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今天為你解讀的書叫《貨幣野史》。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的主題,我會說是「找回丟失的貨幣常識」。
什麼是貨幣常識呢?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貨幣是一種特殊商品,它是在經濟發展中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交換媒介。比如說,在原始社會里,有人種田,有人打獵,有人採摘,他們一開始是直接交換彼此的產品,但很麻煩,於是慢慢約定,用某種貴金屬作為交換的中介,形成了貨幣。這就是一般經濟學告訴我們的常識。
但這本書告訴你,這個常識是錯的。書中說到,按人類學家的考察,歷史上不存在物物交換的經濟,更不用說由物物交換演變來的貨幣;相反,有很多證據表明,貨幣最初的形態是關於欠債的記錄,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比如,五千多年前蘇美爾人的債務記錄,近代英國使用的木條借據,太平洋的雅浦島上使用的石頭貨幣,乃至今天銀行系統中流動的電子數據,都能證明貨幣是一種信用債務記錄,而不是我們常說的交易媒介。
這裡需要提醒的是:信用和債務是同一件事的兩個方面,債務表示負擔,信用強調償還,它們都代表欠債,因此在很多時候可以互換,比如信用卡就是債務卡,信用記錄就是債務記錄,信用擴張就是債務擴張,等等。
那麼關於貨幣是信用的觀點是怎麼弄丟的呢?作者指出,在17世紀的英國,發生過一場關於貨幣鑄造的大辯論,當時德高望重的思想家洛克認為,貨幣作為商業活動的工具,價值要固定,標準要統一,他不認可貨幣是信用,而相信貨幣是金銀,這種觀點贏得了辯論,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經濟學的創始人亞當·斯密把它寫在經濟學的奠基之作《國富論》中,一直流傳到今天,成為經濟學的常識,也成為經濟學的一個失誤。
這本書的作者菲利克斯•馬汀,有經濟學、古典學以及國際關係等多個學位,所以這本書不像一般經濟學著作那麼嚴肅,而是很有戲劇性。比如上面提到的貨幣常識的丟失,書中稱之為「謀殺案」,不過作者認為,洛克否定正確的貨幣常識是無心之舉,所以將它定性為「意外死亡」,充滿了故事色彩。這本書的英文標題叫「Money:The Unauthorised Biography」,被翻譯為「貨幣野史」,充分反映了這一點。
按這本書的觀點,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重大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這有什麼用呢?用一位讀者的話說,魚恐怕永遠也不能操縱水的流向,但它明白了自己曾經逆流而動的徒勞,才會去嘗試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東西,讓事情變得更好。這就是認知的價值。
接下來,我就分三個部分為你解讀這本書:第一,為什麼說貨幣的本質是債務記錄,而不是交易媒介;第二,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
第一部分
先來看第一個問題, 貨幣的本質是什麼?說起這個問題,很多人憑借在書本上學過的知識,也能說出個一二三來,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在原始經濟中,貨幣是不存在的,只有物物交換,效率很低。因為你必須找到一個交換對象,他有你想要的東西,你有他想要的東西,兩方面湊齊才行。這個困難讓人們產生了對交易媒介的需要,比如貝殼、金銀、銅錢等等,你可以賣出商品賺取它,又可以用它來購買一切物品,並且可以囤積起來,作為今後的財富。這就是貨幣的由來。它的本質是交易媒介。
這套理論流傳廣泛、深入人心,因為它符合我們的邏輯想象,並有權威認證。早在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就提出這種觀點,17世紀著名的思想家洛克也堅持這種觀點,最重要的是亞當·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經濟學奠基之作《國富論》中發展了這套理論,被後來的經濟學著作沿用,成了經濟學的標準常識。
當然,它有時也會受到懷疑,比如經濟史上有個著名的「拿石頭當錢」的案例,就對這種常識構成了挑戰。案例說的是在太平洋西部,接近菲律賓的地方有一個島叫雅浦島,當地人過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島上只有三種產品——魚、椰子和海參,沒有農作物,幾乎沒有藝術品和手工製品,很少跟外界貿易,可以說是現代人眼中的原始社會。
按理說,這種地方最可能看到物物交換的景象,但恰恰相反,雅浦島有一套高度發達、與眾不同的貨幣,學術上叫「費幣」(中文是浪費的費)。這是一種又大又厚的石輪,直徑從1英尺到12英尺不等,中間有一個洞,可以插進木棒進行運輸。一開始人們認為,當地人選擇這種貨幣形式是為了防盜,因為它不易攜帶,就不會成為偷盜的目標。
但後來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在雅浦島上,交易計算的是彼此的債務,用債務抵消,餘額在以後的交易中再結算。即便到最後結算的時候,如果需要轉移的費幣太大,不容易搬動,它還是會留在原處。這個案例引起了人類學家和經濟學家的注意,它不僅對貨幣起源的常見理論提出了挑戰,還引發了貨幣到底是什麼的懷疑。
一般理論認為,貨幣是一件「東西」——是從眾多商品中選出來的,充當中介起到方便交易作用的特殊商品。但雅浦島的費幣並非如此,通常這些石頭比交易的物品更難移動,在大多數交易中根本沒有被交換過,因此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商品交換媒介,更像是一種信用記錄和債務清算手段。
那麼,雅浦島的狀況是不是特例呢?隨著更多的研究和證據出現,人們發現它不是特例,而是普遍現象。
比如,在距今五千多年前的中東兩河流域,就有了記錄債務的貨幣技術。考古發現當時的帳簿上有一種叫謝克爾的記賬單位,它記錄了商品、勞動和法律懲罰等各種事物的價格,比如每個月的勞動價值是1個謝克爾,租一輛牛車每天要支付1/3謝克爾,扇別人的耳光要罰款10個謝克爾,等等。這種經濟既不是物物交換,也不靠鑄幣支持,而是靠虛擬的債務和收入記賬系統來運作。這時候貨幣充當的是計量單位和債務記錄,而不是一種商品。
又比如在公元12世紀,英國出現了用木條作憑證的支付系統,人們在木條上鑿出凹口,以記錄貨幣單位的數量,將它一分為二,債權人和債務人各拿一根。債權人那一根可以作為支付憑證流通,當有人把代表債權的木條拿到債務人跟前要求償付時,兩根木條上的切口必須匹配。這種獨特的支付系統,在英國持續了幾百年之久。
今天的銀行體系,更能體現貨幣是信用和債務的特點。這一點我在《現代貨幣理論》這本書的解讀中談過,這裡就不展開說,只做簡單的概括,那就是:銀行通過批准對企業或個人的貸款,能夠憑空創造出新的貨幣,這些貨幣的本質,就是企業或個人的信用(債務)記錄。
