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進入寒冬期?史丹佛年度AI報告來揭秘
肖漫 / 何渝婷編譯 2019-12-16 13:50
2019年已進入倒數計時,這一年裡,關於AI發展的討論,一直時有出現。AI的發展究竟是處於黃金時代,還是進入了寒冬期,或許能夠從史丹佛最新發布的《史丹佛2019全球AI報告》中窺見一二。
自2017年以來,全球AI指數報告已成為業界重要參考。在2019年,史丹佛聯合MIT、哈佛、OpenAI等院校和機構,從研發、學術會議、技術性能、經濟、教育、自動駕駛與自動武器、公眾認知、社會考量、國家戰略與全球AI活力九個方面,對全球發展現狀進行了盤點。
值得一提的是,史丹佛大學此次還發布了兩個工具,一個是可以在學術論文預印網站arXiv上,檢索人工智慧論文的「人工智慧指數arXiv監測器」 (arxiv.aiindex.org);另一個是「全球人工智慧活力工具」 (vibrancy.aiindex.org) ,公眾可以通過34個指標,比較28個國家/地區的表現。
《史丹佛2019全球AI報告》中,涵蓋了從AI技術到社會影響的各個方面,雷鋒網主要聚焦全球AI發展狀況,以及中國的AI發展,選取部分要點進行不改變原意的整理。
全球投資額成長,自動駕駛為先
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民間投資總額超過700億美元,與人工智慧相關的創業投資超過370億美元。在全球範圍內,對人工智慧初創企業的投資繼續穩步上升,從2010年的13億美元到2018年的404億美元,年均成長率超過48%。
那麼,投資者青睞的是哪些方向?
縱觀全球,自動駕駛汽車獲得的投資最多,達77億美元,佔總金額的9.9%。其次分別是藥物、癌症與醫療(47億美元,6.1%)、人臉辨識(47億美元,6.0%)、影片內容(36億美元,4.5%)和詐欺檢測與金融(31億美元,3.9%)。
在2015年至2018年期間,加州行駛的里程總數和測試自動駕駛汽車公司總數已成長了七倍。2018年,加州為50多家公司和500多個自動駕駛汽車,提供了測試許可,行駛了200萬英里(約320萬公里)。
AI論文佔比增加
從論文總數來看,AI論文佔全球論文3%。據Elsevier Scopus統計,在1998到2018年間,來自5000多家國際出版商的22800多種學術出版物,發表的AI論文,在所有論文中的比例成長了兩倍。而在上世紀90年代後期,AI論文只佔不到1%。
值得一提的是,AI的工業界與學術界合作研究變得越來越普遍。一篇論文中,作者既有來自學校也有來自公司的情況越來越常見。這種合作在美國、中國、日本、法國、德國和英國普遍存在。
那麼,在全球 AI 論文的影響力又是如何?
需要說明的是,在報告中,論文影響力的主要是通過FWCI來體現的。所謂FWCI,是指該地區AI論文收到的平均引用次數,除以同一年全球所有出版AI論文的平均引用次數。
其中,美國AI論文的引用數仍遙遙領先,被引用率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40%。歐洲地區的FWCI相對穩定,與世界平均水平持平。另外,近年來,中國的FWCI也有了大幅提高。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報告還指出,在全世界的國會記錄、議員報告和立法記錄中,與人工智慧有關的立法有了顯著增加。
AI學術會議增多
報告指出,2019年,AI學術會議無論是在規模上,還是在聲望方面都有所提升。
數據顯示,2019年,NeurIPS約有1.35萬人,CVPR大約有9227人參會,ICML有6400人,IJCAI-19有3015人。其中,NeurIPS、CVPR和 ICML,仍然是參加人數最多的AI會議。並且,NeurIPS和ICML的成長速度最快,與2012年相比,成長了八倍多。
除了頂級學術會議,小型AI會議的出席人數,也呈現逐年成長的趨勢。比如說,ICLR的2019年出席人數是2014年的15倍以上。
AI專業受熱捧
