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建築,也不一定走到百年遺跡。有些傳奇就在城市之間,也許外表奇特,成為留影地標;也許平平無奇,默默成為步行路線的導航,但若然打開它們的立面,探究裡面材質,沉默的一扇窗或一根柱,也在訴說城市的故事。
現代主義建築,又名「摩登建築」,為上世紀三十年代南來建築師的講法。現代主義建築,多使用工業化物料如鋼鐵、混凝土、玻璃,以抽象的幾何外形以及著重比例的設計呈現。隨著戰後人口急升,教育、住屋、醫療各類公共服務需求大增,建築紛紛落成以回應社會需要,如西營盤分科診所,既填補了當時短缺的醫療服務,現代化且科學的設計,亦成為政府管治形象的象徵。隨著工商、宗教、娛樂等用途的建築逐一落成,加上政府旗下的建築皆會逐個項目因應功能所需個別訂製設計,不同派別的設計師帶著自身視野,設計出性格迥異的建築,逐漸勾勒出本地現代主義建築的輪廓。
這些早期以功能主導且變化多樣的現代主義建築,無不流露設計者大膽創新的思維。以紅磡體育館為例,大家立時聯想到的,也許是心儀歌手的連場live show;但難以想像其時政府願意向難度挑戰,建一座頭大身細的「倒金字塔」—於1983年落成的紅館,坐落在紅磡火車站之上,由當時的政府工務局建築部設計,而回顧1968年的最初設計圖時,可以見到巨大的看台向四面延伸,平面呈一個十字形狀,與柬埔寨「現代建築之父」之稱的旺莫利萬(Vann Molyvann),在首都金邊的國家運動場設計有異曲同功之妙,兩者皆帶強烈結構表現特色。但看似簡單的外形,建造起來也甚具挑戰-先在地面建屋頂,然後整個由吊重機吊起,暫時安放在鋼架,檯底下的四個斜面興建完成後,才將屋頂結構下降到斜面之上,最後封頂……對比如今保守的公共建築,加上價低者得的投標方式及外判文化,實在難以再現當時大膽、進取的態度。
建築歷史博士同時也是英國建築師的黎雋維 @charlescwlai 笑言:「好的建築可以留芳百世,壞的同是。因此我們都需要更重視建築設計。」如書中引言所述,建築本身是當時社會、經濟、甚至是政治氣氛的物質化縮影。聆聽25幢現代主義建築的故事,可會讓我們看到不一樣的城景?
《迷失的摩登-香港戰後現代主義建築25選》
黎雋維、陳彥蓓、袁偉然 合著
@hkarchitecturalhistory
#現代主義建築 #摩登建築 #香港建築 #建築歷史 #紅磡體育館 #灣仔友邦大廈 #九龍麵粉廠 #清水灣邵氏大樓
公共服務 外判 在 鄭錦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本土經濟何以絕跡(一):一切由新自由主義說起】
「香港沒有本土經濟,只有財閥壟斷。」
香港的本土經濟曾經盛極一時,由沙田禾輋邨的冬菇亭到灣仔利東街的喜帖印刷,本土行業都能滿足社會不同需要,市民生活亦無須依賴商家財閥的連鎖企業。然而自主權移交前後開始,政府透過形形式式的政策妨礙本土經濟的發展,助長財團坐大壟斷市場,使得財閥亂政、包庇商家的局面出現之餘,香港人在生活各方面亦只能依賴商家財閥的連鎖企業,不但在消費娛樂上失去選擇,謀生空間亦大為縮減,處處受財閥壓迫。近月的武漢疫症便是最佳例證:防疫抗疫基金以補助財閥行業(零售、餐飲等)為主,各個「被遺忘的行業」只能斯人獨憔悴,無錢發薪、被迫停業亦只能無可奈何。
本土經濟在今天走上絕路,絕非無跡可尋,而禍根更早在主權移交前便已種下——一切要從新自由主義說起。
[新自由主義:扼殺本土經濟、奪去香港經濟自由的最大元兇]
八十年代末,香港前途問題大局底定,港英政府開始透過公司化、私營化、推行外判及外購等一系列政策改革公營部門,將資金及人才撤離香港,啟動了公營事業新自由主義化的進程。主權移交後,輿論攻勢要求特區政府繼續遵守「小政府大市場」管治方針,抨擊香港公共服務效率低落,從而鼓吹私有化。然而,政府的使命並非志在謀取利潤、錙銖必較,而是提供市民需要的服務。這些服務有時是收益微薄、無利可圖,商界不欲提供,方由政府承擔。因此,藉詞「公共服務效率低」而將公共產業私有化、推動新自由主義,明顯是把政府當成企業,違反管治邏輯。
