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昨天出版業、電商與獨立書店 1111 之亂後,還是要來認真推書,昨日不參戰除了為了冠廷的生日以外,做為一個每月固定將收入貢獻在書籍和電影票上、最在意效率和方便性的大量購書者而言,好像沒資格說些什麼,畢竟時間也是多數人的成本,79 折或 66 折倒成了其次,能在短的時間最快入手,能花最少的心力一次收齊所有想買的書,才是習慣選擇在哪裡消費最關鍵的因素。
而這個月的新書,也是不少讓人一見傾心的,先來看正中間,日前介紹過設計質感與故事內容具佳的本月選書,法國作家皮耶勒梅特磅礡華麗的史詩級小說《天上再見》續集《#燃燒的玫瑰》。作者企圖以三部曲的篇幅,探究廿世紀前半的法國,如何在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後,喪失了往昔的輝煌與美德。背景設定在一戰結束後到二戰開戰前夕,希特勒崛起歐陸,法國人民陣線潰散瓦解為止。情節依舊圍繞在巴黎銀行巨擘佩瑞庫爾家族,描寫銀行家之女周旋在貪婪腐敗的官商巨賈間。書名引用作家路易阿拉貢的詩作〈丁香與玫瑰〉,哀嘆法蘭西竟在希特勒侵門踏戶後,醉生夢死,連續兩度投降敗退。對比瑪德蓮接連遭到背叛的愛情,作者筆下的銀行家之女毫不軟弱,寫出了大仲馬都未曾寫過如此精采的反派女性復仇者,大快人心。身為巴黎銀行家佩瑞庫爾家族唯一的繼承人,瑪德蓮從未想過會有這麼一天,高高在上的她竟會一貧如洗,淪落街頭,她以家族之名為誓,下定決心要拿回失去的一切,所有加諸在她身上的痛苦,終將會化為烈焰反撲到底。
十一月同樣想列為選書的還有兩本,一是伊恩麥奎爾的海洋驚悚文學《#北海鯨夢》,不但重現極地冰寒中的殘暴腥血,以及英國十九世紀捕鯨業的沒落敗壞,全書劇情緊湊兇猛令人屏息,聲響氣味濃烈,文字語言既野蠻又詩意句句刺骨。敘述十九世紀中葉,鯨魚因濫殺銳減,用於燃料的鯨脂、作為馬甲澎裙撐架的鯨鬚,被煤氣和石油大量取代,導致英國捕鯨業日漸衰敗。船長伯朗利卻執迷不悟,堅信傳統捕鯨法,認定向北航行必能找到鯨魚聚集地,夢想滿載而歸大賺一筆,因而籌組三桅帆船「志願者」號,領各自懷著不同目的四十多人出海。就在「志願者」號駛入北極海域,進行獵殺、剝皮、取脂,大豐收時,發生了一起駭人姦殺案。其中一名船員醫官森姆納檢驗屍體追查真相,嫌犯謊言祭出,大小陰謀暗潮洶湧,與血脂、海水和冰的腥臭交雜瀰漫空氣之中,整艘船猶如被監禁在一場災難裡,有誰能活過這個寒冬,他們又將何去何從?
