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大家(包括連登既朋友)對長篇經濟分析文感興趣,至少唔抗拒,仲有興趣討論。係咁既話,承接上文,整多篇舊文重溫系列,出埋個下集《向左走 向右走的大時代 (下)》,大家再對比一下今日見到嘅局面,消化討論一下。
大家不妨分享一下睇法同埋部署既策略。
———————————————
向左走 向右走的大時代 (下)
我們進入了一個「向左走向右走的大時代」,後疫情時代的環球經濟究竟是通縮、通脹,還是滯脹?這個問題受著很多因素所影響,政治和經濟的大氣候已經與我們在學校裡所學、所認知的世界有很大的分別,我們難以簡單地利用單一的經濟理論去分析而得出我們想要知道的結論。
正如上一篇文章所講,所有經濟理論都不外乎「供求理論」,關鍵是將「供求理論」放在哪一個市場進行分析,而得出綜合的結論。今時今日,我們面對變化最大的主要有兩個市場,一是貨幣市場(錢),二是貨物市場(錢能買到的東西)。
全世界大規模QE導致錢太多,錢太多會導致需求(對錢能買到的東西)上升。一般而言,QE首先是增加金融市場的流動性,貨幣供應增加,至於流動性會否流入實體經濟則視乎銀行會否貸款予民間企業或個人,從而促進就業和消費。但根據我們的經驗,QE只會提高投資/投機性需求,使大部份資金只會追逐資產和金融資產,從而導致資產價格的上漲,過多的流動性更會流去其他新興國家的資產市場。因此,QE會使資產市場和一般通貨市場的物價分離。
然而,今次有所不同的是,這次的「黑天鵝」是由世界性的疫情所引起,因此世界各國央行都知道單靠傳統的貨幣政策並不能有效挽救垂死、接近停頓的經濟,因而以紛紛以「雙QE」的手段(即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雙軌而行)救市,結果是將資金直接同時注入金融和實體市場,而資金來源主要來自央行憑空印的鈔票,所謂的財政政策都只是「左手交右手」,使整個世界即時多了大量「金錢」。當疫情過去,經濟回復正常時,全球將會出現流動性過剩,而這次流入實體「貨物市場」的流動會帶動實體需求上升,這會導致通脹。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我們需要從「貨物市場」的供應變化作出分析,直接影響供應的是生產要素成本,而這受著兩個目前變化比較大的重要因素所影響。一是急跌的油價,二是「去全球化」。前者會毫無疑問會引致通縮;後者則會令產能下降,引發通脹。兩者看似互相角力。
首先,油價急跌是因為疫情使世界經濟活動接近完全停頓,而導致全球總體需求即時大幅萎縮所致,因此可推斷為「暫時性」因素。即疫情過後,當飛機、輪船等主要的耗油交通工具開始恢復運作,工廠開始恢復生產,逐漸恢復正常的石油需求將會慢慢消化過剩的儲油量,使該因素慢慢淡化或消失。然而,我們假設「去全球化」可能是一種趨勢,至少我認為「再全球化」(re-globalization)的進程將會困難重重。因此,結論是生產要素成本在後疫情時代將會上升。
此外,日前油價急跌至「負油價」亦可能會產生另一種影響。雖然油價問題樂觀點看可能只屬暫時性,但如觸發油企破產潮和相關衍生產品的斬倉潮,交易對手風險(counterparty risk)會將風險隨著資金鏈蔓延,形成骨牌效應,造成金融市場大混亂,甚至金融危機。如我在前文《負油價與負利率的大時代》末所說「在現今世代,面對金融危機,我們有無限QE......」。沒錯QE是應對金融危機的「抗身素」,食足整個「療程」可以治標,但我們知道這並不治本,而且會產生不少「副作用」-- 市場上錢只會越來越多,資產市場將會進一步扭曲。
