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的忙碌
「邱醫師,急診有一台緊急手術,病人腸子破掉,但狀況不太好,需要您來術前評估適不適合本院手術。」
昨天早上的無痛腸胃鏡做到一半,接到急診護理師同事的電話,手邊的病人沒辦法暫停,我也無法暫離,就算是腸胃鏡,就算是在偏鄉,就算只是很多健檢診所跟你輕描淡寫地說「睡一下而已」,既然是麻醉就有風險,既然你相信我,我負責讓你睡著,就要負責讓你醒來,所以,麻醉醫師還是要全程在場。
電話中聽完病情,評估完緊急程度之後,我請急診同事稍待,等我結束手邊無痛腸胃鏡的麻醉,就會立即過去。
「RBBB,一度AV Block,右心肥大,心輸出也很糟糕。」
「病人生命徵象穩定,失智,但血糖將近一千,否認有糖尿病史。」
以下省略一千字,包含心中跑過的幾千頭羊駝。
。
。
。
摸摸鼻子認了,反正我五行缺金、命裡缺錢、出生時辰帶鳳梨,這大概也就是聖母指引我從市區來恆春的價值吧?
原則上,24小時內不手術會有生命危險的病人,我是不擋刀的,但還是要跟家屬說清楚。
『我是本院麻醉專科醫師邱豑慶,這個手術如果要做,只能全身麻醉。
我會先給病人點滴,視情況打上中央靜脈導管和動脈導管,從點滴給予藥物讓他睡著,接著從嘴巴插上呼吸管,術後不拔管,需要去加護病房觀察。』
『麻醉的風險除了中風、急性心肌梗塞等等,他的狀況並不好,坦白說今天如果在高雄,我會阻止並取消這台手術,建議你幫他轉去醫學中心。』
『但我知道這裡是恆春,到高雄千里迢迢,我知道你們有千難萬難。所以我給你幾個建議,你聽看看:
一、轉院去高雄的大醫院,看是高醫或高雄長庚。
二、決定留在本院開刀手術,我沒辦法保證任何事,只能保證我會盡全力照顧他,但凡事都有意外,更何況醫療是不可控的。
三、不手術保守治療,但破這麼大洞不開刀大概是撐不過去,除非你們想要「順其自然」。』
「順其自然」其實就是等死的婉轉說法,十幾年來在偏鄉從醫,我知道有時候這就是家屬說不出口的選擇,不說放棄,怕家人多受不必要的折磨;說了放棄,又怕被人家指指點點的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不孝」、「怕花錢不救」,既然如此這個坑我背,我來開口提供家屬選項,對家屬來說,這個抉擇是種壓力,亦是種悲哀,但或許也是一種解脫。安寧?好死不如歹活?這是個大課題,我也仍在學習。
『生死有命,人都會死,我相信你會盡力,你相信我不會告你。』家屬誠摯的看著我,這樣子回答。
『但我也需要跟弟弟說明一下,讓他知情,畢竟老母是大家的。』
『好,我需要等你弟弟來嗎?』我詢問家屬。
『不用,他在你們醫院樓上加護病房住院。』病人家屬回答我。
啊?乾,原來是我下一台手術。
前一日從高處跌落,原因是要去包芒果,摔下來的時候被生鏽的鐵條插進去腹股溝,腸子從傷口跑出來了。
生鏽的鐵條造成的大出血幾百cc,傷口有感染,怕感染到腸子,也需要儘快手術。
我離開急診,又像一顆戰鬥陀螺,轉啊轉的趕去加護病房,跟病人解釋他的手術必須要全身麻醉,還有解釋他母親也需要手術,還有風險。
「生死有命,人都會死的,不是嗎?你盡力就好。」加護病房的病人豁達的這樣回答我,他的答案和他大哥驚人的相似,或許這是恆春人的特質?這裡的風土民情,也許也是留我下來的原因。
「所以我會躺在我媽旁邊手術嗎?」病人睡著前這樣問我。
「不會,我又不會分身,一次一個人慢慢來,我等等就讓你睡著了,慢慢深呼吸。」
「我種蘋果芒的,我醒來下次請你吃芒果。」睡著前病人這樣說。
萬幸,聖母庇佑,我雖然值班都很旺很帶賽,但手氣一直都不錯,兩台一整天的手術,他們都很平安。
昨天還在急診室看到琉球籍漁船觸礁後,在海上漂流36小時,送來恆春旅遊醫院的病患,我還看到醫院的主管親自去對面商場幫病人買換洗衣物,這大概就是 #屏東永遠多一度 的溫暖吧?