二是期待已久的麥田「幡」書系之九,也是十九世紀末日本最暢銷國民小說:尾崎紅葉《#金色夜叉》。問世以來 120 年,25 度改編電影、8 度改編電視劇,小說情節高潮迭起,描繪日本社會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功利主義掛帥、嫌貧愛富社會的眾生相,以江戶文學為本,借鑑西方小說技法,寫實反映金權主義社會,不但為一本融合文學與娛樂的雅俗共賞之作,也管窺當時日本女性所受的種種社會規範其困境,更是當代必讀的性別反思文本。故事敘述貫一與阿宮是自小互許終身的青梅竹馬,愛情終究敵不過鑽石的誘惑,富商唯繼對美麗的阿宮展開熱烈追求,隨著阿宮的動搖,貫一的世界也一點一點崩塌,於月光朦朧的熱海沙灘上,貫一對阿宮悲憤告白後,消失在黑暗之中。兩人再次重逢時,一個過著錦衣玉食的富裕生活,卻從未感到快樂,另一個對人生絕望,做起過去唾棄的高利貸生意,陷入追逐金錢的深淵。
再者,相當感興趣的小說還有,2018 年獲獎無數的 Sigrid Nunez《#摯友》,寫一名教導寫作的文學老師毫無預警獲知:好友過世了,他是長年陪伴她的摯友與導師,即便對方數十年歷經紛擾複雜的婚姻及親密關係,兩人親近且深刻的友誼仍持續不斷。因此追思會後對方三號妻子的來電請託 ── 照顧摯友遺留下的大丹狗阿波羅,目測體重超過 80 公斤。在哀悼與自我修復的艱難處境中,她的悲傷因阿波羅而變得更加濃稠,她發現阿波羅不能明白主人突如其來的離去,並因之深深受創,嘗試以牠特有的緘默,木然承受這些變化。想像與理解這頭巨犬的傷痛,讓她寧願違反禁養寵物規則,冒著被逐出租屋處的風險,也要繼續與阿波羅相伴,陷溺於失落傷痛的他們,竟然漸漸成為彼此的救贖。另一本 Maggie Gee 的《#在曼哈頓遇見吳爾芙》帶著些許奇幻色彩,現代作家安潔拉蘭姆只是想調閱維吉妮亞.吳爾芙的手稿,卻不經意將維吉妮亞從陰間喚回,當渾身泥污的女作家赫然出現在紐約公共圖書館的書架間,立刻遭到驅逐,安潔拉趕上去營救。安潔拉陪著維吉妮亞在酒店買醉、到美術館尋訪舊友的畫作、哄騙珍本書交易商買下稀有的簽名初版書。維吉妮亞發現大型連鎖書店歇業,印刷世界被螢幕取代,頗受震撼,但走訪雅致的獨立書店後,她的失落感得到補償。她跟安潔拉飛往伊斯坦堡,重溫年輕時的舊夢、吸引新戀人,最後在一場國際研討會成為注目焦點,研討會的主題正是:維吉妮亞吳爾芙。
因應今年威尼斯金獅獎得主《游牧人生》即將在金馬放映,唯一一本非近期新書的《#游牧人生:是四海為家,還是無家可歸?全球金融海嘯後的新生活形態,「以車為家」的銀髮打工客,美國地下經濟最年長的新免洗勞工》也在這批書單中,敘述的是一個發人省思的故事,跟美國經濟體的腹黑面有關,它暗示不安定的未來可能正在前方等候多數的人,但同時也歌頌這群大膽放棄世俗的根,不曾放棄希望的美國人罕見的適應力和創造力。此書記錄一群原本應從勞動市場上退役,卻不堪金融海嘯衝擊的中老年美國人,選擇減掉最大筆的支出:房租與房貸,住進車裡,形成人數正不斷增加的「露營車打工族」。作者開著她的二手休旅車「海倫」,一路追隨受訪者,包括一生努力工作、獨自拉拔孩子長大的單親媽媽:琳達梅依,由此輻射出一個橫跨全美的游牧社群 ── 他們原本是教授、軟體工程師、大學行政人員、退役軍官,從沒想過自己有朝一日會身陷一個又一個低薪、高工時與高風險,卻標榜自己是露營兼賺錢、勞動顧筋骨的季節性工作中。
也謝謝突破出版社從香港寄來的《#幻愛》電影小說,今年無論故事、鏡頭與呈現方式都非常喜歡的華語片值得更深入理解。還有兩本一套,日前舉辦過贈書活動的《#溫德斯談電影:情感創作 & 影像邏輯》與《溫德斯談電影:觀看的行為》,為台灣首度譯自德文的溫德斯電影寫作全集,依時間集結,分成三部曲《情感創作》、《影像邏輯》及《觀看的行為》,從影評人到導演,一窺他如何思考影像,見證創作歷程,並集結其歷年來刊登於報章雜誌上的電影書寫、演講稿和訪談紀錄。
