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堂
公司治理的問題 仍然存在!
葉銀華
(圖為金管會主委黃天牧上任宣布將推動公司治理3.0等6大興利方案。)
近來有周刊報導一些公司治理的問題,主要涉及大股東或管理階層是否為了自身的利益,而動用公司的資源。這些問題的本質一直存在,只是手法日新月異而已。
什麼是公司治理?簡單的講,就是探討如何治理公司,而治理的目標之一,就是以公司整體價值為念,讓大股東或管理階層公平、合理對待外部股東。過去大股東或管理階層為了自身利益,透過安排相關交易,損害公司的價值。這些手法比較直接,首先,與公司進行土地或重大資產交易,表面安排成非關係人,但金額重大、交易條件明顯不利於公司。其次,公司以明顯較低的價格發行可轉換公司債,而大股東或管理階層利用人頭帳戶認購,並適時轉換成普通股獲取價差,傷害其他股東的權益。
再者,經常有上市公司把一些新產品部門分拆成立新公司,一開始原公司持有新公司全部股權,然而在新公司不斷增資的過程中,母公司(原公司)的持股越來越少,新公司或母公司管理團隊以個人或海外帳戶名義低價認股的情形越來越多。而在新公司上市後的股價增資利益,明顯地由新公司或母公司管理團隊獲得,傷害母公司所有股東的權益。
上述的手法,有一些現在已大幅減少,但有的仍然存在。近來所發展的手法是隱藏在細節裏,並不需經過董事會與各功能委員會的同意。例如:當公司大股東面臨市場派的威脅,為了鞏固自己的經營權,持續花費公司的大筆資金,對市場派進行相關訴訟、拚廣宣企圖避免不利於大股東之法規的修正通過等。然而,如果這些支出是為了鞏固大股東個人利益,則可能傷害公司的價值。這些支出可透過分批、分案的設計,而不會碰到需要提報董事會、審計委員會的門檻。公司的支出,理應為了公司整體的價值與發展,而不能僅為了個人或小部分人的利益。
再者,有關員工認股權、分紅配股的發放,發現領取的對象有董事長、長居國外之大股東家人,以及司機、保全、祕書名列十大名單,令人懷疑是否圖利私人或相關報酬之最終去向。只要董事長、大股東家人有身兼或被認定為員工,自然可領取,而員工的認定範圍是公司自治事項,由董事會決定之。但是員工認股權、分紅配股的發放會稀釋股東的權益,因此相關制度有需要再討論。目前董事、監察人、經理人的薪資報酬,需先提薪酬委員會,再經董事會通過;非經理人員工薪酬則由管理階層決定之。
從公司治理的原則,員工認股權、分紅配股的「主要發放對象」應該是其決策會對公司有長期、重大影響者,或者是公司營運的關鍵人物,為了留才而給予誘因。為了讓這些人的利益與股東趨於一致,以及考量公司長期價值,因此讓他們領取與股票連結的薪酬,並且限制股票處分的期間。在國外,上述稱為高階主管或管理者股票連結薪酬制度,並非針對全體員工。而第一線員工領取的薪酬,則主要是薪水、團體績效獎金之現金型薪酬。
既然公司治理的問題仍然明顯,因此主管機關與相關單位要思考修改相關規定,讓這些有問題的交易要送董事會、功能委員會的決議,並做資訊公告。再者,再度呼籲包含上市櫃公司的吹哨者(公益檢舉人)保護制度盡快制定,方能降低上述問題的發生。
(作者為陽明交通大學資管與財金系教授)
公司治理主管審計委員會 在 邱志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3.22
【財政委員會】質詢
#KY公司
#公司治理
#監理機制
#中資控管
今日財政委員會邀請金管會黃天牧主委就「強化上市櫃外國公司(KY公司)之公司治理及監理機制」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詢。
在康友爆發掏空風暴後,近期又有淘帝、凱羿、VHQ以及英瑞等4家KY公司突然出現爆虧問題,身為主管機關的金管會責無旁貸,為保障投資人權益,杜絕類似事件再度發生,金管會表示,將從「公司治理」、「監理機制」及「中資控管」三大面向,推動九項監理措施。
我請黃主委一定要了解KY公司的根本問題是什麼,黃主委說明,由於KY公司之營運地、負責人及總部都不在台灣,造成資料取得上產生龐大困難,但是會透過資訊深化及專業人員責任強化來克服。我認為「強化、深化」太過抽象,應該透過罰則、警示才能有效嚇阻,此外,我也向黃主委表示,金管會在強化資訊公開方面,僅「鼓勵」公司增加法說會頻率與董事親自出席,並無強制性,金管會在公司治理方面應該要多加研議,而非消極管理。
在強化外部專家監督職能方面,金管會要求會計師,今年第2季起財報改查核簽證及發布銀行函證查核實務指引,以提升審計品質,金管會表示目前只就會計師本人課責,我建議黃主委可以研究國外案例,當初美國最大假帳安隆(Enron)弊案爆發後,負責查帳的「會計師事務所」隨之解散,有關事務所需不需負連帶責任,黃主委表示將會評估研議。
公司治理主管審計委員會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FT中文網】中概股回歸將利好香港
美國一項新法案可能迫使眾多中國企業從華爾街退市,銀行家稱,繼京東等企業之後,可能會有更多中企選擇在香港二次上市。