當錢越來越多,這又回到了後疫情時期由流動性過剩所引致發的通脹問題。經歷過08金融海嘯,我們都知道「放水容易收水難」。QE如吸毒,癮君子要戒毒談何容易。情況尤如每次傾盤大雨過後,水塘裡長時間積滿了水,但水進去了又不能有效排走,越積越多。當最後一次大雨過後,水塘真的要滿瀉了,一次過湧出來,形成洪水氾濫,一發不可收拾。因此,看似互相角力的「油價急跌」和「去全球化」其實都會是在後疫情時期引發通脹的因。
從傳統經濟學角度,通縮和通脹都會引致經濟衰退,哪個比較可怕?理論上,通縮最可怕的地方是消費收縮導政經濟走下坡的惡性循環。當經濟蕭條時,總體需求收縮,人們預計物價會下降,銀紙比貨物保值,就將錢存入銀行,更加不願消費,經濟就會再惡化,形成惡性循環。從另一個角度,通縮的成因有兩個,一是貨幣供應量不足,二是產能過盛。然而,在歷史上真正由通縮所引發的經濟危機只有一次,就是1929年全球經濟大蕭條,而當時除了產能過盛外,貨幣供應不足是主因,而貨幣供應不足的主因是因為當時世界各國還在實行金本位制,貨幣是以黃金為錨,增發貨幣需要有同等價值的黃金。因此,當產能過盛時,貨幣的供應量未能追得上貨物的生產量,因而導致通縮的惡性循環,人人緊握著手中稀缺的貨幣而不肯消費。
因此,通縮最可怕的地方是貨幣供應不足所引發的經濟危機。今時今日,第一已沒有國家實行金本位制,貨幣的發行在QE的發明後,理論上是無限量的。加上全世界都已參與「美元遊戲」,當中的「代幣」美元是靠一種叫「AAA」的信用發行,而理論上「場主」想發行多少「代幣」去玩遊戲都可以。第二,在「去全球化」下,未來產能不會如以往般過盛。因此,不會再出現大蕭條時期貨幣供應量不足以去追逐過多貨物生產量的問題。
當通縮已不足為懼,我們唯一需要擔心的是通脹,準確一點來說是滯脹(Stagflation),即經濟衰退下出現的通脹。面對通脹,央行只需加息就可以控制經濟過熱所引發的通脹。可是,如果通脹的出現並非經濟過熱所引起,而是多年來扭曲性的貨幣政策所引致,而全球產能大跌使貨物生產量未能追上市場過剩的流動性時,經濟衰退與超級通脹同時到來。加息又死,減息又死,形成「向左走向右走」的兩難局面,「美元遊戲」下的QE已不是無敵,正如我前文所說,這是「美元遊戲」的死門。
最後,在現今世代,到底通脹還是通縮比較可怕?我想大家已有答案。世界充滿著變數,最壞的情況不一定會出現,但有一件事可以肯定的是,在後疫情時代,流動性過盛和產能減少是肯定的。如果走到「盡頭」時最終結果一定是「慘烈」的,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在「第一回合」就要勝出,使自己在最後面對「遊戲盡頭」時的創傷作緩衝。而在「第一回合」勝出的唯一方法是估算市場上過剩資金的流向。很多人認為的黃金避險只是一種防守而不能讓你勝出,要勝出我認為一定是……先賣個關子,大家可以從這個方向先想想。
作為投資者,不用貪心,不用急於「撈底」,掌握好重點便足夠。
Starman
2020.4.23
原文(Starman投資世界):
http://starnman84.blogspot.com/2020/04/blog-post_23.html?m=1
同時也有1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Yylamproduc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自殺唔可以解決問題!兩個忠孝兩難全的古人故事 【YY例子學堂|一心二用】 記住訂閱呢個channel,然後開啟YouTube通知,咁就唔會錯過任何一個中文小知識喇! ————————————————————— 繼續學習語文知識: 睇唔起人嘅三個成語:「不值一哂」、「不屑一顧」、「視如糞土」...