同樣描繪女性的故事,丹麥作家 Leonora Christina Skov 暢銷自傳小說《#有一種母愛不存在》,身為無法成為母親想要的那個女兒,自幼得不到母愛,時常將母親惹哭,母女關係漸漸成為死結,搬至哥本哈根後依然無法為母女關係增添美感,反而在母親被診斷出乳腺癌時,兩人化膿多時的關係潰爛見骨 ── 因為母親直指她的出櫃,就是致使自己罹癌的主要原因。直到母親過世後,她才驚覺自己仍渴望母愛與認同,遂以文字梳理兩人錯綜複雜的關係,探究母女之間的相愛相殺;在寫盡這一切壓迫、嫉妒、束縛和否定之後,她終於確定,有一種母愛並不存在。川村元氣的新書《#百花》封面很美,敘述一日暮色將至,遍尋不著母親的葛西泉不禁著急起來,好不容易終於在微弱路燈下發現了百合子,泉不知道母親究竟發生什麼事,只察覺她的情況越來越嚴重,買東西忘了付錢、一直重複購買相同的物品、食物放到發霉、流理台堆滿了垃圾,直到百合子被確診為「阿茲海默症」。某個深夜,泉突然接到百合子的電話,聽著另一頭興奮又激動的聲音,泉覺得母親似乎要去一個遙遠的地方,永遠不會再回來了。就像他試圖塵封,一直當作不曾存在的「那一年」一樣,生命如花,將在不知不覺中枯萎褪色,然而愛,卻在漫長的記憶裡,恆常綻放。
以及相當喜歡此本前幾天分享過的圖文書《#房東阿嬤與我》,是 39 歲單身搞笑藝人矢部太郎與 87 歲優雅房東阿嬤的生活日常,兩段人生因此產生了跨世代的交集,九年前矢部太郎遭逢低潮時期,他租下東京一處老宅的二樓,因此展開了一段不可思議的際遇,說不可思議其實也不過兩個獨居之人閒暇時一起用膳、喝喝培茶、逛逛伊勢丹百貨,彼此看顧,彼此問候,分享兩個世代、兩種年齡層望向過去與未來的迥異視野,卻在無意間改變兩人的人生,也於繪製成簡單生動的漫畫後感動了無數日本讀者。還有伊坂幸太郎的《#鯨頭鸛之王》,一部一部讀了心情舒暢的作品,寫實又單純的娛樂作品,三個八竿子打不著的人因一場夢而產生了特殊的羈絆,夢中有一隻鳥,總是一臉不爽地發號施令,每當出任務打敗怪獸,醒來後現實的難關也會迎刃而解,然而此次現實世界有人遭到襲擊,新型流感大肆蔓延,身邊的家人朋友沒能倖免,面對這場全國性的災難,三人能否再次平安度過?
不能忽視的還有重量級傳記《#卡提耶布列松:二十世紀的眼睛》,他和他的徠卡相機,影響了二十世紀看見世界的方式。對人類而言,二十世紀是個動盪的年代,與二十世紀各種人類悲喜劇一同發生的,是一個影像閱讀的時代誕生了。由於攝影技術進步,底片相機變得輕巧而方便攜帶,於是從二十世紀初期起,攝影師開始帶著相機遊走四方,走入歷史現場,將重大時刻的照片印刷在報紙和雜誌上廣為傳播。這是歷史上第一次,人們透過現場影像認識世界,被影像牽動喜怒哀樂。而為這影像時代奠基的關鍵人物之一,即是被譽為「現代新聞攝影之父」的卡提耶布列松。本書呈現布列松精彩傳奇的人生。他與歐洲現代藝術圈、知識圈互動非常密切,我們透過他的攝影作品與回憶,看到人。他也經常走出小圈子,前往世界各地,目睹並親歷二十世紀重大的歷史時刻,。讀完本書,會看到這是一個獨特的創造性靈魂,在變動不羈的世界之中,不斷鍛鍊著專注力與人文之眼,他所留下的影像,總是呈現著人性,永遠影響了我們看見世界的方式。
最後是兩本華文作品,賀景濱《#我們幹過的蠢事》講述在將臨的世界,你可以見到任何人,但他可能已經死了。上酒吧看足球賽,球員們帶頭盔用演算法踢球。餐廳吃德國豬腳,豬會向你介紹自己的一生。不需要愛情,因為有完美情人App。不需要寫作,因為有故事大綱演算法。去到任何異地,你的喜好都在資訊網的掌控下。你甚至不知道你遇到的,是人還是人造人,或外星人,在那個世界,沒有大型戰爭,只有日常生活不斷冒出的陰謀,黑社會也是數位黑幫;進入數位資訊時代,我們該如何重新定義「人」的主體性?人工智慧崛起後,我們又要怎麼看待心智?本書展現小說家對人類與宇宙的終極關懷,是臺灣在政治、科幻與後人類小說的頂尖之作。
前時尚雜誌主編、馬華作家范俊奇第一本個人作品《#鏤空與浮雕》,在風流人物「鏤空」的流離歲月裡,「浮雕」出人世的眉眼與鋼索,書寫三十位藝文界名人,包括張國榮、張曼玉、梁朝偉、梅艷芳、張震、金城武、李安、王家衛、梵谷、芙烈達卡蘿、亞歷山大麥昆、山本耀司、安迪沃荷等人,將他們斑斕過的人生、經歷過的大悲大喜與小情小愛,重新剪開、放大、修補與圓滿,范俊奇透過文字借一塊他人人生的風景,和另一個自己相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永安的心情二胡 YungAn's Erhu Fantas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鬼滅の刃 #無限列車 #二胡 鬼滅之刃-炎 二胡版 by 永安 Demon Slayer - Homura (Erhu Cover by YungAn) ■ Piano: https://youtu.be/XJUexNFhsRg 《鬼滅之刃》(日語:鬼滅の刃)是由日本漫畫家吾峠呼世晴所創作的日...