總之,這本書通過引用一系列證據和研究,否定了傳統經濟學提出的,貨幣是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商品的觀點,比如美國學者喬治·道爾頓認為,如果將「以物易物」定義為沒有貨幣的市場交換,那麼從來沒有證據表明它是重要或主流的交易模式;劍橋大學的一位人類學家更是直截了當的說:「從來就沒有關於以物易物經濟的直接記錄,更不要說從這種體系中誕生貨幣了。」
那麼貨幣是什麼呢?這本書認為,貨幣是由債務記錄和清算系統構成的社會技術,它的核心是信用。傳統經濟學認為,有形的貨幣才是錢,信用和債務是以此為基礎衍生的虛擬現象;而這本書認為,信用和債務才是貨幣的本質,硬幣、鈔票、存款等等這些具體的貨幣,只是表徵,是用來跟蹤記錄經濟中債權債務關係的工具;打個比方,認為貨幣產生信用,就像說太陽圍著地球轉,那是錯誤的直覺,而認為信用產生貨幣,就像認為地球圍著太陽轉,這才是貨幣的常識和真相。
第二部分
那麼,這種常識和真相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呢?這要從一場辯論說起。因為17世紀的英國,出現了貨幣短缺,因此要重鑄貨幣,人們對此產生了分歧。
當時的英國,主要流通的是銀幣,它在使用中會磨損,還有人把邊角銼下來,鑄成新的硬幣牟利,這些殘缺的硬幣重量或成色不足,卻以法定面值在流通,於是就產生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也就是說,當人們發現成色不同的硬幣都以相同的面值流通,就會把沒有毀損的貨幣貯藏起來,只用那些不合格的劣幣進行交易,這樣就把良幣從市場中排擠出去。
結果就是,在17世紀60至90年代,硬幣磨損、偷銼剪切的現象在英國愈演愈烈,劣幣充斥於市場。到了1695年,大多數流通硬幣所包含的銀的成分,只有出廠時的一半左右,相同材質的銀塊的價格,比鑄成硬幣要高出近25%。另外由於當時的金、銀兌價不合理,英國的銀幣外流,導致貨幣短缺,嚴重影響了英國的商貿秩序和經濟發展。
於是,英國政府和議會開始醖釀重鑄貨幣,但對於如何重鑄,爭議很大,其中有兩位重要人物,一位是財政大臣威廉·朗茲,另一位是當時著名的哲學家約翰·洛克,提出了針鋒相對的意見。
財政大臣朗茲建議,把所有銀幣的面值都提高25%,新幣和舊幣同時流通。舊的劣質硬幣雖然重量和成色不足,但可以按面值流通,而新鑄成的優質貨幣,要麼將法定面值提高25%,要麼將實際含量降低20%。總之就是提高銀幣的法定面值,降低鑄幣的金屬含量,這樣可以讓人們願意把白銀送到鑄幣廠被收購,同時那些被私藏的優質銀幣也會重新進入流通,使銀幣短缺的狀況得到改善。
但另一方面,當時著名的思想家洛克反對朗茲的意見。他認為白銀才是真正的價值來源,才能充當法定貨幣,貨幣必須保持固有的含銀量,才能維護貨幣的信譽,因此他反對降低鑄幣的含銀量。他主張按原來的重量和成色標準重鑄新幣,取代殘損的舊幣,而在新幣取代舊幣的過程中,由政府承擔損失。
他們的意見代表了兩種不同的貨幣觀。洛克認為貨幣是一種商品,貨幣的價值是由充當貨幣材料的金屬含量所決定的,因此不能隨意變動標準,這叫金屬主義;而朗茲認為貨幣的金屬含量不重要,重要的是貨幣標識,因為貨幣只是國家規定的計量符號,這個標準是可以變動的,這叫名目主義。換句話說,洛克認為錢是金銀,信用只是硬幣的延展;而朗茲認為錢就是信用,硬幣只是信用的物理表徵。這就是商品本位和信用本位的區別。
最後,這場辯論的結果是洛克的主張獲得了政府認可。1696年1月,英國議會下令,從當年6月起殘缺的硬幣不能再用。在此之前,它們可以用來繳納稅款或購買政府債券,仍然按法定面值計算,從7月起,就只能按貨幣中真實的含銀量以市場價回收。這樣,缺損的貨幣被收集起來,加上政府投入的白銀,按照標準的重量重鑄貨幣,整個過程持續了三年。
按照作者的觀點,朗茲的建議是正確的,而洛克的主張把事情弄糟了,但是沒辦法,他們的權威和影響力相差太遠。洛克不僅被後世認為是啓蒙時代最重要的思想家,被稱為「自由主義之父」,並且在當時也被看作英國議會制度的首席理論家,是名副其實的意見領袖。他不僅決定了英國鑄幣大討論的政策結果,也對經濟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接下來誕生的古典經濟學理論中,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開始,洛克的貨幣觀就佔據了主導,按原書的話說,「在斯密和他的古典經濟學追隨者的作品中,出沒著一個幽靈:這就是約翰·洛克以及他那套貨幣自然主義。古典經濟學家對洛克的忠誠不可動搖:貨幣就應該是黃金或白銀。」正像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說到:「和其他商品比起來,金屬損耗較少,沒有任何東西比它們更抗侵蝕。此外,金屬還可以按任意數量分割成小塊……正是這種特性,讓金屬變成了最適合商貿和流通的工具。」
不僅如此,洛克對價值的認識,也就是「價值是物品的自然屬性」的觀點,對古典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影響深遠,它極大地簡化了理解經濟的任務。因為如果把價值看作天然的東西,那麼經濟學分析根本不用關心貨幣。貨幣只不過是為瞭解決交易不便的媒介,人們想要的不是它,而是可以用貨幣買到的商品。這樣一來,經濟學的分析最好是從忘掉貨幣開始,而去關注生產、分配、消費等「真實」的經濟問題,就像另一位經濟學家穆勒總結的那樣,「簡而言之,從本質上說,在社會經濟範疇中,不可能有比貨幣更不重要的東西了。」
就這樣,經濟學從創立開始,就把貨幣打入了冷宮,因為主流經濟學家認為,貨幣只是商品交換的媒介,不對經濟產生實質影響,這種觀點一直流傳到今天。而在《貨幣野史》這本書看來,這恰恰是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一個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解決經濟問題。
第三部分
那麼,運用新的貨幣常識,可以分析哪些現象、解決什麼問題呢?按照這本書的觀點,要想正確認識金融危機,保持社會穩定,就需要運用新的貨幣常識。
就拿過去幾十年來說,金融危機在世界各地層出不窮,從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到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再到2002年阿根廷主權債務危機,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這種動蕩並不是偶然出現,而是反復發生的。這種金融系統的不穩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這本書的作者認為,貨幣本身就有不穩定的特質,因為它總是傾向於產生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當債務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金融危機。