香港自主權移交以來,特區政府以外判方式參與私有化活動,並成為最大股東,任由本地財閥、中國紅色資本財閥及國際財閥推行「新自由主義」,以非規管化 (deregulation)之名奪去公共服務,結果造成官商勾結的局面,變相動用公權力進行商業謀利,形成類似私有國家(capitalized country)狀態。香港市民遭受政府、財閥兩頭夾擊,經濟自由生活被剝削殆盡,只能依賴財閥而活。
[領展:史上最大官商勾結,趕盡殺絕屋邨小店]
金融風暴後,特區政府藉詞出售公屋設施,改旗易幟,將每日上百萬人使用的商場、街市、停車場等設施售予領展。領展奪得公屋設施管理權後,身價水漲船高,更自恃壟斷基層商場及街市,屢屢以翻新為名加租及要求租戶支付龐大的維修費用,令基層市民任由領展宰割。據立法會文件顯示,領展街市及熟食檔位在2012 至 13年度的平均月租為每平方呎67.3港元,比房委會街市及食環署街市高一倍。高昂的租金亦令小商戶無以為繼,迫走文具店、茶餐廳、菜檔魚檔,引入連鎖餐廳、百貨公司、超級市場,引入大型連鎖店,扼殺小商戶的生存空間,將本土平民經濟趕絕。
[市區重建局:重建舊區毀我家園,本土經濟連根拔起]
公屋的本土平民經濟被領展逼走,而外於政府規劃的舊區則被市區重建局化整為零,將本土經濟連根拔起。灣仔利東街的喜帖印刷業走過半個世紀,一直以「前舖後廠」的形式營運,喜帖產品繁多,故有「囍帖街」的美譽。2006年下旬,市區重建局收回利東街重建成商場,引入名牌商店進駐,冠以不明所以的「囍歡里」之名、掛上無數庸俗不堪的大紅燈籠,將一條承載本土特色經濟產業的街道改頭換面,內涵盡失,由千篇一律的國際名牌取而代之。市建局以「改善居住環境」為名,行「扼殺本土經濟」之實,市民經濟自由危在旦夕。
[小結:痛在瘟症蔓延時——香港需要平民經濟]
在新自由主義浪潮、政府財閥兩面圍攻下,香港人各方面的經濟自由日漸流失乃是不爭的事實。近月武漢疫情衍生的瘟症政治更體現了本土經濟衰弱的問題,國際局勢不穩影響財閥投資,令依賴財閥的香港經濟出現蕭條危機,香港人無法以本土經濟重振市道之餘,政府一系列的行政措施更進一步令市面變得蕭條。重新建立本土經濟、重塑經濟自由是對抗財閥、對抗新自由主義的不二法門。
(待續)
圖:2017年長亨地辦元旦晚會呃棉花糖食
公共服務 外判 在 李卓人 Lee Cheuk Ya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韓國全國民主勞動組合總連盟(韓國民主勞總)和香港職工會聯盟(香港職工盟)的領導層於2020年3月16日上午舉行了視像會議,分享他們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中的經驗。民主勞總主席金明煥、職工盟主席吳敏兒和職工盟秘書長李卓人分別交換了韓國和香港的工人情況。受到疫情影響,兩地不少工人正面臨裁員和放無薪假的威脅。同時,雙方均譴責兩地政府的抗疫紓困措施過份側重於稅務減免、減租和對企業進行補貼等偏袒僱主的政策,一般受影響的工人卻未能因此受惠。雙方工會承諾日後將加強伙伴關係,在疫情下攜手捍衛工人的權益和生計。作為加強合作的第一步,民主勞總和職工盟在會後共同發表了一份聯合聲明,向韓國和香港政府提出了十點訴求,以確保勞工權益不會成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犧牲品:
香港和韓國工人攜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
香港職工會聯盟和韓國民主勞總的聯合聲明
全球各行各業工人正面臨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所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截至目前為止,全球確診病例已超過13萬宗,病毒已在短短數個月期間奪去超過5千人生命。疫情由去年12月開始,從中國蔓延至全球性大流行,不僅為民眾的健康和安全帶來極大威脅,也為工人權益和生計帶來影響。受疫情影響嚴重的國家和地區,由於民眾被迫留在家中遠離病毒,導致經濟急劇下滑。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則隨著全球旅遊活動暴跌和生產供應鏈中斷,正常的經濟活動也受到影響。