八煌刃物 在 老爹談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為什麼台灣的大人不喜歡看漫畫?】
《千年一問》是一部很好的紀錄片,但面對現實,它的票房確實是失利了。
台灣人究竟重不重視漫畫?在不在意漫畫?這個問題很複雜,可以說是,也能說不是。
台灣讓人比較印象深刻的漫畫現象,是每年世貿舉辦的漫畫展,每個販售日本漫畫的攤位前大排長龍,銷量非常驚人。但大部分的焦點還是在日本漫畫上,本土的創作很難被注意到。
《千年一問》是台灣第一部以漫畫家生評當主角的紀錄片,鄭問的一生是台灣漫畫產業現象的縮影,影片裡記錄著他不甘心的眼淚、不被認同的才華,以及多次奮力一搏得疲憊。每一次立圖振作的頹敗,都在磨蝕著他的靈魂。
影片裡鄭問總是再反覆的問自己「哪裡不好」,這也是台灣當前漫畫界許多作家在反問自己的問題,我們的作品真的比不過日本漫畫嗎?
『紀錄片在台灣的市場反應』
王建民和林義傑的紀錄片,在台灣有不俗的票房成績,然而以鄭問個人生平拍攝的《千年一問》表現差強人意,全台不到兩百五十萬。究竟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差異?
運動類型的紀錄片,比較能給人勵志的感覺,而且運動選手大部分都會參與大型國際賽事,一個人的成功就會讓整個國家的人民覺得自己被代表了,換句話說就是「台灣之光」。「台灣之光」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人物的知名度能快速擴展。
台灣人或許真的愛看漫畫,但對於這個職業並不是很理解,因為漫畫家這個職業的生活經驗離大家都太遙遠。一來漫畫家這個職業很難常出現在螢光幕前,也不常在報章雜誌這種資訊媒體廣泛的流傳,漫畫家的知名度就被侷限在一個媒體的範圍內
比起籃球員、運動選手,漫畫家這個職業在大眾眼裡更陌生。運動選手因為有許多國際賽事,所以他們的鎂光燈就比較密集。但漫畫家除了圈內人知道的國際展覽活動,我想真得很少有高曝光度的國際活動能引起國人的注意。
早在《千年一問》問世前,鄭問老師的作品就已經在故宮博物院展出,參觀人數有十萬人次,然而票房的反映上似乎沒有跟這些參觀人數有太大的重疊。因為故宮算是台灣國際性的景點,這十萬人之中有多少人只是暫時過境的觀光客我們無從得知,或許有不少人是到了當地才知道鄭問展的存在,這也需要經過詳細的客群數據分析,才知道展覽受眾與電影受眾究竟重疊了多少。
『我們太在意成人對漫畫的看法』
近年來漫畫圈很常呼籲「漫畫不只給小孩看,還能給大人看」的說法,但我覺得漫畫問題的癥結點絕對不是年齡的差異,而是我們社會對於漫畫這個載體是否有感情。
還記得我學生時代的時候,總是在網路上疾呼漫畫本來就不只是給小孩看,但那時候有個網友給我一記當頭棒喝:「就算是給小孩看的又怎樣?一個大人想要重溫小時候的回憶,哪裡有錯?」所以那時我才開始不斷的反思,我們不斷強調「大人看的漫畫」這件事情是否全然正確?