比如,在經濟景氣時,資產價格會上漲,導致投機增多,很多人將資產抵押成貸款,進一步買入資產,造成資產價格不斷上漲。而大量投機產生的債務,會讓投資者資金緊張,也就是收入不夠支付利息。當債權人開始要求償還時,負債累累的投資者必須賣掉資產來維持現金流,而這時候,已經沒有交易對手可以支付如此高昂的資產價格,因此出現拋售,導致資產價格跳水以及流動性緊張,最終造成金融危機。
更麻煩的是,金融危機會造成社會不穩定,因為它會帶來收入下降和失業。2008年之後發生的「佔領華爾街」還算是溫和的,往前追溯問題更嚴重,比如2002年阿根廷債務違約引發的金融危機,造成社會騷亂和政局動蕩。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導致房價、股價的大幅下跌,企業大面積破產,造成日本經濟「失去的二十年」。
對此,作者的建議是什麼呢,他在書中說到:
「許多國家目前的金融不平等到了無以為繼的地步——或者說它們的債務太多了。而且我也認為,目前嘗試逐漸減輕這些巨額債務的策略……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在經濟上也不令人滿意。而如果參考梭倫書中的建議,我們就能提前處理這個問題,或者通過設計幾年的高通脹,或者通過直接重組債務的方式。」
你看,這裡提到了梭倫的建議,也就是梭倫的改革。公元前594年,梭倫被選為雅典的執政官,展開了一系列被後世稱為「甩包袱」的社會改革,其中首要的一條是取消債務。而所謂通過高通脹或重組債務來處理問題,就是作者認為,為了減少金融危機和社會動蕩的隱患,需要通過技術手段來減輕社會負債群體的負擔,甚至是大規模地赦免債務。
這種建議是異想天開嗎?不是,它有一定的歷史依據和現實基礎。
書中說到,古代中東地區就有這樣的傳統,在整個社會不能支撐債務負擔的時候,國王會宣佈,所有債務一筆勾銷。《聖經》中也有類似記載,在宗教歷史上,每四十九年的最後一個贖罪日結束後,叫「禧年」,這一年每個奴隸都可以重獲自由,每一塊土地都可以物歸原主,每一筆債務可以一筆勾銷,每個人都有機會重新開始。
正是按這個思路,1997年有人發起了「禧年債務運動」,要求取消貧困國家的債務,特別是那些發生飢荒、戰爭和瘟疫的國家,因為這些國家無力償還債務和支付利息,陷入了依賴債務的惡性循環,唯一的辦法是減免或者完全取消債務。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在市場經濟中,遵守契約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則,這本書的作者為什麼還主張赦免債務呢?
這就要回到對貨幣的認識上來。傳統貨幣觀點認為,經濟價值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事實,貨幣的職責就是衡量它,但不能影響它。貨幣本位是政治公平的支點,就像物理天平的支點一樣,它必須固定在一個位置,才能保證測量準確。因此,遵守債務契約和尊重貨幣本位是一件順應規律、理所當然的事,不能違背它。
但是這本書認為,沒必要把經濟價值看作天然的事實,而應該看作是為了實現公正繁榮的社會而發明的概念。貨幣政策的終極目標不是貨幣穩定,而是實現一個公正繁榮的社會,既然如此,債務重組或通貨膨脹導致的違約或偏離貨幣本位,只要有利於社會穩定,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在《羊群的共識》這本書中有一個案例,似乎印證了作者的觀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冰島整個國家陷入了困境,因為之前他們大量擴張信貸,欠下了巨額債務,危機爆發後冰島三家最大的銀行破產,三十萬冰島人背負了上千億美元的外債,加上資本市場的虧損,平均每個人背負了上百萬美元的債務。於是,冰島政府決定重啓經濟,將危機時期產生的居民負債一筆勾銷,用三大銀行的稅款來補,受到舉國上下的熱烈支持。
結語
說到這兒,關於這本書的內容就快介紹完了,我幫你回顧一下它要回答的幾個重要問題。
首先是貨幣的本質是什麼?傳統經濟學認為,貨幣是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特殊商品。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所認為的常識,因為從小到大,幾乎每個級別的經濟學教科書,都是這麼說的。但是這本書告訴我們,這個常識是錯的。因為根據人類學家的考察,沒有發現大規模的物物交換的堅實證據,反而有大量的歷史研究表明,貨幣最初是以債務記錄的方式誕生的,它的核心是信用。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現代銀行通過借貸創造貨幣的機制,更是清晰無誤地展示了這一點。
其次是貨幣的這種常識,是怎麼在經濟學中被遺忘和顛倒的?這本書的作者認為,歷史的偶然造成了這個結果,因為17世紀著名的哲學家洛克,在一場重要的貨幣辯論中贏得勝利,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作者認為經濟學把貨幣看作交易媒介,把經濟看作是去掉貨幣之後的物物交換,進而認為貨幣在經濟中無關緊要,對我們看待經濟問題產生了極大的誤導。 只有把貨幣看作信用或債務,才能明白它對促進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對造成經濟波動影響巨大,這才是貼近現實的觀點。
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作者在書中談到了金融危機,他認為貨幣總是傾向於積累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是金融危機反復出現的根本原因,而要維護社會穩定,我們只能採用一些非常規的手段,比如赦免窮人的債務,這在西方有歷史和宗教的傳統,卻對「欠債還錢」的中國古訓構成了挑戰。
不過我認為,讀完了這本書,如果理解了貨幣是債務、同時也是信用的觀點,會對中國的另一句古訓「人無信不立」有更深的感悟。
過去我們通常認為,「人無信不立」是一種道德要求,跟人的物質利益沒有太大關係。而當我們知道貨幣就是信用之後,「講信用」似乎多了一層理由。它不僅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品質,並且會在某個時候給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這就是講信用的巨大價值。」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賢賢的奇異世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根達那文明 #三眼神族文明 #史前超文明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賢賢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我們來繼續我們的半人族外星人,如果還沒看上幾集, 可以點擊右上角的I去複習複習 好了!我們開始吧! 上一集我們有說到根達那文明,或者有些人叫根達亞文明 讓我詳細的和大家講這個傳說。 根據瑪雅文明的卓爾金...