「兩難問題遊戲」的推薦目錄:
- 關於兩難問題遊戲 在 Starman 資本攻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兩難問題遊戲 在 Starman 資本攻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兩難問題遊戲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兩難問題遊戲 在 Yylamproduc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兩難問題遊戲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兩難問題遊戲 在 大人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兩難問題遊戲 在 [問題] 有沒有道德兩難的遊戲? - steam 的評價
- 關於兩難問題遊戲 在 【兩難的問題】 #迷因#梗圖#笑話#遊戲-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兩難問題遊戲 在 兒24歲買重機家人挨轟!恐龍爸要求退車被拒怒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兩難問題遊戲 在 問一個剛剛新聞在報的國道兩難的問題 的評價
- 關於兩難問題遊戲 在 [問題] 有沒有道德兩難的遊戲? - 看板Steam - PTT遊戲區 的評價
兩難問題遊戲 在 Starman 資本攻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經濟不景,央行正常應「放水」,卻因為全球供應鏈斷裂令物價上漲,使央行反其道「收水」遏止通脹,這就是我一年多前已講「後疫情時代」下將面臨的「滯脹風險」。對央行而言,這是個「向左走向右走」的難題。特別是對於已有28萬億美元國債的美國,滯脹就是「美元遊戲」的死門。
大家有時間可重溫我這兩年疫情前後所寫的文章,值得大家重溫。局勢正按照劇本一步步的進行,大家要及早部署,然後繫好安全帶,準備坐上大時代的過山車。
———————————————
向左走 向右走的大時代
全球各國央行為應對新冠肺炎的疫情,均紛紛減息,重啟大規模量化寬鬆(QE)救市。部份經濟學家以傳統的貨幣經濟理論分析,均認為「無上限量寬」即將會帶來全球史無前例的惡性通脹(hyperinflation)。然而,全球經濟不景氣,加上新冠肺炎等不明朗因素將導致全球需求大幅萎縮,按此推斷理應會出現通縮。那麼,全球物價的走向應該會是向左走(通脹/滯脹)還是向右走(通縮)?這是一個複雜而有趣的議題。
要解題,首先要將複雜的事情簡單化。所有經濟理論都不外乎「供求理論」(即DSE同學仔都會的demand & supply),關鍵是將「供求理論」放在哪一個市場進行分析,而得出綜合的結論。今時今日,我們面對變化最大的主要有兩個市場,一是貨物市場,二是貨幣市場。
大家印象中應該還記得,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新增了數以萬億計的貨幣供應,不少經濟學家都認為會引發全球通惡性通脹。然而,惡性通脹最後並沒有到來。原因之一是全球化導致的產能過剩。全球化供應鏈使生產鏈由先進國轉移集中佈局在中國、越南、柬埔寨和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大幅增加全球產能的同時,其低廉的生產成本及關稅的下調大幅降低了物價成本。在全球化供應鏈下,一個國家的物價水平已並非由單一國家的國內的供求所決定,而是以全球產能反映的總供應與全球性需求的角力。
另一方面,量寬新增的貨幣供應沒能有效地流入實體經濟,反而增加了投資/投機性需求,資金追逐高息及風險資產,最後只推升資產價格,要知道資產價格並不會計入消費物價指數(CPI)去衡量通脹水平。這是為何海嘯後的十年,儘管大規模QE,全球的通脹率仍然維持低水平,箇中的原因是全球產能過盛和資金流向資產市場的兩大主因。