編劇大師Howard Suber曾出過一本書《電影的魔力》,裡面闡述就算是主打兒童向的迪士尼動畫電影,因為有消費能力買票的人還是大人,為了吸引父母願意帶小孩進電影院看,所以還是有吸引成人的元素在,就像當初小時候我爸因為喜歡《風中奇緣》的配樂,才藉口買一捲錄影帶當作我的生日禮物,甚至他自己也跑去收藏了原聲帶。
就算漫畫內容再怎麼充滿社會議題性,如果受眾從小時候就對漫畫這個載體沒有感情,那個既存的門檻就很難讓他們跨越過去,好比像是民歌無法吸引周杰倫之後的世代。
因為以前父母輩認為玩樂是沒意義的事情,所以很少願意讓自己的子女投入到這個行業,再加上過去審查制度的關係,因此台灣這個產業的基礎相當薄弱。然而近年台灣在推廣漫畫的時候刻意主打大人的市場,或許是因為大人的消費能力比較穩定,但是「漫畫不只是小孩看」的共鳴,或許只能在當年被日本漫畫滋養得我們這群人裡能有迴響吧?但我認為從來沒接觸過漫畫的市場眾,很難對於「大人的漫畫」這件事情有感覺。
我並不會責怪為什麼台灣成人不喜歡看漫畫,因為那牽扯到很複雜的文化背景因素。如果大人強迫我們必須接受他們年代的老歌會不舒服,那站在同樣的立場,我也不會去強迫別人接受陌生的漫畫。
『小孩其實是動漫產業很重要的市場』
日本有不少成人漫畫作品,例如以《二十世紀少年》聞名的浦澤直樹、以畫政治漫畫聞名的川口開治等,但他們之所以能有生存的市場空間,是因為這群消費者從小時候到青年就已經習慣了漫畫這種載體的存在。
日本的《數碼寶貝》今年適逢二十周年紀年,當年收看第一部作品的人已經是日本中堅的社會人士,動畫裡的主人翁們也從小學生們長大成社會人士。他們跟隨著主角們一起成長,經歷了社會殘酷的洗禮,螢幕與現實有了同步的共鳴。
美國的《變形金剛》系列出現在80年代,那時候還只是低年齡向的孩之寶的玩具商品,後來西元2007年的時候被改編成高年齡層的電影,裡面還夾雜不少青少年跟成人的玩笑,三部作品為派拉蒙帶來可觀的收益。
另外動畫《鋼彈》一開始的訴求便是以賣玩具而設計的,雖然一開始因為沉重的政治元素而讓收視率不太理想,但之後隨著口碑的傳遞而讓魅力日漸發酵,最後產生龐大的產業鏈。
上述的這些IP都會讓當年的受眾有一起長大的感覺,玩具與動畫一起經歷了社會的更迭,產生各種形式的蛻變。就算數碼寶貝當年瞄準的是十二歲以下的幼童,但二十年之間也會跟隨不同年齡層設計不一樣的產品,變形金剛後來也出現成人消費為主力的電影作品。因此無論或日本動漫電影產業,他們都是從小孩的市場就是開始培養十幾年後的成人產業。
所謂大人看的動漫這個基礎,是必須經過經年累月的歲月去堆積的,並不是用藝術訴求就能輕易達成的。最近的《鬼滅之刃》現象更凸顯了小孩與青少年市場還是有很重要的地位。
針對小孩或青少年設計的動漫作品,並不是以低估他們年齡層的方向去進行製作,而是讓作品產生一種能陪伴他們成長的作用,理解他們面對求學與家人之間的尷尬,理解他們想要獨當一面的渴望。
『動漫是否為藝術,是否為最迫切的事情?』
或許是因為面對商業市場的困境,台灣一些漫畫作品反而會追求藝術性的認同,想要用更高層次的認同來爭取台灣大眾的認識,這也回到了前面一直強調「大人的漫畫」這件事情上。
但就我個人而言,那些讓人回味再三的《七龍珠》、《爆走兄弟》、《絕對無敵雷神王》、《幽遊白書》等作品,一開始日本的編輯絕對不是為了刻意獲取藝術的認同而進行製作。這些占據許多人童年很重要的作品,都是能讓讀者某段歲月引起很大的共鳴,這些漫畫就像是夜市的小吃或是海港邊的熱炒店,那些能讓異鄉工作或求學的人們能在寂寞時馬上懷念的味道,我很難想像哪個人會藉由故宮裡的翠玉白菜或清明上河圖解鄉愁吧?