一方面,在諸如餐飲、零售、酒店、民航和製造業等直接受疫情影響的行業中,不少工人已被迫放無薪假或被解僱裁員。另一方面,在其他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行業中,例如醫療、保健、公共衛生、保安和公共交通,由於個人防護製備不足,工人朝夕面臨被感染的風險。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暴露出像香港和韓國等一直奉行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經濟體,工人權益和就業穩定往往因社會保障政策不足而首當其衝。例如外判工、合約工、派遣工、臨時工、殘疾人士、外勞和自僱者等非正規工人的就業保障就更加不足;同時,基層工人的生計和權益,也正面臨被裁員和承受職業安全健康措施不足的風險。
新型冠狀病毒的蔓延,揭示了以資本和市場利潤為中心的香港和韓國經濟的局限性。在仇恨、排斥、歧視和不平等之外,我們必須展開新的章節,去完善現行公共制度在法律、體制、財政、設施、人民、經濟和社會系統的不足,加強公營部門的責任和承擔。並藉此契機,推動公共防疫體系、公共衛生、社會安全網的變革,以及審視和改善工人的工作環境和職業安全。
新型冠狀病毒爆發為香港和韓國工人的權益和生計帶來嚴重威脅。因此,香港職工會聯盟(香港職工盟)和韓國第二大全國總工會--韓國全國民主勞動組合總連盟(韓國民主勞總)將加強合作,在疫情下攜手捍衛工人的權益和工作間安全。可預計,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將會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鬥,因此兩地的自主工人運動已作出長期鬥爭的準備。但是,我們期望藉此喚起公眾對推動社會保障改革的關注和支持。將來,我們將會在各自應對疫情的鬥爭中,深化彼此的信息和經驗交流。並向香港和韓國政府提出以下十點訴求,以確保工人權利和職業安全健康,不會成為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的犧牲品:
1.動用公共資源向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暫時失業、就業不足或放無薪假的所有工人提供緊急失業和生活補貼;
2.確保所有工人在隔離期間,不會受到任何工資或工作條件的扣減;
3.確保所有受感染的工人在接受新型冠狀病毒治療和康復期間享有有薪病假,不會受到任何工資或工作條件的扣減;
4.確保所有工人在接受檢疫或治療期間復工後,不會受到任何形式的歧視;
5.為可能接觸到確診患者、被檢疫或來自疫區人士的所有工人,提供全面的個人防護設備;
6.為從事基本公共服務或在公共或高人流場所工作的所有工人,提供全面的個人防護設備;
7.確保上述1至6項措施適用於所有正規和非正規工人,包括外判工、合約工、派遣工、臨時工、殘疾人士、外勞和自僱者等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視;
8.向公眾、工人和工會提供有關感染數字和位置以及其他與防疫有關的透明和最新信息;
9.定期與相關工會協商,以製定合適的措施和程序確保工作間的安全;
10.確保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和之後,不會削減用於基本公共服務的所有公共財政資源。
香港職工會聯盟
韓國全國民主勞動組合總連盟
2020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