以上是08年金融海嘯後十年的情況。然而,今次情況將會比當年有所不同,而且將會更複雜。首先,今次黑天鵝的主角是新冠肺炎,而新冠肺炎的傳播性使人人都不敢外出消費,一切都好像回歸基本,人人都只會搶購日用品,對於非必要的奢侈品需求一下子完全消失,消費意欲預期都會維持低沉相當一段時間。更重要的是,各國的封城封關使經濟完全停頓,全球供應鏈斷裂。正所謂飛得越高,跌得越痛。近年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得越來越成熟,當發展中國家集中生產,已發展國家加強科技的發展和消費,生產要素成本大幅下降,關稅下調,國際貿易效率一日比一日提高。萬萬想不到的是,一個看似完美的「全球供應鏈模式」,竟然被一隻黑天鵝切斷了,還要是完美地解體,一個完美的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正在發生,各國即時走向供應鏈本地化(localization)。從此,產能不再過剩。
另一方面,正如前文《「對症下藥」還是「落錯藥」?》所講,量化寬鬆手段能夠即時解決的並非實體經濟的問題,要量寬能夠解決經濟問題,其關鍵在於資金流向是否能夠有效流入實體經濟,但事實證明,大部份資金最終只會流向投資/投機,資金追逐資產,最終使資產價格不停上升,情況如08年金融海嘯後十年一樣。因此,要真正救經濟,一定要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雙管齊下。問題的關鍵就在這裡,錢從何來?同一個題,2016年特朗普上場時我也問過,當時我寫了一篇名為《特朗普上場 (二) - 錢從何來與加息的邏輯》的文章。大家有時間可以參考一下。
有關「錢從何來」的問題,一般的財政政策項下的政府支出(Government Expenditure)是從政府的財政儲備而來。正如我們香港政府昨天剛公佈的1375億港元大規模抗疫救市措施,號稱是史無前例,但要知道香港政府目前的財政儲備有1.1萬億,而「全副身家」(即計及外匯基金的總資產高達4萬億港元),是次的大規模救市的支出對比副「身家」依然是九牛一毛,可以說全民退休好幾年也沒有問題。這是為何我經常說香港的金融系統和基礎是非常穩健,即管是當年金融海嘯,香港的金融系統依然穩健。
另一方面,根據美國財政部2月12日公布的數據,美國預算赤字達到1.06萬億美元,而國家債務總額達到了23.3萬億美元,這是天文數字。當數字去到一定水平後,其實已經再沒意思,天文數字的債務不是債務,因為根本償還不了,再增個一兩萬億美元,影響不大,美元依然是「美元遊戲」棋盤下的唯一「代幣」,各個遊戲參與者只能相信美元,不信者大可離場。至於如何離場,我目前還未想得到。或者說,如果連我都想得出來,我想大部份國家應該一早已經離場。
巨額財政赤字下,美國如何支付即將推出的「2萬億美元救市計劃」?答案只有一個,就是直接向聯儲局借貸,那聯儲局的錢從何而來?那當然又是「憑空印出來」,原理跟QE一樣。說白了,就是美國財政部借聯儲局的手印鈔,因為美國政府很難還清這筆錢,或者亦沒有打算還錢。因此,對美國來說,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雙管齊下」實際上是「雙QE」。
如今,美國政府的債務負擔已經超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00%,以美國財政年年赤字的作風,這筆負債只會越來越多。因此,美國政府的負債相當於美元的永久性超發。在世界上存在的美元只會越來越多,全球的財富在美國「印鈔」的過程中被稀釋,世界各國再一次被美國政府「收割」。當然,在全球都面臨嚴重經濟危機的時候,美元超發的危害並不明顯,反而能提高市場流動性。但是,經濟危機過後,金融槓桿會迅速放大美元超發的危害,形成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