啟發畢卡索畫風的是非洲土著的雕像,但這些雕像在當地人都是很稀鬆平常的景象,那些留名青史的藝術作品,反而是從他人的日常獲取關鍵的力量所產生的。我很喜歡十八世紀至二十紀初的藝術運動,在工業革命的衝擊下,藉由觀察巴黎日常景象在藝術上找回人性,台灣近年的有些漫畫創作也頗有這樣的感覺,我很讚賞這樣的意圖,在日常細節的堆疊裡反思本土文化與國際性衝擊的關係。
然而我覺得刻意追求藝術性,反而會讓受眾對於漫畫這個載體更有距離感。縮短漫畫跟受眾的陌生,是目前很重要的事情。就如前面所說,小孩其實是動漫眾要的市場,動漫除了能成為小孩認識社會的緩衝外,它更能成為親子溝痛的話題,讓動漫發展的領域更為寬闊。
很多的事物並不是因為它是藝術而變的偉大,而是因為它親近許多人的生命經驗而偉大。
『生不逢時』
《千年一問》是一部很好看的紀錄片,它沒有枯燥的嘮叨,更沒有情感勒索的呼籲,我們只看到一個藝術家在不屬於的他年代裡,短暫的輝煌發熱,然後在寂寞裡消逝。很可惜大眾對於漫畫這個載體還是很陌生,很難對這樣的坎坷產生共鳴。雖然在票房上不盡理想,但卻為台灣留下珍貴的文化痕跡。
《千年一問》票房的失利問題並不出於電影本身,而是整個文化的脈絡,身為喜歡電影與漫畫的我,覺得很痛心與無奈。鄭問孤寂的背影,是許多創作者無聲的眼淚。希望這條孤寂的路不用走得太久。
八煌刃物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相當感謝 傳訊時代多媒體 環球家庭影音 的邀請,才有機會在相隔 20 年後於大銀幕上重溫羅素克洛於雷利史考特《神鬼戰士》中的英姿,以及當年才二十多歲便游刃有餘精準掌握了反派魅力的 Joaquin Phoenix,讓人懷念起當年一部接著一部的英雄電影,講究美與暴力、道德情操、英雄主義,即使不見得能憑著凡人之軀以寡敵眾,也追求所謂歷史一瞬的光榮戰敗。
「年輕人無法看穿未來,視人生如史詩般的冒險歷程,彷彿像奧德賽般穿梭於陌生的海洋和人跡罕至的島嶼,考驗並證明其能力,得以名垂千古。人到了中年,他經歷過了曾經夢想的未來,視人生如一齣悲劇,因為他體認到自己儘管大權在握,但是在面對他命名為神的各種不可抗力或自然律則的時候,人無法取得優勢,並發現自己不免一死。」
這是美國作家 John Williams 以羅馬第一位皇帝屋大維一生寫成的《奧古斯都》中的一段描述,很可惜麥希穆斯活不到晚年,那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也宛若他的悲劇宿命寫照。一如多數值得追隨的領導者,他惜字如金,深謀遠慮,驍勇善戰,意志力驚人,從不好大喜功,忍人所不能忍之痛,吃人所不能吃之苦,無論身在何方心心念念都是遠在家鄉的妻兒;無奈處於一個國家權力鬥爭的風暴核心,從來就不可能是政治歸政治,戰爭歸戰爭,好不容易死裡逃生的麥希穆斯,連夜策馬返家一幕,在當時年幼如我的心裡投下一顆震撼彈,垂下兩雙焦黑的腿在炙熱的陽光下晃呀晃,原來抬頭挺胸成為一個有尊嚴的人只會越來越接近死亡,生無可戀,孑然一身。
羅馬始終是一個不朽的謎團,那些暴力、野性、毀滅、死亡襯托出一種屬於生命極致的精神象徵,關乎從屈辱升起的榮譽與輝煌,在台伯河的淤泥底下,在競技場的一磚一瓦,在威尼斯廣場上空的點點星光,在超越時間與空間的對視之中,靜靜的,隱隱然的,不明亮的,意氣昂揚的,恆久溢出屬於這座城市的偉大,屬於千年興亡的盛衰與憂歡,Hans Zimmer 波瀾壯闊的樂章重疊著麥希穆斯緩緩站起的昂然背影,生命會在最殘酷之處綻放最燦爛的光芒,然後時間停留在這一刻的恢弘,他們直視死亡的尊嚴,就是羅馬的悲劇意識,羅馬的生命力道。