「公元前計算」的推薦目錄:
- 關於公元前計算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公元前計算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公元前計算 在 酸菜居酒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公元前計算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公元前計算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公元前計算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公元前計算 在 儒略日數和日干支計算器 的評價
- 關於公元前計算 在 公元前西元前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公元前計算 在 公元前西元前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公元前計算 在 【初一历史】单元1:“公元纪年”的计算题到底要 ... - YouTube 的評價
公元前計算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睡前故事:【石頭記】
地鐵站人來人往,未必有人留意牆身石材上的花紋,但對年幼的他來說,每一格階磚每一格地板,都可以是一個迷宮。
那一天,他細心盯著石牆,竟發現一個好像貝殻一樣的花紋。
他問大人那是甚麼,每位大人都無法給出一個滿意答案,於是他將這個疑惑收藏在心底,一直到長大後,學習到更多知識,他才發現那些花紋竟然是貨真價實的化石。原來,在大理石這種香港常見的石材裡,經常保存著億萬年前的海洋生物化石。
後來,他成為了石頭的愛好者。香港雖然細小,但這個地域過去的地殼活動相當活躍,不止讓地貌變得山多平地少,香港的礦物資源也非常豐富。間中,他會抽時間到香港各地,逛逛地質公園,觀察不起眼的石造建築物,想知道不同石頭背後的故事。
每天回家,他都會經過榕樹頭。日間,總有老人在公園打發時間,有人下棋,也有人隨著音樂起舞。某天起,他看到一位總是坐在樹下的老人。他每天維持接近的姿勢,側耳傾聽某種東西的聲音。
//絲絲點點計算 偏偏相差太遠
兜兜轉轉 化在段段塵緣
紛紛擾擾作嫁 春宵戀戀變卦
真真假假 悉悲歡恩怨原是詐//
由於總是聽到《達明一派》的歌聲,起初,他還以為老人家在聽收音機。當他仔細一看,才看到歌聲來自其他老人的手機,這位老伯手中拿著的,竟是一塊石頭。
「你在聽甚麼?」他問。
「聽聲音。」老伯回答。
「聽甚麼聲音?」他問。
「花崗岩的聲音。」老伯回答。
他當然不解。老伯遞出花崗岩讓他聽,當然也是甚麼聲音都聽不到。
於是老伯解釋:
億萬年前的香港,其實只是一個遍佈火山的海域,當那些火山連環爆發,噴出來的熔岩冷卻凝固,變成海面上的岩石,日積月累,成為我們現在站立的土地;而那些未有噴出的熔岩,則在地底深處凝固,變成花崗岩。
於是,老伯手中這塊花崗岩,其實記載著一億年前的香港記憶。
「想像一下,一億年前的香港是怎樣的?」老伯說。
這一刻,他閉上眼睛,拿著這塊花崗岩靠近耳邊,他彷彿聽到一億年前火山爆發的聲音,看見這塊石頭經歷過的歲月。
有人說,一萬年太長;也有人說過,如果要為記憶加一個期限,希望是一萬年。但對比我們立足的這片土地而言,一萬年實在太短太短。
公元前一萬年,亞特蘭提斯被地震和洪水毀滅,沉入海底;億萬年前,伴隨火山爆發和地震,香港這片土地無中生有地出現。
人類以花崗岩為原材料,舖成道路,築起大屋,慢慢建成一個城市。時至今日,我們的日常生活,仍被億萬年前的遺產包圍。
因緣際會,大家聚集在這裡,這一個屬於我們的家。可以說這是巧合,同時,也可以說是奇跡。
Storyteller: 大館 Tai Kwun
億萬年前,北半球某處經歷了一次山崩地裂,飛灰直衝天際,火焰向大地四周蔓延。平復過後,一塊蘊含著堅固岩石的土地應運而生。時至今日,在這險峻的地勢上如神蹟般築成了一座大都會—香港,而土地上那種帶有小黑點「花」紋的花崗岩,仍常見於各區的道路之上、建築之內,默默守護著我們的日常。
由2021年澳門藝術節重點節目《大堂巷七號睇樓團》的團隊「歷歷在目」呈獻,以域多利監獄和香港礦石歷史為創作靈感,築修與岩石有關的浸入式環境劇場《牆邊練習曲》。觀眾將戴上耳機,步入以花崗岩建成的百年監獄,徜徉於投影、燈光、聲境與表演之中,觸摸由岩石連結的土地,再次凝視天天與人相伴的花崗岩,見證又一次的推翻重組。
大館表演藝術季:SPOTLIGHT 〖環境體驗劇場《牆邊練習曲》〗
2021年10月7 - 17日
07 – 10, 12-17.10.2021│7pm & 9pm
大館各處
門票現於 art-mate.net 公開發售
〖《牆邊練習曲》展覽〗
日期:10月8-17日
時間:中午12時至下午5時
地點:F倉展室
免費入場
了解更多:
https://bit.ly/2XoVpPH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展覽故事 #牆邊練習曲 #大館 #大館表演藝術季 #SPOTLIGHT #環境體驗劇場 #石頭記 #睡前故事 #EveryoneisStoryteller
📚 成為 Reading Club 會員:https://bit.ly/388NCaD
✨商業合作/廣告洽談,歡迎聯絡:info@story-teller.com.hk
📻 收聽 StoryTeller Radio :https://store.story-teller.com.hk/pages/podcast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3
公元前計算 在 酸菜居酒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活動截止
【回憶三部曲】全日交換券贈票活動
問世26週年,經典動畫神作首度在台大銀幕重現。
大友克洋 、森本晃司、岡村天齋、今敏 殿堂級四大導演精心製作,破天荒攜手打造震撼視覺
※感謝 光年映畫 Light Year Images 提供活動獎項,09/02 上映
活動日期:08/24 (二)至08/28(六) 12:00止,逾時恕不列入抽獎名單。
獎項:【回憶三部曲】全日交換券共5個名額,每位兩張,
得獎者於08月29日 22:00前回覆姓名、聯絡電話、寄送地址(含郵遞區號),由電影公司統一寄送。。
參加方式:
1. 分享此則含中文預告之貼文在您的個人FB,權限請設為公開。
2. 在本貼文下方tag兩位好友並留言『@OOO @OOO經典動畫神作問世26週年,首度在台大銀幕重現【回憶三部曲】』
劇情簡介
《她的回憶》:公元2092年,一艘太空運輸船收到神秘的求救訊號,兩位太空人進入了神秘的空間,一個華麗莊嚴美輪美奐的虛幻世界,是將近一個世紀之前,當年紅極一時的歌劇女演員的回憶世界。而在這個亦真亦幻的世界,他們將面臨前所未見的危機之中。
《最臭兵器》:一名研究所的小職員誤服了政府研究的秘密藥物,成為奇臭無比的化學氣體之源頭,他所到之處都殺死所有聞到的人們。上司不知此一情形,命令他將「藥物樣本」帶來東京,而如此”忠誠”地執行使命,卻也讓首都造成史無前例的災害。
《大砲之街》:荒漠中一座奇特的城堡,裡面大大小小的砲台林立,居民的全部生活就是”砲擊”。地位高的是將軍,指揮開砲發射,而地位低下則是砲兵或工人,他們的一生就是生產砲彈、運輸砲彈、裝填砲彈。孩子們在學校裡學的是砲彈的彈道計算,他的人生理想是將來成為指揮開砲的將軍。媒體裡整天報導著砲擊的“戰功”,但是沒有人知道他們是在為什麼而戰爭,也沒有人知道敵人是誰、在哪裡,人人就是為了“砲擊”而活著。
公元前計算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根達那文明 #三眼神族文明 #史前超文明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賢賢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我們來繼續我們的半人族外星人,如果還沒看上幾集,
可以點擊右上角的I去複習複習
好了!我們開始吧!