隨著中美緊張關係威脅到在華爾街上市的中國公司股票——價值約1兆美元——的未來,銀行家們正在向這些公司推銷「回家」上市。
由於特朗普(Trump)政府加大對在美國市場掛牌交易的中國企業的施壓,目前已有多家大型中資公司赴香港上市。最新一例是電商集團京東(JD.com),該公司上周成功在香港完成二次上市,融資接近40億美元,是今年全球第二大上市交易。
在此之前,美國參議院上月通過了一項法案,可能迫使不遵守美國會計準則的中國企業退出美國交易所。銀行家和律師們表示,可能會有更多在美上市的中企效仿京東,意味著被普遍視為美中摩擦受害者的香港可能大大受益。
瑞信(Credit Suisse)亞太區股權資本市場負責人Johnson Chui表示,不久以前,這個亞洲金融中心還「缺少大量優質」中國科技公司。但包括遊戲公司網易(NetEase)、科技公司阿里巴巴(Alibaba)在內的二次上市受到積極歡迎,「顯示出存在積極、積蓄已久的投資者需求,渴望更多此類公司赴港上市」。
自去年11月以來,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通過在港二次上市已籌資近200億美元,其中包括阿里巴巴近130億美元的巨額融資。
儘管香港出現嚴重經濟衰退,而且去年警方和反政府抗議者之間的暴力衝突多次導致香港中央商務區陷入癱瘓,但這並未阻止中企赴港二次上市。況且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上月還表示,他將取消香港的特殊貿易地位,以回應北京方面強行在香港實施國家安全法的計劃。
香港孖士打律師行(Mayer Brown)合伙人葉知賢(Jason Elder)表示:「我們仍處在一場全球大流行病的背景下,市場的波動也超出了我們覺得合適的水平,但排隊到香港上市的情況看起來不錯。」
銀行家們表示,以前在香港上市並非大多數公司優先考慮的選項,直到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股價暴跌,讓美國中概股投資者面臨的風險重新回到聚光燈下。瑞幸咖啡的一項內部調查顯示,該公司去年偽造了數億美元的銷售額。
根據美國參議院的新法案,如果上市公司連續三年不遵守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的審計要求,這些公司的證券將被禁止在美國交易所掛牌交易。目前該法案還需在眾議院獲得通過。
中國監管機構禁止中國的審計機構(包括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在華子公司)與外國監管機構分享它們為客戶企業所做工作的相關材料。這造成中方與美國PCAOB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之間關係緊張。
安理國際律師事務所(Allen & Overy)駐紐約合伙人賈斯汀•庫克(Justin Cooke)表示:「美國證交會10年來一直(把這)作為一個問題在強調。」「美國投資者因為那件事損失了大量資金。」他補充稱,指的是瑞幸咖啡的崩盤。
達維律師事務所(Davis Polk)駐香港合伙人何鯉表示,中國企業存在一種赴港上市的「緊迫感」,因為美國的相關立法「讓企業感到焦慮」。何鯉表示,對許多公司而言,將香港作為規避相關風險的一個選擇合情合理。
投資銀行華興資本(China Renaissance)宏觀與策略研究的負責人Bruce Pang表示,如果上述參議院法案在無重大修改的情況下在眾議院獲得通過,中國企業可能被迫在短短3年內離開華爾街。他估計,276家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中,約90%都易受到這部擬議中的法律的影響。
但Bruce Pang表示,該法案使用的含糊措辭,以及企業連續三年不合規才能被摘牌的規定,在執行方面「確實給了監管機構一些靈活性」。
「即使是美國投資者也不希望失去分享中國『新經濟』股票增長的機會。」他補充道。
與那些只在香港二次上市的中國企業相比,將第一上市地從美國轉至香港的中國企業,在訊息披露和公司治理方面也將面臨香港當地更嚴格的監管。
安本標準投資管理(Aberdeen Standard Investments)亞洲股市公司治理主管戴維•史密斯(David Smith)表示:「在香港,你會遇到多得多的股東保護,因為其設立初衷就是為了對付這類公司。」
他表示,這與許多通過離岸控股實體在華爾街上市的中國企業獲得的訊息披露豁免形成了鮮明對比。
儘管許多公司董事會在考慮另選上市地點,但上述美國立法並未阻止一些中國公司尋求赴美上市。中國面向LGBT+群體的社交網站藍城兄弟(BlueCity)上周向美國證交會遞交了計劃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文件。
Bruce Pang表示:「你不能說所有這些公司都不得不返回香港或中國內地。如果它們認為在美國可以獲得更高的估值水平或更廣泛的投資,他們或許會選擇美國。」
#投資 #政治 #金融