在年輕的時候證明了自己的能力,走到中年才發覺生死有命,活到老年則會體悟到人生其實沒有任何事值得驕傲,悲劇漸漸成了喜劇,每個人包括羅馬都有過自己的時代,所以他懂得急流勇退,懂得平淡安穩的珍貴,因為泥土比鮮血容易洗淨,人在江湖卻往往無法全身而退,真正被麥希穆斯喚醒的只有帕西蒙,對死亡微微一笑,塵歸塵,土歸土,也唯有尊嚴是人們真正死能帶走的事物。
八煌刃物 在 永安的心情二胡 YungAn's Erhu Fantas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鬼滅の刃 #無限列車 #二胡
鬼滅之刃-炎 二胡版 by 永安
Demon Slayer - Homura (Erhu Cover by YungAn)
■ Piano: https://youtu.be/XJUexNFhsRg
《鬼滅之刃》(日語:鬼滅の刃)是由日本漫畫家吾峠呼世晴所創作的日本漫畫作品,於《週刊少年Jump》2016年11號開始連載中。以大正時代為故事舞台,講述了主角竈門炭治郎全家被鬼殺害,為了尋求唯一倖存但被鬼化的妹妹變回人的方法,踏上了斬鬼之旅所描寫的純和風劍戟奇譚。至2019年10月23日止,日本地區漫畫單行本累計發行量已突破1600萬本,超越「海賊王」成為2019年最暢銷漫畫。2018年6月4日於《週刊少年Jump》27號宣布改編為電視動畫,2019年4月至9月於TOKYO MX等電視台播放,動畫由ufotable製作,全26集。
《鬼滅之刃劇場版 無限列車篇》是一部於2020年10月16日上映的日本動畫電影,由外崎春雄執導,ufotable編劇,改編自漫畫家吾峠呼世晴創作的漫畫系列《鬼滅之刃》的第七至第八卷,故事承接電視動畫《竈門炭治郎・立志篇》後的故事《無限列車篇》。2020年10月16日於日本首映後,上映73日觀影人數累計至2405萬人次,票房突破324.7億日圓,超越《神隱少女》成為日本影史票房榜第一名及第二部破300億票房的動畫電影。2020年10月30日於臺灣首映,上映17天票房達新台幣3.85億元,超越《冰雪奇緣2》累計票房3.43億元,成為臺灣影史動畫電影票房冠軍。上映20天票房破新台幣4億元,上映31天票房破新台幣5億元,成為臺灣影史首部破4億及5億票房的動畫電影。上映38天票房達新台幣5.37億元,成為臺灣影史非好萊塢電影票房冠軍。
《鬼滅之刃劇場版 無限列車篇》主題曲是由LiSA主唱的《炎》。據LiSA在電台節目接受訪問時所講,她跟梶浦和動畫製作人開會時,製作人希望電影主題曲會是「讓他們的故事能夠擁有繼續下去的希望,能夠安心地用力向前進…不過也要好好地帶領這次的故事,這樣壯大而有力的歌曲」。下面就讓我們先來欣賞這首音樂:
https://youtu.be/4DxL6IKmXx4
《炎》原曲中轉了很多次調1=D、1=F、1=E,Yu Lun的鋼琴最後甚至轉到更高的1=G,指法變化稍微多了些。而我又用高八度演奏,音域非常高,二胡音色控制很困難;如果不喜歡太亮的音色,低八度演奏也是可以的。二胡演奏時心中默唱,右手運弓關注貼弦點,感受手前臂重量,並把這個重量確實傳達到弦上。右手弓頭明確,但不可上下擺動,否則會發出不自然的頓挫感,樂句的連貫性也會因此降低。左手揉弦速度必需要足夠。我的二胡演奏上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請各位朋友繼續給予指點囉!
他是個很溫柔的人。
那份溫柔
可以是太陽,給人溫暖
也可以是熾熱,將所有燃燒殆盡
他帶著那份如陽光般熾熱的心
而戰鬥到最後一刻,只為了保護人們。
『挺起胸膛活下去吧!』
『你絕對可以比昨天的自己更強大。』
他照亮了整個夜晚,卻在黎明前倒下...