上一集我們有說到根達那文明,或者有些人叫根達亞文明
讓我詳細的和大家講這個傳說。
根據瑪雅文明的卓爾金曆(Tzolkin),
這個名字是來自於猶加敦語,意思是日子的計數,
裡面一共有20個神明,有從0-12 的13個數字,
有點像中國的十個天干,十二個地支組成的一甲子,
而卓爾金曆一共識260組合,一年分成18月,
每個月20天,另外加上5天的禁忌日,
就很神奇的和我們現在的日曆一樣是365天,
當卓爾金曆輪迴了73圈後,
剛好是太陽年周轉量52圈回到了同一個標記上面,
因此形成了52圈的大週期。
在瑪雅金字塔裡面發現的瑪雅神廟,一層層相疊而成,
每兩層之間相隔了52年。所以用這個日曆來計算紀年,
甚至可以準確無誤的記下幾千萬年前的每一個日子。
那麼根據卓爾金曆,地球由此至終一共有五個太陽紀年,
分別代表五個浩劫,
而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2012年就是處於第五個太陽紀,
這是最後一個太陽紀,
這個太陽紀的時間是從公元前3113到2012年為止。
那麼最早的第一個太陽紀,就是馬特拉克提利Matlactil Ail,
也稱作根達亞文明,傳說中的三眼神族的文明,
關於這個根達亞文明的歷史記載,真的是寥寥無幾,
而在地圖上,是位於非洲大陸和南美洲大陸之間的海洋,
根據阿茲特克文明裡面最重要的抄本,
梵帝岡拉丁抄本裡面有記載,根達亞文明的人是
靠一種亞齊欽特里的水生玉蜀黍為主食,
那時的人類擁有三隻眼睛,額頭上的第三隻眼睛
在眉間兩公分左右的位置,呈翡翠色,也有其他的顏色,
每一個男人的超能力各有不同,而女人是沒有的,
但是她們具有神通的能力,能在懷孕時和即將要投生的神靈對話,
然後決定要不要孩子。
當時的非洲和美洲大陸上連在一起的,在發生大海嘯過後,
非洲和美洲大陸分離了,而在其中的根達亞文明就南北裂成兩片,
形成了現在的非洲和美洲大陸,如果你把兩個地圖拿來對照,
發現他們是可以合併在一起的,而且兩個大陸出現的動物都是一樣的,
而在發生大海嘯的之前,在根達亞文明
東南邊的一個城市叫艾密納的城市,
裡面的人的超能力就是預知未來,知道大災難的降臨,
於是就經過海路到達了南極,在哪裡創建了米特拉姆文明。
以前的南極並不像現在那麼的寒冷,
這些人到了那裡過後,就開始農耕,慢慢的失去第三隻眼的超能力,
而過了很久,地球的軸心變動顛倒,而南極瞬間變成極寒之地,
有一部分人得以乘船逃脫,
於是米特拉姆文明的延伸就到了雷姆利亞文明(Lemuria)
雷姆利亞大陸位於印度洋,介於馬達加斯加Madagascar,
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和西澳的之間,
由於這三個大陸都有狐猴,但是這三個大陸是沒有連接的,
因此推測他們原本是來自於同一個大陸,
而部分的印度學者認為,
雷姆利亞其實是古默里坎達Kumari Kandam(傳說中的神明大陸)
雷姆利亞的傳說出現在很多神秘學的書籍裡,
就說這個文明其實是火星人或者是昴宿星團的人開始的,
然後逐漸傳到其他的古文明,包括印度和中國華夏文明
所以傳言說「中國是龍的傳人」這是真實的事,
只是它發生在20萬年前到15000年前,
當時在地球上,同時存在著兩個文明,
一個就是「亞特蘭提斯文明」,另一個就是「雷姆利亞文明」。
因此,中國人其實是「雷姆利亞人」的後代或轉世的。
而半人族外星人的傳說也出現在其他歐美國家,
包括人魚,人馬,獨角獸等等的故事。
人魚—是歐洲神話中,長得很美麗的半人族,
擁有人族的身體,和大魚的雙尾。
值得一提的是,人魚是真實存在過的半人族,
只是它發生在20萬年前到10000年前的「亞特蘭提斯文明」。
註:亞特蘭提斯在10000年前文明滅亡,
但雷姆利亞在15000年前就已經逃脫到4~6次元的外星去避難、重新生活。
還有,其實人魚不一定是美麗的,
就像人類一樣,有美、醜、普通的差別。
在中國的《山海经·海內南经》裡面記載的人魚寫道:
氐人国在建木西,其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
日本也有詳細的人魚傳說,在今昔物語裡面,人魚是這個樣子的,
他的眼淚會變成珍珠,而且人魚出現大部分是代表吉祥的預兆,
而且傳說中吃了人魚肉可以長生不老,
日本傳說裡面就有一個吃了人魚肉活了800年的尼姑。
Ok,扯太遠了,我們回到這裡,那人魚是處於4~5次元的狀態。
獨角獸—是歐洲神話中,頭上長著一根角,身體是潔白色的馬。
但其實獨角獸歸屬於「人馬」的其中一種類別。
「人馬」下一個就會講到。
值得一提的是,獨角獸其實擁有人族的上半身,
潔白色馬的下半身。
獨角獸是處於4~5次元的狀態。存在於「亞特蘭提斯文明」。
人馬—又稱半人馬,是歐洲神話中,
擁有人族的上半身,棕色馬的下半身。
半人馬有很多擅於「射箭」的,所以在歐洲被稱作「射手座」,
你如果去查詢的話,會發現星座「射手座」正確的稱法為「人馬座」。
半人馬是處於4~5次元的狀態。存在於「亞特蘭提斯文明」。
妖精/精靈—是歐洲神話中,擁有人族身體,
半透明翅膀,但非常小的半人族。
妖精的英文是fairy,精靈的英文是elf。
其實是同一種半人族,被歐洲不同國家給予不同的稱呼,所以才有兩種說法。
妖精/精靈是真實存在過的半人族,
只是它發生在20萬年前到15000年前的「亞特蘭提斯文明」。
「亞特蘭提斯人」普遍身高為200~250公分。而妖精/精靈只有25~31公分。
妖精/精靈是處於4~5次元的狀態。
接下來我們提到「半透明類人族外星人」以及光明與黑暗的連結性
大家有沒看過一本書叫:藍色的血液,真正的血液,
在裡面曾經有提及過透明人,裡面的描述是這樣的。
在蒙托克項目,偶爾會遇到自稱爬蟲人的外星人,
他們幾乎突然間出現,又突然間消失掉,
爬蟲人主要是使用較低的星光層來進入物質的世界,
而這些生物是在很久以前就被
一班未知的生物體帶到來天龍座恆星系統,
這裡裡面有提到關於蒙托克項目,我在這裡大概解釋一下。
蒙托克項目:時間實驗 (The Montauk Project: Experiments in Time)
發布於1992年6月,這個奇異行動的起源是在1943年,
在新型的戰艦埃爾德裡奇號上面進行的隱形實驗,
由於這艘戰艦上停泊在費城海軍基地,所以也叫做“費城實驗”
這個實驗的目的就是要讓戰艦無法被雷達偵測到,
但是卻產生一個意想不到的嚴重副作用,這艘船變透明了。
這個費城實驗有點長,可能下次再另外做一個完整的影片和大家講解。
好啦!今天的這一集就暫時到這裡,
下一集我們來講費城實驗和透明人外星人究竟是怎樣的?