一直陸續忙到現在,陪玩哄睡完孩子,才有空發個文。
快要兩天沒發文,是因為醫院和生活都在忙,絕對不是因為在手機聯絡簿漂亮老婆的備註寫上雌老虎,而被老婆打死,必須要聲明。
週五忙了整整一天,週末也得留在恆春,值著三家醫院的班,剛看到私訊有些朋友私訊來跟我告狀,說有辣姬又在蹭我和史書華的熱度,我只能說「人生有更值得努力的事情」,有人要把自己活成一個笑話,大家就尊重他的選擇,我們要告誡自己不要把年紀徒活到狗身上,更不要跟豬打架。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不少人以為只要讓病人插管或氣切,病人可能就會躺在床上一輩子。但事實上,在某些狀況下,及時插管和氣切往往是搶救病人生命必須處置。不了解氣切與插管為何,可能就是造成誤會的原因,以下胸腔重症科蘇一峰醫師要教你,重症必學的3堂課! 插管是什麼? 插管,全名為氣管內插管,是維持患者呼吸的一種急救醫療措施。...
全身麻醉呼吸管 在 黃梓懿 - Maxi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等著也是等著
拍個照作紀念好了😅🙃
-
感謝大家關心
明天準備開刀啦
相信大家都聽過靜脈曲張
只是我靜脈曲張的位置比較私密一點
疾病名稱:精索靜脈曲張
因為會脹痛 檢查後醫生建議開刀治療
所以需要做 左側精索靜脈結紮
這一切聽起來都還沒那麼可怕
-
一直到剛剛住院開始緊張了
雖然全身麻醉好像一覺醒來就完成手術
但剛剛聽了醫生詳細說明後
(真的很想離開耶😖
除了要插呼吸管到肺部🫁
還要插尿管🤮
怎麼那麼口怕~~~
無論如何這刀是得開了
希望明天一切順利🙏🙏🙏
明天再跟大家道個平安
😬Maxxie Sign out🤟🏻👋🏻
全身麻醉呼吸管 在 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臀位+前置胎盤。
寶寶胎心音一直掉,緊急剖腹產才發現臍繞頸,扭成像蜜麻花的臍帶勒住了寶寶的脖子,整整三圈!
從產台推到手術室,從開始消毒、麻醉到寶寶出來,在10分鐘以內。
控制住媽媽的大出血,維持著穩定的血壓和心跳。
持續的給予寶寶刺激,同時吸掉她口鼻內的羊水/分泌物/或許有時候還有胎便。
如果還是不哭,寶寶呼吸狀態還是不好,我們第一時間要幫寶寶插上氣管內呼吸管。
以上就是大家不太熟悉的麻醉專科醫師,在產科手術室常見的日常。
印象中我記得曾經插過最困難的一次管,是一個只有手掌大的早產兒寶寶合併有嚴重的顎裂,喉頭鏡挑起來完全看不到任何正常的解剖生理構造,小兒科的住院醫師學弟束手無策,最後我還是成功的插上氣管內管,轉送到新生兒加護病房。
不是每個寶寶登錄人生online都能很順利的踏出新手村。
我們是麻醉專科醫師,偶爾會需要客串新手村村長,就算是困難或是地獄生存模式。
如果診所告訴妳,有需要的時候我們再找麻醉醫師就好,不然的話我們的密醫護士麻醉技術比麻醉醫師還好。
妳確定出意外的時候,臨時找得到麻醉醫師?
如果你在沒有麻醉醫師的診所生產,就如同你踏出新手村就看到Boss在門口等你。
意外和明天誰先到?
--
「我要自然產,不需要麻醉醫師也沒關係。」
「不用聽網路上危言聳聽,我們華麗麗診所很安全。」
身邊是不是還有人這樣說呢?