報告指出,人工智慧是電腦科學博士學位專業領域中,最受歡迎的領域。在全球大學中,人工智慧和相關學科的入學率繼續快速成長,其中,清華大學AI相關課程註冊人數3年成長了4倍。
除了博士學位專業領域,在研究生教育中,人工智慧也成為備受熱捧的專業。在北美地區,人工智慧專業的學生人數,是第二大最受歡迎的專業(安全/資訊保障)的兩倍。
事實上,AI專業受熱捧與社會崗位需求不無關係。據瞭解,人工智慧的勞動力需求正在成長,尤其是在高科技服務和製造業領域。數據顯示,在美國,與人工智慧相關的工作比例,已從2012年的0.3%成長至2019年發布的總工作量的0.8%。
中國論文數量升至世界首位
根據Scopus文獻資料庫的數據,在2006年,中國每年發表的論文數量,就已經超過了美國。而在今年,中國的論文數量更是超過了歐洲,居於全球領先地位;要知道,在過去十年裡,歐洲一直是「論文發表大戶」。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和歐洲,政府附屬機構對論文的貢獻佔了大多數;而在美國地區,論文的主要來源則是企業。2018年,中國的政府機構,生產的AI論文數量是公司的近三倍。自1998年以來,政府附屬的AI論文數量成長了300倍,而企業AI論文同期成長了66倍。
另外,報告還以AAAI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促進協會,簡稱AAAI)接收的論文為考量標準。在2019年,中國被接收的論文數量最多。
中國新創企業投資
其中,中國新創企業獲得的投資金額比西方更高。從2018年7月到2019年7月,486家新創企業的投資總額為166億美元。平均每家新創公司約為3410萬美元,比美國高201%,比全球平均水平高296%。
從領域分布來看,中國新創企業的重點領域包括自動化/石油和天然氣(12%)、人臉辨識(8.8%)、教育科技(8%)、自動駕駛(6.4%)和心理健康/健康(5%)。而美國和歐洲新創企業的分布重點,則主要是時尚和零售技術、醫療、文本分析等。
總體來看,AI的發展是否居於黃金期尚未能夠立下定論。但從報告中可以看出的是,當下的AI,未入寒冬。
附圖:(圖為中美歐的論文數量)
資料來源:https://news.knowing.asia/news/49997cdc-0043-4ca1-b238-6b15db0943b9?fbclid=IwAR1t84NAQU9_u5ypbaeHPhErly0gmZxHF6L2RU72AtRIFEEhvAUJSGwDnz8
全球大學 總數 在 陳良基的創新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初訪日本筑波大學
日本筑波大學在全球大學中,論排名不算太高(QS 198),但翻開她的簡介,映入眼中的數字是,學生或校友曾獲得 61面奧林匹亞獎牌,其中金牌 24面,是台灣整體獎牌的好幾倍。原來早年她的創始者就是日本柔道之父嘉納治五郎先生,因此該校以體育著名,尤其在柔道和體操。 1872年創校至今已有 142 年歷史,雖早期出身為師範學院,學校的治理卻是日進千里,有三位教授曾獲諾貝爾獎,1965 年物理獎的 Dr. Sin-Inhiro Tomonaga, 1973 年物理獎的 Dr. Leona Esaki, 以及2000 年化學獎的 Dr. Hideki Shirakawa。更令人訝異的是,近年來她先獲得日本文部省評定為研究型大學,又在日本推動國際頂尖大學計畫中,入選為最終獲得獎勵的十三所頂尖大學之一,達成的目標甚至遠高於東京大學和京都大學,在亞洲頂尖大學聯盟及相關聯盟也都極為活躍,以該校僅有教員一千多人,學生總數不到一萬七千人之規模,成果真是令人刮目相看!不僅如此,日本政府在2007年起宣布投入開發十間世界級卓越研究中心,希望以十年之努力,力拱全球領先之科技研究。至今日本全國有九個中心成立,其中國際統合醫科學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Integrative Sleep Medicine,IIIS),就落腳在筑波大學!