而這個作者又會帶給我們怎樣的故事呢?
我們下一個亞特蘭提斯重啟檔案見!
如果喜歡我的影片,就記得訂閱,按贊和分享吧!
下一集見!Bye Bye
公元前計算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最近講得多太多娛樂八卦, 不如我哋玩一玩嘅話題
因為已經過咗新丑年立春, 我想我嘅youtube頻道更加多樣化
呢條影片我會介紹嘅就係最近喺網上瘋傳嘅一位占星師印度神童阿南德(Abhigya Anand)
佢嘅預言最近喺網上瘋傳。印度神童阿南德14歲已取得碩士學位,精通6種語言,阿南德生于2006年。佢嘅父親係一位軟件工程師,媽媽係一位時裝設計師,曾經住過喺加拿大幾年,跟住回流返印度,阿南德从7岁起学习梵语。8岁起每天早上花半小时背诵印度教经典《薄伽梵歌》四节经文。10岁起开始接触并学习占星。14岁的阿南德还获得了草药微生物学——「阿育吠陀微生物学」(Ayurveda-Microbiology)研究生的文凭。阿南德现正攻读印度占星学院PhD-博士學位,专业是「金融占星学」(Financial Astrology)。本地熱話,熱話,占星
在阿育吠陀Ayurved a-Microbiology中,同樣認為五元素幫助構建了我們的身體,
土元素 | 構建了骨骼,骨骼的堅實和力量來源於土元素;
水元素 | 構建了肌肉和肌肉的運動;
火元素 | 構建了骨骼,神經系統。飢餓與口渴源自火元素,當火元素強烈,我們將感到饑渴;
風元素 | 促成所有四肢和身體的運動,內部器官的運動和代謝運行。擴張和擠壓也源自風元素;
空元素 | 構建了我們心意的慾望、憤怒、佔有、迷戀、恐懼等情緒;
#六星連珠 #印度神童阿南德 #預言
阿南德(Abighya Anand)在2019年8月预言11月将有大灾难爆发,如今新冠状病毒,COVID-19全球大流行,病毒将在全球蔓延,全球紧张局势将加剧,正應驗咗佢嘅预言,非常之精准。
之前佢啲新聞大家都有聽過 ,早幾日佢就預咗 將會喺 2021年的2月10日是个更可怕的时间节点,这一天会出现六星连珠,太阳、月亮、水星、木星、金星、土星将连成一条直线。在这一天,经济可能全面崩溃。
阿南德还强调,与瘟疫相比,饥荒和经济是更加严重的灾难。政府或者是个人应该提前做出准备。而这一切,阿南德认为是上天对人的一种严重的警示,如果不改过,饥荒与战争或者是大灾难会摧毁人类。
2月10號呢而家好近啫 ,究竟會唔會好似2008年雷曼咁樣嘅金融海嘯觸發全球呢 , 到時大家就可以拭目以待啦,
我除咗對佢個預言有興趣之外,我對佢個人以致佢所用嘅預測工具,更加感到興趣,原來佢係用印度占星術(Jyotish astrology)又稱之為「吠陀占星術」(Vedic Astrology),係一個發源於古印度的占星術系統。
佢通过使用占星术,正确地预测了黄金和白银的价格以及其他的股市經濟病毒流行等等嘅活动。
阿南德主要根据火星将与土星和木星相合,而月亮和行星拉胡(Rahu)也将相合。在印度占星术中,拉胡是九大主要的天体之一,被描述为引起日食的“影子实体”,是流星之王。
所以佢所講將會喺 2021年的2月10日是个更可怕的时间节点,这一天会出现六星连珠,太阳、月亮、水星、木星、金星、土星将连成一条直线。在这一天,经济可能全面崩溃。
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情况,因为在占星术中,火星、土星和木星被认为是最强大的行星,因为它们都位于太阳系的外圈。因此,当它们全部对齐时,它们在地球上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
佢所運用嘅預測方式,就係所謂「吠陀占星學」(VedicAstrology),或稱「古印度占星學」(AncientHinduAstrology),是指印度民族的傳統占星學。“吠陀星學”在研究方面,主要強調個人命運裡的事態:比如是研究個人的名譽、運氣和財富等,而只有百分之五會提及個性和心理。印度古代占星术的起源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喺呢一樣係同西方嘅占星術有最大嘅分別 .西方嘅占星術最主要係好似星座咁樣分析每一個星座嘅性格同埋心理 .
【印度占星學特色】
˙奠基於吠陀文化,隱含「梵我不二」哲思與神思觀點,即係我哋中國嘅天人合一
˙預測事件、論斷時事為其精髓
˙採用恆星黃道
˙分宮圖:輔助判斷命主健康、財富、父母、婚姻等人生事項
˙行星組合:論斷命主先天格局
˙大運系統:預測命主人生各階段運勢
早期的天文觀察也許粗略,但隨著時代推演,變得越來越精密,甚至引進數理技巧、球面天文學;而上述活動所需預知的曆表編製方法,也更加精確。這種發展歷程,涉及了星象徵兆、氣候、地震、洪水、災變等占星預言,甚至其他神靈媒介、物候徵兆的預示,種類繁多。在占星學方面,為了爭取先機,或進行擇日,或解答心理疑惑,或以卜卦尋找失物,或論及命主生活境況和一生大運流年,也都有不同解讀方式。印度占星學將這些活動分門別類,以利區分。印度占星學可以分為三大類及六大支:
三大類 :
1. Ganita:天文學與占星學的計算。
2. Samhita:本集。日昝(盞)的觀測,包含徵兆、氣象、農作物的嗰年是否豐收、地震、洪水、大量人口的財富變化、經濟循環、房屋建築、流星及所有的自然現象。
3. Hora:命盤的解釋。
其中「Ganita」攸關天文學,如球面天文學、天文觀測記錄、行星位置的計算、順行、逆行、停滯、比太陽先出或後入、星體的顏色與大小、恆星位置等所有天文活動,尤其是與占星學有關的部分。
「Samhita」精細的處理自然現象的徵兆(Nimitta)。
「Hora」針對用事時刻、地點製作天宫圖(Horoscope),包括本命(Jataka)、擇日(Muhurta)和卜卦(Prasna)
六大分支 :
1. Gola:球面天文學,直接觀測天文現象與記錄。
2. Ganita:天文學與占星學的計算。
3. Jataka:本命占星學。
4 Prasna:卜卦占星學,就尋問事項解答,不用本命天宮圖的內容。
5. Muhurta:選擇吉祥的天象時刻從事活動。
6. Nimitta:徵兆的解釋。