在2020的最後一天,用二胡演奏LiSA的炎,
告別令人心碎的一年,頭也不回地向前邁進吧。
========================
鬼滅之刃-炎 二胡版
中文:鬼滅之刃-炎
英文:Demon Slayer - Homura
日文:鬼滅の刃-ほむら
原唱:LiSA
作詞:梶浦由記/LiSA
作曲:梶浦由記
原曲發行:2020年10月14日
二胡錄製:2020年12月31日
簡譜:永安
二胡:永安
鋼琴:Yu Lun
1=D BPM=75
さよなら ありがとう 声の限り
大喊著再見和謝謝
1211 1211 1766 55
悲しみよりもっと大事なこと
想將比悲傷更重要的事情
12333 3431 17121
去りゆく背中に伝えたくて
傳達給離去的背影
1211 1211 1712 33
温もりと痛みに間に合うように
願能感到那份溫暖與傷痛
34555 56511 1243 211
このまま続くと思っていた
以為會這樣持續下去
1234 3322 1176 55
僕らの明日を描いていた
而描繪著屬於我們的明天
51234 3322 11771
1=F
呼び合っていた
曾那樣呼喚著彼此
671 766
光がまだ
明明光線還未
712 177
胸の奥に熱いのに
將炙熱填滿心底
12 3221 1632 3217
1=E
僕たちは燃え盛る旅の途中で出逢い
我們在炙熱的旅程中相遇
17121 17121 1712 34213
手をとり そして離した 未来のために
為了未來而將牽著的手分開
34555 5651 175 253
夢がひとつ叶う度 僕は君を想うから
每次夢想成真 我都會想念你
17121 17123 345 555 #5671
強くなりたいと願い泣いた
想變得更堅強而哭泣
654 511 1123 433
決意を餞に
以決意餞行
321 112 171
1=D
懐かしい想いに囚われたい
被這般眷戀的情感囚禁
1211 1211 1766 55
残酷な世界に泣き叫んで
對著殘酷的世界哭喊
12333 3431 17121
大人になるほど増えて行く
如同成長為大人般不斷滋長
1211 1211 1712 33
もう何ひとつだって失いたくない
我已不想再失去任何事物
34555 56511 1243 211
悲しみに飲まれ 堕ちてしまえば
只要被悲情吞噬 持續墮落下去的話
1234 3322 1176 55
痛みを感じなくなるけれど
就不會感到痛苦了
51234 3322 11771
1=F
君の言葉
你的話語
671 766
君の願い
你的願望
712 177
僕は守り抜くと誓ったんだ
我早已發誓要保護到底
12 3221 1235 432
1=G
Oh~
1231 4321 175
Oh~
1231 4321 171
音を立てて崩れ落ちてゆく
發出巨響後便崩塌
171 755 545 1711
1=bB
一つだけの
僅此唯一的
671 766
かけがえのない世界
不可替代的世界
567 655 323
1=E
手を伸ばし抱き止めた激しい光の束
伸出雙手緊抱不放的璀璨光芒
17121 17121 1712 34213
輝いて消えてった未来のために
為了未來而於輝煌閃耀後消失
34555 5651 175 253
託された幸せと約束を超えていく
跨越了被託付的幸福和承諾離去
17121 17123 345 555 #5671
振り返らずに進むから
頭也不回地向前邁進
654 511 1123 433
前だけ向いて叫ぶから
朝向前方吶喊
654 511 123 213
心に炎を灯して
點燃了心中的火焰
654 511 121 711
遠い未来まで
直到遙遠的未來
321 112 171
1=G
手を伸ばし抱き止めた激しい光の束
伸出雙手緊抱不放的璀璨光芒
17121 17121 1712 342 113
輝いて消えてった未来のために
為了未來而於輝煌閃耀後消失
34555 5651 1755 253
託された幸せと約束を超えていく
跨越了被託付的幸福和承諾離去
17121 17123 345 555 #5671
振り返らずに進むから
頭也不回地向前邁進
654 511 1123 433
前だけ向いて叫ぶから
朝向前方吶喊
654 511 123 213
心に炎を灯して
點燃了心中的火焰
654 511 121 711
遠い未来まで
直到遙遠的未來
321 4312 351
Hey~
321 571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