事實上新冠肺炎疫情只是引發美國金融危機的導火線,美股及債券價格之所以會迅速下跌,是因為長期貨幣超發導致金融體系中積累了大量泡沫。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經濟體長期採取量化寬鬆政策刺激經濟,導致債務槓桿高企、資產價格高估。疫情對本身疲弱的實體經濟的衝擊刺破了債券、股票等金融底層資產的泡沫,導致相關的衍生金融產品定價體系瞬間崩塌。而為了解決金融市場的問題,聯儲局選擇了QE,繼續向金融體系中注水,繼續「培育」資產泡沫,同時拉闊貧富懸殊,然後當下一個黑天鵝來臨時又再推QE。這個情況,在未來會繼續重演,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世界各國的財富將不停被收割。
可是,這次與之前不同的是,在今次的「雙QE」中,除了無限量QE的貨幣政策外,美國財政部借聯儲局的手印鈔推出的擴張性財政政策會直接將資金注入經濟實體。另一方面,世界各國開始發現孤注一擲全球化的風險,如以單一國家如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風險,同時亦揭示了全球各國對全球化的隱憂,即使疫情過後,全球化再次啟動時各國之間的互信也大不如前。最後各國只會「各家自掃門前雪」,在表面上呼喊著「全球化口號」的同時,開始建立自己本地的供應鏈,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全球化也就只成為一個「口號」。未來世界很大可能會走回頭路,「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會令生產要素成本提升,慢慢回復至全球化之前的水平,過去全球化所導至的產能過盛不再。當兩大壓抑通脹的因素不再存在,當經濟回復正常時,全球或產生流動性過剩,而最終導致通脹的來臨,到時美聯儲不得不加息控制通脹,但在疲弱的經濟下加息會剌破經濟/資產泡沫,形成「向左走向右走」的兩難局面,而滯脹(Stagflation)就是「美元遊戲」的死門。這一天可能是「美元遊戲」的終結,同時也可能是世界經濟的嚴重崩潰。
我曾說過,最好解決泡沫的方法不是去延長泡沫爆破的時間,而是讓泡沫直接爆破。
Starman
2020.4.10
原文:
http://starnman84.blogspot.com/2020/04/blog-post_10.html?m=1
#舊文重溫系列
兩難問題遊戲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地球減資,還是破產?- 台灣的對策
若把地球視為一個含有大量分支、但利益結構並不相容的機構,這個機構已經就像一個經營上破洞百出、資不抵債的企業。若想繼續生存下去,只有兩條出路:把歷史視為「沈沒成本」(Sunken Cost),自行減資,然後把未來的「隱藏價值」提煉出來,視為注入新資本的新股東。
第二條路,就是直截了當的「破產重整」- 所有原始股東的已投入資本所剩餘的部份,視為公產,重新分配資源,徹底改變治理方式。
但是,這個「地球企業」內,還有一部份人相信,經由新科技的效益提升,諸如自動化、AI平台、新能源、生化突破等等,可以避免粗暴的減資或破產,軟著陸式的消化矛盾、繼續運轉。這批人,多半在新興科技界,其中一些控制欲比較強的,就自然的成為了所謂的「全球主義派」,例如比爾蓋茲、祖克柏等。但也有一些認為科技再進化,也抵不過人性中的邪惡、自我毀滅因子。代表人物就是特斯拉公司的伊隆馬斯克,他用新興科技賺大錢,但最終目的是要搶在人類毀滅地球之前,把極少數的覺醒人士送到火星開闢人類的下一個文明。我衷心感覺,如果蘋果公司的賈伯斯還沒死的話,他會站在馬斯克這一邊。
言歸正傳,我個人認為地球已經處於減資和破產的兩難之間,而抉擇時刻,大約就在兩年至五年之內。若國際間的政治、金融掌權菁英最終(不管是出於私心還是被形勢所迫)選擇了減資這條路,那麼關鍵問題就落在誰先減資?先犧牲誰?因為,減資過程就是一個以鄰為壑的零和遊戲。小國如台灣,不能假設這就是一場大國博弈,小國可做壁上觀。想想歐元一體化後的歐盟減資歷史,首先被犧牲的就是國民無知無感、血性最低的希臘。
其實在疫情之前,地球已經因為經濟失衡、貨幣濫發而進入必須減資的狀態。病毒這玩意,不但加速了進程,而且很可能迫使原來以為減資就可解決問題的掌權人士,開始設想更糟情況下的方案 – 走破產路線。