六大分支其實就是三大類的細分。喺應用方面亦都可以配合六大學科,衍生出世運占星學(MundaneAstrology)
--主要研究日蝕、行星會合、新月等天體現象,以它們的發生時間來推測一個國家或社會可能發生的現象。 流年預測(AnnualForecast)--用來預測天氣和農作物的收成前景,視乎行星橫跨天空的現象來斷定來年的吉凶。
本命占星學(GenethliacalorNatalAstrology)--此種占星學是“吠陀占星學”的最重要部份,以個人出生的那一刻和地點來推算嗰個人嘅命運,強調的是出生時的浮升點(Lagna)、行星的格局以及其相位。[注:浮升點(Lagna),洋人稱為“上升點”(Ascendant),若撇開其度數不論,只論其所在之星座,則是洋人一般所稱的“上升星座”RisingSign)。]
過運(TransitSystem/Gochara)--主要研究行星橫跨先天星圖時,與之形成之相位及關係,來推算某短暫時期的運勢和發生事件。
時局占星學(HorarySystem)--以當事人問事的一刻來起出一張星圖,從而去問事情的吉凶,與中國的奇門遁甲和大六壬等術數的概念相近。
擇吉占星學(ElectionalSystem)--用以選擇一個良辰吉日,開張做生意、簽署合約、結婚和見工面試等。由於星體在一個選定時間的位置和狀態對個人活動有重大影響,所以這個學科的基本原則,是以開始進行某種活動的一刻,來決定行星與浮升點在天空的相對位置,以它們之間的互涉關係,從而選定一個良辰吉日。
需要注意的是,印度占星學家在前五個學科中,均以浮升點和行星在某一刻的位置來推算命運。而擇吉占星學則不然,它與其他五個學科不同,認為行星的位置和相位可以保障一個人的成功,提供了我們選擇吉時的自由。
學業力及轉化
吠陀占星學建立在兩項基礎原則之上:
?合作邀約請洽
gold7778@gmail.com
https://www.instagram.com/gold7778t/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uNPxqDGG08p3EqCwY0XIg/join
請用片右下角調4K睇片。
公元前計算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印度神童 #阿南德 #吠陀占星術
最近講得多太多娛樂八卦, 不如我哋玩一玩嘅話題
因為已經過咗新丑年立春, 我想我嘅youtube頻道更加多樣化
呢條影片我會介紹嘅就係最近喺網上瘋傳嘅一位占星師印度神童阿南德(Abhigya Anand)
佢嘅預言最近喺網上瘋傳。印度神童阿南德14歲已取得碩士學位,精通6種語言,阿南德生于2006年。佢嘅父親係一位軟件工程師,媽媽係一位時裝設計師,曾經住過喺加拿大幾年,跟住回流返印度,阿南德从7岁起学习梵语。8岁起每天早上花半小时背诵印度教经典《薄伽梵歌》四节经文。10岁起开始接触并学习占星。14岁的阿南德还获得了草药微生物学——「阿育吠陀微生物学」(Ayurveda-Microbiology)研究生的文凭。阿南德现正攻读印度占星学院PhD-博士學位,专业是「金融占星学」(Financial Astrology)。
在阿育吠陀Ayurved a-Microbiology中,同樣認為五元素幫助構建了我們的身體,
土元素 | 構建了骨骼,骨骼的堅實和力量來源於土元素;
水元素 | 構建了肌肉和肌肉的運動;
火元素 | 構建了骨骼,神經系統。飢餓與口渴源自火元素,當火元素強烈,我們將感到饑渴;
風元素 | 促成所有四肢和身體的運動,內部器官的運動和代謝運行。擴張和擠壓也源自風元素;
空元素 | 構建了我們心意的慾望、憤怒、佔有、迷戀、恐懼等情緒;
阿南德(Abighya Anand)在2019年8月预言11月将有大灾难爆发,如今新冠状病毒,COVID-19全球大流行,病毒将在全球蔓延,全球紧张局势将加剧,正應驗咗佢嘅预言,非常之精准。
之前佢啲新聞大家都有聽過 ,早幾日佢就預咗 將會喺 2021年的2月10日是个更可怕的时间节点,这一天会出现六星连珠,太阳、月亮、水星、木星、金星、土星将连成一条直线。在这一天,经济可能全面崩溃。
阿南德还强调,与瘟疫相比,饥荒和经济是更加严重的灾难。政府或者是个人应该提前做出准备。而这一切,阿南德认为是上天对人的一种严重的警示,如果不改过,饥荒与战争或者是大灾难会摧毁人类。
2月10號呢而家好近啫 ,究竟會唔會好似2008年雷曼咁樣嘅金融海嘯觸發全球呢 , 到時大家就可以拭目以待啦,
我除咗對佢個預言有興趣之外,我對佢個人以致佢所用嘅預測工具,更加感到興趣,原來佢係用印度占星術(Jyotish astrology)又稱之為「吠陀占星術」(Vedic Astrology),係一個發源於古印度的占星術系統。
佢通过使用占星术,正确地预测了黄金和白银的价格以及其他的股市經濟病毒流行等等嘅活动。
阿南德主要根据火星将与土星和木星相合,而月亮和行星拉胡(Rahu)也将相合。在印度占星术中,拉胡是九大主要的天体之一,被描述为引起日食的“影子实体”,是流星之王。
所以佢所講將會喺 2021年的2月10日是个更可怕的时间节点,这一天会出现六星连珠,太阳、月亮、水星、木星、金星、土星将连成一条直线。在这一天,经济可能全面崩溃。
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情况,因为在占星术中,火星、土星和木星被认为是最强大的行星,因为它们都位于太阳系的外圈。因此,当它们全部对齐时,它们在地球上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
佢所運用嘅預測方式,就係所謂「吠陀占星學」(VedicAstrology),或稱「古印度占星學」(AncientHinduAstrology),是指印度民族的傳統占星學。“吠陀星學”在研究方面,主要強調個人命運裡的事態:比如是研究個人的名譽、運氣和財富等,而只有百分之五會提及個性和心理。印度古代占星术的起源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喺呢一樣係同西方嘅占星術有最大嘅分別 .西方嘅占星術最主要係好似星座咁樣分析每一個星座嘅性格同埋心理 .