而在筑波大學的這一波大躍進中,關鍵人物之一是現任校長 Prof. Kyosuke Nagata (永田恭介)。他建立了一系列創新機制,特別是在國際化方面。他很果斷地在三個合作大學設立國際辦公室,分別是:美國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UCI),法國University of Bordeaux,以及台灣的台灣大學。也就是說台大在筑波大學的躍進過程扮演重要的推手角色。筑波大學與台大的合作是從生技開始,近年來陸續擴展至生農、醫學、公衛、自動化機器人等等相關領域。雙方合作非常密切,從遠距教學、教授互訪、共同指導、暑期學生營,到正在進行中的雙聯學位,就差還沒合提研究計畫而已。
我跟永田恭介校長碰過幾次面,他一直極力邀請去該校訪問。這次為啟動 Super Global Kickoff Symposium,覺得該去看看以免失禮,只好在農曆年前忙碌的行程中,特別飛來參訪,隨同有生農學院陳世銘副院長、王亞男前副院長、沈偉強教授、醫學院李財坤副院長、林淑華教授、陳惠文教授、周涵怡教授、生技中心李心予主任、公衛學院詹長權副院長等同仁。趁著大會開始前一天,我們幾個先就有興趣了解的單位拜訪。筑波大學除了體育系之外,較著名的研究單位為協助人體行動的醫療照護機器人、藻類發電、以及睡眠研究。前兩項,我在上次交流中已看過展示,因此這次我鎖定睡眠中心。
睡眠中心坐落在校園東邊,我們在寒風中搭著計程車直抵中心大樓,由中心主任 Prof. Masashi Yanagisawa 親自接待。光看建築就很令人印象深刻,只是做睡眠研究,卻擁有一整棟大樓的實驗室,Yanagisawa主任說,他們真正的大樓正在興建中,未來將會有五層樓,三層實驗室、辦公室,而有兩層式專屬的老鼠實驗室! 中心共有十二位主任研究員,包括基礎基因研究、腦神經模型、腦訊號量測、元件設計、藥理分析,以及合作藥廠、系統廠等等。中心目標是解開神秘的睡眠,希望開發出各類藥劑,解決許多現代人的睡眠困擾!中心運用基因篩選方式,自行開發老鼠的腦神經訊號讀取系統,監看將近成千上萬種基因鼠,光看實驗室一整排老鼠籠中,一隻隻頭上插著監視感應器的基因鼠,就是相當驚人的場景。他們透過這種地毯式搜索方式,發現出可能影響及操控睡眠的神祕因子 Orexin (中文亦稱 促食素或食慾素)。他們並據此發現做了相當多實驗,並因而促成校內相當健全的動物中心!我很佩服的是,他們真的能將這麼多不同領域的專家聚集在一起,並且維持中心非常有效率的創新!
我們同時拜訪與台大合作最多的生命環境學系,由院長Hiroshi Ezura教授接待,他與我有共同觀念:國際合作一定要從研究計畫的合作開始,才能真正深化。我們共同承諾要一起來推動。也拜訪系統與資訊工程系,由院長Toshiyuki Inagaki接待,並參觀他的無人自動車研究。下午離校前,特別約了研究副校長 Dr. Yasuo Miake,感謝他去年隨團來台大拜訪。對談中,我特別恭賀筑波大學這些年來的表現,也順便提了台大進行中的幾個創新進展,包括將設於水源校區的設計學院,以跨領域、動手做、解決真正問題為規劃特色,以及將設於徐州校區,傳承法商社科學院培育社會領袖人才歷史元素的國際創新領導學院,要做為引領國際跨領域領導人才的培育重鎮。前者以史丹佛大學 D.School 為標竿,後者則以哈佛大學 Kennedy School 為標竿。Miake 教授對台大的創新也非常有興趣,希望未來有機會再跟台大多多學習。
今天的氣溫非常低,感覺大約是兩三度而已,實在非常冷,但走出筑波大學行政大樓時,卻一點都不覺得冷,因為行政大樓前的旗桿上,高高掛著歡迎我們來訪的國旗,這是走遍各地已經很少見的禮遇,但也很顯然的,台大的實力和對未來的企圖心,讓筑波大學一直將台大視為前進的標竿,才是獲得高規格禮遇的重要因素。這也提醒我們,真的是自重然後人重,只要我們真正在各個專業領域有不可忽視的成績,自然能獲得尊重,期待台大能在更多領域不停進步,不只是在學術研究,而且能在各個領域帶領台灣向前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