減資可以通過國際公約、強權施壓、自我收斂來完成,但破產不行。破產路線的最終結果,一定是戰爭,就像企業破產一定以官司告終一樣。近代史上,地球有過兩次破產經驗,第一次叫做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叫做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後,地球發生過幾次減資經驗,例如布萊登森林會議、尼克森將美元脫離金本位、迫使日元強烈升值的廣場協議、日本失去的30年、歐元危機後的希臘撙節等等。
以台灣的經濟體量以及被迫的國際孤立,影響不了地球下一步究竟是減資還是破產的方向。但是以台灣的經濟實力以及順民個性,若地球進入整體減資狀態,無論風浪再大,台灣一定不會落到後段班。對台灣的真正威脅,落在地球不幸陷入破產路線時。因為,那將意味著戰爭,而台灣目前是地球公認的戰火啟燃點之一。
因此,台灣必須做兩件事。1) 軍事上的全民備戰,這是預防地球走上破產道路;2)金融漢光演習:對財政、貨幣流動性、企業應變的全面壓力測試,這是對地球走上減資道路的準備。
減資還是破產,這得密切觀察地球權力格局的走向。接下來,早至今年11月份的中共六中全會,晚至2024年的美國再度大選,都是決定方向的巨大變數。當下,台灣社會中存在兩個心理誤區。其一是,只要台灣向中共表示屈服,就能改變地球大勢的走向。但更要不得的,就是那種「以心靈雞湯應萬變」、連颱風遇到台灣都會轉向的桃花源心態。言盡於此,希望這是一篇判斷錯誤的文章。
(更多有關世界金融巨變、對台灣的影響,請造訪「前哨預策」InsightFan.com )
兩難問題遊戲 在 Yylamproduc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自殺唔可以解決問題!兩個忠孝兩難全的古人故事
【YY例子學堂|一心二用】
記住訂閱呢個channel,然後開啟YouTube通知,咁就唔會錯過任何一個中文小知識喇!
—————————————————————
繼續學習語文知識:
睇唔起人嘅三個成語:「不值一哂」、「不屑一顧」、「視如糞土」
https://youtu.be/wlCpDt84trY
測試代溝遊戲?補習老師與潮流的距離?!
https://youtu.be/Lqwrf2NMdM4
YYLAM 2020 - 2021 常規課程攻略
https://youtu.be/ORiNDqwg5-8
Dear Jayden《銀河修理員》
https://youtu.be/u0rt8RLUILI
—————————————————————
FACEBOOK PAGE:YYLAM https://www.facebook.com/Beacon.YYLam
INSTAGRAM:YYLAMJAYDEN https://www.instagram.com/yylamjayden/
中文課程資訊:https://www.beacon.com.hk/tutors/yyla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fpixjt7PBU/hqdefault.jpg)
兩難問題遊戲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點擊參加集資👉:https://bit.ly/3mYJdMF
遊戲將帶您重返日本戰國時代,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與理想,玩家將扮演一位戰國大名,運用自己擅長的經濟策略以築城佔地、資源轉換、人脈經營、收購名物等方式獲得影響力。『唯有支配經濟才能掌握天下』,善用有限的資源取得最大效益的人,才能夠終結亂世獲得『天下人』的稱號!
#戰國總裁 #硬盒子桌遊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s://bit.ly/3eYdLKp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百貨公司 #週年慶 #滿千送百
各節重點:
00:00 開頭
03:30 「週年慶」怎麼來的?
04:53 為什麼週年慶都在10-11月?
06:59 週年慶的促銷為什麼可以這麼強?