【印度占星學特色】
˙奠基於吠陀文化,隱含「梵我不二」哲思與神思觀點,即係我哋中國嘅天人合一
˙預測事件、論斷時事為其精髓
˙採用恆星黃道
˙分宮圖:輔助判斷命主健康、財富、父母、婚姻等人生事項
˙行星組合:論斷命主先天格局
˙大運系統:預測命主人生各階段運勢
早期的天文觀察也許粗略,但隨著時代推演,變得越來越精密,甚至引進數理技巧、球面天文學;而上述活動所需預知的曆表編製方法,也更加精確。這種發展歷程,涉及了星象徵兆、氣候、地震、洪水、災變等占星預言,甚至其他神靈媒介、物候徵兆的預示,種類繁多。在占星學方面,為了爭取先機,或進行擇日,或解答心理疑惑,或以卜卦尋找失物,或論及命主生活境況和一生大運流年,也都有不同解讀方式。印度占星學將這些活動分門別類,以利區分。印度占星學可以分為三大類及六大支:
三大類 :
1. Ganita:天文學與占星學的計算。
2. Samhita:本集。日昝(盞)的觀測,包含徵兆、氣象、農作物的嗰年是否豐收、地震、洪水、大量人口的財富變化、經濟循環、房屋建築、流星及所有的自然現象。
3. Hora:命盤的解釋。
其中「Ganita」攸關天文學,如球面天文學、天文觀測記錄、行星位置的計算、順行、逆行、停滯、比太陽先出或後入、星體的顏色與大小、恆星位置等所有天文活動,尤其是與占星學有關的部分。
「Samhita」精細的處理自然現象的徵兆(Nimitta)。
「Hora」針對用事時刻、地點製作天宫圖(Horoscope),包括本命(Jataka)、擇日(Muhurta)和卜卦(Prasna)
六大分支 :
1. Gola:球面天文學,直接觀測天文現象與記錄。
2. Ganita:天文學與占星學的計算。
3. Jataka:本命占星學。
4 Prasna:卜卦占星學,就尋問事項解答,不用本命天宮圖的內容。
5. Muhurta:選擇吉祥的天象時刻從事活動。
6. Nimitta:徵兆的解釋。
六大分支其實就是三大類的細分。喺應用方面亦都可以配合六大學科,衍生出世運占星學(MundaneAstrology)
--主要研究日蝕、行星會合、新月等天體現象,以它們的發生時間來推測一個國家或社會可能發生的現象。 流年預測(AnnualForecast)--用來預測天氣和農作物的收成前景,視乎行星橫跨天空的現象來斷定來年的吉凶。
本命占星學(GenethliacalorNatalAstrology)--此種占星學是“吠陀占星學”的最重要部份,以個人出生的那一刻和地點來推算嗰個人嘅命運,強調的是出生時的浮升點(Lagna)、行星的格局以及其相位。[注:浮升點(Lagna),洋人稱為“上升點”(Ascendant),若撇開其度數不論,只論其所在之星座,則是洋人一般所稱的“上升星座”RisingSign)。]
過運(TransitSystem/Gochara)--主要研究行星橫跨先天星圖時,與之形成之相位及關係,來推算某短暫時期的運勢和發生事件。
時局占星學(HorarySystem)--以當事人問事的一刻來起出一張星圖,從而去問事情的吉凶,與中國的奇門遁甲和大六壬等術數的概念相近。
擇吉占星學(ElectionalSystem)--用以選擇一個良辰吉日,開張做生意、簽署合約、結婚和見工面試等。由於星體在一個選定時間的位置和狀態對個人活動有重大影響,所以這個學科的基本原則,是以開始進行某種活動的一刻,來決定行星與浮升點在天空的相對位置,以它們之間的互涉關係,從而選定一個良辰吉日。
需要注意的是,印度占星學家在前五個學科中,均以浮升點和行星在某一刻的位置來推算命運。而擇吉占星學則不然,它與其他五個學科不同,認為行星的位置和相位可以保障一個人的成功,提供了我們選擇吉時的自由。
學業力及轉化
吠陀占星學建立在兩項基礎原則之上:
1、我們都擁有永恆不朽的靈魂----在梵文(古代印度佛教經典語言)中被稱為”atmas”,(英語單詞“原子”-atom-即源自於此)。一個”atmas”是組成永恆而神聖生命的極限微小顆粒。以此而言,我們的靈魂無法逝去或被扼殺,因為它們來自於另一個非物質的世界。然而即使我們的靈魂永恆不朽,我們仍需親臨這個物質世界。換句話說,我們是體驗人類經歷的靈魂,而非感受精神體驗的人類。
2、世間萬物都遵循因果定律。這意味著“每一個作用力都會產生一個同等的反作用力”。當你把這兩條真理合二為一,所得到的結果就叫“業力”。業力的根源為“kri”,代表“行為”。所以我們靈魂在物質世界內的所作所為都會依據物理定律產生反作用力—它們並不是某種懲罰,而是長時間積累起來的因果關係的科學規律。古印度吠陀占星學是靈魂與自然界定律的結合體。隨著時間的推移,掌握了我們所做的一切。它的神秘之處就在於由自然界引發的反作用力不會立刻被體現出來。是在長時間後才會發生在你我身上,即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莫言不報,時刻未到”。
這種思想引發了“輪回”的概念:永恆的靈魂將會不斷地轉換自己的凡身,一世又一世,並且每一個新的肉體都延續承載者前世過往的因果迴圈。形象地去理解,就是將你的自由意志比喻成聚集自己所有想法、言論和行為的財產投資。吠陀理念基於--無論你身在何處,自然界的內部體統會將你的全部“投資”轉化成為相應的回報。即使你換了新的肉身,大自然仍知該如何找到你並與你“續約”。
想像一下,在人生的終結之際,肉體死亡之後,你被聖靈帶到了“所用業力庫”裡,他們將會審計你的“業力帳戶“,計算你用了多少”業力幣“,然後通過複雜數學統計來算出你將被賦予的下一個凡身。你會被指定父母、家庭和兄弟姐妹,然後又成為了凡間中新的生命。而未回報或發生作用的業力,亦或是前生靈魂帶來的因果影響,將會被轉至新的生命,即凡身之上,仿佛我們出生時都拎著無形的業力行囊。
這就是“星座”的邏輯原理。星座是你出生時所在地(準確經度與緯度位置之上)的天空表像形態。在行星與恒星的位置背後隱藏著能夠揭露伴隨每個靈魂的因果秘密的圖表。吠陀占星學的星盤是一張照片---新生靈魂“(業力)投資檔案”的快照。因為星盤由光線格局組成,所以吠陀占星學也稱為“周諦士”,即研究出生時刻天空中光線格局的藝術。
?合作邀約請洽
gold7778@gmail.com
https://www.instagram.com/gold7778t/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uNPxqDGG08p3EqCwY0XIg/join
請用片右下角調4K睇片。
公元前計算 在 公元前西元前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公元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公历纪元或公元(英語:Common Era,縮寫為C.E.),也称西元,是一個被當今國際社會最廣泛... 學家發現他的計算有誤,耶穌並非出生于公元1 ... ... <看更多>
公元前計算 在 公元前西元前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公元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公历纪元或公元(英語:Common Era,縮寫為C.E.),也称西元,是一個被當今國際社會最廣泛... 學家發現他的計算有誤,耶穌並非出生于公元1 ... ... <看更多>
公元前計算 在 儒略日數和日干支計算器 的推薦與評價
說明. 儒略日數是指從公元前4713年1月1日正午起算的積日,沒有註明所用的時間標準(UT1 或地方時等),是假設了起算時刻(公元前4713年1月1日正午)和表格中的時刻用相同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