--
本文同步發表在備用粉專,預防本粉專無預警消失XD
麻的罰跪-妻易毆邱醫師
全身麻醉呼吸管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不少人以為只要讓病人插管或氣切,病人可能就會躺在床上一輩子。但事實上,在某些狀況下,及時插管和氣切往往是搶救病人生命必須處置。不了解氣切與插管為何,可能就是造成誤會的原因,以下胸腔重症科蘇一峰醫師要教你,重症必學的3堂課!
插管是什麼?
插管,全名為氣管內插管,是維持患者呼吸的一種急救醫療措施。蘇一峰醫師說明,做法主要是將呼吸管透過鼻孔或口腔放入我們的氣管。氣管導管約有30至35公分,放置過程會壓住口咽,「其實是很不舒服的。」
蘇一峰醫師舉例,嚴重肺炎、呼吸衰竭時,會需要機器代替呼吸,就會採取插管的方式。此外,還包括一些緊急狀況,例如:車禍受傷、需要開刀等,得維持呼吸道穩定時也會用到。
插管適應症
全身麻醉手術患者
搶救危重與呼吸心跳驟停患者
非手術患者須氣管插管治療者
氣切是什麼?
氣切,全名為氣管切開術,蘇一峰醫師指出,假如我們認為這個患者插管時間會需要2至3週,甚至更久以上,這時候就會建議執行氣切。
氣切是在脖子開一個大約1公分的小洞,導管由此接至氣管,所以不會像插管的管子那麼長,氣切導管大概是7、8公分的C型管。
許多人會說千萬別做氣切,因為「氣切一做,人就死定了!」對此,蘇一峰醫師則說,這其實是以訛傳訛的錯誤迷思。
「病人做氣切,其實反而比較舒服。」蘇一峰醫師說明,氣切因為導管更換容易、管路短,所以比較不容易細菌感染、造成呼吸器肺炎;此外,同樣因為管路較短,未來患者脫離呼吸器時,克服的呼吸阻力也較輕,所以脫離呼吸器的成功率會上升。
氣切手術優點
病患較舒適
易清潔、不易細菌感染
患者易脫離呼吸器
蘇一峰醫師表示,氣切是重要的醫療處置選項,比起插管也能讓患者更舒適,因此是一個有待大眾好好討論及澄清的項目。
醫療小百科:心肺復甦術(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
蘇一峰醫師解釋,心肺復甦術是環環相扣的急救措施,包括以下的執行步驟:
壓胸:維持心臟輸出
電擊:將心律不整整流回正常心律
插管:維持呼吸道順暢、提供氧氣
急救主要是為了恢復心律功能,所以上述步驟缺一不可,因此蘇一峰醫師透露,在急救過程中,三個步驟常常是不斷變換的。「時常這時候插管,等一下變壓胸,突然心律不整又要電擊。」然而他說,有時候會遇到一些家屬「點菜式選擇」,同意實施CPR,但三個步驟卻只願意執行一、兩個。
蘇一峰醫師分享,曾碰過一個心肌梗塞的患者,家屬雖願意做CPR、也願意插管,卻不要電擊。「偏偏這個患者是心律不整型的狀況,過程中需要電擊卻不能做。」因此造成心律一直不正常,只能不斷靠壓胸維持心臟輸出,「甚至壓了一個小時心跳還是沒有恢復正常。」
蘇一峰醫師強調,醫師非常不推薦這樣點菜式的選擇,因為容易延長患者急救的痛苦。若是患者因病情需求,例如已到末期,可以考慮拒絕全部的急救措施;或者就授權醫療人員施予全部的急救措施,「限制一樣、兩樣,都不是一個好選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4月號《病床上的選擇權-關鍵18課》
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710
【更多早安健康影片】
重症醫師的生命課程。到那一天,我不要被插鼻胃管︱陳秀丹醫師
https://youtu.be/cG-F2baV7Bs
不抽菸卻得末期肺癌!醫師警告:空汙正嚴重威脅你我生命!|蘇一峰醫師
https://youtu.be/Ej3_8PNlee4
必學!照護2堂課。鼻胃管、胃造口︱蘇一峰醫師
https://youtu.be/xnb2oZUVs3U
【相關文章】
病床上的選擇權,關鍵18問:當家人倒下,你能做對醫療、照護的選擇嗎?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431
氣切表示病人快死了?醫師忠告:錯!其實氣切有5大好處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785
陳秀丹醫師: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744
#蘇一峰 #插管 #氣切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