09:12 超級無敵重要的週年慶
10:50 我們的觀點
11:48 提問
12:04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企鵝
|腳本:企鵝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絲繡
|剪輯助理:珊珊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百貨周年慶遇週末 報復性消費人潮爆滿-民視新聞:https://bit.ly/3ksmHtY
→週年慶最大檔 SOGO喊衝108億元 八大民生新聞 2020102814:https://bit.ly/2IxvuOj
→百貨公司史/1978 首創台灣周年慶:永琦百貨:https://bit.ly/3ksmIOy
→永琦百貨wiki:https://bit.ly/3ksNy92
→梅西百貨wiki:https://bit.ly/2JYQbD3
→台灣百貨列表wiki:https://bit.ly/38FtEFM
→所有百貨公司都在年底開幕嗎?為什麼週年慶都在10月 、11月?:https://bit.ly/3eX46ox
→百貨周年慶集中在年底,不會互搶客源?用經濟學破解價格戰迷思!:https://bit.ly/36xpdtP
→消費心理學 —— 爲何人們總喜歡節日購物?:https://bit.ly/32B5dFJ
→百貨業銷售時程揭密!原來百貨公司是這樣滾動營收、帶動買氣:https://bit.ly/35rDtFq
→嚴寒難擋熱情 梅西感恩節遊行熱鬧登場:https://bit.ly/35rvs3l
→掌握消費者心理學|電商的6大買單原則|電商消費者心理統計數據報告:https://bit.ly/32WWxd5
→電商消費心理學:六大法則讓消費者Buy的秘訣:https://bit.ly/2UnaOuD
→「兵不厭詐,這是戰爭」:淺析週年慶的消費者心理攻防戰:https://bit.ly/3kArRUZ
→二十天 決定百貨公司全年勝負:https://bit.ly/32FgHbi
→促銷的藝術:https://bit.ly/3pmIB5r
→搞懂週年慶的趕集消費學:https://bit.ly/3ko1uS1
→破解無感漏財的三大消費陷阱:https://bit.ly/3eWXF5e
【 延伸閱讀 】
→(博客來)影響力:讓人乖乖聽話的說服術:https://bit.ly/3nm2W9m
→促銷玩過頭?週年慶的兩難:https://bit.ly/32GEJm3
→透視「衝動性購物」:戰勝自己的心魔,遠離那些引誘你的手段:https://bit.ly/3lug8rZ
→零售業者應放棄假日購物季?:https://bit.ly/3eWfmla
→美國「黑色星期五」折扣戰開打:https://bit.ly/36y5SZK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6xh0m7Rcj-M/hqdefault.jpg)
兩難問題遊戲 在 大人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曖昧讓人受盡委屈」來自加拿大的G小姐來信說道,自己的曖昧對象屢獻殷勤,但每當她想確認關係時,對方總給出「妳正在往成為女朋友的階段發展」這種不明不白的回覆,面對這樣的困境究竟該怎麼做呢?這集節目 #Joe 將提出3個給G小姐的建議,還有他對曖昧的看法與策略。如果戀愛是一場遊戲,我們該怎麼吸引彼此和互動呢?
與節目相關的實體課程
【給女性的大人曖昧知識】https://bit.ly/3oPNjZn
(限定女性報名)
有什麼問題想問Joe跟Bryan嗎?歡迎來信:podcast@ftpm.com.tw
➡大人學網站:https://www.darencademy.com/
➡大人學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darencademy/
#Podcast
↓↓↓選擇下方任一連結,手機隨時收聽🎧↓↓↓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2TfttZE
➡Spotify:https://spoti.fi/32LoD9Q
➡Google Podcast:http://bit.ly/2PAUogg
➡喜馬拉雅:http://bit.ly/2vtVl32
➡大人學報名網站:http://bit.ly/35z1ebV
【大人學】App下載
iOS:https://apple.co/30vADNp
Android:https://bit.ly/2YmreVI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8TvWo2Fig4/hqdefault.jpg)
兩難問題遊戲 在 【兩難的問題】 #迷因#梗圖#笑話#遊戲-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 兩難 的 問題 】 #迷因 #梗圖 #笑話 # 遊戲. 5.4K views · 1 day ago ...more. 白藍鼠吉波. 8.84K. Subscribe. 8.84K subscribers. 161. Share. Save. ... <看更多>
兩難問題遊戲 在 兒24歲買重機家人挨轟!恐龍爸要求退車被拒怒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 :這種 兩難問題 有解嗎? 兒24歲買重機家人挨轟! ... 啊成年出來玩 遊戲 啊? 沒有辦法. 去高雄. 怎麼了?怎麼了?大哥. 對啊啊二十 ... ... <看更多>
兩難問題遊戲 在 [問題] 有沒有道德兩難的遊戲? - steam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玩到一款Contraband Police 內容就是你是一位海鮮稽查員抱歉是海關稽查員在邊境查驗護照和一些證件是否偽造跟Papers, Please這款遊戲類似只是多了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