
去年取消三月底的回台班機,今年依然沒有回台✈️
硬要回去,也不是不可以,機會成本增加,那麼近又那麼遠😢
回顧這一年的起起伏伏,感覺看似悠閒(畢竟在家上班),但也依然為日常生活庸庸碌碌著
剛全天後在家上班時,在一個小房間設立起書桌,整天對電腦,彷彿回到學生時代的努力讀書考試生活
這裡的文章越寫越少,不是沒有感想,不想分享,而是長期長時間的用電腦,少動少換姿勢,這一年下來,右手臂、右肩開始痛,下班後就關電腦去也!☹️
我這裡不盈利,純粹寫作興趣,就別為難自己,自己生活好、健康好最重要😁
不求表面上的光鮮亮麗,不求斜槓很多,有時候專注好一件事情,難而可貴啊😉
冬天的第三次封城Lockdown3 真的很難熬,天很黑,聖誕節無法聚會掃陰霾,整個陰鬱到一個很滿要溢出來的境界
就像電影花樣年華的最後,梁朝偉在柬埔寨對著樹洞說話
🌟Mental health & wellbeing 心理健康很重要🌟
所以我找了Psychotherapist 做心理對話,原本是出口這幾年發生的事,到現在其實是更深層的認識自己
💜更深層的認識自己後,就知道該怎麼增加自己的寬厚度💜
我要學習慢活
即使日常的生活看似規律,但腦袋裡其實有一種內建的無形check list,要自己做這些事情,這樣也無形中帶來了無行壓力
🌟這是心理面的慢活🌟
例如就是一個丈量度,認識自己比較傾向右邊或左邊,然後適時微微調整度量衡
尤其一直待在同一個空間裡,容易越鑽越牛角
我自己懂就好
❤️因此最近在練習觀察跟反問自己 how do I feel? Am I doing too much? Can this to be dropped?❤️
畢竟沒有回台灣當媽寶,整個斷裂去海邊度假躺著,這一年一直在同個屋子空間待著,得換個方式讓心理放大假
另外我也重拾書本,即使看書速度很慢,書中自有黃金屋跟顏如玉是真的(現在還有人知道這引用跟典故嗎?)
所以這一篇寫給自己
Anyway, 祝大家都好,認識自己的inner❤️
👉🏼👉🏼👉🏼我的書【大英國小職員職場奮鬥記:拒絕壓榨!大膽出走海外就業去】👈🏼👈🏼👈🏼
博客來購書網址:https://goo.gl/V5Vm7y
誠品購書網址:https://goo.gl/fEFNDP
樂天電子書:https://goo.gl/KStfuT
👉🏼香港:三聯、中華、商務書局
👉🏼英國郵寄購書請私訊
內心對話的力量電子書 在 寶瓶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李崇建老師用五分鐘,告訴你《薩提爾的守護之心》在談什麼!
▣▪▫
愛是體驗性的,愛不是一個道理。
一本給父母、老師「#應對」自己
與孩子的心書。
繼《薩提爾的對話練習》、《對話的力量》等暢銷書後,李崇建與甘耀明2020最新作品。
#薩提爾:「問題不是問題,如何應對問題,才是個問題。」
當孩子面臨生命困境,
大人應該如何「應對」,才能真正幫助孩子?
藉由薩提爾模式,當大人覺察、療癒自己後,
孩子也才能感受到接納、陪伴與愛,
因而長出面對生命的力量。
運用薩提爾的 #好奇對話,才能真正觸碰到孩子行為底下的聲音,接住孩子正在墜落的心。
當孩子犯錯或受挫,身為父母或老師的你,是否曾經:
◤指責、批評孩子?
◤對孩子說滿口大道理?
◤恐嚇孩子:「絕對不能再有下一次了……」
◤淚眼訴說:「我已為你犧牲一切。你就不能乖一點嗎?」
父母或老師的這些行為,是因為他們的內心充滿焦慮、生氣、害怕、痛苦,或自責、內疚等各種情緒,但是當父母或老師不自覺地落入建議者、說教者、壓迫者、指責者的角色時,這並無法真正協助孩子,只會將孩子愈推愈遠。
但孩子令人惱怒的行為,只是表象。孩子更需要被傾聽與接住的是他在乖張行為之下,那一顆以叛逆、爆衝或冷漠所包裝起來,但內在其實孤單、脆弱又惶恐的心。
運用薩提爾的好奇對話,能讓父母或老師真正觸碰到孩子行為底下的心,那也是孩子更內在、更完整、更想被傾聽的靈魂。不過,在過程中,父母及老師的內在傷痛可能會被挑起,因為在成為父母或老師之前,許多人早已是千瘡百孔,內心受傷的大人,因此,大人覺察自己,療癒與照顧自己的內在就更顯刻不容緩與重要。
#李崇建 與 #甘耀明 繼《#對話的力量》、《#閱讀深動力》之後,兩人再度攜手。期待這本溫暖、動人的教育新作,能讓孩子與大人都被深刻理解,並擁有愛與被愛。
▣▪▫
▎2月27日全台網路、實體書店重磅上市 ▎
博客來:http://bit.ly/2vicbC3
金石堂:http://bit.ly/3a2OQ5V
誠品:http://bit.ly/38YFTuu
讀冊:http://bit.ly/3cbS7SD
momo:http://bit.ly/2I21c29
博客來電子書:http://bit.ly/2VmlBa9(附獨家文章)
內心對話的力量電子書 在 書名:《內心對話的力量》 作者:艾美.布魯納Emmy Brunner... 的推薦與評價
謝謝時報文化瑋之邀約閱讀好書。 #2022閱讀計劃 · #閱讀心得 #書單 · #內心 ... ... <看更多>
內心對話的力量電子書 在 A-Too夜讀ep10 : 內心對話的力量/艾美·布魯納/ 時報出版【好書 ... 的推薦與評價
別把人生活得像待辦清單,每天都在滿足內在批判者的要求。」作者艾美.布魯納在英國從事心理諮商工作超過二十年,不僅幫助數千名案主走出困境,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